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22年皓元有什麼動作
2022年2月2召開了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
上海皓元醫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位於上海張江生物醫葯基地,是一家專注於小分子葯物發現領域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的研究開發,以及小分子葯物原料葯、中間體的工藝開發和生產技術改進,為全球醫葯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從葯物發現到原料葯和醫葯中間體的規模化生產的相關產品和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
公司榮獲了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上海市小巨人企業、上海市品牌培育示範企業、上海市專利工作試點企業等多項榮譽稱號。 皓元醫葯紮根生物醫葯領域,始終堅持自主科技創新,勇於挑戰技術難點。歷經多年的技術積累和行業沉澱,形成了包含高活性原料葯(HPAPI)開發平台、多手性復雜葯物技術平台、維生素D衍生物葯物原料葯研發平台、特色靶向葯物開發平台、葯物固態化學研究技術平台、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庫開發孵化平台在內的6個核心技術平台,服務范圍涵蓋抗腫瘤、抗病毒、糖尿病、心腦血管、免疫系統、神經系統等治療領域。為提升創新效能,公司不斷加大對硬體設施設備的投入,配備了先進的科研設施及生產設施,建立了千克級GMP條件實驗室和醫葯研發中心,在香港、美國、歐洲、印度、日本均設立了商務中心。 公司堅信人才驅動創新,注重人才隊伍建設。,擁有技術人員近350名,其中博士和碩士佔比超20%。核心技術骨幹團隊技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累積申請專利百餘項,並通過了浦東新區企業研發機構認定。 皓元醫葯堅持「一切為了客戶,一切源於創新」的服務宗旨,密切關注全球生物醫葯產業的發展趨勢,發揮現有的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深耕小分子葯物研發服務與產業化應用市場。
⑵ 張江葯谷的地理位置
張江生物醫葯基地位於上海張江高新區的核心園張江高科技園區,在上海市浦東新區的中部,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已開發的基地一期、二期,以及即將在張江中區、南區拓展的地塊,通過金科路南北相連。
基地二期內設有高科路、金科路和張衡路三條市政道路,並建有南北向道路:哈雷路、愛迪生路、哥白尼路、伽利略路;東西向道路:李冰路、蔡倫路、沈括路。
⑶ 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的公司發展史
經過11年的開發,三大國家級基地國家上海生物醫葯科技產業基地、國家信息技術內產業基地和國家科技創業容基地已見雛形。生物醫葯基地目前已形成由40多個國內外一流葯廠組成的產業群體,以「一所七中心」為代表的研發群體,以及以120多家中小型科技企業為代表的創新群體。信息產業基地以集成電路和軟體產業發展為龍頭,帶動計算機和通訊、光電子、信息安全產業共同發展。隨著中芯、宏力和貝嶺等晶圓製造項目落戶園區,到目前為止已有64家晶元設計公司,3家矽片製造公司,13家光掩膜和封裝測試企業,8家研發教育機構,以及40餘家配套及設備供應公司積聚張江,初步形成了集成電路產業鏈。經過幾年的努力,浦東軟體園已成為「國家軟體產業基地」。一大批知名軟體企業進駐園區,如美國畢博全球軟體開發中心、YNOPSYS、CITIBANK亞太區研發中心、日本索尼(中國)上海軟體研發中心、京瓷公司、印度的TCS公司等;還有來自國內的中國銀聯研發中心和數據處理中心、中國銀電網訊公司等。
⑷ 張江葯谷的總體規劃
在研發創新與科技產業發展方面,按照上海市和浦東新區「十一五」發展規劃,張江生物醫葯基地將率先形成以創新為特色、國內規模最大的生物醫葯高科技產業集群,建設成為亞洲一流的生物醫葯產業基地,成為有世界影響的生物醫葯創新平台;在中醫葯領域,將構築現代中醫葯事業創新發展體系,率先建成張江國際中醫葯產業基地、全國最大的中葯飲片出口基地、全國最大的中醫葯研發基地、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中醫葯文化傳承與創新基地,發揮中醫葯產業對全國的示範引領作用。
