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宏陪伴成長少兒理財計劃好不好
我最近剛給兒子辦了理財保險,非常後悔現在才去辦,應該早點辦理的。
我身邊的很多內朋友都容是早早的就給自己小孩定製了成長理財計劃。
為了幫助小孩的教育和健康成長,他們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險計劃,不同的階段保險內容都不一樣,這樣大大減輕了他們的教育成本。
不知道你女兒現在多大了,像中宏保險這樣的公司一般會推出多種產品,你最好和愛人兩個都看一下,結合自身情況選個比較適合的。
『貳』 怎麼通過理財規劃子女教育基金
特別提醒大家的是,子女教育金的籌劃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子女教育金的准備要遵循「從寬准備、從早准備」的原則。特別是高等教育期間的開銷屬於階段性高支出,不事先准備而以屆時的收入必將難以應付,所以,一定要提早做好准備。
2、要根據子女將來所需要的教育程度及學校性質進行籌劃,如讀到學士、碩士或博士所需的費用是不同的,民辦學校、公辦學校費用相差也很大,國內讀大學和出國讀大學的費用更不能同日而語等。
3、高等教育費的上漲率通常高於通貨膨脹率,所以,要以通貨膨脹率加點來計算學費成長率,儲備教育金的報酬率要高於學費成長率。
子女教育金籌劃步驟:
1、首先列出期望子女將接受教育的程度。
2、根據當前的學費水平估算出所需的費用。
3、估算出從現在開始到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時的學費成長率,估算出屆時所需的教育金總額。
4、根據准備教育金的時間長短,設定投資報酬率。
5、計算現有投資是否足夠支付屆時的費用,如有不足,計算出每月需要多少的儲蓄投入。
子女教育金籌劃工具:
1、教育儲蓄存款。其可獲得優惠利率及免收利息稅優惠,但目前該產品只能以2萬元為最高限額。
2、定期定額投資基金。幾年後逐步取回,支付學習費用。
3、子女教育年金。以保險給付支付學費。
4、國家助學貸款。先貸款繳學費,再分年攤還,有利率優惠。
子女教育金是最沒時間彈性和金額彈性的目標,只有預先籌劃,才不會因為財力不足而使子女學業中斷。另外,教育金還要計算在保險的需求額中,這樣也不會因為教育金准備來源的中斷而失去子女受教育的機會。
為了孩子的明天,讓我們提早籌劃並有計劃地積攢他們的教育金吧!
存子女教育金一定要知道的幾件事
●存多少才夠?
要看孩子資質高低
考上重點學校的學生,沒有補習的比例可能高過有補習,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曾說:「投資孩子的資金,往往是跟孩子的資質成反比。」因此子女教育金要准備多少?得看孩子資質。
根據經驗,從幼兒園到大學,再加上各個階段所需的才藝費、補習費,粗略估計,至少要45萬元才夠;如果從小才藝費、補習費少,教育費用就會減半,但至少也要20萬元才夠。如果父母想栽培孩子到國外上學,至少要再增加25萬元的教育准備金。
●存教育金前
父母自己先做好風險規劃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保護傘,這把大傘要穩固,孩子的基本生活、就學機會才不會受影響。因此在幫孩子存教育金之前,一定要先看看夫妻雙方的基本壽險、醫療險夠不夠。
以壽險來說,一家之主的壽險額度最好是家庭年收入的10倍。另外,夫妻也要把最基本的醫療險一次買齊,包括住院型醫療險、實支實付醫療險、癌症險等。而包含夫妻及孩子所有基本保險費(不含儲蓄險)的家庭總保費,最好控制在家庭年所得的二成以內。
●根據家庭結余
提供適度的教育資源
在存子女教育金的過程中,父母最容易忽略的是自己的退休金,只把錢留給孩子念書,自己退休後卻苦哈哈地過日子。現代人不能再奢望「養兒防老」,雖然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父母應盡的義務,但也別忘了自己的下半輩子還是得靠自己,而不是靠子女。
因此父母親要著手整理家庭資產負債表、每月收支表,看看每一年扣除房貸、生活費、保險費,以及夫妻兩人的退休金准備後,再根據家庭結余,提供符合預算的教育資源。
●設立教育金專戶
有進無出、不輕易動用
知名藝人甄妮說過:「就算我知道有一間房子明天就會漲一成,也絕對不動用女兒的教育基金去投資。」許多父母常會因為家庭臨時出現的重大支出,甚至是以為穩賺不賠的投資,而去動用子女教育金,這是錯誤的觀念。
(插一句,天涯上有個熱帖就是妻子擅自動用了女兒的教育基金,最後導致離婚收場,很推薦一看)
為了避免孩子的教育金遭到挪用,父母最好另外開設戶頭,讓這個專戶專款專用。像我一位朋友就用孩子的名字開兩個戶頭,一個是銀行存款戶,另一個則是證券戶,專門幫孩子存高配息績優股。
『叄』 小學生理財計劃表格
把內容分為來:
1。日期(當天日期);源
2。摘要(也可以說是科目,比如車費,菜籃子費,購物等,明確知道你的錢用在了哪裡);
3。收入(工資數或其他來源);
4。支出(每日的大小開銷);
5。余額(每月的最後一天記賬完畢後,根據收入和支出數就可知道你的余額還有多少,是略有盈餘還是支出過大,錢都花在了哪些地方,一目瞭然)
『肆』 想給孩子做個理財規劃,請高手支招
