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東方通信的市場分析

東方通信的市場分析

發布時間:2020-12-27 12:56:47

❶ 大盤分析(准確率85%)

多空分歧不改牛市超級加速行情

2007年10月17日17:07 來源: 和訊網 作者:北京首放
發表評論(0)支持(1)反對(0)瀏陽花炮漲停內幕… 大盤暴跌 誰在做空? 洗盤結束短線暴漲黑馬 市場中期底部是否來臨
和訊特約

准確把握市場走勢,精確捕捉世行熱點是本欄的最大特點。前期明確指出市場進入超級牛市的加速格局,滬指今天已經突破6100點,推薦的工行、聯通、包鋁、五糧液、中石化等等,不斷創出歷史新高,為關注本欄的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今天滬指大幅低開後,全天呈現的是強勢震盪的格局,6100點附近受到了壓力,6000點下方具有支撐,多空出現了一定的分歧,但多方仍掌控主動權,最終以一根小陰線收盤,同時成交量出現萎縮,滬市金額不到1300億元,可以得出結論,超級牛市的加速行情仍將延續,在短暫的震盪之後,滬指後市仍將繼續向上發起攻擊,不斷創出歷史新高。盤中看,熱點仍然不集中不突出,前期的強勢品種出現了分化,銀行、地產兩大板塊出現調整,成為指數震盪的最大壓力,但聯通、中石化繼續走強,維持了指數,而且二八現象有所分化,部分前期連續下跌的品種開始反彈,尤其是部分被錯殺的藍籌品種,呈現放量反彈的特點,因此,我們認為,在牛市的大背景下,繼續持股仍是最佳策略。

焦點一:整數關口多空產生分歧,短線震盪不改牛市加格局。

昨日滬指刷新歷史記錄,盤中突破了6100點,但成交量出現了萎縮,從1900億元的水平下降到1600億元,表明增量資金在連續上漲之後出現了恐高心理,短線的獲利籌碼開始拋售,形成了一定的壓力,萎縮的量能也預示著持股心態的穩定,中長線籌碼都沒有拋售的意願,而且在突破6000點之後,強大的多方攻勢更是增強了投資者看好後市的觀點,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採取了逢低吸納的操作策略,盤面中就顯示出指數向下遇到了頑強的支撐,每每向下都有資金流入吸納,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6000點上方,雖然多空產生了分歧,但這只是短暫的技術性的分歧,中長線繼續強勢上揚的格局沒有發生任何的改變,後市滬指仍將繼續向上。

焦點二:一線指標藍籌出現分化,二線超跌股開始蠢蠢欲動。

今天對指數形成較大壓力的就是前期的熱門股,如銀行、地產中的龍頭品種,工行,招行等主動調整,萬科沖高回落,近期走強的個股如中國神華((601088行情,股吧)),長江電力等也有短線的壓力,由於占據權重較大,對指數早盤的跳水起到了最大的推動作用,不過與此同時,本周表現強勢的如聯通,石化兩只個股強勢震盪,尤其是中石化,明顯有資金大舉流入,可以認為,由於不同的權重股啟動的時間不同,今天已經開始出現了分化,這也決定了近期指數不會出現明確的方向,震盪是一個主基調,但與此同時,前期連續調整的部分個股卻開始快速啟動,或者強勢反彈,如上海機場等,還有部分前期的連續超跌的個股,甚至出現了連續漲停,可以認為,隨著指數進入震盪的概率增大,指標股也將進入震盪,但前期的調整個股將迎來黃金操作機會。

焦點三:堅持持股信心等待牛市,耐心靜候個股輪漲的到來。

從九月份開始,個股的分化極為嚴重,相當多的個股連續下跌,跌幅甚至超過20%,或者更多,相當多的投資者忍受著被套的折磨,但是我們認為,現在是牛市加速格局,雖然大盤權重指標股一枝獨秀,但這種情況不會維持太長時間,並且隨著牛市思維的不斷強化,投資者的信心也將愈加膨脹,那麼個股的行情將會大面積出現,因此作為投資者而言,堅定持股信心,等待牛市,耐心靜候個股輪漲的來臨,才是較好的操作策略,而不是追漲殺跌,也不是在套牢之後持續殺跌,也不是頻繁操作,堅定持股信心必將能夠迎來牛市的利潤。

凡註明 「和訊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 未經和訊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如需轉載,請與(責任編輯:董金海)

滬市站穩6000 深市展望20000

2007年10月17日16:42 來源: 和訊網 作者:武漢新蘭德
發表評論(0)支持(1)反對(0)瀏陽花炮漲停內幕… 大盤暴跌 誰在做空? 洗盤結束短線暴漲黑馬 市場中期底部是否來臨
和訊特約

消息面: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

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這引起了與會代表的關注。國家統計局城市司住戶處處長陳小龍表示,我國居民財產性收入增長的潛力很大。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投資渠道的拓寬,百姓財富的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在這幾年增速非常快。預計2007年的增速會更快。「財產性收入快速提升,將是一個大趨勢。」

在存款准備金率上調和定向央票發行之後,央行又使出了新的招數緩解流動性過剩。據悉,央行已向部分存款類金融機構發出通知,擬吸收部分非公開市場一級交易商的資金作為特種存款,存款期限為3個月和1年期。在時間節點上,特種存款的辦理時間為10月23日,恰好與25日存款准備金率上調繳款、中石油A股預計在月底發行等事件「撞車」,因此市場資金面極可能在月底經歷一次較大的考驗。

