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參考:http://ke..com/view/29376.htm
⑵ 理財排行一定是代表收益的嗎
不是的,事實並非如此。理財排行只是一個理財投資產品的參考數值,是我們在選擇理財產品過程中一個標准而已,
⑶ 會經濟學不代表會理財,這句話對嗎
對的。
大眾口中的理財,往往是指在貨幣市場或資本市場上投資,像操盤炒股,但那是金融的范疇,不關經濟學事。
經濟學,微觀經濟,是以研究經濟微觀主體行為及其效果為目的的,與理財無關。宏觀經濟,更不用說了,最多牛逼的時候預測一下大體經濟走勢決定是買股票還是賣股票,但一般做不到。
⑷ 1979-1990代表性理財產品是
銀行儲蓄,國債
⑸ 簡述企業的有代表性的理財目標
科學地界定企業的理財目標,對於優化企業的理財行為和企業的長遠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影響企業理財目標的因素主要是企業的股東、政府、企業的債權人、企業的客戶、企業的員工和企業的經營者。當前企業理財的目標主要集中於以下三個:利潤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公司理財目標的現實選擇應是企業價值最大化,因為它是各利益相關主體的共同目標,只有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股東的財富才能得到長足的增加;而企業價值實現了最大化,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才能都有所增加。當然,以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也存在一些缺點。 政府。任何企業都要按規定向國家上繳各種各樣的稅款,以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實現,滿足社會各方的需要。同時政府作為全體社會公眾的代表和管理者,必須從宏觀上把握好全社會的協調發展,協調好社會資源的分配,協調好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關系,從而符合子孫後代的長遠發展需要。政府通過運用經濟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來使企業符合這些協調關系,如果企業違背政府需要,將會受到懲罰,甚至被強制關閉。 企業的債權人。企業同債權人的關系體現在債務與債權關繫上。債權人的資金借給企業後,就有權要求企業按合同的規定獲取利息和本金。為保證按時收回本金和利息,債權人一般會採取必要的監督措施。因此,債權人必然要求企業按借款合同規定的用途合法地使用資金,並要求企業保持良好的償債能力。 企業的客戶。企業同客戶的關系體現在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繫上。企業價值的創造過程離不開客戶的支持。企業要想取得好的經營業績,就必須為客戶提供受其青睞的產品和服務,以留住老客戶,吸引新客戶,並從客戶身上取得利潤。如果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不能使客戶滿意,此後客戶就可能選擇替代的產品和服務,如果這一不良信號傳遞到市場,聲譽機制就會發生作用,並阻止潛在客戶消費該公司的產品和服務,進而影響企業的發展前景。 企業的員工。企業同員工的關系主要體現在在勞動成果的分配關繫上。企業的員工為企業提供了智力和體力勞動,必然要求取得合理的報酬。在現實經濟活動中,真正在企業中傾注心血的其實還是企業的廣大員工,而許多物質資本所有者則常常在資本市場上扮演著「投機者」的角色,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並不在意。因此,我們不能忽視企業員工的合理要求和其本身的重大影響。 企業的經營者。作為股東的代理人,企業的經營者行使著對企業的管理權,它作為代理人有權要求合理的報酬和因企業的經營業績帶來的合理分成。在當今的知識經濟社會,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企業的發展,物質資本所有者要想從企業獲得更多的投資收益,必須依賴人力資本所有者的創新能力尤其是企業經營者的創新能力。 由此可見,企業的發展與社會各方的合作和滿意是密不可分的。企業一經組建,就融合於社會之中,享受社會各種福利並承擔與之相應的責任。如果企業逃避應盡的義務或損害其他方的利益,不但會受到制裁,而且會影響投資者和員工的信心、客戶的購買意願,從而阻礙企業的長遠發展。 基於此,企業必須設計出一個有效的共同目標來約束企業各利益方的機會主義行為,並促進各方為企業的共同目標而努力,這就是企業理財目標。 二、企業理財目標的分析比較 對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的認識一直是眾說紛紜,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世界各國經濟文化生活都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中必然受到較大程度的影響。