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大清集團有限公司

大清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4-14 00:38:39

① 怎樣看待清朝統治集團的最後十年

清朝:
1840年,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1840-1842).
1842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英佔香港島,開放五口通商.
1843年,中英簽訂《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同年,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
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訂立.
1851年,清咸豐元年,清朝人口達43610萬.同年,拜上帝會在廣金田村起事,建號太平天國.
1853年,太平軍攻入南京,改名天京,定為國都;並頒《天朝田畝制度》.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4860)爆發.英法聯軍侵華.同年,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內訌,漸趨敗亡.
1858年,英法聯軍攻陷大沽,清廷與兩國簽訂《天津條約》,又與俄簽訂《璦琿條約》.
1859年,英法聯軍再次入侵中國,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攻陷北京.中英、中法、中我分別簽訂《北京條約》.
1861年,8月咸豐在熱河駕崩.11月1日,辛酉政變,慈禧太後登上中國政治舞台.同年,洋務運動(1861-1894)開始,創辦軍事工業、實業,編練陸海軍設西式學堂.
1864年,洪秀全病死,清軍攻入南京,太平天國敗亡.同年,中俄簽訂《勘分西北界約記》. 1883年,中法戰爭(1883-1885)爆發,
1885年,中法簽訂《越南條約》,法佔領越南.
1888年,清廷建立北洋水師,加強軍備,鞏固海疆.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爆發.同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
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及遼東半島.俄法德三國干涉還遼.同年,洋務運動宣告終結.
1896年,《中俄密約》簽訂;此後列強紛紛在華租借港灣,劃分勢力范圍.
1897年,德國強租膠州灣;沙俄佔旅順及大連.
1898年,6月,光緒帝在康有為等推動宣布「戊戌變法」,同年9月,慈禧發動政變,變法失敗,又稱「百日維新」.
1899年,義和團興起,在山東各地殺教士、教民.
1900年,6月21日,慈禧對全世界宣戰.8月16日,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同年,興中會惠州起義失敗.
1901年,清政府和西方列強十一國簽訂《辛丑條約》.清廷下令籌劃新政.
1905年,清政府罷科舉,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同年,孫中山創立中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
1906年,清政府宣布「預備立憲」. 1907至1908年,同盟會發動六次起事均失敗.
1908年,光緒帝、慈禧太後先後駕崩;宣統帝即位.
1911年,4月黃花崗起事未成;5月清攻府宣布鐵路國有,引起保路風潮;10月武昌起義,南方各省紛紛宣布獨立,史稱辛亥革命.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宣布成立.2月12日,宣統帝溥儀宣布退位,清朝統治被推翻.

② 大清集團之四少txt全集下載

大清集團之四少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③ 關於清朝覆滅

清朝亡於革命嗎?
○ 楊春時 粵海風編輯部版權所有

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這似乎已經成為不移之論。但是,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中覆滅是一回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又是一回事。中國資產階級並沒有強大到足以戰勝封建地主階級的程度,資產階級所領導的辛亥革命也不足以推翻封建王朝。清王朝之所以在辛亥革命中被推翻,不僅僅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斗爭的結果,也是代表漢族地主階級利益的漢族官僚集團以及地方勢力奪權的結果。前者雖然嚴重地打擊和動搖了清王朝的統治,但並沒有力量與整個封建地主階級相抗衡,它只是創造了這樣一個條件,促使漢族官僚集團與滿族貴族集團分化、地方勢力脫離中央政權,並趁機奪取了政權。因此,不應當簡單地斷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而應當具體地分析當時的各種社會矛盾以及辛亥革命中各種政治力量的較量,進而斷定清王朝覆滅的主因。

