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認為父母挪用孩子壓歲錢是否"有理"
對於我來講,過年除了期盼年夜飯外,最期盼的就是「紅包雨」了,過年走親訪友,少不了 親戚給的紅包。有的地區孩子收到的壓歲錢甚至都過萬。這時候 就有可能聽到父母對孩子講:「你還小哈,錢先放在我這里,我幫你存著。」
這就是父母的套路,自此,壓歲錢再也沒了蹤影。。。
不過我覺得父母挪用孩子壓歲錢「有理」。
我歷來都是把錢交給我父母保管的,每年壓歲錢大概收兩三千左右,父母給我五百,除了父母給的,我都會上交,我理解父母的不容易,所以在壓歲錢這方面和父母沒什麼爭議,而且我的壓歲錢我父母再花之前都會通知我一聲,比如給家裡買個鍋,換個空調等,所以我還是挺心甘情願的。
若孩子實在是不願意上交壓歲錢,也不要逼迫孩子,但父母應該教會孩子有一個正確的消費觀,不要盲目攀比消費,學會記賬理財,把錢花在刀刃上,花的有意義一些 。
⑵ 逢年過節的,小朋友們都會收到不少的壓歲錢,家長一般都是怎樣處理孩子的壓歲錢的呢
針對壓歲錢問題,在《少兒財商能力測評課程(LECF)》課程裡面,主要有兩種方式:
1、讓孩子懂得區別「需要」和「想要」,學會做開支預算。
在《少兒財商能力測評考級課程(LECF)》LEVEL-1課程裡面,也會要求小孩子做好自己的開支預算,因為一份好的預算能使他們更好地運用財富,不會胡亂花錢在不需要的東西上。同時,父母也可根據以下的步驟與孩子一起開始填寫預算案訓練卡:
2、通過家長來執行「親子信託協議」,讓孩子懂得更多的理財知識。
孩子的壓歲錢,可以通過與家長簽訂「親子信託協議」,即把壓歲錢委託父母來管理。比如對於孩子的壓歲錢5000元,孩子可自用「需要」和「想要」的項目500元,把4500元交由父母來管理。這4500元委託父母管理,但同時父母要給利息或紅利,即在一定的時間周期(比如一年)里,為孩子支付相應的利息收入、保底利潤分紅或無保底利潤分紅。這樣,既可以增進親子間的關系,也可以無形中促進孩子對金融工具和財富增值的認識。
⑶ 銀行有什麼比較穩定保險投資業務
你好,你的情況是年輕的投資者,其實承擔風險的能力是比較強的,不僅僅可以考慮銀行理財產品。市面上的投資工具很多,常見的有股票、固定收益證券、共同基金、私募基金、投資型信託、外匯、銀行理財產品、券商集合資產管理計劃、QDII產盤、金融衍生品和黃金。保險從嚴格意義上說,是以保障為基本功能的,投連險、萬能險和分紅險會帶有理財的性質。
我們比較容易接觸的投資中,按風險從小到大主要有:
1、固定收益證券中的國庫券(有三年期、五年期,以2012年3月12號發行的國債來說,三年期利率為5.8%,五年期超過6%,這個收益是很不錯的,比銀行五年期定存還要高,而風險又很小,幾乎是沒有風險)
2、承諾保底收益率的銀行理財產品。這樣的產品風險也是很小的,幾乎為零。
3、基金中的貨幣基金。貨幣基金幾乎可以視同為現金管理工具,進出方便,風險也是比較小的,收益率高於活期存款,但不一定高過三年定存利息。
4、債券型基金。
5、股票型基金。
6、股票。
7、其他投資工具。
建議您做個投資組合,就是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配置10%-15%的儲蓄性保險(分紅養老險很不錯),再留存20%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貨幣基金),這樣就有35%左右的資產是無風險的,剩下的30%可以存成三年定期(如果你短期都不用這筆錢),最後的35%可以配置幾只藍籌股,或者認購幾只股票基金。這樣最小的本金,你可以嘗試最多樣化的理財,各部分都能積攢一些經驗,以後哪一塊做得得心應手了,再把資金集中投資進去。
⑷ 合理計劃使用壓歲錢 活動過程 心得體會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到你:
壓歲錢管理和感恩心教育
———ICF-LECF少兒理財教練是這樣教孩子的
問題一:春節到了,如何幫孩子管理好壓歲錢?
