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理財的概念是什麼
理財來的意思就是管理財自務,分配自己的財產使其收益最大化。所謂的理財也不僅僅是把財務往外投,被投資也是一種理財,不懂得被投資也就不懂得怎麼更好投資。
理財分為公司理財、機構理財、個人理財 和家庭理財等。人類的生存、生活及其它活動離不開物質基礎,與理財密切相關。 「理財」往往與「投資理財」並用,因為「理財」中有「投資」,「投資」中有「理財」。
理財的目的,不在於要賺很多的錢,而是在於使將來的生活有保障或生活的更好(所以說理財不只是有錢人的事,工薪階層同樣需要理財),善於計劃自己的未來需求對於理財很重要。
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
Ⅱ 理財產品的相關
三種保本理財產品投資優缺點
第一類:
人民幣固定收益產品
優點:此類產品多為短期產品,運作模式以債券投資和信託募集資金為主,收益率一般為3%~5%,本金有保障。這類產品適合年齡較大、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但若處於加息周期中,可能會出現產品到期後難跑贏儲蓄存款利率的情況,建議投資者應盡量迴避長期產品。
缺點:此類產品暗藏的風險是收益可能不如存款。
第二類:
人民幣結構性產品
優點:它是銀行通過購買股票組合、股指或者商品期權等,以募集投資者的資金作為相應對沖來操作的理財產品,大部分偏好掛鉤票,且較集中在幾大藍籌股上。
缺點:這類產品雖然保本金,但如果因為投資者自身原因導致產品提前終止,則本金保證條款不再適用。大部分結構性產品都是到期後才能100%歸還本金的。
第三類:
新股申購類產品
優點:雖然新股申購產品是浮動收益產品,一段時間以來「破發」也令新股產品遭遇「寒流」,但是多家銀行推出的單只新股申購產品,相對來說風險較低,本金保障比較高。此類產品每當有新股發行的時候,便募集資金集中申購,新股上市後立刻套現,並將本金和收益打回投資者賬戶,這類產品一般不參與網下申購,所以「破發」對其影響也較小。
缺點:需要注意的是,此類產品存在中簽率的問題,假如中簽率較低,那麼收益就會受到影響。 銀行 月平均
收益率(%) 排名
變化 債券類(%) 信貸類(%) 結構型(%) 混合型(%) 1 交通銀行 585.20 ↑24 3.07 -- 3.33 3.41 2 東亞銀行 9.25 ↑1 -- -- 9.25 -- 3 星展銀行 8.00 ↓2 -- -- -- -- 4 寧波銀行 5.07 -- 5.55 -- -- 4.80 5 興業銀行 5.09 -- -- -- -- -- 6 匯豐銀行 5.01 ↑16 -- -- 4.90 -- 7 上海農商行 5.01 ↑4 4.97 -- -- 5.40 8 中信銀行 4.96 -- -- -- -- -- 9 光大銀行 4.86 ↑1 5.44 -- -- 2.88 10 浙商銀行 4.85 ↑3 -- 4.85 -- -- 11 民生銀行 4.83 ↓4 -- -- -- 4.83 12 平安銀行 4.83 ↓3 4.83 -- -- -- 13 上海銀行 4.81 ↑5 4.82 -- -- 4.50 14 華夏銀行 4.77 ↑1 4.74 -- -- 4.79 15 工商銀行 4.70 ↓3 4.39 4.79 -- 4.81 16 招商銀行 4.63 ↓2 4.65 5.70 3.20 4.50 17 渣打銀行 4.50 ↑4 -- -- 4.50 -- 18 浦發銀行 4.36 ↑5 -- -- -- 4.50 19 深發展 4.30 -- 4.24 -- -- 4.50 20 農業銀行 4.20 ↓4 4.18 -- 4.22 -- 21 建設銀行 4.00 ↓4 3.05 5.40 -- 4.06 22 中國銀行 3.92 ↑2 4.70 6.30 3.57 3.73 23 北京銀行 4.32 ↓3 3.78 -- -- -- 24 南京銀行 3.42 ↓18 3.42 -- -- -- 25 恆生銀行 -- -- -- -- -- -- 2012年9月份,銀監會全面叫停30天期以下短期理財產品,但市場對於短期理財的投資需求卻日益上升。記者昨天獲悉,業內首隻運作周期僅為7天的超短期理財基金已經獲批。
在投資方向上,該基金主要投資於債券回購、現金、央票等現金類投資工具,以保證投資的安全性及流動性。盡管投資種類與貨幣基金類似,但比較而言,該基金因其定期贖回的機制,具有一定的封閉期,避免了因每日贖回而帶來的流動性管理風險,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收益的穩定性。
Ⅲ 理財是什麼意思
投資指的是特定經濟主體為了在未來可預見的時期內獲得收益或是資內金增值,在一定容時期內向一定領域的標的物投放足夠數額的資金或實物的貨幣等價物的經濟行為。合夥,就是兩人或者兩人以上的群體,發揮各自優勢,一同去做一些可以給其帶來經濟利益的事情。投資可分為實物投資、資本投資和證券投資。前者是以貨幣投入企業,通過生產經營活動取得一定利潤。後者是以貨幣購買企業發行的股票和公司債券,間接參與企業的利潤分配。合夥, 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合夥人訂立合夥協議,為經營共同事業,共同出資、合夥經營、共享收益、共擔分險的營利性組織.其包括普通合夥企業和有限合夥企業。簡單來說,投資只是出錢,不參與公司的管理,從中獲利,而合夥是共同出資,合夥經營,分享利益。
Ⅳ 理財產品相關
你說的是年利率復2.8%還是制14天利率2.8%?
