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外資財富佔全國

上海外資財富佔全國

發布時間:2021-01-19 21:53:09

❶ 中國財富排名出爐:哪個省份最有錢

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600多個城市,超過200萬個百萬美元富豪。中國的富人數量,已經在全球位居前列,並在全球消費市場上占據重要位置。中國人到國外瘋狂購買奢侈品的新聞已經屢見不鮮了。
那麼,在中國這34個省級行政區中,究竟居住著哪些富豪?中國各省的富豪分布是怎樣的,各省的首富又是誰?
不久前,美國著名雜志福布斯發布了最新的中國富豪榜,盤點了中國最有錢的400個億萬富豪,並公布了這400個富豪的居住城市。

我們以福布斯的名單為基礎,從富豪居住的城市出發,來盤點下中國各省上榜的富豪們,並評選出中國富豪最多的十個省。
話不多說,先上榜單。

排名 省份 富豪數量 財富合計(億元) 首富
1 廣東 84 23638.4 許家印
2 北京 65 12769.1 王健林
3 浙江 55 11307.7 馬雲
4 上海 49 8227.3 郭廣昌
5 江蘇 29 4565.9 孫飄揚
6 山東 19 2497.1 張士平家族
7 福建 16 2859.8 許世輝家族
8 四川 10 1672.9 劉永好家族
9 河南 8 910.3 秦英林家族
10 重慶 7 829.5 蔣仁生家族
從榜單可以看到,廣東省有84個富豪上榜,排名全國各省第一名,這84個富豪共擁有23638.4億人民幣的財富,人均有281個億。他們的財富總量大約是第二名北京市的兩倍,廣東深圳的許家印是廣東省首富,也是中國首富。
北京只有65個富豪上榜,財富合計為12769.1億人民幣,人均有165個億,比廣東富豪人均少85個億,看來真正的有錢人不一定居住在北京,廣東省的超級富豪是最多的。
浙江省排名第三,55個富豪上榜,人均擁有205億,馬雲一馬當先,為浙江省首富。
上海排名第四,居住著49個上榜的富豪,復星集團的郭廣昌為上海首富。
江蘇省排名第五,只有29個富豪上榜,恆瑞醫葯的孫飄揚為江蘇省首富。

阿里巴巴集團馬雲
排名前五的省份,東部沿海佔了三個,上海、浙江、江蘇這都是傳統的商業大省,居住著一大批各行業的生意人,頭腦靈活,生意做得好。廣東省的深圳、廣州、東莞等經濟發達的市區,不僅有一大批上市企業,還居住著一大批富人。
排名第六到第十的剩下五個省是山東、福建、四川、河南、重慶,像山東魏橋集團的張士平、福建達利食品的許世輝、四川新希望集團的劉永好、河南牧原股份的秦英林、智飛生物的蔣仁生,分別是以上五個省的首富。

山東魏橋集團張士平
由於福布斯只統計了400個富豪,而這400個富豪只分布在中國26個省市,所以有些省市沒有上榜。以上十個省市,是中國居住富豪最多的省。

❷ 2019《財富》500強公布,上榜企業都集中在哪些城市

《財富》500強還是國有企業最為突出的一點,中石油和中石化一直都是財富榜的前列。總的來說,中石油的門下還是有著許多分支的。從油氣田企業到煉化企業都有許多的排列,很難去區分它們的地區。

杭州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阿里巴巴集團就是在這里起步的。馬雲用自己的操作告訴別人成功確實很難,但是一旦成功了就是一個巨大的改變。很多人因為馬雲的阿里巴巴而改變命運,阿里集團在《財富》500強中排列24位。