我看了你的大概情況,但你沒有把家庭支出做詳細的說明。因為日常支出和老人贍養,交友和自己的再教育支出的總額度還是比較大的。房產80萬左右,應該是二三線城市,家庭年收入18萬是一個比較不錯的收入。主要給孩子做將來的1.教育2.創業3.婚嫁4.養老四個方面規劃。2.創業4.養老這兩項,你們是多慮了。如果這個你都為自己兒子考慮了,那你兒子的人生怎麼辦?3.婚嫁,這一項的問題是,現在你的兒子是2歲,到25歲的適婚年齡,未來的婚戀觀如何改變,你是說不準的。我認為,你也是有點多慮的。1.教育,這是重要的一環。存多少,怎麼存都是問題。考慮的費用,我覺得是應該從你們要的預期開始。從早教,到義務教育中的培訓,還有的興趣愛好的培養,還有高等教育的支出(留不留學很關鍵)。這個數額,自己必須有個數。我說了不算。但這個金額一定要保證安全,我建議是,給小孩買5年期的國債,年利率在百分之5以上,雖然收益少,當安全。
還有的是,你家庭的理財太過單一,自由存款。第一的是,如果家庭比較能承擔風險的,購買一定的股票今年以來,受通脹的影響,國家逐漸收緊貨幣政策,不斷提高的准備金及利率,給市場造成了較大的壓力,目前滬深300的平均動態市盈率已接近2008年的歷史低位,市場的整體估值已具備較好的投資機會,建議羅先生可將具體的股票及基金與專業人士溝通後,保留原倉位,等待下半年通脹回落後帶來的整體的市場機會。還有的是基金,基金的品種很多,注意選擇。現在開始的銀行理財,相對越定存有不小的優勢,請積極到銀行咨詢。希望對你有幫助。
『伍』 如何做好教育理財規劃
子女教育幾乎是個每個中國家庭的頭等大事。隨著教育花費越來越貴,父母們需要未雨綢繆,為孩子長期的教育基金做好准備。通常,子女教育的總支出會隨著所在地區的消費水平,以及家長選擇的學校級別不同而差別迥異。如果所在的是一線城市,或者選擇出國念書,家長往往需要預備數十萬至上百萬元,以承擔從幼兒園到大學的一系列開支。
盡早開始教育儲蓄
子女教育基金的儲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越早開始越好。一般家庭從孩子誕生的第一年即可開始儲備教育金。考慮到這筆錢在較長時間內都不會動用,可以考慮採用定期定額的存款方式。具體操作為:
規劃每月家庭開支,撥出一筆專項資金用於儲蓄教育基金。計算從孩子出生到上學的時間,然後根據總的教育預算制定每年甚至每月的儲蓄計劃。
如果是剛組建家庭並養育新生兒的家庭,剛開始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少量儲蓄,之後每月遞增一定金額。未來還可根據家庭收支情況適當增加儲蓄金額。
教育基金儲蓄是個長期過程,你可以把每個月的儲蓄存成5年期定期,以獲得最高的收益。同時還要比較不同銀行的利率,選擇利率較高的銀行進行存款。
嘗試基金定投
除了儲蓄教育基金,基金定投也是值得考慮的方式。基金定投是定期定額投資基金。通過長時間的基金定投,可以規避市場行情波動,獲得穩健收益。但要注意,基金定投用於教育積累,周期最好在10年以上,同時盡量選擇成立時間較長,持續回報較好的基金定投。
為孩子買份教育險
教育金保險是保險公司針對孩子不同階段的教育提供相應保險金的保險。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指出,目前市場上的教育金保險,投保的對象是0周歲(出生滿28天且已健康出院的嬰兒)~17周歲的少兒;有些保險公司的教育金保險針對的對象為出生滿30天~14周歲的少兒。除了初中、高中和大學幾個時期的教育基金以外,還包括了參加工作以後的創業基金、婚嫁基金甚至還有退休之後的養老基金等。如果投保教育險,應視家庭收入狀況投入保費,保費最好不要超過家庭年收入的十分之一。因為教育險繳存時間較長,要避免家庭因保費太高陷入流動性風險。此外,還應問清教育保險的豁免條款范圍。在購買主險時,最好同時購買豁免保費附加險,這樣一旦投保的家長遭受意外,子女可以繼續得到保障和資助。
善用學校資源
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學習,都可以建議孩子合理利用學校資源來承擔開支,這些資源包括獎學金、學生貸款、學校資助等。
獎學金:中國學校的獎學金通常是每學期評選一次,評選的主要標準是上一學年的期末學習成績,獎學金金額從幾百到幾千元不等。海外高校也會設立獎勵優秀學生的獎學金,但名額一般很少。此外,學生還可向學校申請助學金及學費減免。
學生貸款:中國學校的學生貸款分為國家助學貸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一般家庭收入情況較差的學生可以通過學校向銀行申請,等到畢業工作後再償還。出國留學也可以貸款,借款人須提供貸款人認可的財產抵押、質押或第三方保證。
學校資助:中國學校一般都設立了勤工助學崗位,有需要的學生可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勤工助學活動,通過適當的勞動得到一定的酬金。在海外留學也可在校內打工,主要校內打工場所為學校的餐廳、圖書館、便利店、計算機房、學生服務中心等。如美國大學圖書館為學生提供的工作機會很多。
校外兼職:利用課余時間在校外打工不僅可以賺取部分生活費,還可以讓孩子得到磨練,為未來走入社會做好准備。
了解更多實用理財技巧請訪問:www.practicalmoneyskills.com.cn
『陸』 怎麼教孩子理財 512歲是兒童理財教育的重要
