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華大基因融資

華大基因融資

發布時間:2021-04-16 08:07:43

『壹』 閃送D1輪融資融了多少

同城1小時速遞品牌閃送今日對外宣布,已完成6000萬美元的D1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五嶽資本、海松資本、源星資本聯合領投,SIG海納亞洲創投、順為資本、華聯長山興、順亮投資、赫斯特資本、光源資本跟投,光源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獨家財務顧問。此次融資後,進一步鞏固了閃送在同城1小時速遞行業領軍者地位。

本輪領投方五嶽資本創始合夥人蔣毅威表示,「物流配送已經成為消費行業的基礎設施,並且物流也是影響消費效率是否提升的重要因素。五嶽資本在重點投資的整個消費大產業『吃、住、穿』的同時,消費行業相關的基礎設施領域也是重點關注之一。」蔣毅威繼續說道,「閃送的團隊整體綜合實力突出,公司在目前物流市場尤其是1小時速達垂直領域擁有領先的市場地位、家喻戶曉的消費者口碑。」

此前閃送已經完成了多輪融資,2014年閃送創立之初獲得400萬美元A輪融資,2015年獲得B輪5000萬美元融資。2017年上半年完成了C輪系列融資,總融資金額超過1億美元。

閃送之所以能夠連續獲得資本的青睞,得益於良好的運營模式和龐大的市場發展空間。2014年閃送業務上線,僅僅時隔兩年,2016年就實現了盈利,之後保持了年300%的高速增長。閃送官方網站顯示,目前平台業務已經覆蓋了全國222座城市,平台每天活躍閃送員超過 48 萬名。隨著閃送的服務品質受到越來越多的用戶認可,「閃送」已經成為極速送達模式的代名詞。

閃送作為國內領先的同城1小時速遞平台,自成立以來,一直聚焦在C端市場,滿足大量離散性、即時性個人用戶的需求。用戶只需要在閃送微信公眾號、App或官網下單,閃送員就會隨時隨地、隨叫隨到,平均60分鍾送達全城。閃送的遞送業務范圍包括文件證件、生活用品、電子產品、鮮花、蛋糕等物品的遞送服務,同時還可以為用戶提供代買代購服務。截止到目前閃送服務的客戶累計超過1億,超過300位明星體驗並主動推薦閃送,包括吳秀波、劉昊然、劉濤、王寶強、鄭愷、王凱等一線明星,他們通過主動發微博、錄制視頻等形式向用戶推薦閃送APP。

在2017年第三方調研機構發布的行業調查中,閃送以9.74分的用戶平均滿意度成為了最受歡迎的同城速遞平台。基於良好的用戶口碑,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尋求與閃送合作,招商銀行、華大基因、SKP、周大福、國美、便利蜂、新辣道、麻辣誘惑等企業均選擇閃送為指定的同城速遞服務合作方。

『貳』 從華大基因出來的人都去做什麼了

不是華大人,但同華大合作期間在華大獃過。下面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

作為一個對華大有一定了解的人,我有話要說,華大研究其實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組織。華大(華盛頓大學)研究海龜的成立,為了給年輕人一個機會,是已知的,除了董事會經驗豐富的首席執行官和哥哥,一組人員都比較年輕,有很多明星的生物信息,大學生,甚至高中生在工作人員的分析

總結

華大的科技服務最近完成了融資,但將有國有資產剝離的一些問題,個人認為不是很樂觀。

『叄』 華大基因一年半估值縮水38億是怎麼回事

金陵晚報消息,作為基因領域的龍頭企業,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大基因)的招股書於3月14日晚間更新,並再度叩關A股。從相關數據看,雖然這家公司一度被VC、PE擠破門檻,但在後起之秀的追趕下,所謂「神一般存在」的評價已大打折扣。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按照公司更新後的招股說明書,華大基因目前總股本3.6億股,公司擬募資17億元,發行股票數量不低於4000萬股。簡單測算,公司IPO募資計劃中的估值為42.5元/股,其目前總估值約為153億元。相比一年半以前,估值縮水38億元。

基因界的騰訊還是富士康?