❸ 上海的發展對全國意味著什麼

美國引發的全球金融大海嘯帶給中國經濟的一大反思就是:改革開放30年我們積累了巨大的財富,解決了13億人口的溫飽問題,也領會了勤勞致富、科技治國的深刻含義。但是,由於我們經濟還處於發展階段中,無論是個人的收入能力還是產業和貿易結構的定位方式都無法通過現有內需能量來支撐我們企業日益膨脹的產能,所以,中國的財富先天就帶來匯率風險和市場風險的缺陷,只不過政府以穩定的匯率和結售匯制度的方式承擔了大部分的匯率風險,今天在美聯儲啟動印鈔機購買美國國債的時候,我們更加意識到挽救美國金融危機的救市成本也在讓中國這個持有美國國債最多的債權國在承擔。於是,如何管理好我們自己創造的財富就成為中國政府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今天,「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一攬子政策的申請已獲國務院同意」這則消息的公布,向海內外釋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以它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宏偉目標和挑戰現有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的膽略將努力把中國在不遠的將來打造成為能和現在製造大國相媲美的金融強國。 今天,在周邊市場外需癱瘓的倒逼機制中,我們意識到中國產業結構轉型和升級缺乏良好的生態環境。大學生的創業、中小企業家的商業開拓無法在一個缺乏規避風險和分散風險的環境中完成。美國之所以在國際市場中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專利和經濟運行的標准,完全仰仗於它金融創新及其由此推動的技術創新的能力。只不過「次貸危機」暴露了美國的金融創新能力偏離了實體經濟支撐的巨大缺陷,而我們無法否認美國實體經濟面的核心競爭力今天依然是它對沖風險的殺手鐧。所以,今天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起飛,中國財富的積累已經讓我們具備了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條件,但關鍵是我們的金融創新能力無法勝任這樣的社會使命,這也是今天需要發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以此來推動創造中國品牌和中國標準的新型企業的誕生、成長和發展的真正用意所在。同時中心的建設也能培養出一大批能夠管理金融風險、開拓多元化金融市場、駕馭各種國際金融業務的高端金融服務人才,從而使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更具有國際競爭力、高附加價值性和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性。 上海是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一扇具有代表性的窗戶,從裡面既能看到中國經濟利用世界的舞台發展壯大的成果,也能看到今天她直面受到危機所帶來的巨大挑戰。從已有的產業模式中去挖掘利潤降低成本的那種被動應對危機的方法,效果會變得越來越有限。為了增強中國大眾抗擊風險戰勝危機的信心,我們必須要主動出擊,尋找新的增長點,先聲奪人,開出中國經濟自身所擁有的一片新的發展天地。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就是一個水到渠成、轉危為安的切入點。事實上,截止到2008年12月底,上海已經有外資法人銀行17家、法人銀行分行和保留分行31家,單一分行33家,支行64家。而且,2008年上海外資法人銀行資產、貸款、存款和利潤四項指標增幅分別高於全國外資銀行增幅7.28、4.25、2.96和16.85個百分點。四項指標分別佔全國外資銀行的63.06%、60.95%、78.34%和63.44%。這些數據都表明,上海產業結構的轉型從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起步完全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必然選擇。 當然,從今天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先行先試」的一些新開創的業務內容中,我們可以看到所面臨的挑戰並不少: 首先,在中國產業結構轉型沒有到位,外貿產業的發展還需要一個穩定的金融要素價格體系(利率和匯率等)、結售匯體系以及外資管理體系的情況下,如何吸引大批的海外投資機構和企業參與到人民幣投融資和貿易結算的行列中,現有的監管部門、金融機構如何提升自己管理國際金融業務的能力和服務意識,都將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追求和其他國際金融中心運作形式上的「貌似」並不困難,但關鍵是能否做到在外部沖擊面前能否掌控風險保持收益的「神似」,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至少,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在監管制度的建立、激勵機制的設計和金融產品的創新以及一流人才的集聚等方面,去不斷追求國際金融中心所必需要發揮的六大基本功能——那就是金融產品的價格發現,金融市場的流動性保障,社會全體的風險分散,金融市場參與者挖掘和披露真實的信息,金融體系對投融資雙方的公司治理機制,以及金融活動所帶來的價值創造的能力。而絕不能在「先行先試」的保護傘下,鑽制度的漏洞以犧牲大眾投資者和企業的利益為代價來獲取自己的暴利。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政府部門要鼓勵制度、技術和產品創新,對所出現的問題要敢於承擔一定的風險,通過制度的創新來接解決發展中的問題,而不能一出問題就打退堂鼓,就把金融創新的節奏放慢下來。