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四川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的發展規劃
四川大學科技園發展思路是:貫徹中央關於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和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把四川大學科技園建設成為高新區的創新源,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立足四川,輻射西南,面向全國,推動西部地區經濟發展。
把科技園建設與學校的發展有機結合,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根據我校的技術優勢和國家的需要,在電子、生物醫葯、新材料、環保及機電一體化等五大領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及產品,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或集團;依靠政府的宏觀指導和支持,面向社會,擴大開放,產學研結合,充分發揮我校的社會影響和信譽,推動同企業合作創業;建立風險投資基金,有針對性地選擇一批技術成熟度較好、有良好市場前景的項目進行孵化,使科技園擁有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拳頭產品;強化科技園的資本運作,利用證券市場為高科技企業提供的優良融資環境,與上市企業合作,利用其殼資源借殼上市,或運作園內企業在創業板或主板上市,募集充裕的資金,以用於科技園建設和科技企業的孵化。 四川大學科技園按統籌規劃、全面開放、以人為本、市場驅動的原則,堅持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相結合、市場機制與企業運作相結合,引入社會資金和中介機構,構築完善的創新平台,使科技園真正成為高科技成果轉化基地、企業孵化基地、人才培養基地、高新技術的輻射源。
科技園按實體園區和虛擬園區建設。實體園區分主園區和分園區。
主園區按三區五村規劃建設,即科技成果孵化區、企業孵化區、科技產業區。科技產業區按產業群,分為五個產業村,即電子信息技術村、生物技術及製品村、新材料及精細化工村、環保技術及工程村和機電一體化村。
川大華西葯業、 川大魯能產業區將入駐成都高新區。
智勝軟體公司、力騰軟體公司等入駐武侯科技園。
川大科技園以分園區的方式向外輻射,以點帶面,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川大科技園第一個分園區在綿陽國家科技城高新區建設。川大綿陽科技園由新材料基地、生物醫葯基地和創新人才培訓基地組成。虛擬園區:不以地理邊界為紐帶,而以資源共享資格為紐帶,聯合周邊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形成項目源,為虛擬園區內的企業提供共享資源。
2008年8月19日上午,四川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南區)奠基儀式在成都高新區大源組團隆重舉行。[6]四川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南區)項目是成都高新區天府新城的核心項目之一,建成後將成為我國西部地區新的具有標志性的科技園區。為建設該項目,四川川大科技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成立了四川川大科技園(南區)開發有限公司作為項目建設平台公司,注冊資本金為3448.28萬元。按照規劃,四川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南區)將分別建成院士科技園、企業研發中心、創業中心以及孵化中心,總建築面積30.8萬平方米,總投資達12億元,容積率為3.81,停車位設置 1682個,預計2011年12月前竣工。
四川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南區)位於成都市高新區國際金融服務區的核心區,佔地135.5197畝。項目由四幢高標准甲級寫字樓組成。其中,A座100米,B座130米,C座100米,D座200米。高層塔樓兩兩成組,分為兩個辦公單元,每組辦公單元由底層共享大堂聯結,形成互相分區又互為聯系的群體關系。見右圖冊。
② 四川大學陳姓副校長
四川大學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 楊泉明
全面主持和負責學校黨委工作,側重分管黨委辦公室、組織部。
聯系學院:經濟學院、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華西第二醫院。
校長 謝和平
全面主持和負責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及行政工作,側重分管校長辦公室、江安校區管委會辦公室、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審計處、校董會和校友會。
聯系學院:藝術學院、華西口腔醫學院(華西口腔醫院)、空天科學與工程學院。
黨委常務副書記 羅中樞
負責學校黨委日常工作及工會、文科、老幹部等工作,協助黨委書記分管黨委辦公室(含政研室、保密辦)、組織部(含黨校),分管校工會、離退休工作處、全國幹部教育培訓基地、社會發展與西部開發研究院、文化科技協同創新研發中心。
聯系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水利水電學院。
常務副校長 李 虹
負責醫療衛生及其教育工作、實驗室及設備管理、科技產業和周邊開發、四川大學教育基金會工作,分管華西醫學中心、醫學管理處、實驗室及設備管理處、分析測試中心、實驗動物中心、出版社(經營部分)、科技產業集團、科技園。
聯系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旅遊學院)、華西公共衛生學院(華西第四醫院)。
常務副校長 李光憲
負責財經、科研和「985工程」基地及平台建設、國有資產管理、後勤管理工作,協助校長分管校長辦公室(含信息管理中心),分管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財務處、國有資產管理處、後勤管理處、發展研究中心、新能源與低碳技術研究院、獨立學院(經濟責任部分)。
