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樂華娛樂公司藝人名單
樂華娛樂老闆杜華
樂華娛樂公司總經理杜華 樂華娛樂CEO 她只用20分鍾就贏得了投資人的千萬注資。她要想「賣白菜一樣賣音樂」。成立僅僅一年,她就成功簽下陳好、謝娜、孟庭葦、胡靜等明星。
創業ID
創業者:杜華
資金來源:天使投資
公司團隊:基本為80後
創業感言:不要抱怨現在的工作,因為曾經的工作是你日後創業的籌碼。
去年底,影視明星陳好推出自己的新專輯。不過,讓人意外的是,陳好沒有選擇大唱片公司,而是加盟了一家新晉成立的樂華娛樂。
樂華娛樂在2009年6月創辦,並獲得了空中網創始人之一———楊寧的千萬投資。它的商業模式是將傳統娛樂行業和新媒體營銷結合,實現在雙方領域的良性互補,像賣白菜一樣賣音樂。陳好和樂華娛樂結緣,到底能否使她的新專輯創造出良好的投資回報呢?
將陳好、謝娜收歸旗下
樂華娛樂的創辦人杜華和楊寧坐在咖啡桌邊談投資前,他們並不算熟識的朋友。在杜華的設想中,她的創業構架是以新媒體形式量販音樂。
只花了大約20分鍾,楊寧就確定了投資。因為他辭去空中網總裁職務,轉做天使投資人後,一直對於無線互聯網內容投資領域情有獨鍾。在樂華之外,他之前投資的一聽音樂也是走互聯網發行模式。
杜華說,她曾經在國內第一家電子商務網站8848工作,後來在國內早期成功的SP公司之一華友世紀任職市場總監兼華友經紀(娛樂公司)總經理,有著多年娛樂業市場營銷經驗和行業人脈。最初,有著多年SP公司經驗的杜華將業務發展重點放在了無線音樂領域。「通過新媒體平台的下載,大家消費音樂就像買白菜一樣簡單,下載一首歌只要幾元錢,不過,就像網游產生的微交易一樣,數量驚人的下載可以帶來可觀收益,使音樂真正成為創造價值回報的投資。」杜華說。
她的觀點並非無據可依。2008年,國內整個無線音樂創造的收入有200億元,而唱片公司僅有30億元。據她透露,無線音樂不僅利潤空間大,而且回報期短。比如電影投資回收期基本在半年以上,大型演唱會的投資回收期在兩個月左右,而一首單曲的投資回收時間更短,最快不到一個月就可獲利,有的單曲能夠產生上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利潤。比如曾經火熱的《兩只蝴蝶》,其鈴聲下載收益曾達到幾千萬元。
據杜華稱,找陳好合作,只用了5分鍾對方就同意了,謝娜的答應更是爽快,即使一點把握也沒有的杜華找先前從未謀面的孟庭葦合作,在幾天里她就得到了考慮合作的回復
目前,樂華將7位知名藝人的音樂業務收歸旗下,並與多位藝人展開音樂合作,或為他們炮製專輯,或為其推廣音樂。
「像開發阿凡達一樣開發藝人」
無線音樂業務是樂華的重頭戲,但並不意味著杜華放棄了傳統娛樂業務。相反,樂華的營收規劃是傳統娛樂與無線音樂比例是6:4,唱片、大型娛樂活動、演唱會、娛樂經紀、商業代言等,樂華基本覆蓋了娛樂的傳統業務和新媒體業務。「這也是樂華區別於華誼兄弟等傳統娛樂公司之處。」
比如樂華旗下藝人謝娜,她身兼主持人、歌手、演員數職,既在傳統娛樂業中施展才能,又在無線音樂這個新媒體領域中大展拳腳。
杜華為樂華藝人設置的路線是整合營銷,按照她的話說,是「像開發阿凡達一樣開發藝人的市場」。她以至今火熱的阿凡達舉例說,這部電影除了票房成績斐然,它還進入到玩偶、服裝等延伸產業鏈,其路線運營和動漫一致,在周邊延伸產品開發上下功夫。「其實藝人經營的道理與此相同,可以發展衍生品,這也是我們正在著手進行的。」杜華還透露說,未來樂華還有電影投資的計劃,只是這一環節要稍微滯後一些。
第三隻眼
點評人:天使投資人楊寧
