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路金集團

路金集團

發布時間:2021-06-05 04:19:22

Ⅰ 請問北京還有沒有像甜水園那樣的圖書批發市場

地壇最近每年都有的,分春季和秋季書市。開幕之前會有報道,留心點就可以了。
潘家園也有圖書市場。
其它的不太清楚了,呵呵

Ⅱ 深圳市大愛堂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圳市大愛堂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於2015年3月12日在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周森,公司經營范圍包括生物技術開發;化妝品、美容用品、健身器材的研發等。
法定代表人:周森
成立時間:2015-03-12
注冊資本:3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1234358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龍華區龍華街道三聯社區龍觀三路金禾田商務中心3樓L305室

Ⅲ 歷史上還有類似南宋呂氏軍事集團的軍事集團嗎

南宋歷史上曾有三大家族軍事集團:吳氏軍事集團、郭氏軍事集團、呂氏軍事集團。
吳玠(1093年—1139年),字晉卿,德順軍隴干(今甘肅省靜寧)人,北宋抗金名將。早年從軍御邊,抗擊西夏建功。後領兵抗金,和尚原之戰中,大敗金兵兀術部,破川陝路金兵進攻。因功官至四川宣撫使。
其弟吳璘,與兄長吳玠一起成為著名的抗金大將。官至宣撫使,兼任興元府地方官。病逝後孝宗贈他為太師,追封為信王。
吳玠有五個兒子:吳拱、吳扶、吳捴、吳擴、吳揔。 吳拱(?一1176),吳玠長子。早年隨父從軍。紹興九年六月,吳玠死後,吳拱仍在右護軍從軍。曾任京襄府元帥, 官至利州路安撫使、興元府知府、駐札御前諸軍都統制。後建節,領武康軍節度使。淳熙二年(1175)免職授宮觀閑差,次年出任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不久去世,謚襄烈。
吳玠有12個侄子,載入《宋史》的有吳挺。吳挺是宋王朝重臣,官至太尉。吳挺生5子:吳璋、吳曦、吳曉、吳日見、吳踔。吳曦官至太尉、昭信軍節度使,宋寧宗時,吳曦和從弟吳睨及徐景望、趙富、米修之、董鎮一同謀反使得他眾叛親離,據《宋史·叛臣傳》記載,一天晚上,七十多人破門而入,斬其首裂其屍,他的黨羽和妻子、兩個兒子、叔父吳柄、弟吳睨、吳睥等都被處死。宋王朝還將吳璘後裔全部遷出四川,只有吳玠的子孫免於連坐。史料記載,吳曦叛變被平定後,宋王朝將吳璘家族成員全部遷往湖廣和浙江一帶,從此,吳玠、吳璘家族便從四川和西北遠徙東南地區。

