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核電融資

核電融資

發布時間:2021-04-17 19:14:36

1. 有人給介紹了一個發電廠,一個核電站,投資都在600億以上,說都可以以EPC方式承包,請業內人士講講

核電站是國家就那兩個公司才能做總包,其他的沒資質。

2. 江西彭澤核電站具體融資計劃是什麼

中核集團出資51%
其餘由贛能股份和贛粵高速共同協商解決。不過贛粵高速初步投資20%,但是具體多少仍在談判中

3. 中國核電「核心理念」的內容核心是什麼

第一,政府合理引導和強力支持。為了支持核電發展,政府進行了行業發展規劃,對核電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實施優惠政策。
第二,擁有成熟可靠的自主核電技術,具有完整的產業鏈,國產化程度高。
第三,核電造價低。我國核電設備具有規模化製造能力,在設計、施工、製造安裝和調試等方面成本都相對較低,導致核電站造價較低。我國二代改核電造價在1.2 萬元/ 千瓦左右,華龍一號首台套造價在1.8 萬元/ 千瓦左右,且未來還有下降空間。
第四,有豐富的營運經驗,核電運行安全。我國自秦山核電站1991 年並網發電以來,已有24 年安全運行經驗,未發生過二級以上核事故和環境事故,且核電能力因子與非計劃能力損失因子均全球領先,說明我國具備較強核電綜合建造、管理實力。
第五,強大的資金支持。目前,國際上一座100萬千瓦的核電站動輒投資200 億元以上,核電融資已成為很多國家發展核電的一大難題。而充足的資金支持是正是我國核電發展和出口的一大優勢。

4. 中國核電發展仍處重要在戰略機遇期嗎

據報道,日前有媒體評論稱,中國核電發展仍處重要戰略機遇期。

目前全球31個國家有448台核電機組在運,總裝機容量4億千瓦,佔全世界發電量的10%左右,高峰時曾達到16%。同時,截至2017年7月1日,正在建設、擬建的核電機組分別為59台、160台,市場規模接近1.2萬億美元。

希望中國的核電可以早日試下彎道超車!