因此,就有不少同行對財務管理的目標問題,提出了各自的觀點。眾多觀點歸結起來為「利潤最大化目標」、「股東財富最大化」和「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三種觀點。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利潤取得的時間,反映了資本和獲利之間的關系,還反映了受風險大小的影響。 一是利潤最大化目標。利潤最大化,就是要獲得最大可能的利潤。由於所有經濟活動的基本問題產生於稀缺性。利潤最大化就是稀缺性的直接結果。力求使稀缺資源得到最好的使用和力求達到最大可能的利潤是同一件事。一個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才有機會在競爭中存在並發展下去。從目標管理角度看,它也符合貨幣性、可控性特徵。但是,它沒有明確企業賺取利潤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干什麼,這就與目標應具有的體現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性、統一性和明晰性三個特徵不太相符。作為目標缺少了這三個特徵,就不利於建立企業的內部利益的制衡機制,目標的激勵鼓動作用也就不十分明顯,目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矛盾,結果企業出現了嚴重的短期行為。現在看來,把利潤作為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是不太恰當的。①沒有考慮利潤取得的時間;②沒有考慮所獲利潤與投入資本額的關系;③沒有考慮獲取利潤所承擔風險的大小。 二是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理財目標一直廣為流行。它認為股東承擔了企業的全部剩餘風險,因而也應享受因經營發展帶來的全部稅後收益,即股東持有剩餘索取權。由於股東承擔的義務、風險最大,從而享受的權利、報酬也應最大。
⑹ 送什麼東西代表理財
買家財通的軟體送給她,讓她天天記賬,98元永久使用。
我就是買這個送的我老婆。
⑺ 招行理財,R3級別表示什麼意思
招商銀行個人理財產品:
R3級(平衡型):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證回本金的償付,有一定的答本金風險,收益浮動且有一定波動。主要承擔中等以上信用主體的風險,如A級(含)以上評級債券的風險;產品除可投資於債券、同業存放等低波動性金融產品外,投資於股票、商品、外匯等高波動性金融產品的比例原則上不超過30%,結構性產品的本金保障比例在90%以上。
【溫馨提示】對應的客戶風險承受能力為A3。
⑻ 個人理財代表什麼啊
個人理財是指根據財務狀況,建立合理的個人財務規劃,並適當參與投資活動。個人理財的投資包括:股票、基金、國債、儲蓄等八個內容。現代意義的個人理財,不同於單純的儲蓄或投資,它不僅包括財富的積累,而且還囊括了財富的保障和安排。財富保障的核心是對風險的管理和控制,也就是當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出現了意外,或個人所處的經濟環境發生了重大不利變化,如惡性通貨膨脹、匯率大幅降低等問題時,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平不致於受到嚴重的影響。
⑼ 為什麼需要理財
理不理財,差距真的非常大,而且時間越長越能看得出來。
我有兩個好朋友,我們叫他們小A和小B吧。大學畢業後,我選擇留在上海,而他們分別考上了家裡的公務員。雖然是不同的單位,但是工資都差不多,3000左右。現在快兩年過去,他們的生活卻截然不同。
小A,月光一枚
基本每月工資發下來,先是去大吃頓,然後就是買買買,還信用卡,再交交房租水電費什麼的所剩無幾,每個月工資剛好夠花,所以沒存下什麼錢,但是這樣有條不紊的溫飽生活狀態也一直沒被打破過,只是房子一直是租來的,單身生活養活自己剛剛好!
小B,25000+存錢小王子
小B在上學時就是一個理財愛好者,畢業後雖月薪3000多,但克制的他每月除去房租水電費等日常花銷外,還能節省下差不多1000元,所以他就用每月的存款都是500元買寶寶型的貨幣基金理財,500元買基金定投。
他說按現在的節奏,將年化收益控制在8%-10%就很滿意啦,這樣畢業5年差不多可以攢下7萬塊錢。
另外,他還說打算今年考下注冊會計師證,工資外賺些兼職收入,爭取過兩年可以靠自己攢下首付錢。
再往後的故事我們也能想到啦,小B會有自己的小窩,雖然有還貸壓力但是自己的資產,小A卻還要交房租給別人。小A開始羨慕小B,也明白了這赤裸的現實,意識到理財的必要性。
可是,知道理財不代表會理財!我把分享給好朋友小A的「理財6大定律、3大公式」,也分享給廣大財友吧!