這固然與投資機構起初的盲目樂觀有關,但從財務數據看,華大基因的業績也並非外界想像中那麼光鮮。

招股說明書顯示,華大基因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1.32億元、13.19億元以及17.11億元,凈利潤分別達到5852.98萬元、27205.52萬元和35001.75萬元。公司2015年凈利增長3.6倍,這是因為公司前身華大醫學於2014年12月啟動與華大科技的重組,華大控股、華大三生園將其持有的華大科技合計57.6225%的股權評估作價對華大醫學進行增資。

而根據此前公司披露的資料,2012-2014年,華大基因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95億元、10.47億元、11.32億元,同期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8173萬元、1.36億元、2812萬元,其中2014年凈利潤較上年下滑79.3%。對於如此大的業績波動,華大基因此前並未在招股書中解釋詳細原因。而在這次更新後的招股說明書中,2014年的凈利潤變成了5852.98萬元。

前述投資界人士推測,可能華大基因獨立發展的業績表現跟不上公司一路飆升的估值,控股股東才啟動了2014年底的重組。

追溯過往,2010年,華大從美國基因測序儀器公司illumina購入128台高通量測序儀,使其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基因測序機構。2013年,華大完成對美國測序儀生產商CG的收購,從而具備二代基因測序儀的生產能力。

這也導致市場上一直有兩種聲音:一說華大基因是「騰訊」,有著強大的生物學領域創新技術;一說華大基因是「基因界的富士康」,一家基因測序的來料加工企業而已。

競爭對手正在謀求上市

近些年,基因市場被投資界熱捧,競爭程度也在加劇。

招股說明書顯示,在華大基因2016年銷售額排名前五的大客戶中,美年大健康位列第二大客戶,采購額5739.55萬元,佔比3.35%。作為國內最大的民營體檢機構之一,美年大健康對基因檢測服務有旺盛需求。然而,《金證券》記者注意到,美年大健康旗下已經自設基因檢測服務公司美因基因,並且已經在2016年11月順利融資1.67億元。

此外,華大基因收入來源最高的是生育健康類服務,2016年該板塊收入達9.29億元,佔比54.62%。而在生育健康類基因檢測服務中,貝瑞和康一直被視為華大基因有力的競爭對手。巧合的是,貝瑞和康也在謀求上市。據上市公司*ST天儀(原天興儀表)2017年3月9日發布的公告顯示,貝瑞和康2014年、2015年、2016年營業收入分別為3.34億元、4.46億元、9.22億元;2014年、2015年、2016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0.36億元、0.37億元、1.42億元。

可見,貝瑞和康2016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比2015年增長285.63%。另外,在主要的生育健康類基因檢測服務方面,貝瑞和康9.22億元的營收已經接近華大基因的9.2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證監會就華大基因《招股說明書》發出《問詢函》,總共提出了59個疑問要求華大基因解釋。證監會表示,華大基因歷史上重組較多,主要通過收購股權和資產的方式,將華大控股下屬一些板塊納入發行人體系。因此,證監會要求華大基因說明:是否在資產、人員、機構、財務、業務等方面是否均獨立於關聯方。

對於外界疑問,《金證券》記者曾多次致電公司披露的公開電話,始終無人接聽。截至發稿,記者傳送給公司郵箱的采訪提綱也無人回復。

『肆』 現在投資哪類比較好基因鏈大家關注過嗎

華大基因頂著「基因界騰訊」光環上市,誰能想到才一年多時間,就從資本追捧的獨角獸淪為口誅筆伐的「毒角獸」,人們的信心是如何喪失的?

好事不會接二連三發生,壞事總會接踵而來!華大基因近段時間流年不利,各種負面消息纏身,股價從最高點261.99元跌到57元左右,這期間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大,而資本、研究機構力挺的力度越來越弱,究其原因的明星光環褪色,越來越多的人用別樣地目光審視華大基因!

