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3年全國稅收總收入比上年增長多少
2013年,全國財政收入預算順利完成,財政收入中的稅收收入110497億元,比上年增長9.8%。
1.國內增值稅28803億元,比上年增長9%。其中,中央增值稅20528億元,增長4.3%,增幅偏低主要是受工業增加值增速趨緩,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以及擴大營改增試點范圍後結構性減稅等因素影響;地方增值稅8275億元,增長22.8%,增幅較高主要是由營業稅改徵的增值稅全部屬地方收入,其中交通運輸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值稅完成1542億元,增加1246億元。
2.國內消費稅8230億元,比上年增長4.5%。
3.營業稅17217億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受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17.3%、銷售額增長26.3%的拉動,房地產營業稅5411億元,增長33.6%;受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拉動,建築業營業稅4315億元,增長16.5%;金融業營業稅3172億元,增長10.3%;受營改增影響,交通運輸業營業稅604億元,下降37.1%;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營業稅962億元,下降7%。
4.企業所得稅22416億元,比上年增長14%。扣除年度間退稅等不可比因素後增長約8%。分行業看,金融業企業所得稅6276億元,增長14.3%;房地產企業所得稅2850億元,增長25.1%;工業企業所得稅7422億元,增長1%,與1-11月累計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3.2%存在差距,主要是受煤炭企業所得稅同比大幅減少,建材、鋼坯鋼材、有色金屬、通用設備等行業企業所得稅下降,以及實施結構性減稅的影響。
5.個人所得稅6531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其中,工薪所得稅4092億元,增長14.4%,主要是受居民收入增長及加強征管的影響;財產轉讓所得稅664億元,增長38%,主要受二手房市場交易活躍的影響。
6.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14003億元,比上年減少799億元,下降5.4%;關稅2630億元,比上年減少154億元,下降5.5%。進口環節稅收下降,主要是受一般貿易進口增長低於預期,大排量汽車等高稅率產品進口減少,原油、鐵礦砂等大宗商品價格走低,以及上年收入基數較高等因素影響。
7.出口退稅10515億元,比上年多退86億元,比上年增長0.8%。出口退稅增幅較低,主要是可退稅出口貨物結構變化,以及加強對虛增出口、出口騙稅等行為的打擊力度。考慮上述因素後,全年出口退稅與實際出口增長大體適應,基本上做到了應退盡退。
8.車輛購置稅2596億元,比上年增長16.5%,主要受汽車銷量增長13.9%拉動。
⑵ 求上海納稅百強企業名單
上海煙草(集團)公司
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
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電力公司
上海移動
通信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橋分公司
⑶ 2011年上海稅收佔全國多少
2011年全國稅收收入為95729億元,同期上海市稅收收入為6828.7億元,佔全國稅收收入的7.13%
⑷ 2013年中國稅收是多少
您好
據權威報道,2013財政收入中的稅收收入110497億元
2013全國主要稅收收入如下:
1.國內增值稅28803億元,比上年增長9%。其中,中央增值稅20528億元,增長4.3%,增幅偏低主要是受工業增加值增速趨緩,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以及擴大營改增試點范圍後結構性減稅等因素影響;地方增值稅8275億元,增長22.8%,增幅較高主要是由營業稅改徵的增值稅全部屬地方收入,其中交通運輸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值稅完成1542億元,增加1246億元。
2.國內消費稅8230億元,比上年增長4.5%。
3.營業稅17217億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受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17.3%、銷售額增長26.3%的拉動,房地產營業稅5411億元,增長33.6%;受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拉動,建築業營業稅4315億元,增長16.5%;金融業營業稅3172億元,增長10.3%;受營改增影響,交通運輸業營業稅604億元,下降37.1%;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營業稅962億元,下降7%。
4.企業所得稅22416億元,比上年增長14%。扣除年度間退稅等不可比因素後增長約8%。分行業看,金融業企業所得稅6276億元,增長14.3%;房地產企業所得稅2850億元,增長25.1%;工業企業所得稅7422億元,增長1%,與1-11月累計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3.2%存在差距,主要是受煤炭企業所得稅同比大幅減少,建材、鋼坯鋼材、有色金屬、通用設備等行業企業所得稅下降,以及實施結構性減稅的影響。
5.個人所得稅6531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其中,工薪所得稅4092億元,增長14.4%,主要是受居民收入增長及加強征管的影響;財產轉讓所得稅664億元,增長38%,主要受二手房市場交易活躍的影響。