郭浩(1087年-1145年),字充道,德順軍隴干(今甘肅省靜寧)人,南宋初期「蜀中三大將」之一,名將郭成之子。建炎年間,屢次挫敗金軍,累官至樞密院都統制。出任金州知州兼金、房、開、達州經略安撫使,為南宋初期「蜀中三大將」之一。紹興十四年,召見,拜檢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謚號恭毅。
《宋史》卷367《郭浩傳》載:
(紹興)十四年,召見,拜檢校少保;還鎮,賜以御府金器、綉鞍,仍官一子文資,賜田五十頃,浩辭曰「臣父子起身行陣,不敢忘本,願還文資。」帝嘉其意,別與一子閤職。是歲,分利州為東西兩路,以浩為金、房、開、達州經略安撫使兼知金州、樞密院都統制,屯金州,仍建帥府。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贈檢校少師,謚恭毅。淳熙元年,賜立廟全州。
郭浩死後,金州都統制一職改由王彥擔任,而其子孫尚微,故郭氏勢力在金州遂告斷絕。然而三十年後,即孝宗淳熙初年,郭浩的兒子開始操執兵柄,嶄露頭角,郭氏勢力遂又興起於東南。
郭浩有三子:郭棣、郭杲、郭果。其履歷如下:
淳熙二年(1175),郭棣任鎮江都統。淳熙四年,升任殿前副都指揮使。淳熙末,郭棣「奉祠里居」(樓鑰:《攻媿集》卷91《文華閣待制楊公行狀》),回到金州故里,走馬放鷹,消磨時光,於光宗紹熙四年(1193)六月病卒。
淳熙四年,郭棣弟郭杲接任鎮江武鋒軍都統,兼知揚州。淳熙六年後,郭杲改知襄陽府。其後,大約在淳熙十年初,郭杲改任鄂州江陵府駐扎御前諸軍副都統制,江陵府駐扎。十一年二月,又升任都統制,鄂州駐扎。郭棣奉祠歸鄉後,郭杲又接任兄職,任殿前副都指揮使。寧宗登極後,郭杲以擁戴功,先後除武康軍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太尉。慶元三年(1197),郭杲出任鎮江都統。六年初,興州都統張詔死,宋廷於是以「郭杲代之」(《宋史》卷402《張詔傳》)。嘉泰元年(1201),郭杲死於任上。
郭果在兄弟三人中發跡最晚。大約在慶元末嘉泰初,他在四川任興元都統。其後征調入朝。開禧元年(1205)秋冬之際,授右衛郎將、管幹殿前司職事。三年四月二日,「以臣僚言其昏庸貪瀆、專務私營」,郭果被罷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37)。嘉定六年(1213)初,宋廷宣布:「前主管殿前司公事郭果差宮觀。」二月,「給事中曾從龍言其縱曳用兵、締交權門」,認為原處置偏輕,故宋廷又重作處置:「前主管殿前司公事郭果差宮觀指揮寢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46)但至於郭果後受何種處分,不得而知。
關於郭浩諸孫,岳坷在《桯史》卷十四《二將失律》中雲:「倪、倬、僎,皆棣、杲、果諸子,浩之孫」,「倬,蓋招撫倪之弟也」;「倬之弟僎」。由此可見,郭倪、郭倬、郭僎乃為兄弟。又,《兩朝綱目備要》卷六稱郭倪為「杲侄」,故郭倪、郭僎均系郭棣之子。
郭倪,字季端。嘉泰元年(1201)初,其叔郭杲病亡,宋廷「於是以太尉吳曦代為帥,而以杲侄倪領殿岩」(《兩朝綱目備要》卷6,慶元六年十二月記事)。郭倪時任殿前都虞候,因殿前都指揮使、副均缺。故稱「殿岩」,「殿帥」(《宋會要輯稿》職官三二之19)。三年,升任殿前副都指揮使。開禧元年(1205)八月,「自殿前副都指揮使為鎮江都統,兼知揚州。」(《兩朝綱目備要》卷8,開禧元年八月乙巳記事)「淮東安撫使」(《宋會要輯稿》兵六之7)。北伐事起,寧宗又下詔委任郭倪以方面之責——「寧遠軍承宣使、鎮江府駐扎御前都統制、兼知揚州、充淮南東路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郭倪兼山東、京東路招撫使」(《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二之67)。
郭倪之弟郭倬、郭僎,史載甚略。郭倬開禧二年前任建康都統,北伐前夕調任池州都統。在此之前,他還曾任嘉泰四年賀金國生辰國信副使(正使為劉甲),出使金國。北伐前夕出使金國,郭倬出使的目的極明白不過了,無非是偵察金國的戰爭准備,搜集軍事情報。至於其弟郭僎,目前僅知他在開禧北伐時任鎮江前軍同統制。

Ⅳ 宋朝平北將軍

一:岳飛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他在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斗,所向披靡,「位至將相」。

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岳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殺不拆屋,餓殺不打擄」。金人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表達了對「岳家軍」的最高贊譽。岳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斗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

二:孟珙

孟珙(1195—1246),字璞玉,原籍絳州(今山西新絳),曾祖孟安是岳飛部將,祖父孟林亦是岳飛部屬,隨軍至隨州,定居於棗陽(今皆屬湖北)。南宋優秀的軍事家、統帥,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將。

