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蓋茨信託

蓋茨信託

發布時間:2021-04-13 05:14:00

『壹』 比爾蓋茨的資產如何配置的呢

想知道蓋茨是如何理財的嗎?
發布時間:2007-12-3 20:32:09瀏覽次數:34文章評論:0
比爾蓋茨是在成為百億富翁以後才在投資理財上成熟起來的。同大多數的凡夫俗子一樣,比爾蓋茨乍富時僱傭了一名叫做AndrewEvans的人來管理自己的財富。但是,1993年3月4日的《華爾街日報》將他的這位老友夫婦倆曾經因為銀行欺詐而定罪的故事捅出來後,老蓋茨夫人瑪麗對自己的兒子僱傭了一個有前科的人來管理財富大為不快。對母親恭順有加的蓋茨只好請這位自己一心想提攜的哥們兒卷鋪蓋走人。

吃一塹,長一智。蓋茨這回僱傭美國律師協會的前高官Bertearly為獵頭,終於為自己找到了一位可以長期信任和依賴的繼任財富經理 MichaelLarson。在這位新財富經理的幫助下,蓋茨成功的將自己持有的微軟公司股份份額由1999年的18.5%減持到10.75%。同時,蓋茨還通過自己和家族基金的投資賬戶將累計套現的440多億美元的資金分散到債券、商品期貨、房地產等各項微軟管理系數較小的資產中,並在這5年裡取得了年回報率高出標准普爾500指數12%的不俗成績。

12%?這並不是說超過標准12%就是私人銀行的目標,一位年過古稀的江山締造者與一位繼承了家族財富的闊少爺所追求的數值肯定大相徑庭。但收益絕對不是私人銀行的全部。
財富管理不是全部

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私人銀行中的財富增值是財富管理中最簡單和枯燥的一部分——對大多數中國投資者來說,投資股票、基金、期貨才是最驚心動魄的環節——但事實的確如此!在經歷了若干年風雨考驗,成熟市場如美國,其收益和風險特徵幾乎能在數十年的歷史數據中找出端倪,更直接一些,私人銀行家可以基本預測出長期收益和風險。

在他們眼中,成功的財富增值取決於理性的預期、低廉的成本以及盡可能低的投資稅負。

這一點從一段專訪中對話雙方迥異的立場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一邊是不停追問投資技術的筆者,一邊是於國內執業的一位私人銀行家,他對記者無休止的提到「投資」稍有些不耐煩。

記者問:那麼,私人銀行的精髓是不是在於能為客戶提供很高的收益?

私人銀行家(對這個問題有些困惑):不,很難這么說,不同的客戶有不同的需要。比如我的一位客戶剛剛套現了他的企業,這時候他告訴我他准備用這筆錢再次創業,那我會盡可能的幫他尋找合適的項目。但如果他的計劃是用這筆巨款安度晚年,我將會為他的家庭設計一項穩定而持久的資產管理計劃,也許整個的計劃收益率只是7%,或者更低,但我的要求只是它能穩健持續的保障我客戶的退休生活。

記者:但是,如果私人銀行家不能給客戶一個好的資產配置,客戶大可以自己投資,我相信在國內市場賺到高於7%的概率並不低。

私人銀行家:我好像明白你的思路,你的理解可能有些狹隘。私人銀行並不是幫助客戶賺錢的一項工具。頂級的富有客戶在乎保住他的財富多於如何增值——如何賺錢,他們可能比私人銀行家更在行。

對於國內的客戶,他們更多的服務需求在於:企業上市、家族企業的改制、子女的海外教育甚至融資,而對於你關心的投資范疇,我們反而涉及的更少,國內基金的運作並不能令我滿意,資本市場的風險和金融產品的不成熟都是症結所在,我反而會提示客戶謹慎參與。

你選擇產品,而不是產品選擇你

這一點看上去與我們熟悉的「貴賓理財」沒有多大區別。但實質上有很大不同。「無論是貴賓理財還是所謂的高端財富管理,客戶經理的工作是為客戶選擇最適合他的產品,但這些產品是已經設計好的,象麥當勞的幾號套餐一樣。可能這位客戶適合1號套餐,而另一位客戶適合單點咖啡和麥樂雞。私人銀行則不同,一位私人銀行家或數位私人銀行家為一位客戶服務,他們可以按照客戶的要求單獨為他設計產品」,匯豐銀行的一位資深人士如此解釋這些差別。

