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希望集團養豬如何合作
中國有句諺語,「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其中折射出,人們對養殖業風險控制的擔憂。劉永好的商業實踐,似乎顛覆了這一說法。從1982年創業開始,劉永好和其家族在28年期間,一直以養殖「帶毛」的為主業,穩健發展,口袋不斷變鼓。 「胡潤富豪榜」的締造者胡潤曾表示,在中國企業家中,他最敬佩的企業家之一就是劉永好。因為從他1999年開始排中國富豪榜開始,很多人都起起落落、風雲變幻。只有劉永好穩穩地佔據在他榜單的前列,而且有幾次還是頭名。從劉永好其商業軌跡上,不難發現,雖然也投資房產、金融,但是他一直堅守在農產業,以此為主,不斷創新和壯大。 專注、專一是劉的特點,成為富豪多年,他依然保持著發跡前的習慣,包括到同一家理發店理發,和員工同餐、愛吃回鍋肉和麻婆豆腐。當然,最好的習慣是,從來沒離開過農產業。確實,養殖業存在巨大風險,去年以來中國豬肉價格一直徘徊在低位。糧食價格跟豬肉價格比如是6:1,屬於正常,目前已經遠遠超過了這條警戒線。 可能劉永好就是個習慣於反周期投資或者對自己判斷有足夠信心的人。他對騰訊財經表示,目前新希望集團已經和農業銀行某分行簽訂了30億元融資票據,「絕大部分用於農產業」。同時,新希望集團今年還會加大海外擴張,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再建多家加工廠。 有這樣力度和決心,可能是緣於他對養殖業的多年研究和探索,用劉永好自己的話說,他們正在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情。而且通過多年實踐,他已經總結出了「豬經濟」理論,足夠支撐他面對一切危機。 在中國,靠養豬業發大財的真不多。因為豬肉價格始終是難以控制,忽高忽低,而且養殖中存在各種各樣的不確定因素過多。而作為中小養殖戶特別是中國農民養豬戶,更是在這些年中,很想、卻很難在豬身上賺到大錢。劉永好說,中國農民養豬之所以賺不到錢,是「小農經濟和大市場之間矛盾」所致。因為農民很現實,但是缺乏正確的判斷眼光。「市場好,就養豬;農民看的是今天,不是看明天,他們也沒有辦法預測明天。他們沒有辦法去做統計、做分析,因為規模太小。」 這樣,就形成了豬少了、價格高,農民大面積開始養;然後豬多了,價格低、大家殺豬;再後來,價格再升高的反復局面。這個怪卷,至少折磨中國農民20多年,沒有看到好的解決辦法。特別是政府在之中的調控,顯得很無力,某時還會發出錯誤的決策和信號,加大了震盪。 在劉永好看來,農民養豬戶不能夠分析全國形勢,不能把握市場周期的脈搏,不能夠做超前的預測,這就是這種小農經濟跟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所在。同時,養豬業不像金融和房產存在進入門檻,人人可以隨時進入,對產業造成了難以控制的局面。 劉永好認為,養豬要實行規模化、現代化、信息化和組織化以後,就能夠盡量避免這些難題。因為規模化養殖以後,統計數據、信息、計劃、安排都到位了,養豬戶的預測能力提升了,就可以提前預知和判斷風險。同時,規模化養殖後,產業鏈可以拉長,可以分化價格震盪造成的恐慌。目前,新希望集團就建立了以豐補欠機制。所以,我們看到即使在豬肉價格超低的今天,新希望集團依然從容,去加大對農產業投資。 規模化養殖是賺錢的有效渠道,劉永好早就摸准了這條路子。新希望2005年並購全國最大的雞飼養、屠宰、加工巨頭**集團,幾乎擒獲整條禽類生產鏈;通過控股華北地區最大的生豬飼養和加工企業千喜鶴,劉一舉進入豬肉這一中國需求最大的肉製品行業。擴張於無形無聲之中。而養豬業一直被劉永好看中的原因是,他認為豬肉的剛性需求一直存在的。於是他組建了合作社生產方式,把過小、過散的農民養豬戶組織起來規模化養殖,讓農民賺錢、新希望再賺農民的錢,互利互惠。 為了解決農民發展資金問題,新希望聯合「合作企業」共同成立擔保公司,用以解決新希望體系內的農民合作者資金需求。如今,新希望集團四大產業集群的產業格局已經清晰:農牧與食品、化工與資源、地產與基礎設施、金融與投資。這四大產業集群使新希望集團擁有穩定的增長曲線、良好的現金流量、強大的資產儲備,能夠應對挑戰。 堅守 誰也想不到,劉永好家族的開始創業,是因為二哥劉永行,春節時為了能給兒子買上一點肉吃,在馬路邊擺攤修理電視和收音機,幾天就賺了300元(相當於當時的10個月工資),極大地刺激了兄弟幾個。 於是,1982年,劉永好和三個哥哥(劉永言、劉永行、劉永美)走上了創業之路。在第一次打造「新意音響」的買賣胎死腹中之後,找到了養鵪鶉、養雞、養豬和賣飼料這條希望之路後。劉永好一直堅守著農產業,不曾動搖。這期間充滿了無數次的誘惑。劉永好說,十年前,他們做了一些房地產,也投了一些金融投資都賺了錢。內部開董事會,有人提議乾脆我們多做金融、多做房地產,少做農業。董事會討論過去討論過來,最後還是決定主體還是做農業。 