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靜脈曲張的手術
下肢靜脈曲張在人群中發病率大概在7%左右。下肢靜脈曲張最主要的發病機制是大隱靜脈匯入深靜脈處的瓣膜發生關閉不全,導致血液倒流,使得靜脈壓力增加,日積月累後引起靜脈擴張扭曲,稱為靜脈曲張。一般位置低的地方容易先發生靜脈曲張,如小腿。
靜脈曲張可以在發病數年,甚至十多年內無明顯臨床症狀。但是這不代表靜脈曲張沒有危害。當病情進展到一定程度,可以發生靜脈內血栓形成、無菌性炎症、色素沉著、潰瘍、淤積性皮炎、破裂出血等並發症。
過去的觀念,對於無症狀的靜脈曲張或者是老年病人可以先採用保守治療,包括葯物或者彈力襪治療。這種觀點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基於手術創傷大、經濟負擔重、病人高齡手術風險等原因考慮,也是有一定的道理。
然而,醫學發展到今天,對於靜脈曲張是「早期手術治療還是先保守治療好?」這個問題的回答,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越來越多的靜脈曲張患者選擇了早期微創手術治療。
首先,葯物和彈力襪作為靜脈曲張保守治療的主要手段,只能延緩病情的發展而不能治療靜脈曲張的病根。因此,葯物只能作為下肢靜脈曲張手術後的輔助治療。而彈力襪雖然治療效果確切,但是需要終身穿戴,而且使用麻煩、費用不菲。目前絕大部分起初穿戴彈力襪的病人最後還是選擇了手術治療。那麼。既然最後還是需要手術,那麼前面用於保守治療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就顯得浪費了。
醫學的發展也使得下肢靜脈曲張的手術越來越微創。微創手術的採用,使過去需要住院一周時間縮短到只需要兩天之內,大切口多切口變成了微切口少切口。
不過,微創手術只適合於早期的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發展的其中一個後果是:由於深靜脈的血液迴流到了病變大隱靜脈的開口處,又倒流到淺靜脈系統,形成了無效循環,加重了深靜脈的負擔,久而久之,導致或加重了深靜脈瓣膜病變的程度。而深靜脈的病變嚴重程度是靜脈曲張手術後復發幾率的重要因素。
一旦病情到了水腫、色素沉著、淤積性皮炎或著潰瘍時,手術的效果就大打折扣。比如,手術不能消除皮膚的變黑狀況,手術對於水腫的效果很差,手術對於淤積性皮炎的治療效果不到80%。
老年病人隨著年齡的增加,全身狀況愈下。如果早期不接受微創手術而以後發生靜脈曲張並發症時,往往因為無法耐受手術而無法治療。
因此,為了避免上述這些並發症,最好的選擇還是在並發症出現之前,早期手術解決靜脈曲張。
綜上所述,保守治療靜脈曲張的缺陷在於:(1)葯物的副作用;(2)彈力襪使用減低生活質量(如夏日太熱、穿戴費勁、每6個月要購買新襪)(3)有可能病情進展,失去選擇微創手術的機會。(4)一旦出現並發症,手術復發率和失敗率明顯增加。(4)失去手術後腿部美容的目的。
當然,選擇經驗豐富的血管外科專家來做手術是個前提。 因為,一個缺乏靜脈曲張手術經驗的醫生,或是採用傳統開放手術的話,術後並發症的發生也是不少的。
摘自上海著名血管外科專家張強訪談錄
張強教授(Smile醫生)是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東方醫院血管外科主任,是國內靜脈曲張、動脈硬化閉塞症及深靜脈血栓方面非常權威的專家。張教授的平易近人和對病人高度負責的態度獲得了病人們的高度認可。很多病人都在他的「張強大夫的個人網站」上得到了Smile醫生的熱心幫助。
Ⅱ 張強的社會兼職和榮譽
上海市創面修復研究中心血管基地主任
民建上海市委醫衛委員會副主任
市十佳醫衛青年
五四青年獎章
市衛生局先進工作者
《臨床血管外科學》編委
《現代周圍血管外科手術學》編委
《Vascular Surgery ,Rutherford》中文版編委
《中華外科雜志》特約審稿專家
《中國血管外科雜志》編委
上海司法局醫患糾紛協調專家
上海市創面修復學會委員
浙江省血管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血管和組織工程學會委員
健康報移動健康研究院研究員
《好大夫在線》專家顧問
《健康中國》2013年度風尚人物
《醫學界》2014年度焦點醫療人物
《健康界》2014年度十大醫療行業事件
中荷國際工商管理學院 客座教授
《人民好醫生》評選活動推薦委員
浙江大學上海校友會青年校友導師
交大昂立 [滬深_600530] 獨立董事
上海瑞中校友會理事
中國醫生集團聯盟首任主席 福布斯中文·雲集|《張強醫生:從單位人到自由人》
福布斯中文·雲集 |《醫患矛盾是醫生創業的最大風險》
一席演講|《醫∙生》
造就 · 人物 | 《張強:自由醫生》
造就 · 演講 |《向死而生》
真實第25小時紀錄片 | 醫生的一天
NBBJ 健康中國」 沙龍 | 訪談微笑醫生張強
MINI紀錄片電影《創造力20》
東方財經632觀察就「醫生多點執業」話題采訪張強醫生
Ⅲ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的歷屆情況