所以教孩子理財,更需要的不是多麼高深的理論知識,而是有足夠的耐心,知行合一,讓孩子在生活實踐中一點點理解理財的含義,一點點開發他的財商。
雖然力哥自己暫時還沒辦法實踐我的兒童財商教育理論,但我對我將來孩子的教育是很有信心的,我覺得我應該是個好老師,而且我曾經做過幾次線下的兒童財商教育講座,力哥說理財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單又好玩啦,現場效果都不錯,所以我覺得我還是有資格來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的。
今年8月底開學前有個新聞,說廣州36所中小學開學後將試點金融理財課。媒體最關注的是這套課程的高中版內容涵蓋了股票投資,包括怎麼在證券公司開戶,怎麼進行股票期貨交易,甚至可以利用軟體模擬炒股。
你要知道,那會兒正好是股市從5000點稀里嘩啦一路跌破3000點的時候,爸媽自己都在股市裡虧得家都找不到了,還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里學炒股,這不是開玩笑嗎?這不是引誘未成年人犯罪嗎?所以當時社會反響並不太好,很多人覺得這么做太拔苗助長了,連我們成年人在股市的暴漲暴跌面前都很難自持,經常犯錯,那些三觀都還沒完成形成的小屁孩,他們又如何能戰勝得了自己內心的貪婪和恐懼呢?你這不是要提前讓孩子毀三觀嗎?
我覺得吧,都上高中了,學點股票投資知識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問題的關鍵是誰來教高中生炒股。
因為我們正規的學校教育系統,從小學到大學,從來就沒有系統教過孩子如何正確理財,哪怕是那些大學里專門學經濟學專業的,其實也還是不太懂理財。現在市場上專業的理財師,都是工作以後再通過專業培訓才慢慢掌握系統理財知識的,包括力哥也是這樣。所以今天中小學里的老師,有幾個人真正懂理財呢?
到時候孩子長大了,炒股虧得一塌糊塗,爸媽質問:「你的股票投資知識是誰教的呢?」孩子吧嗒吧嗒眨著小眼睛,說:「我的股票知識是體育老師教的」……這么一來,你不是誤人子弟嗎?你還別說,這些理財課程真的就是什麼數學老師、物理老師或者政治老師來教的,他們自己都不怎麼懂理財,你給他們一本教材,一本教綱,就讓他們去上理財課了,那結果,呵呵,你懂的。
其實廣州並不是國內第一個試點中小學理財教育的城市。上海好幾年前就已經有這樣的試點了,而且也編寫了一整套教材,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高考考理財科嗎?不考吧。既然高考不考,那老師就沒有認真教孩子理財知識的動力。
就像高三的時候,許多副科最後都讓位給了語數英主課一樣,像體育課之類的地位好慘的,動不動就被侵佔。理財課也是一樣的,本來就是試點,所以試著試著,最後就不見了……因此力哥敢在這里打賭,廣州的理財課程試點最後一定會無疾而終,除非高考加試一門理財科目。這就是應試教育的悲哀,這就是天朝孩子的無奈。
5到7歲的學齡前階段
所以教孩子學理財,靠學校教育,我覺得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希望都不大。到頭來,還得靠我們家長自己教。但我們家長一樣是理財小白,那具體又該怎麼做呢?
雖然兒童財商教育在國內一直方興未艾,但在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人家早就有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論了。從國外的成熟經驗來看,兒童財商教育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必須要跟著孩子認知能力的成長,循序漸進,一點點讓他加深對理財的理解。
我個人覺得,4歲以下的孩子,還沒有形成完整連貫的記憶,對外界事物的認知和學習更多的是一種生物本能,所以孩子太小的時候是沒必要特地考慮什麼理財教育。
5到7歲的學齡前兒童,已經有了完整的語言能力和辨別能力,所以就可以開始對他進行財商教育。
首先,你要有意識地教他認識錢。知道這是錢,這個硬幣代表1元,那個紅色上面畫著一個老人頭的紙片代表100元。這張小紙片和你吃好飯擦嘴巴的紙巾可不一樣哦,不能擦擦嘴就扔掉哦,上面都是細菌呢!然後你還要告訴他,這錢能幹什麼用?能買好吃的,好玩的。但是這錢可不是從天而降的哦,是爸爸媽媽通過辛苦勞動獲得的哦。你想要獲得錢,以後也一樣要靠自己的勞動獲得哦。
出門逛商店的時候,你也要教他來認識價格標簽,讓他去數錢,去付賬,去找零,知道錢是怎麼運作的。因為這時候孩子還沒有上學,雖然有些接受過早教的孩子學過拼音,學過算數,但這時候你還是更應該培養他們正確對待金錢,正確理財的意識,而不是具體的理財技巧。
我覺得這段時間,應該重點培養孩子這么幾個理財意識。
第一,要讓孩子意識到錢不是萬能的,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很多很寶貴的東西是用錢買不到的。比如你的生命,比如藍藍的天空,比如你每天要呼吸的新鮮空氣,比如時間,比如和平,比如人的自由,比如爸爸媽媽對你的愛。
很多人之所以反對從小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是他自己本身對金錢有偏見,覺得教孩子理財就是讓孩子從小跌進錢眼裡,這樣長大了不是更會變成一個見錢眼開的勢利鬼嗎?