南宋中期宋蒙戰爭爆發後,曾以一人之力統御南宋三分之二戰線上的戰事,由於其在抵抗蒙古軍的傑出表現,被後世軍史家稱之「機動防禦大師」。13世紀初至中葉的中國大地上,南宋相繼與衰亡的女真金國、新興的蒙古汗國發生了激烈的民族戰爭。在這段波瀾壯闊、金戈鐵馬的歷史中,孟珙就是宋朝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從普通的下級軍官做起,與父親孟宗政憑借戰功成為抗金名將,最後攻破金國都城,親手俘獲金國末代君主的遺骸。金國滅亡,蒙古又大舉入侵,妄圖消滅宋朝。孟珙再次擔起重任,統領南宋兩大戰場(南宋四大戰區:川蜀、荊襄(又稱京湖)、淮西、淮東),率領宋軍浴血奮戰,全力抵抗橫掃歐亞的蒙古鐵騎,確保南宋挺過了宋蒙戰爭的前十餘年。他作為南宋的擎天一柱,建立起一體化的防禦體系,將後半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保衛南宋政權、使南宋人民免遭蒙古軍戰火荼毒的宏偉事業中。無論戰功還是品德上,他都是一位偉大英雄。

三:曹彬

曹彬(931年-999年),字國華,真定靈壽(今屬河北)人,北宋初年將領。在北宋統一戰爭中擔任主要將領。曹彬是郭威張貴妃的外甥。後周顯德五年,奉詔出使吳越,累官至引進使;嚴於治軍,尤重軍紀。

乾德二年率軍滅後蜀,以不濫殺著稱,升宣徽南院使。開寶七年率水陸軍10萬攻滅南唐,次年克金陵,又決策伐北漢和攻遼,以功擢樞密使。雍熙三年,宋分兵三路攻契丹,他為東路軍主將,因孤軍冒進、兵疲糧乏撤軍,至岐溝關被契丹軍擊敗,致宋軍全線潰退,降右驍衛上將軍。

四:狄青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漢臣,汾州西河人,面有刺字,善騎射,人稱「面涅將軍」。他出身貧寒,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為延州指揮使,勇而善謀,在宋夏戰爭中,他每戰披頭散發,戴銅面具,沖鋒陷陣,立下了累累戰功。

朝廷中尹洙、韓琦、范仲淹等重臣都與他的關系不俗。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節讀書,精通兵法。以功升樞密副使。平生前後25戰,以皇佑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夜襲昆侖關最著名。狄青生前,備受朝廷猜忌,導致最後抑鬱而終;死後,卻受到了禮遇和推崇,追贈中令,謚號武襄」。

五:李繼隆

李繼隆(950—1005年),大宋名將,李處耘長子,祖籍上黨(今山西長治人)以蔭補供奉官。善騎射,曉音律,好讀《春秋左氏傳》,以禮待儒士,多智謀,謙虛謹慎。參與平定後蜀、江南,有軍功李繼遷擾邊,與田仁朗等率兵擊敗。從曹彬征幽州,破契丹兵。

端拱元年冬,遼軍派「戰神」耶律休哥再次大舉入侵,攻克涿州,陷長城口。李繼隆領兵北上增援不敵耶律休哥,宋軍退保北平寨。耶律休哥領八萬精騎繼續南下,陷滿城,南下祁州。李繼隆再次赴戰,路上遇敵激戰之後斬獲不少,最後依據宋太宗指令退保唐河,兩軍進行決戰,遼軍大敗,橫屍遍野,宋軍一直追擊到滿城,斬首一萬五千級獲馬萬匹。
六:曹瑋
曹瑋(973—1030年),字寶臣,北宋大將,戰功卓著,官至御史大夫。名將曹彬之後。公元9世紀吐蕃帝國滅亡了,但是在西域,吐蕃的貴族軍事集團仍然活躍在歷史的舞台上。北宋帝國建立後,吐蕃集團和宋帝國,西夏帝國之間關系錯綜復雜,時戰時和。