清朝末年各種社會矛盾極其尖銳復雜,辛亥革命就是這些矛盾的總爆發。在諸種社會矛盾中,首先是以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代表的人民大眾與封建地主階級的矛盾。這是基本的社會矛盾。它造成了清王朝封建統治的危機。但是,由於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無力,農民階級的愚昧落後,以及無產階級尚沒有發展為獨立的政治力量,因此,革命力量遠不足以戰勝封建勢力,社會矛盾不可能發生革命性的轉化,也就是說,資產階級革命不可能推翻清王朝。歷史事實證明了這一點。辛亥革命前,資產階級革命派曾經發動了多次武裝起義,但由於沒有廣泛發動群眾,力量分散弱小,均遭失敗。武昌起義是由文學社和共進會兩個小的革命團體發動的,它缺乏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與嚴密強大的組織,倉促發動,帶有很大的偶然性和冒險性。在強大的清朝軍隊進攻下,漢口、漢陽失守,起義軍難於支撐,危在旦夕。只是袁世凱要利用革命作逼宮的籌碼,武昌才得以保存。其他獨立各省,政治成分不純,軍事力量薄弱。不難設想,一旦武昌起義失敗,南京臨時政府也難免垮台,各省獨立也將煙消雲散。這就是說,在辛亥革命中,最強大的力量不是資產階級革命派,也不是清朝統治集團,而是從中分化出來的以袁世凱為代表的漢族官僚、軍閥集團。正是後者鎮壓了革命,也推翻了清王朝。

清朝末年,在統治階級與人民大眾的矛盾空前激化的同時,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也隨之尖銳化,這主要體現於滿族貴族集團與漢族官僚集團的矛盾,以及中央政權與地方勢力的矛盾。盡管統治階級內部矛盾不是基本的社會矛盾,但是,由於前述原因,當解決基本矛盾的歷史條件不成熟時,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就可能上升為主要矛盾,並通過它的解決即內部權力轉移來緩解基本的社會矛盾。例如,中國歷代農民起義並沒有解決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的基本矛盾,而是促成了統治階級內部權力的再分配,從而緩解了基本的社會矛盾。正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辛亥革命才僅僅取得了形式上的勝利,政權落入以袁世凱為代表的漢族官僚、軍閥集團手中。應當強調指出,不是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實,而是辛亥革命沒有能力結出果實,即資產階級沒有可能奪取政權,政權落入漢族官僚、軍閥集團手中有其歷史必然性。這要分析清朝統治集團的構成及其內部矛盾。

清王朝是滿族貴族與漢族地主階級的聯合政權,但滿族是統治民族,滿族貴族集團居首要地位,漢族官僚集團居次要地位。盡管清朝歷代皇帝都標榜所謂「滿漢一體」,在權力勢配上照顧到漢族官僚集團的利益,如中央各部長官設置滿員與漢員對等,但實際上滿、漢官僚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一般說來,官階越高,滿員的比例就越大,歷代軍機大臣幾乎全是滿族貴族。這種情況直至清朝後期才有所改變。地方官吏漢員較多,但總督幾乎全是滿員、巡撫則滿漢對等。總之,滿族官吏的比例大大超過滿族的人口比例,而且權力中樞操縱在滿族貴族集團手中。在軍事上,八旗兵一直是清王朝依靠的主要軍事力量,其待遇、裝備遠遠優於綠營兵。清朝早、中期,漢族官僚集團尚未形成足以與滿族貴族集團相抗衡的力量,只能依附於滿族貴族集團,因此,兩個集團的矛盾尚未尖銳化。至於清末,外患內亂不斷,充分暴露了滿族貴族集團的腐朽衰落,漢族官僚集團崛起,並起而向滿族貴族集團爭權,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激化。

