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湖北大武漢新媒體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大武漢新媒體系湖北日報傳媒集團著力打造的新型融媒體企業,集文化、傳內媒、網路、直播於容一體,是一家全方位、多視角的線上運營與線下執行相結合的新時代媒體公司。
法定代表人:沈文策
成立時間:2016-07-26
注冊資本:1009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20106000554929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武昌區水果湖街中北路166號東湖春樹里8棟1單元21層17室
B.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編委辦編務助理是什麼級別
可能有級別也可能沒級別,不可能高於副處
C. 雷剛的人物履歷
曾任湖北日報社出抄版部主任、記者部主任、三峽記者站站長,
湖北日報社總編輯助理,
湖北日報社副總編輯、黨委委員,
湖北日報報業集團(湖北日報社)副總編輯、黨委委員,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湖北日報社)副總編輯、黨委委員。
湖北廣播電視台副台長、黨委委員。
湖北廣播電視台總編輯。
D.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的介紹
湖北日報是湖北省委機關報。1949年7月1日,湖北日報以《鄂豫報》和《江漢日報》為基礎正式創刊。2001年4月,組建湖北日報報業集團。2007年4月,更名為湖北日報傳媒集團。現有總資產50多億元,在全省17個市州和北上廣均設有機構,已成為一家以黨報為核心,擁有11報11刊5網站和1家出版機構、8個公司的綜合性傳媒集團。集團擁有6個百萬級媒體,報刊期發量800多萬份,日原創新聞信息漢字100多萬字,是全省最大的新聞信息平台和外界了解湖北的重要信息窗口。其中,《特別關注》雜志期發量410萬份,居世界華文報刊之首;湖北日報發行量56萬多份,居全國省級黨報第2位;市場發行量15萬多份,居全國省級黨報首位;楚天都市報發行量超過130萬份,居全國同類報刊前兩位,連續第10次入選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品牌價值達48億元;組建了全國規模最大、覆蓋全省高校的2000多名大學生記者團;2012年成功創刊的《支點》雜志填補了中部地區政經類期刊市場空白,發行進入中南海;荊楚網是湖北省唯一重點新聞網站,日點擊量1000多萬次,成為中國最具品牌價值新聞網站;騰訊·大楚網擁有230多萬獨立IP地址,日點擊量2000多萬次,躋身中國新媒體30強。集團先後有20多件新聞作品榮獲中國新聞獎,近10人榮獲長江韜奮獎、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和全國先進新聞工作者。2012年12月召開的南方日報改版十周年座談會認為,全國黨報已形成北有遼寧日報,中有湖北日報,南有南方日報的發展格局。
E.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三峽印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湖北日報傳媒集團三峽印務有限公司(原三峽晚報印刷廠)是湖北日內報傳媒集團旗下一傢具有容獨立法人資格的國有獨資專業化彩色報紙印刷企業,成立於1990年,經過20年的奮斗,各方面都得到長足地發展,現是全國報業印刷一百強,全省報業印刷前三甲。
法定代表人:張澤勇
成立時間:1991-12-23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2052100000242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宜昌市夷陵區小溪塔黃金卡社區2組
F. 湖北日報蔡華東現在任職
蔡華東 1957年生,湖北仙桃人。中共黨員。主任記者。1982年1月到湖北日報社從事記者工作。年任孝感記者站負責人,1989年任咸寧記者站站長,1992年任《楚天周末》副總編輯,1993年起任湖北日報社政宣科教部副主任。湖北省社會學會會員。策劃、編輯的新聞報道"Kent廣告沖擊波"系列獲湖北新聞獎三等獎,《檢察官葉子新以身殉職》獲湖北新聞獎一等獎、全國法制好新聞一等獎,《"小熊貓"見到媽媽啦》獲湖北好新聞二等獎。有《試論當今中國報紙大走勢》、《淪專欄專版策劃》、《車匪路霸犯罪研究》等20餘篇論文在理論刊物刊發。
一位總編輯的「報人責任」 記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獲得者蔡華東
湖北傳媒網通訊(實習記者韓建超、陳俊蕾)有這樣一位報人,從農民到記者,又從記者做到編輯、總編輯;
他先後編輯出版過個人采寫作品選《國門倚天劍》、新聞文論選《社會.新聞與報業》、編輯作品選《深山裡,好一戶英雄人家》、作品集《巍巍青山護長城》;
他曾先後榮獲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第三屆「湖北新聞名人」獎;
他還獲得第六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第十七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並享受國務院津貼。
在自己的報業生涯中,他把名利看得淡如煙雲,卻把「責任」二字看得重如泰山,「鐵肩擔道義」對他而言是實至名歸。
他,就是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副總編輯、高級記者蔡華東。
他認定讀者是辦好報紙的不竭動力
提起蔡華東,不可不提及他在《楚天都市報》擔任總編輯時的輝煌。
正是在他的帶領下,2004年《楚天都市報》由原來的幾十萬份,發展到130多萬份,發行量排到了世界37位。他的經歷,可以說是一個都市報人的縮影。