在國外很多以新媒體手法運作音樂的公司都做得非常好。當初投資樂華也是看中了它把傳統娛樂和新媒體結合的商業模式。現在,新媒體形式很賺錢,不過我想只要版權保護好了,傳統娛樂也一樣有甜頭。當然,前提是企業的執行力到位。
從CEO到員工,全部為80後,這是「樂華娛樂」最讓投資人覺得其充滿成長潛力的地方。
這家由空中網的創始人之一——楊寧投資的娛樂公司,目前已有陳好、謝娜、孟庭葦等明星的唱片和經紀合約在手。樂華娛樂CEO杜華說,樂華娛樂的商業模式是:將傳統娛樂行業和發展迅速的新媒體營銷方式相結合,從而實現在雙方領域里的良性互補。
80後的資深勁
雖然杜華及其手下的十幾名員工,全都是80後,但對於IT和無線音樂,杜華並不是一個新人。她曾經在國內第一家電子商務網站8848工作,而後在國內早期成功的SP公司之一——華友世紀任職市場總監兼華友經紀(娛樂公司)總經理,有著多年娛樂業市場營銷經驗和行業人脈。而無線數字業務對杜華來說,也算得上是駕輕就熟,杜華說她曾參與發行了國內第一張手機唱片,以及推出了國內最早的手機小說等早期新媒體業務。
憑借著新媒體和娛樂業的深厚背景,杜華在與明星藝人的交往中有了極強的說服力。能拿到陳好、謝娜、孟庭葦這幾位明星的唱片和經紀合約,在杜華看來,這一過程似乎非常簡單。「陳好只用了5分鍾就同意了,而謝娜的答應更是爽快。」杜華說,可能是大家彼此的氣場和默契度比較吻合。
事實上,樂華娛樂倡導的新媒體方向,相對於傳統的娛樂公司更能代錶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這其實才是這些明星們選擇樂華娛樂的內在原因。而杜華也迅速回報了她們:在四個月內,為這三位藝人各炮製出一張專輯。
從CEO到員工,全部為80後,這是「樂華娛樂」最讓投資人覺得其充滿成長潛力的地方。
這家由空中網的創始人之一——楊寧投資的娛樂公司,目前已有陳好、謝娜、孟庭葦等明星的唱片和經紀合約在手。樂華娛樂CEO杜華說,樂華娛樂的商業模式是:將傳統娛樂行業和發展迅速的新媒體營銷方式相結合,從而實現在雙方領域里的良性互補。
80後的資深勁
雖然杜華及其手下的十幾名員工,全都是80後,但對於IT和無線音樂,杜華並不是一個新人。她曾經在國內第一家電子商務網站8848工作,而後在國內早期成功的SP公司之一——華友世紀任職市場總監兼華友經紀(娛樂公司)總經理,有著多年娛樂業市場營銷經驗和行業人脈。而無線數字業務對杜華來說,也算得上是駕輕就熟,杜華說她曾參與發行了國內第一張手機唱片,以及推出了國內最早的手機小說等早期新媒體業務。
憑借著新媒體和娛樂業的深厚背景,杜華在與明星藝人的交往中有了極強的說服力。能拿到陳好、謝娜、孟庭葦這幾位明星的唱片和經紀合約,在杜華看來,這一過程似乎非常簡單。「陳好只用了5分鍾就同意了,而謝娜的答應更是爽快。」杜華說,可能是大家彼此的氣場和默契度比較吻合。
事實上,樂華娛樂倡導的新媒體方向,相對於傳統的娛樂公司更能代錶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這其實才是這些明星們選擇樂華娛樂的內在原因。而杜華也迅速回報了她們:在四個月內,為這三位藝人各炮製出一張專輯。
主營無線音樂業務
由於有著多年SP公司的從業背景,杜華一開始就將樂華娛樂的業務發展重點放在了無線音樂領域。她認為,目前的音樂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消費品時代,通過下載收聽音樂的方式更為直接和便利。「購買一張正版CD常常要花費50~60元,而下載一首歌,只需要2元。傳統的CD、卡帶的銷售被互聯網下載嚴重沖擊,銷量非常小。」杜華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一張傳統的唱片製作費用達到了100萬~200萬元,在中國音樂市場,傳統的發行渠道常常收不回成本,只能通過商業代言收取。而許多實例已經證明,通過新媒體平台,有的單曲能夠產生上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利潤。