資金面:盤藍籌修整 熱點依舊活躍

早盤收到消息的刺激,航天板塊一度走強,中國衛星、航天通信、航天科技等漲幅均在5%以上,其他航天股如航天動力、火箭股份、航天晨光也有一定的漲幅,該板塊主要是消息的刺激,對於其持續性我們保持謹慎的態度。3G龍頭股中興通訊沖擊漲停,帶動了3G個股的集體躁動,如億陽信通、東方通信等,但由於板塊聯動性不強,因此該板塊的整體漲幅有限。化工板塊今天表現相對突出,南風化工、建峰化工漲停,川化股份、巨化股份等漲幅也在9%以上,化工板塊的強勢和中期業績預增有一定的關系,從今天整個板塊的走勢來看,短期不排除繼續走強的可能。因此,對其中部分業績突出的個股,我們仍然可以適當關注。能源類的個股也有一定的表現,申能股份盤中一度沖擊漲停,帶動了華能國際、建投能源等集體走高。該板塊的上漲力度有限,後市持續走高的可能也不大。跌幅榜上看,近期表現突出的綿世股份和皖能電力跌幅均超過8%,漢商集團、上實發展呈現破位下行的態勢。雖然其他個股也有一定的調整,但下跌個股的家數明顯減少。

技術面:強勢整理 深圳展望20000點

周三滬綜指並沒有延續周二的強勢,而是用高位小陰線的方式回補了周二的跳空缺口,在回踩5日均線後,讓股指的上升形態更顯健康。深圳早盤則呈現出和上海市場背離的走勢,深成指早盤一路震盪走高,盤中最高上探19551點,雖然沒有刷新歷史高點,但市場強勢可見一斑。很明顯兩個市場出現分化,在滬綜指成功站上6000點的整數關口後,深成指對20000點的整數大關垂涎欲滴。此外,適逢十七大召開,也給軍工、農業等板塊帶來了炒作契機,在這樣的情況下,深成指很可能在短期內攻擊20000點。

因此,在操作上,我們可以適當關注深圳市場的股票,對部分農業和軍工概念股也可以短期關注。

凡註明 「和訊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 未經和訊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如需轉載,請與和訊網( 010-85650718 )聯系;經許可後轉載務必請註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責任編輯:董金海)

大盤還將在6000點一帶蓄勢震盪整理

2007年10月17日16:03 來源: 和訊網 作者:龍雲
發表評論(1)支持(3)反對(1)瀏陽花炮漲停內幕… 大盤暴跌 誰在做空? 洗盤結束短線暴漲黑馬 市場中期底部是否來臨
今日大盤還是在5日均線附近進行窄幅震盪整理。最終上證綜指是以6036.28點報收,下跌了55.78點,今日滬市全天成交金額為1361.97億元。深成指收於19288.29點,下跌了70.15點,深市全天成交金額為670.85億元。今日兩市成交量均比昨日小幅萎縮。

消息面分析,在存款准備金率上調和定向央票發行之後,央行又使出了新的招數緩解流動性過剩。央行已向部分存款類金融機構發出通知,擬吸收部分非公開市場一級交易商的資金作為特種存款,存款期限為3個月和1年期。從多家城商行處得到證實,央行近期將推出特種存款,擬吸收部分非公開市場一級交易商、主要是城商行及信用聯社的資金,以吸收銀行體系的流動性。這種特種存款的利率與目前同期限央票發行利率持平,分別為2.91%和3.44%。擬認購額度由各家機構自行上報,具體的辦理時間為10月23日。所謂特種存款,也是一種存款形式,金融機構將資金存放在央行,由央行支付利息,在流動性比較充裕的背景下,這是一種有效的流動性管理方式。特種存款這一措施的推出,顯示央行回收流動性的工具正變得更加多元化、機構鎖定范圍有所擴大。此舉意味著定向央票發行過程中未被覆蓋到的機構將被納入到央行收縮流動性的范圍之內。調准備金率對大家來說是一樣的,但定向央票的發行范圍是固定而且有限的,所以央行考慮用特種存款的方式吸收流動性,應該是對公開市場操作進行的一個補充。特種存款除了有效緩解流動性過剩,還將起到引導信貸資金合理增長的作用。1987年和1988年,央行曾兩次向農村信用社和央行廣東分行等機構開辦各50億元特種存款,均有調整信貸結構的目的。時隔近20年後重啟這一業務,央行調控信貸投放的目標仍顯而易見。目前,央行並未公布特種存款的總規模,但是市場普遍預期,總規模應當不會超過一次定向央票的發行量,也即1000億元左右。然而在時間節點上,特種存款的辦理時間為10月23日,恰好與25日存款准備金率上調繳款、中石油A股預計在月底發行等事件「撞車」,因此市場資金面極可能在月底經歷一次較大的考驗。

