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2014上海房地產泡沫

2014上海房地產泡沫

發布時間:2021-01-10 21:25:01

Ⅰ 中國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大體會在什麼時候

我認為房價之所以高不是因為人們的需求多。如果說是因為需求多的話在北京上海還可以接專受屬,然而三線城市的房子都開始大漲這就不正常了。主要原因是因為銀行的政策出現問題。同是國有銀行有各自為政,開發商貸款容易,借一千萬只用五百萬建房,而後以房抵押再去其他銀行貸款,惡性循環,加之炒房者,中介,社會輿論和畸形價值觀等的推波助瀾,成了現在的局勢。所以說房子降價是國家虧很多錢,因此難以控制。如今的房地產已經嚴重的和國家地區GDP掛鉤了,中國政府是不會為降房價做什麼實質性強有力的措施的,也只是遏制發展。但是隨著中國的開放,如果外國銀行開辟了中國市場,就會有更合理的模式,也不會有那麼多的關系戶和壞賬,中國銀行儲戶會銳減,使其壓力劇增,房價會大降的。反正我對政府能降低房價不抱什麼希望。如此的高壓狀態總有一天會崩盤的,到時候吃虧的肯定是老百姓。

Ⅱ 房地產泡沫一直說,什麼時候…

房地產泡沫正在破裂?房價會腰斬嗎?

1、什麼是房地產泡沫

2、有沒有泡沫

3、泡沫有多大

4、怎麼才算泡沫破裂

5、泡沫會破裂嗎

Ⅲ 房地產泡沫導致的經濟危機(崩潰)應該是什麼樣的

你說的第二種情況是正確的。
1. 房價會跌的很厲害。但這只局限於有泡沫的房產。版那些市中心好地段的房子權價格波動不會太大。因為需求任然很高。如北京、上海之類的巨型城市,房價任然不會太低,因為需求很高。受影響的主要是地段差、二三線城市的房市。
2. 存款是不會變動的。這個不用擔心。
3. 物價未必一定飛漲。但你的可支配收入會降低很多。東西未必貴,但你賺的錢少了,所以買不太起了。

具體情況可以參考歐美最近的由房地產引發的金融危機。巨型經濟體收到沖擊,就是這個樣子。還可以參考97年亞太地區的經濟危機,那個就是小經濟體收到沖擊的狀態。個人感覺,國家越大,實力越強,經濟危機的危害就越小。

Ⅳ 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化嚴重嗎

早期的分房政策對現在的樓價絕對起了極大的助力,如果住房問題是生存問題那就算米價一樣會被嚴控,但問題是現在人們是沒房住嗎?不,哪個在一線城市拼搏的人在老家每套房?就是因為太多人涌進了一線城市才導致這高企的房價,如何提升二三四五線城市的現代化才是平抑房價的根本,但錢從何來?

這就是個矛盾了,如果能解決的話應該能拿諾貝爾了。用國內商品房的租售比和美國的租售比對比不能說明什麼,因為商品房並不是我國房產的主流(我國住房面積超過600億平方米,商品房面積160億平方米),而美國絕大多數住房是商品房。同地段的公寓、小產權房的租售比相對於商品房健康得多,國內商品房的溢價體現在學區價值和落戶價值。

離開貨幣政策談房價都是耍流氓,按照央行公布的數據,人民幣供應量每8~10年翻一翻,十年前豬肉幾元一斤,目前要幾十元一斤,翻了10倍,房子也同樣上漲10倍,豬肉沒有泡沫,難道房子泡沫的一塌糊塗嗎?所以房價的上漲是由於貨幣供應量增大所引發的正常上漲,基本可以說沒有泡沫或者泡沫很小,在可以預見的未來10年房價上漲是大概率事件是無法改變的,目前人為限購壓制需求只是暫時性的控制價格措施,可是經濟規律無法改變,以盤整進二步退一步的方式穩穩上漲為主,國家也已經告訴你了要健康穩定的發展房地產。如果中國房地產真有泡沫,在今年疫情之下早就大幅下跌了,事實是盤整了2個月後又開始小幅走高。所以如果持有特別是1線城市的房產可以高枕無憂,只要思考如何跟上通脹步伐使你的資產保值及賺上不輸於通脹水平的收入,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房價想穩是很難的,中國現在已經走到這一步了,進退兩難,房價維持在這個水平其他實體經濟已經很難發展了,長此下去肯定不行,如果降低房價就可能引發崩盤,如果升高房價就會很快到頂然後崩盤,崩盤後富人其實影響不大的,原來資產10億現在是5億照樣過得很好,窮人就會因為經濟大蕭條而失業。現在的房價基本就是靠一口氣在撐著,什麼時候消費信心降了那就怎麼也收不住了。

