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海自由貿易區
建設試驗區有利於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國務院常務會議3日原則通過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宣布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使之成為推進改革和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試驗田」,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張漢林認為,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需繼續堅持擴大開放的戰略,採取積極主動的措施,推動全球化朝著更加均衡的方向發展。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WTO專家張軍生說,入世十多年的經驗顯示,開放引入競爭激發了中國企業的活力。當前尤其需要進一步對外開放,促進企業轉型,為經濟注入活力,推動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實現。
記者采訪發現,業界對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最大的期待聚焦於投資管理新體制、服務業進一步開放,以及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和離岸金融等。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當下啟動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將為中國第三產業的改革開放注入動力。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立將給中國帶來歷史性機遇。」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說:「除了國際貿易能級的提升,中國金融體系加快開放、與國際接軌,將會在新形勢下釋放巨大的改革紅利。」
國務院要求,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要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有利於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專家認為,我國探索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是為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開放積累經驗,使得中國在世界經濟格局大國博弈中獲得有利地位和匹配的話語權
上海將獲得更多制度紅利
對於上海而言,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推行,獲得機會的不僅是貿易領域,對於航運、金融等方面均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1、將使上海突破已有的條框,放寬稅收、外匯使用等優惠政策,有利於跨國公司內部的全球調撥、會有更多的金融機構在上海注冊開業。
2、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推進將使得海上保險等航運服務業務在上海得以培育和集中,解決航運中心建設中金融支持的問題,這將使得上海獲得更多的制度紅利。
3、國務院2012年底批復同意,自2013年1月1日起,經浦東和虹橋國際機場中轉第三國的45個國家外籍旅客將享受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再加上自由貿易區的項目,自貿區將有望成為貿易和購物零關稅的自由港。
4、免稅和自由港將有利於吸引高端製造業,而貿易區將有利於吸引更多的加工、製造、貿易和倉儲物流企業聚集,疊加中國的產業升級。因此,自由貿易區對於物流的集聚效應將更加顯著。
㈡ 上海自由貿易區有什麼作用
作用:
1利率市場化、2貨幣自由兌換、3金融業對外開放和離岸金融中心。
利率市場化版就是權銀行借貸的利率市場化,可利於企業融資。
貨幣自由兌換就是企業資產,資金可以自由出國,大大增加了企業家的投資范圍。
中國正在嘗試改革國內市場競爭秩序,讓國企取消掉政治優勢,與民營企業開始公平競爭,以免以後加入TPP打開國門後遇到的尷尬。讓民營企業發展起來,有充分的資本可以與國外企業抗衡;讓國有企業放下政府給予的優惠政策和政治優勢,發展加強自己的競爭力。以防止以後中國企業全軍覆沒。
