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金融改革對小微企業融資問題

金融改革對小微企業融資問題

發布時間:2021-05-05 07:33:06

❶ 國家如何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

樓上有位老師說得很好,完善資本市場體制,加強監管,深化改革;
目前深圳市不是已經要開始金融改革試點了嗎?
此次改革意味著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即將由發展中國家踏入發達國家;
國家不是開始允許公司發行債券了嗎?其次又降低了創業板的上市要求;
這應該對中小企業而言是最好的發展時期了.當然僅僅限於沖刺在前面的企業.

❷ 如何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摘要:本文通過對小微企業的現狀分析,提出新疆小微企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對策和建議,希望對新疆加大改善小微企業投資環境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疆;小微企業;融資;解決途徑 小微企業地位重要,在新疆地位尤其重要,解決小微企業發展問題更有其特殊意義。目前,新疆小微企業佔到全疆企業總數的99.8%以上,工業增加值佔全區生產總值的30%,納稅佔35.9%,就業比重達73.2%。但是,新疆許多小微企業仍然面臨貸款難、利潤薄,專項扶持資金范圍較小、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因此,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已刻不容緩。 1 小微企業發展現狀及特點 截至2012年年底,新疆中小微企業63907個,佔全區企業總數的99.6%。其中:民營企業60176個,占總數的94.2%。中小微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170.07萬人,佔全區企業從業人員的72.3%。在營業收入中,中小微企業為9239.69億元,佔全區企業的63.9%。在資產總額中,中小微企業為14041.33億元,佔全區企業的63.5%。中小微企業創造的增加值2306億元,佔全區GDP的31.3%。中小微企業的稅收佔地方公共預算收入的70%左右。在工業技術與創新中,自治區90%以上的專利授予中小企業,其研發的新產品佔全區的76.5%。 2012年年末,自治區中型、小型、微型企業數比列為3.2:15.7:81.1。從業人數的比例為:40.8:34.0:25.2。主要呈現五大特點:一是吸納就業的主渠道。中小微從業人員占城鎮就業單位的60.9%,主要在製造業、農業、建築業和批零業,共計吸納從業人員116.30萬人,佔中小微的68.4%。二是第三產業占絕對優勢。第三產業的中小微企業44387個,營業收入5333.56億元,分別佔全部中小微企業的69.5%、 57.7%。其中,貿易業企業25836家,佔中小微企業的40.4%,占第三產業的58.2%。三是傳統行業的企業數居多。批發和零售業佔38.7%,其次為製造業佔17.0%。四是超六成企業集中在烏市、巴州、阿克蘇和昌吉州四個地區。五是外資企業比例低。 2 小微企業融資面臨的困難 與發達省區相比,新疆小微企業起步晚、數量少、規模小、水平低、管理弱,且以勞動密集型和服務業、涉農產業為主,技術密集型和科技型企業少。新疆小微企業需要後發趕超,離不開有力的融資支持。在發展過程中,小微企業在融資方面面臨很多方面的難題。 2.1 已出台的部分政策較難落實 大部分民特企業目前達不到銀行制定的基準利率的條件,發放的高於或低於基準利率的民特企業貸款均無法享受2.88%的國家貼息政策。此外,按照政策大中專院校的畢業生自主創業,可享受備案登記和1萬元貼息創業貸款扶持,但在實際上民生類科技項目政策並未得到真正落實。 2.2 融資成本較高 當前,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往往超過央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50%以上,有些超過1倍以上。擔保費率一般為貸款利率的一半左右,同時,辦理抵押登記、評估、公證等產生的各種費用,使小微企業總體融資成本較高。 2.3 貸款抵押標的過於單一 目前,由於抵押標的物主要是房地產,絕大多數小微企業,尤其是商貿企業,因其固定資產較其他行業少,廠房無產權,難以符合金融機構的抵押條件而無法獲得貸款。 2.4 民營擔保機構風險大 由於受所有制的限制,民營擔保機構只能獨自承擔擔保貸款風險,而無法與協作銀行形成共擔機制。 3 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有效措施 新疆銀行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僅只佔全部貸款的13.6%,與全國平均佔比21%還有較大差距。這意味著新疆銀行業的小微企業金融業務還有較大的進步空間。 3.1必須在理念和認識上有所更新、有所突破 小微企業金融業務風險、成本完全可以有效控制,資本收益率和資產收益率不比大企業金融業務低。各行要從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入手,不斷總結經驗,挖掘潛力,盡快建立起鼓勵員工願做、敢做、會做小微企業金融業務的機制和環境。同時,要根據各自的優勢,瞄準適合自己的商圈、園區、產業鏈、供應鏈,加大力度培育各自的優質小微企業客戶群,在長期合作中建立平等、互信、互利的夥伴關系,從而創造並實現新的價值。 3.2 認真落實各項具體政策要求 一是繼續強化「六項機制」建設和嚴格遵循「四單原則」。二是按照「兩個不低於」的要求編制年度小微企業信貸計劃。三是要按照專業化、標准化、規模化、高效化原則,將本行有關優質資源集中到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四是借鑒並推廣現有經驗,拓展擔保方式,主動加強與融資擔保機構的業務合作,完善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五是拓寬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水平,主動為處於成長期和成熟期的小微企業提供包括融資、結算、理財、咨詢以及幫助發行小企業集合債等為一體的套餐式金融服務。 3.3 突破性的改革自治區可以積極爭取國家允許新疆率先進行小額貸款公司轉制為