2001年獲獎名單
特等獎 一項
1. 單分子的掃描隧道顯微術
侯建國 王海千 楊金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科學中心
一等獎 八項
1. 毛細管電色譜新技術和新方法研究
鄒漢法 葉明亮 劉震 吳仁安 倪建毅 張玉奎
國家色譜研究分析中心
2. 有機錫化合物形態分析方法研究
江桂斌 周群芳 劉稷燕 何濱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3. 復雜基體中痕量陰、陽離子,過渡金屬及鑭系元素的離子色譜法分析研究
牟世芬 丁曉靜 黃源 呂海濤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4. 非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的應用基礎研究
常文保 慈雲祥 李元宗 張新祥 郭振泉
北京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5. 分子光譜的基礎研究及應用
翁詩甫 徐怡庄 徐端夫 吳瑾光 李維紅 趙瑩 楊展瀾 胡先波 王篤金 劉學新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北京大學
6. 硅基納米半導體發光材料的Raman散射研究
吳興龍 蕭季駒 陳強 鮑希茂
南京大學現代分析中心
7. 振動樣品磁強計在氧化物巨磁電阻材料研究中的應用
張裕恆 朱弘 劉先明 田明亮 譚舜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科學中心
8. 化驗室綜合管理系統的開發與應用
楊海鷹 沈彤 鄭博 王征 呂桂芳 陸婉珍
中國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二等獎 十項
1. 大氣顆粒物中有機碳和元素碳的測定
劉咸德 虞統 李瑞琴 董樹屏 李玉武 狄一安 張增全 張烴 祁輝
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
2. 化學衍生-氣相色譜法研究糖綴合物的組成和結構
徐桂芸 常理文 余兆樓 郭京力 劉葉民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3. 生物質譜法在蛋白質及糖蛋白研究中的應用
盛龍生 彭建和 韓俊 周紅華 相秉仁 安登魁
中國葯科大學分析計算中心
4. 毛細管電泳在中草葯分析中的應用
劉虎威 黎艷 李奕 紀秀紅 閻玉凝 李家實 蘇曉丹
北京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5. 用XPS法分析稀土復雜氧化物的電子結構
趙良仲 劉芬 張琳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6. 第三液相及其聯用技術
王海舟 李小佳 田玲 劉正 邵光玓 陳玉紅 趙進 趙樹榮
國家鋼鐵材料測試中心
7. X射線粉末衍射全譜擬合技術及其應用
馬禮敦 吳宏翔 倪玉華 施國順 康立濤 沈孝良 朱江海
復旦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8. X射線衍射貌相技術在寶石學中的應用
田亮光 黃文慧 程佑法 劉化峰
山東省分析測試中心
9. 新型納米氧化物膜電極和溶膠凝膠酶電極的構置及應用
羅國安 王義明 李清文
清華大學分析中心
10. 裂解氣相色譜-質譜研究高分子的熱性能
金熹高 黃俐研 史義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三等獎 十二項
1. 有機元素微量分析儀在煤轉化研究中的應用
劉力 李柏齡 李保慶 貴國慶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2. 原子吸收法在有機分析中的應用
田笠卿 王吉德 蔣玉琴 李榮林 邵明誠
南京大學現代分析中心
3. 應用付里葉變換紅外光譜技術研究生物大分子、細胞和組織的有機結構及其變化機理
宋占軍 姜厚理 段耀奎 沈世傑 聶松青 劉炳玉 馬溪 魏開華 鄭永紅 孫曼霽 鄧振華
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
4. 核酸熒光探針的研究與應用
宋功武 方光榮
湖北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5. 流式細胞儀在細胞增殖及凋亡研究中的應用
周春喜 李賓 梁學潁 李楠 廖傑 辛宏 魏日胞 李瑛 吳榮謙 譚端軍 吳曉雄
解放軍總醫院測試中心
6. 稀土氧化物化學分析方法
劉文華 楊萍 江紅 童堅 劉鵬宇
國家有色金屬及電子材料測試中心
7. 弱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多維離子色譜柱同時分析陰陽離子
丁明玉 田中一彥 胡文志
清華大學分析中心
8. 核磁共振對新材料的動力學、弱作用力及相組成的研究