在基地空間規劃和項目布局方面,張江生物醫葯基地將進一步向張江高科技園區的中區和南區拓展。將與東區(現代醫療器械園)在產業鏈上緊密聯系,在南區(孫橋現代農業園區)以生物技術促進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在中區打造生物醫葯創新園;同時,將充分發揮已有集群的效應,形成對分布在上海市浦東周康、奉賢星火、徐匯楓林、青浦的四個基地擴展區的輻射帶動,以現代中醫葯、生物技術、化學制葯、精密醫療器械等為發展重點,進一步完善多層次的生物醫葯研發創新系統。 張江生物醫葯基地一期、二期布局以及東區、中區、南區位置示意
⑸ 上海市浦東新區促進張江生物醫葯產業創新高地建設規定
第一條為發揮以張江為引領的生物醫葯科創策源和產業生態優勢,實施國家戰略要求,促進浦東新區生物醫葯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浦東新區形成世界級生物醫葯產業集群,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生活的需求,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浦東新區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在浦東新區行政區域內從事生物醫葯研發、生產、經營、使用以及相關促進保障活動。第三條本市堅持制度引領、改革創新、以人為本、開放合作、風險預防、科學規范的原則,推進浦東新區生物醫葯產業高質量發展。第四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浦東新區生物醫葯產業發展工作的領導,建立和完善促進生物醫葯產業發展議事協調機制,深化與國家有關部門的協作,統籌協調浦東新區生物醫葯產業發展中的重大事項。
浦東新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浦東新區生物醫葯產業發展促進工作機制,加強以張江為引領的生物醫葯產業發展工作,推動浦東新區生物醫葯產業創新發展。
浦東新區相關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園區管理機構應當在職責范圍內做好生物醫葯產業發展的促進保障工作。第五條市經濟信息化部門負責統籌本市生物醫葯產業發展,協調推進浦東新區生物醫葯產業創新高地建設。
市和浦東新區發展改革、科技、商務、衛生健康、葯品監管、醫療保障、財政、規劃資源、生態環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地方金融監管、綠化市容等部門以及海關等單位根據各自職責和本規定,負責浦東新區生物醫葯產業促進工作。第六條浦東新區人民政府設立浦東新區生物醫葯產業發展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負責對浦東新區生物醫葯產業發展、項目規劃、重點布局等事項開展科學論證,提出意見建議。專家委員會的意見建議作為生物醫葯產業發展決策的重要參考。第七條市、浦東新區人民政府應當將促進人體細胞和基因產業發展納入生物醫葯產業發展協調促進機制,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支持符合條件的多元化投資主體開展人體細胞、基因技術研發和推進產業化進程。
市和浦東新區科技、衛生健康等部門應當強化對浦東新區生物醫葯企業開展人體細胞、基因技術開發和應用的監管,加強風險管控。第八條對於國家有關部門准許范圍內的浦東新區生物醫葯企業,探索對其開展跨境研發所需的貨物(含材料、耗材、試劑等)實施保稅監管。
按照監管部門信息共享、風險可控的要求,浦東新區相關重點生物醫葯企業可以根據國家規定開展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符合環保要求的醫療器械保稅維修業務;浦東新區特定區域內的相關企業可以根據國家規定開展出口高端醫療設備的返境維修。維修後的醫療器械,應當根據其來源復運至境外。第九條浦東新區具備葯品商業化規模生產條件並且符合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生物醫葯企業,葯物臨床試驗階段申請葯品生產許可的,在承諾臨床樣品的生產條件與申請上市許可階段的生產條件一致的情況下,市葯品監管部門可以核發《葯品生產許可證》。第十條浦東新區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可以自行生產葯品,也可以依法委託葯品生產企業生產。經國家葯品監管部門核准後,浦東新區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可以委託本市范圍內一家以上符合條件的葯品生產企業生產。市葯品監管部門應當做好指導、服務,並配合國家葯品監管部門開展相關審查工作。
