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垃圾填埋氣發電廠和垃圾焚燒發電廠,兩個廠都是做運行的,這兩種電廠的工作環境哪個要好點
垃圾焚燒發電在歐洲已是淘汰技術,垃圾分類回收加上垃圾填埋發電才是更為環保的方式
1.
填埋氣發電廠概況
當垃圾填埋後,厭氧發酵過程產生沼氣,主要成分為甲烷和二氧化碳,每噸填埋垃圾可產生沼氣145立方米,集中收集後可發電200多千瓦時。利用填埋場產生的沼氣,可回收能源,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項目建設周期:6-8個月。
採用內燃機發電機組,全系統包括沼氣抽送、過濾設備、脫水設備、機組燃氣管線及附屬設備、內燃機發電機組、控制系統等。
每年可穩定運行5000~8000小時。
常備人員:3 - 5人 。
所需土地:2000 - 3000平方米 (約4~5畝)。
只要城市固體垃圾量不少於25-30萬噸/年;還可以實現一邊填埋,一邊發電。
2.
填埋氣發電廠政策
垃圾填埋氣發電廠屬於可再生能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第十三條規定:『國家鼓勵和支持可再生能源並網發電。』
根據環境保護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環發〔2008〕82號《關於進一步加強生物質發電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的通知》第四條規定:
生活垃圾填埋氣發電只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而垃圾焚燒發電要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可見填埋氣發電廠的環境影響遠遠低於焚燒發電廠。
5年內,中國將建30家垃圾氣體回收的填埋場,並計劃到2015年建立300家垃圾氣體回收的填埋場,年處理垃圾1億噸。
3.
填埋氣發電廠環境問題
環保指數:
l
能夠減少填埋場臭氣及甲烷溫室氣體的排放;
l
發電機組採用集裝箱式結構,內部進行隔音降噪處理,另外配備排氣消聲器,雜訊指標達到國家標准要求。
l
電站使用閉式冷卻系統,日需水量不足1立方米(含括生活用水),無污水排放。
l
不會產生其它危險廢棄物,沒有廢渣、灰飛固化物等。
l
不會產生二惡英。
l
垃圾填埋氣電站排放指標完全符合歐盟要求及中國標准,對環境的二次污染接近為零。
l
不會出現民眾抗 議問題,有利於社會穩定。
4.
填埋氣發電的效益
據有關部門分析調查,中國可開發和利用垃圾資源潛力十分巨大。城市生活垃圾來自於千家萬戶,如果一個三口之家,若每年形成一噸生活垃圾,一噸垃圾全部發酵後,可產生的填埋氣體量約為300立方米,每立方米的可燃氣體能夠發一度半電,即每一噸生活垃圾實際上可以給我們提供400多度的電能,這個數量,基本上相當於一個三口之家半年的生活用電。
垃圾填埋氣體發電投資小,為焚燒設備的1/10。
垃圾填埋氣體發電的運行費用低,僅為焚燒費用的1/4。
與垃圾焚燒發電相比,不會產生垃圾處理費用,不會增加民眾的負擔。
使用期16~22年,填埋場產氣壽命結束後,發電設備可拆除,移動到另外的地方使用,不存在永久佔地問題。
佔地少,一般只需5畝左右,比垃圾焚燒發電廠的120畝左右少得多。且為臨時佔地。
建填埋氣發電廠是中國切實履行《京都議定書》的一個具體體現。可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提高城市品位。
如今,美、日、法、英、德、意等工業發達國家都將垃圾填埋氣體發電列入政府議事日程,投入大量資金,運用現代化高科技手段,大規模開發城市垃圾發電新技術,並使其趨於商業化。
沼氣發電的電價可享受國家優惠政策。
不計燃料費用,沼氣發電運行成本約 0.10 元 /kWh,以2000千瓦沼氣發電站為例,機組年運行成本約 160萬元,年收入可達 864 萬元。項目總體投資約4000萬,四年多就可收回投資。
另外,沼氣發電可以申請CDM項目,得到可觀的減排費。具有非常良好的經濟效益。
垃圾填埋氣體發電同時還是聯合國和國家重點扶持的環保項目,它不需要地方政府財政補貼,這從一定程度上來講也緩解了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如果採用BOT項目方式,政府不會投資一分錢。
5.