5. 核電站是什麼,有什麼做用

確保安全基礎高效發展核電前我能源建設核工業發展項重要政策發展核電保障能源供應與安全保護環境實現電力工業結構優化持續發展提升我綜合經濟實力、工業技術水平際位都具十重要意義 拉經濟增作用明顯核電建設投資、建設間、技術含量高、涉及產業民經濟建設具較強拉作用 2011我核電總發電量達874億千瓦佔全總發電量 1.9%核電產運營產(銷售收入)約375億元拉總產約832億元GDP約442億元假設2020核電運裝機達6500萬千瓦建3500萬千瓦2020我核電產運營產約1994億元拉總產4423億元GDP約2351億元 截至2011底我陸建核電機組26台總裝機容量2924萬千瓦建規模世界第根據目前我核電發展態勢按照建設座200萬千瓦核電站需要294億元投資計算(嶺澳二期參考電站2台100萬千瓦建價位285億元1/3首爐料9億元共294億元)並假設20203500萬千瓦建核電站共完半投資則平均每需要投資建設615萬千瓦投資額906億元拉總產增2754億元GDP增934億元使經濟增速提高超0.3百點 核電發展經濟發展帶乘效應座裝機規模500萬千瓦核電廠總投資達650億元按7800計算規劃裝機投產發電約390億度售電收入近200億元核電廠建設期每增加5000萬左右建安稅全部建每直接納稅30億元外核電項目能吸引眾投資者搶攤房產等市場帶建築行業發展改善交通條件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提高城市知名度增加旅遊收入提升城市消費水平;核電站運行管理式員工約3000站內聘用司機、保安、保潔、勤員約9000(按1:3計算)廠區周圍與核電站配套業員10000;帶投資配套抽水蓄能電站等核電配套工業體系發展 前背景確保安全基礎穩步推進核電建設每創造數千億元內產總值於實現保持家及經濟平穩較快增目標作用顯著 拉工業體系轉型升級核電工業現代高科技密集型家戰略性產業其發展實現自主創新能力幅提升擴我核燃料循環、核電裝備、核技術應用等高新技術領域產業規模同效帶我高技術產業(涉及材料、機電、電、儀表、冶金、化工、建築)整體發展且先進核科技術實現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根據務院發展研究測算 按照目前我核電發展態勢每投資額870億元拉重要相關行業產增:建築業約272億元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208億元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181億元綜合技術服務業163億元農業154億元化工業154億元金融保險業154億元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127億元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108億元 近我核燃料科研產領域取重要保持完整核燃料工業體系:計劃完內鈾礦質鑽探工作量指標幅提高礦床勘查顯著海外鈾資源發加快推進;鈾轉化、純化、濃縮工程項目工建設核燃料產能提升確保燃料供給安全;已基本掌握處理力堆乏燃料處理自主設計、建造、運行能力 目前三代核電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步伐加快;自主知識產權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具備工條件;自主化先進壓水堆核電機組(ACP1000、ACPR1000等)設計取重要進展;實驗快堆實現自主研究、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運行自主管理外快堆、先進研究堆、核軍工、核技術應用、受控核聚變等領域斷拓展具備較高科技研發實力 依託核電項目核電裝備製造產化、自主化斷推進於推產業結構升級培育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轉變工業發展式具重意義 十五期間通核電設備製造關鍵技術納入家重裝備產化規劃核電裝備製造業加技術改造升級投入力度核電關鍵設備製造面取突破建二代改進型機組平均產化率68%且內已具備較強關鍵設備產能力核電設備套供應能力較快提升初步形供8套左右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主要設備能力預計通完善自身製造裝備能力積累製造工藝經驗加強技術攻關十二五末期我能夠形穩定三代核電設備套供應能力設備自主化目標基本實現 外核電涉及工業領域技術發展基本代表冶金、材料、機械、電儀器等眾行業復雜、前沿技術發設計、冶煉、鑄造、熱處理、精密製造等產工藝極高要求由帶些行業技術升級 強防保持核威懾力發展核電保持提高我核工業實力穩定壯核科技術才隊伍重要依託建設我強防、進步提升核位、平建設現代化強重要途徑推進現代化建設、走強路、提升綜合力重要戰略舉措 核科技術具典型軍民兩用特性核力既民用能源發利用重要組部用於軍用核力艦船;核燃料循環技術既民用反應堆提供燃料核武器提供裝料先進核力、核燃料、核安全與輻射防護技術、核監測控制及高端裝備製造、特種材料等技術均用於軍用核力艦船、空間飛行器核電源、核戰略戰術武器裝備研製產核電產業家核能力重要組部核電廠設計、製造、建設運營關鍵技術往往比軍用堆難度更要求更高通力發展核電產業促進核技術力提升充實提高防安全保障能力 目前發展民用核電依世界核保持核威懾能力重要考慮素自世紀50代美、前蘇聯等除積極發展艦船核力、空間激光武器核電源、軍用車載移式核電源、魚雷及火箭核力推進裝置等新概念軍用核力同力發展民用核電作保持核威懾重要手段眼俄羅斯依制定較規模核電建設規劃奧巴馬政府台美核電政策更加明朗、積極 走提升際競爭力黨十七屆五全提加強現代能源產業建設要求確保安全基礎高效發展核電要求積極轉變發展式實現我核電事業快安全發展加快科技進步創新打造具自主知識產權核電品牌盡快形居強勁競爭力走門世界核電技術制高點市場占據席實現由核電向核電強轉變 首先核電技術產品輸提升我世界經濟市場競爭力發揮獨特作用通幫助希望發展核電家建立必要基礎結構提供支持包括建立律監管框架、展培訓、幫助其培養本核能才、幫助其解各種核技術、促進支持新核電站融資等式或核電項目口作經濟援助種重要式滿足些家能源經濟發展需求獲取所民眾認政府信任提升我些家影響力加強利益交融合作紐帶 其通海外核電市場拓更廣闊空間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資源優化配置憑借高端、密集核電技術、產品及服務真進入世界產業格局高附加值環節提升我際產業工角色位享經濟全球化利益 第三、核電項目耗資巨發海外核電市場幅帶我外直接投資、融資口投資、口我經濟增兩重要引擎同核電走項目作型外投資項目進步平衡我際資本盈餘 核電口利於培育批具際競爭力型跨企業並提升核電產業鏈條技術水平我實力核電相關企業利用跨公司產業結構調整機自相優勢發自主品牌參與海外核電市場發與項目建設競爭與合作程習提高自身研發、設計、製造、建設等各環節技術能力與水

6. 發展核電有哪些重要意義

「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是當前我國能源建設和核工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政策。發展核電對保障能源供應與安全,保護環境,實現電力工業結構優化和可持續發展,提升我國綜合經濟實力、工業技術水平和國際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核電建設投資大、建設時間長、技術含量高、涉及產業多,對國民經濟建設具有較強的拉動作用。

2011年我國核電總發電量達874億千瓦時,佔全國總發電量的1.9%,核電生產運營產出(銷售收入)約為375億元,拉動的總產出約為832億元,GDP約為442億元。假設到2020年核電在運裝機達到6500萬千瓦,在建3500萬千瓦,2020年我國核電生產運營產出約為1994億元,拉動的總產出為4423億元,GDP約為2351億元。