500

1/說好的高大上其實入行門檻低

華大基因的第一大股東是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原來的華大控股),這是一個業務龐大的公司,涉及基因、醫學、農業、製造、健康等多個領域,上市的是比較賺錢的基因測序業務——基因測序是一個朝陽行業,天風證券醫葯研究團隊認為2020年全球基因測序行業規模將超過120億美元,而中國基因測序市場2020年將突破百億元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為20~25%。

這么看華大基因不是符合高大上的人設嗎?事情沒這么簡單!鋅刻度(ID:beefix)調查發現基因產業鏈可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是核心物料,由基因測序儀、特殊試劑、專利技術構成,中游是測序分析,用基因測序儀、特殊制試劑等分析採集的基因獲得最終數據,下游是醫院、第三方機構等渠道,它們負責提供用戶的基因,很明顯基因產業鏈含金量最高的是上游,其次是下游,中游最低,很明顯華大基因處於行業的中游。

500

圖/財富證券

換個角度看,基因產業鏈上游可類比英特爾、高通等晶元巨頭,基因產業鏈下游可類比戴爾、聯想、蘋果、三星、華為、小米等知名電腦品牌、手機品牌,而基因產業鏈中游可類比的就是富士康這樣的「代工廠」——2018年華大基因銷售費用遠遠大於研發費用(銷售費用為3.39億元、研發費用為1.61億元)、無形資產中的專利權金額(2.07億元)一直沒有增加,恰好印證了其「代工廠」的形象。

其實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也涉足了基因產業鏈上游,只不過這部分業務在非上市的華大智造公司中。2013年美國基因測序公司因業績不佳被華大控股收購,後藉助美國基因測序公司的資源成立了華大智造公司,陸續發展獲得了自主生產國產基因測序儀的能力,可以說華大智造才是集團的「護城河」。

500

圖/上市招股說明書

多家專業財經媒體證實華大控股正在為華大智造融資,估值為50億美元約等於人民幣345億元,對標公司是上游龍頭公司Illumina,後者股價約為328.1美元、市值約為482.31億美元,凈利潤約為6.79億美元。再看看華大基因,市值約為232.1億人民幣,還沒有華大智造的估值高!如果有一天華大智造登錄A股,投資者才會幡然醒悟之前自己買的不是「基因界騰訊」,而是「基因界富士康」,割韭菜也要講基本法呀!

『伍』 有哪些靠譜的基因檢測公司

目前國內有上千家基因檢測企業,但是檢測手法就五花八門啦。在腫瘤相關的基因檢測發展好快,目前還沒有進入醫院系統,建議選擇一些知名的企業像華大、基石生命、燃石等。

『陸』 a股中有和華大基因一樣的股票嗎

道富投資為您解答:
沒有!
據公司人士介紹,華大基因現具備每秒運行157萬億次的超級計回算能力,數據存答儲量達12.6PB,基因測序能力位居全球第一。公司旗下子公司華大醫學、華大健康開展了兩輪融資,引來上百家機構的追捧。不過,對於何時上市的細節問題,華大基因方面委婉表示「目前不方便回應」。
據悉,華大基因旗下擁有科技、健康、農業、信息四大塊資產,計劃上市募集4億美元,但目前尚未確定哪些資產將納入上市公司。在健康方面,華大基因的基因測序產品為產前檢測、宮頸癌篩查等健康服務。截至2013年3月初,華大完成近10萬例無創產前基因檢測。

『柒』 基因檢測十大公司排名有哪些

國內基因檢測十大公司排名分別有華大基因BGI、貝瑞和康、葯明康德、博奧生物、達安基因、華因康HYK、碳雲iCarbonX、西比曼CBMG、中源協和、安諾優達ANOROAD,以下是較好的公司介紹:

1、華大基因BGI

華大基因屬於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基因檢測機構,成立於1999年從事高端儀器研發和製造以及基因組研發等領域在國內基因檢測十大公司排名第一主要應用於資源保存以及醫學健康等多個領域造福於廣大市民。