唐亞林 徐廣智 金熹高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9. 電子顯微鏡在昆蟲學研究中的應用
洪健 高其康
浙江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10. 俄歇電子能譜在金剛石金屬化研究中的應用
朱永法 姚文清 葉小燕 曹立禮
清華大學分析中心
11. 聚合物X射線衍射物相分析
周貴恩 賈雲波 石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科學中心
12. 飼料氨基酸檢測技術研究
常碧影 張瑜 閆惠文 張明 李建凡 李靜梅
中國農業科學院分析測試中心
2002年獲獎名單
2002年「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CAIA)」評審工作
2002年的「CAIA獎」評審工作是在「CAIA獎」通過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審查、登記,正式定名為「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CAIA獎)」後進行的。由於該獎項成為分析測試領域唯一的、國家正式承認的、社會力量設立的科學技術獎,所以這次評審工作受到了協會和會員單位的充分重視。2002年共有24個會員單位申報了53個項目,24個申報單位中有:國家級中心7個;部委中心5個;省、市中心3個;大學中心8個;企業1個。經過專家小組的予評、初評和「CAIA獎」評審委員會綜合評定,評出一等獎9項、二等獎11項、三等獎8項,共計28項,現已經協會辦公會討論通過,公布如下:
一等獎(9項)
1.高效分離技術和數據可視化技術用於急性腫瘤早診、治療有效性監控及其復發預測的方法學研究
許國旺鄭育芳孔宏偉呂申路鑫楊軍
張玉奎盧佩章
國家色譜分析研究中心
2.生化物質的高靈敏度檢測
上官棣華熊少祥趙睿馬明生黨福全韓慧婉
陳義劉國詮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3.時間分辨光熒光光譜分析技術及其應用研究
潘利華張佩環杜繼賢李華成廉君秀
陳洋藻張思遠
國家電化學和光譜研究分析中心
4.環境中硒的形態分析方法
王子健彭安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5.從鹼性氰化液中萃取金的新技術
周維金吳瑾光高宏成施鼐姜健准翁詩甫
吳永慧陳景陶家洵徐光憲
北京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6.表面分析新方法─變角XPS(VAXPS)、表面擴展電子能量損失精細結構譜(SEELFS)和同步輻射(SR)等在單層和自組裝納米薄膜等表面過程和結構分析中的應用
吳念祖黃惠忠黃小華於小峰徐維明
北京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7.X射線衍射在集成鐵電學(鐵電薄膜)研究中心的應用
李愛東朱育平吳迪葉宇達麥熾良劉治國
閔乃本
南京大學現代分析中心
8.色譜模擬蒸餾列方法的研究與專用軟體開發及應用
金珂沈彤由源鶴楊海鷹陸婉珍
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9.生命起源過程模擬和產物的GC分析
陳乾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科學中心
二等獎(11項)
1.新型手性固定相的研製及應用
陳小明鄒漢法張強封順
國家色譜分析研究中心
2.重組人體蛋白FKBP12與新型神經生長促進劑形成非共價鍵復合物的電噴霧質譜(ESI─MS)研究
王紅霞楊松成張學敏肖軍海聶愛華
趙麗琴李松
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
3.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在生物大分子分析中的應用
李娜趙鳳林李克安童沈陽
北京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4.系列快速水質分析盒
馮建章鄧光黃詠春
北京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5.原位在線表徵sol-gel過程及擴散動力學的研究
徐堅章獻民陳強關英翁麗惠周賢菊張小莉
中科院化學所
6.熒光光譜用於研究光電功能材料的激發態性質
楊俊林藺洪振賀慶國張月平白鳳蓮
中科院化學所
7.俄歇電子能譜在薄膜催化劑材料研究中的應用
朱永法姚文清葉小燕曹立禮
清華大學分析中心
8.X射線衍射在磁性材料研究中的應用
李山東朱育平唐少龍王敦輝葉宇達章建榮
都有為
南京大學現代分析中心
9.MALD─TOF質譜在內嵌金屬富勒烯研究中的應用
施祖進賀曉然孫寶雲廉永福顧鎮南
北京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10.自組裝仿生膜電極的購置及應用