實際上,2008年國內整個無線音樂創造的收入有200億元,其中唱片公司佔到30億元。杜華說,供樂華娛樂分羹的盤子是比較大的,這不僅是因為無線音樂能夠產生大量利潤,還因為無線音樂的投資回收期相對較快。通常,一部電影的投資回收期在半年以上,一次大型演唱會的投資回收期在兩個月左右,而一首單曲的投資回收時間更短,加上可利用的平台更為廣泛,因此最快可能不到一個月就可獲利。「做音樂如同賣白菜一樣,不能十年磨一劍,感覺對了就好了。」
雖然做音樂發片的速度很快,但在杜華看來,唱片對樂華來說,更多隻是一個宣傳的工具,唱片本身並不能產生多少收益,絕大多數的收益將通過無線數字平台的彩鈴、震鈴、全曲下載,WAP,AVA等實現,而電信、聯通、網路、新浪、樂庫等等都是杜華的合作夥伴。杜華說,當年《兩只蝴蝶》的鈴聲下載收益曾達到幾千萬元,這也是她對無線業務收益的最好設想。
整合營銷是長線策略
既然叫「樂華娛樂」而非「樂華唱片」,那麼單一的唱片經營,顯然不是杜華的唯一目標。杜華表示,樂華娛樂的業務從傳統業務到新媒體業務都涵蓋了:音樂唱片、無線業務、大型活動、影視經紀及電影和話劇,其中無線業務與傳統業務的比例已經達到五五開,這種全涵蓋的業務,也是樂華娛樂區別於傳統唱片公司之處。
走「整合營銷+互聯網+藝人經紀」路線,是樂華娛樂商業模式構建的基礎理念。杜華說,由傳統業務和新媒體業務構建的5大塊將有機地結合起來,每一塊之間相互支撐,再進行交叉營銷和整合營銷。杜華用謝娜的例子來解釋其商業模式的實現過程:謝娜是主持人+歌手+話劇演員,她的所有演出串起來,都可以在手機上通過未來3G,以視頻、MV、電影、片花等形式呈現,也可以通過無線網路收看。而這一模式的實現,也需要傳統實體產品的支撐。
在營銷方式上,樂華娛樂採取的是「新媒體傳播+地面互動」的方式,其中新媒體是營銷的主要通道。杜華認為,通過新媒體營銷,到達率監測更為直觀,且費用低廉,可以實現價值最大化。比如樂華舉辦的明星歌友會,就是和當地的移動、聯通等電信部門合作,通過移動點對點,或是手機簡訊的方式,進行搶票之類的宣傳活動。與這些電信部門的合作,採取的是資源置換的形式,比如宣傳互換,或是贈票之類,從而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節省成本。
雖然有融資千萬元的底氣,但是對於杜華來說,一切都還剛剛開始。杜華坦承,自己的壓力一點也不小,樂華娛樂也面臨著人才和資金的缺乏問題。畢竟能夠跨新媒體和傳統娛樂的人才還比較缺乏,而目前到位的資金也只能支撐未來一年內的發展,中遠期如要拍電影,尚需進一步融資。在目前的狀態下,杜華選擇的策略是穩扎穩打,先把重點放在能快速獲得收益的無線音樂業務上。
投資物語
天使投資人、空中網創始人楊寧表示,空中網一直在做無線音樂,所以對這種商業模式和風險利潤點比較熟悉。「我可以迅速判斷出這個機會是不是靠譜,因此在20分鍾內就決定投資樂華娛樂」。他認為,在樂華娛樂規劃的5大塊業務中,傳統業務是基礎,但是做大賺錢很困難,公司的利潤增長點還應來自於新業務和新媒體。樂華娛樂單是走運營商的渠道來做音樂已經能夠賺取利潤了,而如果盜版問題可以解決,音樂市場將會大爆發。
第三隻眼
易觀國際分析師王留生認為,樂華娛樂採用明星歌手和新媒體營銷雙線操作的方式,在業內並不多見。樂華娛樂選擇這樣的發展模式更多的是在對傳統的娛樂模式進行突破,也有助於將旗下的明星fans用戶群聚攏到新媒體營銷平台,通過明星效應增強與新媒體營銷合作中的話語權。
