❶ 基本分析法的特點
用商品供需理論與信息進行價格分析與預測。
在商品市場中,基本分析法,是根回據商品的產答量、消費量和庫存量(或者供需缺口),即根據商品的供給和需求關系以及影響供需關系變化的種種因素來預測商品價格走勢的分析方法。
其特點是,1 分析價格變動的中長期趨勢;2 研究價格變動的根本原因; 3 分析的是宏觀性因素。
主要分析,1 供需與市場的關系,包括 供需法則;供需量構成;供需彈性;以及經濟波動周期;金融貨幣因素;政治因素;政策因素;自然因素;投機心理因素。
用商品供需理論與信息進行價格分析與預測。
基本分析的優點主要有兩個: (1)能夠比較全面地把握證券價格的基本走勢;(2)應用起來相對簡單。基本分析的缺點主要有兩個:(1)預測的時間跨度相對較長,對短線投資者的指導作用比較弱;(2)預測的精確度相對較低。
❷ 機械制圖, 已知兩個視圖,求作第三視圖,這道題怎麼用線面分析法做啊
❸ 什麼是線性趨勢分析法
①趨勢預測法是根據市場過去的變化趨勢預測未來的發展,它的前提是假定事物的過去會同樣延續到未來.事物的現實是歷史發展的結果,而事物的未來又是現實的延伸,事物的過去和未來是有聯系的.市場預測的時間序列分析法,正是根據客觀事物發展的這種連續規律性,運用過去的歷史數據,通過統計分析,進一步推測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市場預測中,事物的過去會同樣延續到未來,其意思是說,市場未來不會發生突然跳躍式變化,而是漸進變化的.
趨勢預測法的哲學依據,是唯物辯證法中的基本觀點,即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事物的發展變化在時間上具有連續性,市場現象也是這樣.市場現象過去和現在的發展變化規律和發展水平,會影響到市場現象未來的發展變化規律和規模水平;市場現象未來的變化規律和水平,是市場現象過去和現在變化規律和發展水平的結果.
需要指出,由於事物的發展不僅有連續性的特點,而且又是復雜多樣的.因此,在應用時間序列分析法進行市場預測時應注意市場現象未來發展變化規律和發展水平,不一定與其歷史和現在的發展變化規律完全一致.隨著市場現象的發展,它還會出現一些新的特點.因此,在時間序列分析預測中,決不能機械地按市場現象過去和現在的規律向外延伸.必須要研究分析市場現象變化的新特點,新表現,並且將這些新特點和新表現充分考慮在預測值內.這樣才能對市場現象做出既延續其歷史變化規律,又符合其現實表現的可靠的預測結果.
②趨勢預測法突出了時間因素在預測中的作用,暫不考慮外界具體因素的影響.時間序列在時間序列分析預測法處於核心位置,沒有時間序列,就沒有這一方法的存在.雖然,預測對象的發展變化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但是,運用時間序列分析進行量的預測,實際上將所有的影響因素歸結到時間這一因素上,只承認所有影響因素的綜合作用,並在未來對預測對象仍然起作用,並未去分析探討預測對象和影響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因此,為了求得能反映市場未來發展變化的精確預測值,在運用時間序列分析法進行預測時,必須將量的分析方法和質的分析方法結合起來,從質的方面充分研究各種因素與市場的關系,在充分分析研究影響市場變化的各種因素的基礎上確定預測值.
需要指出的是,趨勢預測法因突出時間序列暫不考慮外界因素影響,因而存在著預測誤差的缺陷,當遇到外界發生較大變化,往往會有較大偏差,時間序列預測法對於中短期預測的效果要比長期預測的效果好.因為客觀事物,尤其是經濟現象,在一個較長時間內發生外界因素變化的可能性加大,它們對市場經濟現象必定要產生重大影響.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進行預測時,只考慮時間因素不考慮外界因素對預測對象的影響,其預測結果就會與實際狀況嚴重不符.
❹ 較老的一本工程制圖,看到了組合體視圖識讀線面分析法,這組圖實在不懂,對左視圖很疑惑實在想不通求解
從平面圖開始,然後三視圖搞清(點、線、面)(長對正、寬相等、高平齊)再看三視圖畫立體圖(主要是煅練空間想像)接著是剖視圖圖,零件圖,裝配圖(公差很重要要搞清)。注意國標,畫圖、寫字都要按照國標進行.