公元1011年,李立遵大怒動員了3萬多精銳鐵騎,准備攻打宋朝。頓時邊關謠言紛紛,形勢吃緊,曹瑋積極准備戰事,上書朝廷要求增兵。兩軍決戰於三都谷,宋軍以少勝多,斬首萬余,取得輝煌勝利。三都谷之戰,宋吐關繫上重要的一戰,以宋朝的勝利載入了華夏的戰爭史冊。從此吐蕃就很少騷擾宋朝,直到王韶發動河湟戰役前關系一直比較和睦,可以說這一戰打出了宋吐之間的和平,曹瑋對此功不可沒!

七:劉錡

劉錡(1098年―1162年),字信叔,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南宋抗金將領。劉錡驍勇善戰,在伐夏抗金的過程中屢立功勛。順昌之戰是南宋初抗金的重要戰役之一,由著名抗金將領劉錡指揮,是歷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城邑防禦戰役。

整個戰役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140年5月25日至6月1日,歷時6天,經過3次戰斗,擊潰金軍的前鋒部隊;第二階段從6月7日至6月12日,歷時6天,劉錡率全城軍民與兀術親自率領的金軍主力決戰,取得了順昌保衛戰的最後勝利。劉錡慷慨深毅,有儒將風。宋史上說:錡神機武略,出奇制勝,順昌之捷,威震敵國,雖韓信泜上之軍,無以過焉。後世史書認為南渡名將以張、韓、劉(劉光世)、岳並稱,其中卻未包括劉琦。事實上張俊的人品實在不好,而劉光世更是庸才一個。比起這兩個,劉錡無疑更能稱得上名將之謂。即使是同岳飛相比,劉錡也不遜色。

八:韓世忠

韓世忠(1089年—1151年),陝西省綏德縣人,字良臣,兩宋之際的名將,漢族,與岳飛、張俊,劉光世合稱「中興四將」。身材魁偉,勇猛過人。出身貧寒,18歲應募從軍。英勇善戰,胸懷韜略,在抗擊西夏和金的戰爭中為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亂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1129年,金兵再次南下,突破長江天險,攻破了建康(今南京)等重要城鎮,躲在杭州的宋高宗趙構又要逃跑。韓世忠面見高宗,慷慨陳詞:「國家已丟失河北、河東、山東諸地,再把江淮丟掉,還有何處可去?」韓世忠僅用八千軍隊,困敵十萬兵馬於黃天盪,戰四十八天,殲敵萬余。此戰意義非凡,激起了江淮人民的抗金情緒,使人民看到了金兵並不可怕。韓世忠因黃天盪戰役以巧制敵,其威武雄姿和將帥風范傳遍江淮地區。

九:王堅

王堅,南宋抗蒙名將。嘉定十一年赴棗陽,加入忠順軍。秘密潛入蒙古軍造船之地,燒毀其船支二千餘。寶佑二年,和曹世雄等在合州、廣安等地擊敗蒙古軍。

升興元府都統兼知合州,王堅調集民夫,修築釣魚城。開慶元年,蒙哥汗親率大軍圍攻合州,王堅與副將張珏堅守釣魚城,多次擊退蒙軍。蒙哥派晉國寶入釣魚城招降,為王堅所殺。蒙軍攻打九月不下,蒙哥為旋風火炮受創而死。蒙軍被迫撤退,史稱釣魚城之戰。

十:吳玠

吳玠(1093年—1139年),字晉卿,
興國州永興(今湖北省陽新縣)人,南宋名將。早年從軍御邊,抗擊西夏建功。後領兵抗金,和尚原之戰中,大敗金兵兀術部,破川陝路金兵進攻。