國內外填埋氣發電廠實例
現在全球有800多座填埋氣發電廠在運行,填埋氣作為一種新能源,其開發前景廣闊。在發達國家,由政府投資建設規范的垃圾填埋場,同時鋪設氣體收集裝置,然後將氣體使用權向社會公開拍賣,開發商通過競標獲取氣體使用權。一般5~10年之內即可收回氣體收集利用裝置的投資。這種做法一方面規范了填埋場建設,另一方面也降低了開發商投資風險,提高了開發商的積極性。
2009年06月24日,重慶長生橋垃圾填埋場沼氣發電廠正式投入運營後,每年可發電上網約1400萬千瓦時。每年可減少向大氣排放甲烷500萬立方米,即減排二氧化碳當量為6萬噸。
成都市首個沼氣發電項目,將利用長安垃圾場填埋氣體資源進行發電上網,並按照《京都議定書》《清潔發展機制項目運行管理辦法》向聯合國申報CDM項目。
2008年07月23日,工程總投資近2億元、目前亞洲地區最大的垃圾填埋氣體發電項目——上海老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填埋氣體發電項目正式在上海投入運行。該項目全部建成後,平均每年可向國際上申請交易的二氧化碳減排量為60萬噸左右,按現在市場價每噸12歐元測算,僅此一項每年就可增收720萬歐元,摺合人民幣約7200萬元。
海南顏春嶺垃圾填埋氣發電廠,該垃圾處理場日產生填埋氣約2.6萬立方,現日發電4.4萬多度。該項目近期已安裝2台1000kw發電機組,並計劃3年後再增加一台,往後根據氣量的衰減逐漸減少至一台。並網後每度電還可獲國家補貼0.25元。預計運行12年,總發電量約為2.65億度,年均發電量2200多萬度,日發電量可滿足 8800多戶居民的生活用電需求。
2008年6月1日,綿陽市垃圾發電廠已經建成發電。電站裝機:2000千瓦,年發電約1100萬千瓦時,可供2萬戶家庭用電。發電廠年效益:470多萬元。從去年2008年6月到今年3月,9個月時間累計清潔燃燒870多萬立方米廢氣,相當於減少2.5236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按照有關約定,這2.5萬多噸減排指標將由發達國家二氧化碳排放企業以購買的方式進行資助,這是四川首家獲聯合國清潔發展機構資助的減輕二氧化碳排放項目。
所以垃圾焚燒發電廠好
2. 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場是如何做到化害為利的
土地空間利用率低、垃圾發酵產生的沼氣無法處理、滲瀝液污染地下水是城市垃圾處理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位於東海灘塗邊的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場四期藉助高維填滿技術,不僅解決了這些難題,還將沼氣收集起來用於發電,創造了可觀的附加經濟效益。
垃圾填埋場的建設從土建到封場需要幾十年,因此垃圾處理場也被業界稱為經歷幾十年的流動建築。與一些地方注重垃圾填埋場基礎性建築不同的是,高維填埋技術更加重視垃圾填埋場後期運營過程中,需要逐步建設的工藝性工程,如垃圾壓實與覆蓋、不同填埋階段行車道路的修建和雨污的分流等等。伴隨這些流動的工藝性工程的建設,垃圾填埋可以實現填埋場內三維空間的綜合利用,從而凸現高維填滿的優勢。 在填埋場佔地面積361公頃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通過高維填埋,原設計庫容為2000萬噸、使用壽命為20年的老港垃圾填埋場四期,現在垃圾填埋總量可達8000萬噸,使用年限也提高到50年。 在滲瀝液處理方面,老港垃圾場四期從設計、建設到運營各環節都在盡量減少滲瀝液的產生,並在填埋區底部鋪設雙層高密度聚乙烯防滲膜,有序導排和處理高污染的滲瀝液,避免污染地下水。 垃圾填埋後,在厭氧環境中發酵產生沼氣也被變廢為寶。垃圾填埋時,沼氣收集管網逐步推進流動性建設,充分收集填埋場內的沼氣送往發電。據計算,每噸填埋垃圾產生的沼氣可發電2萬多度,具有相當可觀的附加經濟效益。
3. 上海環境集團的垃圾發電廠在哪裡
御橋發電廠不是環境集團的,環境集團建設的有上海江橋垃圾焚燒廠以及正在建設的老港垃圾焚燒發電廠(一期)。
4. 上海市是怎樣處理生活垃圾的