❺ 什麼是GE法分析
GE多因素業務經營組合矩陣:用來分析企業自身各類業務發展與投資策略,確立主營業務與非主營業務的關系。
通用電氣公司多因素業務經營組合模型
行業吸引力 權值 定值(1-5) 值
總體市場大小 0.20 4.00 0.80
年市場成長率 0.20 5.00 1.00
歷史毛利率 0.15 4.00 0.60
競爭密集程度 0.15 2.00 0.30
技術要求 0.15 3.00 0.45
通貨膨脹 0.05 3.00 0.45
能源要求 0.05 2.00 0.10
環境影響 0.05 1.00 0.05
社會/政治/法律 必須是可接受的
1.00 3045
業務實力 市場份額 0.10 4.00 0.40
份額份額 0.15 4.00 0.60
產品質量 0.10 4.00 0.40
品牌知名度 0.10 5.00 0.50
分銷網 0.05 4.00 0.20
促銷效率 0.05 5.00 0.25
生產能力 0.05 3.00 0.15
生產效率 0.05 2.00 0.10
單位成本 0.15 3.00 0.45
物資供應 0.05 5.00 0.25
開發研究實績 0.10 4.00 0.80
管理人員 0.05 4.00 0.20
1.00 4.30
該矩陣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在波士頓矩陣法的基礎上創立的,如圖6-5所示。在多因素組合矩陣中,按行業吸引力和企業業務實力大小將企業的產品分為幾類。圖上標出了某公司的7項產品,以圓圈的大小表示這些產品的整體市場規模,其中陰影部分代表公司產品的絕對市場份額,如產品項目B所在市場為中等規模,其市場份額為25%。(見圖6-4)
為了確定行業吸引力和企業業務實力的大小,可逐項列出影響它們的因素,如:表6-5所示,其中包括有波士頓矩陣中的兩個重要因素,說明多因素組合矩陣是波士頓陣的擴充和完善。
為了確定某一產品項目在矩陣圖中的位置,可作如下處理:首先,評價影響行業吸引力的各個因素的重要性,即對各個因素進行加權,各因素權數之和等於1;其次,確定某產品項目在每一因素中所處的位置,若各因素的位置以6-4內的整數表示(5表示該因素的最高位置),那麼,B產品在總的市場規模中定值為4。顯然,這種位置要根據管理人員的經驗和歷史資料來確定。最後,將各權數和各定值相加,得到某一產品項目在某一因素下的期望值,再把各因素的期望值相加,就得到反映該產品項目的行業吸引力的數值,以同樣的方法可以得到該產品項目的行業吸引力的數值。如產品A在行業吸引力和業務實力方面的得分分別為3.45和4.3分,而相應的最高值為5。這樣,就可在多因素組合矩陣圖上用點表示該產品,如圖6-4中的A點。可見,產品A是相當令人滿意的產品項目。
在圖6-4中,多因素組合矩陣實際上分為三個部分。左上角的三個格子表示最具發展前途的產品項目,企業應採取投資發展策略;在左下角到右上角這條對角線上的三個格子的產品項目的總吸引力處於中等狀態,企業可適當地採取盈利收獲策略。右下角的三個格子表示產品項目的總吸引力很低,應該採取放棄或收獲策略。例如,產品G就是一個在規模較大,但吸引力不大的行業中占極小份額的產品項目。
❻ 形體分析法和面形分析法區別
形體分析法是把物體分解成幾個部分,對這幾個部分分別畫投影的方法;面形分析法原稱線面分析法,是把物體分解成一堆面再對面畫投影的方法
❼ 什麼是響應面分析法
響應面分析法是通過對響應面等值線的分析尋求最優工藝參數,採用多元二次回歸方程來擬專合因素與響應值之間屬函數關系的一種統計方法。
響應面分析法是通過對響應面等值線的分析尋求最優工藝參數,採用多元二次回歸方程來擬合因素與響應值之間函數關系的一種統計方法
❽ 一線性回歸分析法
一元線性回歸分析預測法,是根據自變數x和因變數Y的相關關系,建立x與Y的線性回歸方程進行預測的方法。由於市場現象一般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而並不是僅僅受一個因素的影響。所以應用一元線性回歸分析預測法,必須對影響市場現象的多種因素做全面分析。只有當諸多的影響因素中,確實存在一個對因變數影響作用明顯高於其他因素的變數,才能將它作為自變數,應用一元相關回歸分析市場預測法進行預測。
一元線性回歸分析法的預測模型為:
(1)
式中,xt代表t期自變數的值;
代表t期因變數的值;
a、b代表一元線性回歸方程的參數。
a、b參數由下列公式求得(用代表):為簡便計算,我們作以下定義:
(2)
式中:
這樣定義a、b後,參數由下列公式求得:
(3)
將a、b代入一元線性回歸方程Yt = a + bxt,就可以建立預測模型,那麼,只要給定xt值,即可求出預測值。
在回歸分析預測法中,需要對X、Y之間相關程度作出判斷,這就要計算相關系數Y,其公式如下:相關系數r的特徵有:
①相關系數取值范圍為:-1≤r≤1 。
②r與b符合相同。當r>0,稱正線性相關,Xi上升,Yi呈線性增加。當r<0,稱負線性相關,Xi上升,Yi呈線性減少。
③|r|=0,X與Y無線性相關關系;|r|=1,完全確定的線性相關關系;0<|r|<1,X與Y存在一定的線性相關關系;|r|>0.7,為高度線性相關;0.3<|r|≤0.7,為中度線性相關;|r|≤0.3,為低度線性相關。
❾ 請詳細解釋 Dvorak 分析法
德沃夏克衛星雲圖分析法(更新版!)