面對問題,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些問題都是中國金融創新、積累國際金融中心運營經驗所需要付出的學費,歐美在金融創新的歷史上也經歷過無數次的波折,結果在危機過後金融創新能力不但沒有削弱反而變得越來越強。 第二,金融中心的建設和推進會帶來集聚效應,在某種程度上會推高上海的商務成本,如果不能及時改變產業結構的調整,完全有可能造成其他金融中心發展過程中也經歷過的產業空心化的問題。所以,上海航運中心建設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配套發展,既反映了上海產業的比較優勢,也反映了國家對上海健康平衡發展的長遠戰略。具體而言,上海應該通過大力發展船舶融資、海上保險、國際結算、資金管理、外匯交易和中介服務等,來謀求上海整個產業結構向高附加價值升級和轉型的效果,從而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的可持續的健康發展提供厚實的物質基礎。 第三,為了打造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創造人民幣國際化的良好生態環境,上海最最短缺的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所需要的軟實力!它體現在行政部門的高效有序的服務意識上,也體現在全體參與者對金融中心建設的認同感,更反映在一個國家和民族對金融業所帶來的財富效應和形影不離的金融風險的正確理解和包容的良好心態。否則,沒有這些方面的逐步改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就將停留在一個形象工程的水平上,它無法在伴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打造出一大批一流的、能夠創造出中國品牌的企業家,也無法通過人民幣國際化的金融服務提升我們金融體系整體管理財富的能力,更無法讓我們的國民真正享受到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對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所帶來的便利性和財富效應的好處。 事實上,根據08年《全球國際金融中心指數》所羅列的指標,建設金融中心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確立一個完善的金融生態環境。它包括一流的金融人才團隊、高附加價值的金融創新服務以及社會整體認知風險的金融文化水平這三大因素。這里,根據國際金融機構對影響金融中心建設的諸因素所做的重要性評價,按序排列如下,可以看出,下面絕大部分的要素都是對金融生態環境建立的具體要求: 1,金融業務順利展開所需要的寬松的制度環境。這對實體經濟發展放在首位的東亞國家來說是最大的挑戰。國際資本的自由進出就意味著能夠容忍投機資本的沖擊,意味著有充分的自信能夠化解沖擊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2,要能夠成為各個洲際或國家及地區金融服務的中樞,即非常便捷的能夠把每一筆交易都及時地通過有效的「網點」,在成本最低、質量最高的地方迅速完成。 3,要具有良好的外部網路效應——隨時能夠匯集需要服務的廣大客戶。上海被海內外金融機構看好的很大原因是未來中國實體經濟的繁榮所需要的龐大的金融業務的支撐。 4,在開展一切金融業務的活動中,要能夠享受完全同等的國民待遇。這需要中國社會上下要擁有一個包容的胸懷。 5,改善經營環境過程中所需要政府的迅速和及時地回應,政府的行政效率,決定金融中心的發展能量。 6,要具備合理的企業稅制度。這並不意味著稅負越低越有吸引力。倫敦的企業稅負一點兒也不低,但是人們還是願意聚集那裡,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倫敦得到了比付出更多的回報。 7,要使開展金融中心業務所需要付出的運營成本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其中,當然包括最關鍵的人力資本的成本因素。 8,能夠及時提供最好的專業化後勤服務。一旦出現故障,就能夠迅速的得到援助,迅速解決,使金融活動的損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 9,保證一流的生活的環境和質量。金融人才由於超強的工作壓力,在閑暇時間能否通過舒適的生活環境來緩解身心疲勞這一點,也看得較為重要。比如,在日本,很難簽發為外國金融人才提供後勤服務的專職保姆所需要的入國簽證。這一問題在日本國際銀行協會撰寫的「東京應該作為全球范圍的金融中心」 報告中還被重點指出,並告誡政府這一困難將嚴重阻礙東京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步伐。 10,是否具有容易融入的文化和可以交流的語言也是金融人才評價自己的能力能否正常發揮的一個重要因素。東亞在文化上有著很大的親和感,但語言的交流還有很大的障礙,日本反省自己金融主導權弱化的一大原因是他們缺乏能夠流利地用英語交流的專業金融人才。 11,開展金融業務所需要的房地產質量和數量。如果沒有一個現代化的金融街乃至金融城,很難形成金融業務所需要的集聚效應,從而發揮不了其規模經濟性的比較優勢。 12,最後才是考慮個人所得稅的優惠程度。所以,中國政府在吸引人才政策上,更應該關註上述金融人才所需要的投資環境。 總之,這些成為全球化金融中心的條件,倫敦做到了,紐約也基本做到了,而東亞國家,包括OECD成員國日本和韓國在內,都還有很多缺陷,真是因為彼此之間不分上下的緣故,才使得具有全世界三分之二外匯儲備的亞洲國家,今天爭奪金融主導權的競爭變得如此白熱化。而且,它會隨著對美國次貸危機給東亞製造大國所帶來的負面沖擊的反思不斷深入,也會隨著美元的疲軟和歐美市場金融資產價格的波動而變得越來越激烈。因此,只有發揮和協調好上述金融體系的六大基本功能,上海,才能以它優良的投資環境來吸引來自全球的高端金融人才,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建立起一個具有支撐亞洲乃至世界的強大實體經濟所需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從而才能使人民幣在國際舞台上擁有較高和較穩定的金融主導權。

