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般的企業做融資租賃是否需要審批
需要審批。
目前國內審批融資租賃的部門有類:
第一類:金融系統的融資租賃公司由銀監會負責審批,注冊資本1億人民幣以上。
第二類:外商投資融資租賃公司由商務部負責審批,注冊資本1000萬美元以上,商務部已把審批許可權下放到各省、直轄市的商務委。
第三類:內資試點融資租賃公司由商務部和國稅總局聯合審批,注冊資本1.7億人民幣以上。由各省級商務委受理後轉報商務部和國稅總局審批。
以上三類公司中為簡便的是設立外資融資租賃公司。
公司在獲得融資租賃資質後,所從事的融資租賃業務方能享受差額徵收營業稅的政策。
拓展資料:
融資租賃除了融資方式靈活的特點外,還具備融資期限長,還款方式靈活、壓力小的特點。
中小企業通過融資租賃所享有資金的期限可達3年,遠遠高於一般銀行貸款期限。
在還款方面,中小企業可根據自身條件選擇分期還款,極大地減輕了短期資金壓力,防止中小企業本身就比較脆弱的資金鏈發生斷裂。
融資租賃雖然以其門檻低、形式靈活等特點非常適合中小企業解決自身融資難題,但是它卻不適用於所有的中小企業。
融資租賃比較適合生產、加工型中小企業。特別是那些有良好銷售渠道,市場前景廣闊,但是出現暫時困難或者需要及時購買設備擴大生產規模的中小企業。
具體特徵
融資租賃的特徵一般歸納為五個方面。
一、租賃物由承租人決定,出租人出資購買並租賃給承租人使用,並且在租賃期間內只能租給一個企業使用。
二、承租人負責檢查驗收製造商所提供的租賃物,對該租賃物的質量與技術條件出租人不向承租人做出擔保。
三、出租人保留租賃物的所有權,承租人在租賃期間支付租金而享有使用權,並負責租賃期間租賃物的管理、維修和保養。
四、租賃合同一經簽訂,在租賃期間任何一方均無權單方面撤銷合同。只有租賃物毀壞或被證明為已喪失使用價值的情況下方能中止執行合同,無故毀約則要支付相當重的罰金。
五、租期結束後,承租人一般對租賃物有留購和退租兩種選擇,若要留購,購買價格可由租賃雙方協商確定。
『貳』 企業將融資租賃的固定資產作為自有資產入賬主要體現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是【】 A及時性C謹慎性D可靠性
B實質重於形式
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實質上已經滿足資產的定義,由租賃企業所控制並獲取相關收益,承擔相關風險,故確認為融資租賃固定資產入賬。
『叄』 企業將融資租入固定資產視同自有固定資產進行核算,體現了( )。
企業將融資租入固定資產視同為自有的固定資產來進行核算,那麼他所體現的是什麼一般原則。企業融資租入來的固定資產,其實沒有固定資產的所有權,他只有與所有權相關的風險和報酬,但是,並不看重形式上的內容,而看重的是實質,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雖然沒有所有權,但有與所有權相關的風險和報酬,實質上對融資租入固定資產進行控制,因此當自有固定資產核算,是重它的實質而輕視法律意義上的形式。
此題要明確它的實質內容,明確融資租賃是怎麼一個情況,要把它和後面要講的第五章固定資產的內容以及後邊有一章講的租賃問題相聯系,就可以知道體現了實質重於形式原則。
舉一反三,企業售後回購銷售產品,並不確認企業收入,只直接結轉成本,目的不是賣這個產品,目的是為了融通資金,因此是實質重於形式原則。
除此之外,編制合並會計報表,不注重母子公司是否是一個法律主體,關鍵看是否是一個會計主體,從經濟意義上說它們是一個會計主體,因此編制合並會計報表,這也是符合實質重於形式。
還可反過來出題,問以下()符合實質重於形式原則。
A、
企業融資租入固定資產視同為自有的固定資產
B、
企業售後回購銷售產品
C、
企業編制合並會計報表
D、
期末存貨採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計價答案:ABC舉例,下列屬於體現謹慎性原則的有()
A、
將融資租賃固定資產視為自有固定資產
B、
採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
C、
計提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D、
將長期借款利息予以資本化
【解析】bc了解各選項的實務實質,注意八大減值准備。注意,此類有關原則的題不會出計算題,但會對計算有影響,應注意。
『肆』 企業將融資租入固定資產視同自有固定資產核算,所體現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是( )
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作為企業自有的固定資產,所體現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是「實質重於形式」原則。
以融資租賃的形式租入的固定資產,雖然從法律形式來講企業並不擁有其所有權,但是由於租賃合同中規定的租賃期相當長,接近於該資產的使用壽命;租賃期結束時承租企業有優先購買的選擇權,在租賃期內承租企業有權支配資產並從中受益。所以,從實質上看,企業控制了該項資產的使用權及受益權。所以在會計核算上,將融資租賃的固定資產視為企業的資產。
如果企業的會計核算僅僅按照交易或事項的法律形式或人為形式進行,而這些形式又沒有反映其經濟實質和經濟現實,那麼,其最終結果將不僅不會有利於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反而會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決策。
『伍』 企業將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設備在資產負債表中作為資產列報,體現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是()
你好,一點通網校回答你的問題:
企業將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設備在資產負債表中作為資產列報,體現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是實質重於形式。
『陸』 企業將資產租出如何避免落入融資租賃
企業將資產租出,在租期結束時,資產不會回收,直接送給承租人。通過流程再造的方式可以避免租賃方式落入融資租賃。
就是把資產租出改為分期收款銷售資產。
分期收款銷售,就不是融資租賃了。
擴展閱讀:
融資租賃,是指出租人根據承租人(用戶) 的請求,與第三方(供貨商) 訂立供貨合同,根據此合同,出租人出資購買承租人選定的設備。同時,出租人與承租人訂立一項租賃合同,將設備出租給承租人,並向承租人收取一定的租金。
分期收款銷售是指商品已經售出,但貨款分期收回的一種銷售方式。它屬於現代企業運用的一種重要促銷手段,一般適合於具有金額大、收款期限長、款項收回風險大特點的重大重大商品交易,如房產、汽車、重型設備等。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相當於出售商品企業給購貨方提供了一筆長期無息貸款。
『柒』 企業將融資租賃手續費錯計入長期待攤費用怎麼進行調整
因為我記得普通融資租賃和售後的不一樣,那麼這里你就要特指你的這個融資租賃手續費是什麼種類的融資租賃。普通融資租賃好像是可以計入資產成本,所以就從長期待攤裡面把這部分調出來;而售後回購是計入長期應付款,所以就調到長期應付款就行,如果數額比較大的話建議咨詢一下專業人士,看看新准則吧。