6.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14003億元,比上年減少799億元,下降5.4%;關稅2630億元,比上年減少154億元,下降5.5%。進口環節稅收下降,主要是受一般貿易進口增長低於預期,大排量汽車等高稅率產品進口減少,原油、鐵礦砂等大宗商品價格走低,以及上年收入基數較高等因素影響。
7.出口退稅10515億元,比上年多退86億元,比上年增長0.8%。出口退稅增幅較低,主要是可退稅出口貨物結構變化,以及加強對虛增出口、出口騙稅等行為的打擊力度。考慮上述因素後,全年出口退稅與實際出口增長大體適應,基本上做到了應退盡退。
8.車輛購置稅2596億元,比上年增長16.5%,主要受汽車銷量增長13.9%拉動。
9.地方其他稅種收入情況:受房地產成交量增加帶動,契稅3844億元,增長33.8%;土地增值稅3294億元,增長21.1%;耕地佔用稅1808億元,增長11.6%;城鎮土地使用稅1719億元,增長11.5%。
10.非稅收入18646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其中,中央非稅收入3540億元,增長22.9%,主要是部分企業一次性上繳利潤增加;地方非稅收入15106億元,增長9.8%。
⑸ 上海市各區經濟GDP排名
目前只有2013年數據
013年,上海市生產總值(GDP)為21602.12億,人均生產總值(GDP)89444.22元版,摺合14442.33美元(按權2013常住人口計算)。從各區縣來看,浦東新區、閔行區和黃浦區生產總值(GDP)領先,崇明縣生產總值(GDP)最低;從人均生產總值(GDP)來看,靜安區人均生產總值(GDP)為41726.11美元,位居第一,黃浦區和浦東新區分列第二、第三位,人均生產總值(GDP)分別為33791.78美元和 19098.53美元,崇明縣人均生產總值(GDP)最低,為5593.61美元。截止到2013年,上海市僅有崇明縣人均生產總值(GDP)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⑹ 上海市2003稅收總收入是多少
686億元左右。即上海市2003年的稅收收入是686億元多一點。
⑺ 2010——2013年上海市各區縣GDP
GDP排名 區縣 2012年(億元) 2013年GDP(億元) 2012年常住人口(萬) 人均GDP(元) 人均GDP(美元) 人均GDP排名
14 靜安區 617.46 660 25.54 258418.17 41726.11 1
3 黃浦區 1368.42 1475 70.48 209279.23 33791.78 2
1 浦東新區 5929.91 6448.68 545.2 118281.00 19098.53 3
9 長寧區 752.73 795 71.48 111219.92 17958.39 4
4 楊浦區 1201.11 1350 135.92 99323.13 16037.45 5
5 徐匯區 1006.59 1095 112.31 97498.00 15742.75 6
13 金山區 553.5 702.5 76.17 92227.91 14891.80 7
12 虹口區 659.22 720 87.23 82540.41 13327.59 8
15 閘北區 492.34 656.67 85.66 76660.05 12378.10 9
6 嘉定區 969.7 1050.6 152.8 68756.54 11101.94 10
10 青浦區 732.31 771.9 112.38 68686.60 11090.65 11
2 閔行區 1594.22 1722.1 250.8 68664.27 11087.04 12
16 奉賢區 624.6 644.8 112.14 57499.55 9284.30 13
11 普陀區 657.58 721.92 129.56 55720.90 8997.11 14
7 松江區 886.55 917.49 166.38 55144.25 8904.00 15
8 寶山區 824.2 897.5 196.19 45746.47 7386.56 16
17 崇明縣 236.3 252.3 72.83 34642.32 5593.61 17
⑻ 上海十大知名企業有哪些
1、上海電氣集團
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年4月在香港H股上市,還擁有上海集優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機電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輸配電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自動化儀表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被巴菲特雜志、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世界經濟學人周刊聯合評為2010年(第七屆)中國上市公司100強,排名第30位。
2、浦發銀行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是1992年8月28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於1993 年1月9日正式開業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行設在上海。2012中國上市公司最具投資價值100強,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排名第23。
3、寶鋼集團
寶鋼集團公司是中國最大、最現代化的鋼鐵聯合企業。《世界鋼鐵業指南》評定寶鋼股份在世界鋼鐵行業的綜合競爭力為前三名,認為也是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鋼鐵企業。寶鋼股份在成為中國市場主要鋼材供應商的同時,產品出口日本、韓國、歐美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4、上汽集團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為600104)是國內A股市場最大的整車上市公司。2011年,通過向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及上海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獨立零部件、服務貿易和新能源汽車業務的相關股權和資產,上汽集團實現資產重組整體上市,總股本達到110億股。