錯!
正是因為我們的父母沒有在孩子懵懵懂懂,爸媽說什麼他就聽什麼就記住什麼的時候,把最重要的理財觀念告訴他,導致後來孩子在社會上慢慢自己摸爬滾打學習的時候,才會越來越容易掉入錢眼裡。誰叫你們父母從小不教我呢?那我只能從社會上去學了。而我們今天的社會能教給孩子的可不就是赤裸裸的拜金主義嗎?
為什麼古代的私塾就是整天讓孩子死記硬背那些聖人說的話,原因很簡單,因為以孩子當時的認知能力,他沒有辦法完全理解孔子孟子說的那些話。但這段時間卻是他一生中記憶力最好,你怎麼教他就怎麼學的階段,所以一定要在這個黃金時段內讓他們一輩子都忘不掉這些聖人說的話。
教孩子理財也是一樣的道理。一定要讓孩子明白錢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而且你的重點不應該放在讓孩子知道錢是身外之物中最重要的東西,反而要更多的培養孩子錢不是那麼重要的意識,讓他們知道就算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只要知足,也一樣可以過得很幸福,不要去和別人攀比。這樣的觀念一定要在他上學以前深深扎在他的腦子里。因為一旦進入學校這個社會,他就很容易被同學之間在物質上的攀比之風所影響。
第二,要讓孩子養成權衡取捨的能力和習慣。
經濟學的核心就是權衡取捨,因為這個世界上的財富是有限的,而我們的慾望和需求卻是無限的,那如何才能讓有限的財富最大限度滿足全社會的需要呢?這就是經濟學要研究的問題。如何讓我手裡有限的財富最大限度滿足我自己的需求呢?這就是理財要解決的問題。
孩子都喜歡玩具,但現在孩子的玩具那個貴啊!孩子見一個愛一個,玩厭了就始亂終棄,再吵著買新玩具……這和現在許多富家子弟一天到晚換女朋友玩是一樣的,這就是人的天性。所以父母一定要遏制孩子的這種天性。你別總和孩子說這個玩具太貴,這個我們買不起。你反復這樣說,孩子就會形成強烈的怨恨情緒,覺得為什麼我的需求你們總是不能滿足?為什麼做出犧牲的總是我?都怪我爸媽沒錢!如果有錢,我想買什麼玩具就買什麼玩具!然後小孩就會一哭二鬧三上吊,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你看這樣就會把孩子帶到一個錯誤的思維方向上去。
而正確的做法是給孩子做選擇題。我們說好了,你每個月有100元的零花錢可以買玩具,但你前兩天剛買了這個鋼鐵俠,這個月的零花錢已經用完了,所以我們只能等到下個月再買了。或者說,這個玩具要200元,但這個月的零花錢只有100元,所以你有兩個選擇:要不就是買另一個更便宜的玩具,要不就是等到下個月零花錢到了的時候再把兩個月的錢合在一起買這個玩具。
你這樣說小孩就知道自己能掌握的財務資源是有限的,買了這個就買不了那個,他就不得不去做選擇。如果想買貴的就要等待攢錢,就要學會克制慾望,延後消費。
在我們一生的道路上,可以說每時每刻都在經歷著權衡取捨,不管是時間的分配,婚姻的選擇,職業的選擇,旅遊目的地的選擇,還是生活中各種投資和消費上的選擇。孩子越早了解到這一點,越早開始學習計算得失,找到在財務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獲得自身滿足感的選擇,並為自己的選擇承擔相應的後果,那他就會越早成熟起來。
第三,要培養孩子的交換意識和合作意識。
人類是群居動物,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協作,能夠創造更大的財富。在買玩具的錢已經用完的時候,孩子還想要別的玩具怎麼辦呢?你可以讓他去和其他小朋友交換玩具。讓他知道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得失得失,有得必有失,你不能把所有的東西都緊緊抓在自己手裡,而要學會該放手時就放手,這樣你才能騰出手來,去抓對你來說更重要的東西。
同時你也要鼓勵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戲,一起玩耍,一起完成一些任務,知道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一起合作才能獲得更大的力量。這種資源互換、優化資源配置的意識對他一生都有幫助。
最後,要培養孩子的奉獻精神。
當然,要讓孩子有奉獻精神,光說是沒用的,首先得你父母自己有奉獻精神。你得熱心公益慈善,願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樣才能在孩子幼小的心裡植入慷慨和慈善的種子,讓他知道幫助別人,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巨大的快樂。尤其可以以孩子的名義來捐助一些慈善項目,讓孩子感到無比的光榮。