說:一個團隊為一個客戶服務,私人銀行家的身份更像是一座橋梁,事實上,他連通著信託、投資管理、信用貸款的專家,這些專家並不直接打理客戶業務,而是由客戶經理來安排在個別案例上參與客戶財富管理的咨詢業務,因為常常被稱為內部顧問,他們應該是這個行業里真正的精英。

私人銀行是為客戶」

說:不是所有私人銀行家都對信託、投資組合、風險管理等高級財富管理工具了如指掌,有些私人銀行客戶經理是從櫃員一步一步做上來,盡管他們對存貸款業務及銀行內部運作程序非常了解,但由於專業技能的缺失,這些人在行業內常常被譏稱為「家庭主婦型客戶經理」。

理性組合里的感性成份

說:比爾蓋茨這樣的成功創業者正在成為私人銀行家追逐的客戶群體之一,與私人銀行業務的傳統客戶不同的是,這些新貴對財富的增值速度要求更高,但財富增值僅僅是其中一部分,私人銀行家要擔任耐心而和藹的顧問角色,教他們跳出自己擅長的領域去看世界。

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最大的區別之一在於後者是沒有生命的,因此完全可以在信託責任框架下按照理性的程序進行投資,而前者則是有生命和感情的,因此無時無刻不需要心理上的安慰——這一點可能需要一點點技術和私人銀行家的個人魅力,對大部分私人銀行家來說,他們需要在客戶的投資組合里融入一些非理性的成分。將資產分散配置在不同到期日的固定收益證券商的所謂期限配置策略已經被證明既有助於分散投資風險,又有利於投資者的心理安定。

特別是對於比爾蓋茨這樣的新富階層,他的需要並不像一位老派的英國貴族那樣——比如英國具有盛名的私人銀行Coutts為英女王服務時使用的現金管理策略,1999年的蓋茨和他的老部下,他們的資產情況對私人銀行家是一項新考驗。在這些創業者、企業家或者微軟的高級管理人員之中——這種情況適用於任何創業上市的卓越人才,他們絕大多數家庭財產有可能只是上市公司的股票。盡管理論而言,上市公司的經營期限是永續的,但是現實世界中絕大多數上市公司的最終歸宿是永遠消失。私人銀行家知道,必須協助這些人物們制訂一個行之有效的退出策略以保全家族財富。

但整個計劃的難度在於面對如何克服持股人的心理障礙。一方面,這些創業者的財富主要來自於一隻股票的價值升值,因此他們從心理預期上會慣性的認為這只股票的價格還會即席上漲。

假如賣出股票以後其價格繼續上漲的話,他們的後悔感會比普通的投資者要強烈的多,這對於那些身邊的朋友和同事沒有賣出股票的售股者尤其如此。另一方面,大多數客戶集中持股的原因在於對投資(尤其是投資組合管理)知識的匱乏,對買完股票後所得資金的再投資沒有任何選擇的能力。

誰都不能要求比爾蓋茨洞曉一切,至少在如何運作資產這一領域,還是私人銀行家更在行一些。但是私人銀行家的角色不能是一個教導者、或者一位自以為高深的研究人員,他們的工作是站在客戶的立場,甚至是心態,去審視整個規劃過程。

「在這片東海岸區域里,有高出平均概率三倍的高科技創意者出現」,一位舊金山的私人銀行家這么形容:「我們以顧問的形象出現,而不是所謂的管家型私人銀行,後者在台灣或者歐洲出現的多一些。我們通常會參與到客戶的企業里去,甚至對企業上市、融資提出建議。」

富人也要借債

不要認為富人就不需要借債,除了企業融資咨詢,私人銀行在貸款方面比其他任何金融機構更有靈活性。在一般銀行不能提供貸款的情形下,客戶大可以試試求助於私人銀行。

一般銀行的商業或零售部門往往對私人擁有的飛機、遊艇、油氣田以及外國人在本國擁有的物業作為抵押的貸款不感興趣,而這些生意正是私人銀行非常鍾愛的。其原因在於它們知道這些生意的需求者往往是一些非常有錢的個人,而這些有錢的人就是私人銀行索要爭取的客戶。

在中國,「借債給富人」可能是私人銀行進入富人圈子的一項行之有效的手段。一位在大陸工作的外資銀行的私人銀行家如此描述:「我們的客戶並不是全部都有一大筆錢可以交給你打理,在國內,很多客戶的錢都在企業里,在這個階段,可能他們更需要尋找融資的渠道。我們可以利用自己和銀行的關系,幫助他們借到錢。」