樂華娛樂的發展前景取決於後續的發展策略和營銷布局,因為娛樂市場較為復雜,既存在新媒體營銷的迅速和用戶群規模大的特點,也存在版權保護弱、用戶消費意識低等現狀。另外,電信運營商的資費、終端的支撐、業務的體驗以及目前數字音樂商業模式不夠豐富等問題,都是樂華娛樂必須要面對的現實瓶頸問題,而簽約的娛樂明星自身fans用戶群和新媒體消費群體契合度也是影響其未來發展前景的一大要素。
B. 阿凡達,上映的策劃
今年賀歲檔前後,兩部好萊塢大片上映,先後打破票房紀錄。新影聯院線副總高軍說,《2012》起碼讓《三槍》《十月》《刺陵》《風雲2》的票房打了七折。截至1月27日,《阿凡達》票房已經超過7.3億,遠超同期國產片票房。一時間,《阿凡達》成為了國產片揮之不去的夢魘。
就在《阿凡達》上映前4個月,WTO(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專家組再度要求中國放開進口影片的引進政策。在《阿凡達》上映前13天,中方提出的上訴又被駁回。這意味著,如果美國的申訴被執行,那麼一年之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好萊塢大片,通過更多渠道引進或發行,好萊塢電影公司甚至可能在中國發行自己的電影。
《阿凡達》帶來的恐慌與WTO吹來的「風聲」在同一時間出現,惹人遐思,強勢的進口大片會跟著《阿凡達》,像侵佔潘多拉星球的軍隊一樣,成批殺到嗎?
《阿凡達》上映後不到兩周就已經在全球捲走了6億美元票房,這部電影的熱映其實早不是一部電影的賣座而已,如何在技術上讓其他新片紛紛效仿3D化、如何在營銷上實現無孔不入、如何讓全球影院為它添置硬體設備,它所帶動的一系列變革對整個電影產業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阿凡達》還未上映時就已經在全球展開宣傳攻勢。
盡管《阿凡達》12月18日才在北美上映(內地於1月4日上映),但電影在不到兩周的時間就已經在全球捲走了6億美元票房。《阿凡達》的熱映其實早不是一部電影的賣座而已,如何在技術上讓其他新片紛紛效仿3D化、如何在營銷上實現無孔不入無人不曉、如何讓全球影院為它添置硬體設備,它所帶動的一系列變革對整個電影產業都產生了巨大影響,而這一切在電影上映之前其實就已經悄然開始了。
影響一:營銷手法更具創意 病毒植入無所不在
《阿凡達》在宣傳營銷上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單是這個推廣費用就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5億。不管是近幾年在好萊塢被玩兒到極致的病毒營銷,還是植入手法,抑或是高科技新奇玩意兒,本片可謂都沒拉下
營銷第一式:聯合麥當勞開放納美人樣貌生成網站
《阿凡達》在上映之初與奧地利麥當勞網站聯合開通了一個頗為神奇的網站——上傳你的正面照就可以合成出一張變身成為納美人樣貌的圖片,並且是偽3D的動態效果。這一招兒果然極具吸引力,不少影迷跟網站都搞起了「你的納美人造型」之類的活動,把電影的人氣無限抬升,當然這種趣味性病毒營銷還是要具備一定的技術實力。
營銷第二式:混搭美劇玩植入
這是個老套路,經常會把宣傳對象的有效標識代入到某些正在熱播的電視節目,劇集和電影中。福克斯當然有的是資源,這次輪到了大熱犯罪劇集《識骨尋蹤》。12月3日播出的一集是完全以《阿凡達》作為主題的:演員台詞反復提及「Avatar」,劇集中始終出現的logo、海報,塗著納美族迷彩的群眾演員,甚至《阿凡達》演員之一的喬·摩爾也出場客串。
營銷第三式:驚天動地「阿凡達日」