截至2011年底,我國大陸在建核電機組26台,總裝機容量2924萬千瓦,在建規模世界第一。根據目前我國核電發展態勢,按照建設一座200萬千瓦的核電站需要294億元投資計算(以嶺澳二期為參考電站,2台100萬千瓦建成價位285億元,1/3的首爐料為9億元,共294億元),並假設到2020年3500萬千瓦在建核電站共完成一半的投資,則平均每年需要投資建設615萬千瓦,投資額為906億元,拉動總產出增長2754億元,GDP增長934億元,可以使經濟增速提高超過0.3個百分點。

核電發展對地方經濟發展可以帶來乘方效應。一座裝機規模500萬千瓦核電廠,總投資可達650億元。按7800小時計算,規劃裝機投產後,年發電約390億度,售電收入近200億元,核電廠建設期每年可增加5000萬左右的建安稅,全部建成後每年可直接納稅30億元。此外,核電項目還能吸引眾多投資者搶攤地方房地產等市場,帶動建築行業發展,改善當地交通條件,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提高城市知名度,增加旅遊收入,提升城市消費水平;核電站運行管理正式員工約3000人,站內聘用司機、保安、保潔、後勤人員約9000人(按1:3計算),廠區周圍與核電站配套從業人員不下10000人;帶動投資配套抽水蓄能電站等核電配套工業體系發展。

在當前背景下,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穩步推進核電建設,每年將創造出數千億元的國內生產總值,對於實現保持國家及地方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目標作用顯著。

核電工業是現代高科技密集型的國家戰略性產業,其發展不但實現了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擴大了我國在核燃料循環、核電裝備、核技術應用等高新技術領域的產業規模,同時有效帶動了我國高技術產業(涉及材料、機電、電子、儀表、冶金、化工、建築)整體發展,而且先進的核科學技術可實現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測算,如果按照目前我國核電發展態勢,每年投資額870億元,拉動重要相關行業的產出增長為:建築業約272億元,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208億元,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181億元,綜合技術服務業163億元,農業154億元,化學工業154億元,金融保險業154億元,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127億元,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108億元。

近年來,我國在核燃料科研生產領域取得重要成就,保持了完整的核燃料工業體系:計劃完成的國內鈾礦地質鑽探工作量指標大幅提高,礦床勘查成果顯著,海外鈾資源開發加快推進;多個鈾轉化、純化、濃縮工程項目開工建設,核燃料產能的提升確保燃料供給安全;已基本掌握後處理動力堆乏燃料後處理的自主設計、建造、運行能力。

目前,三代核電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步伐加快;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具備開工條件;自主化先進壓水堆核電機組(ACP1000、ACPR1000等)設計取得重要進展;中國實驗快堆實現了自主研究、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運行和自主管理。此外,在快堆、先進研究堆、核軍工、核技術應用、受控核聚變等領域的不斷拓展,具備較高的科技研發實力。

依託核電項目,核電裝備製造國產化、自主化不斷推進,對於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培育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轉變工業發展方式具有重大意義。

「十一五」期間,通過將核電設備製造和關鍵技術納入國家重大裝備國產化規劃,核電裝備製造業加大技術改造升級和投入力度,在核電關鍵設備的製造方面取得突破,在建二代改進型機組平均國產化率68%。而且國內已具備較強的關鍵設備生產能力,核電設備成套供應能力得到了較快提升,初步形成了年供8套左右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主要設備能力。預計通過完善自身的製造裝備能力,積累製造工藝經驗,加強技術攻關,「十二五」末期我國能夠形成穩定的三代核電設備成套供應能力,設備自主化目標基本可以實現。

此外,核電涉及工業領域的技術發展基本代表了冶金、材料、機械、電子儀器等眾多行業最復雜、最前沿技術,對開發設計、冶煉、鑄造、熱處理、精密製造等生產工藝有極高要求,由此帶動了這些行業的技術升級。

發展核電是保持和提高我國核工業實力,穩定和壯大核科學技術人才隊伍的重要依託,也是建設我國強大國防、進一步提升核大國地位、和平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要途徑,是推進現代化建設、走強國之路、提升綜合國力的重要戰略舉措。

核科學技術具有典型的軍民兩用特性。核動力既是民用能源開發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可用於軍用核動力艦船;核燃料循環技術既可為民用反應堆提供燃料,又可為核武器提供裝料。先進的核動力、核燃料、核安全與輻射防護技術、核監測和控制,以及高端裝備製造、特種材料等技術均可用於軍用核動力艦船、空間飛行器核電源、核戰略戰術武器裝備的研製和生產。核電產業是國家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核電廠的設計、製造、建設和運營關鍵技術往往比軍用堆難度更大,要求更高。通過大力發展核電產業,可以促進核技術的大力提升,充實和提高國防安全保障能力。