盤面分析,昨日表現十分活躍的煤炭石油板塊跌幅較大,其龍頭品種中國神華((601088行情,股吧))將於本月23日計入上證綜合等上證系列指數、滬深300等中證系列指數。值得注意的是,近來板塊輪動的特徵比較明顯,市場熱點板塊切換較快,昨天漲幅居前的地產與銀行股今天處於跌幅前列,而周一表現良好的中字頭板塊今天也全線回落。短期市場仍將維持高位震盪,近期國家統計局將公布9月物價指數、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三季GDP、零售額、工業產值等以系列數據,也加大了市場對宏觀調控的預期。因此投資者應該注意控制好倉位,緊抓市場熱點,更多的關注一些價值相對低估的品種,迴避一些缺乏實質性業績支撐的品種。另外,部分航天軍工股也有不錯表現,中國衛星、航天科技都有不錯的漲幅,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券商類個股逐步披露了三季度報,其業績均出現大幅增長,刺激了股價的走強。目前,在11大軍工集團中,除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外,其他各大軍工集團旗下均有數量不等的上市公司,但各集團旗下上市公司資產占集團資產的比例偏小,換句話說,各大軍工集團絕大部分的資產在上市公司之外,特別在全流通時代,未來通過資產注入做大做強上市公司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投資者可密切關注相關個股的走勢。前期滯漲或者股價出現較深幅度的品種則逐步活躍,成為部分短線資金追逐的熱點,預計近幾個交易日超跌類個股仍將會有所活躍,而受指標股休整及中石油可能在10月下旬發行的因素影響,市場在經過連續上沖後,短線快速拉升的動能將會有所減緩。在持有優質品種的同時,把握好各板塊間的輪動,堅持價值成長型加估值優勢的選股標准,特別關注一些可持續發展能力強、增長確定性高的公司。

綜合分析,兩市大盤呈現高位震盪格局,權重股表現低迷,指標股在經過連續上漲後,短期顯露出一定的休整要求,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減緩市場上行的速度和上行的空間。短線來看,大盤還將在6000點一帶蓄勢震盪整理,為後市大盤進一步走高打下良好的基礎。

頁面是和訊網07年10月份左右的一些評論,有時間還是多看看最近行情的分析吧
摘自動感居知識網路~

❷ 分析一下這兩段代碼之間的不同,一份是c,一份是java分...


下材料可以給你參考一下.

中國手機市場調查報告

一、中國手機市場現現狀與發展
1、總體市場與發展預測
1)隨著移動通信的迅速發展,手機的消費需求也不斷增加。2001年中國手機用戶已達1.45億戶,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同期中國內地裝配手機8350萬部,其中4390萬部在國內市場出售。截止到2002年6月底,中國的行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76億,累計新增用戶3135.7萬,比去年同期增長50.9%。中國早已成為擁有移動用戶最多的國家,而且移動用戶的數量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平均每月以500萬戶左右的速度遞增(見圖1)。從用戶類型上看,2002年用戶的增長繼續以中低端用戶為主,其中預付費用戶比例達到24.1%。
2)2002年中國行動電話用戶的增長可保持在6000萬左右,未來3年內仍將以每年6000萬左右的速度增長;中國手機生產總量可達9500萬台,到2003年該數字將超過1億台。《電子工業展望:中國》報告:"到2005年,預計中國的手機用戶將突破2.6億。此外,世界范圍的手機製造商將繼續將其部分生產外包給中國廠商,因此預計到2005年,全球40%的手機將在中國製造,與此相比,2001年只有20%。" 這意味著屆時中國的手機年產量將高達1.4億部,成為世界第一生產基地。
3)賽迪顧問調查表明,盡管首次購機的用戶占據主體地位(70.5%),手機市場的增長依然主要來源於此,隨著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移動新業務的不斷開發與應用,手機更新換代所佔的份額也在逐步加大,達到29.5%,形成了市場發展的新動力。
2、市場份額
我國市場共有30多個手機品牌,生產廠商接近40家,其中GSM生產廠商12家,CDMA生產廠商19家。國外品牌以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三星為主,國產品牌以波導、科健、TCL、康佳等為主。2001年銷量位於前十名的品牌分別是摩托羅拉、諾基亞、三星、西門子、波導、TCL、愛立信、飛利浦、東方通信、阿爾卡特,它們佔到了全部市場份額的80%以上。2001年,國產品牌手機取得了較好的業績,市場份額由2000年的7%猛升到15%,增長了一倍以上。2002年1~5月份上升到了16%,科健、TCL和波導手機都進入了前10名,改變了過去洋品牌手機一統天下的局面。根據賽迪顧問的統計數據,截止到2002年4月底中國行動電話設備市場銷量將近1600萬台。其中,國產品牌手機的市場份額達到18%以上。位於銷量前十名的品牌分別是摩托羅拉、諾基亞、TCL、三星、西門子、波導、愛立信、飛利浦、東方通信、阿爾卡特,它們佔到了全部份額的80%以上。其中,國產品牌TCL進入前三強。國產手機的市場份額也已由1999年的2.5%提升到2002年4月的20%。信息產業部電子信息產品管理司司長張琪日前介紹說,今年前4月國產手機產銷量同比均增長30%以上。尤其是TCL、波導、康佳、科健、海爾5家企業的產量同比增長345%,銷量增長364%,出口624萬台,

2002年4月底中國手機市場份額排名前五名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 2002年5月

3、用戶分析:
1)用戶年齡分布
通過此次行動電話消費行為的調查顯示30歲以下用戶的比例持續增長,其中以21-25歲最為明顯,由1999年的15.8%上升到2001年的23.4%而逐步成為一支重要的消費群;30以上的用戶比例均有下降,截止到此次調查為止下降到26.8%,31-35歲段的用戶群已讓位於26-30歲用戶群,但在高齡用戶群中仍占據絕對的優勢;總的來說,行動電話用戶呈年輕化趨勢。

......一年好運隨春到 四季彩雲滾滾來 萬事如意

❸ 尋找清華大學經濟金融系的宏觀經濟學和經濟學原理的教材詳情!