是專門從事生命科學的科技前沿機構。以學、研、用為主的科研方式。涉及人類、醫學、瀕危動物保護等分子遺傳層面的科技研究。

3、葯明康德

葯明康德屬於上海葯明康德新葯開發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公司是成立於2000年主要以生物技術和制葯以及醫療器材為一體的研發技術平台公司主要業務有生物分析、基因組服務、生物制劑生產、葯物代謝等多個領域的研發與服務。

4、博奧生物

公司以生物晶元為核心技術平台,擁有研發、生產、銷售以及全國第三方獨立醫學檢驗所服務為一體的大醫學完整產業鏈,並響應國家關於「預防為主」的健康方針,將現代醫學與中國傳統醫學緊密結合,打造出集健康產品、健康管理和醫療康復於一體的大健康產業版塊。

迄今,博奧生物在國內已經形成了北京、上海、重慶、成都等大型產業化基地,並形成了以北京博奧晶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為核心的產業化平台。

5、達安基因

達安基因屬於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公司成立於1988年是一家集臨床檢驗試劑和儀器研發銷售的一個生物醫葯公司。2004年在上海上市在國內基因檢測十大公司排名第五擁有大量的醫學專家以及專業的技術為客戶提供專業的服務。

『捌』 為什麼微軟壓賭自己的未來在人工智慧

五年前,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為AI)或許還列屬專業詞彙。但五年後的今天,個性化信息推送,人臉識別,語音操控等,人工智慧技術已經『入侵』到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並決定性地影響著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
BBC預測,2020年全球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達1190億元人民幣。此外,由AI帶動的雲服務、大數據分析、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產業的迭代與發展規模更是不可估量。
走在互聯網最前端的BAT自然不會錯過此等機遇。為此,筆者籌劃三期特別報道,全面解析BAT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布局版圖與最新進展。
今天,從已經通過微信、QQ等產品『綁架』數億用戶的騰訊帝國說起。
在BAT中,騰訊的AI布局相對較晚,更多的是業務驅動,隨後逐漸加大投入、全面開花,主要圍繞三條路徑展開:
...五年前,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為AI)或許還列屬專業詞彙。但五年後的今天,個性化信息推送,人臉識別,語音操控等,人工智慧技術已經『入侵』到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並決定性地影響著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
BBC預測,2020年全球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達1190億元人民幣。此外,由AI帶動的雲服務、大數據分析、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產業的迭代與發展規模更是不可估量。
走在互聯網最前端的BAT自然不會錯過此等機遇。為此,筆者籌劃三期特別報道,全面解析BAT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布局版圖與最新進展。
今天,從已經通過微信、QQ等產品『綁架』數億用戶的騰訊帝國說起。
在BAT中,騰訊的AI布局相對較晚,更多的是業務驅動,隨後逐漸加大投入、全面開花,主要圍繞三條路徑展開:
1、基於騰訊的核心產品和技術優勢,形成不同的業務體系在人工智慧方面突破。
2、秘密組建專注於底層基礎的研究團隊與實驗室,做長線技術積累。
3、悶聲收購和投資一批優秀公司的國內外人工智慧領域公司。
一、出錢圈地:偏向海外
在騰訊龐大的投資並購單中,多以泛文娛、醫療健康、游戲、汽車交通為主,針對AI類初創屬於較小篇幅,但與主體領域交叉較密切。投資項目偏向海外地區,投資輪次多以天使、A輪早期為主。
近兩年,騰訊披露的AI領域投資項目如下:
1)Diffbot
Diffbot是一家位於灣區的數據公司,成立於2012年,主要通過人工智慧技術,讓『機器』抓取網頁關鍵內容,並輸出軟體可以直接識別的結構化數據。今年,騰訊與矽谷風投機構Felicis Ventures領頭了Diffbot 1000萬美元的A輪。
2)iCarbonX
iCarbonX中文名為碳雲智能,由前華大基因董事合夥人王俊創立,其業務領域延續了華大基因的健康醫療,定位於生命大數據、互聯網和人工智慧創建的數字生命生態系統的研究。
