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高速磁浮取得新突破,你對此知道多少.呢
在完成世界上最大的300公里鐵路網建設之後,高速磁浮成了中國要征服的軌道交通技術“制高點”。傳來好消息,中國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成功試跑,中車四方股份公司花了4年時間,完成了試驗樣車試跑。據悉下一步將是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工程樣機系統下線,這讓我們里真正的超級高鐵又進了一步。
目前馬斯克沒有直接參與“超級高鐵Hyperloop”開發,而是把它掛在特斯拉和space X旗下運營。由於外界質疑很多,這個項目實現無比艱難,同時涉及到昂貴的隧道挖掘以及地下土地確權等問題。
項目開發緩慢並沒有降低公眾對超級高鐵Hyperloop的熱情。與項目相關的SpaceX Hyperloop Pod 競賽已經舉行了四屆,來自慕尼黑大學的TUM Hyperloop 團隊創下了 463 公里/小時的超級高鐵新速度紀錄,這是TUM團隊連續第四次獲勝。
2. 中國新型磁浮列車試驗成功,相關概念股有哪些
推薦601766中國中車,中國中車堅持自主創新、開放創新和協同創新,持續完善技術創新體系,不斷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建設了世界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產品技術平台和製造基地,以高速動車組、大功率機車、鐵路貨車、城市軌道車輛為代表的系列產品,已經全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能夠適應各種復雜的地理環境,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
3. 中國突破了什麼中速磁浮交通關鍵技術
由國防科技大學與中國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牽頭研製的新型磁浮列車工程樣車運行試驗23日取得成功,時速可達160公里以上。本次運行試驗的成功,標志著我國已掌握中速磁浮交通關鍵技術。
2009年以來,國防科技大學與中國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北京磁浮交通發展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等單位合作,走軍民融合式自主創新道路,經過多年攻關,實現了混合懸浮控制、高精度定位測速、降低電磁鐵發熱、電器設備結構優化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突破,研製出時速160公里的新型磁浮列車工程樣車,為我國發展時速200公里的中速磁浮交通奠定了堅實技術基礎。
這種兼具高速與中低速磁浮交通優點的新型磁浮列車,是一種方便快捷的綠色軌道交通工具,適合在城市群之間、中心城市和衛星城市之間和大城市中運行。
來源:新華通訊社
4. 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方案通過評審了嗎
1月25日,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技術方案在青島通過專家評審。這標志著由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專項「高速磁浮交通系統關鍵技術」課題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高速磁浮作為一種新型尖端軌道交通技術,其優勢已被越來越多的國家關注,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沿用不同技術路線發展了多種磁浮交通運輸方案。
專家組認為,目前高鐵的最高運營速度為350公里/小時,航空巡航經濟速度為800~1000公里/小時, 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可以填補高速鐵路和航空運輸之間的速度空白。高速磁浮既可用於長途運輸,也可用於快捷通勤,尤其適用於三種交通運輸模式,即經濟規模大、同步性高、一體化強的「通勤化」交通,經濟規模大、互補性強、協調性需求高的大型城市間的「同城化」交通和經濟規模差異大、發展均衡性需求大的東西部中心城市間的「走廊化」交通。對於豐富我國軌道交通體系結構,形成由航空運輸網、高速輪軌網和高速磁浮網組成的高速運輸網,實現我國軌道交通技術持續領跑,在未來國際競爭中搶占技術制高點,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5. 磁懸浮列車概念股有哪些