第六章 宏觀經濟政策實踐
第一節 經濟政策目標
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約有四種,即:充分就業、價格穩定、經濟持續均衡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
第一目標:充分就業,是指一切生產要素都有機會以自己願意的報酬參加生產的狀態。
西方經濟家通常以失業率來衡量充分就業
失業率:指失業者人數對勞動力人數的比率。
勞動力參與率=勞動力/人口
失業分類
摩擦性失業: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由於難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業。
自願性失業:是指工人不願意接受現行工資水平而形成的失業。
非自願性失業:是指願意接受現行工資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業。
結構性失業:指經濟結構變化等原因造成的失業。失業與空位並存。
周期性失業:指經濟周期中衰退或蕭條時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業。
失業的影響
失業給失業者本人及家庭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帶來了莫大痛苦。
失業使社會損失本來應當可以得到的產出量。
奧肯法則:GDP變化和失業率變化之間關系。認為,GDP每增加3%,失業率大約下降1%
充分就業:
自然失業率:
第二目標:價格穩定,是指價格水平的穩定。
用價格指數來表示一般價格水平的變化。
價格指數是表示若干種商品價格水平的指數。
消費價格指數(CPI)、批發物價指數(PPI)和GDP折算指數。
第三個目標:經濟持續均衡增長,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經濟社會所產生的人均產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續增長。
第四個目標:國際收支平衡
要實現既定的經濟政策目標,政府運用的各種政策手段。必須相互配合,協調一致。如果財政當局與貨幣當局的政策手段和目標發生沖突。就達不到理想的經濟效果,甚至可能偏離政策目標更遠。其次。政府在制定目標時,不能追求單一目標,而應該綜合考慮,否則會帶來經濟上和政治上的副作用。
第二節 財政政策
一、財政的構成與財政政策工具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購買和轉移支付,而政府收入則包含稅收和公債兩個部分。
政府支出是指整個國家中各級政府支出的總和,由許多具體的支出項目構成,主要可分為政府購買和政府轉移支付兩類
政府的收入。稅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部分。分為三類:財產稅、所得稅和流轉稅
累進稅,累退稅和比例稅
發行公債:公債是政府對公眾的債務,或公眾對政府的債權。
包括中央政府的債務和地方政府的債務
中央政府的債務稱國債。
政府借債有短期債、中期債和長期債
短期債:通過出售國庫券取得,主要進入短期資金市場,利率較低,期限一般為3個月、6個月和1年。
中長期債:通過發行中長期債券取得,1年以上5年以下為中期債券,5年以上為長期債券。
二、自動穩定與斟酌使用
對經濟的調節:自動調節和主動調節
自動調節:財政制度本身有著自動地抑制經濟波動的作用,即自動穩定器。
主動調節:政府有意識地進行相機抉擇的積極的財政政策。
1.自動穩定器
自動穩定器。亦稱內在穩定器,是指經濟系統本身存在的一種會減少各種干擾對國民收入沖擊的機制,能夠在經濟繁榮時期自動抑制通脹,在經濟衰退時期自動減輕蕭條,無須政府採取任何行動。
(1)政府稅收的自動變化。
起征點,稅率等級
衰退時,抑制衰退;繁榮時,抑制通脹
(2)政府支出的自動變化。
主要指轉移支付,有發放標准
衰退時,抑制衰退;繁榮時,抑制通脹
(3)農產品價格維持制度。
平抑農產品價格
衰退時,收購;繁榮時,拋售
2.斟酌使用的財政政策
當認為總需求非常低,即出現經濟衰退時,政府應通過削減稅收、降低稅率、增加支出或雙管齊下以刺激總需求——擴張性(膨脹性)財政政策。
當認為總需求非常高,即出現通貨膨脹時,政府應增加稅收或削減開支以抑制總需求——緊縮性財政政策。這種交替使用的擴張性和緊縮性財政政策,被稱為補償性財政政策。
30年代初羅斯福新政到60年代初肯尼迪:運用了這套財政政策。
60年代後期出現滯脹,斟酌使用的財政政策表現出了局限性:
(1)時滯:
(2)不確定性:
乘數大小難以准確確定
政策作用中的變化不確定
(3)不可預測的隨機因素的干擾
(4)擠出效應
三、功能財政和預算盈餘
根據權衡性財政政策,政府在財政方面的積極政策主要是為實現無通貨膨脹的充分就業水平。當實現這一目標時,預算可以是盈餘,也可以是赤字。這樣的財政為功能財政。
預算赤字是政府財政支出大於收入的差額。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即減稅和擴大政府支出就會造成預算赤字。預算盈餘是政府收入超過支出的余額。實行緊縮性財政政策,即增稅和減少政府支出,會產生預算盈餘。
功能財政思想是凱恩斯主義者的財政思想。
主張:
存在通貨緊縮缺口時,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增加支出或減少稅收,實現充分就業。盈餘減少,甚至出現赤字,或更大的赤字。
存在通貨膨脹缺口時,實行緊縮性財政政策,減少支出或增加稅收,實現物價穩定。赤字減少,甚至出現盈餘,或更大的盈餘。
即:政府為了實現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餘就盈餘。
它是斟酌使用的財政政策的指導思想。
財政預算平衡思想主要是年度平衡預算和周期平衡預算兩種。
年度平衡預算,要求每個財政年度的收支平衡。會使經濟波動更加嚴重。
所謂周期平衡預算是指政府在一個經濟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經濟衰退時實行擴張政策,有預算赤字,在繁榮時期實行緊縮政策,有預算盈餘,以繁榮時的盈餘彌補衰退時的赤字,使整個經濟周期的盈餘和赤字相抵而實現預算平衡。
四、充分就業預算盈餘與財政政策方向
問題的提出:
功能財政:擴張性財政政策,減少盈餘或增加預算赤字;緊縮性財政政策,增加盈餘或減少赤字。
錯覺:
盈餘減少或赤字增加——擴張性財政政策;
盈餘增加或赤字減少——緊縮性財政政策