❹ 北京上海的經濟差距是什麼

2018年1月北京和上海同時發布了2017年經濟成績單。同為超一線城市,二者經濟實力一直就難分伯仲,各有千秋。

從城市定位來看,北京更偏重政治和文化中心,但其經濟實力也很強;上海更偏重經濟中心,但在文化方面也不示弱。

第七:財政收入

上海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642.26億元,比上年增長9.1%;北京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5430.8億元,同比增長6.8%。

財政收入方面,上海還是挺厲害的,主要是上海的經濟總量大。但一個地方的財政收入不僅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還有中央稅收返還和中央轉移支付。

財政部最新發布的《2017年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分地區預算匯總表》顯示,北京2017年預算數為700.46億元,上海為525.28億。

看來,在轉移支付方面,中央還是更偏愛北京一些,畢竟北京是中國的首都,需要花錢的地方多。

第八:接待遊客

這個指標主要是為了對比一個城市的開放程度,相比之下,上海確實比北京更開放,上海入境的外國(包含港澳台)遊客比北京多很多。

2017年,北京全市累計接待入境遊客392.6萬人次,上海全年的數據沒公布,但是截止去年11月,接待入境遊客就達到801.6萬人。

不過,兩市有個共同點,從主要客源國來看,接待最多的外國遊客都來自美國、日本和韓國。

第九:人口

上海去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2418.33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37萬人;北京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70.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2萬人,下降0.1%。

兩個城市都是人口超大城市,但去年北京人口下降了2.2萬人,有人分析可能和疏散低端產業有關。

看完詳細對比,很多人會發現,北京和上海的差距可能並沒有外界想像中那麼大,他們在很多方面都是齊頭並進的。

如果要說二者的差別,主要體現在產業結構上,這主要是由兩個城市的定位決定的,總體上孰優孰劣真的不好下結論。

聲明:對比不是最終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大家更了解兩個城市的差異,拒絕無緣無故的地域黑。

❺ 中國私人財富排名全球第二,中國的富豪大多集中在哪些城市

中國近年來飛速的發展,所以也必不可少的產生了許許多多的有錢人,以至於現在中國私人財富排名能夠排在全球第二的位置上。

下面我就來說一說這些富豪都大多在哪些城市。

第一個城市就是北京,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不僅是政治文化中心,同時也是金融、高科技產業中心,所以在北京這種一個多元化的城市裡面,肯定會有很多的富豪。在北京的這些富豪中,他們大多都是以科技、媒體、通信這些行業占來盈利的,緊隨其後的就是金融、房地產和傳統製造業。


除了以上這些城市以外,蘇州、重慶、西安、成都等等一些城市都有許多的富豪在居住。

❻ 人類發展至今,全球一共有多少財富,中國佔多少

b別的國家我不知道,中國的財富是188.88。地球人都知道。

❼ 中國的富人佔有著中國的多少財富

一、中國富豪群體規模日益壯大

胡潤富豪榜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5年中國財富超過5億元的富豪數量由不到40人大幅上升1.7萬人,財富超過20億元的富豪數量則由寥寥10人擴大至1737人。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富豪人數的增幅明顯超過其他國家。近十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中國的上榜人數增加了205人,增幅位居全球首位,增幅排名第二的美國增加了165人,排名第三的印度則只增加了67人。若進一步考慮隱性富豪,中國富豪群體的規模更為龐大。隱性富豪是指財富規模達到富豪榜門檻但未出現在富豪榜上的富豪。受傳統文化、制度環境及部分企業股份結構復雜等因素的影響,中國的隱性富豪現象較為普遍。根據胡潤研究院的估算,2014年中國財富超過20億元且未上榜的隱性富豪多達2200人。由此可推算,中國財富超過20億元的富豪群體規模實際可能已經達到3000人以上。

