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投行融資風險

投行融資風險

發布時間:2021-04-20 18:45:23

❶ 什麼是 : 投行的融資依賴於短期拆借利率加上自身的信貸息差(credit spread)

對不起,我覺得「騎個小矮人 」和「浩闊天空」的回答有很嚴重的問題……
首先,投資銀行並無存款業務。如果大家了解GS法案,因該會知道商業銀行和投行的差別。大家可能會說,GS在99年就廢止了!但是,事實上,使商業銀行大舉進入投行業務,而不是投行轉為商業銀行。另外,如果投行真的大量經營存款業務,如上面兩位所言是主要利潤點,那麼這次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投入商業銀行懷抱,為啥還要在市場上引起震動呢?
投行沒有存款或者儲蓄業務,但是有幫助私人客戶進行理財的業務,甚至是私募。
其次關於貸款業務,我想確切的說是,幫助企業融資。他們可能是作為中介機構為企業也可能是債券的承銷商,更有可能是直接為企業提供短期拆借。這可能就是大家所說的「貸款」業務。
最後關於「什麼是 : 投行的融資依賴於短期拆借利率加上自身的信貸息差」這個其實您已經在問題里說得很明確了。只不過這個角度是從利率的角度來回答的,這個答案比較像是利率互換。
投行的資金來自於,向商業銀行的借貸,市場投資者,當然還有一小部分的自有資金。在市場中有很多企業,他們因為信用級別不高,所以面臨借貸困難或者借貸成本過高的問題。(投行的信用級別很高,差不多有3A級,而在美國貸款利率是更具不同的信用等級分級授予的,信用越高,貸款利率越低)。投行們就是利用他們的貸款優勢或者是從市場中籌錢的低成本,然後加上一個他們需要的投資回報率貸給需要錢的公司。
如之前所說,在美國貸款利率式和信用掛鉤的,這就是為事么當公眾對投行產生憂慮的時候,他們的信用評級下降,他們就會面臨信貸危機了。當公眾和銀行認為投行的資產面臨風險,會要求他們為借貸支付更高的回報,以補償風險。這時,投行們的借貸成本變高,不僅在市場上貸款缺乏競爭力,其本身的現金流都會出現問題!所以,危機之下,有很多投行倒在了現金面前。、
希望我的回答您滿意!

❷ 金融危機和投資銀行的關系

對金融危機最普遍的官方解釋是次貸問題,然而次貸總共不過幾千億,而美國政府救市資金早已到了萬億以上,為什麼危機還是看不到頭?
有文章指出危機的根源是金融機構採用「杠桿」交易;另一些專家指出金融危機的背後是62萬億的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麼,次貸,杠桿和CDS之間究竟是什麼關系?它們之間通過什麼樣的相互作用產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機?
在眾多的金融危機分析文章中,始終沒有看到對這些問題的簡單明了的解釋。本文試圖通過自己的理解為這些問題提供一個答案,為通俗易懂起見,我使用了幾個假想的例子。獨家之言,不恰當之處歡迎批評討論。

一、杠桿
目前,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採用20-30倍杠桿操作,假設一個銀行A自身資產為30億,30倍杠桿就是900億。也就是說,這個銀行A以30億資產為抵押去借900億的資金用於投資,假如投資盈利5%,那麼A就獲得45億的盈利,相對於A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反過來,假如投資虧損5%,那麼銀行A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還欠15億。

二、CDS合同
由於杠桿操作高風險,按照規定,不允許銀行進行這樣的冒險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杠桿投資拿去做「保險」。這種保險就叫CDS。比如,銀行A為了逃避杠桿風險就找到了機構B。機構B可能是另一家銀行,也可能是保險公司,諸如此類。A對B說,你幫我的貸款做違約保險怎麼樣,我每年付你保險費5千萬,連續10年,總共5億,假如我的投資沒有違約,那麼這筆保險費你就白拿了,假如違約,你要為我賠償。A想,如果不違約,我可以賺45億,這裡面拿出5億用來做保險,我還能凈賺40億。如果有違約,反正有保險來賠。所以對A而言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生意。B是一個精明的人,沒有立即答應A的邀請,而是回去做了一個統計分析,發現違約的情況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總計可以拿到500億的保險金,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50億,即使兩家違約,還能賺400億。A,B雙方都認為這筆買賣對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歡喜。