在經濟衰退時,收入減少,稅收自動減少,轉移支付自動增加,會引起盈餘減少或赤字增加。
在經濟高漲時,收入增加,稅收自動增加,轉移支付自動減少,會引起盈餘增加或赤字減少。
這兩種盈餘或赤字的變動與財政政策本身無關。
不能簡單把盈餘或赤字的變動當作判斷財政政策是擴張性還是緊縮性的標准。
盈餘或赤字的變動:
(1)財政政策變動引起:擴張性政策增加赤字,減少盈餘;緊縮性政策增加盈餘,減少赤字。
(2)經濟情況本身變動引起:經濟衰退,盈餘減少或赤字增加;經濟繁榮,盈餘增加或赤字減少。
美國經濟學家布朗在1956年提出了充分就業預算盈餘,作為衡量財政政策擴張還是緊縮的標准。
所謂充分就業預算盈餘指既定的政府預算在充分就業的國民收入水平即潛在的國民收入水平上所產生的政府預算盈餘。如果這種盈餘為負值,就是充分就業預算赤字
充分就業預算盈餘BS*=ty*-G-TR
實際預算盈餘BS=ty-G-TR
BS*-BS=t(y*-y)
充分就業預算盈餘的作用:
第一,把收入水平固定在充分就業的水平上,消除經濟中收入水平周期性波動對預算狀況的影響,從而就能更准確地反映財政政策對預算狀況的影響,並為判斷財政政策是擴張性的,還是緊縮性的,提供了一個較為准確的依據。若充分就業預算盈餘增加了或赤字減少了,財政政策就是緊縮的,反之,則政策是擴張的。
第二,使政策制定者充分注重充分就業問題,以充分就業為目標確定預算規模從而確定財政政策。
五、赤字與公債
實行了干預經濟的積極的財政政策。這種政策從理論上說是逆經濟風向行事的「相機抉擇」,但事實上多數是搞擴張性財政,結果是財政赤字的上升和國家債務的積累。財政赤字是預算開支超過收入的結果。
彌補赤字的途徑:借債和出售政府資產。
政府借債又可分兩類:
一類是向中央銀行借債,這實際上就是叫中央銀行增發貨幣或者說增加高能貨幣,這可稱為貨幣籌資,其結果是通貨膨脹,因而它本質上是用徵收通貨膨脹稅的方式來解決赤字問題。
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彌補赤字常常用這種方式,但發達國家較少採用這種方式。
另一類借債是向國內公眾(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企業和居民)和外國舉債,這可稱為債務籌資。不立即直接引起通脹,但會引起利率上升,從而會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增加貨幣供給。也會引起通脹。
公債可以為預算赤字融資,但會造成巨大的利息負擔:
美國:利息支出/GDP的比重60年代為1.3%;90年代為3.5%。
1992年底政府債務總量達4萬億美元,平均每人1.6萬美元。
債務—收入比率=一國債務/GDP
債務—收入比率的變動主要取決於公債的實際利率、實際GDP的增長率和非利息預算盈餘。
非利息預算盈餘不變時,公債利率越高,產出增長率越低,債務—收入比率上升。
非利息預算有盈餘,實際利率有所下降,GDP不斷增長,債務—收入比率下降。
西方經濟學家對公債的看法:
(1)內債和外債都是政府加在公民身上的一種負擔。
還會造成下代負擔。
(2)外債對一國公民來說是一種負擔;但內債不構成負擔。
長期中,政府會用發新債的辦法還舊債;即使用征稅辦法來償還公債,也只是財富再分配,對於國家來說,並未有財富損失;發行公債促使資本形成,加快經濟增長的速度,增加後代的財富和消費。
西方經濟學家對公債的看法:
(1)內債和外債都是政府加在公民身上的一種負擔。
還會造成下代負擔。
(2)外債對一國公民來說是一種負擔;但內債不構成負擔。
長期中,政府會用發新債的辦法還舊債;即使用征稅辦法來償還公債,也只是財富再分配,對於國家來說,並未有財富損失;發行公債促使資本形成,加快經濟增長的速度,增加後代的財富和消費。
六、西方財政的分級管理模式
根據財權和事權相一致的原則,採取分級管理的財政體制。
稅收分為中央稅(所得稅、財產稅、社會保險稅)、地方稅(財產稅、公共設施稅)和中央與地方共享稅(財產稅)三種。
支出分為中央政府支出和地方政府支出
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調節,主要依靠稅收返還制度和中央政府支出對地方政府的財政補助形式進行。
第三節 貨幣政策
一、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
金融機構:金融媒介機構(主要是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
商業銀行之所以稱為商業銀行,是因為早先向銀行借款的人都經營商業,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是負債業務、資產業務和中間業務。負債業務主要是吸收存款,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資產業務主要包括放款和投資兩類業務。放款業務是為企業提供短期貸款,包括票據貼現、抵押貸款等。投資業務就是購買有價證券以取得利息收入。中間業務是指代為顧客辦理支付事項和其他委託事項,從中收取手續費的業務。
中央銀行是一國最高金融當局,它統籌管理全國金融活動,實施貨幣政策以影響經濟。中央銀行具有三個職能:
作為發行的銀行,發行國家的貨幣。
作為銀行的銀行,既為商業銀行提供貸款(用票據再貼現、抵押貸款等辦法)。又為商業銀行集中保管存款准備金,還為商業銀行集中辦理全國的結算業務。
作為國家的銀行:
第一,它代理國庫,一方面根據國庫委託代收各種稅款和公債價款等收入作為國庫的活期存款,另一方面代理國庫撥付各項經費,代辦各種付款與轉賬;
第二,提供政府所需資金,既用貼現短期國庫券等形式為政府提供短期資金,也用幫助政府發行公債或直接購買公債方式為政府提供長期資金;
第三,代表政府與外國發生金融業務關系;
第四,執行貨幣政策;
第五,監督、管理全國金融市場活動。
二、存款創造和貨幣供給
所謂活期存款,是指不用事先通知就可隨時提取的銀行存款。
經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額,稱為存款准備金。
按法定準備率提留的准備金是法定準備金。
存款總和(用D表示)同這筆原始存款(用R表示)及法定準備率(用rd表示)之間的關系為:D=1/rd
1/rd為貨幣創造乘數,大小和法定準備率有關,准備率越大,乘數越小。
貨幣創造乘數為法定準備率的倒數是有條件的。
第一,商業銀行沒有超額儲備,即商業銀行得到的存款扣除法定準備金後會全部貸放出去。
如果銀行找不到可靠的貸款對象,或廠商不願意借款,或銀行不願意貸款,會形成超額准備金(ER)。超額准備率(re)
實際准備率=rd +re