總之,學齡前兒童的財商教育,核心是讓他形成正確的金錢觀念,並記住一些最重要的理財觀念。
8-12歲的小學階段
到了8-12歲的小學階段,因為已經會寫字了,會算數了,就要從單純的理念教育上升到實際的理財運用上。
首先,一定要讓他形成記賬的好習慣。
當然,要讓他記賬,前提是他得有自己獨立支配零花錢的權利。在上學前,他只有知情權和選擇權,最終的實際支配權還是在父母身上的。而上學以後,你給他支配的零花錢,也要提前預估一下,算一下他一個月要花的交通費,買零食的錢,買玩具的錢,買文具的錢,買課外讀物的錢等等,大概總共要多少,你在這個基礎上再多增加20%,就是孩子每個月可以自由支配的零花錢了。
零花錢一般一個月一給最合適。一下子給太多錢,孩子亂花收不住也不行;給的太少,就很難培養孩子自己控制消費節奏的能力。
當然,一開始孩子獲得了一筆錢的支配權,很容易胡亂花錢,結果才過了幾天就把一個月的零花錢都花完了。你再問他這錢都花到哪裡去了?他其實也說不出個究竟,因為孩子能買的無非就是一些零食玩具,都是小額支出,花著花著錢就不見了。所以你就要督促他每天記賬。
記賬既能幫他練習寫字,又能幫他練習算數,還能讓他知道自己的錢都花到哪裡去了,他就會自己意識到,哎呀,今天我錢花太多了,接下去幾天我得少花點錢,不然到月底就沒錢了……哎呀,今天不應該買這個的,應該留著錢明天買那個才對……這樣他就會慢慢學會提前做好預算,規劃自己下個月的消費,多少錢用來買書,多少錢用來買零食,多少錢用來買玩具。這種統籌規劃的能力也是理財的基本功。
記住,不要怕孩子在理財的道路上犯錯,孩子一定是在不斷的犯錯中成長的,你得把一部分金錢的支配權轉讓給他,讓他自己負責,讓他體會到正確的消費決策帶來的快樂和錯誤的消費決策帶來的悔恨,這樣他才能在理財能力上有所成長。畢竟在10歲的時候在幾十塊錢的問題上犯錯,總比他20多歲的時候在幾千幾萬塊錢的問題上犯錯要好得多。
第二,就是要讓孩子養成儲蓄的好習慣。
為什麼上文中我建議你多給孩子20%的零花錢預算,就是讓他學會克制慾望,堅持儲蓄。當然這是需要父母引導的,尤其是引導他為了買一樣比較貴的東西來做一個儲蓄計劃。比如買一台新電腦,或者買一個新手機,或者買一輛新的自行車等等。
一個最簡單的方法是給孩子買一個儲蓄罐,讓他把每月結餘下來的零花錢存起來。存到足夠買新手機的錢的時候,就把儲蓄罐里的錢都拿出來。注意,一定要買一個透明的儲蓄罐,讓孩子每天能看到這錢在增加。一方面,這會讓他感覺到距離實現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了,另一方面,這也是一種試探,讓他每天看到這些錢,就有沖動想把錢拿出來去買別的,放棄這個儲蓄計劃。不管他是中途放棄還是最終堅持下來了,這都是非常寶貴的理財經驗。
更聰明的一種辦法是引導孩子反向儲蓄。比如孩子想買一輛500元的自行車,而他每個月的零花錢是300元,那就讓他每個月拿到300元零花錢的時候,先把100元存到儲蓄罐里,剩下200元才能拿去花,這樣只要5個月,他就能攢夠買車的錢了。
如果他嫌攢錢速度太慢,每個月就拿出150元先存到儲蓄罐里,這樣2個半月就可以買車了。這個道理和我們成年人每個月工資到手之後先扣掉一筆錢去基金定投一樣,不是先管這個月花費,用到最後如果還有多餘的再存起來,而是先把要存的錢拿出來,多下來的才能拿去花。這才是正確的理財思維。
第三,還要在生活中培養孩子聰明消費,貨比三家的能力。
比如同樣是要買零食,大超市裡的價格就比便利店裡的價格便宜,不同的超市又經常會做出不同的促銷活動,你要學會在超市搞促銷的時候去買零食。再比如你想要玩具或者書,可以先去實體店打樣,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真的要買,然後再到網上去看看是不是價格更便宜。再比如說出去吃飯或者旅遊的時候,你可以教孩子下載折扣券或者買團購券,或者去搶一些促銷秒殺的特惠商品等等。
總之,正確的消費觀念,不是一味的讓孩子拚命節儉省錢,當然適當的節儉意識還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用相對最少的錢獲得相對最多最好的商品和服務,這才叫聰明消費。而要讓孩子學會聰明消費,首先父母自己得學會聰明消費,這樣孩子才會有樣學樣。
第四,孩子年紀一點點大了,需要用錢的地方也一點點多了,如果孩子覺得你給的零花錢太少不夠用,那又該怎麼辦呢?辦法一是我上一集說過的,教他延遲消費,等下個月發零花錢了再買。
辦法二是教他提前透支消費。老爸可以借錢給你去買,但你要支付利息。比如你一個月零花錢是300元,但因為我提前把你下個月的零花錢預支給你了,就要扣掉30元利息,只能給你270元。如果你要這270元,下個月零花錢就沒了。如果你不要,那下個月還是照常給你300元。這個時候孩子就會去算了,到底要不要為了提前一個月買到這個寶貝,而損失30元零花錢呢?