今天4月,碳雲智能完成近10億元的A輪融資,騰訊、中源協和及天府集團為主要投資方。
3)CloudMedx
CloudMedX是一家醫療健康數據收集和分析服務提供商,從眾多醫院實時收集不同病患的數據,經處理分析後向醫療機構提供符合 HIPAA(健康保險流通與責任法案)的健康預測和分析。CloudMedx 將原始病患數據經過分析後可以反映一些病症的發展趨勢、發生模式、偏差以及預測可能性結果,從而為臨床治療和早期檢測診斷提供非常有借鑒意義的參考。
2015年5月,騰訊向CloudMedx注入630萬美元天使輪投資。
4)Skymind
Skymind 是由Adam Gibson於2014年6月份創建,主要業務為開源項目DeepLearning4j。Skymind公司主要是為那些使用 DeepLearning4j的公司提供支持服務,同時將深度學習整合到Hadoop系統,用戶存儲、處理、以及分析各種不同類型的數據。
2015年 4月,騰訊向Skymind注入數百萬美元天使輪投資。
5)ScaledInference
Scaled Inference成立於2014年,由兩位前谷歌工程師創立。是一家面向所有個人的雲計算服務。開發類似Google等公司內部使用的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技術,並把它發展成一種任何人都可使用的雲計算服務。
2014年7月,騰訊投資Scaled Inference。
6)搜狗
這一樁投資案可追溯到2013年。騰訊以4.48億美元戰略入股搜狗,並將旗下的搜索和QQ輸入法並入搜狗現有的業務中,新搜狗將繼續作為搜狐的子公司獨立運營。
騰訊當時的投資更像是3Q大戰的延續,以及基於自家搜搜業務不見起色的背景。但在隨後幾年的發展中,搜狗也逐步由搜索和輸入法的產品公司,衍生為語音智能和大數據公司。
此外,騰訊高級副總裁姚星曾對外表示,他和騰訊的投資並購部已經達成共識,開始大量考察美國的機器學習平台類創業公司。一則中國這類技術公司不多;二則收購這種公司可以快速補足騰訊在演算法領域的不足。
二、基礎研究:分散各地
在基礎研究領域,騰訊結合微信、QQ、金融等主要業務優勢與領域方向,配設了不同的實驗室與業務團隊。在服務自家業務的同時,還推出了相關領域的行業產品。
1)香港:WHAT LAB
相比北京、杭州雲集的高校資源,更為年輕的深圳稍顯單薄。在去年底,騰訊跨海牽手港科大,低調地成立了『微信-香港科技大學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英文簡稱WHAT LAB。以人工智慧為主要研究方向,旨在改善用戶的生活服務體驗,藉助大數據拓展機器學習的邊界。
此外,騰訊基金會捐贈了1000萬元在推進香港科技大學科研創新,並透過雙方的深入合作搭建產學研溝通互動的有效平台,共同推進應用成果轉化。
2)上海&合肥:優圖實驗室
騰訊優圖隸屬於騰訊社交網路事業群,2012年逐步成立,分設在上海與合肥兩地。專注於圖像處理、模式識別、機器學習、數據挖掘等領域開展技術研發和業務落地。
經過數年發展,騰訊優圖逐步積累了人臉檢測、五官配准、特徵提取比對及活體檢測等世界頂級的人臉技術。結合語音、唇語及面部表情,『優圖人臉識別』可對照片、視頻及人頭模型等攻擊進行立體化防範。
6月,在國際權威人臉識別資料庫LFW上,優圖以99.65%的成績刷新紀錄,超過Linkface、Face++、Facebook及Google等頂尖團隊。
上海團隊已為騰訊超過五十個業務提供圖像技術支持,技術主要服務QQ空間、水印相機、天天P圖等產品落地。合肥團隊的相關技術則主要為天天P圖、魅拍等產品中服務,擅長圖片美化、人像美容美妝、圖像識別和各種濾鏡技術。
3)北京:微信模式識別中心
在推動微信新技術和功能研發的核心團隊主要是兩個。一個是位於北京的研發團隊,其源於原騰訊研究院,騰訊研究院解散之後,一部分人歸入到微信部門。外界的認知是這是一個做『模式識別』研究的團隊,最早於2010年9月成立,現在叫微信北京研發中心。
團隊研究方向有語音識別、圖像分析、語義理解、微信大數據挖掘等,其研發成果廣泛應用於微信和騰訊其他產品中。對外提供的服務有微信語音識別、圖像分析、音頻指紋、微信語義客服機器人等,日服務量達到數千萬。目前致力於創建微信對話機器人的平台,更智能連接微信公眾平台的服務。
實際上,這個團隊所做的事情,大部分微信用戶都用到過,比如微信裡面的語音轉文字、聲紋識別、電視節目中的搖一搖等。
『雖然這些新功能看似比較簡單,但背後的技術沉積需要挺長的時間』,一位前騰訊員工稱,『底層技術要沉寂幾年的時間,應用層的實現則會短很多。』
4)智能計算與搜索實驗室
騰訊智能計算與搜索實驗室成立於2015年,據介紹,專注於搜索技術、自然語言處理、數據挖掘和人工智慧四大研究領域。
實驗室主要組織了技術與工程事業群里有學術志向的員工參與研究工作,同時與哈工大,中科大等高校展開合作,研究成果成功應用於微信、QQ、QQ音樂、QQ視頻等產品中。搜索部門主要關注自然語言識別。通過騰訊雲,該實驗室的兩大產品雲搜和文智已經開放給行業使用。不過,近期該試驗室對外披露的項目與進展較少,官方網頁無法打開。
此外,據知情人士透露,騰訊人工智慧研究院將於近期成立。