我國的房價已經是嚴重泡沫了,但是刺破它,就是日本的倒退20年,這是現在政府怎麼都不能願意看到的。現在寄希望軟著陸,但是我覺得這幾乎不可能,君不見這貪婪的人心還不停的吸著實體經濟的血,直到把自己的肚子脹破。

Ⅳ 中國大陸房地產泡沫破裂會對銀行造成重大沖擊嗎

其實結論已經不言而喻,在一個時間之窗打開的情況下,又發生了政策面、技術面和資金面的共振,有力的表明大陸房地產發展的拐點不可避免的到來,這是房地產周期的宿命,也是人類的宿命。如果任由市場的經濟規律起作用,從現在起,大陸的房地產應該有一個3-4年的崩盤期,整體房價應該下跌20%以上,而泡沫嚴重的北京、上海總體房價應該下跌30%以上,不排除能跌50%(就像不能低估泡沫時期人們的瘋狂將房價推到令人瞠目的程度,也不要低估人們在價格崩潰時的恐懼與貪婪,可能使房價降到一個令人大跌眼鏡的水平,想想08年股市1664點是怎麼出現的)。現在唯一的變數就是政府的政策,如果在房價沒有調整充分的情況下,政府由於顧慮房價過分下跌對經濟發展和金融穩定造成的不良影響,採取救市措施,將房地產調控的各項措施依次取消,那麼被壓抑的需求必將再次爆發出來(當然泡沫都是由真金白銀壘起來的,也是由真實的需求推動的,不論這種需求是正常的居住需求還是投機性需求),引起房價新一輪的暴漲,但這並不能改變泡沫最終破裂的宿命,只會將房地產泡沫吹的更大,將來跌的更慘,國家付出的代價更大。我感覺我們生活在一個偉大而又瘋狂的時代,我對將來資產市場的實際運行路徑充滿了無窮的好奇和猜想,讓我們一起細細體味這個時代所散發出的氣息並共同見證它的真相。
後記
每當泡沫來臨的時候,總會有人說這一次不一樣,我們這里是多麼的與眾不同,可人類800年來的金融史告訴我們,歷史是多麼的驚人相似,泡沫產生、膨脹和最終破裂的歷史總是不斷重演,從無例外,因為我們都是人類,都有共同的恐懼和貪婪,而人性的弱點是「我們」這個整體所無法克服的,所以人是有限理性的,市場並不完全有效,只要克服人性弱點,作為個人是可以持續戰勝市場的,巴菲特用他的一生來證明了這一點。以人的有限理性為理論前提,結合心理學的新興的行為金融理論必然有光明的發展前景。

Ⅵ 上海樓市是否具有泡沫特徵 會破嗎為什麼

全球幾次重大房地產泡沫事件的啟示

1)房地產是周期之母。
從對經濟增長的帶動看,無論在發展中國家,還是在發達國家,房地產業在宏觀經濟中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十次危機九次地產。
1、1929年大蕭條跟房地產泡沫破裂及隨後的銀行業危機有關
2、1991年日本房地產崩盤後陷入失落的二十年
3、1998年東南亞房地產泡沫破裂後多數經濟體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4、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至今全球仍未走出陰影
反觀美國1987年股災、中國2015年股災,對經濟的影響則要小很多。