清朝後期,整個統治階級的腐化日趨嚴重,滿族上層統治集團尤甚,它的腐化還與整個滿族的腐化相聯系。滿族入關後,成為統治民族,男子不事生產,作為職業軍人一生下來便享受俸祿。承平日久,游惰成習,文武皆廢,「八旗子弟」成為對社會毫無用處的寄生階層。一個民族培養不出合格的統治人才,也必然喪失統治能力。在和平時期尚可勉強維持,一旦國家有事,其腐敗無能便暴露出來,這就迫使最高統治者轉而仰仗漢族官僚集團以挽救其危機。漢族以其人口和文化素質的優勢,擁有滿族難以相比的人才資源。因此,歷史趨勢必然是漢族官僚集團地位的上升,並且最終取代滿族貴族集團的統治。鴉片戰爭前夕,道光帝鑒於滿族大臣的無能,破例委任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辦理禁煙事宜,已經初露漢員地位上升的跡象。太平天國割據江南,八旗兵不堪一擊,滿員不堪一用,清王朝岌岌可危,最後靠漢族官僚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建立湘軍、淮軍地主武裝才打敗了太平天國,挽救了搖搖欲墜的清王朝。清廷不得不破例給曾、李封爵。爾後,李鴻章躋身軍機,成為晚清的棟梁之臣。而且,淮軍也取代八旗、綠營成為清軍主力。所謂「同光中興」實在是憑借漢族官僚集團之力,清王朝也因此多喘息了許多年。自此以後,漢族官僚集團地位空前上升,不斷的外患內亂給他們創造了崛起的機會,統治危機又迫使統治集團進行改良,搞洋務、變法維新、編練新軍,這些都需要人才,而滿族貴族官僚卻保守顢頇、難以勝任,形勢進一步把漢族官僚集團推向政治舞台的中心。洋務派、維新派幾乎全是漢族官僚。更重要的是政權的支柱——軍隊最後也掌握在漢族官僚集團手中。甲午一戰,暴露了舊式軍隊的腐朽,清廷開始編練新軍。滿族貴族集團唯恐大權旁落,竭力把持新軍領導權,無奈其昏聵無能、後繼乏人,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袁世凱、馮國璋、段祺瑞、徐世昌等養成羽翼,把持了新軍。滿族貴族集團曾一度以「回鄉養痾」的名義解除了袁世凱的軍權,但袁在新軍已成勢力,滿族貴族集團失去控制。武昌戰事一起 ,袁世凱就指使其黨羽挾迫清廷恢復其軍權,並委任其為總理大臣。這樣,清朝軍政大權終於落在漢族官僚、軍閥集團手中。袁憑借實力,一方面威逼革命黨擁戴他為大總統,同時又挾迫清廷退位交出政權。在袁世凱的逼宮戲和革命的聲勢面前,滿族貴族集團腐朽已極、毫無抵抗能力,親貴大臣唯知避禍自保,或者空言抵抗,隆裕太後只能對著小皇帝垂淚。滿朝文武只有鐵良、良弼兩個少壯派較有見識才幹,但大廈已傾、獨木難支。袁世凱借辛亥革命之機奪取了政權,這標志著漢族官僚、軍閥集團終於取代了腐朽沒落的滿族貴族集團的統治。

與滿族貴族集團沒落、漢族官僚集團上升的趨勢相一致,中央政權對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勢力崛起,這也是清王朝覆滅的重要原因。清王朝汲取歷史經驗,實行高度的中央集權統治,不允許地方官吏與地方勢力相結合,也不允許地方官吏集軍政大權於一身。清末外患內亂造成了深刻的統治危機,也大大削弱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促成了地方勢力的崛起。鎮壓太平天國起義過程中,曾國藩、李鴻章等不但統領軍隊,而且兼署督撫職銜,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形成了有獨立性的地方勢力。甚至在英法聯軍逼進北京的危急關頭,正在圍困天京的曾國藩竟然以安內重於攘外為由拒不奉詔勤王,以後,督撫大員取得了節制軍隊的權力,從而造成了地方獨立於中央的隱患。