三、落地業務:自家產品與行業用戶
BAT的人工智慧技術研發更多以商業需求驅動,騰訊也不例外,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漫無目的研究和不必要的失敗,但其技術與產品也難以實現較大程度的創新和突破。
1) 微信:前封殺『小冰』 後推出『小微』
微信事業群主要圍繞人機互動領域的拓展,同時也植入了圖像和語音識別等技術。
一年前,微信上曾因『泄露隱私、誘導用戶拉群、注冊垃圾賬號』等為由封殺微軟小冰聊天機器人。微軟寫過多封公開信表示強烈不滿。雙方劍拔弩張,一度還傳出了『微軟要在平台上封殺QQ』的謠言,但是最後事情不了了之。
一年後,微軟『小冰』回歸了微信平台。此外,微信也推出了智能機器人『小微』,用戶可以用自然語言與之溝通,解決此前語音助手智能機械應答的短板。
據官方介紹,與普通語音助手相比,『小微』與用戶溝通不再是一問一答形式。藉助微信平台近6億的日活躍用戶資料,『小微』可以結合用戶個人特點和社交好友及日常習慣來給出更貼近用戶的結果。
此外,小微還和微信支付功能『牽手』,試圖將微信平台上的購物、支付、打車等服務全部牽連在一起形成一個O2O的閉環商業體系。
當然,微信中語音轉譯文字,翻譯等功能的實現也不乏背後語音智能技術的支撐。
2)雲搜和文智
雲搜和文智是前文提及,騰訊智能計算與搜索實驗室的兩塊主要B端產品。
雲搜可對公司內部各大垂直搜索業務進行高度抽象和整合,為用戶提供可視化的數據定製服務。同時,它還具有聯想詞推薦、高級糾錯、人工干預、按域檢索、個性化分詞等附件組建功能。
文智中文語義平台,則擁有較強的中文語義分析功能。基於它提供的API,用戶可進行搜索、推薦、輿情、挖掘等語義分析應用,也能定製具有產品特色的語義分析解決方案。
3)其他業務
此外,優圖人臉識別已應用至金融、安防與身份識別等領域。其中,在騰訊徵信、微眾銀行、財付通的應用,讓它可以結合消費、社交等情況對用戶進行信用評估,加固身份驗證的安全防線。這一技術甚至得到了官方認可,優圖已牽手公安部所屬的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開展下一步布局。
四、硬體平台:合作為主
在硬體的產品布局中,騰訊則主要通過自身平台的用戶與流量優勢,吸引合作為主,主要包括QQ物聯、微信智能硬體、TOS+戰略等三個平台。
1)QQ物聯
如果說微信、QQ等產品旨在連接人,那基於設備端的QQ物聯則是騰訊在連接『物』上的努力與布局。
QQ物聯是一個硬體的SDK,通過SDK或晶元模組,可實現設備的快速聯網。2015年,QQ物聯啟動了『億聯計劃』將投入20億的資源,在資金、流量、服務、培訓、營銷等方面針對合作對象進行扶持。利用騰訊全國20個創業基地和成熟完善的OPEN創業服務體系,通過免費接入、免費推廣、免分成、雲成本減免、QQ物聯硬創投資基金等方式。