2002年蔡華東接手《楚天都市報》總編輯以後,就認定: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是我們事業成功的關鍵,報紙的生命力應該在人民群眾之中。「因為我們的服務對象就是群眾,大家不訂你的報紙,你的報紙就失去了生存的可能。」蔡總說,「所以,堅持全心全意為市民服務,就要全心全意依靠市民辦報。」正如1843年馬克思在主編《萊茵報》時提出的:人民的信任是報刊賴以生存的條件,沒有這種條件,報刊就會完全萎靡不振。在決定報紙命運的生死牌中,人民群眾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你代表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主管部門就會扶持你、支持你;你擁有眾多的讀者,廣告商會對你青眼有加;你的編輯記者真正能夠貼近群眾深入群眾,你就能從人民群眾中獲得極大的智慧和力量。
「誰是報紙的上帝,誰能給報紙帶來不竭的動力?」用蔡總的話說:「你真心為群眾,群眾就會幫你辦報。團結就是力量,和十幾億群眾一起,怎麼會辦不好一份報紙呢?」
主辦《楚天都市報》期間,蔡總專門開辟了「新聞評論」、「讀者來信來電」等欄目,接受上至省委書記下到平民百姓各個階層人群的監督和建議。楚報在每年一次大的改進之前,都有一個大型讀者意見調查;每周一次業務例會,都會通報讀者關於對報紙的意見;內部評報欄、報紙上的「讀者·作者·編者」專欄,都不斷傳遞著讀者的聲音。因為蔡總至始至終堅信:「只要心中有黨和人民群眾,就可以漫漫求索路無悔,俯仰無愧天地間。」
梁啟超認為報紙的作用在於「開啟民智」。對此,蔡華東深表贊同,他覺得「開啟民智」是傳媒人的職責和歷史使命。在擔任《楚天都市報》總編輯的日子裡,他一直將「真實准確」視作報紙的生命,始終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不斷增強先進文化對受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從而增強報紙的可讀性和社會影響力,充分發揮媒體「傳承文化」的重要功能,以提升民眾的素質為己任。
在品牌塑造的道路上,《楚天都市報》以豐富厚重的文化含量,體現出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政治責任感,以及文化上的道德感,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關注、支持,也能得到讀者的理解與認同。
走過風雨崎嶇,嘗遍辛酸苦辣,才能見雨後彩虹。在責任之心的驅使下,蔡華東一直在為楚報的發展壯大而努力著、付出著,從而使《楚天都市報》在中國各大報業中樹立了良好的信譽和形象。當廣大讀者和業內同行們贊揚他是「報業奇才」時,他說:「《楚天都市報》的輝煌是楚報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傳播先進文化是媒體人應盡的責任,我只是做了分內的事。」
他心目中的「報人責任」內涵豐富
2005年,他從《楚天都市報》回到湖北日報做副社長、高級記者。職務變了,但他始終將「報人的責任」放在心頭。在采訪過程中,他也一直在強調新聞人的使命與責任。
他說,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要牢記使命,不忘責任。真正的新聞人要勇於承擔起政治責任,社會責任,文化責任和經濟責任。
牢記政治責任:在采、編、報、播等階段都按政治准則、政治紀律辦事,就能自覺的地抵制一切噪音、雜音,全力服務於黨的工作重心,服務於政府和人民。
牢記社會責任:才能做到「與社會同行,與人民同在」。「新聞工作者有別於商人、有別於農民,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傳聲筒,因此心中必須牢記黨的責任、黨的使命。」新聞工作者要努力追求社會的公平和正義,當好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當好人民群眾反映意見的渠道。
第三個要牢記的責任是文化責任:辦報紙和做工人做農民不一樣,它有一種文化的傳承,具有文化傳輸的功能。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將來都會被積累下來,先進文化有超越前人的積累;有對錯誤或落後的批判;有新的個性的創造;也能經得起實踐檢驗,在積累的過程中創新文化。
第四個要牢記的責任就是經濟責任:黨報集團也是我們黨的文化事業的一部分,完全靠國家撥錢既不可能也不現實,所以要自己肩負起經濟責任,不斷做大做強傳媒集團。「如果我們能夠牢記使命,肩負起這四種責任,其他的工作也就好安排了。」
現在,作為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副總編輯,他更多的是從全局的高度來考慮整個傳媒集團的發展。新聞媒體肩負著傳播主流意識形態,弘揚主旋律的重任,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始終是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工作的重中之重。「黨報集團必須以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先進的文化為己任,強化黨報的權威,堅持『三貼近』原則(「三貼近」就是指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為執政黨服務,為人民群眾服務,為社會主義建設全局服務。這是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一項重要要求。」「三貼近」原則,是作為黨和人民喉舌的新聞媒體從事新聞報道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也是新聞報道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從而達到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並牢固佔領輿論陣地的法寶。作為新聞工作者,必須承擔起他的歷史責任。