5、東方航空
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總部設在中國上海,是中國民航第一家在香港、紐約和上海三地上市的航空公司。是中國三大國有大型骨幹航空企業(其餘二者是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之一。
6、復星集團
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創建於1992年11月,1994年成為上海第一家民營高科技集團型企業。2002年,復星集團在中國企業500強中名列197位,同時名列全國民營企業10強第7位。
7、百聯集團
百聯集團於2003年4月24日成立,為國有獨資公司,注冊資金為10億元。百聯集團現位列中國零售百強第1名,中國企業500強第16位,中國大企業集團第33位。
8、光明食品(集團)
上海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8月8日。由上海益民食品一廠(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農工商(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糖業煙酒(集團)有限公司、錦江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的相關資產集中組建而成,資產規模458億元,2006年銷售收入450億元。光明品牌在2010年度《中國品牌500強》排行榜中排名第23位,品牌價值已達455.12億元。
9、交通銀行
交通銀行始建於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是中國早期四大銀行之一,也是中國早期的發鈔行之一。1986年7月24日,作為金融改革的試點,國務院批准重新組建交通銀行。成為中國第一家全國性的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現為中國五大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之一。
10、太平人壽
太平人壽歷史悠久,1929年始創於上海,1956年移師海外專營壽險業務,曾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實力最強、規模最大、市場份額最多的民族保險企業之一,也是現今中國保險市場上經營時間最長和品牌歷史最悠久的中資壽險公司之一。
⑼ 2013年稅收
您好
據權威報道,2013財政收入中的稅收收入110497億元
2013全國主要稅收收入如下:
1.國內增值稅28803億元,比上年增長9%。其中,中央增值稅20528億元,增長4.3%,增幅偏低主要是受工業增加值增速趨緩,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以及擴大營改增試點范圍後結構性減稅等因素影響;地方增值稅8275億元,增長22.8%,增幅較高主要是由營業稅改徵的增值稅全部屬地方收入,其中交通運輸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值稅完成1542億元,增加1246億元。
2.國內消費稅8230億元,比上年增長4.5%。
3.營業稅17217億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受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17.3%、銷售額增長26.3%的拉動,房地產營業稅5411億元,增長33.6%;受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拉動,建築業營業稅4315億元,增長16.5%;金融業營業稅3172億元,增長10.3%;受營改增影響,交通運輸業營業稅604億元,下降37.1%;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營業稅962億元,下降7%。
4.企業所得稅22416億元,比上年增長14%。扣除年度間退稅等不可比因素後增長約8%。分行業看,金融業企業所得稅6276億元,增長14.3%;房地產企業所得稅2850億元,增長25.1%;工業企業所得稅7422億元,增長1%,與1-11月累計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3.2%存在差距,主要是受煤炭企業所得稅同比大幅減少,建材、鋼坯鋼材、有色金屬、通用設備等行業企業所得稅下降,以及實施結構性減稅的影響。
5.個人所得稅6531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其中,工薪所得稅4092億元,增長14.4%,主要是受居民收入增長及加強征管的影響;財產轉讓所得稅664億元,增長38%,主要受二手房市場交易活躍的影響。
6.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14003億元,比上年減少799億元,下降5.4%;關稅2630億元,比上年減少154億元,下降5.5%。進口環節稅收下降,主要是受一般貿易進口增長低於預期,大排量汽車等高稅率產品進口減少,原油、鐵礦砂等大宗商品價格走低,以及上年收入基數較高等因素影響。
7.出口退稅10515億元,比上年多退86億元,比上年增長0.8%。出口退稅增幅較低,主要是可退稅出口貨物結構變化,以及加強對虛增出口、出口騙稅等行為的打擊力度。考慮上述因素後,全年出口退稅與實際出口增長大體適應,基本上做到了應退盡退。
8.車輛購置稅2596億元,比上年增長16.5%,主要受汽車銷量增長13.9%拉動。
9.地方其他稅種收入情況:受房地產成交量增加帶動,契稅3844億元,增長33.8%;土地增值稅3294億元,增長21.1%;耕地佔用稅1808億元,增長11.6%;城鎮土地使用稅1719億元,增長11.5%。
10.非稅收入18646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其中,中央非稅收入3540億元,增長22.9%,主要是部分企業一次性上繳利潤增加;地方非稅收入15106億元,增長9.8%。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