血液製品、麻醉葯品、精神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葯品類易制毒化學品不得委託生產,但國家葯品監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十一條對國內尚無同品種產品上市的體外診斷試劑,浦東新區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根據臨床需要,可以自行研製,在執業醫師指導下在本單位內使用。具體辦法由市葯品監管部門會同市衛生健康部門制定。第十二條市人民政府在國家授權范圍內,可以批准浦東新區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進口少量臨床急需的葯品和醫療器械。進口的葯品和醫療器械應當在指定醫療機構用於特定醫療目的。
鼓勵符合條件的生物醫葯企業對臨床急需進口的少量葯品和醫療器械開展臨床真實世界數據應用研究,探索將臨床真實世界數據用於葯品和醫療器械注冊,推動葯品和醫療器械加快上市。第十三條本市按照國家有關授權,在相關區域內試點推動符合條件的浦東新區葯品和醫療器械交易平台開展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部分葯品和醫療器械業務。
市葯品監管部門應當結合浦東新區生物醫葯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在保證經營質量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優化葯品批發經營許可實施,滿足葯品現代物流需求。
⑹ 張江葯谷的簡介
基地始建於1994年,由國家科技部、國家衛生部、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1996年在人民大會堂簽署共建協議,並且中國科學院也在1996年加入共建協議,加快實施發展生物技術與現代醫葯產業的新興科技產業戰略。
上海張江生物醫葯基地開發有限公司承擔基地的開發運營、集成服務和科技投資工作。經過十餘年的發展,作為上海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國家醫葯出口基地的核心區,基地內集聚國內外生命科學領域企業、科研院所及配套服務機構400多個,形成了完善的生物醫葯創新體系和產業集群,已成為國內生物醫葯領域研發機構最集中、創新實力最強、新葯創製成果最突出的基地之一。
⑺ 國家級生物醫葯園區(產業基地)有哪些
目前國家批準的只有三家。分別是北京、上海張江和泰州。北京主要集中在亦庄、大興和昌平
⑻ 張江葯谷的介紹
國家上海生物醫葯科技產業基地——張江生物醫葯基地位於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核心園張江高科技園區,基地重點集聚和發展生物技術與現代醫葯產業領域創新企業,被譽為「張江葯谷」。
⑼ 上海張江在哪裡
上海張江通常指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
張江高科技園區,被譽為中國矽谷。成立於專1992年7月,位於上海浦屬東新區中南部,是中國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與陸家嘴、金橋和外高橋開發區同為上海浦東新區四個重點開發區域。
經過近二十年的開發, 園區構築了生物醫葯創新鏈,集成電路產業鏈和軟體產業鏈的框架。
園區有國家上海生物醫葯科技產業基地、國家信息產業基地、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國家半導體照明產業基地、國家863信息安全成果產業化(東部)基地、國家軟體產業基地、國家軟體出口基地、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網游動漫產業發展基地等多個國家級基地。建有國家火炬創業園、國家留學人員創業園。
張江高科技園區正向著世界級高科技園區的願景目標闊步前進。.
⑽ 張江葯谷的發展歷程
張江生物醫葯基地是上海市實施「聚焦張江」戰略最早開發的基地之一,目前已成功開發基地一期、二期地塊,並與東區(現代醫療器械園)在產業鏈上緊密聯系。
基地一期地處張江高科技園區北部,與西側技術創新區毗鄰,位於龍東大道以南、金科路以西、祖沖之路以北、科苑路以東,佔地面積約1.5平方公里。基地一期內以生物醫葯領域國家級科研院所等服務機構和引入的跨國公司產業化項目為主,布局了一部分孵化用房。
基地二期自2001年開發,地處張江高科技園區中部,位於高科中路以南,與基地一期通過金科路南北相連,與西側科研教育區的上海中醫葯大學、曙光醫葯等毗鄰。基地二期總面積約為1.5平方公里,規劃建設了生物醫葯科技園、研發A區、研發B區等,提供通用的實驗用房、孵化用房,配套各類公共服務資源,集聚了近300家生物醫葯領域的創新企業,以及近30個國內外知名企業的研發中心、地區總部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