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共享電單車有哪些品牌
共享電單車又被稱為共享電動助力車、共享助力自行車、共享電動腳踏車、共享電動單車等,是在單車的基礎上,加入電池助力,使人們騎行時更省力更舒適。共享電單車被稱為「共享單車的下一階段差異化競爭」。
由雷風團隊自主研發的雷風行共享電單車是服務於3—5公里的短途出行的一站式解決方案,「電池+電單車+換電站」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閉環,電子圍欄技術實現有序停車,杜絕共享單車的亂停亂放現象,維護城市形象。
雷風雲平台可實現遠程車輛故障診斷,衛星定位防盜追蹤,可以通過數據實時處理,數據可視化等大數據管理,更高效分配車輛,滿足熱點區域用車需求。同時,雷風雲平台可在海量的大數據中預見未來,為交通出行管理提供有價值的數據參考,提升用戶的出行體驗。
雷風團隊以分布式新能源網路為基礎,建立先進的能源服務系統,服務於城市景區、校園、商圈、社區等各熱點交通區域,帶來一站式的出行服務,有效解決了人們在短途出行領域的痛點!
現如今,共享電單車的發展主流變成與當地城市政府的合作準入,在投放密度、行駛劃區上更加規范。由於共享電單車騎行定價高於單車,且損壞率更低,運營收益上是呈良性增長的,這一新起的共享出行方式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如果你2020年在找好的投資項目,並且有良好的個人信譽、商業信譽、豐富的商業經驗、客戶資源以及資金實力,那麼雷風共享電單車一定是你不容錯過的好項目,半年之內回本,一年內輕松盈利,你還在等什麼?
❷ 哈羅單車融資的投資方是誰
螞蟻金服全資子公司上海雲鑫以14.68億美元整體估值,對哈羅單車增資18.93億人民幣,占股比例上升至36%。
6月1日,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永安行,603776)發布公告稱,螞蟻金服全資子公司上海雲鑫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雲鑫」)及其他投資人,擬對上市公司參股公司江蘇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低碳科技」)進行增資,上市公司擬放棄對本次增資的優先認購權(以下簡稱「本次放棄增資權」)。
低碳科技是哈羅單車背後的運營方。
有意思的是,哈羅單車的股東中還有部分摩拜股東的身影,此次增資後持股比例從0.80%降至0.69%的北京易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背後是摩拜的前董事長李斌,其在哈羅與永安行合並時入局。李斌與楊磊也頗有淵源,在2015年時就曾投資了楊磊的上一個創業項目愛代駕。
同時,公告還透露了哈羅單車的財務狀況:總資產 36.51億,凈資產4.1億。2017 年營收1.28億元,凈虧損卻達到了4.8億,虧損額接近於收入的4倍。
在此之前的2018年4月,哈羅單車股東方曾透露,哈羅單車完成新一輪融資,達7億美元,除螞蟻金服、復星等老股東繼續投資,另有7名新的投資方。當時另有報道稱,實際金額為3.5億美元。
內容來源:鳳凰網
❸ 共享電單車有哪些品牌
1、哈啰助力車——哈啰出行
哈啰單車2017年獲得螞蟻金服20億元的融資,在與OFO、摩拜的競爭下,逐漸發展成為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共享單車企業。
2018年,哈羅品牌升級為「哈啰出行」,從共享單車服務商轉向專業移動出行平台的全新發展。從哈啰出行的官網可以看到,除了哈啰單車,還新增了哈啰助力車、哈啰電動車、哈啰順風車、哈啰景區車等多個產品線。
其中哈羅助力車業務發展勢頭相當猛烈,據了解現已經入駐100多個城市,車輛投放已超過35萬。楊磊,Hellobike創始人&CEO,愛代駕CEO,連續創業者。
歷經3次創業,他主導的第一家公司,以億計美金出售;第二家,他是聯合創始人,該公司而今在業界依然紅火;他所執掌的第3家公司是愛代駕。哈啰出行最新一輪融資,是由螞蟻金服領投,4億美元的戰略融資。
2、小蜜電動單車——寶駕出行
小蜜單車是電動單車分時共享出行服務提供商,寶駕(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旗下。2018年已投放超過20個城市,投放車輛6萬余台。李如彬,學大教育創始人兼董事長、寶駕租車創始人兼CEO。 2001年李如彬受互聯網創業大潮影響,年僅24歲時創辦了學大教育。