「當然,他們碰到的銀行大多會說,你需要抵押你的廠房,或者機器設備」,這位私人銀行家補充道:「但我們的方法可能不太一樣。我們在建立一個信用資料庫,如果這位客戶的資信良好,我們會考慮無抵押的信用貸款。」

『貳』 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為什麼要創立慈善基金會,並且捐那麼多錢這與信託有什麼關系

「有錢人在道義上有責任把他們的一部分財產分給窮人,因為所有超過家用之外的個人財產都應該被認為是讓社會受益的信託基金。」——卡內基

在美國,富人熱心慈善事業有其歷史文化淵源。在美國有這樣一種新教理念,即富人只是社會財富的管理人。在美國,在法律上,財富是私有的,但是在道德和價值的層面上,超過生活需要的財富就是社會的。早在19世紀,美國的富豪卡內基寫了一篇《論財富》的文章,被稱為「財富福音書」。卡內基認為,把多餘財富作為遺產讓親屬繼承,雖是人之常情,卻往往給接受人帶來利少弊多的影響。他說:「我給兒子留下了萬能的美元,無異於給他留下了一個詛咒。」他支持國家徵收累進遺產稅的做法,並認為,這是國家通過徵收累進遺產重稅,譴責自私的百萬富翁的毫無價值的生活方式。他還認為,處置多餘的財富,讓其真正有益於社會是一種本領。「賺錢需要多大本領,花錢也需要多大本領。」他不大主張把財富零星地施捨給窮人,而是可以通過辦企業的方式管理財富,使之升值,以有利於公眾利益。卡內基自己辦了基金會,資助貧困人群、文化和教育事業。他還捐資興建了荷蘭海牙國際仲裁法庭所在的和平宮。他認為,富人在生前應該處置好自己的財富,使之有利於公益,而「死時越有錢,死得越丟臉」。生活在朝氣蓬勃而又狂熱進行物質生產的世界裡,面對工業化進程產生的貧富差距和利益摩擦,卡內基悟出了富人如何為人的道理,即「恰當地管理財富,以使同胞手足之情能維系貧富之間的和諧關系」。美國社會的有序運轉,與這些理念不無關系。

美國富人爭相回報社會,一方面有他們的品格因素,也有宗教中「博愛」思想的影響,與美國的社會財富管理制度也有直接關系。完善的遺產稅和慈善基金管理制度刺激著美國慈善事業的發展。美國的遺產稅、贈予稅以高額累進而著稱。當遺產達到300萬美元以上時,稅率高達55%,而且還要先納稅後繼承。所以,要繼承大額遺產阻礙重重。有些州還規定,政府不僅對遺產征稅,對遺產繼承人還要加征一次稅。而建立慈善基金會或捐助善款則可獲得稅收減免。可以說美國是世界上的捐款大國,「捐贈活動」蔚然成風,在社區里經常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捐款活動。不少富人樂善好施,信奉「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原則,在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美國的貧富矛盾。

在美國社會,金錢確實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不過,我們在鄙視那些拜金主義的丑惡現象之餘,也應看到其財富倫理觀中積極的一面。排名世界前兩位的富豪,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金錢是什麼,賺錢為什麼。也許,他們不是完美的人,但至少,他們不是異化的人。

『叄』 比爾蓋茨都置辦的家族信託,為什麼賈躍亭卻要堅決否認

賈躍亭承認否認什麼的,外界均不清楚到底是怎麼一個情況。有關他的消息,並無官方公布比較准確的信息。網路上傳言多變,經常被認為是謠言。

『肆』 Hengxin信託是誰創立的是不是中國的企業與牛根生是什麼關系

牛根生設立了一個不可撤銷的信託,即Hengxin信託,並將其擁有的境外蒙牛股權資產全數捐贈給此信託。

『伍』 世界名人中有哪些人在設立了家族信託

NO.1 比爾·蓋茨疑以慈善捐款規避遺產稅

2010年,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發起的「捐贈誓言」活動在歐洲國家遭到質疑和批評,許多德國富豪拒絕跟隨他們的步伐捐出財產。 帶頭的德國漢堡船運巨頭彼得·克雷默表示 : 富豪捐身家承諾、、於將應該繳稅的錢捐出去,令富人凌駕於國家之上,影響公眾利益