❸ 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問題,政府出台了哪些政策

國務院正在組織多個部門制定針對中小企業的系列扶持政策,預計將會在今年下半年陸續推出。

知情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國家將出台政策引導民間資本對中小企業進行投融資,以破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而相應的准入政策將進一步放開,准入門檻也將降低。

國資委下屬的全國中小企業服務機構機械工業信息中心提供的材料顯示,工信部等部委將針對目前中小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推出相應的扶持政策,計劃於今年下半年陸續推出,並將貫穿整個「十二五」期間。

長期擔任國資委和工信部相關政策研究和制定工作的機械工業信息中心主任劉功效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是「十二五」期間國家相關扶持政策的重中之重。「更多地是通過建立各類中介服務機構,引導民間資本對中小企業進行投融資,並幫助中小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信用體系,然後通過發行債券和股權融資等多種形式,破解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

上述知情人士介紹,引導民間資本的過程將分為三步走。首先,中央會建立一個政策框架,出台一系列的指導文件和法規,調整民間資本准入制度,並建立中小企業發行企業債券和股權融資的相關規范;第二步,有關部委將通過建立具有示範性的中介服務頂場侈渡儂盜疇醛川互機構,為中小企業和民間資本牽線搭橋;最後,將這一模式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劉功效介紹,在拓寬中小企業融資途徑的同時,國家還會鼓勵各類中介服務機構,協助中小企業進行現代企業改造。

上述知情人士還透露,民間資本對中小企業的投融資將進一步放開,門檻也將降低。另外,國家會鼓勵民間資本投向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並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和稅收優惠。

對這一說法,劉功效予以確認。他還介紹,「十二五」期間國家會引導民間資本優先進入具有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中小企業。

劉功效還透露,「鼓勵自主創新」將成為「十二五」期間出台的中小企業系列扶持政策的一大思路。

上述知情人士介紹,推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將通過兩條路徑實現。一方面,國家將出台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政策,向有自主創新實力的中小企業傾斜。而對於暫時不具備創新能力,但有創新意願的中小企業,國家將通過設立中介服務機構的方式,在中小企業和科研院所之間建立合作。另外,在國家大型項目、政府采購以及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在達到技術標准或服務要求的前提下,將優先採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小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另一方面,對於技術附加值較低的中小企業,國家除了會逐步降低稅收減免的幅度,還將力促企業間進行兼並重組,並對兼並重組後進行自主創新的企業給予新的政策扶持。