磁懸浮列車概念股:
橫店東磁(002056)股價大漲超過6%,領益智造(002600)、金自天正(600560)漲逾4%,和順電版氣(300141)、寶鼎權科技(002552)、中科三環(000970)漲幅超過2%,寧波韻升(600366)、金通靈(300091)等個股也紛紛上揚。
(5)中國造高速磁浮的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概念股解析:
1、西部超導: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我國已開始對時速1000公里以上超導磁懸浮的研發,其中低溫超導磁體技術取得了較大進展,相關的超導磁體由公司供應。
2、永鼎股份:把超導產業做為戰略發展方向之一,生產的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產品可應用於超導磁懸浮。
3、新築股份:與中鐵二院簽署協議,將在研發及推廣中低速磁懸浮領域進行深度合作,同時公司以自有資金6.8億元投入建設一條中低速磁懸浮試驗線。
4、銀河磁體:公司是由成立於1993年的成都銀河新型復合材料廠於2001年整體改制組建而成,經過十餘年的不斷發展,現已躋身於世界粘結釹鐵硼行業前三強。
6. 中國研製時速1000公里磁懸浮列車首席科學家是誰
最佳答案昨日,我國首輛自行研製的「中華01號」暗軌磁懸浮技術驗證車在大連伯頓電機公司車間內的一條軌道上,行駛了具有歷史意義的56米。大連市市長夏德仁在現場說,真正投入運營時,此車的軌道將鋪設在綠色草坪之下,稱為「暗軌」,從地面上看過去就好像車在草地上飛一樣,如果推廣開來,大連就可以率先進入綠色交通時代。記者昨日有幸成為「中華01號」的第一批乘客,人坐在車上,會產生一種車正懸在空中,與地面沒有摩擦的「輕松感」,而且也沒有任何噪音。司機的操作室非常簡單,只有一把椅子加一台電腦,司機師傅介紹說,磁懸浮列車對司機的技術要求很低,只要會操作電腦就可以。據大連市永磁懸浮課題組介紹,「中華01號」磁懸浮技術驗證車車長10.3米,寬3.12米,高2.86米,設計載客32人,是專為市區公交運輸設計的,最高時速限制在110公里以下。「中華01號」磁懸浮耗能幾乎為零,其凈懸浮力可達4噸/米,運輸能力相當於現行火車,而且採用車與路一體化結構設計,安全性大大提高。它的暗軌磁懸浮路段每公里造價僅為5000萬元人民幣,相當於國外的1/6,列車運行成本低於現行火車,是運行成本最低的磁懸浮。「中華01號」是於9月29日在大連研製成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沈聞孫說,磁懸浮列車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交通工具,目前,只有德國、日本在進行研製,由於造價高、懸浮力小等原因至今未能推廣開來。大連磁懸浮項目課題組經過16年的努力,研製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永磁補償式懸浮技術,它所採用的永磁材料由稀土資源合成,而中國是世界稀土資源第一大國,儲量佔全世界85%。該技術與德國為代表的常導電磁吸式懸浮技術、日本為代表的超導電動懸浮技術相比,具有造價低、懸浮力大等優點,具有較高的商業價值,更適合我國的國情。據悉,大連將建一條長1.5公里的磁懸浮試驗線路用於旅遊觀光。據《大連晚報》大連年內建"中國動力"磁浮3公里磁浮線路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晨報探訪大連永磁懸浮課題組------------------------------------------不同於上海,大連磁浮「懸空飛行」在大連磁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蘇珣和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筆者來到大連磁谷科技公司實驗車間。這是一個較為空曠的廠房,擺放著幾列裝置以及兩條已經研製成功的永磁懸浮列車實驗線。這個車間里最為搶眼的,就是懸掛在約40米軌道上的「中華06號」輕型吊軌磁懸浮技術驗證列車。與上海的磁浮列車不同,大連的磁懸浮試驗列車完全懸掛在半空中。在工作人員的許可下,筆者登上了這輛「懸空」的永磁懸浮列車感受一番。