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的擴建工程
2014年11月30日,上海虹橋機場將於今年底啟動T1航站樓改造工程。通過3年改造,這座有近百年通航歷史的機場將有「脫胎換骨」的變化,並與現代化的T2航站樓相互輝映,更好地提升上海航空樞紐的硬體設施和服務品質。
據悉,虹橋機場T1航站樓改造,是東片區綜合改造的核心工程和率先啟動項目。在A樓改造完成後再改造B樓,全部改造工程計劃用時3年。與T1改造同步,將在T1航站樓東側新建地下二層的交通中心,並同步實施東片區綜合改造的6條地面道路的新建改建,以及其他市政配套一期工程項目。改造期間將會給旅客出行順暢帶來較長一個時期的影響。
虹橋機場T1航站樓,及其所在的東片區,已顯露出功能上的欠缺和與周邊區域發展規劃上的不適應。主要表現在航站樓流程和設施布局不適應旅客和航空公司發展需求,且設施老舊。東片區與現代航空服務業集聚的區域發展定位不匹配。東片區市政基礎設施老化且長期超負荷運轉。T1航站樓改造將折除T1航站樓A、B樓部分建築,新建、改造航站樓及安裝配套設施設備;改造登機橋固定端、活動端和服務車道,以及樓前機坪翻新和改造機坪照明、消防設施;延長出發層車道邊長度,提高出發層車道邊的容納能力。
在T1航站樓東側將建設交通中心項目,改造樓前進場道路和樓前地面道路,新建地面、地下換乘大廳和通道,新建地下一、二層車庫。
東片區綜合改造市政配套還將優化路網結構,完善現狀基礎設施,主要是新建迎賓五路、計程車地下通道、人行地下通道,改建迎賓一路、東航路、空港一路、空港三路、空港八路、計程車蓄車場,形成進出T1航站樓的快速道路系統,方便旅客進出機場。
改造後,以虹橋T1航站樓為重心的整個東片區的風格重塑,面貌提升。虹橋T1航站樓將實現與高架的對接。交通將實現與地鐵、公交、出租等交通樞紐的進一步整合,方便旅客自主選擇地面交通方式。嶄新的出發廳,室內空間高度抬高,將提升旅客空間舒適感。
T1的功能定位仍然是國際航班備降和為兩國(日本、韓國包機)三地(港澳台)航班及低成本航空公司航班運行提供保障。T1改造後,總體上不增加年旅客吞吐量設計能力。通過改造,設施設備的保障能力應該可以超過1000萬旅客吞吐量,為今後發展實際上還是會留有一定的潛力。
此次改造,不涉及T1航站樓的功能定位調整。改造後的虹橋T1航站樓將實現與高架的對接,進出航站樓將更為順暢;實現與地鐵、公交、出租等交通樞紐的進一步整合,方便旅客自主選擇地面交通方式。同時,航站樓還將擁有嶄新的出發廳,機場方面會增加旅客休息區域、餐飲、商業等服務設施。
上海機場集團表示,這項工程將耗時3年,規模前所未有,難度比新建一座航站樓還大。 工程亮點
根據上海航空樞紐這一國家戰略,上海兩個機場作為一個整體來構建上海航空樞紐,以浦東機場為主構建「國際門戶樞紐機場」,以虹橋機場為輔構建「國內樞紐機場」。在虹橋機場擴建工程的規劃、設計和建設中,始終遵循「節能、環保、綠色、人性化」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1、樞紐布局節地增效。根據兩場分工和定位,2005年虹橋機場總體規劃修編將1993年規劃的1700米間距的遠距離跑道改為國內首個365米間距的近距離跑道,在原機場發展控制用地中釋放出約7平方公里的土地,這為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的設計建設提供了充足的空間;航站樓內生產辦公用房採用了集中式的布置,減少用地近1平方公里;航站樓主樓內80個辦票櫃台採用前列式布局,旅客使用面積控制在25萬平方米內,有效控制建設規模;在國內機場首次將燈光站和消防站合建,減小佔地約15畝;其它交通功能設施也統籌規劃,大大節省了用地。