春節快到了,小朋友們都會收到不少的壓歲錢,有的孩子少則幾百,多則幾千上萬元。孩子手上擁有這么多的「小金庫」,孩子們很開心,可卻讓家長們犯愁了。是全部留給小孩還是由大人保管呢?全部留給小孩,大人不放心;由大人保管,孩子不開心。怎麼辦好呢?如何才能處理孩子的壓歲錢呢?
ICF-LECF一級教練王老師點評:
針對壓歲錢問題,在《少兒理財能力等級考試(ICF-LECF)》課程裡面,主要有兩種方式:
第一,讓孩子懂得區別「需要」和「想要」,學會做開支預算。
家長擔心孩子壓歲錢問題,主要是怕孩子年齡小,亂花錢。其實,小孩子亂花錢,最主要的問題就在於沒有計劃和使用金錢的獎懲機制。要改變孩子亂花錢的習慣,首要的一點就是要教會孩子做計劃,學會分辨「需要」和「想要」的東西,要做到有計劃有目標的花錢。在《少兒理財能力等級考試》LEVEL-1課程裡面,也會要求小孩子做好自己的開支預算,因為一份好的預算能使他們更好地運用財富,不會胡亂花錢在不需要的東西上。同時,父母也可根據以下的步驟與孩子一起開始填寫你們的預算案訓練卡:第一步:把今年的壓歲錢收入填上(如5000元);第二步:填上今年春節期間的「需要」支出和項目(如購買學慣用具100元、同學聚會200元);第三步:填上「想要」的項目(如買雙新鞋子、新衣服200元);第四步:填上儲蓄或託管金額(4500元);第五步:把今年壓歲錢收入減去今年的「需要」支出,然後把剩餘的收入,分配到「想要」項目以及儲蓄/託管的項目上。以此來規范自己的理財行為。
第二,通過家長來執行「親子信託協議」,讓孩子懂得更多的理財知識。
孩子的壓歲錢,可以通過與家長簽訂「親子信託協議」,即把壓歲錢委託父母來管理。比如對於孩子的壓歲錢5000元,孩子可自用「需要」和「想要」的項目500元,把4500元交由父母來管理。這4500元委託父母管理,但同時父母要給利息或紅利,即在一定的時間周期(比如一年)里,為孩子支付相應的利息收入、保底利潤分紅或無保底利潤分紅。在此過程中,父母也應該讓孩子了解這些壓歲錢是通過怎樣的途徑以及方式來進行增值的,這些途徑可以是銀行儲蓄、投資股票、基金等。這樣,既可以增進親子間的關系,也可以無形中促進孩子對金融工具和財富增值的認識。
問題二:如何讓孩子懂得感恩父母?
前段時間,有位爸爸來電說,自己家的小孩9歲了,總是會跟大人頂嘴,不給零花錢給他,或者不給他買喜歡的玩具,他就說自己不是他們親生的,一點都不疼愛他。有次還把她媽媽氣哭了。這位家長因此還動手打過孩子幾次,可是適得其反,孩子卻越來越叛逆了。現在這位家長很頭痛,不知道該怎樣教育孩子,非常煩惱。
ICF-LECF二級教練林老師點評:
孩子叛逆不聽話,經常會無意中說出一些話傷害到父母的心,這是很多家長都曾經遇到過的情況。這需要家長和孩子多溝通多交流,不能為了工作而疏忽了對孩子的關心,也不應該一味地無休止地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
在《少兒理財能力等級考試》的LEVEL-1課程里,專門有一個環節是讓孩子記錄自身成長的費用的計算表格。表格分兩個,第一個是「現在我們共花費了爸爸媽媽多少錢」,第二個是「我們未來可能還要花費爸爸媽媽多少錢」。
在第一個表格里,涵蓋了孩子出生、保姆、奶粉、尿片、玩具、吃飯、衣褲鞋、託管、幼稚園、興趣班、學慣用具、旅遊、上小學等多個花錢項目;在第二個表格里,包括了孩子吃飯、衣褲鞋、交通費、零花錢、旅遊、小學、初中、高中、興趣班、大學等多個花錢項目。通過這兩個表格的填寫訓練,讓孩子自己計算出自己已經用了爸爸媽媽多少錢,未來還需要用到爸爸媽媽多少的錢;用數據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培養自己長大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財力,以此來讓孩子學會感恩爸爸媽媽,並激勵孩子長大後能夠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來回報爸爸媽媽,並自食其力絕不做「啃老族」。
可見,少兒理財能力等級考試(ICF-LECF)不僅僅是一個教育培養孩子理財能力的課程,它還是一個培養孩子同理感恩、自信自立等綜合素質的少兒理財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