第二,銀行客戶將一切貨幣收入存入銀行,支付完全以支票形式進行。
如果存在現金漏出,也不能派生存款
現金在存款中的比率(rc)

第三,基礎貨幣:為存款擴張或貨幣創造提供基礎的貨幣。
H=Cu+Rd+Re;M=Cu+D

三、貨幣政策及其工具
1.再貼現率政策。
這是美國最早使用的貨幣政策工具。
再貼現率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放款利率。
中央銀行給商業銀行的借款統稱為貼現。
貼現的目的:為了協助商業銀行及其他存款機構對存款備有足夠的准備金。
貼現增加,准備金增加,貨幣供給量增加;
貼現減少,貨幣供給量減少。
貼現率政策是中央銀行通過變動給商業銀行及其他存款機構的貸款利率來調節貨幣供應量。貼現率提高,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借款就會減少,准備金從而貨幣供給量就會減少;貼現率降低,向中央銀行借款就會增加,准備金從而貨幣供給量就會增加。
但美國不經常使用它來控制貨幣供給。
而且具有局限性。
再貼現率政策不是一個具有主動性的政策。
2.公開市場業務
這是目前中央控制貨幣供給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工具。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政府債券以控制貨幣供給和利率的政策行為。
當聯儲在公開市場上購買政府證券時,商業銀行和其他存款機構的准備金將會以兩種方式增加:如果聯儲向個人或公司等非銀行機構買進證券,則會開出支票,證券出售者將該支票存入自己的銀行賬戶,該銀行則將支票交聯儲系統作為自己在聯儲賬戶上增加的准備金存款;如果聯儲直接從各銀行買進證券。則可直接按證券金額增加各銀行在聯儲系統中的准備金存款。當聯儲售出政府證券時,情況則相反,准備金的變動就會引起貨幣供給按乘數發生變動。
公開市場業務的優點:
(1)中央銀行可及時地按照一定規模買賣證券。
(2)操作靈活,便於靈活地進行操作,自由決定有價證券的數量、時間和方向。
(3)如果出現錯誤時,可以及時得到糾正。
(4)對貨幣供給的影響可以比較准確地預測出來。
3.變動法定準備率
中央銀行有權決定商業銀行和其他存款機構的法定準備率,如果中央銀行認為需要增加貨幣供給,就可以降低法定準備率,
降低法定準備率,實際上等於增加了銀行准備金,而提高法定準備率,就等於減少了銀行准備金。
變動法定準備率的作用十分猛烈,一旦准備率變動,所有銀行的信用都必須擴張或收縮。因此,這一政策手段很少使用 。
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常常需要配合使用。
出售政府債券,再貼現率提高;
買進政府債券,降低再貼現率。
所謂道義勸告,是指中央銀行運用自己在金融體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過對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勸告,影響其貸款和投資方向,以達到控制信用的目的。
四、貨幣政策起作用的其他途徑
第一種理論認為,貨幣政策影響產出,並不是因為改變了利率就改變了投資的成本從而改變了投資的需求,而是因為利率的變動會影響人們的資產組合,較低的利率會使人們把他們的財產轉移到股票上,於是股票價格會上升,根據托賓的「q理論」,當股票價格更高時,企業就會進行更多的投資。
第二種理論,認為擴張的貨幣政策造成的較低利率所帶來的股票價格和長期債券價格上升,會使人們感覺更富有了,於是他們會消費得更多,從而使總需求增加了。
第三種理論認為,政府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時,如購買債券,銀行存款增加,准備金增加,超額准備金貸給企業(利率下降)或購買債券(債券價格上升),這些都會使企業投資增加。
第四種理論認為,在開放經濟中,貨幣政策還可通過匯率變動影響進出口從而對總需求發生作用,尤其在實行浮動匯率情況下,當銀行收緊銀根,利率上升,國外資金流入,本幣升值,凈出口下降,從而總需求水平下降。