在做嘗試性的經濟體質改革,但是自貿區的相關政策還未真正的落實,只是名存實亡。只好待進一步國家的安排。
好處:
自貿區未來可以直接「海淘」,商品通過物流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雖然自貿區不等於免稅港,但是,伴隨自貿區的發展,商品的銷售成本可能會逐步下降,如此商品售價存在緩慢下降的可能。當然,在購物上,自貿區可能帶來的好處不僅限於此,未來自貿區有助於引入更多的進口商品,消費者將有更多選擇。
㈢ 上海自由貿易區為中國帶來了什麼論文2000字以上
上海將建的自由貿易區與現在正在談判的中日韓自貿區是不同的,一個指的是建設一個或多個消除了關稅和貿易配額、並且對經濟的行政干預較小的區域,是開放程度最高的經濟自由區,另一個是指兩個以上的國家或地區,通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相互取消絕大部分貨物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取消絕大多數服務部門的市場准入限制,開放投資,從而促進商品、服務和資本、技術、人員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體現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實現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從而形成涵蓋所有成員全部關稅領土的「大區」。
至於意義,有點類似於以前講的經濟開發區,現在上海屬於試點
㈣ 上海自由貿易區有多大
由於這項政策目前都還是前瞻性的一些東西,所以就列一些tips來回答一下好了。
目前的版本是縮水版,原版本的構想相對現在要更為宏大一些,克強總理對於部委的阻力,最後拍了桌子,這項魄力還是頗有氣度。
那麼,我的回答分為兩部分,穿插在其中,正好回答你兩個問題。
目前的主要內容就這么幾個:
1,商務部通報近日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驗區范圍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2,《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申報稿中明確提及希望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先行先試人民幣資本項目下開放,並逐步實現可自由兌換等金融創新
3,探索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創新對外開放模式
4,建立與國際高標准投資和貿易規則體系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系
5,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還將逐步允許海外企業參與大宗商品期貨交易。目前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正在籌謀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現上海綜合保稅區)內設立期貨交割倉庫。
6,行政政策上偏向,高端製造、加工、貿易、倉儲物流企業在此落戶。
那麼很顯然,自貿區的政策無非就針對的就三個點:
第一,人民幣對外業務。
第二,外資落戶。
第三,更具國際規則的貿易試點。
(資料引述:Shanghai plan to lure foreign investors to free-trade zone
Exclusive: Li Keqiang fought strong opposition for Shanghai free-trade zone plan
Legal loopholes prompt China to delay Shanghai free-trade zone rules)
第一,利率市場化。
既然要保證人民幣自由兌換,那麼其核心必然是利率市場化。在此次的方案中,明確表示在區域內實現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金融機構資產方價格實行市場化定價。說白了就是對於以前較為封閉的中國羊圈,在這個情況下,將羊圈和整個草原的圍欄去掉,你可能會遇到狼,可能遇到飢荒,這樣的方式就是希望羊能夠跑得更快。其主要沖擊的是銀行業的利潤下滑,
1,商業銀行受利率市場化的影響正在逐漸顯現。中小金融機構會面臨洗牌。
2,利率市場化可以使不同職能和業務的金融機構拉到同一個起跑線上,同業競爭日趨激烈