劉功效介紹,8月份開始,國資委、工信部等國家部委將舉行全國范圍內的中小企業研討和調研活動,目的是摸清中小企業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並對扶持政策做進一步調整。

❹ 銀行為什麼能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

身小微企業發展及其融資問題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小微企業對GDP稅收、就業貢獻大。此外,小微企業體制機制靈活,在科技、產品等創新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就我國而言,小微企業具有特殊重要性:一是在市場經濟下,很多企業只能從小微起步,逐步發展起來。因此,越是搞市場經濟,小微企業就日益重要。二是從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看,目前正經歷農村非農產業、農業產業化、現代化、城鎮化發展過程,從某種意義講,大量小微企業的成長是這一過程的重要載體。 對商業銀行而言,小微企業融資,由於其特殊矛盾、特殊規律,是一世界性難題,更是我國經濟發展現階段迫切需要破解的重大課題。事實上,世界各主要經濟體以及我國近年來從商業銀行到政府等機構,已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實踐探索,積累了不少實踐經驗。 做任何事情,只有認識並把握了其特殊矛盾、特殊規律及其決定的基本特點,在此基礎上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得心應手。做小微企業融資也是這樣。所謂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最佳實踐,就是在認識並把握其特殊矛盾、特殊規律及其決定的基本特點的基礎上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尋求最佳解決方案的實踐。而據筆者觀察研究,就小微企業融資對象及其過程和結果而言,其特點主要有: 一是初創成長階段。少數小微企業或超越初創成長階段,比如某些百年小微老店,但初創成長階段是絕大多數小微企業的生命周期特徵。後幾個特點實際上都派生於或附屬於這一生命周期特徵。所以,做小微企業信貸,必須認識並把握這一生命周期特徵。這就需要商業銀行針對初創成長階段小微企業提供相應的產品及商業模式。 二是平均存活率較低。這對商業銀行的解決方案有兩層含義:其一是要審慎甄別,嚴控風險。其二是要發揮各方主觀能動性,尤其是通過商業銀行與小微企業的共同努力,總體延長小微企業的平均壽命。 三是少幾可能做強做大。盡管小微企業總體平均存活率較低,其中少幾卻可能做強做大。商業銀行應具備慧眼識珠、伯樂識馬並謀劃助推小微企業發展的智慧。 四是業主家族式治理。大部分小微企業屬於個體私營性質,通常是所有權與經營權高度統一,這就要求商業銀行更多了解業主家庭、家族,從知曉客戶到親近客戶到幫助客戶到感動客戶,從而與客戶建立良好關系,形成真誠互動, 五是財務報表不規范甚至虛假,隱瞞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態,誤導銀行發放貸款或者是獲得貸款後改變資金用途等。對此,商業銀行要有解決方案,根據小企業提供的原始單據,以及搜集和了解到的相關信息,了解企業資產與負債的真實狀況。 六是急小短。這是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的突出特點。急,商業機會稍縱即逝,需急錢抓商業機會;資金周轉困難或斷裂,需急錢解困救命。小,少則千百,多則幾百萬。短,周轉一下,過個橋,過個夜。這對商業銀行的啟示是:第一,要快速決策。必須構建高效快速授信決策機制。第二,要發展小額信貸。第三,要研發超短便利信貸產品。 七是成本較高。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往往額度小、頻率高,這使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供給方的成本大大高於大中企業。除了需要政府補貼及稅收等政策優惠,也需要商業銀行採取針對性管理及技術手段盡可能降低內生成本。比如數據倉庫技術和網上銀行兩項技術的應用,就可大大降低小微企業信貸的內生成本。 八是風險較高。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較高是小微信貸的固有特點。世界銀行2008年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大、中、小企業的貸款不良率分別為3.9%、5.7%和7.4%,小企業的風險比大中型企業分別高46%和90%。針對於此,商業銀行要有一定的風險偏好或風險容忍度,有能力承受並管控相應風險。既要善於風險定價,同時又要防範「逆向選擇道德風險」,更要善於利用政府和社會組織資源管控風險。 九是單靠市場機制不能收斂於有效均衡或出清。據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我國65%左右的中小企業發展資金主要來源於自有資金,25%左右的中小企業發展資金來源於銀行貸款,10%的中小企業發展資金來源於民間集資方式,有2/3的中小企業普遍感到發展資金不足。據統計,我國銀行針對非公企業的拒貸率超過56%,而83%的小微企業更願意選擇民間借貸來實現融資,通過銀行融資的部分尚不足20%。究其原因,主要在於相應的信息不對稱、不完全以及利益動力不足或利益機制不完善。這就要求:第一,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更要有所作為。比如建立政策性風險補充制度;完善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處置政策;實施稅收優惠政策;實行差異化監管及貨幣政策;建設良好社會信用環境。第二,中介機構要有所作為。完善信用擔保體系,有效分散小微企業信用風險;加速建立健全徵信系統,完善小微企業信用信息。第三,作為需求方的小微企業自身要有所作為。比如誠信、守信,不要動輒「跑跑」。第四,作為供應方的商業銀行當然更應有所作為。應更主動更積極地接近、知曉小微企業,盡可能減少信息不對稱、彌補信息不完全,同時不斷創新與小微企業共生共榮的產品及可持續商業模式。 從哲學上講,規律是客觀的,人們必須尊重客觀規律,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們在規律面前就無所作為,人是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上述小微企業融資的九個特點,是規律性的,因此,必須在尊重這些特點的基礎上發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所謂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最佳實踐,不外兩點:一是尊重客觀規律,充分認識並把握規律性的小微信貸特點;二是在不斷實踐中,尊重客觀規律,針對小微信貸特點,探索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前者可謂「因你而變」,後者可謂「因我而變」。這也是做好小微信貸的唯物辯證法。 《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最佳實踐導論》一書系統而深入地梳理研究國內外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方面的實踐經驗或最佳實踐,從一定理論高度總結提煉商業銀行及政府機構在這方面的「最佳實踐」。通過這部力求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而實事求是的專著,希冀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出適合中國小微企業融資的方法與模式。