短短的40米距離,筆者還未能體會到那種賓士如飛的感覺,剛剛加速就已經到達了終點,但是列車在行駛過程中的平穩和安靜卻令人印象深刻。這節外形奇特的磁懸浮列車共設有10個乘客座位,雖然還只是一節技術驗證列車,但是其內里的裝飾與設施卻盡顯現代化。蘇珣告訴筆者,「中華06號」的所有設施配件都是由當地製造的,採用吊軌的形式還能夠節約地面的土地資源。「列車吊在半空中行駛,軌道的上面和下面都可以利用起來,作為其它的交通線路。」「中華06號」旁邊的一條軌道上,還有一節能容納30人的大型游覽永磁懸浮列車。在旁邊的一個大廳內,有數件磁谷科技的技術裝置,其中就包括最近公布的永磁懸浮列車的「心臟」———磁動機。蘇珣詳細地為筆者講解了磁動機的工作原理,工作人員還當場開啟了105牛頓和1500牛頓的兩台磁動機,在磁能的作用下,相互間隔的「磁輪」開始高速轉動,但產生的音量卻微乎其微。最高時速536公里,穩定懸浮不耗電2004年10月,「中華01號」暗軌磁懸浮技術驗證列車開始首次運行,標志著中國永磁懸浮列車在大連誕生。時隔兩年,大連磁谷科技於今年6月中旬宣布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磁動機技術已經研發成功,最高可驅動達536公里/小時的速度,大連還將在年內建設一條3公里長的永磁懸浮線路……「永磁懸浮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幾乎不用耗費電能就可以實現穩定的懸浮。」蘇珣向筆者解釋說,德國的常導磁懸浮和日本的超導磁懸浮技術,都是利用線圈將電能轉化為磁能來實現懸浮的,相比之下永磁懸浮技術既節省了能源又節省了成本。「永磁懸浮技術有五個優點:節能、環保、造價低、運營成本低、承載能力大。」蘇珣告訴筆者,這些看似簡單的技術特點都是經歷無數次失敗後才達到實際運用效果的。「我們目前的技術,凈懸浮力已經達到4噸/米,承載能力相當於現在的火車;永磁懸浮列車復線每公里建設費造價在0.8億-2億元人民幣,也遠低於國外。」蘇珣還透露,大連磁谷將於年內建設一條3公里長的磁懸浮線路。「我們初步設想將它建在海邊或公園等遊人眾多的地方,以便讓的人來感受它,同時也讓市場來考驗它。」最初的愛好,讓他耗費了18年李嶺群回憶起永磁懸浮研發的前塵往事感慨萬千。1988年,為了以後能不再坐數十個小時的火車往返於新疆和北京之間,大連磁谷科技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李嶺群開始研究磁懸浮。「1988年就立項了,最初的是把它作為一種愛好,根本沒想到會發展到今天。」李嶺群原本是搞地質研究的,一個美好的夢想加上他對磁能的濃厚興趣,讓他帶領著他的團隊在永磁懸浮這條路上一走就是18年。永磁懸浮課題組之前在新疆搞了15年的研發,而資金的缺乏和工業技術手段的落後使他們的研究一再受阻。李嶺群在1997年才第一次看到關於德日磁懸浮技術的系統資料。「我們對國外技術的了解不多,又在研究一個全新的系統,很多東西都要靠我們自己去摸索。」「2003年課題組搬到大連之後,我們的技術研究開始集中在短時間內由科技理論成果向實用技術轉化。」李嶺群說,在大連市政府的扶持和東北工業基地的技術支持下,他們的研究進展很快。要改變人們生活,還有很長的路「現在我們的永磁懸浮技術已經成熟,大連已經走到了讓技術邁向產品化的這一步,但離大規模改變老百姓生活的那一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李嶺群說。在大連磁谷公布技術成果之後,「是否掌握核心技術」、「與國外技術相比誰更好」等問題成為社會各方面關注的熱點。「『核心技術』是相對而言的,每個不同的系統都有各自不同的『核心技術』,不能用別人的標准來判定自己的成果。」李嶺群表示,在上海運行的採用德國技術的磁浮列車,其核心技術主要是導向、牽引及其控制技術,這與大連永磁懸浮以磁動機和永磁補償系統為核心是有很大區別的。「一項新生的事物,找到適合自己生存發展的空間才算是成功的,未必非要把別人比下去才叫好東西。」李嶺群說,上海的磁浮列車採用的是德國常導磁懸浮技術,在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商業化運營之後,其安全性和穩定性是有目共睹的,這項技術的成熟性他非常認同。目前國內從事磁懸浮列車研究的還有西南交通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還有些個人或團體也都提出過一些頗有價值的方案,為什麼不能將各地的磁浮研究力量集中起來,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研究中心呢?