3,貸款價格會因競爭加劇而下降,特別是大客戶議價會明顯回落。
4,銀行利差進一步收窄,特別是存款利率會持續上升,進一步擠壓銀行利潤空間。
5,挑戰銀行風險管理能力、資產負債管理能力、自主定價能力。
對老百姓的影響
利率市場化一旦完全實現,普通百姓選擇銀行存錢的思維和行為必將發生較大的改變。
對於大眾客戶,會更關注銀行基礎儲蓄產品的穩定性和收益性,以及銀行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和快捷性;對於有一定資金實力的客戶,會在確保存款安全性、金融便捷性的同時,更加關注銀行投資類產品的服務;對於富裕階層的客戶,會更關注資產的保值增值以及個性化的金融服務體驗。
第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行先行先試(風險可靠前提下)
1,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可在區域內對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行先行先試;
2,在人民幣跨境使用方面先行先試;
3,探索麵向國際的外匯管理改革試點,建立與自貿區相適應的外匯管理體制。
4,(逐步)未來企業法人可在自貿區內完成人民幣自由兌換,個人則暫不施行。
5,上層(可能)要求國內企業走出去開展國際投資融資理財,國家將提供製度性便利。上層要求自貿區建成亞太運營中心,面向亞太中心,而國家亦將提供製度性條件。
那麼以上直接導致的就是上海的自貿區:
1,成為人民幣業務大本營,並且人民幣業務和整個外匯市場的運營模式完全與國際接軌。
2,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是改善外商投資企業的投資,以及中國企業對外的擴張和經營環境,擴大引進外資規模的需要。更為公平和市場化的條件,對於外資在華經營會相對寬松。
3,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有利於進一步增強國民對人民幣幣值穩定。也同時表明了政府對於主導「開放型」經濟有了一攬子配套。
4,最重要的一點,對於日漸收緊的投資環境,盤活貨幣存量,這也幾乎是整個自貿區的核心觀點之一。
對老百姓的影響
這個其實很顯而易見嘛,貨幣的自由兌換首先方便出行,其次,老百姓有那麼多的錢,國內投資渠道很少,老百姓把錢放在銀行呢,銀行利率又低,因此中國老百姓有權利到海外投資,分散投資。
第三,保稅區的建立
(請注意是建立,不是新設立)
上海這次不僅僅是普通的保稅區,雖然細則並沒有出來,掛著特殊海關監督的牌子恐怕不是簡簡單單的噱頭。
保稅區的作用無非就這么幾點:
1,便利化服務性企業。
2,擴大上海作為港口的港口功能性,尤其是上海不同於香港,上海是一個可以直接對中央政府提供龐大稅收的港口。
3,提升轉口功能和物流功能,吸引大量的出口工廠和保稅倉庫。
4,集成口岸,監管職能集中,利於進出口貿易。
所以這次四個新保稅區和物流園區的建立(這里的建立是指的新一期投資開發和新規劃,不是指新設立,這幾個以前就存在)明擺著就是要擴大上海這個直接可以貢獻稅收的港口以更大的產錢效率以及保護正在趨於疲軟的上海港口產業和進出口業務。
對老百姓的影響
這更簡單,這個意味著老百姓可以買到一些在中國生產,外國設計的便宜貨,購物方面是最直觀的影響。比如大家都很關心的進口汽車和電子產品,以及原版引進的一些出版製品。保稅區的配套還可能涉及諸如國際學校一類的教育類產品。以及更為廉價和高效的國際物流服務。
第四,允許設立外資銀行以及民資與外資合辦中外合資銀行,以及外資資信公司,並且放開了一些交易以及融資系列的許可權(諸如融資租賃與期貨交易)。
允許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設立外資銀行,以及民營資本與外資金融機構共同設立中外合資銀行。了解到,外資銀行可在保稅區開展試點的人民幣業務,但不享受國民待遇,可從事各類零售及批發銀行業務,包括接受存款、企業融資、貿易融資、財務活動、貴金屬買賣及證券交易等。然而,允許外商投資支付機構參照《非金融機構支付管理辦法》,向人民銀行申請並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允許設立外商投資資信調查公司。
其次,逐步允許境外企業參與商品期貨交易,建議允許融資租賃公司兼營與主營業務有關的商業保理業務
最後,上海自貿區的金融的創新試點主要面向為貿易和投資服務。除上述舉措,在試點中,還將對區內注冊的各類融資租賃公司及項目子公司,實施融資租賃貨物出口退稅的試點政策。建議融資租賃公司在試驗區內設立的單機、單船子公司不設最低注冊資本限制,建議允許融資租賃公司兼營與主營業務有關的商業保理業務。
這個影響主要在於:
1,實行開放性的金融政策,將金融市場放開並入國際主流,引起中外資本的直接競爭,並且期待以這種方式來培養企業的更新和競爭力。