羅國安王義明高宏李清文
清華大學分析中心
11.發光受體的設計合成及其分子識別功能研究
童愛軍李隆第吳應光董赫
清華大學分析中心
三等獎(8項)
1.GC-NCIMS/SIM法檢測中葯中農葯殘留量
孫秀燕王素娟裴明湖華會明
沈陽葯科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2.蛋白質光譜的研究與分析應用
宋功武方光榮劉立明李玲
湖北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3.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分子識別性質及其在葯物分析中的應用
劉鋒李克安童沈陽陳文張鐵
北京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4.天然氣中汞污染的研究
宋薇汪正范吳堅丁輝
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
5.電感耦合等離子發射光譜法在煤質分析中的應用
劉東艷張園力劉力貴國慶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6.自旋電子材料的微結構與性能
譚舜劉先明朱弘梁任又楊昭榮張昌錦
君藝童偉張裕恆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科學中心
7.不同X射線衍射幾何分析多層薄膜的外延與匹配關系
吳文彬黃健洪周貴思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科學中心
8.汽車轉向拉桿接頭總成形檢驗新技術研究
李正華陳建華劉興智趙琦
兵器工業西南地區理化檢測中心
2007年獲獎名單
一等獎 4項
1.基於DNA分子設計與調控的生物感測檢測方法及應用
樊春海,宋世平,王麗華,張 炯,左小磊,潘 敦,
張蘭勇
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
2.超痕量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電化學檢測
張洪霞,陳慶,胡勁松,萬立駿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3.在線近紅外光譜測定MTBE進料中的醇烯比
褚小立,駱獻輝,袁洪福,許育鵬,王艷斌,楊玉蕊,
鄭國軍,華煒,陸婉珍
中國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4半導體納米晶復合材料在分析化學和生物分析中的應用
李景虹,李軍,王周平
清華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二等獎 10項
1.體育運動中禁用葯物β2-激動劑的檢測方法研究
徐友宣,張建麗,秦 暘,王小兵,申利,劉 欣,吳 筠,
張亦農,吳侔天,朱紹棠
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興奮劑檢測中心
2.溫室氣體監測用氣體標准物質的研究
李春瑛,韓橋,章恭菲,張新,杜秋芳,劉智勇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3.時間分辨激光光散射及顯微鏡技術在聚烯烴分相與結晶研究中的應用
韓志超,董俠,Mamoru Okada,姚詠華,胡海青,張曉華,張成貴,孟昆,張若愚,李水強,孫同臣,李俊宇.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4.基於NMR的代謝組學技術及其在中西葯安全性評價中的
應用
顏賢忠,張琪,趙劍宇,王全軍,李伶,董方霆,廖艷,彭雙清,廖明陽,陳合兵,吳勝明
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
5.基於質譜測試技術的新方法、新應用途徑研究
再帕爾·阿不力孜,賀玖明,張瑞萍,喬晉萍,李 斌,
阿布拉江·克依木,崔立傑,梁峰,劉永臻
國家葯物及代謝產物分析研究中心
6.質譜新方法與解析新技術及其在病原微生物蛋白質組研究中的應用
魏開華,王傑,王紅霞,王鴻麗,劉炳玉,楊松成,張學敏
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
7.原位XRD在納米線熱膨脹和結構穩定性研究中的應用
陳莉,費廣濤,徐錫金,王學偉,秦勇
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
8.紫外光電子能譜-飛行時間質譜在大氣瞬態物種探測和反應過程研究中的應用
葛茂發,姚立,王煒罡,曾小慶,王殿勛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9.多壁碳納米管和液相微萃取技術在環境分析中的應用
趙汝松,周慶祥,肖軍平,王霞,程傳格,苑金鵬,江婷,
葉存玲,汪衛東,丁玉傑, 李淑娥,時軍波,林雲良
山東省分析測試中心 河南師范大學
