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知識產權融資面臨的主要困難
1、評估難。首先,知識產權內涵豐富、涉及面廣,具有復雜性、非物質性、價值不確定性等特點。其次,評估方法不全面。目前知識產權基礎評估方法主要有成本法、市場法、收益法,餐種方法適用的情況不同,優缺點不同,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認真分析研究選擇。最後,借貨雙方價值關注點不同。企業傾向於強調知識產權未來收益的當前價值,而銀行更為關注的是資金的安全性,對知識產權的清算價值更為看重。
2、風控難。首先,知識產權自身的不確定性較高。知識產權的存續狀態在時間、空司上均有法律界限的范圍,一旦超出范圍即失效。其次,知識產權對企業經營重要性難以判斷。企知識產權數量不一、質量參差不齊,作用也存在差異,包括核心知識產嘆、防禦型知識產權、進攻型知識產權、一般知識產權等。最後,還要克服大為企業宣傳描述而造成工作人員對知識產權的主觀判斷。
3、處置難。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出現風險之後,質押標的難以處置。一方面是交易拍賣難,我國知識產權交易市場尚不成熟,知識產權的處置拍賣極難達成交易,且轉讓程序復雜。另一方面知識產權授權許可難,知識產權應用並不具備普適性,授權許可需要找到同行業或者同領域企業進行合作,在原實施企業未能良運作的情況下,新的實施企業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⑵ 知識產權這個行業的的現狀及前景如何
就目前實際現狀而言,客觀環境方方面面有很多非常不盡人意的地方,很多地方讓人感覺無能為力,甚至絕望。
⑶ 大神們,求教,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這種大學畢業論文應該如何寫最好有現成的,
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這種大學畢業論文應該如何寫?最好有現成的
⑷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工作現狀
當前,國內不少大城市都已開始進行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試點。其中較為典型的如,上海浦東新區在2006年正式啟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工作;同年,交通銀行北京分行開始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這一模式;武漢基於北京、上海浦東的模式基礎上也開始推進知識產權質押工作。為進一步推廣和深化全國知識產權質押工作,我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共推出了兩批國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單位,首先於2009年1月啟動了北京海淀區、吉林長春市、湖南湘潭市、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江西南昌市等第一批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單位;同年9月,又啟動了四川成都市、廣東廣州市、廣東東莞市、湖北宜昌市、江蘇無錫市、浙江溫州市等第二批試點單位。這些試點單位將主要面向中小企業承擔通過運用知識產權質押貼息、扶持中介服務等手段,降低企業運用知識產權融資的成本,在專業評估機構和銀行之間搭建知識產權融資服務平台等重要任務。
當前,浙江省杭州市在「平台+銀行+擔保公司」合作模式上進行了積極探索。杭州創新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台、杭州銀行、中國銀行濱江支行、杭州高科技擔保公司簽署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貸款合作戰略協議,共同推動該模式。同時,浙江省還開始啟動商標專用權直接質押貸款。浙江省工商局、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聯合出台了《浙江省商標專用權質押貸款暫行規定》,擁有商標專用權的企業只要向銀行提出商標專用權質押貸款申請,在經過商標專用權評估、銀行核審、銀企雙方簽訂《商標專用權質押書面合同》,並取得工商總局出具的《商標專用權質押登記證》後,即可獲得銀行貸款。江蘇省也開創了國內首筆無資產抵押、無第三方擔保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南京道及天軟體系統有限公司將企業擁有的5項軟體產品著作權作進行質押登記作為貸款擔保,獲得了南京銀行200萬元的貸款。這些做法均為其他地方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開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⑸ 知識產權行業現狀處於一個什麼狀態,未來發展會是什麼樣子
知識產權是一國和企業發展的戰略性資源,也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於我國知識產權制度滯後,使得侵權等現象普遍,損害了企業的正當權益,不利於知識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從數量和規模上來看,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相比前幾年有大幅增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知識產權服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專利代理機構數量約為1256家,執業專利代理人數量達到1.2626萬。
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除了數量不足、人才匱乏,服務內容也較為傳統,國際競爭力薄弱。其原因是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業起步晚,政府扶持力度不夠,政策法規不完善,多集中於產業鏈低端環節等。
未來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加快知識產權服務標准體系,以及加大扶持及宣傳力度。同時,重點培育知識產權專業人才,鼓勵創立知名服務機構品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知識產權服務機構。
⑹ 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現狀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在歐美發達國家已十分普遍,在我國則處於起步階段,尚需完善的機制包括:
一、建立促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協同推進機制;
二、創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服務機制;
三、建立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管理機制;
四、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評估管理體系;
五、建立有利於知識產權流轉的管理機制。
⑺ 如何進行知識產權的融資
您好!