三、CDS市場
B做了這筆保險生意之後,C在旁邊眼紅了。C就跑到B那邊說,你把這100個CDS賣給我怎麼樣,每個合同給你2億,總共200億。B想,我的400億要10年才能拿到,現在一轉手就有200億,而且沒有風險,何樂而不為,因此B和C馬上就成交了。這樣一來,CDS就像股票一樣流到了金融市場之上,可以交易和買賣。實際上C拿到這批CDS之後,並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億,而是把它掛牌出售,標價220億;D看到這個產品,算了一下,400億減去220億,還有180億可賺,這是「原始股」,不算貴,立即買了下來。一轉手,C賺了20億。從此以後,這些CDS就在市場上反復的抄,現在CDS的市場總值已經抄到了62萬億美元。

四、次貸
上面A,B,C,D,E,F....都在賺大錢,那麼這些錢到底從那裡冒出來的呢?從根本上說,這些錢來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資人的盈利。而他們的盈利大半來自美國的次級貸款。人們說次貸危機是由於把錢借給了窮人。其實,直接借貸給窮人買房只是次貸的一部分;失去工作與收入的人由優級貸款變為次級貸款是又一部分。筆者以為,次貸還有相當一部分是貸給了普通的美國房產投資人。這些人的經濟實力本來只夠買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價快速上漲,動起了房產投機的主意。他們把自己的住房抵押出去,貸款買投資房。這類貸款利息要在8%-9%以上,憑他們自己的收入很難對付,不過他們可以繼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借錢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時A很高興,他的投資在為他賺錢;B也很高興,市場違約率很低,保險生意可以繼續做;後面的C,D,E,F等等都跟著賺錢。

五、次貸危機
房價漲到一定的程度就漲不上去了,後面沒人接盤。此時房產投機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房子賣不出去,高額利息要不停的付,終於到了走頭無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給了銀行。此時違約就發生了。此時A感到一絲遺憾,大錢賺不著了,不過也虧不到那裡,反正有B做保險。B也不擔心,反正保險已經賣給了C。那麼現在這份CDS保險在那裡呢,在G手裡。G剛從F手裡花了300億買下了100個CDS,還沒來得及轉手,突然接到消息,這批CDS被降級,其中有20個違約,大大超出原先估計的1%到2%的違約率。每個違約要支付50億的保險金,總共支出達1000億。加上300億CDS收購費,G的虧損總計達1300億。雖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機構,也經不起如此巨大的虧損。因此G瀕臨倒閉。

六、金融危機
如果G倒閉,那麼A花費5億美元買的保險就泡了湯,更糟糕的是,由於A採用了杠桿原理投資,根據前面的分析,A賠光全部資產也不夠還債。因此A立即面臨破產的危險。除了A之外,還有A2,A3,...,A20,統統要准備倒閉。因此,A,A2,...,A20一起來到美國財政部長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游說,G萬萬不能倒閉,它一倒閉大家都完了。財政部長心一軟,就把G給國有化了,此後A,...,A20的保險金總計1000億美元全部由美國納稅人支付。

七、美元危機
上面講到的100個CDS的市場價是300億。而CDS市場總值是62萬億,假設其中有10%的違約,那麼就有6萬億的違約CDS。這個數字是300億的200倍。如果說美國政府收購價值300億的CDS之後要賠出1000億。那麼對於剩下的那些違約CDS,美國政府就要賠出20萬億。如果不賠,就要看著A20,A21,A22等等一個接一個倒閉。無論採取什麼措施,美元貶值已經不可避免。

❸ 投行和投資公司,有什麼區別

1、含義上的區別

投行,即投資銀行是與商業銀行相對應的一類金融機構,主要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是資本市場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投資公司,是指匯集眾多資金並依據投資目標進行合理組合的一種企業組織。既包括金融機構,也包括涉足產權投資和證券投資的各類企業。

2、分類上的區別

投資銀行分為獨立投資銀行、商人銀行、全能型銀行、跨國財務公司四類。商人銀行主要是商業銀行對現存的投資銀行通過兼並、收購、參股或建立自己的附屬公司形式從事商人銀行及投資銀行業務。全能型銀行主要在歐洲大陸,他們在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同時也從事一般的商業銀行業務。

投資公司的業務內容來分為股權投資、債權投資、證券投資三類。股權投資通過投資取得被投資單位的股份。債權投資為取得債權所進行的投資,如購買公司債券、購買國庫券等。證券投資指通過購買股票、債券、基金等有價證券以及金融衍生產品獲取紅利、利息及資本利得的投資行為。

3、作用上的區別

投資銀行直接融資,並側重長期融資;在控制風險前提下更注重開拓;一般情況下,投資人面臨的風險較大,投資銀行風險較小。投資銀行完全跳開了傳統證券承銷和證券經紀狹窄的業務框架,並已形成多樣化、國際化、專業化、集中化和合業經營的趨勢。