現在許多家長都對還在讀大學或者已經工作的孩子,三天兩頭信用卡透支還不出錢這件事恨得咬牙切齒,就是因為這些孩子沒有從小接受正確的提前消費教育!我們不鼓勵孩子提前消費,但父母應該給孩子提前消費的選擇權,讓他知道延後消費帶來的好處,以及提前消費帶來的壞處。小時候他就體會到了提前消費的缺點,長大了才會在遇到信用卡這種沒錢也可以瀟灑一刷的魔鬼工具的時候,能夠克制自己的消費沖動。
第三個更好的辦法就是培養孩子的勞動賺錢意識。但孩子還小,不可能到外面去打工掙錢,只能在家裡做做家務賺錢。關於孩子做家務要不要給報酬,教育界一直都有爭議。有人說這樣做挺好的,讓孩子知道通過自身勞動是能獲得物質回報的,但也有人說這么做不好,因為從經濟學上說,家務勞動並不產生財富,不算在GDP里,而且如果孩子做家務媽媽應該給工錢,那媽媽做家務孩子是不是也要給工錢呢?
我覺得吧,這個問題沒必要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上綱上線,洗洗襪子,掃掃地,刷刷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但平時又嫌臟嫌累不願乾的家務活,然後從爸媽那裡賺到10塊20塊錢,他花起這錢就會特別心疼,畢竟這不是爸媽天經地義雷打不動給你的零花錢,而是你自己辛苦賺來的血汗錢,養成這種靠勞動賺錢的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別總夢想著天上會掉餡餅,別總以為爸媽賺錢很容易。
另外在小學階段,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玩一些能夠提高財商的游戲。比如大富翁游戲,還有更復雜一點的現金流游戲。讓孩子在娛樂中學習理財知識,肯定要比單純的灌輸知識要好得多。
13-18歲的中學階段
而到了13-18歲的中學階段,對孩子的財商教育就要更進一步了。沒錯,你得開始教他投資的學問了。
首先,你要帶他認識銀行,銀行是我們學習投資理財的大門。你要教孩子如何在銀行開戶,如何在ATM機上取錢和存錢,如何轉賬匯款,活期儲蓄和定期儲蓄的利率是怎麼算的,如何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到孩子上高中了,支出更多的時候,你可以給孩子辦一張附屬信用卡,給孩子更大的透支消費的許可權,當然如果孩子亂透支,你也要及時進行批評,並凍結他的賬戶。
然後你還要教他基金方面的知識。包括為什麼貨幣基金的收益比銀行儲蓄的利率高?為什麼債券基金是家庭金融資產的中流砥柱?為什麼基金定投比單純的銀行儲蓄能獲得更高的長期回報?包括每年過年拿到的壓歲錢,你也應該鼓勵孩子通過基金定投的方式讓這筆錢增值。雖然你也應該要教他股票投資方面的基礎知識,但你更應該鼓勵他通過基金定投的方式來間接投資股市,以相對更小的風險來獲得股市投資回報,而不應該讓他整天想著看各種各樣的炒股書籍,試圖通過預測股市漲跌來賺錢。
當然,還有保險、黃金、房子、包括P2P在內的其他各種投資門類的知識,你也要一點一點告訴他,最終一定要讓他形成強烈的風險意識和資產配置的觀念。
另外孩子上高中了以後,在寒暑假期間,你也可以鼓勵孩子到外面去打工賺錢。這時候,孩子身體已經基本發育好了,你再讓他通過做家務賺錢就不合適了。不過高中生出去打工在中國可能只是一種看上去很美的想法。因為我們的高中生,寒暑假不要被迫去學校或者家教老師那裡補課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你發現了沒有,對孩子的理財教育是一個系統過程,講究的是先道後技,循序漸進。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往往也最聽爸媽的話,這時候就應該把最重要最根本的正確的金錢觀和理財觀告訴孩子,這叫做道,而不是急著讓他們整天盤算如何炒股賺錢,這個屬於技。就像我們學數學的時候,肯定要先學加減乘除,然後再學開方運算。到了上小學以後,就要既灌輸正確的道,也要教他有用的技,而到了上中學以後,則要越來越多的教他可以用於實戰的理財知識和技巧。
那些理財的技,晚一點學沒關系,但影響一生的道,一定要趁孩子三觀還沒有形成的時候,趕快深深印在他的心底。因為年齡越大,孩子就會越來越多的受到學校以及媒體尤其是網路上信息的影響,家庭教育的影響力就會越來越弱,等孩子上大學了,你再開始教他這些理財的大道理,往往就聽不進去了。因為到那時,可能很多新知識反而是你的孩子懂得比你多,很多地方他可以當你的老師,你還怎麼教他呢?