2、綠色機場節能環保。在「節地」的同時,上海機場建設指揮部提出「節能、節水、節材」的科技創新理念,節能降耗,提高資源利用率,打造「綠色機場」。2號航站樓採用自然採光、自然通風等10項節能技術,將「耗能大戶」變為「節能大戶」;採用雨水回收利用技術,將雜用水和優質雜排水回收處理後用於衛生掃除、綠化澆灑用水等,將「用水大戶」變成「節水大戶」;還有採用水蓄冷罐和冷水直供,既節電又省運行成本;建築物外牆採用清水混凝土屋面的設計,節約了建築材料和裝飾材料。
3、空地換乘高效便捷。虹橋機場2號航站樓與交通中心一體化設計,交通中心內設置了虹橋和浦東機場辦票櫃台各兩組,為旅客提供了浦東機場國際航班遠程值機的城市航站樓功能和軌、路、空的便捷換乘。
4、乘機流程方便順暢。2號航站樓設有80個值機櫃台、47條安檢通道,大大節省旅客排隊時間。針對國內航站樓運行特點,確定了主樓辦票櫃台前列式的排列方案,使航站樓主樓凈深僅為108米,旅客從安檢口到最遠登機口步行距離不到300米,最大限度減少了旅客步行距離。2號航站樓設有45座登機橋,是1號航站樓的3倍,近機位比例超過70%,其中8個機位可以同時停靠3種機型組合的混合式橋位,大大提高了飛機靠橋率、使用效率和靈活性。
5、服務設施人性化。推出了一系列的服務新舉措,如推出電瓶車6輛,為旅客提供代步服務;推出嬰兒車20輛,免費供帶小孩旅客使用;推出母嬰室35間,為帶嬰兒的母親提供方便;出發層實現了無線網路全覆蓋,在候機區域還配備了12個有線上網區,為旅客提供溫馨舒適的候機服務。2號航站樓為殘障旅客設置了48間衛生間、16台升降電梯、4個問訊櫃台等無障礙設施,凡是旅客乘機主流程中有落差的通道處均設置了無障礙坡道。
運營准備
目前,虹橋機場擴建工程的投入運營准備已經全部就緒。各類設施、設備、系統已經完成最終調試進入運行狀態,機場和航空公司工作人員已經完成培訓全部就位,針對系統可能出現的故障和突發情況已經制定了完善的應急預案並組織了反復的演練。今年1月底以來,2號航站樓已先後組織了4次不等規模的模擬運行,通過演練發現問題、及時整改。3月6日剛剛順利完成了滿負荷運行狀態下的大規模模擬運行演練,共有4000名模擬旅客參加了演練,從各項演練結果顯示,虹橋機場2號航站樓各項系統運行穩定,設備設施運行正常,服務流程便捷順暢,將以良好的運行狀態迎接3月16日的順利開航。
為確保轉場安全有序,機場方面已就轉場過程中旅客及行李的到港離場方式、航班上旅客的提前告知、航空器拖曳安排、保障和突發情況處置預案的對接、現場統一指揮、極端情況下轉場中止的處理等問題與航空公司作了仔細的溝通和確認。
公務機基地
虹橋機場公務機基地由上海機場集團投資興建,於2008年12月5日開工,2010年1月28日通過竣工驗收,3月17日通過民航行業驗收。虹橋機場公務機基地擁有1座3100平方米的公務機候機樓,1座4500平方米、可停放4至5架中型公務機的機庫,1座近2000平方米的附樓,以及3個專用的公務機上下客停機位,能夠滿足年起降6000架次公務機的地面保障,未來將逐步利用機庫和附樓開展公務機的維修維護業務。根據上海機場集團和霍克太平洋公司達成的合作協議,雙方合資組建上海霍克太平洋公務航空地面服務有限公司,以整體租賃方式負責運營和管理虹橋機場公務機基地。
建設
虹橋機場東西飛行區的地下深處,先後有三條隧道在掘進穿越。地鐵2號線和10號線先後穿越東飛行區運營中的停機坪、滑行道和東跑道,隨後穿越建設中的西跑道和新建停機坪,最後穿越新建的西航站樓到達虹橋地鐵東站。由於機場飛行區跑道對震動、沉降等都有著特殊要求,地下如此大面積掘進、多線路並進的不停航施工,在國內乃至世界機場建設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
Ⅱ 虹橋機場的主基地是哪個航空公司
虹橋機場的主基地是哪個航空公司
是上海東方航空公司
簡稱東航
承擔國內,國際航班
是中國吞吐量最大的機場
Ⅲ 上海虹橋機場何時搬扦
虹橋機場 想搬遷??再等 三十年之後再談吧!