❺ 金融改革對小微企業真是「好事」嗎

小微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經濟發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拉動GDP增長、增加政府稅收、吸納社會勞動力就業方面等做出了貢獻。然而,在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因企業規模和性質的限制,融資難、資金緊張等問題一直是制約其發展的關鍵所在。為了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利用財稅、金融政策有針對性地扶持小微企業,2013年7月20日起,央行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不得低於基準利率的0.7倍的下限規定,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規則與實際需要自主確定貸款利率。這標志著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又邁出了重要一步。在這個背景下,社會各界都高度關注此次利率市場化會對實體經濟的發展造成什麼影響,業界普遍認為,本次融資利率市場化改革是破解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實質性步伐,長遠看,將對小微企業發展形成利好。
貸款利率放開已經一年多了,改革新政是否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小微企業「融資難」的難題是否得到了明顯改善?國家統計局南昌調查隊針對南昌110家有融資需求的小微型企業開展了一次專項調查。本次調查採取走訪和問卷相結合的方式,共收回有效問卷92份,調研企業主要涉及工業、建築、電子、服務等行業。調研結果表明,金融改革新政毫無疑問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75%的受訪企業認為,貸款利率的市場化將對金融市場的健康成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小微企業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其融資困難在短期內並沒有因為貸款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得到明顯改善,84.8%的受訪企業認為根本無效或不太顯著。仍有81.5%的受訪企業認為融資困難或比較困難,這與貸款利率放開前83.7%的受訪企業認為融資困難或比較困難相比,僅有2.2個百分點的提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相反,從改革的後續實際效應來看,貸款利率市場化可能令小微企業面臨更嚴峻的融資挑戰。
南昌部分小微企業的融資現狀
一直以來,融資是小微企業自成立之初就不得不面對的難題,它關乎小微企業的資金來源和財務狀況,是小微企業經營者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在此次調查中,58.7%的受訪企業認為融資困難;22.8%的受訪企業認為融資比較困難;13%的受訪企業認為融資難度一般;4.3%的受訪企業認為融資比較容易;認為融資容易的企業僅為1.2%。
走訪了解到,小微企業融資方式主要包括內部資金積累(51.1%的受訪企業認同)、資本市場融資(3.2%的受訪企業認同)、銀行貸款(27.2%的受訪企業認同)和民間借貸(18.5%的受訪企業認同)。超過一半的受訪企業融資主要依靠的是內部資金積累。這是因為通過資本市場融資雖然融資能力強大,但對小微企業來說門檻太高、費用太高、時間太長,難以滿足其短時、快速周轉的資金需求;銀行貸款相對來說是最佳的融資途徑,但是由於小微企業自身存在信用水平不高、管理不規范、缺乏抵押擔保條件等問題,銀行一般貸款意願低,設置的貸款條件讓大多數小微企業望而卻步,缺乏適合小微企業資金需求特點的產品和融資平台;民間借貸能夠滿足小微企業「短、頻、急」的資金需求特點,但卻存在貸款成本高、信息不透明、潛在風險大的問題。受小微企業規模小、盈利能力差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內源性融資目前越來越難以滿足其自身發展需要。
小微企業融資難在哪兒?
小微企業家底薄、經營效益較差、負債率又較高,而且企業財務、帳目不規范,往往很難得到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僅有27.2%的受訪企業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或正在辦理貸款業務,其他72.8%的企業只能通過其他渠道獲得企業生存或發展所需的資金。
調查資料顯示,小微企業從銀行獲得貸款的利率一般為10%-15%,而絕大多數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的小微企業不得不通過民間借貸取得短期資金以求得生存與發展,而民間融資綜合利率超過18%。