3)歷次房地產泡沫的形成在一開始都有經濟增長、城鎮化、居民收入等基本面支撐。
1、1923-1925年美國佛羅里達州房地產泡沫一開始跟美國經濟的一戰景氣和旅遊興盛有關
2、1986-1991年日本房地產泡沫一開始跟日本經濟成功轉型和長期繁榮有關
3、1991-1996年東南亞房地產泡沫一開始跟「亞洲經濟奇跡」和快速城鎮化有關。

4)雖然時代和國別不同,但歷次房地產泡沫走向瘋狂則無一例外受到流動性過剩和低利率的刺激。
房地產是典型的高杠桿部門(無論需求端的居民抵押貸還是供給端的房企開發貸),因此房市對流動性和利率極其敏感,流動性過剩和低利率將大大增加房地產的投機需求和金融屬性,並脫離居民收入、城鎮化等基本面。

5)政府支持、金融自由化、金融監管缺位、銀行放貸失控等起到了推波助瀾、火上澆油的作用。
由於房地產的高杠桿屬性,銀行放貸失控火上澆油,房價上漲抵押物升值會進一步助推銀行加大放貸,甚至主動說服客戶抵押貸、零首付、放杠桿,在歷次房地產泡沫中銀行業都深陷其中,從而導致房地產泡沫危機既是金融危機也是經濟危機。

6)雖然時代和國別不同,但歷次房地產泡沫崩潰都跟貨幣收緊和加息有關。
美聯儲從2004年6月起兩年內連續17次調高聯邦基金利率,2007年次貸違約大幅增加,2008年次貸危機全面爆發。

7)如果缺乏人口、城鎮化等基本面支持,房地產泡沫破裂後調整恢復時間更長。
2008年美國房地產泡沫破裂以後沒有像日本一樣陷入失去的二十年,而是房價再創新高,主要是因為美國開放的移民政策、健康的人口年齡結構、富有彈性和活力的市場經濟與創新機制等。

8)每次房地產泡沫崩盤,影響大而深遠。
1、1926-1929年房地產泡沫破裂及銀行業危機引發的大蕭條從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社會危機、政治危機最終升級成軍事危機,對人類社會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2、1991年日本房地產崩盤後陷入失落的二十年,經濟低迷、不良高企、居民財富縮水、長期通縮。

9)當前中國房地產呈泡沫跡象,主要是貨幣現象,未來房價走勢三種前景。
2014-2016年在經濟衰退背景下,貨幣超發和低利率刺激了新一輪房價地價暴漲,絕對房價已經偏高,全球前12大高房價城市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佔了4席(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地王頻出,居民恐慌性搶房,新增貸款中大部分是房貸,呈泡沫化趨勢。

10)應警惕並採取措施控制房地產泡沫,事關改革轉型成敗。
1、房地產泡沫具有十分明顯的負作用;
2、房價大漲惡化收入分配,增加了社會投機氣氛並抑制企業創新積極性;
3、房地產具有非生產性屬性,過多信貸投向房地產將擠出實體經濟投資
4、房價過高增加社會生產生活成本,容易引發產業空心化。