劉說,他十年前如果把主業放在房產和金融,其資產一定比現在多,但他還是選擇了農產業。用劉永好自己話說,做農業一是企業責任問題,因為企業員工大多是搞農業的出身;二是他們正在探索中國農產業發展之路。 反觀中國改革開放30年波瀾起伏,很多企業成為了「流星」。究其原因,從財經作家吳曉波的《大敗局》的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到一個顯著共同特點,這期間倒下去的企業,多數因為不夠專注、過於追求擴張,而敗走麥城。例如,德隆等待。而劉永好認為,企業一定要自己的既定的模式去發展,「我們聽過很多企業家說過這樣的話,10年達到世界500強。可是沒多久,這個企業就沒了」。今年,中國房產業發展火熱。劉永好表示,地產不是主業,地產將按照適度的模式發展,不管國家的宏觀調控以及相關措施會是怎麼樣,會按照自己的路走,這樣會更符合企業自身的發展。 同時,劉表示,新希望地產也有一定規模,收益蠻好的。地產金融的投資,對新希望的農產業是一個強力支持,「我心裏面踏實了,我不怕,就是我虧得血本無歸,我不賺錢了,我心裏面我都知道我不會垮掉」。 在劉的規劃中,農產業和其他產業的比重是八比二,而目前集團產業收益比正好是二比八。
『貳』 上市公司 養豬
牧原股份、唐人神、海大集團、上海梅林、正邦科技、金新農、傲農生物、順鑫農業、新五豐。
『叄』 求:農業板塊中養豬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有哪些
關於養豬的產業,來主源要有飼料、肉加工等,你可以考慮看看。
養豬相關:
000860 順鑫農業;600695 大江股份;000735 羅牛山;600359 新農開發;600975 新五豐
豬肉相關:
000048 康達爾;002143 高金食品;000895 雙匯發展
其他:
老白乾酒600559;正邦科技002157; 正虹科技000702;雛鷹農牧002477;大康牧業002505;廣弘控股000529;.得利斯002330;高金食品002143等
『肆』 生豬養殖概念股有哪些股票
生豬養殖概念股有以下幾個:
1、牧原股份: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種豬和商品豬的養殖與銷售。公司主要產品為種豬、商品豬。公司擁有一條集飼料加工、生豬育種、種豬擴繁、商品豬飼養等多個環節於一體的完整生豬產業鏈。
憑借生豬育種優勢,2010年,公司核心場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公司研製的「早期斷奶的乳豬用飼料組合」,具有適口性好、易消化吸收、成本低、轉化率高等優點,目前公司該項技術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2、新希望: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飼料生產企業。主營業務是飼料、原料添加劑、飼料加工機械、農副產品、食品的生產、加工、銷售。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飼料、乳品、屠宰及肉製品等。是全國性大型民營企業和中國中西部最大的飼料生產商之一。
3、溫氏股份:廣東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擁有三十多年創業歷史,以肉豬、肉雞養殖為主,以奶牛、肉鴨養殖為輔,以食品加工、農牧設備製造為產業鏈配套的大型畜禽養殖企業。
4、傲農生物:福建傲農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業務分為四個板塊,分別為飼料業務板塊、養殖業務板塊、動保業務板塊和原料貿易板塊。公司的主要產品為豬用飼料。
5、天邦股份: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飼料技術咨詢服務;水產品的養殖(限分公司經營);飼料、飼料原料的批發、零售。
以綠色環保型飼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為基礎,集成飼料原料開發、動物預防保健、標准化動物養殖技術和動物食品加工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全國第一批農產品加工示範企業。
6、ST雛鷹:雛鷹農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於大型養殖的企業,已經建立了包括飼料生產、種豬繁育、生豬養殖、種蛋生產、雞苗孵化,技術研發、疫病防治等在內的一體化經營模式,產業鏈完整。
『伍』 養豬場有上市公司嗎
有很多,例如:
1、大康牧業