10.電噴霧質譜法研究N-甲基吡咯寡聚醯胺特異性識別HIV-1啟動子DNA及碎裂機理
袁谷,李卉卉,周江,劉丹,王軍
北京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三等獎 10項
1.紅外熱波無損檢測技術及其應用
張存林,金萬平,沈京玲,郭廣平,馮立春,陶寧,李艷紅
首都師范大學、北京維泰凱信新技術有限公司、北京航空材料所
2.血清孕酮含量測定的國際比對研究
徐銳鋒,張天嬌,王衛華,戴新華,陳文祥,王 抒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化學計量與分析科學研究所
3.特殊生物檢材DNA提取方法的比較研究
劉開會,王 堅,季安全,邱寧,常彩琴,郭燕霞
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
4.高速逆流色譜分離純化中葯化學成分研究
柳仁民,孫愛玲,孔令義,趙汝松,王霞,李愛峰,劉建華,程傳格
聊城大學 中國葯科大學 山東省分析測試中心
5.微波輔助提取結合高效液相色譜-蒸發光散射快速分析測試的方法
劉春朝,周華英,晏瓊,趙燕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6.基於太赫茲光譜和成像技術的毒品檢測方法
沈京玲,張存林,梁來順,張岩,趙國忠
首都師范大學
7.水和食品中部分農葯檢測的分子印跡納米聚合物新型壓電生物感測器研究
高志賢,嚴守雷,房彥軍,姚偉,周煥英,寧保安,王紅勇,何永紅,劉楠,孫思明
軍事醫學科學院衛生學環境醫學研究所
8.基於顯微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研究微波輻照對心肌細胞和視網膜損傷
宋占軍,錢煥文,王德文,周遊,鄧 樺,董方霆,於 水,
劉炳玉,鄭永紅,吳勝明
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
9.抗腫瘤葯物分子與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譜學研究
唐亞林,向俊鋒,張亞周,孫紅霞,杜鴻雁,張虹,徐廣智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10.激活型H-RasV12介導細胞轉化的蛋白質組學分析
李愛玲,張學敏,靳寶鋒,何昆,王紅霞,白 冰,周 濤,
李慧艷,滿江紅,劉炳玉,鞏偉麗,王 傑
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
Ⅳ 上海大學英語學院教師張強課程表
我幫你查了下,如上圖,其中第五、六兩行的課(高級筆譯之1002和使用文體翻譯)因故不開了。希望能幫到你!也希望採納哦
Ⅳ 全國最頂尖的治療靜脈曲張的專家是哪位
據我多年的血管外科就診經驗所了解,應該是上海市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的血管外科。他們是國內硬體設備條件最為先進和醫療技術特色最為突出的獨立血管專科 並且是少數的反對過度醫療的科室團隊。他們的血管外科主任張強教授是國內治療靜脈曲張、深靜脈血栓方面頂尖的專家之一,在國際和國內血管外科業內名聲顯赫。
提供一張由病人投票選出全國最好的血管外科醫生排名供你參考:
第一名:
張強
主任醫師
教授
上海市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血管外科
血管外科 靜脈曲張微創隱形手術,靜脈功能不全(老爛腿)的內鏡微創治療,...失眠症,焦慮症,抑鬱症,心理咨詢肝、膽、胰疾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消化道腫瘤、甲狀腺疾病的診治 118票
第二名:
董長憲
主任醫師
教授
河南省人民醫院
血管瘤外科 局部注射、選擇性動脈置管葯物介入、手術切除等方法治療不同類型...各種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治療,尤其擅長呼吸系統腫瘤、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及慢性肺心病的診斷與治療肝、膽、胰、胃腸消化道疾病的診治 101票
第三名:
孫蓬
副主任醫師
副教授
江蘇省人民醫院
血管外科 血管外科疾病的診治老年痴呆,運動障礙,腦血管顱腔內外溝通性腫瘤的顯微外科手術治療及神外疾病 80票
第四名:
葛進
副主任醫師
副教授
上海市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血管外科
血管外科 微創微痕手術治療下肢靜脈曲張,各種周圍血管疾病的診療運動障礙,神經康復,神經遺傳病顱腦外傷急性期,恢復期,康復期治療急性腦血管病的高壓氧治療;缺血,缺氧性腦病,一氧化碳中毒,腦血管疾病 70票
Ⅵ 張強的創業歷程
1992年8月,組建邵逸夫醫院血管外科。
任職:Resident, Fellow, Attending Physician