地方勢力的崛起,還有經濟上的原因。洋務運動中,地方官僚興辦了一批新式工業以及文教事業,如曾、李、左興辦的軍事工業,張之洞在湖北等地建立的紡織、煤礦、冶鐵等企業。這些官僚企事業加強了地方的獨立性和經濟實力。同時,民族資本的發展,也要求地方政府維護其利益,以抵制中央政府的壓迫(如四川的保路運動),這在南方各省較為明顯。這樣,地方官吏與地方勢力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的特殊利益和相對獨立性,中央的控制削弱,甚至出現地方與中央分庭抗禮的局面。當義和團運動興起,清廷向各國宣戰、圍攻使館之時,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劉昆一以及督辦盧漢鐵路大臣盛宣懷卻公開抗拒朝廷,獨自與被視為交戰敵國的英、美、德、法等國結成所謂「保境安民」的「東南互保」。後來,閩浙總督及蜀、魯、豫、陝等督撫也紛紛宣布支持或贊同,從而使「互保」區域遠遠超出了東南的范圍,這表明了清朝統治的嚴重危機。值得注意的是,「東南互保」是在東南地區的大商人、大資本家(如張謇)和著名紳士(如陳三立、湯壽潛)等推動下才搞起來的,這說明地方官吏與地方勢力的結合已經形成。至於戊戌變法以後成立的地方參議會,更成為地方士紳、資產階級與地方政權的聯盟,在辛亥革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武昌起義後,各省紛紛宣布獨立,但其中革命黨人奪取政權者並不多,多為地方勢力投機革命,有的就是清朝地方官僚改換旗號。清朝中央政府這樣快就陷於孤立,它在全國的統治如此輕易地土崩瓦解,絕非偶然,這是地方勢力崛起、發展的必然結果。地方勢力為了保護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肯為清朝中央政府殉葬,在革命風暴中必然與清廷分道揚鑣,甚至站到革命陣營中來。

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中的覆滅,乃是各種力量的合力造成的。其中資產階級革命派並不是主要力量,主要力量是從統治集團中分化出去的漢族官僚、軍閥集團(也包括地方官僚勢力)。是後者戰勝了滿族貴族集團,也戰勝了革命黨人。但是,正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斗爭創造了政權更迭的歷史條件和契機。只有這樣看待辛亥革命,才能理解辛亥革命何以會失敗,以及何以會出現民國初年的北洋軍閥統治和軍閥割據的局面。

④ 清朝洋務運動中創辦的公司有多少活到了現在,發展的怎樣

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推開中國大門,太平天國風起雲涌引導百姓造反。清政府搖搖欲墜、土崩瓦解之際,一批封建官僚勢力展開了一場浩浩盪盪的洋務運動,主張創辦新式工業,培育新型人才,造就新式軍隊,以拯救垂危、追求富強。這場運動雖然依舊是在維護清王朝統治,但它的確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尤其是它所創辦的一些公司,如今留下來的全都是世界500強。

寶鋼集團

寶鋼集團實力雄勁,曾經連續13年入圍世界500強企業名單,是中國第一家入圍世界500強企業的中國鋼鐵企業。2016年,武鋼集團和寶鋼集團聯合重組,成立了寶武集團。重組後的寶武集團仍然獨領風騷,繼續入圍世界500強企業。

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百年風雨早已褪去。雖然洋務運動已經失敗,但是它的成果卻以另一種方式保留了下來,發光發熱為國奉獻,生生不息直至永遠。

⑤ 清朝有沒有統治集團

清朝的統治集團主要成員便是滿族八旗集團,附加部分的漢人

⑥ 清朝的正式名稱是什麼呢

正式名稱是大清,清指的是國號,大是修飾詞,大在古代的含義是偉大的意思。

⑦ 北京大清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北京大清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生物醫學材料、再生醫學與組織工程、幹細胞與生物治療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是國內最早從事組織工程產業化探索的企業之一。
法定代表人:李次會
成立時間:2001-08-24
注冊資本:5405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8003191124
企業類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上地三街9號C座C701

⑧ 中國清朝第一位皇帝是誰

清朝第一位皇帝是順治皇帝。

順治皇帝是清朝入關以後的第一位皇帝,而他的父親皇太極雖然被後世稱為「清太宗」,但他建立的是「大清國」。

但直到皇太極去世的時候,「大清國」還沒有定鼎中原,故此時的「清」並不能算是中國的一個朝代。

順治的爺爺努爾哈赤是清朝的奠基人,後世稱「清太祖」,但他建立的是「大金國」,也不算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

(8)大清集團有限公司擴展閱讀:

愛新覺羅·福臨,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滿洲正黃旗人。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關後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生母為孝庄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