學大教育2007年獲鼎暉創投風險投資, 2010年成功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NYSE:XUE)。 2014年3月,在移動互聯網不斷顛覆傳統商業模式的時代背景下,李如彬看中基於分享經濟理論的汽車共享市場前景,開始創辦寶駕租車,再次步入履行社會責任與成就事業夢想的創業之路。
3、7號電單車——北京天和億科技
7號電單車2017年開始投入共享電單車市場,2018年已入駐4個大型城市,投放車輛達超3萬,目前已完成了C輪融資
4、小遛電單車——小遛共享
小遛共享2017年在寧波孵化落地,上線投放一年期間,在寧波已服務300萬余次,寧波投放車輛約有2萬輛。朱波,小遛共享創始人&董事長。開心老爸(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寧波快樂白日夢兒童游樂有限公司董事長;「茶風」「主食故事」輕餐飲連鎖品牌創始人。
5、雷風共享電單車——杭州雷風新能源科技
專注電動車行業14年的雷風所研發的「雷風共享電單車」符合新國標標准,從消費者的實際情況出發,緊貼出行場景,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由雷風團隊自主研發的雷風行共享電單車是服務於3—5公里的短途出行的一站式解決方案,「電池+電單車+換電站」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閉環,電子圍欄技術實現有序停車,杜絕共享單車的亂停亂放現象,維護城市形象。
❹ e代駕和滴滴代駕哪個賺錢
主流的代駕平台有e代駕、滴滴代駕、順風車代駕、優優代駕、愛代駕、微代駕等,其中e代駕和滴滴代駕最具實力,並且訂單數也是數一數二的。再來看看兩大平台的現狀:
1、e代駕現狀:是在代駕領域最早布局且成功打入市場,目前已超過10萬司機注冊,業務覆蓋近200個城市,在在硬體、服務體系、口碑、品牌上都有一定優勢。
2、滴滴代駕現狀:最大的優勢在於司機用戶資源和平台大數據,業務涵蓋了計程車、專車、快車、順風車、代駕及大巴等,在代駕市場也佔有很大份額,服務的多樣行使更多用戶選擇滴滴出行。
總的來說,兩大代駕平台各有千秋,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也各有優勢,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注意事項
在進行代駕服務前,代駕公司與顧客之間應該簽一份合同,以構成委託合同關系。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一般來說,酒後(除嚴重醉酒)並不喪失民事行為能力,合同是有效的。雙方應在合同中明確代駕服務的車輛情況(包括車險情況)、出發地和目的地、收取金額等內容,約定發生事故等方面的相關責任等。
按照《道路交通法》的規定,發生交通事故,承擔責任的應該是駕駛員,因此,代駕司機應當承擔責任。因為,消費者請人代駕的目的就是要對方將自己安全送達目的地,代駕司機在提供服務中發生交通事故,應視其違約,由此造成的損失應當由代駕司機以及代駕公司承擔。
❺ e代駕的詳細介紹。
e代駕是基於地理位置的代駕O2O公司,其使用人群主要是白領、金領、包括有一定經濟實力偏重社交的用戶群體,多數是在應酬、酒後方便及時叫代駕,並且多數代駕者是在晚間喝酒後才產生的需求[1]2015年10月神州專車與e代駕合作。
從汽車交易市場到汽車配件、美容、打車、租車乃至代駕,圍繞汽車延伸的產業鏈正在不斷壯大,特別是移動互聯的大環境下,車類O2O蓬勃興起。
2014年10月17日,58同城宣布以2000萬美金投資e代駕,據投資協議,e代駕向58同城發行7.8%的普通股。e代駕在本次交易中估值逾2.5億美金,e代駕的天使輪投資人經緯創投,A輪投資人光速也參與本次對e代駕的增資。此後,58同城將自己的代駕業務並入e代駕[3]。
❻ e代駕有接單神器嗎優先接,每次跟別人在一起,每次都是人有先接。
客戶下載順風代駕手機APP,輸入手機號碼,系統發送驗證碼,收到驗證碼確認客戶身份以及手機號碼的真實性,點擊進入APP,客戶可以看到附近的10位司機。
因為系統會自動記錄客戶位置,默認給附近空閑狀態的司機推送搶單,被司機工作手機會有響鈴提示,司機可在點擊搶單成功後,手機狀態會自動調整為服務中,工作手機上會顯示客服電話、客戶位置,最佳到達路線。
客戶自助:客人下載順風代駕手機軟體,在手機上可看到離它最近的代駕員信息,直接給代駕員下單,系統派單:可客戶下單預約代駕,系統會給10公里范圍內的司機推送訂單提醒,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搶單,如果搶單成功立即和客戶聯系,不可拒單。