如果是年利率2.8的話 存10萬 14天收益116。7元
如果是月利率2.8的話 存10萬 14天收益1380元
如果是14天利率2.8的話 存10萬 14天收益2800元
Ⅳ 關於理財的相關知識
行走江湖沒有一定實力怎麼行?理財獲益靠的是技巧和知識儲備!下面為回大家准備了6點理財小常識,希望答對你有點幫助!
1. 儲存活期的錢越多你就越窮,不論你是定存,理財產品、基金、國債一系列投資都比你的錢用來存活期好。
2. 此生第一筆投資千萬別選擇股票,股票風險極高、不要眼裡只有收益,當你的投資心態還不夠成熟以及知識儲備不夠是,你很容易把自己變成一個賭徒。在你沒有足夠的自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時,最好通過低風險來培養自己的能力。
3. 部分國內投資機構的理財師都是按照返點回扣來推薦理財產品的,他們的建議你只能作為參考。
4.不要使用信用卡的分期付款和取現功能。不管有沒有利息,這樣產生高昂的額外費用是跑不了的。
5.銀行的理財產品,投資銀行存款,余額寶,微信錢包等,收益跑不贏通脹,財富是不可能實現保值增值滴,只能讓財產貶值速度放慢點。
6.理財是一個長期過程,耐心和時間是必須具備的,一夜暴富是不可能滴;
Ⅵ 理財相關知識
理財個人認為就是在理順財產(理財)的基礎上進行可控數目和風險承受范圍內的投資
Ⅶ 有沒有關於理財 金融的有關資料
理財相關術語:
收益:
剛開始推出理財品種的時候,
金融機構使用「利率」這個字眼,
後來規范後,銀監會
要求使用「收益」,目前介紹理財產品得到的收益多數會採用「預期收益」或者「固定收
益」,
請注意「預期收益」與實際收益往往會有較大差異,
「固定收益」如果排除其他風險,
但就收益來說是比較可靠的。介紹理財產品切忌使用「利息」
這個詞彙,
利息僅僅是在借貸
關系或儲蓄存款中才存在。
預期收益:
收益具有不確定性。理財產品一般採用「預期收益」
,因為收益具有浮動性。
浮動收益:
跟預期收益差不多。
固定收益:
收益是有保障的,在理財合同中有相關條款保障收益,收益是固定的。
收益率:
即以百分比計算的收益。
年化收益率:
收益率一般是按照一年作為周期來計算,
所以收益又叫年化收益。
收益的多少
一定要參考收益的計算周期。
凈收益:
扣除相關費用,
稅收之後客戶實際獲得的收益。
多數理財收益率使用年收益來表示,
一定要按其所述的期限來換算!
結算方式:
理財一般是以現金作為結算,實物結算,股份結算等。可選結算方式的,客戶應
該自主選擇。
收益分配
/
結算周期:
客戶在多長時間內可以取得收益,
收益結算周期越短,
產品約有優勢。
投資門檻:
購買理財產品的最低額度。
投資周期
/
期限:
理財產品的運作時間是多久,從成立到最終清算的時間周期。銀行理財產
品靈活從三天到三年不等,
信託為一年到五年不等,
保險投資周期最長,
三年的三十年不等。
結算周期:
收益計算周期與投資周期。
募集周期:
發售期。
Ⅷ 理財是什麼意思
理財的意思就是管理財務,分配自己的財產使其收益最大化。所謂的理財也不僅回僅是把財務往答外投,被投資也是一種理財,不懂得被投資也就不懂得怎麼更好投資。
理財分為公司理財、機構理財、個人理財 和家庭理財等。人類的生存、生活及其它活動離不開物質基礎,與理財密切相關。 「理財」往往與「投資理財」並用,因為「理財」中有「投資」,「投資」中有「理財」。
理財的目的,不在於要賺很多的錢,而是在於使將來的生活有保障或生活的更好(所以說理財不只是有錢人的事,工薪階層同樣需要理財),善於計劃自己的未來需求對於理財很重要。
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