聯系學院: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商學院。
副校長 魏於全
負責學科建設和研究生教育工作,分管研究生院、「985工程」和學科建設辦公室、圖書館及理、工、醫科學報
聯系學院:化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黨委副書記 周學東
負責宣傳和意識形態工作、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及統戰工作,分管宣傳部(含校報編輯部、教育電視台)、統戰部及出版社、文科學報和信息管理中心(側重意識形態部分)。
聯系學院:法學院、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
副校長 步 宏
負責本科教學、德育工作及招生就業工作,分管教務處、招生就業處、成人教育學院(職業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網路教育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教學部分)、獨立學院(質量監控部分)、工程訓練中心、工程設計中心、IBM技術中心、計算機基礎教學實驗中心。
聯系學院:外國語學院、數學學院、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徐 蘭
負責紀檢、監察、檔案工作和機關黨委工作、社區建設工作,分管校紀委辦公室、監察處、檔案館、社區建設辦公室、機關黨委、馬克思主義學院(政治學院),協助校長分管審計處。
聯系學院:電氣信息學院、化學工程學院。
黨委副書記 李向成
負責學生(含本科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及管理工作、保衛工作、後勤工作,協助校長協調江安校區日常管理工作和分管江安校區管委會辦公室,分管學生工作部(處)、武裝部(軍事教研室)、研究生工作部、保衛部(處)、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辦公室、校團委、後勤集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校體委。
聯系學院:製造科學與工程學院、輕紡與食品學院、體育學院。
副校長 晏世經
負責學校國際合作與交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工作,協助校長分管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含港澳台事務辦公室、留學生管理辦公室),分管社科處、海外教育學院、出國留學人員培訓部、博物館、文科學報。
聯系學院:計算機學院(軟體學院)、電子信息學院(國家保密學院)、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
副校長 李旭鋒
負責人事、師資隊伍建設工作,協助校長分管校董會和校友會工作,協助常務副校長李光憲分管國有資產管理處、後勤管理處,分管人事處、對外聯絡辦公室。
聯系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公共管理學院。
副校長 許唯臨
負責學校規劃建設工作,協助常務副校長李光憲分管科研和「985工程」基地及平台建設工作,協助常務副校長李光憲分管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分管規劃建設處。
聯系學院:建築與環境學院、華西葯學院。
參考:http://www.scu.e.cn/po/xxld/H8201index_1.htm
③ 四川大學經濟學院的科研機構
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成立於2000年。主要研究領域:勞動與社會保障、養老保險制度、土地資源管理、房地產經營管理、國土規劃等。承擔科研項目2項。主任張紅偉教授。
證券研究所證券研究所成立於2001年10月。主要研究領域:證券市場的運作、證券市場的政策與法規、上市公司運作等。先後承擔《西南地區上市公司資產狀況及財務結構研究》、《雲南紅河電線廠戰略重組方案》、、《四川明星電力股份公司的管理制度的研究》、《四川宜賓興業集團有限公司的改制研究和該公司股票期權激勵的研究》、《成都市產權結構的研究》等課題,編著出版了《四川上市公司研究》。所長陳永新教授。國際商務與投資研究中心國際商務與投資研究中心成立於2001年5月。主要研究領域:國際商務與投資管理。先後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加入WTO後中國西部信息產業市場准入及管理問題研究》、國家科委軟科學課題《加入WTO 後我國視頻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及對策研究》、世界貿易組織研究基地重點課題《WTO新回合談判與中國對策》、四川省政府項目《加入WTO後四川省信息產品的市場准入問題研究》、成都市政府課題《加入WTO對成都市外經貿業的影響及對策研究》。主任蔣國慶副教授。 日本問題研究中心:日本問題研究中心成立於1999年。主要研究領域:日本中小企業、日本跨國公司經營、日本金融貨幣政策、現代日本經濟等問題。主任姚順先副教授。 四川大學不動產市場研究所以四川大學經濟學院為依託,結合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等學院在不動產相關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力量,並聘請校外長期從事不動產領域管理、研究、實務等方面工作的行業領導、專家學者及資深專業人士作為特約研究員組建而成。研究所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致力於我國不動產市場理論前沿、不動產市場發展規律的基礎性研究;二是從事直接服務於社會的應用性研究,承接各級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企業在不動產市場及相關領域委託的研究課題;三是對不動產領域各類機構提供專業咨詢和顧問服務。研究所智力密集、專業突出、實力雄厚,擁有專、兼職研究人員近30人。其中90%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60%具有相關領域的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研究所由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吳豐教授任所長,負責日常管理。