目前,發展民用核電依然是世界核大國保持核威懾能力的重要考慮因素。自上世紀50年代美國、前蘇聯等大國除了在積極發展艦船核動力、空間激光武器核電源、軍用車載移動式核電源、魚雷及火箭核動力推進裝置等新概念軍用核動力的同時,大力發展民用核電作為保持核威懾的重要手段。眼下,俄羅斯依然制定了較大規模的核電建設規劃。奧巴馬政府上台之後美國的核電政策也更加明朗、積極。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加強現代能源產業建設」的要求,「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要求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實現我國核電事業又好又快安全發展,加快科技進步和創新,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品牌,盡快形成後來居上的強勁競爭力,走出國門,在世界核電技術制高點和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轉變。

首先,核電技術和產品的輸出對提升我國在世界經濟市場中的競爭力將發揮獨特作用。通過幫助希望發展核電的國家建立必要的基礎結構提供支持,包括建立法律和監管框架、開展培訓、幫助其培養本國的核能人才、幫助其了解各種核技術、促進和支持新核電站融資等方式,或將核電項目出口作為經濟援助一種重要方式,滿足這些國家的能源和經濟發展需求,獲取所在國民眾的認可和政府的信任,提升我國在這些國家的影響力和加強利益交融的合作紐帶。

其次,通過海外核電市場開拓,可以在更廣闊的空間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優化配置。憑借高端、密集的核電技術、產品及服務,真正進入世界產業格局中的高附加值環節,提升我國在國際產業分工中角色地位,分享更多的經濟全球化的利益。

第三、核電項目耗資巨大,開發海外核電市場將大幅帶動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融資和出口,而投資、出口是我國經濟增長的兩大重要引擎。同時,核電「走出去」項目作為大型對外投資項目,將進一步平衡我國國際資本盈餘。

最後,核電出口有利於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跨國企業,並提升中國核電產業鏈條的技術水平。我國有實力的核電相關企業可以利用跨國公司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以自己的相對優勢,開發自主品牌,參與海外核電市場開發與項目建設,在競爭與合作的過程中學習提高自身在研發、設計、製造、建設等各環節的技術能力與水平。

7. 目前我國在運營和在建核電,核電設備投資占總投資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設備投資約50%左右,基建投資30%左右,人力成本10%左右,融資成本10%左右