此前,QQ物聯已與英特爾開展合作,聯合發布了智慧居家養老照護平台,改變著傳統養老醫療模式。今年初,與李寧、達芙妮推出了兒童藍牙定位跑鞋。
2)微信硬體平台
實際上,早在2014年,微信就小試牛刀,試驗過接入可穿戴設備。2015年8月,微信正式推出了空調、玩具、路由器、家居、電視、充值、健康、穿戴等八大行業的『微信硬體行業解決方案』。
硬體廠商通過微信掃碼即可連接設備,而用戶通過微信服務號就能實現對設備的管理。目前,微信硬體平台已接入2400多個硬體廠商,設備激活量達到2500萬。
3)『TOS+』戰略
TOS+戰略由騰訊在2015年提出,分為『TOS』和『+』兩個部分,TOS其實就是個基於Android,騰訊出品的手機ROM。
關於TOS已經不是新鮮新聞,早在2015年1月份,騰訊就已經開始邀請用戶內側這個ROM;據說3月份的版本仍然是基於Android 4.3開發。
而關於騰訊做手機ROM的歷史,則可以追溯到2010年,幾經輾轉徘徊,中間經歷了MIUI的興起、也經歷了點心OS這些玩家的隕落,用一位網友的話說這次騰訊再次操刀做TOS的原因只有四個字『我不心』。
從2010年到2015年,騰訊先後推出過QQ Service手機、TITA手機系統,一直沒有做起來。
TOS+中的『+』正是讓手機與智能硬體底層打通的一個延展OS,其關注的領域包括智能手錶、微游戲機、虛擬現實產品三個領域。
TOS+的野心更像是做『連接器』,而像血壓儀、體脂儀以及智能家居的一些長尾產品已經分別由『微信智能硬體』和『QQ物聯』這兩個平台完成連接,只要打通標准,根本不需要騰訊再定義解決方案規則。
一方面,TOS+與二者共同構成了騰訊在智能硬體領域的布局,另一方面,它將改變不同智能硬體設備之間,因缺乏底層連接而相互獨立的局面。QQ物聯與微信硬體也將被整合在一起,走並行發展的道路。
五、結語
從公開的數據看,微信目前有超過6億的活躍用戶,每天還在產生大量的數據,轉化為搜索和電商的用戶,同時與用戶行為匹配,龐大的用戶基數與數據資料讓騰訊成為一個具有極大的需求和可開發的AI『金礦』。
通過不斷發展自身業務、進行底層研發儲備推進學研合一,讓技術與數據快速得到驗證,產生經濟價值,同時通過加快對優秀公司的收購和合作步伐補足自身短板,快速進入賽道。
通過與網路、阿里的對比,騰訊的在人工智慧的布局與技術優勢仍缺乏較高的護城河,基於社交和通訊的生命線,在微信上的數據挖掘以及技術落地或許是騰訊的有利機會。
所以總的來看,騰訊在人工智慧方面所乾的事,還是輔助現在的產品和業務,比如在微信、移動支付等功能上加入人工智慧的元素;基於人工智慧本身憋一個大招的產品,還沒有這樣的典型產品,對騰訊來說,人工智慧技術是潤物細無聲的產品體驗進化推力。