現在上海正在考慮 在金山 或 南匯 建第三個機場……
Ⅳ 東航主要基地有哪些呀
基地機場: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青島流亭國際機場、蘇南碩放國際機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南昌昌北國際機場、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寧波櫟社國際機場、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合肥新橋國際機場、蘭州中川國際機場、溫州龍灣國際機場、常州奔牛國際機場。
樞紐機場: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昆明長水國際機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
拓展資料:
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總部位於上海,是我國三大國有骨幹航空運輸集團之一,前身可追溯到1957年1月原民航上海管理處成立的第一支飛行中隊。經過持續的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優化整合,現已成為以航空運輸及物流產業為核心,航空地產、航空金融、傳媒免稅、配餐飲食、貿易流通、實業發展、通用航空和產業投資等九大板塊協同發展的大型航空產業集團。
作為集團核心主業的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成為首家在紐約、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中國航企。目前,東航運營的逾600架客貨運飛機組成的現代化機隊,主力機型平均機齡不到5.5年,是全球規模航企中最年輕的機隊之一。作為天合聯盟成員,東航年旅客運輸量超過1億人次,位列全球第七;航線網路通達全球177個國家、1062個目的地,「東方萬里行」常旅客可享受天合聯盟20家航空公司的會員權益及全球672間機場貴賓室。
東航集團始終堅持服務國計民生、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改革開放,追求「國家利益、經濟效益、社會公益」的協調發展。2011年,提出了「推進客貨運轉型、打造現代航空服務集成商」的發展方針;2012年,在中國夢的感召下,提出了「東航夢」,即實現「打造世界一流、建設幸福東航」的兩大戰略目標。
2009年以來,東航品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繼榮膺「中國民航飛行安全五星獎」之後,還榮登《財富》雜志(中文版)「最具創新力中國公司25強」、企業社會責任排行榜十強,並連續多年被國際品牌機構WPP評為「中國最具價值品牌30強」,凈資產回報率位列央企前列。
面對未來,東航致力於打造「員工熱愛、顧客首選、股東滿意、社會信任」的世界一流航企,以精準、精緻、精細的服務為全球旅客不斷創造精彩體驗。
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官網
Ⅳ 上海虹橋和浦東兩個機場的面積分別是多大
截至2017年,上海虹橋國際機場總面積51萬平方米,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總面積82.4萬平方米。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始建於1921年,於1950年重建;1971年由軍民合用改為民航專用;2010年啟用2號航站樓及第二跑道;2014年底啟動1號航站樓改造及東交通中心工程。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於1999年建成,1999年9月16日一期工程建成通航,2005年3月17日第二跑道正式啟用,2008年3月26日第二航站樓及第三跑道正式通航啟用,2015年3月28日第四跑道正式啟用。
(5)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擴建工程東航基地擴展閱讀
截至2017年1月,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有中國東方航空、上海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等基地航空公司。截至2016年底,上海兩座機場定期航班通航49個國際和地區的280個航點。其中,國內航點156個(包括港澳台航點6個),國際航點124個。
截至2016年底,浦東機場有中國東方航空、上海航空、吉祥航空、春秋航空等基地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中國國際航空等在上海設立分公司。截至2016年底,上海兩座機場定期航班通航49個國際和地區的280個航點。其中,國內航點156個(包括港澳台航點6個),國際航點124個。截至2016年底,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已通航全球250個城市
Ⅵ 上海機場的擴建工程
包括第二航站樓、第三條跑道和西貨運區在內的浦東國際機場擴建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浦東國際機場年旅客保障能力達到60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能力420萬噸。
浦東國際機場擴建工程於2005年12月全面開工。作為工程重要組成部分的第二航站樓風格主題被命名為「地」,與第一航站樓的「天」形成鮮明的對比。所謂「地」,就是要讓旅客踏進T2航站樓,就感受到大地的平凡、質朴和無比渾厚。這一切的變化來自「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在第二航站樓等擴建工程的設計建設中,無論是在流程設計、設施布局、環境,甚至地面交通的換乘等諸方面,都要充分體現樞紐運營的需要和人性化的要求。
旅客中轉過境快速便捷
T2航站樓採用三層式航站樓結構,方便旅客中轉。T2航站樓自上而下分為國際出發層(13.6M)、國際到達層(8.4M)和國內出發到達混流層(4.2M)等三個旅客活動層。