2,允許了境內外資本的大進與大出,進一步放寬金融業務審批管制與外匯管制,是上海成為貨幣離岸港的先決條件。但是這同樣可能造成開放性金融的負面效應,故而,這次調研組對於此項的具體執行是非常謹慎地。
3,外資銀行一次性獲取人民幣業務資格,直接促進人民幣貨幣業務無論是在正常交易還是衍生品包裝的源動力,跨境放款也變得相對可行。那麼這是為離岸業務大開便利,但是金融監管部門對此相當謹慎 ,不過試點政策正在醞釀。
4,有意放寬融資租賃公司資本要求與業務范圍,允許融資租賃公司在試驗區內設立的單機、單船子公司不設最低注冊資本限制,兼營與主營業務有關的商業保理業務。並且在稅收上給與了很大的支持。融資租賃業在上海需求很大,跨境實業投資企業在滬眾多,各類融資租賃企業有較強的政策訴求,推出優惠政策,將推動該行業的發展。
5,逐步允許境外企業參與商品期貨交易,在上海自貿區內將建議允許境外期貨交易所指定或設立商品期貨的交割倉庫。最大的直接作用就是降低交易成本,在自貿區內設立交易倉庫,也有利於完善上海金融中心的功能性。
對老百姓的影響
首先,對於投資者來說,自貿區提供了更為全面的金融服務,無論對於境外個股還是期貨,實際上便利程度要高很多。其次,外資銀行的參與,那麼在櫃台服務方面能夠和民資和國資有一些競爭,那麼自然老百姓選擇餘地變多,其服務由於競爭也會變得改善。同時在一些服務產品,比如大家都很關注的住房儲備基金方面,更多的競爭者必然誕生更為多元的交易方案。但是,考慮到外資的主要業務和客戶群,實際上對老百姓的影響也僅限於這些,還是比較有限的。
第五,允許部分中資銀行從事離岸業務;
上海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同時也需構建離岸金融市場。試驗區對國內商業銀行離岸業務探索風險管理和制度完善也進行嘗試,允許區內符合條件的中資銀行從事離岸業務。
前期調研中,離岸業務包含了研究中資銀行試點離岸金融業務的操作規范。包括反洗錢,避免雙重稅,信息交換等細則。
主要影響在於:
1,在06年以來,中國離岸資金業務成倍增長的情況下,一個根正苗紅的自貿區的出現無疑是在渠道上更為完善。
2,是對於在內地設廠,資本在境外,並且占據我國投資主流的這群客戶來說,旺盛的流動資金需求,這必然是金融界新的掘金點。這一點在深港一體化的各項業務指標來看,已經體現得很明顯。
3,中國目前擁有大量需要「走出去」的企業,12年開始,在歐洲本土經濟疲軟的情況下,無數中國企業通過投資捆綁的方式去抄底歐洲市場,尤其是中小型新興產業為主的企業,作為海外擴展的第一站,甚至因此挽救了倫敦的商業地產。所以,他們日益迫切要求母國銀行能夠提供及時、便捷的包括境外融資、集團財務管理、貿易結算、降低財務成本、規避投資風險、投資中轉以及參與境內外招投標等在內的比較全面的境外金融服務。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這些企業的成本,並且同樣是國內金融業的新掘金點。
4,對外匯以及大量的庫存資金消腫,我說過,「盤活」是這次自貿區的幾個主導思想之一,那麼這一塊政策無非是這個宏觀目的的體現。
對老百姓的影響
這個其實直接影響比較有限,主要是可以提供新開發的人民幣產品的投資選擇。比如概念股已經有了。不好的方面嘛,就是印鈔機又得開了。
第六,自貿區建設與房地產開發。
1,自貿區設立了,自然就涉及到園區的建設,園區的建設就涉及到房地產。而且自貿區更為市場化的政策,給摩拳擦掌的房地產商明顯是一針強心劑。
2,隨著自貿區金融制度的創新與演進,自貿區內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民間金融和海外資本之間的融合機制將不斷出現,能夠產生巨大的集聚效應的「供應鏈金融」,也可能會形成像德國銀行業那樣的「關系型金融」服務模式。
這對於資金密集型的房地產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它可以為房地產企業的融資帶來更寬的渠道、更快的速度、更多的選擇和更高的水準,從而有力地促進房地產業的平穩健康發展。
3,作為房地產為支柱產業的國家,建設成功的自貿區,無疑將成為上海、華東地區乃至全國的重要經濟增長極。
對老百姓的影響
對於主流房產意味不明,高端房產和商業地產卻起伏明顯的上海來說,自貿區無疑會讓房地產市場趨穩且向上,對於老百姓來說,這是一個明顯的投資機會。其次,自貿區建設會帶動好幾個區域的配套建設和商業開發,那麼相關方面無論從居住條件還是生活便利都會有明顯提升,對於沒有買房的人來說,這也是一個很好地區域選擇。最後,魔都房產(住宅)一直處於一種貴而不豪的情況,這次全球房地產商都會參與到自貿區的配套住宅的開發,對於住宅檔次的提升還是明顯的。不好的方面嘛,房價恐怕又要漲咯。
總結:
如果進展順利的話,宏觀上大概會有這么幾個前瞻性的東西:
1,上海自貿區是頂層設計,自貿區在各國都是通行做法,不過大開大合的開放性經濟,是否能夠駕馭的了,這是一個考驗。
2,上海自貿區有望成為泛亞地區的供應鏈樞紐,建成世界領先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之一,也會成為中國經濟的新增長點。