如果是固定匯率制,會使要達到的貨幣政策目標受到影響。
第五種理論注重可利用的信用規模,認為中央銀行的行動可促使銀行發放更多或更少的貸款,或者以更寬松或更嚴格的條件發放貸款。
供給管理政策
1、收入政策:
2、人力政策:
3、指數化政策:
4、經濟增長政策:
第四節 資本證券市場
一、股票和債券:
二者都是證券,都是投資工具。
廣義證券包括商品證券、貨幣證券、資本證券。
狹義證券僅指資本證券,它是代表對一定資本所有權和收益權的投資憑證。
股票與債券的區別:
(1)性質不同:
債券是一種發行者與投資者之間債權與債務關系的憑證,投資人有權到期按照約定收回本金和利息,但無權參與經營管理。
股票是一種投資者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憑證。投資者是公司股東,有權參與公司經營管理,也承擔有限責任,不能退股,但可轉讓。
(2)財務處理不同:
發行債券籌集的資金是公司的負債,支付的債息作為成本支出。
發行股票籌集的資金是公司的資產,股息紅利都屬利潤分配。
(3)收益風險不同:
債券收益率事先確定,較穩定。
股票收益由公司經營狀況和其他一些因素決定,收益不確定,風險高。
債券分為長期、中期、短期。
股票分為普通股、優先股
普通股:是指股東不加以特別限制、享有平等權利、並隨著股份有限公司利潤大小而取得相應收益的股票。
特點:發行量最大;標准股票;風險最大。
優先股:指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在分配公司收益和剩餘資產比普通股具有優先權的股票。
二、證券的發行與流通
1、發行市場:
發行股票的只能是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債券的可能是企業和政府。
證券認購:個人,機構
證券發行方式:公募——上網發行;私募——向特定投資者發行。
發行要:條件、審批、程序。
發行價格:平價、溢價、折價。
2、流通市場:二級市場
三、證券的交易與價格
1、證券交易的程序:
(1)開戶:證券賬戶;資金賬戶
(2)委託:投資者告知券商交易證券的信息,券商代為進場申報,參加競價成交。遞單委託、自助委託、電話委託、網上委託。
(3)成交:指買賣雙方的價位與數量合適,達成交易的過程。價格優先、時間優先。
(4)清算與交割:買賣雙方結清價款的過程。
(5)過戶:變更證券所有者的手續。
2、證券交易方式:
(1)現貨交易;(2)信用交易
(3)期貨交易;(4)期權交易
3、證券交易的價格:
股票價格:難以捉摸。
股價指數:衡量股票市場價格總水平及其變動的相對指標。是一種加權平均數
世界上主要:道瓊斯指數(1884);標准普爾指數(1957);紐約指數(1966);金融時報指數(1935);日經指數(1950);恆生指數(1969)。
我國:
1、上證指數
(1)30指數:1996年7月1日;
青島海爾、春蘭股份、四川長虹、上海石化、湖北興化、華北制葯、通化東寶、伊利股份、上海汽車、邯鄲鋼鐵、齊魯石化、江南重工、沱牌曲酒、東方通信、魯北化工; 第一百貨; 陸家嘴; 申能股份、原水股份、葛洲壩、
上海機場、廣州控股、東方航空;愛建股份、東方集團、梅雁股份、東大阿派、清華同方、蘇州高新、五礦發展。
(2)180指數:2002年7月1日;
浦發銀行、樂凱膠片、五洲交通、青島海爾、邯鄲鋼鐵青旅控股、昌河股份、工大高新、齊魯石化、航天機電寧滬高速、北亞集團、東北高速、益 鑫 泰 、太太葯業天 津 港 、武鋼股份、中體產業、金地集團、東軟股份 東風汽車、天壇生物、北京巴士、滄州化工、中國國貿寧夏恆力、盤江股份、西單商場、首創股份、武漢控股撫順特鋼、魯北化工、上海機場、上海建工、烽火通信巴士股份、鋼聯股份、上海貝嶺、中化國際、華銀電力華能國際、雅 戈 爾 、上海能源、江蘇索普、民生銀行九發股份、貴州茅台、浦東不銹、上港集箱、雲大科技中鐵二局、綜藝股份 、寶鋼股份、生益科技、深 高 速東方通信、中國石化、蓮花味精、茉 織 華 、友好集團福建高速、兗州煤業、安陽鋼鐵、全興股份、歌華有線錦 州 港 、用友軟體、魯銀投資、浙江廣廈、中牧股份青島啤酒、國電電力、龍騰科技、復星實業、廣電電子寧波海運、海信電器、大唐電信、復旦復華、悅達投資雙鶴葯業、山東鋁業、申達股份、馬鋼股份、南京高科