每位司機必須有一部系統版本以上安卓手機,想做代駕的時候,把工作手機調為上班狀態,當沒有時間不想做代駕的時候,把工作手機調為下班狀態。上班時間可自由選擇、接單地點是通過手機GPS定位來實現的,客戶能通過客戶端選擇自己心儀的代駕師傅。
(6)愛代駕融資擴展閱讀:
前e代駕成立三年來,雖然引入經緯和光速兩輪融資,但對外相對低調。其實e代駕的成立時間比快的、滴滴還要早快一年。
即使互聯網行業內,絕大部分人也沒注意這家公司。
雖然後來出現愛代駕、V代駕、91代駕等類似公司,但是由於騰訊、阿里、網路這些互聯網巨頭暫時還看不上這一市場,代駕市場競爭激烈程度遠不如打車軟體,e代駕也更好布局。
也正是由於低調,e代駕沒有被更多潛在競爭對手關注,才有截至2014年10月份接近90%的市場份額。
在2014年年初,就有過58同城要收購e代駕的傳聞,隨後雙方從短暫的合作轉向劍拔弩張,結果到今天又走向戰略合作。
2014年10月29日,下午在e代駕的媒體溝通會上,e代駕CEO楊家軍首次對外透露了e代駕與58同城從競爭對手轉向合作夥伴後面的故事。
❼ 成都e代駕公司招電話是多少
成都e代駕公司的電話為18180595200
地址為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人民南路53號嘉雲台甲棟601號,營業時間為周一至周五09:30-17:00。
e代駕是從地理位置上看,o2o公司的用戶主要是白領和金領,包括有一定經濟實力和社會偏好的用戶。其中大部分是社交、飲酒後方便撥打駕駛代理電話,多為夜間飲酒需求。2015年10月,神州專車與e-driving合作。
(7)愛代駕融資擴展閱讀:
e代駕公司報名須知:
1.登記信息必須真實有效,符合近3年安全駕駛要求。
2.確認自願使用平台信息服務。
3.確認有下列證件:身份證、駕駛證。
4.同意在簽約成功後從信息費賬戶中扣除注冊費,具體視城市而定。
前e代駕成立三年來,雖然引進了兩輪經緯度和光融資的速度,但外部相對低調。事實上,電子驅動比fast和didi早了一年。即使在互聯網行業,大多數人也沒有注意到公司。
雖然後來出現了艾迪驅、艾迪驅、91dai驅等類似公司,但由於騰訊、阿里巴巴、網路等互聯網巨頭仍暫時看不起這個市場,市場競爭遠不如計程車軟體激烈,電子驅動布局更好。
由於e世代的低調,更多的潛在競爭對手並沒有注意到,到2014年10月,e世代的市場份額已經接近90%。
❽ 共享單車Hellobike要獨霸二線城市
創業要想爽 拿下北上廣?
在中國互聯網創業圈子,似乎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不管什麼行業什麼項目,先拿下北上廣,這事就成了一大半了。
比如打車軟體最為明顯,北京起家的滴滴站穩北京市場,杭州起家的快的打車,通過並購大黃蜂站穩了上海市場,要不是後來合並了,兩家似乎可以劃江而治,割據中國打車軟體市場。
外來客UBER也是如此,UBER曾一度在上海和滴滴不相上下,甚至在杭州等城市市場佔有率高達8成以上。滴滴知道要是硬碰硬直接競爭,付出的成本將是個無底洞,所以轉而又採用並購的套路。
「創業要想爽 拿下北上廣」,這個規則在外賣、打車軟體、租房等許多行業,尤其O2O行業,被驗證是可行的。
共享單車還有什麼新玩法?
12月26日,宏民參加了一場新聞發布會,中國平安、海綿保和共享單車Hellobike哈羅單車,聯合發布了一個「騎乘人員險」,就是當用戶騎著Hellobike遭遇意外傷害,平安保險則按合同約定支付賠償金,如果是惡劣天氣情況下,賠償金額則翻倍。
當然,Hellobike也為當地民眾做了很多實際的優惠政策,比如:每個城市晚上11點—凌晨6點的夜間免費騎行;所有開放城市一個月城市測試期間的所有騎行收入,都將用於當地的交通公益事業,這誘惑大大的啊。
再回到前段時間我關於共享單車行業的討論:《趙宏民:共享單車行業90天內不可能結束戰斗》,我覺得Hellobike的發展,正好從側面證明了我的這個論調。當一線城市還沒有決出勝負的時候,二線城市的共享單車也已經如火如荼的運營了起來。
退一步講,即便是未來某個時刻,一線城市已然決出勝負,這些「單車巨頭」走向全國的時候,還要去和每個二線城市的「地頭蛇」去一個一個的競爭,在全國范圍由一、兩家霸佔共享單車這個市場,或許,這個局面900天後可以有個定論。
文/趙宏民
❾ e代駕的行業發展
前e代駕成立三年來,雖然引入經緯和光速兩輪融資,但對外相對低調。其實e代駕的成立時間比快的、滴滴還要早快一年。即使互聯網行業內,絕大部分人也沒注意這家公司。
雖然後來出現愛代駕、V代駕、91代駕等類似公司,但是由於騰訊、阿里、網路這些互聯網巨頭暫時還看不上這一市場,代駕市場競爭激烈程度遠不如打車軟體,e代駕也更好布局。
也正是由於低調,e代駕沒有被更多潛在競爭對手關注,才有截至2014年10月份接近90%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