最後的忠告
而在長達十多年的理財教育過程中,有兩點是當爸媽的一定要特別注意的。
第一,一定要在孩子面前形成統一戰線。讓孩子從小樹立起規則意識,言出必行,錯了就該受罰,這個月錢用完了接下去就啥都不能買。不能老爸唱紅臉,老媽唱白臉,或者老爸剛剛教育好孩子這個玩具要下個月才能買,回頭孩子跑外公那裡一撒嬌,外公心一軟就給孩子買了。孩子可精明了,他最懂得察言觀色,見風使舵。他會本能地朝著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去發展。如果家裡的大人不能夠齊心協力,在孩子面前鐵板一塊的話,那對孩子的理財教育是很難成功的。
第二,俗話說的好,言傳不如身教。孩子是我們最親的家人,天天和我們生活在一起,你的一舉一動他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你叫他對人有禮貌,你自己就不懂禮貌,孩子怎麼會懂禮貌呢?你叫讓他要勤儉節約,你自己花錢大手大腳,孩子怎麼可能會節儉呢?你天天和孩子說爸媽養你多不容易,以後長大了你一定要孝順爸媽,可你自己平時周末都很少抽空去看望一下自己的爸媽,孩子長大了能對你有多孝順呢?不管是教孩子理財還是其他任何東西,都是這個道理。
最後我再說兩句子女教育規劃的問題。
子女教育規劃是理財規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力哥說的七顆龍珠中的一顆。但許多家長在提到子女教育規劃時,腦子里想到的就是錢,就是籌集孩子以後上大學或者留學的經費。
力哥一直認為,如果你現在的家庭經濟條件不太好,有點捉捉襟見肘,你就沒必要優先考慮子女未來上大學的教育經費。最重要且緊急的,是你父母的養老基金,尤其是看病的錢,因為他們可能不久於人世,等他們撒手人寰了,你想孝敬他們都沒機會了。另一個重要且緊急的,是你的買房基金。都說成家立業,要成家,你總得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窩吧。再接下去,你要考慮重要但不緊急的你自己未來的養老基金。最後,才是考慮同樣重要但不緊急的子女教育基金。
在經濟條件不寬裕的情況下,子女教育基金應該是最後考慮的。而如果你的家庭條件很好,其實也沒有必要特地准備子女教育基金,比如你有兩、三套房子,到孩子上大學的時候,如果家裡錢不夠用,賣掉一套房子就行了。
真正需要提前做好子女教育基金規劃的,是那些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家庭。這種家庭就有必要考慮專門設立一個子女教育基金賬戶,通過基金定投或者購買教育保險的方式來長期投資,專款專用,避免將來由於家庭財務出現危機,導致孩子因為沒錢的關系而無法完成學業,那你做父母的肯定會感到非常愧疚。
但錢的問題只是一方面,子女教育規劃更重要的說的是人的問題。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讓孩子獲得一張金燦燦的文聘,而是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把你的孩子培養成一個有知識、有素養、有道德、有理想的人才。教孩子理財的道理實際上也是在教孩子長大了應該怎麼做人的道理。
有些荔枝私下和我說他的理財目標的時候,我覺得很好笑,因為他一個很重要的理財目標是幫自己的兒子准備好將來結婚和買房的錢。我說你兒子現在才5歲,他將來娶媳婦買房關你屁事啊?到時候你買得起房自己買,買不起房老爸如果還有餘力的,幫你籌點首付,老爸自身難保的,不好意思,你就租房結婚吧,這難道不是天經地義的嗎?
如果孩子結婚買房也是你的責任,那是不是你兒子將來的養老金都要你提前幫他准備好呢?那你兒子將來長大了能幹什麼?他還需要干什麼?他還有任何認真學習,努力拚搏的動力嗎?你覺得你這樣殫精竭慮為孩子的未來著想,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你覺得花這么多錢讓孩子去補課,讓孩子從小學這個學那個,給他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最後還花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讓他去國外一個三流大學混一張文憑出來,你這到底是愛他還是害他啊?你覺得你花這么多錢在孩子身上,最後是會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出息的人才,還是培養成一個沒出息的啃老族呢?
今天的中國社會太浮躁,人人都想賺快錢,今天中國的教育同樣很浮躁,老師只要孩子死記硬背,考試考高分,完全不會去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和質疑精神。到最後走上社會的時候,許多年輕人一心就想開後門走捷徑,一點苦也吃不起,而且肚子里只有書本知識,沒有生存技能,卻又好高騖遠,眼高手低。你說這樣的年輕人能有多大的事業成就?