投資公司作為機構投資者,有利於證券市場的穩定,使市場向有序化方向發展。作為一種重要的投資方式,能改善證券市場的投資結構,促進金融改革深化。作為一種國際上通行的投資載體,有利於促進證券市場國際化進程。

❹ 五大投行在次級貸款過程中扮演的是什麼角色 為什麼金融危機對他們沖擊那麼大

自上世紀30年代,美國國會立法將投資銀行從傳統銀行業務分離以來,這些敢於冒風險的華爾街投行曾經幫助創造了美國經濟的輝煌成就。在美國,隨著企業發展和資本結構的變動,美國企業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投資銀行解決長期資金問題,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在金融市場上扮演的重要角色,被譽為「華爾街的發條」,並且依仗著全球化的的進程,在世界資本市場上呼風喚雨,肆意弄潮。

投行的輝煌成就,使其成為現代華爾街的標志模式。現代國際資本市場當中,投資銀行的「金融創新」活動日新月異,為了追逐更大的利潤,華爾街投資銀行的「天才」冒險家們,不斷開發金融工具,創造了各種新型抵押貸款產品。然而,這些可以給銀行帶來高收入的新產品,無不伴隨著高風險。在利潤的巨大誘惑下,投資銀行越走越遠,風險控制形同虛設,政府監管也形同虛設,極則必反,滅頂之災就無可避免了。

隨著金融危機的加劇,政府監管問題成為美國總統競選的焦點之一。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就尖銳地抨擊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為減少監管辯護的立場。奧巴馬並指名道姓地說麥凱恩的競選顧問、前任得克薩斯州參議員菲爾·格拉姆是美國參議院中倡導解除監管從而導致這場危機的「設計師」。

華爾街金融風暴,將美國金融體制的弊端暴露無遺。五大投行的全局覆沒,預示著現代華爾街引以為驕傲和賴以立足的獨立投行模式已走到盡頭。這對一直竭力想保住華爾街現有結構的美國財長鮑爾森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對曾經是「真正的上流社會精英」的華爾街投行家們,「無可奈何花落去」,大概就是此刻黯淡心情的真實寫照了。

華爾街投資銀行盛筵結束曲終人散,華爾街的輝煌終於落幕了。可是,收拾殘局的是美國政府和納稅人,以及隨著金融危機擴散和經濟衰退的到來被無辜涉及的其他國家的政府和納稅人。

如今,幾乎所有美國大型金融機構的母公司都將處於Fed的監管之下。風雲變幻中,誰將成為新華爾街的贏家?百仕通等私人資本運營公司和對沖基金們正在等待著塵埃落定……

❺ 怎樣來看投資銀行的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指賬面上的資產,沒辦法快速變成現金的風險。風險有多大,一方面看資產變成現金的速度和程度,一方面看你對現金的必要需求程度(一般來說,就是還必須還的債)。

因此,你首先要看,這家投行賬面的資產都是什麼,如果都是美國次級債,估計賣了以後變現個5%就不錯了,流動性相對就低,如果賬上資產都是黃金,流動性應該沒問題。

其次,你要看對現金的必要需求程度,如果這家行的杠桿使用很激進,大量債務,且都是隨時償還的短期,那它某一時點被要求即刻償債的可能性就大,還不上錢被申請破產可能性就大,流動性就差。

所以看這個問題,你要從資產變現速度、程度;負債的多少、性質來看。在實務中,一定要細致,比如你要看附註中負債的明細。僅從幾個公式來判斷的話,你就成了傻秀才了,呵呵。

❻ 風險投資機構如紅杉資本與投資銀行如高盛有什麼區別啊

你好,是這樣的,紅杉資本這類風險投資機構主要的業務是對非上市公司進行股權投資,等到公司上市以後(可能是國內也可能是國外),再把投資的股份,在股票市場上出售,獲得收益。因為是股權投資,不是債券投資,所以,如果投資的企業倒閉了,紅杉是一分錢也拿不會來的,所以這也就是這類機構叫風險投資的原因。
高盛著了投資銀行業務眾多,比較復雜,我就簡單點說,高盛最主要的業務就是做IPO的承銷商,也就是某公司要上市了,請高盛做公司的財務顧問,幫助公司做上市申請材料,尋找戰略投資者,完成公司的融資方案設計等。公司支付的的是財務顧問費用,也就是說,這公司上市後如何,和高盛沒有太大的關系,高盛拿錢就走人了。在這類業務中,高盛是要是一個中介結構的角色。
我是去年畢業的經濟類碩士,目前也在投資銀行工作,我也有同學在紅杉之類的風險投資機構工作,所以對這兩類業務比較了解,有什麼想要咨詢的可以接著問,希望可以幫到你。