Ⅶ 房地產的泡沫有多大

樓主,你好
房產泡沫是近幾年被討論得最多的話題了,對於國內房產是否存在泡沫這個話題正方反方一直爭論不休,我認為這種爭論只是代表了兩個利益集團的兩個聲音——房價上漲的獲利集團和由於高房價而受損的普通百姓,按照眼下的情況來看,獲利集團無疑是強勢的,因為公平的講,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現在的房產市場存在泡沫是無需辯駁的。本文只是跟大家討論一下什麼是房產泡沫、以及房產泡沫存在於哪些方面—— 什麼是房產泡沫: 通俗的說,房產泡沫是由於大量的房產投機資金通過搶購房產,使房產市場出現了高比例的「偽需求」,從而導致房價嚴重脫離其實際價值的現象。 房產泡沫主要存在於三個方面: 1、價格泡沫: 現在一線城市(北京、上海等)的房產市場可以說是靠國內投資客和國外的熱錢來支撐的。除去其中一小部分屬於自住類購房之外,大部分的投資都是有獲利需求的——只要房產價格上漲到他們預想的高點,獲得理想利潤的熱錢必會獲利了結,使房價被打回原形、回歸其本來價值。對於這一點,在很多國家都被反復驗證過了,市場自有其鐵一樣的規律,別以為中國會是個特例,盲目的樂觀是非常危險的。 2、需求泡沫: 前面提到過了——眼下很多房產開盤就被搶購是過渡投資的現象,而不是真實的需求表現,這種「偽需求」當然也是一種泡沫。國家近期嚴審貸款、提高首付等措施正是看到這種過度投資造成的偽需求現象過於嚴重,才果斷出手的。至少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3、空置泡沫: 一方面,輿論在製造一線城市房價不存在泡沫的原因是需求量巨大。而另一方面,這些一線城市的房產空置率都遠遠超過警戒線。這只能說明一個原因——由於房價遠遠超過普通購房者的承受能力而形成了房產的空置泡沫。別相信那些「近期上市新盤減少、供小於求,巨大需求推高房價」的言論。我告訴你,象北京這樣的城市,即使1年不蓋房,也還是有房可賣的。
從現實意義上說,上漲的房地產市場符合國家「保增長」的需求。這一點從國企拚命製造「地王」的行為就可以看出來,也是可以理解的。好在國家同時也在通過大力發展保障性住房來「保民生」,但是這些保障性住房是否可以真正對普通百姓的住房需求起到保障作用,還有待觀察……
更多房產知識,點擊左下角「樓盤網」.樓盤網,為愛找個家.

Ⅷ 需要幾個房地產泡沫造成經濟崩潰的較詳細案例。

從1985年香港房地產市道復甦算起,到1997年房價則上升了近10倍,並且在1997年到達頂點後,泡沫開始破滅,樓價一路下跌,至2003年年中香港樓價已下跌70%左右,導致大量負資產——持有物業的市場價值已經跌至按揭金額以下——人士產生,給香港經濟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這一輪周期性上漲歷時13年,下跌過程達6年,至2003年底才慢慢有復甦的跡象。

1997-98年金融風暴的「尾巴」在香港掠過,威力無比。由於香港採用了固定匯率制度,內部成本和價格結構無可避免地向下調整,造成不少痛楚,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本地生產總值下降,失業率上升等。盡管香港經濟基本因素維持穩健,但上述形勢正為炒家營造了發動攻擊的有利條件。1998年夏天,香港的貨幣和金融市場果然受到嚴重的投機沖擊,金融體系的健全受到威脅。到1998年8月,特區政府毅然在股票期貨市場上進行了一場具爭議性的干預行動,擊退了炒家。在這次入市行動中,特區政府購入以當時市值計約150億美元的香港股票。到1999年9月,該批股票值已升值至260億美元,也保住了港元的聯系匯率制度,但是,香港投資者卻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戶均損失達到250萬元港幣。許多家庭因此破產,萬劫不復。

1997-98年金融風暴襲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壓力下,經濟架構及社會現狀出現實質改變,知識經濟使以往的商業模式新陳代謝大大加速,很多人感到自己的生活、投資及職位越來越不受保障,貧富懸殊、社會分化、工作及生活方式改變等問題亦令他們感到不安。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認為,令香港人之中出現大量物業富翁和其後出現數以十萬計的負資產家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整個區域的經濟結構轉型和變化所致。

這些年,筆者跟各個層面的香港人打交道,他們中一部分人似乎仍然未能從資產爆破的震盪中恢復過來,並產生了一種非常負面的心理狀態,香港評論家稱之為「資產泡沫爆破癥候群」,其特徵是為當前的處境和問題,跟香港人接觸發現,普遍都有一股子氣,應該說是一股怨氣,那就是需要尋找替罪羊。政府、公營機構、企業、銀行、傳媒、內地新移民,上海、新加坡與香港爭奪亞洲金融中心地位,甚至鄰近地區的崛起,都成為香港人埋怨的對象。1998年以後,香港人的自我形象愈來愈低落,社會氣氛愈來愈意氣用事,二者相互交織,逐漸形成惡性循環,長此下去,香港社會的動力,會在內耗中消磨殆盡。