按照美國的法律,如果富豪要把遺產給子女,聯邦政府會從中抽掉過半的遺產稅。 事實上,許多美國富豪都以慈善捐款的手段規避遺產稅。 歐洲媒體也對此次活動大潑冷水,很多評論都表示美國富豪與其參加「捐贈誓言」行動承諾捐款,「不如按時交稅」

NO.2 喬布斯遺孀被收高額遺產稅

蘋果公司前董事長、、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辭世後,名下至少三座房產置於信託機構名下,這一舉動使得喬布斯的巨額財產數額和分配成為謎團,喬布斯擁有 555 萬股蘋果股票 ( 市值大約 20.5 億美元 ) 及 1.38 億股迪士尼股票 ( 價值大約 47.4 億美元 ) 雖然在喬布斯去世後,其遺產被交由一個信託基金管理,以避免遺囑認證稅,但其稅率仍然高達 15% 喬布斯的遺孀收到的資本收益稅賬單高達 8.67 億美元,這是她出售喬布斯持有的迪士尼和蘋果公司近 70 億美元股票的稅金。 這些稅金的繳納日期截止到 2013 年,過期稅率將從 15% 上調至 20% 而且到期之後,還可能被額外增收 3.8% 的收益稅

NO.3李嘉誠分家

2012年 5 月, 84 歲的華人首富李嘉誠正式向媒體公布了自己的財產分配方案。 按照李嘉誠的分配方案,李澤鉅將得到超過 40% 的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的股權,以及加大最大的能源公司赫斯基 35% 股權,這三塊業務約有2000 億港元。 而對於小兒子,李嘉誠也絲毫沒有吝嗇,李澤楷得到的現金相當於現在資產的數倍。 港媒稱,從分配的公平性角度來說,李嘉誠兩個兒子分到的財產無論是實物還是股票、、現金,從數量上來說,應該是旗鼓相當的。 此外,李嘉誠還表示要留足資產給他的「第三個兒子」——李嘉誠慈善基金會。 李嘉誠在自己身體還很健康的時候,就向社會公布了其財產安排,令股民和社會沒有受到不必要的沖擊,也沒有引來不必要的爭論

NO.4林心如婚前財產做信託

早在2012年 3 月,身價上億的林心如明確表示,如果她要結婚將會先把財產信託。 此言一出,頓時引起媒體和業內人士的大膽猜測,影視娛樂明星的帶頭效應或會使得婚前財產信託「浮出水面」。 在國外及港台地區,個人在婚前將自己的個人財產交予信託已經不是新聞,但是在國內,「婚前財產信託」這樣的處置渠道尚未成型

NO.5梅艷芳防揮霍立遺囑信託

一代歌後梅艷芳香消玉殞已 13 年,卻依然無法從人們的視線中遠去,與她有關的新聞時不時還會占據各大媒體的大幅版面,其中,她的上億遺產尤其令人關注

梅艷芳生前知道母親覃美金不善理財且喜揮霍,如果把財產一下子全給母親,擔憂母親會一次性把遺產花盡,或被別有居心的人騙走。 因此,梅艷芳選擇了遺囑信託,將近億財產委託給專業的機構打理,信託基金每月支付 7 萬港元生活費給母親,一直持續到她去世

但梅媽對女兒遺囑不滿,認為自己應該獨得遺產,一度質疑梅艷芳生前成立的信託基金是否有效,認為梅艷芳簽訂遺囑時,正在醫院住院,健康逐步變差,懷疑她是在精神不佳的情況下,在遺囑及信託基金上簽名的。 梅艷芳億元遺產官司持續了 5 年,但最後法院的判決是梅媽敗訴,梅艷芳生前遺囑有效

NO.6吳亞軍家族信託

列支敦斯登與瑞士之間似乎並沒有明顯的國界,跨過一條栽滿鮮花的小道,看到點綴王冠的徽章,就來到了這個阿爾卑斯山中的小城。 這兒,聚集了歐洲大部分頂級的信託公司

不過,在英國和法國之間,還有一個飄逸著薰衣草香氣的小島,這個名為澤西島的英國皇室屬地,基金業規模高達 1967 億英鎊(約合 1.9 萬億元人民幣),聚集了全球頂級的信託公司

也許你很難相信,遠在萬里之遙的中國「歷任」首富,都和這個小島有不解之緣 2009 年女首富張茵,這個以回收廢紙發家的紙業大王,通過島上的法巴信託公司( BNP Paribas Jersey Trust Coporation Limited )設立了 3 只家族信託