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入重點扶持的上市公司名單。通過十多年的發展,企業下屬9個規模種豬、商品豬基地,飼料廠一家,40萬頭生豬屠宰加工在建項目一個,在飼料生產、種豬擴繁、商品豬養殖、屠宰加工、區域貿易、物流配送等主業上漸次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
2、得利斯
得利斯,即山東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是以生豬屠宰、冷卻肉、低溫肉製品、調理食品加工為主的大型食品專營企業。創立於1986年。
現已發展為集良種豬繁育、標准化飼養、飼料生產、獸葯防疫、生豬屠宰、肉品加工、生物工程於一體的國家大型一檔企業集團。目前下轄26個分公司,員工5000多人。
3、大江股份
上海大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成立,是中外合資的上市公司。公司發行的A股、B股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長期致力於飼料生產、良種繁育、畜禽飼養、食品加工等眾多領域,已發展為國內最大的農牧企業集團之一。
4、高金食品
四川高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全國農業產業化優秀龍頭企業、國家級產業扶貧重點龍頭企業、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國家級星火企業、四川省100強企業;
是中國西部地區最大的集優質生豬繁育、養殖示範、屠宰、分割、冷藏加工、鮮銷連鎖、罐頭食品生產及豬肉製品深精加工於一體的外貿型豬肉食品綜合加工企業。
5、雛鷹農牧
雛鷹農牧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中國質量誠信企業,並承載著中央儲備肉活畜儲備基地的重任。雛鷹農牧以讓國人吃上安全肉為己任,致力於開展以生豬養殖全產業鏈為主導的戰略布局;
目前確立了包括生豬養殖、糧食貿易、互聯網三大板塊的核心戰略,已發展成為擁有糧食貿易、飼料生產、生豬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線上業務等完整產業鏈體系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
『陸』 超1000家房企轉行養豬
是的。據央視財經報道,10月以來,國內豬肉價格在連續上漲19個月後首次出現明顯下跌。但11月中旬以來,剛剛下跌不久的豬肉價格又在很多地方開始拐頭上揚。生豬養殖坐上了風口,自然也吸引了大批房地產企業跨界入圈。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表示:「今天房地產轉行做養豬的,我們簡單地算了一下全國超過1000家。」
事實上,房企轉行養豬,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了。
早在2014年,萬達就宣布要在貴州投資10億元,養30萬頭豬。然而,2016年萬達就宣布放棄,理由是養豬投資太大,利潤卻太低。2016年,恆大宣布要投資3億元,在貴州援建110多個養豬農牧基地。
2018年5月,碧桂園發布「養豬事業部負責人」招聘信息,同年6月,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2020年3月份,萬科成立食品事業部,布局生豬養殖;5月,通過社交媒體發布豬場「招募令」 ;7月,萬科收購利津華育養豬有限公司。
(6)農業養豬上市公司跨界並購擴展閱讀
豬肉價格反彈
11月中旬以來,剛剛下跌不久的豬肉價格在很多地方開始拐頭上揚。不少消費者認為,這都是臘肉惹的禍。剛剛入冬的季節,是南方腌制臘肉的好時節,多地消費者對豬肉的購買熱情持續大漲,豬肉價格也因此迎來了反彈。
據農業農村部最新數據,2020年第47周(11月23日-27日),16省(直轄市)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總指數的周平均值為每公斤37.43元,環比漲1.6%。12月4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41.79元/公斤,比12月3日上漲0.9%。
『柒』 最近好多上市公司轉型養豬行業,是否越來越多的企業轉去農業,為何
未來國家發展方向是否轉去大量扶持農業發展,不然為何那麼企業進軍農業 ...同時,也可以到人才網裡面去找一找有沒有你合試的工作。也可以發個人介歷...
『捌』 國內養豬十大企業排名
NO1、溫氏
毫無懸念,2016年中國最大的養豬企業,仍舊是溫氏。根據數據顯示,2016年1-11月溫氏生豬出欄量為1543萬頭,預計全年將超過1700萬頭,穩佔中國生豬養殖企業第一的位置。並且,根據溫氏2016年大力擴張,重點從南方逐步向北方遷移,溫氏高層預計每年出欄量增長為15%,2018年之後速度將更快!
