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果行權價格和市場價格是一樣的話,那增加的普通股股數就會為0是怎麼回事
對於盈利企業,認股權證、股份期權等的行權價格低於當期普通股平均市場價格時,具有稀釋性。對於虧損企業,認股權證、股份期權的假設行權一般不影響凈虧損,但增加普通股股數,從而導致每殷虧損金額的減少,實際上產生了反稀釋的作用,因此,這種情況下,不應當計算稀釋每股收益。
對於稀釋性認股權證、股份期權,計算稀釋每股收益時,一般無需調整分子凈利潤金額,只需要按照下列步驟對分母普通股加權平均數進行調整:
(1)假設這些認股權證、股份期權在當期期初(或發行日)已經行權,計算按約定行權價格發行普通股將取得的股款金額。
(2)假設按照當期普通股平均市場價格發行股票,計算需發行多少普通股能夠帶來上述相同的股款金額。
(3)比較行使股份期權、認股權證將發行的普通股股數與按照平均市場價格發行的普通股股數,差額部分相當於無對價發行的普通股,作為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的凈增加。也就是說,認股權證、股份期權行權時發行的普通股可以視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按照平均市場價格發行的普通股,這部分普通股由於是按照市價發行,導致企業經濟資源流入與普通股股數同比例增加,既沒有稀釋作用也沒有反稀釋作用,不影響每股收益金額;另一部分是無對價發行的普通股,這部分普通股由於無對價發行,企業可利用的經濟資源沒有增加,因此具有稀釋性
Ⅱ 什麼是行權,行權價格和現在的股價有什麼聯系
行權價格是指發行人發行權證時所約定的,權證持有人向發行人購買或出售標的證券的回價格。答
行權價格和權證價格緊密相關,行權價格依附於權證而存在。對認沽權證來說,行權價格高於行權期證券價格時,權證有內在價值;對認購權證來說,行權價格低於證券價格時,權證有內在價值。
因此行權價格成為定價權證的重要標尺,公式是:
認購權證價格=到期證券價格-行權價格
認沽權證價格=行權價格-到期證券價格
Ⅲ 當行權價高於市價,為什麼還要行權
你說的是期權,英文我不懂,但是期權,我在電視里看過這方面的新聞。我的理解是,公司為了讓員工愛廠如家、專心經營,讓公司的利益與個人利益掛鉤,所以期權。行權價高於市價,我冒險地認為,行權價更接近真實。
Ⅳ 038011 行權價格10.55,要是那個時候攀鋼股價高於10.55,行權虧,不行權的話那038011又會怎樣不懂啊
如果股價高於行權價格,你行權有利,比如說,股份12元,你12元才能買到股票,而你行使行權,10.55元就可以買到股票。如果不行權,權證作廢,你不但得不到利益,反而損失購買權證的成本。因為,目前權證市場的權證均實行證券結算,不能自動行權,權證持有人必須在行權日主動提出行權申報才行。
Ⅳ 行權價格。權證價格。認股價 它們各是什麼意思。和它們之間的關系
認股價(執行價)
認股價是發行人在發行權證時所訂下的價格,持證人在行使權利時以此價格向發行人認購標的股票。
權證價格
權證價格由內在價值和時間價值兩部分組成。當正股股價(指標的證券市場價格)高於認股價時,內在價值為兩者之差;而當正股股價低於認股價時,內在價值為零。但如果權證尚沒有到期,正股股價還有機會高於認股價,因此權證仍具有市場價值,這種價值就是時間價值。
行權價
行權價是發行人發行權證時所約定的,權證持有人向發行人購買或出售標的證券的價格。
Ⅵ 行權價格與看漲期權價格有什麼區別行權價格的提高導致看漲期權價格上漲中的行權價格指什麼為什麼有這
行權價格是執行期權時候買入或賣出標的物的價格,期權價格是購買期權時要付出的價格。