香港總面積只有1078平方公里,人口超過700萬,能夠開發利用的土地不到總面積的30%。所以香港政府一直非常謹慎地沿用較為嚴格的土地供應政策。在香港,對於房地產,人們通常稱之為物業(Property),在美國,當地人則稱之為住屋(Home),物業和住屋兩者所指的,其實是同樣一樣東西,都是人們居住的這個建築空間。仍有微妙不同,「物業」一詞強調的是轉售的價值,而「住屋」一詞著重的是功能方面。「物業」包含住屋的功能,同時也有保存財富的作用。20世紀80年代以來,曾經不斷上揚的地產改變了香港人的投資和消費習慣,有不少人傾其所有投資在房地產上。在城市化過程之中,政府不斷建設新市鎮的一系列政策(如公共設施完善等),直接推動房地產市場走強。香港幾十年來都享有增長,主要基於過去幾代人的努力及堅定不移的信心,西方經濟蓬勃及中國持續增長亦為這個區域增添動力,每次經歷危機或金融風暴,香港社會所得的最大裨益是信心的建造。而這種信心又體驗在房地產的興旺之上。港府每年財政預算的30%左右來自土地拍賣,政府從地稅和印花稅上獲得的收益經常在財政收入之中占據重要的比例;同時香港的大地產開發商又是上市公司,從這些公司的股票交易中政府又可間接得利。另外,曾經火爆了十幾年的房地產不僅製造了像數家香港巨型家族企業財團,而且也催生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隊伍。香港700萬人口中,高峰時期,幾乎有接近一成人在從事著房地產業從調研到建築到銷售等一系列工作。

不僅如此,香港銀行的主要業務也是給房地產貸款,因此銀行的贏利也和房地產有密切關系。香港的問題在很多方面都與危機前過度樂觀的心理因素有關。在經濟持續上升的年代,人們對於物業的信心會隨著財富的儲存而水漲船高,國際游資流入帶動房地產升值,房地產升值使得人們信心倍增。其實,作為一個區域性的國際金融中心,資產價格不斷暴漲,本來已蠶蝕香港的競爭力。香港要發揮它的金融優勢,就必須讓房地產價格降下來。

香港地產泡沫的形成與1990年代港英政府嚴控土地供應量密切相關。1990年代初,在香港經濟蓬勃發展拉高土地需求的時候,港英政府並沒有增加土地供應量。1995年以前,香港每年私人和政府蓋的房子加起來不超過4.5萬套,遠低於市場需求。到1996年的時候,在香港要買房,還得先花150萬港幣買一個「買樓的號」。1997年,特區政府接管香港後,為了遏制漲得離譜的房價,高調推出「八萬五計劃」,即政府每年推出8.5萬套政府補貼公屋,以不到市場價兩成的價格出售給合資格人士。這年夏天的亞洲金融風暴,使房價一瀉千里。大傷元氣的香港私人房地產業再遭遇大量政府補貼公屋的沖擊,顯得雪上加霜。香港2001年8月份的個人破產數超過了1997年全年的破產數。另外,以對房地產商貸款和為買樓人做按揭為主要業務的香港銀行普遍出現了壞賬。

香港房地產泡沫破滅的教訓主要表現在:第一,房地產市場規模龐大,涉及到千家萬戶,而且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其上漲和回落,往往以數十個月作為單位。因此,千萬不能急於求成,希望看到調控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來應對房地產市場這個龐然大物發展帶來的種種挑戰。第二,經濟重心不能過分集中於房地產行業,必須多元化。香港經濟被房地產行業套牢,而且,幾大家族壟斷經營,完全扼住了香港經濟的咽喉。李嘉誠等少數家族財團從事房地產壟斷經營,在外資的推動之下,加速推動香港資產的泡沫化,使得香港的經濟基礎極其脆弱。第三,必須強化金融系統風險防範機制。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過後的6年中,香港的地產價格陰跌不止,但香港銀行的貸款拖欠率僅有小幅增加。雖然出現了很多警告的聲音,大量出現的負資產也並沒有危及香港的金融系統。這幾乎可以說是一個奇跡。這得益於自由市場充分競爭一百多年之後,香港銀行業形成的自身嚴謹的風險控制機制。第四,香港市場狹小,土地資源稀缺,人口密度大,容易形成「房荒」。為了緩解這一局面,防止出現下一輪房地產泡沫,特區政府應該開發港九西部地區,推進與深圳的融合。