NO2、正大集團
正大集團布局生豬養殖相比其他飼料企業要更早,大致從2011年開始,就已經開始在全國各地建廠養豬。而且就投資來看,都是大手筆,均是年出欄30萬頭到300萬頭的大規模。據了解,2016年正大集團生豬出欄量在400萬頭左右,位居全國第二。並且,其全球能繁母豬量在66萬頭,同樣是全球第二。
NO3、寶迪
天津寶迪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在全國有40多家子公司,員工5000多人,擁有集飼料、養殖、屠宰、加工為一體的產業鏈,在十多個省市擁有已投產或在建的大型工業園區和畜禽育種養殖基地。據了解,生豬出欄量在300萬頭左右。寶迪的目標是,150萬頭原種豬,1500萬頭商品豬。
NO4、牧原
自經歷了2014年、2015年第一季度的虧損之後,牧原終於在2015年3月份豬價上漲之後揚眉吐氣。你2016年生豬出欄量在300萬頭左右,同比去年增長高達66%,幾乎是今年生豬產量增長最快的企業。僅今年前三季度,牧原凈利潤就高達18億元左右,意氣風發的牧原在11月份的時候就舉辦了2016年度總結表彰大會,會上對優秀員工進行了200萬元現金、賓士轎車的大獎!
space
我國有哪些比較出名的養豬企業?全國養豬企業排名
我國有哪些比較出名的養豬企業?全國養豬企業排名
正大集團
NO5、正邦
賺大錢,發豪車的不僅僅有牧原,正邦也是這么乾的。2016年,正邦生豬出欄250萬頭左右,同比去年增長56%,也是生豬養殖業內的一匹黑馬!在12月的一次論壇上,正邦總經理林峰闡述了正邦未來的目標是5000萬頭!
NO6、中糧
於今年11月份在香港上市的中糧肉食,目前在全國有47個生豬養殖場,2個屠宰量、2個食品加工廠。2015年中糧生豬出欄在100多萬頭,預計2016年將增長至200萬頭,目標是2020年產能達到550萬頭。
NO7、雛鷹
2016年雛鷹農牧生豬出欄預計在140萬頭左右(不包括仔豬出欄),位居全國第七位。若加上仔豬,那麼出欄量在213萬頭。
NO8、揚翔
2015年楊翔生豬出欄在100萬頭,預計2016年在120萬頭左右。並且,楊翔2016年生豬成本在5.5元左右,目標是未來五年內成本要下降至4.5元。
NO9、新希望六和
新希望六和在今年2月底提出向生豬養殖業轉型,並且以自有資金6億收購本香農牧,盡管整個收購過程歷經了接近一年半,但是好在12月30日的時候證監會終於通過了。對於新希望六和轉型養豬,表示要拿出88億,目標是3000萬頭。今年6月份,李兵表示,預計今年新希望六和生豬出欄在100萬頭左右(預計是不合並本香報表的前提下,若合並,出欄量將在150-170萬頭左右)。
NO10、佳和農牧
佳和農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目前在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江西、四川、浙江、安徽、河北、內蒙古、黑龍江等11省區發展設立了42家分子公司;興建超過45個養殖基地,年生豬產能規模超過100萬頭。 全國中小企業股轉系統最新公告顯示,佳和農牧股份有限公司擬掛牌新三板上市。並且,今年8月份,禾豐牧業出資5000萬元,收購張家口佳和農牧股份有限公司35%股權,張家口佳和農牧年出欄生豬5萬頭。
『玖』 養豬 上市公司
養豬的上市公司有4家。(截止2015年12月11日)
1、雛鷹農牧 (002477)
公版司最主要優勢在權於「輕資產擴張」和「與農戶利益共享」。農戶自建或者第三方建豬舍,緩解公司擴張的資金需求,生豬養殖成果與農民收入直接相關,農戶積極性和責任心被充分調動。
2、順鑫農業 (000860)、得利斯 (002330)。
公司採用「公司+農戶」的模式,生豬產品所有權歸屬於農戶,農戶分散養殖,公司與農戶簽訂合同約定商品豬養成後的收購價格。
3、新五豐 (600975)
公司通常從仔豬繁育到商品豬育肥一體化經營,集中采購飼料、統一防疫,以及對員工進行技術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