在調查過程中了解到,大多數小微企業是以非正規方式進行融資的,主要通過經營者個人的儲蓄、親朋好友的借貸、企業職工的內部集資,有些甚至是非法集資。這樣,個人的資金湧向了高利貸市場,導致本來就混亂的融資市場更加復雜。
本來小微企業經營利潤就很低,由於其融資渠道單一、融資環境差、融資成本高,特別是借高利貸,隱含著資金鏈斷裂的風險,一旦發生資金鏈斷裂,小微企業的生存就要受到威脅、甚至破產倒閉。如此來看,小微企業既背負沉重的債務負擔與壓力,又聚集著一定的融資風險。
貸款利率市場化下的融資困境
本次金融改革的標志是貸款利率市場化,從理論上來說,此次改革有利於金融機構之間在提供貸款服務時形成競爭,從而促使金融機構提高服務質量,進而優化閑置資金的配置,改善社會資金供求狀況,最終達到資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然而,金融新政實行一年後,這種理想的效果難以充分實現。在所有受訪企業中,60.9%的受訪企業認為金融新政對幫助本企業貸款根本無效;23.9%的受訪企業認為成效不太顯著;12%的受訪企業認為成效一般;3.2%的受訪企業認為成效比較顯著;認為金融新政對幫助本企業貸款成效非常顯著的一家都沒有。更讓我們始料未及的是,貸款利率市場化甚至可能加劇小微企業的融資困難。
盡管實施貸款利率市場化有利於促進金融業的競爭,然而,在存款利率上限仍沒有放開的情形下,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議價能力仍然足以左右實際貸款業務的利率。從宏觀大環境來看,當前資金市場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況,大多數企業都需要通過銀行貸款來融通資金,大部分的貸款業務利息不會被降到基準利率以下,在這樣的情形下,小微企業向擁有很強議價能力的金融機構融資,仍將處於尷尬的被動地位,融資狀況並不會得到明顯的改善。
小微企業大都規模較小,財力有限,從個體來看,所掌控的經濟資源微不足道,這導致其擁有較高的財務風險。在大多數情況下,金融機構大都不願意將資金貸給小微企業。相反,大中型企業可以憑借雄厚的財力基礎獲得充裕的貸款資金,並很有可能享受到貸款利率市場化帶來的低貸款利率的優惠,在無形之中擠壓了小微企業的融資空間。資金不足更加劇了小微企業的經營困難,使其發展壯大受到嚴重限制。即使小微企業得到銀行的小額貸鼓,其償還期限往往會受到許多限制。在與企業經營者座談時了解到,大多數情況下,小微企業的負債都是以「流動負債」的形式存在的,即償還期在一年以內或者一個經營周期以內。流動負債雖然融資成本低,但將放大小微企業的償債風險,這就給小微企業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針對小微企業融資的改革思路
——逐步放開存款利率。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終極目標就是放開存款利率的上限,讓存款利率能夠由各家金融機構根據市場情況獨立確定,進而形成充分的市場競爭。存款利率市場化將進一步影響金融市場上其他金融工具的價格水平,激發金融市場的活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金融機構對金融市場的「統治力」,提高金融市場各方的參與程度。資金來源的約束大大降低了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時的議價能力,這給小微企業提供了有利的融資機會,提高了融資的成功率與資金質量。
——健全小微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完整的信用信息資料庫,使信用信息能夠及時地共享與傳遞。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嘗試建立公平合理的信用評級機制,使得信用評價存在能夠廣為接受的標准,以促進小微企業信用管理的規范化與科學化。
——繼續推進金融改革。在金融改革的促進下,小微企業的融資方式將更加多樣化,有利於小微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對貸款的依賴,從其他來源獲取更多資金用於經營管理。同時,融資方式的多樣化可以促使小微企業根據其具體情況優化資本結構,平衡資金的成本與風險,在融資層面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水平。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由於小微企業的數量眾多,小微企業參與金融活動可以反向作用於金融市場,讓金融市場的運行更加迅捷高效。
——建立專門針對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目前,已有少數金融機構在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與嘗試。據調查了解,中國工商銀行在2012年針對小微企業推廣名為「小額便利貸」的信用貸款服務,取得了不錯的實際效果和社會效應。