李嶺群說:「將一些研究階段、研究方向甚至研究基礎都不同的人硬扭在一起,是很難搞出技術成果的,而通過『論壇』的方式加強溝通是可行的。」單靠國內技術,還無法建成磁浮交通線國防科技大學磁懸浮技術研究中心教授常文森是中國磁懸浮列車研究的先驅者,在談到目前國內磁懸浮列車的研究現狀時,常文森表示,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磁懸浮有廣泛的應用領域,但是把它應用在列車這種交通工具上,是要慎之又慎的。」常文森告訴筆者,一條成熟的磁懸浮交通線路,必須把系統維護、設備生產等問題全部考慮在內,確保萬無一失後才能真正用於交通運輸。「事實上,我們擁有不少的磁懸浮自主知識產權,但要系統的將這些技術運用於城市交通,還有很大距離。」「一條能作為城市交通使用的磁懸浮線路,不可能只有幾公里長。線路長了需要考慮的問題和技術難度也會相應增多。」常文森向筆者介紹說,以後高速磁懸浮將成為我國磁懸浮建設的一種主導模式,相對而言低速磁懸浮的市場面較窄。「上海目前運營的這條磁懸浮線路,有很多設備零件都是我們自己生產的,但是現在單純依靠我們的技術,還不可能建成一條高速又穩定的磁懸浮交通線路。」常文森作為科技部磁懸浮專家組成員,曾參與過2004年對大連永磁懸浮技術的鑒定,對於大連將要建設一條3公里磁懸浮線路的做法,他表示認同。「3公里的線路如果用於旅遊的話,其經濟效益和實用價值都會得到體現。」[永磁懸浮答疑]問:永磁長期使用會不會存在消磁的現象?李嶺群:永磁採用的磁鐵是經過處理的,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才可能出現消磁現象,而在實際運行中不會出現消磁所需的條件。我們採用的永磁是從廠家處購買,出廠前必須是達到國家標準的。問:永磁懸浮列車軌道在安裝維修時不能使用鐵磁性的工具嗎?李嶺群:對。因為永磁會對含鐵的物質產生很大吸力,所以在安裝、維修時我們都使用非鐵磁性的工具,例如銅扳手等等。問:永磁是否會吸附空氣或環境中的鐵質垃圾?這會不會造成安全隱患?李嶺群:任何交通工具遭到破壞的話,都會有危險。我們已經有成熟的排障系統來清除垃圾。另外由於採用車軌一體化鑲嵌結構,即便出現意外也不會造成脫軌,安全性因此大大提高。問:日後永磁懸浮列車的票價會不會比現有的磁懸浮便宜?李嶺群:票價是依照建造、維護檢修、運營等方面的成本來決定的,而永磁懸浮在這些方面的成本要比常導、超導磁懸浮系統低,所以票價應該也較低。問:工作人員常年在高強度的磁場環境下工作,會不會對身體有所損害?李嶺群:永磁體表面磁場強度在1.5T(特斯拉)以下,經閉磁處理後,漏磁很少,距磁體200mm處就與大地磁場強度相當了。我們的工作人員已經與永磁場打了快20年的交道,還沒人因此而感到不適過。/s?wd=%B4%C5%D0%FC%B8%A1+%B4%F3%C1%AC&cl=3參考資料:網路
7. 中國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技術方案通過專家評審了嗎
1月25日,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技術方案在青島通過專家評審。這標志著由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專項「高速磁浮交通系統關鍵技術」課題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專家組認為,目前高鐵的最高運營速度為350公里/小時,航空巡航經濟速度為800~1000公里/小時, 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可以填補高速鐵路和航空運輸之間的速度空白。高速磁浮既可用於長途運輸,也可用於快捷通勤,尤其適用於三種交通運輸模式,即經濟規模大、同步性高、一體化強的「通勤化」交通,經濟規模大、互補性強、協調性需求高的大型城市間的「同城化」交通和經濟規模差異大、發展均衡性需求大的東西部中心城市間的「走廊化」交通。對於豐富我國軌道交通體系結構,形成由航空運輸網、高速輪軌網和高速磁浮網組成的高速運輸網,實現我國軌道交通技術持續領跑,在未來國際競爭中搶占技術制高點,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據丁叄叄介紹,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技術方案通過評審,意味著下一步可以進入施工設計,具有重要的節點意義。按照課題計劃,2018年將研製一節樣機,2020年研製出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樣車,並完成5公里試驗線驗證,進行集成示範,為實現高速磁浮工程應用和產業化奠定基礎。