知識產權的復融資制行為包括:質押貸款、知產引資、技術入股、融資租賃等。
質押貸款:是指企業或個人以合法擁有的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經評估後作為質押物,向銀行申請融資。
知產引資:指現有也指企業通過知識產權吸引合作第三方投資,企業通過出讓股權換取第三方資金,共同獲利。
技術入股:是指擁有專利技術/專有技術的企業或者個人,通過知識產權的價值評估後,與擁有資金的第三方機構合作成立新公司的一種方式,使得擁有專利技術/專有技術的企業或者個人獲得企業股權;也指企業股東或者法人將自主擁有的專利/專有技術,通過知識產權的價值評估後,轉讓到企業,從而增加其持有的股權。
知識產權融資租賃:與傳統行業中的設備融資租賃具有類似性,在租賃期間,承租方獲得知識產權的除所有權外的全部權利,包括各類使用權和排他的訴訟權。租賃期滿,若知識產權尚未超出其有效期,根據承租方與出租方的合同約定,確定知識產權所有權的歸屬。知識產權的融資租賃在中國大陸區域屬於尚未開拓的全新融資方式。
謝謝閱讀!
⑻ 知識產權戰略的現狀分析
世界經濟的每一次繁榮和新產業的興起,發達國家經濟的強盛,都與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推動下的技術創新分不開。全世界已有170多個國家實行了知識產權制度,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加強和完善是國際潮流,這是因為知識經濟和全球化時代,市場競爭是知識產權的競爭。
(一)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的現狀亟須改觀
如果以《商標法》的實施視為中國知識產權制度的開始,那麼中國知識產權制度實施至今已經有20年的歷史。在《商標法》實施之後的10年內,全面完成了知識產權制度的建設,《專利法》、《著作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相繼出台,在第二個10年內,對部分主要法律進行了修改和完善。然而,就在中國帶著一套完善的知識產權制度加入WTO行列之後,才真正認識到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之旅是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 世界500強的跨國公司中,已進入中國的大約有400家。在過去的10多年裡,跨國公司向中國申請的專利多數是現在迅猛發展的一些產業的核心技術,其戰略布局相當超前。他們既注重擴大權利要求,又注重擠壓我國的創新空間,以建立和鞏固其知識產權的優勢地位。現在,他們還開始聯合起來、共同提出訴求,動輒由政府出面交涉。
目前,我國知識產權仍處在初步發展階段,與我國現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宏偉目標的需求,特別是與我國加入WTO後所面臨的十分嚴峻的挑戰不相適應。我國在知識產權競爭能力上,特別是在參與國際競爭的自主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上,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巨大。從專利來看,美、日等發達國家在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等關鍵技術領域占據絕對優勢,大約佔全球這些領域專利總量的90%。從商標來看,我國企業的商標注冊量極少。如2OO1年全國有各類企業300多萬家,平均近3家企業才擁有一個注冊商標。而像美國雷諾士、日本東芝等公司,一家就擁有商標上萬個。 按照歷史學派代表人物李斯特的歸納,後發先至的國家,對於所在時代先進生產力及其產品,往往在第一階段從外吸納;第二階段,合理制定保護性規則,側重形成自主先進生產力;第三階段,待生產力領先後,再回到自由貿易,利用比較優勢獲利。
姜奇平認為,我國知識產權當前存在相當大的問題:之一,我國現行知識產權政策,不符合後發先至型大國崛起的歷史規律;之二,我國現行知識產權政策,不能充分保護企業利益;之三,我國現行知識產權政策,不符合信息強國取向。成熟的知識產權戰略,一定是一種可以趨利避害的中性博弈工具,我國目前尚缺乏一個整體的知識產權戰略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