吳玠與敵對壘數年,盡其畢生精力,率領秦隴、涇原、階、成諸州和家鄉德順軍子弟兵,長期扼守秦鳳要塞而牽制金人對東南的壓力,使金人始終不敢窺視蜀地。

Ⅳ 北京朝陽區望京北路金漢王科技大廈都有什麼公司,有聯想集團嗎

有聯想。
城鐵望京西有聯想的擺渡車。

Ⅵ 吳姓的歷史上的名人

1、吳起

吳起(前440年-前381年),衛國左氏(今山東省菏澤市曹縣,一說菏澤市定陶區)人。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吳起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在楚國時,曾主持「吳起變法」。後因變法得罪貴族,遭其殺害。有《吳子兵法》傳世。

唐肅宗時,吳起位列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宋徽宗時被追尊為廣宗伯,為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2、吳廣

吳廣(?-前208),字叔,陽夏(今河南太康)人,秦末農民起義領袖。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朝廷征發閭左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為屯長。他們行至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法,過期要殺頭。

陳勝、吳廣便發動戍卒起義,提出「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陳勝自立為將軍,以吳廣為都尉,用已被賜死的秦始皇長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名義號召群眾反秦。

次年,圍攻滎陽的假王吳廣與義軍將領田臧意見不合,被田臧假借陳勝的命令殺害。

3、吳承恩

吳承恩(1506年—約1583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人(現淮安市淮安區人)。祖籍安徽,以祖先聚居樅陽高甸,故稱高甸吳氏。

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提出《西遊記》作者是吳承恩的首先是清代學者吳玉搢。

吳承恩自幼敏慧,博覽群書,尤喜愛神話故事。在科舉中屢遭挫折,嘉靖中補貢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長興縣丞。殊途由於宦途困頓,晚年絕意仕進,閉門著述。

4、吳三桂

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廣寧前屯衛中後所(今遼寧綏中)人,祖籍南直隸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

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崇禎皇帝登基,開武科取士,吳三桂奪得武科舉人。不久,吳三桂又以父蔭為都督指揮。

崇禎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關大戰中大敗李自成,封平西王。順治十六年(1659年),吳三桂鎮守雲南,引兵入緬甸,迫緬甸王交出南明永曆帝。

康熙元年(1662年),吳三桂殺南明永曆帝於昆明。同年,晉封為平西親王,與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並稱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吳三桂自稱周王、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發布檄文,史稱「三藩之亂」。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在衡州(今衡陽市)登基為皇帝,國號大周,建都衡陽,建元昭武。

康熙十七年(1678年)秋在衡陽病逝。追謚為開天達道同仁極運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孫吳世璠支撐了三年之後被清軍攻破昆明,三藩之亂遂告結束。

5、吳道子

吳道子(約公元680~759年),唐代著名畫家,畫史尊稱畫聖,又名道玄。漢族,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約生於公元680(永隆元年) ,卒於公元758(乾元元年)前後。

少孤貧,年輕時即有畫名。曾任兗州瑕丘(今山東滋陽)縣尉,不久即辭職。後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

開元年間以善畫被召入宮廷,歷任供奉、內教博士、寧王友。曾隨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通過觀賞公孫大娘舞劍,體會用筆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尤精於佛道、人物,長於壁畫創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吳姓

閱讀全文

與路金集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金控庄的股有什麼特點 瀏覽:958
醫院股權融資 瀏覽:245
信託產品圖片 瀏覽:201
中原高速03月07日資金揭秘 瀏覽:515
怎麼買萬達股票 瀏覽:306
湖南源匯信託 瀏覽:891
汽車融資網站 瀏覽:747
外匯價1美元人民幣 瀏覽:649
方正科技股票價格 瀏覽:802
景順長城動力混合基金凈值 瀏覽:59
證券期貨違法違規舉報中心 瀏覽:388
孔門的理財 瀏覽:116
鼎融資本收益怎麼樣 瀏覽:305
融資價格是什麼 瀏覽:564
新基金封閉期不能贖回 瀏覽:789
外匯狙擊手pdf 瀏覽:218
恆生中國指數基金 瀏覽:898
修正火理財 瀏覽:487
上海場內開放式基金代碼 瀏覽:516
江蘇民營投資控股和中超控股 瀏覽: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