早在7月份的聖地亞哥動漫展上,卡梅隆就宣布將在8月21日那天在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字影院免費放映長達15分鍾的片段,屆時還將網路首發預告片。卡梅隆在聲明中表示:「我們要做的是前所未有的事情,這將是一次社會營銷的試驗。我們將於8月21日在世界范圍內的許多IMAX 3D影院和部分3D影院進行放映,我們要讓全球的影迷們都能免費觀看這15分鍾的《阿凡達》片段。這一天將成為『阿凡達日』。」
結果線上申請能夠觀看《阿凡達》片段的入場券成為這之後一月的影迷最大工作,不敢說搶破了頭起碼也足夠刀光劍影了。而《阿凡達》也成為影史上第一部在全球范圍影院先期試映片花的電影,並且你還要正兒八經的拿著憑證去看。
營銷第四式:手機內置影片預告
韓國手機品牌LG在其推出的新品巧克力手機BL40中內置《阿凡達》預告片,結合起該款手機的最大特色賣點——4寸21:9超寬高清顯示屏,將預告片中所展示的外星瑰麗世界,大氣磅礴的畫面完美的展現出來。此外,IPHNOE和ITOUCH還發行了《阿凡達》游戲。
營銷第五式:神奇玩具盡顯高科技
這個看起來酷似ID卡(其外形均來自電影,地球方是RDA的身份卡,納美人是種族標記)的玩具附送品名叫iTag,美泰玩具(Mattel)在其中運用了一種名為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的技術。其使用原理就是事先把晶元或代碼放入到相應物體中(此附送物),然後再將其放到攝像頭下通過相應軟體進行投射解碼,這樣你就可以看到其中隱藏的視頻或者圖片等多媒體文件。當你購得美泰出品的《阿凡達》玩具後,就能得到一張這樣的卡片,登陸Avataritag.com網站,按照前面的做法操作就會體會到這項技術的神奇之處了!
營銷第六式:可口可樂助陣病毒營銷
可口可樂為《阿凡達》專門特意出品了一批空易拉罐,他們被放到EBAY網上進行拍賣,3美元一個,加上運費則是6.99美元。而通過這款易拉罐在可口可樂的專題廣告和名為「AVTR」的病毒網站上,你能得到更多來自「阿凡達計劃」以及潘多拉星球的秘密。
營銷第七式:立體廣告現身3D電視機
《阿凡達》的最大賣點之一即是無與倫比的3D技術以及其優越畫面質感,而「松下」的全新立體電視機(不戴眼鏡就可觀看3D影像)無疑跟其非常有契合點。9月在日本當地電視台推出的產品廣告正是藉助《阿凡達》的片段進行宣傳,當電影3D時代全面來臨之時,想必誰也不想錯過電視平台的3D化吧
影響二:特效技術大突進 大量新片紛紛3D化
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一樣,每個人都會驚訝於《阿凡達》電影畫面的精緻,唯美,生動,惟妙惟肖。卡梅隆將CG技術所能呈現出的效果與質感再次提升到一個新的領域,當以往的特效電影大多還在進行將實景拍攝與CG構圖成像融合在一起時。卡梅隆的做法就顯得讓人驚訝了,整個潘多拉星球完全是建立在CG成像的基礎之上,從那些漂浮在半空中的「聖山」再到瑰麗多姿的生態系統。當然,還有無數的納美人角色。
這個工程極為浩大,每個虛擬角色的表情以及動作都采自真人表演的數據,然後再將這些數據轉化到CG人物模型之上。最重要的是,效果必須看起來就跟真人表演一模一樣。而那些也同樣是被生造出來的外星景象已經達到了在細微程度上的完美,「《阿凡達》是有史以來最復雜的一次電影製作」,卡梅隆說,「2個半小時的電影有1600個鏡頭,而且和『金剛』(King Kong)、『咕嚕』(Gollum)不同的是,我們要做的CG角色不止一個,而是幾百個,都要有照片般的真實感。」