我們個人是沒有辦法和這個社會和這個體制對抗的,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用我們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陪伴孩子,來教育孩子,尤其是以身作則,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
在第一季介紹金錢君的時候,我就說過,有些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你用再多的錢也買不到的,對子女的教育,就是不能完全靠錢解決的,而需要你花足夠的耐心和精力,去培養他。無論是培養他的理財意識,還是把他培養成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柒』 如何為孩子理財規劃
您是一個非常有遠見有愛心和責任的家長,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保險為小孩理財做教育金呢? 1、強制,非常強制,到了時間必須存。 其實很多80後的父母喜歡銀行,很正常,銀行靈活 么,但你想過沒,靈活是優點,但也是缺點,今天要 淘寶,明天要旅遊,後天換個車,所以寶貝的教育金 計劃遲遲都存不下來。 2、比銀行多了一重保障。 存入銀行的錢和風險金是1:1的,如:存入銀行 10000元,當風險來臨時,銀行也只能給你10000 元,最多一些利息。而保險公司是以小博大,用小錢 解決大錢的問題。 3、獨有的豁免功能,解決後顧之憂。 保險公司的豁免功能是誰都沒有辦法替代的,唯獨 保險公司才有。豁免即投保人一旦失去了繳費能力, 保險公司會代為繳納,而孩子的保障依然享有,真的 做到了「只要你在,我就能一直照顧你」這樣的承諾。 所謂保費豁免,多見於少兒保險,是指在保險合同規 定的某些特定情況下導致完全喪失工作能力時,由保 險公司獲准,同意投保人可以不再繳納後續保費,保 險合同仍然有效。 失去工作能力意味著收入銳減,如果保單附加了保費 豁免功能,就會避免因為失能而帶來的經濟困難,保 費不用您再繳納,而保單的保障依然有效,包括現金 利益的領取也依然有效。所以保費豁免相當於為您的 保單再加了一份保險,是保險中一種人性化的功能。 4、樹立理財觀。 讓他長大也明白,不管賺多少錢,都應該做到強制儲 蓄,也讓孩子明白,不管我多麼富有,必須從中拿出 一小部分為自己准備退路,居安思危的觀念必須從小 樹立。這也是財商的一種培養。
『捌』 請為你將來的孩子制定一個儲蓄計劃
現在通貨膨脹多快,錢如果不投資,那放在銀行幾年就變得不值錢了。如果錢只存下來不投資不理財,不讓錢生錢,那就等於貶值。所以,光存錢沒有用,還得讓屬於自己的錢生錢。
存錢不是目的,存錢是為了保障,也為了給自己理財計劃准備第一桶金。理財雖然和存錢沒有關系,但是理財計劃和存錢大業還是息息相關的。 那麼怎麼讓自己的錢生錢呢?這就涉及到了投資理財。我們這里要說的不是怎麼投資理財,而是怎麼制定理財計劃。
制定理財計劃,簡單的說,就是根據自己的投資傾向,將家庭現在可用的資金,按照比例劃分好,均等投資,不把雞蛋放在同一籃子里,同時在獲得最大收益的時候,規避風險,保證自己的家庭不因為投資失誤而陷入困境。例如,按照自己和勞工的投資傾向,算好家庭中現有的可活用資金(這個活用資金要把家庭應急備用資金排除在外。應急備用資金就是應急的,備用的,專款專用,不應該和理財用的活用資金相混淆)和未來幾年中的收入情況,將現有的活用資金和每個月家庭結余的百分之多少放在股市,百分之多少放在基金,百分之多少購買黃金,百分之多少用來給孩子做未來的教育基金,百分之多少用來應付孩子的擇校費用,百分之多少用來購買第二套房子,百分之多少用來儲蓄等等。
這個具體的比例,各個家庭根據收入多少,穩定程度,現有資金,負擔情況等等,都不一樣。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酌情分配。夫妻兩人都年輕,收入高,孩子小的,就放多一些比例在股市,少放一些在定投,如果夫妻兩人都人到中年,事業進入瓶頸期,孩子正在上學,父母年事已高的,就多放一些比例在儲蓄,少放些在股市和黃金。
這個理財計劃中各個部分比例的分配,其實一定要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制定,制定好了後,就要嚴格執行。不要看現在股市好了,就把所有的錢都放在股市,看見黃金好了,就把所有的錢都投在黃金。這樣做,只會增大投資風險,於家庭穩定沒有任何幫助。我不排除有人確實將所有的錢都放在股票,然後趕上行情大賺特賺的情況,但是,在行情不好的時候,這樣做的損失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如果你不能確定自己總能夠順利逃頂,不能保證自己總能在熊市中順利脫身,那麼,還是不要這樣冒風險比較好。
所以,在規規矩矩的把理財計劃做好後,嚴格按照這個計劃實施,不為一時的熱門投資所迷惑,按部就班,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讓自己的小家的經濟建立在一個收益和安全的雙重保障上。
存錢,歸根結底,是為了以後兩個人遇到點什麼事情有個對應,以後老了,老有所依,老有所靠,不給孩子增加負擔,自己也能過上相對舒服的退休生活。這個目標貫穿在整個存錢計劃中。可是,每個人都有購物的慾望,都有看到好東西想買回家的念頭,這種慾望和念頭,要想長時間的控制在一個范圍內,按計劃購買,不隨心所欲,其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控制住這種消費慾望的最重要的理由,就是要存錢,要按計劃花錢,而要存錢的理由,就是為了家庭的將來。為了我們自己,丈夫,還有孩子,三個人的小家庭有個堅實的經濟基礎,有個穩定的避風港。有了這個信念,那麼無論在購物的時候遇到多大的誘惑,都可以從容面對。這樣,我們就會發現,為了我們的家庭的將來,為了我們溫暖的小家一個堅實的經濟後盾,暫時控制一下自己的購物慾望也不是那麼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