第二句話有問題,行權價格的提高會使得看漲期權價格下跌。舉個例子,一個看漲期權標的物是匯豐控股,現時股價85港幣,行權價格90港幣。意思是在期權到期前,買入期權的一方可以以90港幣的價格買入匯豐控股的股票,無論當時股價多少。所以當股價高於90的時候,行使期權就有利可圖,因為你可以用90港幣買入市價高於90港幣的東西。再舉個極端的例子,如果股價是90港幣,行權價格是100000港幣,意思是在期權到期前,你可以以100000港幣的價格買入一股股票,無論當時股票價格是多少。這個期權就幾乎完全賣不出去,因為誰都知道一個85港幣的股票不可能在幾個月的行權期內漲到超過100000港幣。
明白了上面這個例子,你就能理解行權價格對於期權價格的影響了。對於一個看漲期權來說,只有股價高於執行價格時行權才有利可圖,所以執行價格越高,股價越不容易超過行權價格,期權的價格就越低。
Ⅶ 股權激勵授予價格和行權價格的關系 不要復制粘貼,那些我看不太明白,以我舉的例子簡單描述一下就行。
授予價格就是公司是按5元/股給你的期權,當你達到行權條件時,假如公司的股價漲到版10元/股,權那麼在行權期,你可以有按5元錢/股買下股票的權利,至於現在漲到10元/股,那意味著你可以賺5元/股;但是假如達到行權條件了,在可行權期價格掉到1元/股時,你可以選擇不行權,也就是不行使購買這5元/股的權利,因為很明顯買下就意味著虧損了;
綜上所述,授予價格是公司答應讓你購買的價格,行權價格是你行使這個權力進行購買的價格,而這二者的價格其實是一致的;期權本身就是一種權利,給予你在未來某段時間可以按多少價格購買股票的權力,這個權力行使的前提是你達到的公司規定的行權條件,然而當你擁有這個權力時,你可以選擇行使,也可以選擇不行使,通常股票漲到超過可行權價格時,你才會行權,當股價低於可行權價格時,你肯定會放棄這個權力;
所以說期權只是一種權力,擁有它,並不代表你能賺錢。目的是鼓勵大家把公司業績做好,股價做上去,這樣大家才會有收益。更多可了解網頁鏈接
Ⅷ 為什麼股票的價格以明顯高於任沽權證的行權價格,人們還在買呢
人的本性就是這樣,權證這里,是個完全瘋狂的市場。無論是什麼股票,哪怕是已經進入末日輪的權證,到了不可能行權的那天立即價值為零,但還是有錢就可以打到天上去!
這完全是骨牌效應在推著買入,所有買入的人都以為後面還有人會以更高的價格從他手裡買過去。
瘋狂的股市,瘋狂的人!這是最正確的解釋。
Ⅸ 權證行權價格高於還是低於股票收盤價格才能行權
此問題提的並不明確。
首先,股票權證是否「能」行權,與股票收盤價格沒有關系。在行權日,只要你持有權證,你就能行權。
提出問題者的意思可能是想知道:行權價格在高於收盤價還是在低於收盤價時才選擇放棄行權?
那麼,首先你要拉搞清楚為什麼要行權?以持有的權證數量為准,在特定的時間(行權日)以特定的價格(行權價)買入特定的股票,這就叫行權。如果此股票的市場價格(就是提問中的收盤價)高於行權價,行權後,你可以在二級市場上賣出你的股票,獲得差價收益。如果此時股票的市場價格低於行權價(此時行權的理論價值為負),那你行權後在二級市場是沒有差價收益的,甚至要賠錢。那還不如直接在二級市場上買入相應的股票。所以,一般投資者選擇放棄行權。旦也不盡然,一般來說,權證的行權價格為負值時,往往是市場極度低迷之時。此時市場的交投極其清淡,如果有人願意在此時大幅建倉,那麼他能收集到的籌碼極少。如果他先買進大量理論價值為負的權證(價格往往極低),就可以通過行權收集到相應數量的股票。不過這個時機是極難把握的。所以,當股票的市場價格(收盤價)低於行權價時,多數投資者放棄行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