8. 核電站有什麼作用

「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是當前我國能源建設和核工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政策。發展核電對保障能源供應與安全,保護環境,實現電力工業結構優化和可持續發展,提升我國綜合經濟實力、工業技術水平和國際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拉動經濟增長作用明顯核電建設投資大、建設時間長、技術含量高、涉及產業多,對國民經濟建設具有較強的拉動作用。 2011年我國核電總發電量達874億千瓦時,佔全國總發電量的 1.9%,核電生產運營產出(銷售收入)約為375億元,拉動的總產出約為832億元,GDP約為442億元。假設到2020年核電在運裝機達到6500萬千瓦,在建3500萬千瓦,2020年我國核電生產運營產出約為1994億元,拉動的總產出為4423億元,GDP約為2351億元。 截至2011年底,我國大陸在建核電機組26台,總裝機容量2924萬千瓦,在建規模世界第一。根據目前我國核電發展態勢,按照建設一座200萬千瓦的核電站需要294億元投資計算(以嶺澳二期為參考電站,2台100萬千瓦建成價位285億元,1/3的首爐料為9億元,共294億元),並假設到2020年3500萬千瓦在建核電站共完成一半的投資,則平均每年需要投資建設615萬千瓦,投資額為906億元,拉動總產出增長2754億元,GDP增長934億元,可以使經濟增速提高超過0.3個百分點。 核電發展對地方經濟發展可以帶來乘方效應。一座裝機規模500萬千瓦核電廠,總投資可達650億元。按7800小時計算,規劃裝機投產後,年發電約390億度,售電收入近200億元,核電廠建設期每年可增加5000萬左右的建安稅,全部建成後每年可直接納稅30億元。此外,核電項目還能吸引眾多投資者搶攤地方房地產等市場,帶動建築行業發展,改善當地交通條件,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提高城市知名度,增加旅遊收入,提升城市消費水平;核電站運行管理正式員工約3000人,站內聘用司機、保安、保潔、後勤人員約9000人(按1:3計算),廠區周圍與核電站配套從業人員不下10000人;帶動投資配套抽水蓄能電站等核電配套工業體系發展。 在當前背景下,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穩步推進核電建設,每年將創造出數千億元的國內生產總值,對於實現保持國家及地方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目標作用顯著。 拉動工業體系轉型升級核電工業是現代高科技密集型的國家戰略性產業,其發展不但實現了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擴大了我國在核燃料循環、核電裝備、核技術應用等高新技術領域的產業規模,同時有效帶動了我國高技術產業(涉及材料、機電、電子、儀表、冶金、化工、建築)整體發展,而且先進的核科學技術可實現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測算, 如果按照目前我國核電發展態勢,每年投資額870億元,拉動重要相關行業的產出增長為:建築業約272億元,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208億元,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181億元,綜合技術服務業163億元,農業154億元,化學工業154億元,金融保險業154億元,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127億元,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108億元。 近年來,我國在核燃料科研生產領域取得重要成就,保持了完整的核燃料工業體系:計劃完成的國內鈾礦地質鑽探工作量指標大幅提高,礦床勘查成果顯著,海外鈾資源開發加快推進;多個鈾轉化、純化、濃縮工程項目開工建設,核燃料產能的提升確保燃料供給安全;已基本掌握後處理動力堆乏燃料後處理的自主設計、建造、運行能力。 目前,三代核電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步伐加快;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具備開工條件;自主化先進壓水堆核電機組(ACP1000、ACPR1000等)設計取得重要進展;中國實驗快堆實現了自主研究、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運行和自主管理。此外,在快堆、先進研究堆、核軍工、核技術應用、受控核聚變等領域的不斷拓展,具備較高的科技研發實力。 依託核電項目,核電裝備製造國產化、自主化不斷推進,對於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培育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轉變工業發展方式具有重大意義。 「十一五」期間,通過將核電設備製造和關鍵技術納入國家重大裝備國產化規劃,核電裝備製造業加大技術改造升級和投入力度,在核電關鍵設備的製造方面取得突破,在建二代改進型機組平均國產化率68%。而且國內已具備較強的關鍵設備生產能力,核電設備成套供應能力得到了較快提升,初步形成了年供8套左右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主要設備能力。預計通過完善自身的製造裝備能力,積累製造工藝經驗,加強技術攻關,「十二五」末期我國能夠形成穩定的三代核電設備成套供應能力,設備自主化目標基本可以實現。 此外,核電涉及工業領域的技術發展基本代表了冶金、材料、機械、電子儀器等眾多行業最復雜、最前沿技術,對開發設計、冶煉、鑄造、熱處理、精密製造等生產工藝有極高要求,由此帶動了這些行業的技術升級。 強大國防保持核威懾力發展核電是保持和提高我國核工業實力,穩定和壯大核科學技術人才隊伍的重要依託,也是建設我國強大國防、進一步提升核大國地位、和平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要途徑,是推進現代化建設、走強國之路、提升綜合國力的重要戰略舉措。 核科學技術具有典型的軍民兩用特性。核動力既是民用能源開發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可用於軍用核動力艦船;核燃料循環技術既可為民用反應堆提供燃料,又可為核武器提供裝料。先進的核動力、核燃料、核安全與輻射防護技術、核監測和控制,以及高端裝備製造、特種材料等技術均可用於軍用核動力艦船、空間飛行器核電源、核戰略戰術武器裝備的研製和生產。核電產業是國家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核電廠的設計、製造、建設和運營關鍵技術往往比軍用堆難度更大,要求更高。通過大力發展核電產業,可以促進核技術的大力提升,充實和提高國防安全保障能力。 目前,發展民用核電依然是世界核大國保持核威懾能力的重要考慮因素。自上世紀50年代美國、前蘇聯等大國除了在積極發展艦船核動力、空間激光武器核電源、軍用車載移動式核電源、魚雷及火箭核動力推進裝置等新概念軍用核動力的同時,大力發展民用核電作為保持核威懾的重要手段。眼下,俄羅斯依然制定了較大規模的核電建設規劃。奧巴馬政府上台之後美國的核電政策也更加明朗、積極。 「走出去」提升國際競爭力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加強現代能源產業建設」的要求,「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要求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實現我國核電事業又好又快安全發展,加快科技進步和創新,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品牌,盡快形成後來居上的強勁競爭力,走出國門,在世界核電技術制高點和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轉變。 首先,核電技術和產品的輸出對提升我國在世界經濟市場中的競爭力將發揮獨特作用。通過幫助希望發展核電的國家建立必要的基礎結構提供支持,包括建立法律和監管框架、開展培訓、幫助其培養本國的核能人才、幫助其了解各種核技術、促進和支持新核電站融資等方式,或將核電項目出口作為經濟援助一種重要方式,滿足這些國家的能源和經濟發展需求,獲取所在國民眾的認可和政府的信任,提升我國在這些國家的影響力和加強利益交融的合作紐帶。 其次,通過海外核電市場開拓,可以在更廣闊的空間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優化配置。憑借高端、密集的核電技術、產品及服務,真正進入世界產業格局中的高附加值環節,提升我國在國際產業分工中角色地位,分享的經濟全球化的利益。 第三、核電項目耗資巨大,開發海外核電市場將大幅帶動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融資和出口,而投資、出口是我國經濟增長的兩大重要引擎。同時,核電「走出去」項目作為大型對外投資項目,將進一步平衡我國國際資本盈餘。 最後,核電出口有利於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跨國企業,並提升中國核電產業鏈條的技術水平。我國有實力的核電相關企業可以利用跨國公司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以自己的相對優勢,開發自主品牌,參與海外核電市場開發與項目建設,在競爭與合作的過程中學習提高自身在研發、設計、製造、建設等各環節的技術能力與水平。