安彩高科、龍頭股份、東方集團、葛 洲 壩 、紫江企業(90)
第一百貨、華北制葯、鳳凰光學、秦嶺水泥、華聯商廈、隧道股份、上海梅林、海南航空、大眾科創、津 勸 業、青鳥華光、萬傑高科、廣電信息、東方明珠、同 仁 堂、廣匯股份、新 黃 浦 、上菱電器、多佳股份、首旅股份、浦東金橋、四川長虹、中視傳媒、路橋建設、聯通國脈、上海醫葯 、雲 天 化 、北京城建、中遠發展、海欣股份、廣州控股、海正葯業、申能股份、春蘭股份、清華同方、外運發展、愛建股份、首創科技、萊鋼股份、南鋼股份、原水股份、北京城鄉、青山紙業、大恆科技、飛樂音響、內蒙華電、上海汽車、星新材料、愛使股份、星湖科技、亞盛集團、酒鋼宏興、飛樂股份、梅雁股份、稀土高科、煙台萬華、青鳥天橋、儀征化纖、東方航空、中農資源、強生控股、中炬高新、鄭州煤電、上海家化、陸 家 嘴、創業環保、宏圖高科、亞星化學、哈葯集團、亞泰集團、蘭花科創、天房發展、滬昌特鋼、伊利股份、杭鋼股份、天通股份、尖峰集團、長春長鈴、金健米業、廣州葯業、中華企業、廣鋼股份、太極集團、長江通信、浙江中匯、
張江高科、東湖高新、江西銅業、上海石化、中海海盛(90)
四、證券投資收益及風險
1、證券投資收益:
(1)債券利息、股息、紅利
(2)資本利得即買賣差價。
2、證券投資風險: (1)系統風險:
A.市場風險:牛市、熊市、盤整
B.利率風險:利率變動對股票價格的影響
C.通脹風險:通貨膨脹發生。
(2)非系統風險:A.行業風險;B.企業經營風險;C.違約風險。
投資者降低風險:
(1)合理選擇投資對象,科學分析;
(2)及時對政治、經濟形勢作綜合分析與估計,抓住投資機會;
(3)迅速掌握證券市場信息、微觀經濟信息、交易信息;
(4)懂證券投資技術分析方法,會看走勢圖。
第五節 宏觀經濟政策及理論的演變
一、20世紀30年代
1、經濟危機的爆發,凱恩斯革命開始,凱恩斯主義的需求管理政策理論得到認可。
2、新古典綜合派形成:凱恩斯的經濟學與傳統的古典經濟學相結合。使凱恩斯經濟學得到了發展與補充:P627
二、20世紀50年代
新古典綜合派的理論和主張為西方所重視。
三、20世紀70年代
滯脹出現,新古典綜合派的地位動搖。
因此受到其他學派的攻擊:
(1)貨幣主義學派:主張單一規則的貨幣政策,反對凱恩斯主義的財政政策。
(2)供給學派:主張降低稅率刺激供給。但方案執行卻加重了滯脹,很快被放棄。
(3)理性預期學派:強調理性預期對經濟行為與經濟政策的影響與作用。
四、20世紀80年代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形成,不是對原凱恩斯主義的簡單因襲,吸納了各學派的精華和觀點,引進了廠商利潤最大化和家戶效用最大化的假設,吸納了理性預期假設。

閱讀全文

與東方通信的市場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3中國外匯儲備結構 瀏覽:21
阿合馬理財措施不包括 瀏覽:453
找工雷達投資 瀏覽:188
紅衛融資一期 瀏覽:225
期貨品種日均持倉數據 瀏覽:473
光大銀行理財可靠嗎 瀏覽:593
韓元128000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8
借貸寶內部貸款一萬的額度 瀏覽:298
8元人民幣兌韓幣 瀏覽:621
個人外匯結算賬戶結匯 瀏覽:109
美元與黃金價格反向變動 瀏覽:177
菲律賓350比是人民幣多少 瀏覽:53
雲南工業投資控股集團招聘 瀏覽:343
在生鋁錠價格 瀏覽:63
駐馬店太平洋投資擔保有限公司 瀏覽:930
智薈理財 瀏覽:357
5年10年指數基金 瀏覽:733
能反映主流資金的指標公式 瀏覽:734
10年期國債期貨價格在哪看 瀏覽:912
混合股股票 瀏覽: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