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取得交易性金融資產時,按其公允交織(不含兩個「已」,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利息和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按交易費用,借:投資收益。按兩個『已』 借:應收利息和應收股利。按支付的貨款,貸:銀行存款。具體分錄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應收股利
投資收益 (交易費用)
貸:銀行存款
2. 請教金融資本問題,期貨怎麼玩麻煩高手介紹一下開戶流程-交易規則-風險 等事項全面點!謝謝
樓上都說的太專業了,通俗一點的說: 1.期貨跟股票差不多,是一種投資方式 2.期貨跟股票不同,可以當天買,當天賣,當天可以交易無數次。股票當天只能交易一次,買或者賣。 3.期貨可以買漲,也可以買跌,漲的時候你先買,漲高了賣了賺錢。跌的時候可以先賣,跌低了再買回來賺錢。 4.期貨是保證金交易,買價值100塊的期貨只要10快錢就可以了,而股票買100快錢的股票需要100快錢。 5,期貨是每天結算資金的,100塊錢的期貨漲到110塊了,當天就可以把賺到10塊錢給你,你第二天就可以用這10塊錢再買100塊錢期貨賺錢,也就是說你現在手裡有210塊錢的期貨,而股票不行,你100塊錢的股票漲到110又怎樣,你不賣掉錢你永遠拿不到,即使賣掉了,再買股票也只能買到110塊的股票。 為什麼說風險大呢,你想想,期貨保證金交易,你拿10塊錢可以做100快的交易,100塊的交易價格變動10%很正常,變動10塊錢,但是對於期貨交易來說,你只投入10塊錢,價格變動也是10快,也就是說100%的價格波動,加上期貨可以多,可以空,從概率上方向又多了2倍,所以風險又放大2倍,200%的風險,這么算來,風險為股票的20倍,風險當然大了。不過風險大,沒錯,不在乎風險大,在乎風險能不能被控制。期貨是T+0交易,當天買入,行情不對可以馬上平倉,損失能夠被控制,但是股票雖然風險小,但是不是T+0的,當天買入萬一跌停了這10%是必然的,如果是高開後跌停的話20%都是有可能的,所以風險大小不是衡量投資安全的唯一標准,能否控制風險才是最佳手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房產,有的時候房價下跌,你房子賣都賣不掉,這就是明顯的風險不好控制。期貨雖然風險放大了,但是,如果你投資100塊,你不要滿倉交易,你只拿出20塊出來做交易,放大20倍,相當於你做400塊的交易,然後結合止損風險管理,基本上資金安全是能保證的。祝您投資成功,還有不懂問題可以QQ聯系。 通俗的就這么說了,需要更詳細的可以再聊
3. 在資產負債日,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處理原則是什麼
資產負債表日,交易性金融資產按公允價值調整賬面價值。
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高於其賬面余額的差額,借記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貸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科目;公允價值低於其賬面余額的差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4. 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初始計量原則是什麼
以公允價值計量,相關交易費用直接記入當期損益.交易費用是指可直接歸屬於購買、發行或處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費用,主要包括:支付給代理機構、咨詢公司、券商的手續費用及傭金和其他相關費用。不包括溢、折價、融資費用等
5. 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會計確認中,交易費用的處理原則為什麼不計入初始入賬成本中
交易性金融資產指以公允價值計量及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是金融資產類的兜底項目,可以看做是是以價值變動產生價差收益為主要投資目的的行為,如果將交易費用計入成本就不能真實反應投資項目價值的變動情況,所以在會計處理中計入投資收益,持有期間收到的股息紅利計入投資收益當中。
6. 金融資產交易所的會員可以做什麼
金融交易所的成立背景,綜合起來可以總結為以下四點:
一、 國內產權交易市場過度分散,惡性競爭,缺乏全國性的、具有公信力的產權交易平台。
我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為了有效地進行國有資產的處置,各省市成立了一大批產權交易機構,全國各種各樣的產權交易所有300多家,產權交易市場形成了地方割據的局面,嚴重阻礙了產權的跨地域流動性。國有資產無法在全國范圍內流轉配置,沒有真正的價格發現機制,無法實現效益最大化。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些區域的產權交易市場進行了聯盟,形成以上海產權交易中心為首的長江流域市場,以北京產權交易中心為首的北方市場聯盟,以天津產權交易中心為龍頭的北方共同市場。但是這些區域性市場都是鬆散型的行業聯盟,通過合作協議捆綁在一起,沒有統一的平台和統一的規則,也無法解決產權跨區域流動的問題。因此,目前我國仍缺乏一個全國性的、具有公信力的產權交易平台。
二、 金融資產交易市場分散,道德風險突出,呼籲一個全國性的、具有公信力的金融資產交易平台。
我國的不良金融資產率高達20%以上,遠遠超過巴塞爾協議的標准。為了剝離國有四大銀行的不良金融資產,控制金融風險,國家成立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分別在各省設置辦事處進行金融資產處置,又將全國分割為了120個小市場,與產權交易市場的分割如出一轍。區域分割的狀態下,市場信息極度不對稱,造成惡性競爭,金融資產處置過程中道德風險非常大。
早在2000年初,就有人呼籲要建立一個全國性的金融資產交易平台,統一交易規則,打破地域限制,摒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界限,形成公開透明的金融資產交易機制。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個願望一直未能實現。
三、 監管機構期望金融企業國有資產通過全國性的、更具公信力的平台轉讓。
2009年3月,財政部頒布了《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轉讓管理辦法》,即財政部第54號令,明確規定:金融非上市企業國有產權的轉讓應當在依法設立的省級以上產權交易機構公開進行。
由此可見,國家監管機構非常重視金融國有產權的轉讓,希望有一個更廣泛的、更具公信力的交易平台。但是目前國內恰恰缺少這樣一個平台,54號令的出台仍然沒有解決市場分割的問題,全國的金融產權轉讓市場仍然分布在30個市場。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金融資產交易所應時而生,是中國金融發展、改革和創新的必然產物。金融交易所是順應時代發展需要的,也必將為時代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經營范圍:
不良金融資產營銷、公告、交易
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營銷、公告、交易
信貸資產( 含普通信貸及銀團貸款、票據、信託產品、租賃產品等)營銷、公告、交易
在基礎資產上開發的標准化金融產品和金融衍生產品交易
其他標准化金融創新產品的咨詢、開發、設計、 交易和服務
7. 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私募股權交易規則
打電話
8. 什麼是金融資產交易所 金融資產交易所有哪些
金融交易所的成立背景,綜合起來可以總結為以下四點:
一、 國內產權交易市場過度分散,回惡性競爭,缺答乏全國性的、具有公信力的產權交易平台。
我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為了有效地進行國有資產的處置,各省市成立了一大批產權交易機構,全國各種各樣的產權交易所有300多家,產權交易市場形成了地方割據的局面,嚴重阻礙了產權的跨地域流動性。國有資產無法在全國范圍內流轉配置,沒有真正的價格發現機制,無法實現效益最大化。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些區域的產權交易市場進行了聯盟,形成以上海產權交易中心為首的長江流域市場,以北京產權交易中心為首的北方市場聯盟,以天津產權交易中心為龍頭的北方共同市場。但是這些區域性市場都是鬆散型的行業聯盟,通過合作協議捆綁在一起,沒有統一的平台和統一的規則,也無法解決產權跨區域流動的問題。因此,目前我國仍缺乏一個全國性的、具有公信力的產權交易平台。
二、 金融資產交易市場分散,道德風險突出,呼籲一個全國性的、具有公信力的金融資產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