『捌』 企業將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按自有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對其計提折舊,遵循的是
B。 企業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所有權不屬於租入方,也就是說在法律形式上資產屬於出租方,但從經濟實質上看,租入方長期使用該資產並取得經濟利益,所以租入方應根據實質重於形式要求,按照自有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對其計提折舊。
計提折舊的政策主要有:
一是按月提取:當月增加的從下月起提,當月減少的從下月起不提;
二是固定資產提足折舊後無論是否繼續使用,均不再計提折舊,應當繼續使用,並實行規范化管理;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也不再補提折舊;
三是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採用與自有資產一致的政策計提折舊;四是發生後續支出致使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延長的,重新計算折舊額。
考慮影響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因素
一是原始價值:在使用壽命一定的情況下,其數值的大小直接決定著計提折舊額的多少。
二是使用年限:《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規定:「事業單位應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實際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其折舊年限。省級以上財政部門、主管部門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年限作出規定的,從其規定」。需注意是,在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時不考慮預計凈殘值。
『玖』 承租企業將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視為自有固定資產核算體現了()的要求
承租企業將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視為自有固定資產核算體現了(實質重於形式)的要求。
理由如下:
1、企業融資租入來的固定資產,其實沒有固定資產的所有權,他只有與所有權相關的風險和報酬,但是,並不看重形式上的內容,而看重的是實質。
2、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雖然沒有所有權,但有與所有權相關的風險和報酬,實質上對融資租入固定資產進行控制,因此當自有固定資產核算,是重它的實質而輕視法律意義上的形式。
(9)企業將融資租賃擴展閱讀:
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的運用
在會計核算中,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有兩種可供選擇的方法:一是成本法,二是權益法。
《企業會計制度》第22條第2款規定:「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採用成本法或權益法核算。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無控制、無共同控制且無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採用成本法核算。
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採用權益法核算。
通常情況下,企業對其他單位的投資雖占該單位有表決權資本總額20%或20%以上,或雖投資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響的,應當採用權益法核算。
企業對其他單位的投資雖占該單位有表決權資本總額20%以下,或對其他單位的投資雖占該單位有表決權資本總額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響的,應當採用成本法核算。」
可見,制度所規定的持股比例只是形式上的標准,而是否具有控制權和重大影響才是經濟業務的實質內容。
在對長期股權投資選擇核算方法時,不但要看是否擁有被投資單位20%或20%以上表決權資本,而且更要看是否對對方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
若投資企業占被投資企業有表決權的資本總額不到 20%。但卻能對被投資企業進行實質上的控制,則應採用權益法進行核算。如果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或者是控制或影響能力受到限制,即使投資達到20%或20%以上,也應採用成本法核算。
在母子公司體制下,母公司為了綜合反映企業集團整體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需將企業集團作為會計主體,以母子公司單獨編制的會計報表為基礎,編制合並報表。企業集團在編制合並會計報表時,關鍵問題之一即在於如何確定合並報表的合並范圍。
《企業會計制度》第158條規定:「企業對其他單位投資如占該單位資本總額50%以上(不含50%),或雖然占該單位注冊資本總額不足50%但具有實質控制權的,應當編制合並會計報表。
合並會計報表的編制原則和方法,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中有關合並會計報表的規定執行。」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合並會計報表的主要依據是《合並會計報表暫行規定》(財會字[1995]11號)。
《合並會計報表暫行規定》第2條規定:「母公司在編制合並會計報表時,應當將其所控制的境內外所有子公司納入合並會計報表的合並范圍。」
從《企業會計制度》和《合並會計報表暫行規定》的有關規定可以看出,「控制」,一方面是指形式上的控制,它主要包括三種情況:
(1)母公司直接擁有被投資企業50%以上的股份;
(2)母公司間接擁有被投資企業50%以上的股份;
(3)母公司直接擁有、間接控制被投資企業50%以上的股份。
另一方面是指實質上的控制,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與該被投資企業的其他投資者之間達成協議,擁有被投資企業50%以上的權益性資本;
(2)根據章程和協議,有權決定被投資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決策;
(3)有權任免董事會等類似機構的多數成員;
(4)在董事會或類似權力機構會議上有半數以上投票權。
『拾』 企業將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按自由固定資產折舊方法計提折舊遵循的是
實質重於形式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