3,是對一種新的監管體系和新的經濟政策的嘗試,一種開放式的戰略。
4,類似保稅區的開發可能會代替一部分「新建城區開發」,作為另一種政策主導投資紅利形式。
5,人民幣全球戰略打響了第一戰 顯示全部請採納謝謝您
㈤ 用通俗易懂的例子介紹下什麼叫做自由貿易區 經常聽說上海自貿區 ,一直弄不清,有誰能拿出簡單
自由貿易區,可以簡單理解為中國境內的境外,這個區域與國外的貨物可以自由流轉,不需要經過海關,但是從國內進入自貿區的貨物就等同於出口國外了;其實這個區域也是國家在試行一系列改革的實驗田,簡政放權,簡化審批流程等等,好的一些辦法也會慢慢推廣開。
㈥ 上海自由貿易區成立的意義以及對企業的影響
①自貿區將有望成為貿易和購物零關稅的自由港。如果屆時這一功能真的實現了的話,無疑這會對我國的國際貿易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購物和貿易零關稅,這無論是對國內企業和國外的投資者,這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因為這可以降低生產成本,符合人們所最求的利益最大化。
②擬開放人民幣資本項目。這是金融領域最關注的熱點問題, 而自貿區的試點內容涉及金融方面的包括利率市場化、匯率自由匯兌、金融業的對外開放、產品創新等。開放人民幣項目,有利於促進資本的流通,加速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流程,提高人民幣的利用效率,有利於人民幣的國際化。
③構建離岸金融中心 。離岸金融業務是自由貿易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與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一脈相承的。這是一種境內關外的模式,投資者的資金可以在自貿區自由流通,逐步滿足企業在轉口貿易中的結算便利需求、境外套期保值需求和境外融資需求;推動將跨國公司總部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試點延展到綜保區,解決區內跨國公司境內外資金結算和資金統一管理的合理需求。
④在上海試點的方案中有提到要 擴大保稅船舶登記試點規模 ,這可以增加港口的吞吐量,這對於國際物流來說無疑是有利的,這為增加國際貿易貨物的進出口提供了可能性。此外,自貿區還相應完善了相關登記流程和操作細則,降低了企業登記費用和相關舉措,逐步形成了常態化的操作機制,這有利於國際物流業的發展。
⑤推動機場區港一體化邁出實質性步伐 ,做大洋山保稅港區國際中轉集拼業務 。這一些措施就是為了提高國際物流的運作效率而設定的。上海機場綜保區於2012年11月底在國內率先啟動的區港一體化的試點,開展著保稅貨物與口岸的同步運作。而同年12月在洋山保稅港區陸域倉庫亦完成了國際中轉集裝箱首單的試點,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境外貨物與國內貨物的整合拼箱的操作。以上的這些措施對於需要進行國際物流操作的企業來說,可以簡化了其操作的流程,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運輸成本,提高了國際物流的運作效率。
⑥探索「前店後庫」聯動模式 。在前機場綜保區創新海關、檢驗檢疫保稅貨物監管模式,實現免稅行區外實體店與區內保稅倉庫的聯動運作,打造上海首個具備保稅展示、免稅和完稅銷售功能的綜合試驗店。這種 「前店後庫」的模式的嘗試,對於帶動整個自貿區的物流來說,有積極的規模效應的影響。提高了企業在配送運輸物流方面的效率。
㈦ 上海自由貿易區是什麼意思
中國(上抄海)自由貿易試驗區(Free Trade Zone 縮寫FTZ):是根據本國(地區)法律法規在本國(地區)境內設立的區域性經濟特區。這種方式屬一國(或地區)境內關外的貿易行為,即某一國(或地區)在其轄區內劃出一塊地盤作為市場對外做買賣(貿易),對該地盤的買賣活動不過多的插手干預、且對外運入的貨物不收或優惠過路費(關稅)。
與國際上傳統自由貿易區(FTA)不同的是,傳統自由貿易區是多個國家一起玩,游戲規則多國共同制定;而這種方式是一國在自己的地盤玩,自己地盤自己做主,游戲規則自己制定。
傳統的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 縮寫FTA):是根據多個國家之間協議設立的包括協議國(地區)在內的區域經濟貿易團體。指多個國家或地區(經濟體)之間做買賣生意(貿易),為改善買賣市場,彼此給予各種優惠政策;至於怎樣做買賣,不是某一國說了算,而是在國際協議的基礎上多國合作夥伴一起商議制定游戲規則,按多國共同制定的規則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