蔡華東對目前少數媒體為了追求「眼球經濟」,走入了「新聞娛樂化」誤區的現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有些人甚至捏造虛假新聞,而將責任拋到了九霄雲外。針對新聞界頻發的一個又一個「新聞」,如北京「紙箱餡的肉包子」、江西「惡毒後媽摧殘小女孩」,他寫出了《初論新聞思維批判與創新》,提出要創新和改善我們的新聞思維,把握向度、恪守信度、尊重、力求高度、追求深度,讓那些反社會反主流的、不可新的、媚俗的、低級趣味的、膚淺草率不負責任的、濫竽充數的「新聞」在責任媒體上無處容身。記者是「社會之公人」,媒體是「社會之公器」,新聞人不可忘記自己光榮的使命和歷史責任。
陸游說「功夫在詩外」。新聞之外的功夫在哪裡? 蔡總認為,政治和文化是新聞的兩個最大的外功。對一個記者來說,政治責任是讓你不小、不私,高瞻遠矚,光明磊落;文化責任是讓你不淺、不俗,學養深厚,敏銳從容。
「責任造就公信力。誰有責任心責任感,誰就會成為一流的傳媒集團。」他這樣說道。
他是個好記者,更是個優秀編輯
「我不是一個優秀的記者,但可能是一個優秀的編輯。」在蔡華東的編輯作品選《深山裡,好一戶英雄人家》的前言中,他這樣寫道。
不過,據湖北日報一位資深記者說,蔡華東一進入湖北日報就顯露出他的記者才氣。「他七十年代末采寫的一篇關於『兵媽媽』的長篇報道就曾深深打動讀者,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那位老記者說:「只是後來工作需要他做編輯、總編輯,他就把才智傾注在編輯方面,一心為他人『作嫁衣』了。」
翻看他編輯的作品,你會發現他編輯的文章,力求客觀公正,果然是如別人評價的那樣以「特殊的功底傳達出特殊的意義」,往往起到錦上添花畫龍點睛的作用。與他合作多年的同事張曉峰評價他:「蔡華東是原《楚天都市報》的掌舵人,各方面新聞功底都很深厚,尤其是在新聞編輯方面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能把一篇很平淡的消息弄得很精彩。」也許,他的神奇,就在於他的責任感、使命感。他說作為新聞人,一要有專業精神,二要有職業精神,不能為了錢與權出賣自己的良心。
當然,他的神奇與他的努力也是分不開的,正如他書中所寫,「『天下難事必成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居上,不能張狂;處下,則更要有寬闊的胸襟、遠大的目光和艱辛的勞動,不然就容易埋沒自己。自己不做超出常規的努力,何來突破常規的成功?」
對於榮譽,他淡然一笑
1957年1月,蔡華東出生在湖北仙桃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在農村當了十年農民,經歷了許多風雨。後來恢復高考,實現了自己的大學夢,1982年畢業後走進了湖北日報社,先後任記者、記者站站長、《楚天周末》副總編輯、政宣科教部副主任、湖北日報報業集團副社長、《楚天都市報》總編輯、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副總編輯、期刊中心總監、黨委委員。曾獲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第三屆「湖北新聞名人」、第六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編著出版有個人采寫作品選《國門倚天劍》、新聞文論選《社會·新聞與報業》、編輯作品選《深山裡,好一戶英雄人家》、作品集《巍巍青山護長城》。他參與策劃、采寫、編輯的系列報道《榮辱觀的生活解讀》榮獲2007年第十七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由於他工作出眾,成績卓著,被人譽為「偉大的新聞學者」、「報業奇才」。
對於這些豐富的經歷與耀眼榮譽,蔡華東只是淡然一笑,不願多談。「這些都已經是過去了,榮譽只是附屬物,你做得越多,回報的可能就會越多。」他的低調,如富礦藏於地底;他的語言,在他的報紙里。他更願意將自己的思想轉化成文字,以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來影響他人,影響社會。
G.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董事長江作蘇什麼級別
湖北 日報 傳媒 集團 董事長 江作蘇,行政 級別 為正廳級。
省級版 日報,作為 省委 的 機關權報,其 報社 社長、日報 集團 董事長 一般由 省委 宣傳部 副部長 兼任,屬於 正廳級。
江作蘇,曾任湖北 日報 傳媒 集團 董事長,後擔任湖北省 政府 副秘書長(正廳級),現任 華中 師范 大學 新聞 傳播 學院 院長。
H.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三峽印務有限公司存在么這個是他的官網么http://yw.sxxw.net/oper.asp
抱歉!這個問題不懂哦,請再加油吧!
I.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是抄1996年湖北日襲報報業集團主辦的一份面向市民的綜合性日報。
版面發行
編輯
四開16-32 版,有彩版。主要版面有:要聞、綜合新聞、經濟新聞、大特寫、文化新聞、國內、國際新聞及汽車、房地產、通訊、電腦、家電、時尚等專刊和各類副刊。
精品欄目有:《記者視角》、《社會觀察》、《新聞追蹤》等。
1999年7月發行量達80萬份,其中省會武漢的發行量60萬份。在省內相繼建立了宜昌、襄陽、十堰、荊州、鄂州等地設立分印點,與武漢同時開印,使大部分地區讀者與省城同時看上楚天都市報。主要地市也將陸續建立傳版分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