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知道哪些人對投資有很好的看法
今天介紹的兩位嘉賓一定不如昨天的三位名氣大,但如果你喜歡理財投資,錯過了會非常可惜。
因為他們不是「網紅」,是專業領域的大拿,名氣小隻是因為咱們小白靠近不了人家的圈子。
想了半天,還是決定把更乾的干貨分享出來,小白學習理財終有一天會走向專業、走向精深,多接觸一點,總沒壞處。投資心法——最浪漫的事,不是星辰大海,而是抵達沃野
坐標四線城市,白天上班,早起碼字,堅持原創,分享最適合工薪族的理財經驗。微信公眾號:[亭主]
2. 網信理財和微信理財通相比哪個好
樓主你好,理財通更好更安全一些
從資金的安全來說,理財通專門設置了安全卡,也就是回你第一次購買產品答使用的銀行卡,你的資金只會提現到你的安全卡裡面,理財通不用於轉賬和消費,這樣保證了資金的絕對安全;
而且理財通的產品非常多,我們可以購買的最適合自己的產品,帶來的收益也是比較高的,而且風險低,幾乎就是沒有風險的投資,收益比較穩定
理財通隨時都是可以支取的,兼顧了兼顧了定期的高收益和活期的便捷,屬於互聯網時代的新型產品
3. 山東跨界通「消費理財」靠譜嗎
可以選擇理財通的產品收益高而且安全,沒有風險,穩定。
你如果看中的話可以早點下手啊,每天都可以購買的
和銀行的活期存款差不多,但是比銀行的活期存款利率要高
每天的收益率是不同的,目前收益比較穩定
4. 利民集團董事長是劉真有是真的,他旗下有跨界通這個理財項目嗎
家庭理財基本就是配置比例的問題。P2P風險高,不穩定。家庭理財可以考慮4321原則,定存專40%,保險30%,理屬財(基金等),10%現金備用。鑒於現在的銀行利率等,比率可以調整,或者不放銀行,買基金或者銀行理財產品、國債等,收益在4-8%,風險小。如果你的風險中性或以上,可以考慮買點股票等
5. 沈錦華的跨界投資熱水器
孫德良的生意寶2006年的凈利潤是2800萬,而焦點科技是1100萬,但一年後,前者利潤是4200萬元,後者躍升至6400萬,幾乎增長了5倍。不過生意寶(網盛科技)2006年就成功上市了,沈錦華2007年才開始謀劃第二年上市,沒想到遇到金融危機,IPO暫停,直到2009年12月才敲上市鍾。
不過,與其評說富人當下有多富,不如透視一下他最窮的時候是如何度過的。
2003年初有一件讓沈錦華哭笑不得的事。一位浙江企業的老闆跑到南京硬要請沈錦華吃飯,沈錦華一時摸不著頭腦,一問,原來是這人通過中國製造網做外貿,幾年下來賺了近兩千萬。沈錦華大跌眼鏡:要知道彼時中國製造網仍然在虧損!
受了浙江客戶的刺激後,沈錦華於2003下半年做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成立南京艾普太陽能公司。他的打算是,進入一個「人們樂於接受、未來可能有前景」的行業,以沖抵中國製造網持續虧損的風險和拖累。他選擇了投資製造太陽能熱水器。
回頭來看,這真是一個有意思的人在一個有意思的年份幹了一件有意思的事。2003年馬雲投資創辦了淘寶;韓禮士(Merle A. Hinrichs)的環球資源網在上海舉辦采購交易會,正式進入會展業;劉強東由於SARS關閉京東商城的實體店,開始專注電子商務;只有沈錦華,不走尋常路,玩了一把「混搭」。
沈錦華最後沒有走當初給自己留的這條「後路」,不過艾普太能熱水器2009年的銷售額達8000萬元,出口到歐美等國並躋身於美國市場「TOP10」行列。他自始至終沒有涉入管理,只是樂悠悠地做著大股東。
對於沈錦華而言,這並不僅僅是逼出來的創想,也是一直以來「變換身份」的延續。
「焦點科技旗下除中國製造網,還有幾家公司,我會根據不同公司印不同的名片,哪怕只是中國製造網,我也會印製不同頭銜的名片,譬如去各地調研就印『客戶服務經理』,籌劃上市也有專門的名頭……」沈錦華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不是讓一大把的頭銜密密地擠到一張卡片上,而是根據不同時期、不同需求,有可能隱去主要頭銜,去和不同類型的人交流,沈錦華這種做法在民營企業家群體中著實另類了些。他的解讀是「客戶和市場重於面子」。
一句原本聽起來有些務虛的話在他的「名片情結」中顯得反而有了分量。這讓人想起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在獄中給創維高管們推薦的一本書《砍掉成本》,曾經非常要面子且控制欲和支配欲極強的黃宏生讓高管們細讀的章節是《砍掉面子》。
從電子商務到投資實體企業,盡管彼時沈錦華跨行業的步子邁得大了一些,但是拿到動輒言內需的2008年,其隱喻與啟發不可小覷——更多的網路公司開始走到網下,進入實體領域,譬如原本擅長網上銷售和郵寄銷售的麥考林早在2006年就開出了第一 家EUROMODA實體店,如今實體店數量接近300家。
最為引人注目的是盛大的陳天橋。2009年11月,盛大與無錫市政府簽下一紙協議,宣布將聯手在無錫打造「國內第一個基於物聯網的互動娛樂主題示範園區」。一個月後,盛大發布三季報,其CFO吳兆莆在盛大文學、音樂、網游、旅遊、影視等產業布局中首次提及旅遊業,盛大旅遊掛牌箭在弦上。
6. 近年來看到很多商界大佬紛紛跨界進軍農業,是不是農業行業的投資前景很好呢
不同於其他行業,農業兼具成長性和周期彈性,是為數不多既能收獲長期版成長收益、又能賺取周期彈性的權行業。
從成長性看,與國外相比,我國的農業仍處於初級階段,存在需求體量巨大,人均資源少,現代化水平和生產效率較低,市場集中度低的特點。中國農業正處於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重要階段,正朝著規模化、現代化和國際化的方向快速發展。從整個行業來看,增長率超過10%,但行業內細分行業及個股會有20-30%,甚至50%的年增長率。優秀的企業逐步通過領先的技術、資本運作和並購獲得遠超行業的增長。
從周期性看,農業與生俱來具有周期特徵。如果能准確預判周期並據此投資,可能獲得較好收益。比如近一輪豬周期,2015年3月豬價從13元起步,當年即突破20元, 同期相關受益的個股漲幅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