9. 核電建設對國民經濟有何拉動作用

核電站投資很大,對當地的政府的業績有很大積極的影響。
電站運行後,對稅收的提升作用也很明顯。
核電帶來很多崗位,促進就業。
核電會在當地,電站的周圍形成一個商業圈。
「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是當前我國能源建設和核工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政策。發展核電對保障能源供應與安全,保護環境,實現電力工業結構優化和可持續發展,提升我國綜合經濟實力、工業技術水平和國際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拉動經濟增長作用明顯
核電建設投資大、建設時間長、技術含量高、涉及產業多,對國民經濟建設具有較強的拉動作用。

2011年我國核電總發電量達874億千瓦時,佔全國總發電量的 1.9%,核電生產運營產出(銷售收入)約為375億元,拉動的總產出約為832億元,gdp約為442億元。假設到2020年核電在運裝機達到6500萬千瓦,在建3500萬千瓦,2020年我國核電生產運營產出約為1994億元,拉動的總產出為4423億元,GDP約為2351億元。

截至2011年底,我國大陸在建核電機組26台,總裝機容量2924萬千瓦,在建規模世界第一。根據目前我國核電發展態勢,按照建設一座200萬千瓦的核電站需要294億元投資計算(以嶺澳二期為參考電站,2台100萬千瓦建成價位285億元,1/3的首爐料為9億元,共294億元),並假設到2020年3500萬千瓦在建核電站共完成一半的投資,則平均每年需要投資建設615萬千瓦,投資額為906億元,拉動總產出增長2754億元,gdp增長934億元,可以使經濟增速提高超過0.3個百分點。

核電發展對地方經濟發展可以帶來乘方效應。一座裝機規模500萬千瓦核電廠,總投資可達650億元。按7800小時計算,規劃裝機投產後,年發電約390億度,售電收入近200億元,核電廠建設期每年可增加5000萬左右的建安稅,全部建成後每年可直接納稅30億元。此外,核電項目還能吸引眾多投資者搶攤地方房地產等市場,帶動建築行業發展,改善當地交通條件,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提高城市知名度,增加旅遊收入,提升城市消費水平;核電站運行管理正式員工約3000人,站內聘用司機、保安、保潔、後勤人員約9000人(按1:3計算),廠區周圍與核電站配套從業人員不下10000人;帶動投資配套抽水蓄能電站等核電配套工業體系發展。

在當前背景下,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穩步推進核電建設,每年將創造出數千億元的國內生產總值,對於實現保持國家及地方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目標作用顯著。

拉動工業體系轉型升級
核電工業是現代高科技密集型的國家戰略性產業,其發展不但實現了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擴大了我國在核燃料循環、核電裝備、核技術應用等高新技術領域的產業規模,同時有效帶動了我國高技術產業(涉及材料、機電、電子、儀表、冶金、化工、建築)整體發展,而且先進的核科學技術可實現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測算, 如果按照目前我國核電發展態勢,每年投資額870億元,拉動重要相關行業的產出增長為:建築業約272億元,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208億元,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181億元,綜合技術服務業163億元,農業154億元,化學工業154億元,金融保險業154億元,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127億元,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108億元。

近年來,我國在核燃料科研生產領域取得重要成就,保持了完整的核燃料工業體系:計劃完成的國內鈾礦地質鑽探工作量指標大幅提高,礦床勘查成果顯著,海外鈾資源開發加快推進;多個鈾轉化、純化、濃縮工程項目開工建設,核燃料產能的提升確保燃料供給安全;已基本掌握後處理動力堆乏燃料後處理的自主設計、建造、運行能力。