吳亞軍, 2011 年的中國女首富,這個優雅而嫵媚的女人通過匯豐國際信託公司設立了家族信託。 當然,作為一家老牌的英資銀行,匯豐幾乎在每個享有寬松金融法案的小島上都有分支,也包括信託公司

除了澤西外,還有開曼群島、、百慕大群島,甚至模里西斯。 每天,駐扎在繁華都市的信託管理人,都將無數的文件和資金輸往這些小島。 信託管理人的要求也許並不高,免稅可以讓他們節省大量的中間成本,低廉的管理費也可以讓他們賺取多一點的利潤。 富豪們的要求也許更簡單,每年的回報率不需要多高,只要穩重且有保障

NO.7洛克菲勒家族信託

最早的信託見於十字軍東征時期,那時人們因為遠征,而將自己的財產轉托給信任的人照管。 後來這一方式逐漸固定,也有不少人選擇將自己的財產轉給牧師代為經營

刑成介紹說,國外幾乎不存在國內現有的信託公司的模式,國外的大型信託公司多為銀行經營的信託公司,比如說匯豐國際信託、、。 用益信託的分析師李暘則告訴記者,國外的普遍做法是直接將律師設為受託人

大型的財閥家族擁有自己的律師、、會計師,也有自己專門的信託機構。 掌握著寶馬的科萬特家族就有自己專屬的信託機構,家族財產都由這個公司打理,家族成員定期領取收益。 該機構在香港成立了投資分支機構,同時也是大陸 PE 公司九鼎投資旗下一隻基金的 LP之一。

美國總統幾代更迭,洛克菲勒家族的王朝卻始終未變。 洛克菲勒家族組建了自己的信託公司來打理家族成員的私人財產

洛克菲勒家族的興起源於石油,第一代創始人約翰洛克菲勒創立了標准石油,在上個世紀初贏得了十數億美元的身家,成為那個年代數一數二的世界富豪。 他的遺產通過信託的方式被傳承

到他兒子那一代,一共設立了五個信託

洛克菲勒中心大樓在曼哈頓市中心,在這棟大樓的最頂層是一個不為外人所知的機構。 在這個大套間辦公的正是幫洛克菲勒家族打理財產的工作人員。 他們管理者洛克菲勒集團 90% 的股權

NO.8 SOHO中國潘石屹、、張欣家族信託

並不是每一個家族都富可敵國,可以設立自己獨立的信託公司。 以巴克萊、匯豐、大型銀行為代表的公司解決了大部分無力擁有自己專門機構卻需要金融指導的家族的問題

國內富豪在自己的公司中構建信託架構也是多通過銀行系信託公司

SOHO中國在香港上市,實際控制人張欣與潘石屹對公司的控股正是通過信託來實現。 信託的受託人是匯豐國際信託,合計持有 SOHO 中國超過 60% 的股權,信託受益人是張欣

公司上市之後為了履行披露義務,股東的信息都會呈現於投資者的面前,但是如果通過信託來持股則能最大限度地保護股東的隱私。 通常招股書或者公司財報上顯示的只有信託的成立人和受託人,除非信託受益人在董事會或者高管名單中,否則受益人的信息不會出現在財報中

以上述 SOHO 中國為例,公司財報中顯示張欣是信託受益人,但是這只信託是否還有其他受益人以及收益比例如何則無從得知

NO.9 家族信託

•開曼和澤西島上的信託

兩大女首富選擇海外信託,香港大部分信託匯豐操辦,富人們選擇信託,就是選擇一地的法律體系

明亮的落地玻璃外,是維多利亞港淺綠的海景,不時有幾只海鷗從天空掠過

這里是法國巴黎銀行( BNP )位於香港金融中心的總部會議室。 當然,這家在英屬澤西和盧森堡都設有大型信託公司的跨國銀行,還擁有更加神秘的 VIP 客戶室。 房間布置幽雅,牆上是畫風前衛的油畫,米黃色的小幾上,淺藍色的瓶中插著鮮花。 你可以很悠閑的坐在寬大的沙發上,而你的銀行顧問會詳細地向你解釋各種繁復的程序