崇德三年,出生於沈陽永福宮。六歲登基,年號順治,由和碩睿親王多爾袞攝政。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入主中原。

同年,自盛京遷都北京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出塞射獵,死於喀喇城,順治帝提前親政。

面對全國出現新的抗清高潮,順治帝同大臣經過反復籌商,決定採取撫重於剿的策略,一方面實行「招降彌亂」的懷柔政策。

同年,自盛京遷都北京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出塞射獵,死於喀喇城,順治帝提前親政。

一方面重新起用洪承疇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處,使局勢逐漸好轉,為日後進攻雲貴、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順治十年(年),為了恢復戰亂破壞的農業經濟,採納範文程等的建議,設興屯道廳,推行屯田。十四年(1657年),積極鼓勵地主、鄉紳招民墾荒。

對地方官員制定《墾荒考成則例》,按墾荒實績,分別予以獎懲。同年,編成《賦役全書》頒布天下。這些措施,使瀕於絕境的農業生產,開始有了轉機。

順治帝對整頓吏治甚為關注,派監察御史巡視各地,懲治一批貪官污吏。為了提高官僚機構的辦事效能,順治帝比較注意發揮漢官作用。

順治十六年(1659年),除東南沿海之外,全國領土基本得到統一。

順治十八年(1661年),因天花病駕崩,終年二十四歲,廟號世祖,謚號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葬於清東陵之孝陵,遺詔傳位皇三子玄燁。

⑨ 清朝官位等級

清朝官位等級:正、從一品,正、從二品,正、從三品,正、從四品,正、從五品,正、從六品,正、從七品,正、從八品,正、從九品。

清朝官職有九品,每一品又分正和從,稱為「九品十八階」。九品以下是未入流。九品以上(含九品)是官,九品以下(無品)是吏。

清代官職按職能分為文官和武官。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種,武官分將軍、都尉、騎尉、校尉四種。

文官大夫為五品以上官員,郎為正六品至正八品官員,佐郎為從八品以下官員。武官中將軍為從二品以上官員,都尉為正三品至從四品官,騎尉為正五品到七品官,校尉為正八品以下官員。

(9)大清集團有限公司擴展閱讀

判斷清朝官位品級,最常用的是以官帽上的頂珠來區分。

一品:頂珠為寶石級剛玉,其一是因為紅寶石本身產量低,很稀有,另一方面,紅寶石本身也有吉祥之意。

二品:佩戴的是珊瑚,通常為白色,但也有一些官員使用的是極為珍貴的紅珊瑚,呈紅色或粉色,其價值僅次於紅寶石。

三品:頂珠為藍寶石。

四品:青金石是四品官員的頂珠。其擁有獨特的藍色、深藍、淡藍及淺青多種顏色,非常漂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玉石的一種。

五品:佩戴水晶,通體透明,而且硬度非常高。

六品:頂珠使用的就是白色涅玻璃(即不透明玻璃)。

七八九品:使用的都是金頂,唯一不同的是,七品頂珠為素金,不帶修飾,八九品為鏤金。

此外還可以通過補子來區分

文官:一品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鵪鶉,九品練雀;

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素金頂綉犀、八品陰紋鏤花金頂綉犀牛,九品海馬。

閱讀全文

與大清集團有限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加大號理財 瀏覽:41
4123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457
天天萬利寶是貨幣基金 瀏覽:824
眼護融資 瀏覽:367
正規上海證券投資咨詢 瀏覽:90
水費質押貸款 瀏覽:333
債務融資分類 瀏覽:779
信保融資單 瀏覽:17
港幣1塊錢等於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274
大豆期貨研報 瀏覽:409
公積金怎麼貸款買車 瀏覽:729
廣發經營貸款結清證明 瀏覽:218
北京中保國信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瀏覽:312
2018期貨暴漲的 瀏覽:762
江陰股票板塊 瀏覽:461
股票騙人的嗎 瀏覽:795
基金凈值最高多少 瀏覽:974
理財師賺錢嗎 瀏覽:746
旗賓集團資金流向 瀏覽:435
香港投資證券考試 瀏覽: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