這種「三層式航站樓結構」能夠更好地適應航空公司的中樞運作;能夠更好地適應上海國際與國內間中轉旅客比例較大的特點以及國際國內航班波在時間上錯開的特點,最好地利用可轉換機位,最大限度地提高近機位的使用效率。在T2中運行的航空公司的各種中轉、過境旅客均在航站樓的中央部位完成,非常便捷。T2航站樓首次設計了國內出發到達「混流層」(4.2M),使得國內出發與到達旅客在同一層面上,方便了旅客的中轉,有利於國內樞紐的形成。
由於主樓集中在北區,樓與樓間距不超過500米,旅客辦票和行李處理設施集中,便於航空公司分配和靈活使用。考慮到實際運行中基地航空公司及其聯盟一般都集中在同一樓內開展中樞運作,因此,大部分旅客的中轉時間將大大小於中樞運作最短時間要求。
交通中心凸顯一體化理念
按照形成「一體化航站樓」的理念,在T1和T2兩個航站樓之間建設了一個「一體化交通中心」。中心內設置了軌道交通、磁浮、長途汽車、公交車、計程車站點,以及停車庫、候車室等交通功能,還設計了大量的無行李值機櫃台以及商業設施。
一體化交通中心的設計很好地避免了集中式航站樓所帶來的陸側車道邊不夠的問題,通過將所有到達社會車輛的車道邊移至停車庫內,將所有公共交通設計在軌道交通車站的兩側,將計程車、大客車、貴賓車設計在緊靠航站樓的到達車道邊上,將所有出發層的公交車、計程車設計在出發車道邊,方便旅客換乘。
另外,設計者將通常安排在零米層的到達層放在了6M層。這樣,旅客可以平緩地進入一體化交通中心,然後進入各人應去的車道邊,實現人車分流。第二航站樓
位於第一航站樓東側,建築面積48萬平方米,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強化了「滿足基地航空公司及其聯盟中樞運作的需要」和「以人為本,最大限度方便旅客」的設計理念。
第三跑道
位於第一跑道西側,長3400米、寬60米,4F級,可滿足A380等未來大型飛機的起降要求。
西貨運區
西貨運區總建築面積37萬平方米,建成後將與其周邊16.8平方公里的物流園區一並成為基地航空公司以及國際物流巨頭的轉運中心。屆時將與洋山深水港遙相呼應,形成與世界各地相連接的海陸空物流聯運通道。
五大中心
根據浦東機場多跑道、多航站樓的運行新模式,從管理世界級樞紐機場的目標出發,將對擴建後的浦東機場按照功能、范圍、地域及專業進行集中監控和統一協調,形成機場運行中心(AOC)、航站樓運行中心(TOC)、交通管理中心(TMC)、市政設施管理中心(UMC)和公安指揮中心(PCC)五個運行管理中心,將有效提升浦東機場的管理效率和資源效用,確保樞紐運營。
Ⅶ 虹橋機場改擴建工程完工沒有
虹橋機場改擴建工程是否完工 ,你自己去看看就可以了啊,或者問當地的朋友,要他們去幫你看下。
Ⅷ 上海虹橋機場什麼時候建立
上海虹橋機場始建於1921年,於1950年重建。
據2017年9月綜合信息顯示,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建築面積51萬平方米;航站樓面積44.46萬平方米,擁有跑道兩條,分別長3400米、3300米;停機坪約48.6萬平米,共有89個機位。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面積為36.26萬平方米,2號航站樓設有80個值機櫃台、47條安檢通道,主樓辦票櫃台為前列式排列,使航站樓主樓凈深僅為108米;2號航站樓有89個機位,45座登機橋,近機位比例超過70%,其中8個機位可以同時停靠3種機型組合的混合式橋位;設有母嬰室35間,為殘障旅客設置了48間衛生間、16台升降電梯、4個問訊櫃台等無障礙設施。
(8)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擴建工程東航基地擴展閱讀:
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建成之前,虹橋機場一直是中國大陸最繁忙的機場。機場擴建前,擁有跑道和滑行道各一條,跑道(現第一跑道)長3400米、寬57.6米,停機坪約48.6萬平米,共有66個機位,候機樓佔地8.2萬平方米,擁有15個候機大廳、18個貴賓室和15條行李傳輸系統。
擴建後,第二跑道於2010年3月11日、第二航站樓於同年3月16日建成啟用[8],但需要注意的是,兩個航站樓之間不直接連通,乘客在兩個航站樓間往返需要藉助短駁車,地鐵10號線或其他公交線路。
2014年11月6日起,虹橋國際機場一號航站樓進行史上最大規模的改造。2017年3月26日一號航站樓A樓及交通中心正式啟用後,B樓隨之進行封閉改造。1號航站樓所有改造工程於2018年10月15日完成。
Ⅸ 上海虹橋機場現在是不是在擴建當中啊
虹橋機場擴建工程項目建議書日前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准。虹橋機場將新建一條長3300米的跑道和一座面積25萬平方米的航站樓。大約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前後,虹橋機場將變成一個擁有兩條跑道、兩座航站樓的機常
目前上海虹橋機場是中國樞紐機場之一,東航、上航和春秋航空等數家航空公司都在虹橋機場設有基地。歷經多次改造,眼下的虹橋機場擁有一條長3400米的跑道,航站樓面積8.16萬平方米,設計能力為年旅客吞吐量960萬人次。
但近年來,機場各項設備的超負荷運轉情況日益突出。根據民航空管部門的統計,現在虹橋機場不到兩分鍾就有一個航班起降,航班密度非常大。如果說旅客吞吐量,真是讓人嚇一大跳:設計能力每年「吐納」960萬人次的虹橋機場,去年運送旅客達到1900萬人次,「超標」近一倍。
按照國家發改委公布的信息,擴建工程將按照滿足2015年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設計,新建一條長3300米的跑道和25萬平方米新航站樓以及公用設施等,項目總投資153億元。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未來虹橋和浦東兩大機場將根據各自定位,在上海航空樞紐港建設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其中,虹橋機場將以「點對點」國內地區航線為主,並承擔公務機、專機、通用飛機等的起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