完成這樣龐大而精細的工作自然需要優秀的團隊以及大量資金支持,鑒於卡梅隆是業界出名的「燒錢天王」和其本身的影響力,之後的好萊塢估計也鮮有人能一次性動用諸如「工業光魔」,維塔工作室,溫斯頓工作室,D2公司這些當今最出色的特效製作力量;而動輒3,4億的製作成本也絕不是電影公司老闆們所願意進行的常規投資游戲。《阿凡達》是一個特例,而這個特例將在卡梅隆身上延續下去,如果《銃夢》電影版可以按期開工,那麼這部電影一定會超越《阿凡達》,當然,相應的人力與資金支持才是最關鍵的。
不過卡梅隆還是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完善了3D電影拍攝技術,並且促使影院開始大規模換裝3D銀幕。當那台3D虛擬影像攝影系統(Fusion 3-D Camera System)開始幫助其攝制一系列水下紀錄片時,他就已經為日後的3D時代做好了准備。之後卡梅隆找到了羅伯特·羅德里格茲 (Robert Rodriguez),希望後者能夠使用這套設備拍攝3D版《特工神童》(Spy Kids)。而結果確實令人驚喜,電影不光大賣還引發起新一輪的3D電影熱潮。《四眼天雞》,《地心游記》到今年的《飛屋環游記》(看更多影評)都使人們意識到一個新的觀影時代已經來臨。卡梅隆在其中所起到作用不言自明,那套3D拍攝裝備現今已經被很多製作團體使用,斯皮爾伯格正在拍攝中的3D電影《丁丁歷險記》就是這其中一員。
《阿凡達》的熱映再次為3D電影大時代定下了基調,一批批正在計劃中上馬的新片紛紛打算3D化,這不光體現在那些大製作的影片上,很多低成本小製作也迫不及待的要3D起來(比如《JACKASS3》)。另一方面,不少導演跟公司還打算把以往的舊片翻出來製作成3D電影,像《終結者2》,《泰坦尼克》以及《星球大戰》都赫然在列。以至於很多業界人士與影迷紛紛驚呼2010年是否會成為新3D電影爆發元年呢?只不過,我們都准備好了嗎。
影響三:院線硬體急需升級 3D觀影體驗無限提升
當2003年3D電影《特工神童》上映產生轟動並大賺特賺時,紅藍紙質眼鏡依舊是觀看3D電影的唯一工具,很多投資者仍然不看好這項技術,他們並不想費力氣花大錢去改善院線硬體。而在兩年後,迪斯尼3D電影《四眼天雞》推出後,全美也只有共計200餘塊數字電影銀幕。那一年卡梅隆出席了美國影院院線年度會議,在賭城拉斯維加斯的巴黎酒店卡梅隆半忽悠半嚴肅的告訴所有大老闆跟業界人士們:「一個新的影院時代正在來臨!」,並且用近乎威脅的口吻說到:「誰趕不上這趟快車,誰就將後悔」。
也許是被這位大神的話給嚇到了,也許是院線大亨們仔細的做了分析調研,之後短短的四年間美國的數字銀幕瘋狂攀升,截止2008年12月已經達到5000塊;而由美國最大的電影院線組成的聯盟也即將達成一筆高達10億美元的交易,這筆融資將用於把1.5萬塊銀幕轉換成數字投影系統。這股風潮沒光在美國國內轉悠,逐漸影響到整個世界。德國一家公司出資1.36億美元協建3D影院;英國開設30個3D電影廳,增加144塊3D銀幕並引進200套3D放映機。法國也正在開始籌備新一輪的改裝計劃。歐洲業界人士估計:「在未來4到5年裡,歐洲將擁有15000塊數字銀幕,其中有許多都會放映3D片。」日本和韓國則把開發重點延展到3D電視平台,索尼跟松下都不惜血本研發新一代能夠播放3D立體畫面的電視。
中國此次也是緊跟腳步。2008年9月,3D電影《地心歷險記》上映之時,由於需要配備一套數十萬元的3D放映設備,以及超過700元一副的3D眼鏡,全國僅有86個廳具備放映條件。不過僅僅一年之後,情況已經得到改觀,這在卡梅隆訪華期間接受采訪時就能夠得到驗證:「據我了解,在五個禮拜前中國為了迎接《阿凡達》的到來,把500塊3D銀幕加建至600塊,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變化。我很有興趣去觀察這個走勢的變化,也許會大躍進,也許只是小步走,我很想看看《阿凡達》是否能促使中國觀眾更關注3D電影的發展。」而IMAX巨幕影廳的建設也在亦步亦趨的鋪開,雖然現今全國只擁有13家左右,不過隨著《阿凡達》等片的上映,以及觀眾們對觀影體驗要求的日益提升,IMAX必將擴大普及與興建規模。