Dvorak analysis for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第一步:系統定位
即找出雲系中心(Cloud System Centre)所在,主要是利用擾動或熱帶氣旋相關的螺旋雲帶,而推測出其焦點所在,
又或者是幾何上熱帶氣旋風眼的中心位置。一般對較弱的熱帶氣旋,我們可用可見光衛星雲圖、QuikScat風場圖等
直接找出其低層環流中心。
●第一步a - 判斷它為熱帶氣旋
初始利用德沃夏克分析法對某一熱帶擾動/氣旋進行分析前,必須先考慮擾動是否有足夠的徵兆顯示它增強為熱帶低氣壓,
以將其T-number訂為 T1。以下三個徵兆是熱帶擾動是否達至熱帶氣旋強度的參考徵兆:
熱帶擾動以持續發展 12 小時或以上
它擁有一雲系中心(Cloud System Centre)能在一2.5緯度(即約275公里)內被估計出來,並持續最少6小時.
它擁有一密集、低溫(<零下31C)以及大於1.5緯度(約165公里)的雲團,在中心附近2個緯度存在。
其雲團積雨雲開始呈螺旋型自中心繞出中心。
由於初始生成的擾動其高層發展一般較差,因此初生成時擾動的對流會時多時少,強度相當不穩定,
因此初始分析的24小時,我們不能將其T-number降低。
另一方面,按德沃夏克分析法,如果擾動身處的環境仍大致良好,它將會在被訂為T1後36小時內增強為熱帶風暴,
即T2.5的階段。如果估計環境轉差,擾動不會增強,則我們會在T1後加上負號,以表示預計它不會有所發展。
[補充: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參考QUIKSCAT分析,若顯示擾動開始由季風低壓漸轉為熱帶低壓,則可將T指數定為1]
第二步:形態分析
我們要在這步決定熱帶氣旋的Data T-Number(DT),在進行分析前,我們先從衛星雲圖中看看究竟應該用那一種特徵去進行分析。
‧如果熱帶氣旋的低層環流中心呈部份或完全外露狀態,而且擁有基本環流(Primary Band),又或是其對流切至一側發展(Shear Pattern),則用方法a。
‧如果熱帶氣旋已有風眼,使用方法b。
‧如果熱帶氣旋擁有中心密集雲層區(CDO)[可見光雲圖]或嵌匿藏中心(Embedded Centre)[紅外雲圖],使用方法c。
‧如果熱帶氣旋有中心冷雲蓋(CCC),使用方法d。
●方法a-螺旋形態分析
根據
I) 基本環流的旋卷度(即環流繞著中心多少個圈) 或
II) 主對流雲團與中心的切離度(低層中心和高層對流相差之緯度計算),
來直接決定DT,請對照下表:
圖1 : 台風強度以下時,可採用可見光或紅外線衛星圖估計熱帶氣旋強度
上方屬旋卷度,下方則屬切離度估計
圖2 : 台風以上強度時,只可用可見光衛星圖估計旋卷度
當估計CF值後,需加上圖右的BF才可估計其強度。
環流旋卷度由0.2至1.7,可視為是基本環流圍繞中心所卷的圈數,更強的熱帶氣旋其額外旋卷圈數則計作BF值。
對流切離的程度,以主對流團(色階需在DG以上)和中心距離來定,距離單位為(Lat)緯度,一緯度大約等如110公里。
Rule-如果基本環流/主對流團之雲頂溫度很低(色階W以上),DT增加0.5。
●方法b-風眼分析
Rule-熱帶氣旋擁有風眼及純T指數已持續24小時超過2.0;否則,請用方法a或d或跳往第三步。
分析眼牆寬度,並對比其和風眼的雲頂溫度,須利用色階表,我們建議使用NRL的色調強化衛星雲圖,
它和舊式使用的黑白灰階衛星雲圖/台灣中央氣象局和香港天文台衛星圖對照表如下:
在上表,我們先決定了Eye adjustment Number (EA)。
色調強化衛星雲圖用
眼牆寬度 ≥0.5度
(55公里) ≥0.5度
(55公里) ≥0.5度
(55公里) ≥0.4度
(44公里) ≥0.4度