事實上,多年以來,內地和香港富豪都願意委託類似法巴這樣的跨國銀行打理他們的財富。 一種選擇是信託

•神秘的信託島

也許你沒有想到,那些在地球儀上都難以看清的小島竟承載了眾多富豪的財富

在香港,匯豐國際信託有限公司操刀了其中大部分家族信託

龍湖地產的董事長吳亞軍出生於重慶,可是龍湖地產的注冊地在開曼群島上。 這是一種常見的運作方式,將公司注冊地選擇在海外離岸金融中心上

龍湖地產的股東名單中有「絲質信託」。 其中的蔡氏家族信託以及 Silver Sea Asset Limited 是控股股東 Silver Sea 的受託人是匯豐國際信託有限公司,持有公司 45.465% 股權。 這是一隻全權信託。 全權信託指受託人可以在委託人的意願指導下自行決定信託財產的分配方式、財產的管理運作方式、。 信託的設立人與監管人是吳亞軍,受益對象則包括吳亞軍在內的其他若幹家族成員

吳亞軍今年只有 48 歲,這個優雅而又嫵媚的女人做過記者, 1993 年開始涉足房地產業, 1995 年創建了重慶龍湖地產有限公司 2008 年,龍湖地產在香港上市。 吳亞軍的個人財富一度超過楊惠妍,成為內地女首富

吳亞軍現在是龍湖地產的董事會主席。 公司上市之後,為了避免家族企業的弊病,吳亞軍的丈夫蔡奎辭去了在公司的所有職務,只保留了股權。 吳亞軍家族的另一隻家族信託為蔡氏家族信託,持有龍湖地產 30.25% 股權

除了實際控制人通過信託持股外,公司其他高管的股權激勵也是通過信託實現。 上市之前,公司高管,房晟陶、邵明曉、人通過 Long Faith Trust 持有公司股權,受託人也是匯豐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上市之後,吳亞軍給公司約 550 名員工設計了股權激勵計劃,這一部分股權轉入一隻名為 Fit All Trust 的信託之中

一樣是事業有成的商界木蘭,張茵與吳亞軍的操作方式不盡相同

1957年,張茵在東莞出生。 她的創業之路始於香港 27 歲時,張茵辭掉了當時薪資豐厚的工作,隻身前往香港做起了廢紙回收的生意

1990年她移民美國,也將生意建議不拓展 10 年之後,她的公司成為美國最大的廢紙回收商

為了進一步拓展產業鏈,張茵在東莞設立了玖龍紙業,開始了自己的造紙之路 2006 年,玖龍紙業在香港上市,那一年,張茵登頂胡潤百富榜

張茵在股權的信託架構中顯得低調與審慎。 張茵一共設立了四隻家族信託。 其中通過 The Northern Trust Company of Delawcere 設立了 YC 2006Family Irrevocable Trusr ,持有玖龍紙業 29.706% 股權

張茵又通過了澤西島上的一家信託公司 BNP Paribas Jersey Trust Coporation Limited 設立了三隻家族信託,分別是劉氏家族信託、、張氏家族信託以及金巢信託。 她一個兒子的名字作為信託受益人出現在股東名單中,另一個兒子是特別受益人,但是名字並未出現在股東名單里。 張茵自己有 7 個弟弟妹妹以及 2 個兒子

•內地罕見的遺產信託

事實上,龍湖地產與玖龍紙業並不孤單,在香港上市的許多內地民營企業都選擇了信託持股,例如永達汽車、、阿里巴巴、寶信汽車、

並不是只有企業家才能選擇家族信託的方式來傳承財富,對於一般高凈值人群來說,信託亦是遺產傳承的方式之一,只是這種方式在大陸尚不多見

已經逝世的香港明星沈殿霞在去世前,將約一億港幣的資產交給信託管理人打理,避免剛剛二十齣頭的女兒不善打理龐大資產的狀況的出現

沈殿霞找到的信託管理人包括前夫鄭少秋以及生前好友,如果她女兒要動用遺產,需要經過管理人的一致審核

梅艷芳的處理方法則更為直接,她將接近一億港元的遺產交給匯豐國際信託有限公司打理,信託受益人只有她母親一人。 梅艷芳的母親目前每個月固定從匯豐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處領取 10 萬港元生活費,直至去世

但是,不久之後,梅艷芳母親將匯豐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訴至法院,稱遺產被謀奪,最終撤訴