2002年8月,組建浙江中醫葯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血管外科。
任職:科室主任
2004年6月,組建杭州市血管外科中心。
任職:中心主任
2007年9月,組建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血管外科。
任職:科室主任
2012年12月,宣布自由執業。
身份:自由執業醫生
2013年1月,簽約上海沃德醫療中心(Worldpath Clinic)
身份:自由執業醫生,張強血管團隊首席專家
2013年10月,簽約並兼任北京和睦家醫院(Beijing United Family)
身份:自由執業醫生,血管外科主任,會診專家
2014年3月,簽約上海和睦家醫院血管外科(Shanghai United Family)
身份:自由執業醫生,血管外科首席專家
2014年7月,創辦張強醫生集團(Dr. Smile Medical Group),為中國首家醫生集團
身份:創始人,血管團隊首席專家,自由執業醫生
2014年8月,注冊「上海張強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身份:法人,自由執業醫生
2015年1月,啟動醫生集團股份化改制
身份:董事長,血管團隊首席專家,自由執業醫生。
Ⅶ 大連海事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錯過悔終身
本人是大連海事大學交通運輸專業的一名學生,為大家解惑來啦,推幾位喜歡的老師的課~
1. 張運傑教授的數學建模課
數學建模最重要的比賽有國賽和美賽,是目前絕大多數大學生都會關心的兩個比賽了,而國賽和美賽之前還有校賽和省賽。要想在比賽中輕易拿到好成績可不容易,不經歷一番培訓怎麼能行?所以就有了張運傑老師的數學建模課。
這門課也是我上大學以來唯一一門在教室站著上完的課,因為選課的人實在是太多了,等到最後沒有位子坐了。
不得不說張運傑教授講課水平很高,邏輯性很強,前後都有關聯,給人的代入感很強。
不過,我用切身經歷告訴大家,這門課想拿高分不容易,但是只要上課跟著老師走,下課及時做完作業,絕對不至於掛科!
Ⅷ 上海血管外科做動脈硬化閉塞最好的醫院是那幾家
摘自上海著名血管外科專家張強訪談錄張強教授是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東方內醫院血管外科主任容,是國內治療動脈閉塞症、靜脈曲張、深靜脈血栓方面頂尖的專家之一。 血管介入手術已成為治療下肢動脈閉塞症的重要微創手段之一。血管介入是通過體表穿刺或小切口,先用導絲通過狹窄或閉塞的動脈,利用球囊擴張動脈,必要時可以植入支架保持動脈的通暢。在一定程度上,介入治療=不用開刀的手術。介入治療相對於傳統的外科手術,優點在於:
1、一般只需要局部麻醉下穿刺或做小切口,從而降低了危險性。
2、損傷小、恢復快、效果好,對身體的干擾不大,在最大程度上保護正常器官。
3、對於復發病例,可以重復操作。10年前,大部分的血管介入由放射介入科醫生操作。近5年來,越來越多的血管介入由血管外科醫生來實施。這是因為血管外科醫生比介入科醫生更了解疾病的全貌,治療手段更全面,針對疾病的具體情況而選擇方案。目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介入治療已經逐步替代傳統的架橋手術。
Ⅸ 上海市第二十五中學的歷屆領導
校負責人革委會主任:侯允昌(1967.11~1968.2)
書 記: 李 松(1977.1~1978.11) 張強高(1984.9~1994.3) 王金妹(1994.3~1997.8) 傅麗安(1997.8~2001.2) 陳國華(2001.1~2004.7) 朱躍萍(2004.8~至今)
副書記: 虞愛菊(1968.2~1979.1) 鄭重德(1971.1~1973.8) 陳玉詳(1978.11~1982.12) 周金妹(1978.11~1983.5) 王金妹(1992.1~1994.3) 校 長: 湯錫忠(1978.11~1996.8) 顧洪根(1996.8~2000.7) 吉巧根(2002.7~2003.7) 翁偉民(2003.8~2008.2) 胡衛江(2008.2~至今)
副校長: 朱順武(1984.9~1988.9) 張根福(1987.11~1989.12) 尤毛順(1988.9~2004.5) 嚴梅寶(1995.7~1998.7) 傅麗安(1997.8~2001.2) 吉巧根(2000.7~2002.7) 陳國華(2001.1~2004.6) 薛雲芬(2004.6~2008.10) 朱躍萍(2004.6 ~至今) 錢毓琴(2005.9 ~至今) 吉永青(2006.9 ~至今)
優秀教師:李國章(1978年調任上海古籍出版社任社長)、謝軍(光明日報主任記者、高級記者、上海站站長)
77屆優秀學生:屠旭奇(考入上海交大)、張亞雄(考入復旦大學)、校步青(考入復旦大學)、魏文宇(考入上海科技大學)、王慧玲(考入同濟大學)、楊斌(考入同濟大學)、方慧(考入上海第一醫學院)、鄭鳳華(考入中國紡織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