目前,三代核電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步伐加快;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具備開工條件;自主化先進壓水堆核電機組(ACP1000、ACPR1000等)設計取得重要進展;中國實驗快堆實現了自主研究、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運行和自主管理。此外,在快堆、先進研究堆、核軍工、核技術應用、受控核聚變等領域的不斷拓展,具備較高的科技研發實力。

依託核電項目,核電裝備製造國產化、自主化不斷推進,對於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培育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轉變工業發展方式具有重大意義。

「十一五」期間,通過將核電設備製造和關鍵技術納入國家重大裝備國產化規劃,核電裝備製造業加大技術改造升級和投入力度,在核電關鍵設備的製造方面取得突破,在建二代改進型機組平均國產化率68%。而且國內已具備較強的關鍵設備生產能力,核電設備成套供應能力得到了較快提升,初步形成了年供8套左右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主要設備能力。預計通過完善自身的製造裝備能力,積累製造工藝經驗,加強技術攻關,「十二五」末期我國能夠形成穩定的三代核電設備成套供應能力,設備自主化目標基本可以實現。

此外,核電涉及工業領域的技術發展基本代表了冶金、材料、機械、電子儀器等眾多行業最復雜、最前沿技術,對開發設計、冶煉、鑄造、熱處理、精密製造等生產工藝有極高要求,由此帶動了這些行業的技術升級。

強大國防保持核威懾力
發展核電是保持和提高我國核工業實力,穩定和壯大核科學技術人才隊伍的重要依託,也是建設我國強大國防、進一步提升核大國地位、和平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要途徑,是推進現代化建設、走強國之路、提升綜合國力的重要戰略舉措。

核科學技術具有典型的軍民兩用特性。核動力既是民用能源開發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可用於軍用核動力艦船;核燃料循環技術既可為民用反應堆提供燃料,又可為核武器提供裝料。先進的核動力、核燃料、核安全與輻射防護技術、核監測和控制,以及高端裝備製造、特種材料等技術均可用於軍用核動力艦船、空間飛行器核電源、核戰略戰術武器裝備的研製和生產。核電產業是國家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核電廠的設計、製造、建設和運營關鍵技術往往比軍用堆難度更大,要求更高。通過大力發展核電產業,可以促進核技術的大力提升,充實和提高國防安全保障能力。

目前,發展民用核電依然是世界核大國保持核威懾能力的重要考慮因素。自上世紀50年代美國、前蘇聯等大國除了在積極發展艦船核動力、空間激光武器核電源、軍用車載移動式核電源、魚雷及火箭核動力推進裝置等新概念軍用核動力的同時,大力發展民用核電作為保持核威懾的重要手段。眼下,俄羅斯依然制定了較大規模的核電建設規劃。奧巴馬政府上台之後美國的核電政策也更加明朗、積極。

「走出去」提升國際競爭力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加強現代能源產業建設」的要求,「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要求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實現我國核電事業又好又快安全發展,加快科技進步和創新,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品牌,盡快形成後來居上的強勁競爭力,走出國門,在世界核電技術制高點和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轉變。

首先,核電技術和產品的輸出對提升我國在世界經濟市場中的競爭力將發揮獨特作用。通過幫助希望發展核電的國家建立必要的基礎結構提供支持,包括建立法律和監管框架、開展培訓、幫助其培養本國的核能人才、幫助其了解各種核技術、促進和支持新核電站融資等方式,或將核電項目出口作為經濟援助一種重要方式,滿足這些國家的能源和經濟發展需求,獲取所在國民眾的認可和政府的信任,提升我國在這些國家的影響力和加強利益交融的合作紐帶。

其次,通過海外核電市場開拓,可以在更廣闊的空間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優化配置。憑借高端、密集的核電技術、產品及服務,真正進入世界產業格局中的高附加值環節,提升我國在國際產業分工中角色地位,分享更多的經濟全球化的利益。

第三、核電項目耗資巨大,開發海外核電市場將大幅帶動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融資和出口,而投資、出口是我國經濟增長的兩大重要引擎。同時,核電「走出去」項目作為大型對外投資項目,將進一步平衡我國國際資本盈餘。

最後,核電出口有利於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跨國企業,並提升中國核電產業鏈條的技術水平。我國有實力的核電相關企業可以利用跨國公司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以自己的相對優勢,開發自主品牌,參與海外核電市場開發與項目建設,在競爭與合作的過程中學習提高自身在研發、設計、製造、建設等各環節的技術能力與水平。

10. 中核跟中廣核區別

1,使命定位不同

中核:中核集團肩負著強核強國與和平利用原子能、確保國家能源安全的使命任務。

中廣核:國際一流的清潔能源集團,全球領先的清潔能源提供商與服務商。致力於零碳排放的清潔能源生產與供應,致力於全社會的節能減排與清潔能源利用,為社會提供規模化、高質效與可持續的清潔能源產品和服務。