④ 四川大學科技園的創新平台
技術轉移平台
川大科技園於2004年9月設立技術轉移平台——成都川大技術轉移中心,以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推進技術轉移,探索促進科技成果和技術轉移的新機制,為當地經濟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中心已與全國大學科技園聯合會、成都市技術產權交易所簽訂了全面合作協議,共享全國數十家知名大學的科技成果資源。
公共技術支撐平台
川大科技園根據自身特點,建立了一批專業性公共技術平台,如軟體研發與測試專業技術平台、電子信息技術開發平台、生物醫葯技術服務平台。其中生物醫葯技術服務平台,以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納米生物醫用材料產業化孵化基地、煙氣脫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中葯評價中心(GLP)等技術支撐平台單位為依託,形成一個完整的技術服務體系,在創新葯物的篩選、質量標准控制、葯效及安全性評價、臨床研究等公共研發技術服務為企業提供了技術支撐。
創新創業人才培育平台
(1)構建學生科技創新創業體系 川大科技園通過構建學生科技創新創業體系,以學生在科技園自主創業、組織學生參加「挑戰杯」創業大賽等形式,將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和學生創新創業培育有機結合,將學生實習同孵化基地、轉移平台的建設結合起來,大大加強了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實踐操作能力。
通過參加各級各類科技創新創業競賽,川大科技園2004年來涌現出了一大批學生學術科技創新創業作品和團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04年至今,學校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中已獲省級以上獎項1480多項,獲獎達2100餘人次。在第20屆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全球總決賽中,學校MBA學生勇奪冠軍。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總共榮獲特等獎4項,一等獎5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0項;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中榮獲2項全國金獎,4項全國銀獎,3項全國銅獎,在全國高校中成績優異。 (2)打造社會人才創業平台 在面向社會人才培養過程中,川大科技園開辦了開放式的、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全球化趨勢所需要的教育培訓課程,現已成為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發展的指導中心和高新技術企業復合型管理人才、職業技能人才的培訓基地。園區已經吸引、聚集了一大批各類專業人才,包括具有現代管理理念、通曉國際高科技產業化的高級管理人員和高級財務管理、項目管理、知識產權、專利技術評估、技術轉移、資本運作、物業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員。當前,這些人才已成為支撐川大科技園及入園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柱。
⑤ 四川大學微電子學就業前景如何川大的微電子學比起電子科技大學的微電子學就多大的差距
微電子屬於高科技朝陽產業,畢業後能去的公司非常多,好的有A.O史密斯,LG,索尼這些電子企業都急需硬體工程師和微電子工程師。
川大是985高校,就業壓力要比大部分普通高校要小很多,加上微電子專業,工作非常好找。
川大微電子和電科大的微電子差距還是有的,電科大微電子屬於王牌專業之一,成績好的學生可以直接去14所等研究所實習,而川大必須研究生才有這個機會。
⑥ 四川川大華西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四川川大華西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原華西醫科大學制葯廠的基礎上,由四川川大科技產業集團為主發起人,聯合衛生部國際交流中心、四川川大魯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都創新風險投資有限公司、四川路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單位共同組建,於2003年12月成立的股份制企業。
法定代表人:張平
成立時間:2003-12-26
注冊資本:8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10000000078044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國有控股)
公司地址:成都市武侯區武青南路33號2棟530號
⑦ 不屬於川大,但與川大有關的單位有哪些(如:四川大學出版社)
四川川大科技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大學科技園、四川川大華西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川大智勝軟體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川大金鍾科技有限公司
⑧ 四川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這學校是屬於四川大學管理嗎
是要招生的,四川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裡面招收成人教育和自考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