(44公里) ≥0.3度
(33公里) ≥0.3度
(33公里)
溫度 CMG W B LG MG DG OG
E-Number (E) 6.5 6.0 5.5 5.0 4.5 4.5 4.0
Rule- 如果使用紅外線衛星圖時,E+EA比MET(Model Expect T-number)為細,則請分析BF(Banding Feature),BF的分析請參考圖2。MET將會於第四部決定。
可見光衛星雲圖用
眼牆寬度 >1.0度 1.0度 ≥0.75
(83公里) ≥0.5度
(55公里) ≥0.25
(28公里) Banding Eye
外圍環流寬度 1.25度
138公里 0.75度
83公里 0.25度
28公里
E-Number (E) 7.0 6.0 5.0 4.0 3.0 5.0 4.0 3.0
Rule- 使用可見光衛星圖時,DT=E+EA+BF,即必需要加上BF才能估計正確的DT值。
●方法c1 - (色調強化衛星圖用) 嵌匿中心(Embedded Center)
Rule-(使用色調強化衛星雲圖)熱帶氣旋的中心位於中心對流團(溫度低於9度即OW或之下),而且純T指數已持續12小時≥3.5;否則,請用方法a或d或跳往第三步。
色調強化衛星雲圖用 -- 嵌匿中心(Embedded Center)
對流團半徑 ≥0.6度
(66公里) ≥0.6度
(66公里) ≥0.5度
(55公里) ≥0.5度
(55公里) ≥0.4度
(44公里) ≥0.4度
(44公里)
溫度 W B LG MG DG OG
CF 5.0 5.0 4.5 4.0 4.0 3.5
注意! 使用嵌匿中心估演算法時,DT = CF + BF,BF分析請參考圖2。
實際上嵌匿中心估演算法和風眼估演算法相比只有略去了Eye adjustment Number (EA),其餘皆為一樣。
●方法c2 - (可見光衛星圖) 密集雲區分析法(CDO)
Rule-(使用可見光衛星雲圖)中心密集雲層區(CDO)直徑超過0.75度(80公里);否則,請用方法a或d或跳往第三步。
可見光衛星雲圖用 -- 中心密集雲層區(CDO)
形狀 渾圓顯著 不規則形狀
CDO直徑 >2.75度
(300公里) 1.75度
(190公里) 1.25度
(140公里) 0.75度
(85公里) >1.5度
(170公里) >1度
(110公里)
CF 5.0 4.0 3.0 2.0 3.0 2.0
中心密集雲層區分析法,必須加上BF值,分析請參考圖2。
最後,DT = CF + BF。
●方法d-中心冷雲蓋(CCC)分析
特徵:呈逗號、渾圓或扁圖,邊緣清晰且缺乏外圍環流(如有較多外圍環流則顯示不屬CCC結構)。初期發展迅速並向外擴張,後占據熱帶氣旋表面面積七成或以上,後狀態可維持6~24小時不等。
Rule1 - 如果先前T指數少於或等於3.0,則未來12小時T指數使用過去12小時趨勢(例如繼續增強或減弱),
12小時後則保持同等T指數,直接中心冷雲蓋消失。
Rule2 - 如果先前T指數大過3.5,則定最終T指數為3.5,直至中心冷雲蓋消失。
Rule3 - 不要因CCC范圍縮小以估計其強度減弱,這是相當常見的。
Rule4 - 當CCC消失,一般它都會發展為一個T4強度的台風。
第三步:過去24小時趨勢分析
分析過去24小時衛星雲圖動畫,以決定熱帶氣旋在過去有何強度變化:
增強的特徵 (D - Development):
1.環流特徵: 螺旋雲帶變得緊密或旋卷度增加。
2.密集雲區特徵: 中心密集雲層區擴張及雲頂溫度下降,螺旋型態增加。
3.切離特徵: 深層對流鞏固到其中心附近發展。
4.風眼特徵: 眼牆變寬且雲頂溫度下降;風眼縮小而變得渾圓,當中溫度上升。
5.日際變化: 雲頂溫度在日間沒有回升現象。
減弱的特徵 (W - Weaken):
1.環流特徵: 螺旋雲帶變得鬆散或減弱。