不過可能是卡梅隆走得太快,有些來不及做出調整跟適應新技術的院線已經跟不上趟了。就在《阿凡達》兩周前上映之始,有影迷和技術人員指出美國Universal Citywalk IMAX戲院在3D放映時,兩台投影機射出的畫面有半幀不同步,結果導致畫面前後景立體顛倒;但之後放映員又接著把偏振器也作了調整,導致放映時非劇烈動態場面顯示正常,一到快速動作場景,3D效果就崩潰了,電影變「平」了,直到動作戲結束回歸正常。事件發生後,IMAX公司表示實際上所有的IMAX數字投影系統在播放3D電影時都存在大約三分之一幀的不同步,原因是投影機已經過時無法跟上電影技術的發展。而只有膠片版的IMAX 3D才能做到完全同步,一方面是拍攝層面的數字化新技術,另一方面影院的放映系統再度暴露出不足,這不得不使人相信IMAX 3D的院線改造之路其實才剛剛開始,而卡梅隆又一次超越了所有人。
C. 樂華娛樂公司的老闆是誰
樂華娛樂公司的老闆是杜華,樂華娛樂CEO。
樂華娛樂在2009年6月創辦,並獲得了空中網創始人之一—楊寧的千萬投資。
商業模式是將傳統娛樂行業和新媒體營銷結合,實現在雙方領域的良性互補,像賣白菜一樣賣音樂。同時,樂華娛樂整合資源的優勢和反應快速的營銷理念也深遠影響了整個國內唱片業及娛樂圈的格局,並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態勢和穩步的發展。
(3)阿凡達融資擴展閱讀:
杜華為樂華藝人設置的路線是整合營銷,按照她的話說,是「像開發阿凡達一樣開發藝人的市場」。她以至今火熱的阿凡達舉例說,這部電影除了票房成績斐然,它還進入到玩偶、服裝等延伸產業鏈,其路線運營和動漫一致,在周邊延伸產品開發上下功夫。
樂華娛樂旗下除了擁有韓庚、周筆暢等華語樂壇的領軍人物外,還包括唱作巨佳的實力派音樂人黃征,「情歌天王」新加坡歌手阿杜,舞台表現力強勁的安又琪,曾在日本成功發展的「唯美歌姬」阿蘭及影視歌多棲發展的「個性熟女」張瑤,藝人資源相當豐富多元。
樂華娛樂還積極擴展外部合作,成為了中國第一家在韓國建立分公司的大型娛樂公司。同時,樂華娛樂與韓國PLEDIS ENTERTAINMENT共同宣布,雙方將達成戰略合作,未來將在音樂領域進行全方位的合作,同時還將在引進韓國藝人在華的發展上加大力度,並將共同企劃、開發全新藝人。
D. 關於電影投資的問題
電影上映後就不能投資了,比方說《戰狼2》上映首日就是9千萬,第二天2億,而上映三天就是快3億,這部電影的製作成本是2億,上映兩天已經過了製作成本我們都知道要賺錢,這個時候還給你投資,投資方賺什麼呢?,所以電影上映後就不能投資了
E. 阿凡達的製作技術。
主要是靠3D、CG、Adobe等電腦特效製作而成。
《阿凡達》(Avatar)是一部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二十世紀福克斯出品,薩姆·沃辛頓、佐伊·索爾達娜和西格妮·韋弗等人主演的科幻電影,該片於2009年12月16日以2D、3D和IMAX-3D三種制式在北美上映。截止2010年9月4日,該片以全球累計27億5400萬美元的票房,一舉刷新了全球影史票房紀錄(不計算通貨膨脹)。此外該片還獲得第67屆金球獎最佳導演獎和最佳影片獎,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和最佳視覺效果獎。