當前有觀點認為,中國富豪群體的快速擴張與經濟高速增長密切相關,隨著經濟增速的逐步放緩,富豪群體的快速擴張趨勢將會有所緩解。然而國際經驗表明,經濟高增長與富豪群體擴張之間並不存在必然聯系。美國與歐洲的富豪群體在「大穩獎時期均未出現快速擴張,日本在經濟騰飛階段同樣也沒有出現類似情況。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雖然2013年以來經濟增速顯著放緩,但近三年卻是中國富豪群體規模擴張態勢最為迅猛的時期。財富超過20億元的富豪數量增加了865人,而2000年至2012年的十年間財富超過20億元的富豪數量也不過增加了862人。因此,認為中國富豪群體的擴張趨勢會隨著經濟增速的下滑而放緩的觀點值得商榷。

二、中國富豪群體財富佔全社會財富比重持續上升

2000年中國前1000名富豪持有的財富規模佔全社會財富的比重約為1.1%,2015年這一比重已上升至7.8%。考慮到2015年進入前1000名富豪的財富門檻已高達39億元,如果將范圍擴大至財富超過20億元的富豪,中國富豪群體持有財富佔全社會財富的比重將上升至9.2%。若進一步考慮隱性富豪的財富規模,財富超過20億元的富豪群體持有財富佔全社會財富比重將接近15%。這一財富規模接近全國財富排名後70%人群持有的財富總量,幾乎與印度整個國家的財富規模相當。

富豪群體財富佔全社會財富比重的持續上升是因為富豪財富積累顯著快於其他群體。根據胡潤富豪榜數據計算發現,2008年至2015年中國居民的人均財富增長了64%(財富中位數僅增長了33%),前1%富裕人群的人均財富增長了131%,而前1000名富豪的人均財富增長了273%。不僅如此,前1000名富豪群體的內部也呈現出「富者愈富」的特徵:前10名富豪的人均財富增長了310%,前5名富豪的人均財富增長了337%,首富的財富則大幅增長了412%。

三、中國富豪群體財富積累速度明顯快於其他國家

事實上,近年來富豪群體財富的快速積累並非中國所特有的現象。受益於技術創新、全球化以及金融創新這三大因素的推動,全球主要國家的富豪群體財富規模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2010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上榜富豪持有的財富規模為3.6萬億美元;而2015年上榜富豪持有的財富已增長至7.1萬億美元,佔全球財富總量的比重達到了2.8%。但是,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富豪財富的積累速度明顯更快。2010年至2015年,中國前50名上榜富豪的人均財富增速高達22.3%,同期全球前50名上榜富豪的人均財富增速為9.6%,美國、德國以及印度等國家的增速均不及中國的二分之一。

此外,從平均年齡與創富指數可以進一步分析中國富豪財富快速積累的情況。基於2015年胡潤全球富豪榜公布的數據可以發現,全球上榜富豪的平均年齡為63.7歲,美日德等主要經濟體富豪群體的平均年齡均在62歲以上,而中國富豪的平均年齡僅為54.8歲。如果中國富豪的財富大多依靠繼承得到,那麼其年齡理應較低,但實際上中國富豪幾乎均為白手起家。2015年胡潤全球富豪榜用創富指數1到5來劃分富豪財產繼承或是白手起家的等級。指數為1表示富豪的財富完全是繼承得到,指數為5表示在沒有父母幫助下白手起家。全球富豪的創富指數為3.84,美日德等主要經濟體的創富指數均未超過3.9,而中國的創富指數高達4.94,排在全球第一。因此,中國富豪群體不僅平均年齡低於其他國家。而且幾乎都經歷了「從無到有」的財富積累過程,這就更加突顯出中國富豪的財富積累速度快於其他國家這一特徵。

中國富豪巨額財富的快速積累,主要得益於近十多年來房地產與製造業的強大造富能力。2015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中,中國上榜富豪中來自於房地產與製造業的富豪佔比為47%,遠高於全球24%的平均水平。房地產方面,自1998年房改以來,中國居民住房剛性需求的集中釋放導致房價持續快速上漲,進而為房地產行業帶來了超高利潤率。2006年至2013年房地產上市企業凈利潤率平均為21.1%,遠高於同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2%的平均水平,由此催生了一大批房地產富豪。製造業方面,受益於2001年中國加入WTO所帶來的外部需求顯著擴張,再加上要素價格管制與人口紅利等低成本因素的推動,中國一舉成為全球製造業的第一大國,由此製造業也成為了孕育富豪。