❼ 投資銀行業務有哪些風險點

投資銀行業務的范圍很不清晰,就算你說的是傳統的、狹義的保薦承銷並購重組等中介業內務,舉幾個比較容重要的風險。
1、包銷風險
投行幫人家賣股票,趕上市場形勢不好或者標的股票太差,沒賣掉,那就要自己掏腰包買下來。
這個後果蠻嚴重。一般IPO承銷商收費是4-8%,再融資可能也就兩三個點。如果不幸包銷一單,券商自掏腰包的資金抵得上一二十甚至三五十單項目的收入,要干好幾年呢。小券商包銷一單的資金能把公司直接壓垮。
中國IPO很好賣,所以包銷風險略低,但再融資包銷的風險會高很多。
2、保薦風險
投行要核查自己服務的客戶是不是合法合規,有沒有造假,這叫做保薦。
如果不幸核查不細致,漏掉了一些造假公司沒發現,後果也會比較嚴重。
輕則勒令暫停業務,特別嚴重的情況下可以取消業務資格(實際沒發生過)。
暫停業務資格也很頭疼。一單投行業務快則大半年,慢則兩三年,中間一停,可能客戶就全跑光了,大半年甚至兩三年都白幹了。
3、合規風險
合規風險很多種。
最常見的比如項目組借著並購重組搞內幕交易啦,幫人代持入股啦,等等各種違法違規的事情。公司肯定不願意員工去做違法違規的事情,但是總有人會忍不住去做,這對公司也是風險。

❽ 論述題:當前金融危機背景下如何加強投資銀行的風險監管

金融危機中暴露的政府對投資銀行的幾個監管問題:
(一)次貸危機中投資銀行扮演的身份多樣性暴露了政府監管的軟肋
(二)金融機構巧妙繞過監管,暴露了立法的不完善
(三)信息不對稱助長了投資銀行逃避監管的能力
(四))政府對內部控制中的道德風險監管乏力措施:
1、為投資銀行創設良好的運行環境金融創新能夠保持投資銀行的活力,但同時也帶來或者放大風險。投資銀行在金融產品創新過程中,利益鏈條拉伸越長,需要政府監管的對象就越多。政府監管的不到位、不適當或者越位,都只能為投資銀行提供毒化的運行環境。
以次貸為例:投資銀行為了加強資產的流動性及轉嫁風險,將大量的次級債打包並證券化後向資本市場出售,就衍生出了以次級債為基礎的風險鏈:最終借款人→發放按揭貸款的銀行或專業的按揭公司→按揭貸款衍生債券之投資者(主要是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 →購買按揭貸款債券之投資者(主要是投資銀行、保險公司、對沖基金、個人投資者) 。由此可以發現,只要鏈條終端的借款人無力如期償還債務,整個鏈條就會隨之斷裂,作為這個次級債鏈條上各個環節的金融機構就不可避免地面臨信用危機或破產倒閉。
2、創建良好的信息披露和風險提示制度信息披露是政府對投資銀行有效監管的重要手段之一。信息收集決定著投資銀行經營成敗,信息披露又激勵並約束著投資銀行。
一方面,投資銀行將各級證券管理者、交易機構的信息及時、准確地傳遞給投資者,另一方面,它按照證券申報制度將企業財務報告及時向投資者公布,從而使投資者擁有盡可能多的信息,避免信息不對稱的誤導,保證信息效率和信息公平。政府的職責之一就是依法確定信息公開的范圍和程序,使投資銀行的經營置於陽光之下,約束資銀行的高風險經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者的道德風險。信息披露包括政府向公眾提供信息和投資銀行依法向公眾披露信息。
3、將投資銀行的業務風險全面納入監管:
a. 把好市場准入和退出關口投資銀行的市場准入,從法律上講,是指投資銀行依法獲准設立,實際取得法律上的主體資格,可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活動的行為。市場准入是防範整個市場風險的第一道屏障,它保證進入市場的每一個交易主體都達到交易最低要求,這是保證金融業健全穩定發展的有效的預防性措施。
b. 針對投資銀行的業務鏈條設計風險監管制度投資銀行的主要業務包為上市公司融資,包括發行股票、債券、以及對企業重組兼並提供咨詢,為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提供服務,包括證券交易、投資咨詢等,從傭金、買賣差價和管理服務費中獲得利潤。從市場整體觀之,投資銀行的金融創新,可以分散和轉移風險,但不能消滅風險。投資銀行遭遇風險常常是金融風暴的導火索,這是由現代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高杠桿率、高關聯度、高不對稱性的特性所決定的。對投資銀行業務的風險監管,即包括投資銀行虧損倒閉累及社會,也包括投資銀行利用自己的優勢在業務活動中損害投資者及其他人的利益,當前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創新」出有毒金融產品。
4、重視對投資銀行監管的國際合作資本流動的全球化,金融證券市場的全球化,融資的國際化、證券化,意味著金融機構的跨國化和金融信息的全球化。全球化背景下,勢必導致許多無序的金融活動和金融資源的過度開發,形成許多監控的盲點和誤區,這種矛盾的加劇還將特別引發出各種投機性、避稅性、洗錢性金融活動的負效應。
金融全球化創造了危機迅速傳染的條件和環境。一個國家因監管或管制出現問題而導致金融危機的可能性變小,現代的金融危機基本上表現為在國際經濟失衡的條件下,國際資本在利益驅動下利用扭曲的國家貨幣體系導致區域性金融危機爆發。當前的金融市場是全球范圍的,因此加強國際間的合作與監管是必要的,以促進區域和全球國際金融的穩定