Ⅸ 上海房地產泡沫會不會破滅

我的理解比較不同。房產的核心其實是民眾改善生活條件的最大因素,因此它只是一專個最大的消費品。但當屬地方政府通過土地利用它作為聚斂民眾財富的有力工具的時候,其社會屬性發生質變。
所以,何時地方政府放棄了對土地出讓金的依賴,轉向擴大其它稅源,我們才能看到房產的價值回歸。這是現政府的最優構想。
然而,事實上這幾年的產業升級並沒有取得理想效果。中央在想切斷地方政府對房產依賴的同時,其它稅源的擴展因經濟並未轉型成功所以並不明顯,因此地方政府只能虛與委蛇,新瓶裝舊酒。但地產因市場需求的變化而逐漸萎縮是不可逆的過程,在其它稅源培植上無顯著成效的現階段,中央和地方其實都是十分糾結的。
因此,現階段談房產的泡沫其實是個偽命題,明眼人已看出,其實並不存在泡沫,那個像泡沫的東西也不會破裂,如果經濟轉型成功,政府會立馬讓它萎縮下去,如果轉型失敗,那時也沒幾個人關心房地產是否存在泡沫的問題了。

Ⅹ 199幾年的時候上海房地產業為什麼低迷

第一階段:理論突破與試點起步階段(1978至1991年)
1978年理論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產權等觀點。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統建辦公室率先掛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開發總公司,拉開了房地產綜合開發的序幕。1982年國務院在四個城市進行售房試點。1984年廣東、重慶開始徵收土地使用費。1987至1991年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起步階段。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開招標出讓住房用地。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開始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1991年開始,國務院先後批復了24個省市的房改總體方案。
第二階段:非理性炒作與調整推進階段(1992至1995年)
1992年房改全面啟動,住房公積金制度全面推行。1993年「安居工程」開始啟動。1992年後,房地產業急劇快速增長,月投資最高增幅曾高達146.9%。房地產市場在局部地區一度呈現混亂局面,在個別地區出現較為明顯的房地產泡沫。1993年底宏觀經濟調控後,房地產業投資增長率普遍大幅回落。房地產市場在經歷一段時間的低迷之後開始復甦。
第三階段:相對穩定協調發展階段(1995至2002年)
隨著住房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成為新的消費熱點。1998以後,隨著住房實物分配製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實施,房地產投資進入平穩快速發展時期,房地產業成為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第四階段:價格持續上揚,多項調控措施出台的新階段(2003年以來)
2003年以來,房屋價格持續上揚,大部分城市房屋銷售價格上漲明顯。隨之而來出台了多項針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
詳細: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發展歷史大致這樣:首先從1981年開始,在深圳和廣州開始搞商品房開發的試點,在這以前,國內只有房地產開發,沒有商品房開發,事業單位或者企業單位造房子主要是用於內部職工福利分配的,包括政府造房子也是用於福利分配,沒有房地產市場。由於當時搞試點比較成功,後來就小范圍的開始試點開發。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深圳視察後發現特區搞市場經濟建設之後城市的面貌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房地產開發非常成功,認為開發區的經驗值得向全國推廣,於是他就吹響了中國房地產開發的號角,由沿海城市一帶開始展開,特別是在海南、北海、廣州、深圳等這些大城市,但時間不長,由於海南的房地產市場形成了嚴重的泡沫。