❻ 為何說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已經得到了有效解決

據報道,央行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移動支付業務金額達到157.55萬億元,是2012年的68倍,金融科技內、互聯網金融等新容金融形態蓬勃發展,降低了實體經濟運行成本,在一定成都市解決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網上銀行負責人表示,依託這些數據和雲計算、大數據技術,網商銀行匯總出了10萬多項指標體系,創建了100多個預測模型和3000多種風控策略,風險控制更為容易,大數據的分析也減少了小微企業融資貸款難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金融改革對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00美金等於多少人民幣2018 瀏覽:99
股票大資金流入是什麼顏色 瀏覽:545
九零年人民幣超發 瀏覽:254
北京企業貸款擔保公司 瀏覽:930
商業住房貸款保險費率表 瀏覽:383
秋石投資背景 瀏覽:971
融資年利率和融資年費率 瀏覽:837
中國國旅是股票還是基金 瀏覽:127
山推股票診斷 瀏覽:802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中國代表 瀏覽:399
外匯怎樣贏 瀏覽:328
貸款雙人面簽 瀏覽:691
期貨到期沒成交 瀏覽:799
AGF合約基金 瀏覽:479
長富理財地址 瀏覽:188
大唐電器股票 瀏覽:800
股票新華醫療 瀏覽:431
股票退市條件 瀏覽:2
華泰柏瑞量化明選基金本周啟航 瀏覽:327
原油價格對俄羅斯影響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