❾ 風投公司與投資銀行有什麼區別

風險投資公司:
專門風險基金(或風險資本),把所掌管的資金有效地投入富有盈利潛力的高科技企業,並通過後者的上市或被並購而獲取資本報酬的企業。除了主顧是些起步公司而不是大公司這一點以外,風險投資公司類似於投資公司。缺乏經驗的年輕公司除了資金以外,常常還需要經營企業的中肯建議。對此,風險投資公司都能提供。風險資本家將資金投資於新的企業,幫助管理隊伍將公司發展到可以「上市」的程度,即將股份出售給投資公眾。一旦達到這一目標,典型的風險投資公司將售出其在公司的權益,轉向下一個新的企業。風險投資公司在投資領域的范圍是比較廣泛的,雖然風險投資在中國真正出現的時間並不長久,但是由於中國的發展以及特殊的市場,近幾年風險投資在中國的發展非常的迅速,這其中很大的一個方面是風險投資公司中能夠看到這一個體現。
投資銀行 :
是與商業銀行相對應的一類金融機構,主要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是資本市場上的主要金融中介。投資銀行是美國和歐洲大陸的稱謂,英國稱之為商人銀行,在日本則指證券公司。 投資銀行的組織形態主要有四種:一是獨立型的專業性投資銀行,這種類型的機構比較多,遍布世界各地,他們有各自擅長的業務方向,比如美國的高盛、摩根斯坦利;二是商業銀行擁有的投資銀行,主要是商業銀行通過兼並收購其他投資銀行,參股或建立附屬公司從事投資銀行業務,這種形式在英德等國非常典型,比如匯豐 集團、瑞銀集團;三是全能型銀行直接經營投資銀行業務,這種形式主要出現在歐洲,銀行在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同時也從事商業銀行業務,比如德意志銀行;四是一些大型跨國公司興辦的財務公司。在中國,投資銀行的主要代表有: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中信證券等。
【簡單來說 投行做的是企業上市,及一些大的兼並重組項目。風投公司做的項目相對較小。一些綜合性的金融公司既有投行業務,也有風投業務,但這兩塊業務更多的是各自為戰而不是重合。單純的風投公司是做不了投行的,因為沒有國家頒發的准入資格證。投行做風投項目的情況極少,除非是為他們承銷上市的企業做更好的包裝而順便帶一個項目。】

閱讀全文

與投行融資風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00美金等於多少人民幣2018 瀏覽:99
股票大資金流入是什麼顏色 瀏覽:545
九零年人民幣超發 瀏覽:254
北京企業貸款擔保公司 瀏覽:930
商業住房貸款保險費率表 瀏覽:383
秋石投資背景 瀏覽:971
融資年利率和融資年費率 瀏覽:837
中國國旅是股票還是基金 瀏覽:127
山推股票診斷 瀏覽:802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中國代表 瀏覽:399
外匯怎樣贏 瀏覽:328
貸款雙人面簽 瀏覽:691
期貨到期沒成交 瀏覽:799
AGF合約基金 瀏覽:479
長富理財地址 瀏覽:188
大唐電器股票 瀏覽:800
股票新華醫療 瀏覽:431
股票退市條件 瀏覽:2
華泰柏瑞量化明選基金本周啟航 瀏覽:327
原油價格對俄羅斯影響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