『玖』 華大基因檢測到底是不是騙人的

不是騙人的。

華大基因是一個專門從事生命科學的科技前沿機構。以學、研、用為主的科研方式。涉及人類、醫學、農業、畜牧、瀕危動物保護等分子遺傳層面的科技研究。

2015年12月18日,證監會公布華大基因擬創業板上市《申報稿》,該公司上市保薦券商為中信證券(600030)。

(9)華大基因融資擴展閱讀:

華大基因學院

華大基因學院致力於國際化開放辦學,建立「以項目帶學科 、帶產業、帶人才」、在實戰中培養人才的新型教育培養體系,與多家國內外知名高校開展本、碩、博聯合培養計劃,涵蓋非學歷教育和公共教育,培養生物領域科研和產業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機構願景:打造跨領域教學平台,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培養生物科學和產業人才,建立適應新生命科學以及未來生物產業和生物經濟發展的創新教育體系。

華大基因學院已和包括華南理工大學,武漢大學,東南大學在內的10餘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教育合作關系,採用」2.5+1.5+X」或「3+1+X」的模式開展本、碩博聯合培養,同時還與香港中文大學、哥本哈根大學、奧胡斯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等國際知名高校開展碩、博聯合培養計劃,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方式。

『拾』 從華大基因出來的人都去做什麼了

不是華大人,但是同華大合作期間在華大獃過。簡單說說樓主關心的這些問題:
華大由一批在Wash U(華盛頓大學)留學過的海龜創辦,以敢於給年輕人機會著稱,除了董事會大佬年長有經驗,CEO和一批高管都比較年輕,還有一批本科生、甚至高中生學歷的明星生物信息分析人員。
待遇算生物行業里很好的,但和IT行業比就差的比較多了。擴張到3000人規模後,底層員工感覺升職難度比較大,個別表現優異當然還是有機會的。行業競爭比較激烈,離職率一直很高。
食堂以前是免費的自助,現在是刷卡制,分了多個食堂,但也還有按人頭的自助餐,比較實在,但是口味和質量不用期待太高。
華大和深圳市政府關系十分好,大部分人員的深圳戶口都可以解決。
深圳氣候算是有一點海洋氣候吧,夏天中午熱早晚涼快,冬天比較暖和,唯一的缺點是春天太潮濕。
華大提供員工住宿,自己租房/買房,單位會給住房補貼,級別越高補貼越多。
技術部門的人際關系感覺還是比較簡單的,但是行政部門等等免不了勾心鬥角,大企業嘛,呵呵。
華大的培訓基本算是行業內最好的,這也是很多畢業生第一份工作選擇華大,但是2-3年後會選擇跳槽。
華大的科技服務最近完成了一次融資,但是上市的話會有一些國有資產剝離的問題,個人認為不是很樂觀。
希望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華大基因融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貸款50萬 瀏覽:781
三星鋰電股票 瀏覽:34
理財師人群 瀏覽:724
基金481006基金時 瀏覽:68
基金凈值查502013 瀏覽:43
平安個人貸款查進度 瀏覽:145
2019年4月焦煤價格 瀏覽:575
創新投資券商 瀏覽:306
理財幫幫忙 瀏覽:633
怎麼用公積金貸款裝修 瀏覽:115
銀行貸款家訪看購房合同嗎 瀏覽:814
丹東無抵押貸款 瀏覽:203
深圳天弘基金公司官網 瀏覽:109
信誠滬深300分級母基金 瀏覽:740
格力理財 瀏覽:978
sml理財 瀏覽:129
水杉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864
國投瑞銀核l心基金 瀏覽:584
黃金2007年價格查詢 瀏覽:707
現在還能買理財產品嗎 瀏覽: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