◆ 理財6大定律 ◆
1.每月強制儲蓄
每月在發工資時,拿出15%—25%的收入進行強制儲蓄。
2.每天都記賬
做好個人的收支管理,記下每天的開銷,有助於對個人收入和開支情況做到了如指掌,並減少不必要的支出。
3.節儉,延長物品的使用壽命
平時的衣服鞋子包包生活用戶都要愛護,學會保養努力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這也會幫助省下很多錢。
4.身邊只留一張信用卡
信用卡雖然給我們帶來了便捷,但是持有多張信用卡,就不見得是件好事,花錢的機會和慾望也就更大了,負債也會增多。要學會控制盲目購物,沖動消費。
5.充分准備緊急的備用金
很多人都忽視了這一點,日常用於救急的現金很少。這里就需要建立一個財政危機的預防措施,以便出現意外或財政赤字時不會措手不及。
6.學會科學投資
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理財這件事。並不是所有的投資都像炒股、期貨這樣聽起來高深莫測,只要留心觀察 ,生活中還有很多其他的投資理財方式。
◆ 理財3大公式 ◆
1.家庭理財完美方案 = 4 :3 :2 :1
這里指家庭或者個人收入分配要合理,比較流行的做法都是總收入的40%用於供房或者其他理財方面的投資;30%用於家庭生活開支;20%用於存款的應急資金;10%用於購買商業保險。這樣完美的分配,可以幫助家庭資產實現保值增值的效果。
2.還貸額度 = 月收入*35%
很多人自嘲自己是房奴、車奴、卡奴但有節制的還貸才是擺脫「 奴 」的關鍵,要想使自己日常的生活水平跟每個月的投資不受到太大的債務關系,那麼每個月就必須還貸款本息額度,一般不可以超過收入35%,20%左右是最合理的。
3.養老費用 = 目前年花費 *20%
理財作為人生規劃當中的一部分,老去是每個人逃脫不了的宿命,養老也就成為人生後半程必須會面臨的問題。
而這也是年輕人比較忽視的一塊,所以很多個人投資理財入門知識中多次強調要把以後的養老費用用進行合理的規劃,一般是等到收入和基本消費情況穩定以後開始准備,每年的支出*20%作為存款,用於退休後的日常生活開銷的費用。
◆ 理財方式列舉 ◆
根據理財偏好,可以大致分為5種類型:
(1)投機型
典型代表:期貨、博彩
特點:超高風險,超高回報(回報率幾乎為0)
這種方式其實不能算是理財,賭的性質大一些。建議不要碰。
(2)成長型
典型代表:股票、股票類基金、外匯
特點:高風險,高回報
相信很多人都玩過過山車,就是這種跌宕起伏,有不少人因為炒股一夜暴富,但也有很多人一夜回到解放前。
PS:對於理財小白來說,不傷本的穿梭好過過山車的動盪,股票不要輕易碰
(3)收入型
典型代表:保險理財、基金、銀行理財產品
特點:耗時長,回報慢
安全性較高,門檻一般。但短期不會有什麼收益,須持幾年甚至10年以上,要有足夠的自信。
(4)穩健型
典型代表:信託、固定收益類理財
特點:收益可觀、安全穩健
以穩健著稱的無界財富來說,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安全性高,比較適合小白和偏好穩健的朋友。而且現在有新手專屬500元購物卡活動:網頁鏈接
(5)保障型
典型代表:人壽保險、銀行存款
特點:安全性高,收益偏低
這種理財方式比較傳統,和生活息息相關;但按銀行活期收益2%左右算,有跑不贏通脹的風險,「錢越來越不值錢」。
總之呢,所謂靠譜的理財,其實可以說成「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所以各種宣傳的排行榜只能說是一個參考信息,並不能成為我們選擇理財方式的絕對信息。
⑽ 哪些動物最會理財
可以選烏龜
因為投資是要長期的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