1993年朱鎔基總理到海南視察,發現海南的房地產市場已經失控,主要是土地市場迅速形成了非常嚴重的泡沫。於是朱鎔基總理一聲令下:停止銀行貸款。銀根收緊後使剛剛起來的房地產市場立馬遭到重創,造成的結果是從1993年下半年到1998年上半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始終波瀾不興。
1998年對中國房地產業來說是關鍵之年,分水嶺就是上半年和下半年,很多開發商在1998年上半年都熬不下去了,把土地紛紛賣掉退出市場。但是到了1998年下半年,在6月份左右,政策面開始發生變化,出台了一系列的刺激房地產發展的政策,主要一個是取消福利分房,也就是意味著所人們要取得住房,都要到市場上去買房,通過市場來解決住房問題,這種政策使得有效需求在短期內爆發,並大幅快速上升。這政策的第一效應就是「趕末班車」——凡是有錢的單位紛紛購買現房,把當時市場上所有當時賣不掉的現房一掃而空。這時的房改政策提供了巨大的有效需求,而金融政策和稅收政策又創造出巨大的有效需求。不斷地降低利率,還有按揭門檻降低,當時首付只要30%、20%,有的銀行甚至提出零首付。還有價格政策,在這之前商品房的價格受到物價局的管制,不能隨便漲價,是限價的。但是在這時候取消了這些管制,為後來開發商漲價提供可能,這以後開發商自己喜歡怎麼定就怎麼定,開始亂漲價。於是1999年至2003年為中國房地產業高速增長期。2003年到達高峰,暴露出房價過高、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導致嚴重的社會矛盾,房地產業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2004年開始實施宏觀調控,主要特徵是收緊土地與信貸兩個閘門,以調控供給為主。
2005年中央進一步加大宏觀調控力度,主要特徵是供給與需求雙向調控,以調控需求為主。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2006年,成交量開始上升,但是好景不長,因為當長三角地區的房地產市場在下雪的時候,北京、深圳、廣州這些城市卻是一片艷陽天,房價漲得很快,就像以前的長三角,結果導致3月份調控的政策又進一步加強。
2006年的宏觀調控主要特徵是以調整房地產產品結構為主。目前的房地產正在發生一系列的轉變: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由以投資主導向以消費主導轉變、由短期投資向中長期投資轉變、由以土地為中心向以產品為中心轉變、由以增量市場為主向以存量市場為主轉變、由普漲普跌現象向有漲有跌現象轉變、由籠統市場向細分市場轉變。
中國房地產價格的走勢,1998年開始起到的房地產市場到2003年,這一輪的上揚達到高峰,然後從2003年到2007年都在頭部橫盤整理,2004年調控供給、2005年調控需求、2006年調控結構、2007年繼續調整,估計到2007年底差不多調整完畢,然後,隨著2008年奧運會這個東風的作用,中國新的一輪房地產,在把頭部轉化為底部以後,又有一波上揚。這個過程當中所有的風險被釋放、泡沫被消減、結構被調整,不合理的狀況被緩解,積壓的房子被消化,這就為下一輪發展夯實了基礎,從2008年開始新的一輪平穩增長,這是一個台階式的上揚,這是中國房地產發展的特徵

閱讀全文

與2014上海房地產泡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智鑫葯業股票 瀏覽:52
九泰基金中證基金 瀏覽:385
身份證掉了怎麼貸款啊 瀏覽:458
黃金分割外匯 瀏覽:603
申銀萬國期貨能化研究院 瀏覽:16
哪家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高 瀏覽:16
國際黃金漲跌幅度限制 瀏覽:217
博時絲路主題股票行基金今日漲幅 瀏覽:590
2018年期貨分類監管 瀏覽:351
水泥相關股票 瀏覽:717
人人貸we理財怎麼投資 瀏覽:826
大豆期貨交易所哪家好 瀏覽:509
1400港幣換人民幣多少 瀏覽:432
五千新台幣多少人民幣 瀏覽:530
拾貝理財怎麼樣 瀏覽:969
農行玫瑰花貴金屬圖片 瀏覽:800
各省小微企業貸款比 瀏覽:142
投資b股 瀏覽:556
最新在岸人民幣反彈 瀏覽:84
外匯黃金怎麼樣 瀏覽: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