8. 中國的磁懸浮列車是哪國製造的
中國第一輛磁懸浮列車是買自德國,2003年月開始在上海磁浮線運行。
磁懸浮技術的研究源於德國,早在1922年德國工程師赫爾曼·肯佩爾就提出了電磁懸浮原理,並於1934年申請了磁懸浮列車的專利。
1970年代以後,隨著世界工業化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加強,為提高交通運輸能力以適應其經濟發展的需要,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繼開始籌劃進行磁懸浮運輸系統的開發。
磁懸浮列車是靠磁懸浮力,即磁的吸力和排斥力來推動的,由於其軌道的磁力使之懸浮在空中,行走時不需接觸地面,因此只有空氣的阻力,最高速度可以達每小時500公里以上。
(8)中國造高速磁浮的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磁懸浮列車的優點
(1)速度快:磁懸浮列車是當今唯一能達到運營速度每小時500公里的地面客運交通工具。這意味著,對於間距500公里到1000多公里的城市間旅行而言,磁懸浮列車在旅行時間和旅行質量上完全可以同飛機相媲美。
(2)相對能耗低:在每小時500公里速度下,磁懸浮列車每座位公里的能耗僅為飛機的1/3至1/2,比汽車也要少3成。
(3)適應能力強:易拐彎,能爬坡,選線靈活。磁懸浮高速線路所要求的轉彎半徑比傳統鐵路要小得多,且具有最高10%的爬坡能力,這使磁懸浮線路能夠更靈活地適應地形,可以減少造價。
國際上有代表性的幾種磁懸浮列車有:高速常導磁懸浮列車,低速常導磁懸浮列車以及高速超導磁懸浮列車。高速常導磁浮車為德國研製TR系列;低速常導磁浮車為日本研製的HSST系列;高速超導磁浮車為日本研製MLU系列。
世界磁懸浮列車技術領域中,日本和德國兩個國家占據領先地位。
德國現擁有一條長34.5km啞鈴式的載人磁懸浮列車試驗線,其最高運行速度可達450km/h,載客時車速則為420km/h。該條試驗線上運行的磁懸浮列車從啟動到加速、減速直至停車繞試驗線兩圈不到10min,平均速度為300km/h,人們乘坐時沒有絲毫不舒服的感覺。
日本在研製低速常導磁懸浮系列HSST之外,著重探索高速超導磁懸浮,已建成一條長度為18.4km的超導磁懸浮列車試驗線,其最高運行速度可達到550km/h。日本之所以研究和發展超導磁懸浮列車,是因為超導磁懸浮列車100mm的懸浮間隙比常導磁懸浮列車的10mm懸浮間隙更能抵禦地震災害對列車運行的影響,而日本恰恰是多地震的國家。
9. 中國有自己自主設計製造的磁懸浮中高速列車嗎.如果有又為什麼要發展高鐵呢高鐵更環保節能嗎
有的,正在進一步研發中,我國現在比較成熟的有中低速磁懸浮,高速磁懸內浮還處於研製容中,當時認為高鐵,安全性,成熟度,和造價低,京滬高鐵因為採用輪軌還是磁懸浮爭論了7年,最終還是選擇了輪軌,但目前來看,尤其是在京滬高鐵多次出現問題後,高鐵的安全性備受爭議,磁懸浮雖然不太成熟,但綜合國內外的結果來看事故率較高鐵偏低,雖然一次性投入較高鐵稍大,但維護成本要比高鐵低,速度比高鐵快三分之一,達到400-500公里最快可得800公里,但當時我國在高速磁懸浮列車上並不成熟,國外也沒有任何商業和長距離運營的經驗和先例,所以選擇了高速輪軌鐵路,即現在的高鐵
10. 中國研製600公里時速磁懸浮,中國的磁懸浮技術怎麼樣
2016年10月21日,中國最大的軌道交通設備製造商中車宣布,將啟動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懸浮列車和時速400公里的高速列車的研發工作,包括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車和時速400公里的跨境聯運高速列車,在北京舉行。
一、磁懸浮列車的優勢。
搶占科技前沿,為“後高鐵時代”做一些技術儲備,為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多安排。高速磁懸浮列車不僅速度快,而且安全。它將超過高鐵。技術人員覺得高鐵有一定的物理局限性,可能適合時速400公里以下的速度,既經濟又實用。為了進一步提高舒適度,運行速度將達到世界第一。從目前的認識來看,不是磁懸浮。磁懸浮列車非常輕,能提供大牽引力,無振動。
世界領先的磁懸浮列車是日本和德國。日本是超導磁懸浮列車,試驗速度高達603公里。德國採用正常導電磁浮列車,試驗速度為505公里/小時;中國上海磁懸浮線路採用德國技術,運營速度為430公里/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