上海約70%的垃圾處理都在上海老港固廢基地。但基地處理垃圾的速度遠遠趕不上垃圾產生的速度。因此關於垃圾末端的處理,據報道,上海市重大工程、上海規模最大的濕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老港濕垃圾一期項目,將在明年底投產。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7月1日起正式實施。上海市市長應勇在之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將在全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
根據《條例》,垃圾分類被明確為「四分法」,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和干垃圾四種。可回收物指廢紙張、廢塑料、廢玻璃製品、廢金屬、廢織物等適宜回收、可循環利用的生活廢棄物。
有害垃圾指廢電池、廢燈管、廢葯品、廢油漆及其容器等對人體健康或者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潛在危害的生活廢棄物;濕垃圾即易腐垃圾,指食材廢料、剩菜剩飯、過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綠植、中葯葯渣等易腐的生物質廢棄物;干垃圾即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廢棄物。
(4)上海老港垃圾填埋氣發電項目擴展閱讀
《條例》還針對特定對象提出了強制性要求,要求積極推進產品包裝物、快遞包裝物減量工作;快遞企業在本市開展經營活動的,應當使用電子運單和環保箱(袋)、環保膠帶等環保包裝,鼓勵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循環使用的環保包裝。
規定農貿市場、標准化菜場應當按照標准配置濕垃圾就地處理設施;在綠色辦公、綠色消費方面,規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內部辦公場所不得使用一次性杯具,旅館不得主動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餐飲服務提供者和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筷子、調羹等餐具。
5. 溫室氣體可以用來發電嗎
目前亞洲地區最大的垃圾填埋氣體發電項目——上海老港垃圾填埋氣發電項目正式並網。老港填埋氣發電工程發電所用的燃料100%來自老港填埋場垃圾填埋產生的填埋氣,而該垃圾填埋場堆體中有機垃圾發酵產生的填埋氣主要成分為甲烷和二氧化碳,也就是利用溫室氣體來發電,這樣即綜合利用了廢氣資源,又起到了減排溫室氣體的作用。
6. 上海市有哪幾個垃圾處理廠很急!!!
你找對人了,我來告訴你
目前上海的垃圾處理廠主要有:江橋垃圾焚燒廠(綏德路800號),御橋垃圾發電廠(浦東御橋路869號),老港垃圾填埋廠(南匯中港鎮東首垃圾碼頭)
7. 上海浦東新區老港垃圾發電廠在什麼路
依據知名網站「東方網」的信息網頁鏈接: 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原上海老港垃圾發電廠)地址:浦東新區南濱公路2088弄288號老港固廢基地內東南角。目前8台鍋爐、3台汽輪(發電)機中的一部分已經啟用,預計今年下半年整體投入使用。
浦東新區南濱公路2088弄288號
8. 上海的垃圾怎麼處理有焚化爐嗎
上海生活垃圾的現狀
1、全市生活垃圾13740噸/日(包括有害垃圾4?7噸/日、塑料廢棄物1313噸/日、大件垃圾86噸/日),餐廚垃圾1100噸,建築垃圾37800噸,工業垃圾36119噸。
2、生活垃圾長期處於處理能力不足,歷史積累大。僅靠老港、黎明兩座生活垃圾填埋場承擔全市45?3%生活垃圾處置量,其餘
54.7%靠三林應急中轉場和219處簡易堆點露天堆放,在城市周圍形成包圍圈,破壞城市景觀,污染大氣、土地和水體阻礙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成為嚴重公害。
3、垃圾的處理技術落後,處理水平低,與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形象不符。生活垃圾日產出量為13740噸的大城市,僅有二座日處理能力,還有數量不少的垃圾採用簡易填埋。