『陸』 羅斯柴爾德家族有多少錢,大概

都是騙人的 我之前看過一本書 裡面說羅斯柴爾德家族有五十億美元當時我信以為真 後來我們歷史老師說有很大的成分是炒作 而且現在這個家族已經沒落了 巔峰的時候也比不上洛克菲勒和摩根 我班有個傻逼還跟我吹羅斯柴爾德多牛逼他那麼牛逼為啥歷史教科書里有洛克菲勒 摩根 沒有他 為啥世界首富還是比爾蓋茨 內傻逼說是因為羅斯柴爾德已經牛逼到控制了媒體 放屁 羅斯柴爾德現在也就二百億美元頂天了 希爾頓家二小姐還嫁給了他家的繼承人 呵呵 如果真如他們所說的那麼牛逼 那比爾蓋茨都得搶著把女兒嫁過去 那些所謂不被報道的真正首富只出現在小說里 現實中是不存在的 對於那些說羅斯柴爾德控制了媒體的人 我只能說你低估了媒體的力量 錢不是那麼好賺的 羅斯柴爾德的財富是個傳說 我倒是很看好很多香港的商人 會做生意 不貪心 比如呂志和低調 不像有些人暴富後變得像祖宗似的 財產也有炒作的成分

『柒』 比爾蓋茨不是裸捐了嘛他捐的是現金嘛不是說他只有股票嘛

資本主義的來資本家哪有那麼好源心,但是只說對了一半,比爾蓋茨基金分信託基金跟捐贈基金,信託負責理財,每年將資產百分之5捐給基金會捐贈20年,可免稅,如果它的理財每年收益到6%或者以上,20年後本金理論全部消耗掉,不再徵收遺產稅,實際上20年比爾蓋茨的子女最少可原額拿到幾百億的遺產,甚至幾百億以上的遺產,相比與這些,每年強制性捐款5%算個屁

『捌』 美國遺產稅有多少,假如比爾蓋茨死了要收多少

70%,比爾蓋茨做了這么多年的慈善,帳下還有將近800億美元,算下就是560億美元,不過美國富人科沒那麼傻,有錢人都會去辦 信託 , 也就是通過合法 投資 的 手段 來轉移財產

『玖』 蓋茨巴菲特誰先做慈善

比爾蓋茨
巴菲特目前資產總額大約為440億美元,根據25日市值計算,巴菲特打算捐出的股份價值370億美元,將主要捐給由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及其妻子梅琳達建立的基金會,這筆資金將使蓋茨基金會的資金翻倍。

今年75歲的巴菲特早在多年前就已經宣布要將自己80%的財產捐獻給慈善事業,但時間是在自己去世之後,這一事情將由他的妻子蘇西全權負責。然而,在蘇西兩年前去世之後,巴菲特改變了自己的計劃。

從未打算將財產留給子女

「我知道我應該這么做。」他說,「這很有意義。」今年春季,他的計劃的具體細節還不為人所知,但現在這一計劃已經完全成型了。這就是典型的巴菲特風格:理性而富有個性,這打破了富豪們捐贈的慣常做法。

巴菲特的決定是受了蓋茨的啟發,蓋茨表示他會在去世之前將95%的財產捐獻出去,蓋茨的財產總額目前為500億美元。從下個月開始,巴菲特將逐年把他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份轉移到蓋茨基金會以及由自己兒子管理的3個慈善機構,但後者所得只佔捐贈的一小部分。他還將繼續把一部分財產撥給蘇珊·湯普森·巴菲特基金會,這一基金會由他已故的妻子蘇西創建,主要致力於早產、計劃生育和核裁軍事業。

巴菲特將在下一期的《財富》雜志中宣布自己的這一計劃,他表示他從未打算將自己的財產留給自己的孩子。「在這個每個人都渴望成為精英的社會里,他們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百萬家產將使這一競爭變得不公平,我們應該努力保持機會平等。」他說。

讓蓋茨夫婦「發抖」的捐贈

蓋茨基金會創建於2000年,當時從微軟公司轉移了260億美元的資金,目前擁有資金將近300億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公益信託基金。即使巴菲特的公司股票在將來不會升值,巴菲特捐獻給蓋茨基金會的資金也將超過300億美元。蓋茨基金會主要致力於根除發展中國家的瘧疾、肺結核和艾滋病,約60%的捐款都用在這些事業上。

蓋茨夫婦表示,巴菲特的決定讓他們「發抖」。「我們對我們的朋友巴菲特的決定充滿敬意,這將大大促進這個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事業,我們對此非常感激。」他們說。