F. 【新聞】索尼也造車,「秀科技」的時候到了!
1月7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宣布ModelY正式投產。據悉,特斯拉ModelY有75%部件與Model3通用,兩款車型在性能參數和車型規格上基本類似,但由於車輛更重,體積更大,即便與Model3搭載了相同的電池組,因此ModelY的續航里程會降低大約10%。此前在1月4日,特斯拉公開宣布上漲國產ModelY售價,從原來的43.5-52.6萬元上漲到44.4-53.5萬元,其中,長續航後驅版車型與Performance高性能全輪驅動版車型上漲0.9萬元,長續航全輪驅動版車型上漲1萬元。根據Model3的速度來看,ModelY很大希望在今年內實現交付。
作為一名剛出來社會工作未滿幾年的年輕人,第一輛車來自於家裡。當初我也想過自己買車,無奈實力不允許啊,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有車開總比沒有得開要好。家裡的車還是熟悉的,不過座椅真的是無法接受,父親那種low到不行的座墊一下子就被我丟到車尾箱。尾廂同樣是一堆可有可無的物品,趕緊清理掉。家裡的凌派開著也不會感到陌生,「1.8L+CVT」日常開沒有問題,但是到100km/h以上的時候,就發現速度提不上去了,油耗也是挺給力的。都說本田大法好,可是我開凌派卻始沒有那種激情的駕駛感覺,就如同喝白開水一般,淡而無味。最後就是車輛的車載功能了,可能時間有點長了,車輛自帶的地圖不如高德地圖好用,屏幕顯示效果也比較一般吧。現階段還是打算存錢,哪天有錢了的話,把車輛置換了買一輛新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G. 最近十年最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是什麼
喬布斯的抄失敗之作——Powermac G4 cube光」喬布襲斯的失敗之作「這幾個字,就足夠這款產品吸引所有人的眼球了。這款產品的外觀設計,絕對是頂級的,而且當初的無風扇設計,也是極具用戶體驗的,可惜沒處理好散熱。
H. 米高梅公司為什麼會破產
作為曾經的美國最大電影公司,米高梅在其鼎盛時期每年可生產多達40到50部影片。即使是面對二戰期間萎靡不振的電影市場,米高梅亦曾獨辟蹊徑,開創了好萊塢歌舞片這一細分市場,名噪一時的《一個美國人在巴黎》、《雨中曲》等經典影片便出自該公司。
但是二戰之後,電視的興起給電影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各家電影公司都受到了一定的打擊。堅持「大片主義」的米高梅在隨後的10餘年裡連年虧損,資本運作屢屢失敗,影片產量不斷下降,再加上傳統保守的製片模式、人才的流失、轉型的不及時,導致米高梅債台高築,走上了一蹶不振的衰敗之路。
米高梅錯過了好萊塢轉型期
米高梅曾經是好萊塢最賺錢的電影公司,但隨著美國電影產業的改革,從上世紀 70年代開始,米高梅不再盈利,它不再依靠拍電影來賺錢,而是反復被收購。
尤其當進入21世紀後,米高梅不論在對待新技術的態度上,還是選片的口味上,其風格都顯得因循守舊,難敵皮克斯、夢工廠製作的高科技電影。尤其去年《阿凡達》帶起3D旋風,好萊塢各大公司紛紛試水,米高梅不為所動,堅持投資1億美元拍攝了丹澤爾·華盛頓主演的《騎劫地下鐵》,本土票房只有6500萬美元,離收回成本還差很遠。此外,米高梅的搖錢樹「007」系列也一直在走下坡路。顯然,暮年的雄獅已不是主流電影消費群——年輕觀眾的那盤菜。
電影業內人士認為,從上世紀80年代起,華納兄弟、20世紀福克斯等競爭對手慢慢佔領了多元化題材的市場,重視覺效果的商業大片成為好萊塢的趨勢。而同一時期,一直處於「顛沛流離」狀態的米高梅,無論從電影技術還是藝術上,都錯過了好萊塢的轉型期。
實際上,米高梅曾經進行了一系列自救行為,但是都以失敗告終。
2005年,索尼公司以48億美元收購米高梅,被看成是一種轉機,但5年來卻沒有任何起色,單純的資金注入無法改變米高梅老舊的運作模式,最終仍然無力回天。
2009年11月,米高梅開始尋求出售之後,已陸續有華納、望遠鏡、獅門、印度財團等多家電影公司與其接觸,米高梅對幾家公司提出的收購價格並不滿意。其中,印度企業集團Sahara India Pairwar曾開出20億美元的收購價,但最終遭到米高梅主要債權人的拒絕。
與此同時,米高梅不斷向債主電話「求饒」,希望他們能將公司債務的利息支付時間拖延到明年2月,否則公司的資金鏈就會嚴重斷裂。而且,為獲得足夠時間,這家曾經的巨頭不惜豁出臉面,先後7次申請延期償貸。
今年10月29日,米高梅以購買拉斯維加斯大道城市中心全部所有權為由,試圖融資18億美元,但不想在短短5日之後,該集團就不得不宣布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