4、管理體制落後,不適應城市生活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的要求。固體廢棄物的管理法規不健全,政策導向不明確,環衛部門既是監督機構,又是執行單位,實行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管理體制。加之社會和企業積極性未能發揮出來,垃圾治理沒有競爭,致使垃圾收運和處置缺乏資金,基本處於行業壟斷或地域壟斷的局面。
由此可見,源源不斷、大量產生的生活垃圾一直是大城市的心腹之患,傳統的填埋方法不但佔用大量土地,污染地下水,還使垃圾中大量可以利用的資源白白流失。過去三年中,上海建起了吞噬垃圾的「巨胃」,經過「消化」、「吸收」,許多人見人厭的垃圾竟然變成了新的資源。
2000年9月,被上海市列為重大工程項目、總投資高達6.5億元的我國首座千噸級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在浦東御橋工業小區開工興建,佔地120畝,年垃圾處理量高達36.5萬噸,除確保自身廠用電力外,每年還可為申城供電1億度。
一年後,上海市第二座垃圾焚燒發電廠——江橋生活垃圾焚燒廠項目,在滬正式簽約並動工興建。
在上海的御橋和江橋,一東一西,建立起兩座大規模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兩座垃圾發電廠,日處理的干垃圾量可以達到3000
噸,一年可以發電2億度以上。
2006年8月10日報道:
高溫下的上海江橋生活垃圾焚燒廠,平均每天吞食1900多噸垃圾,吐出31萬千瓦時電。這家生活垃圾焚燒廠,日前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驗收。
據《解放日報》報道,上海江橋生活垃圾焚燒廠佔地13.6公頃,總投資9.2億元,設有3條焚燒線。其主要職責是為城市每天產生的大量生活垃圾"減負",但利用垃圾發電也令人矚目。據運營單位--上海環城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介紹,今年1月至7月,該廠共焚燒處理垃圾39.5929萬噸,總發電量達8292.63萬千瓦時,其中並網發電6387.108萬千瓦時。特別是入夏以來,35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屢屢籠罩上海,江橋生活垃圾焚燒廠的發電量與垃圾量一同上漲。如按每戶每天用電8千瓦時計算,僅7月份上海江橋垃圾焚燒廠的並網發電量,就可供3.9萬戶居民使用。
2009年建成的上海閔行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廠,日焚燒處理生活垃圾可達3000噸,處理能力超過了目前上海市已建成的日處理量分別為1000噸和2000噸的御橋、江橋兩座垃圾焚燒廠的總和。據介紹,上海閔行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廠若滿負荷運行,每天將可發電90萬千瓦時,若按每戶上海居民每天使用3個40瓦電燈照明4小時計算,該垃圾焚燒處理廠每天發的電,可點亮400萬戶上海人家中近一半家庭。
9. 上海垃圾場在哪上海有幾個垃圾場
上海垃圾場包括:江橋垃圾焚燒廠(綏德路800號)。御橋垃圾發電廠(浦東御橋路869號)。老港垃圾填埋廠(南匯中港鎮東首垃圾碼頭)。截止到2019年1月,上海一共有3個垃圾場。
在垃圾場管理中的注意事項:
1、垃圾運輸及治理車輛必須經常檢查,防止出現故障,影響清運及治理。
2、必須按照垃圾場治理要求進行作業,及時按要求覆土並嚴防垃圾場著火。
3、垃圾運輸和治理必須符合地方及公司環保部門的相關要求,避免二次污染。
(9)上海老港垃圾填埋氣發電項目擴展閱讀:
垃圾場的日常管理制度:
1、認真做好防火工作,禁止閑雜人員進場,嚴禁帶火種進場。
2、認真做好防盜工作,確保場區的大門、監控設施、場邊的圍欄網、告示牌等設施的安全。
3、草地生長良好,無明顯雜草,適時修剪。
4、圍欄網內非堆填區,定期清理雜草、雜生的樹木,藤蔓。
5、適時對場內的螞蟻包、蚊、蠅、鼠等進行消殺,每半個月例行一次全面消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垃圾場
10. 老港垃圾場是怎麼處理垃圾的
專業的回答不了,但是有個「有害垃圾」沒處理。二期采購部某員工的品行不行,孩子半歲跟女同事曖昧,被原諒了還來第二次用小號勾搭。對家庭孩子無責任心,對事業不求上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