蓋茨基金會一直由蓋茨夫婦主持,現在巴菲特將成為蓋茨基金會的董事。

「最偉大的投資者」 「窮酸」億萬富豪

代表了穩健與理性的投資思想的巴菲特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投資者」,在他接手之後,一度瀕臨破產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不僅很快起死回生,而且還成長為資產達1350億美元的「巨無霸」。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華爾街甚至全球投資領域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皆因為其中包含了太多的神話。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凈資產從1964年的2288.7萬美元,增長到2001年年底的1620億美元。

目前,伯克希爾集團在全球100家資金最雄厚的公司中位列第13位,涉足銀行、基金、保險業、新聞傳媒業,控股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吉列、迪斯尼、時代·華納、所羅門公司等大型企業。

盡管巴菲特與蓋茨都是「以少博大」的高手,都是從內心深處敢於冒險的人,但是與蓋茨不同的是,巴菲特對人生的體驗更豐富,對財富、風險的理解更深刻。

比蓋茨更像政治家

相對於蓋茨時常面對的技術分析報告來說,巴菲特對經濟運行狀況的見解是那麼鏗鏘有力。

去年,巴菲特在伯克希爾投資報告中用了3頁的篇幅闡述他對美元的看法:美國就像「一個入不敷出的家庭」,而美國的貿易政策則會持續對美元造成壓力。他認為財政赤字不會減少美國人的財富。可是貿易赤字則導致每天18億美元的美國財富向全世界流失,而外國人擁有的份額卻是越來越多。以此得出拯救美國的良方,是採取對策減少經常性項目赤字。

此外,他們還有一個明顯的區別:巴菲特更像政治家。2004年美國競選總統時,他就公開反對布希的減稅計劃。在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競選時,巴菲特也同意了施瓦辛格對其的任命,擔任了他州長競選班子的高級經濟顧問。

住在「有損市容」的地方

50年以來,巴菲特一直住在奧馬哈的一幢房子里,50年前他買房的價格是31500美元。2003年,當地評估師為這幢房子估值70萬美元——不過巴菲特不同意,他覺得房子頂多差不多值50萬美元。幾年前,巴菲特出售了他在加州拉谷娜海灘的兩處房產中的一處,剩下的一處估價40萬美元,不過價值仍然遠遠小於他本人所擁有的財富。

巴菲特住房的大小和豪華程度相比於他個人的財富而言,顯得有些不相稱。灰色粉刷的外牆使得房子顯得相當低調。讓人們難以想像的是,巴菲特所居住的地區還被當地政府列為「有損市容」的地方。

在巴菲特住房的車庫和大門入口處,堆放了許多箱可口可樂。巴菲特喜歡喝可口可樂這一點早已名聲在外。他親自購買可口可樂——以滿意的折扣價每次購買50箱,每箱12罐。

巴菲特的生活非常簡朴,在香港出差的時候,他還用賓館贈的優惠券去買打折的麵包。家人給他買件新衣服他卻拿去退掉,他認為自己的舊衣服雖然已經穿了好幾年了,但還能繼續穿。

『拾』 比爾蓋茨把所有的財富捐給基金會的真正的用意是什麼

避稅,賺錢,因為美國的慈善基金和中國的是兩個概念,美國的慈善基金是可以用回來進行投資賺答錢,只需要每年捐5%的錢。而這筆錢要用來給後代的話美國可以對其總共徵收大概70%的稅。所以絕大多數美國資本家都會和比爾蓋茨一樣把資產捐給自己家創立的基金會。這叫合理避稅。

閱讀全文

與蓋茨信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掌眾金額小額貸款 瀏覽:502
華天科技股票分析 瀏覽:746
海星股票 瀏覽:589
3900港元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714
幫貸寶貸款靠譜嗎 瀏覽:92
ADx融資 瀏覽:380
p2p理財圖片 瀏覽:939
國元證券基金託管 瀏覽:578
今日菜百黃金價格多少錢一克 瀏覽:29
速賣通外匯申報 瀏覽:89
人造肉概念股票基金 瀏覽:745
通達信資金分時凈買入指標 瀏覽:277
北川幣理財 瀏覽:319
df融資 瀏覽:462
手機版東方財富怎麼看北向資金 瀏覽:26
一元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584
股票什麼書好 瀏覽:722
eg1906合約最後交易日 瀏覽:401
ST岩石有投資價值嗎 瀏覽:651
徵信信用貸款逾期13次 瀏覽: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