2,創立的背景不同

中核:1999年7月1日,在國家原五大行政性軍工總公司基礎上重組十大軍工集團,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成立。

中廣核: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原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是伴隨我國改革開放和核電事業發展逐步成長壯大起來的中央企業,由核心企業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及40多家主要成員公司組成的國家特大型企業集團。

3,業務范圍不同

中核: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在新的歷史階段將傳承核工業半個多世紀以來舉世矚目的「兩彈一艇」和實現中國大陸核電「零的突破」的輝煌歷程。

中廣核:中廣核成功建設大亞灣核電站,填補國內大型商用核電站空白,實現中國大型商用核電站的起步。


(10)核電融資擴展閱讀:

雖然在建國初期就誕生的中核眼裡中廣核是「後起之秀」,但是中核的老大地位卻在近年來受到撼動。

中廣核成立於1994年,原名為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其不僅成立較晚,而且從名字中可見是一家地方性質企業,其體量顯然遠遠遜色於中核,而且中廣核成立時中核還持有其45%的股份,但國務院規定中核集團不能參與分紅,結餘利潤用於中廣核的滾動發展,以帶動後續核電站的建設。

隨著大亞灣核電站的成功建設和運營,中廣核以核養核模式得以發展,如今已在手並獲批的核電項目中廣核最多,中核次之。而沿海核電站建設已經被中廣核壟斷了。

如今中廣核在手核電項目多在沿海,包括大亞灣、嶺澳、陽江、紅沿河和廣西防城港等,而中核籌建的卻多在內陸,除了海南和秦山等少數幾個屬於沿海核電站,湖南桃花江、江西瑞金等項目都在內陸。

實際上轉折性變化事件發生在2012年9月,彼時國務院同意中廣核股權關系調整為國資委持股82%、廣東省持股10%、中國核工業集團持股8%。

這一調整被中廣核視為公司發展「里程碑」事件之一。2013年4月,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正式更名為中國廣核集團。顯然中廣核已經從地域性的企業躍居為核電業大佬。

不僅如此,2012年,隨著新疆薩瓦甫奇鈾礦探礦權花落中廣核,國內鈾礦資源由中核獨有的格局被打破。不僅國內項目建設上中核與中廣核競爭激烈,而且在以前「走出去」時也發生了互相壓價、惡性競爭的現象。

2012年中核與中廣核作為競爭對手分別聯合美日和法國競標英國一個核電項目。而去年底外媒消息稱,中核承諾給將耗資95.9億美元的巴基斯坦核電項目提供至少65億美元的貸款,該核電項目將建成兩座1100兆瓦的反應堆。


「中廣核與中核相比,中廣核成立較晚負擔較輕,主要做核電,管理上較為透明,是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而中核由於涉及核電、燃料等多個板塊,企業結構龐大臃腫,歷史負擔較重,」上述知情人士坦言,「單論盈利能力,中核已經不如中廣核。」

中核與中廣核的競爭也在繼續。中核籌建項目多在「內陸」,而「十二五」期間內陸仍未放開,只有等到「十三五」期間,這顯然加重了中核的緊迫感。中核選擇在上交所上市,其中一個考量則是,試圖通過上市融資來加緊備戰新的核電站項目建設。

而選擇在香港上市的中廣核,融資迫切性甚至更強,雖然其籌建核電項目多在沿海,放開可能性更大一些,但因為此前以核養核的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在在建項目多於建成商業化運營項目,投資要多於收入的局面,所以上市勢在必行。

參考資料來源:鳳凰網-核電老大之爭



閱讀全文

與核電融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航信託姚江濤哪裡人 瀏覽:302
駕駛證貸款的口子 瀏覽:175
信託有保障嗎 瀏覽:953
交易所非公開數據 瀏覽:357
綿陽小額貸款公司58 瀏覽:671
純凈水股票 瀏覽:907
本人親自去貸款公司 瀏覽:108
怎麼查東莞證券歷史資金 瀏覽:189
北京理財渠道 瀏覽:536
王建平股票 瀏覽:202
外匯存款證明嗎 瀏覽:980
比特幣價格今 瀏覽:426
天弘基金所管理的基金 瀏覽:653
2018年中國股權投資年度排名 瀏覽:357
哇哇在線理財 瀏覽:158
國泰君安的資金賬戶忘記了 瀏覽:372
中融的助金資金池能買嗎 瀏覽:228
002600資金走向 瀏覽:19
羅紋價格換算 瀏覽:871
鳳凰醫療股票 瀏覽: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