2.密集雲區特徵: 中心密集雲層區縮小及雲頂溫度上升,邊緣變得不渾圓。
3.切離特徵: 深層對流減弱並切離。
4.風眼特徵: 眼牆變窄或崩潰,雲頂溫度上升;風眼擴大而變得不規則狀,當中溫度下降。
5.日際變化: 雲頂溫度在晚間沒有明顯下降現象。
強度不變的特徵 (S - Steady):
1.中心冷雲蓋(CCC)出現,並持續12小時。
2.增強及減弱的特徵同時出現。
3.正常日夜的雲頂溫度變化(日間雲頂溫度上升、晚間下降)。
如果在最新衛星圖中無法使用Dvorak Analysis估計熱帶氣旋強度
可利用以上趨勢分析類推其強度情況。
第四步:決定MET的值
MET(Model Expected T-number)是把熱帶氣旋的過去強度變化趨勢數值化的一種做法,決定MET也是頗為主觀的,通常DT和PT值就是用來修正MET,故MET可視為是T指數的粗略估計值,又或是熱帶氣旋強度變化的氣候平均值(Climatology Rate)。
熱帶氣旋起始生成第一天、或當熱帶擾動進入TCFA(Tropical Cyclone Formation Alert)的階段時,MET就會定為1.0。
此後,MET隨著我們在第三步所分析的D、S或W所變化,通常是以昨天的最終T指數+0.5、+1.0、-0.5或-1.0。如熱帶氣旋迅速增強或減弱,則加減幅度可達1.5。如果以上情況皆不明顯,則假設MET每日加1.0。
第五步:決定型態指數PT的值
接著,我們需跟據下表決定Pattern T-number(PT)的值,如果此值和MET不同,則可因應情況修正,通常修正值不應和MET相差0.5;如果真的沒有形狀相似的圖配對實況,則最後T指數以MET為准。
紅外線衛星雲圖用
RULE - 如果陰影部份的雲頂溫度是W或更冷,PT+0.5。
可見光衛星雲圖用
RULE - 如果螺旋雲帶長度短過2.5緯度(275公里),PT-1.0。
第六步:決定T-number
經過一輪步驟後,我們將跟據DT、PT和MET去決定最終的T指數數值。
首先,比較三者是否接近甚至一致,否則,則因應分析過程那個較為有代表性而作出取捨。
RULEA - 盡可能使用連續3小時的衛星雲圖估計熱帶氣旋強度,以避免短期性的強度變化。
RULEB - 若DT/PT值真的相差很遠,又不知那一較有代表性,則應先取較接近MET的數值或取DT/PT兩值之平均數作為T-number。
決定T指數另外亦需注意以下的限制:
RULE1 - 熱帶氣旋的第一次T指數評估必定為1.0或1.5。
RULE2 - 首24小時,應逐步將熱帶氣旋T指數由1升至2,除非出現明顯的減弱或增強,但即使增強T指數亦必需在4.0以下。
RULE3 - 首48小時,若熱帶氣旋是處於增強狀態,則晚間不可降低T指數的值。
RULE4 - 當T指數仍細於4.0時,接著6小時T指數變化最多0.5、12小時1.5、18小時2.0及24小時2.5。
RULE5 - 最終的T-number相差MET值不應大過1。
當然,以下限制只屬參考性質,因為要考慮到氣壓下降速度未必及得上雲團發展速度。
但實際西太平洋每年平均有一個熱帶氣旋會突破以上限制,在極短時間內迅速增強,T指數可在24小時內急增4.0以上。
如出現這些情況,T指數亦可按情況迅速調整至DT/PT值而無須考慮以上限制。
第七步:熱帶氣旋強度CI
目前強度值Current Intensity (CI),根據一些規則修正T指數以減少因錯誤評估熱帶氣旋減弱狀態而引起的問題,因此CI是決定目前熱帶氣旋強度及級數的最終指標。
RULE1 - 在非減弱或重新增強的情況下,CI = T-number
RULE2 - 若熱帶氣旋開始減弱,CI在接著12小時必需保持相同,之後維持CI比T-number高0.5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