❽ 全球最富有的十大國家到底有多富

截止2016年,全球最富有的十大國家的「總體個人財富」分別為:美國(48.9萬億美元)、中國(17.4萬億美元)、日本(15.1萬億美元);

英國(9.2萬億美元)、德國(9.1萬億美元)、法國(6.6萬億美元)、印度(5.6萬億美元)、加拿大(4.7萬億美元)、澳大利亞(4.5萬億美元)、義大利(4.4萬億美元)。

市場研究公司「新世界財富(New World Wealth)公布的《W10:10個世界最富裕國家》排名中,中國名列第二位。

「新世界財富」在其公布的排名中統計的是各國國民的「總體個人財富」,其中包括房地產、現金、銀行存款、事業生意等。

中國的「總體個人財富」達到17.4萬億美元,排名第二。報告指出,中國在最近15年裡展現出的財富增加速度最快。最富裕的國家是美國(48.9萬億美元),第三名是日本(15.1萬億美元)。

前十名中還有英國(9.2萬億美元)、德國(9.1萬億美元)、法國(6.6萬億美元)、印度(5.6萬億美元)、加拿大(4.7萬億美元)、澳大利亞(4.5萬億美元)、義大利(4.4萬億美元)。

(8)上海外資財富佔全國擴展閱讀:

全球最富國家的境況:

在全球最發達的國家中,最富有的10%人群的收入是最貧窮的10%人群的9.5倍;在1980年,這一比例只有7倍。造成差距擴大的原因一方面在於最富有1%的人群收入的增加;

而更重要的因素在於,在過去30年中,這些國家的最貧窮人群收入即使是在經濟繁榮的年份增長也極為緩慢,而在經濟蕭條的時候則下滑更為嚴重。

如果不採取措施,OECD成員國經濟增長在未來25年內將會減少至少8.5%。在過去20年中,貧富差距問題已使墨西哥和紐西蘭減少了10%的經濟增長;在英國、芬蘭和挪威,減少了9%;在美國、義大利和瑞典,則減少了6%—7%。

❾ 家庭資產1000萬的上海人,在全國范圍內大概處於什麼財富水平

這個資產還得分是可動可變現的,還是不可變現的?如果你說你的房子價值這么多,但是你現在又不可能賣掉那這個資產,合理擁有1000萬的現金,還是不一樣的

❿ 中國富人財富佔中國總GDP的多少

中國自來古有著財不外源露的習慣,據04年的統計中國有23.6萬名富人(資產超過100萬美元約占當時中國總人口--12.9227億的萬分之二)創造了同當年GDP(14099億美元)相比近乎70%的財富,但如果算上那些隱藏的富人估計這個數應該至少上升2個百分點(個人觀點)
另外中國富人數量幾乎每年都是以超過10%的速度增長,財富的增速更是驚人,這個看每年的胡潤中國財富榜就知道了,所以現在09年應該富人數量相對多一些財富占的總比重也會多一些(因為沒有找到數據,所以只能大概推測了)
題外話:其實能不能成為富人不是很主要,比這個更主要的是有合理的理財觀念,即使成不了富人也會讓生活過的井井有條安安心心。

閱讀全文

與上海外資財富佔全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eg1906合約最後交易日 瀏覽:401
ST岩石有投資價值嗎 瀏覽:651
徵信信用貸款逾期13次 瀏覽:755
建行個人理財產品 瀏覽:85
中航機電股票代碼 瀏覽:804
熱軋卷板期貨行情1910 瀏覽:902
期貨研投公眾號有哪些 瀏覽:298
神龍理財公司 瀏覽:286
外匯雙頭低 瀏覽:102
銀行理財投資者穿透 瀏覽:839
豐樹基金出錯嗎 瀏覽:981
來不及還貸款 瀏覽:949
民間貸款2436 瀏覽:394
5萬5日元多少人民幣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203
中國人民銀行5月15日人民幣 瀏覽:340
傻人買什麼股票強 瀏覽:817
2016年1月1日外匯牌價 瀏覽:724
外賣小哥理財月入五萬 瀏覽:65
模模搭融資 瀏覽:813
天原管道價格表 瀏覽: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