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農業銀行私人銀行卡能提供什麼服務
私人銀行服務內容包括:
1.財務管理服務(賬戶管理服務、綜合財富規劃服務)
2.資產管理服務(專屬自營理財產品、優選代銷產品、高端保險產品、財富管理信託)
3.私人增值服務(出行管家、健康管家、休閑管家、品鑒管家、社交管家)
4.顧問咨詢服務(上市公司股東金融服務、研究資訊服務、法律咨詢服務、稅務咨詢服務、家族信託服務)
5.跨境金融服務(加拿大地區的跨境金融、澳大利亞地區的跨境金融、香港地區的跨境金融、紐西蘭地區的跨境金融)
各分行私人銀行部特色增值服務均以分行實際活動信息為准。使用尊享服務需申請我行鑽石借記卡,更多服務請詳詢我行私人銀行財富顧問(私行電話:4008895599)。
B. 加拿大屬於發達國家嗎
加拿大當然是發達國家。
發達國家(英文: Developed Country; 法文: Pays développé)(又稱已發展國家)指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技術較為先進,生活水平較高的國家,又稱作工業化國家、高經濟開發國家(MEDC)。已開發國家大多具有較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per capita GDP),不過,通過開發自然資源也可以達到較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而這樣的國家未必有較先進的技術(比如沙烏地阿拉伯開發石油,諾魯開發磷肥等)。
其他常常用來表示發達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又稱發展中國家)這兩個團體的詞語有:第一世界/第三世界、北方國家/南方國家、工業化國家/非工業化國家、發達國家/落後國家、富裕國家/貧窮國家。西方國家雖然有類似的涵義,但是並不等同於發達國家。
觀察家和理論家對於為何某些國家享受比較高水準的經濟發展,通常都有不同的見解。有些人認為民主制度對於現代經濟的強大來說是必要的。有些人相信一個具備自由市場的經濟體是促成開發的條件。但是也有些人認為,那些國家之所以變得富有,是因為在過去的時候透過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對較貧窮的國家進行剝削。有些人認為透過全球化的過程,這種剝削還正在繼續進行中。
在聯合國的運作中,目前並沒有建立出一套傳統來指出哪些國家或地區是屬於已開發或開發中。普遍觀念認為,亞洲的日本、北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以及歐洲是屬於已開發的區域或地區。在國際貿易統計學上,南部非洲關稅同盟被視為是一個已開發區域,而以色列是一個發達國家;東歐國家以及歐洲的前蘇聯國家既不被認為是發達國家,也不被認為是開發中國家。有些人認為,成為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成員(不過屬於發展中國家的墨西哥和土耳其也是成員國),就是獲得國際承認,成為發達國家的重要標志 。有些國際組織亦將亞洲四小龍列入發達國家(地區)。
C. 李嘉誠的個人財產是不是有300多億美元
在財富雜志登記的資產就已經是這個數字了。
但是你要相信,其實際的資產肯定要這個數字大得多。因為有太多的隱性資產是沒有統計在這裡面的。最終的數字肯定是要比300多億美元多出許多才對。
D. 持有塞普勒斯護照後,可以給您帶來什麼頂級福利
福利同享:任一歐盟國成員,都可以享受該國的教育、醫療、失業計劃和養老金等福利及公民權;
投資機會:投資者可在歐洲投資、經商;
金融稅收:無遺產稅,稅率歐洲最低,不進行雙重征稅;
居住遷移:可以在歐盟國中任意選擇您喜愛的國家定居;
出行便利:免簽150多個國家,幾乎囊括了世界上的主流國家。
E. 加拿大與中國在經濟上的合作點有哪些
加拿大是西方七大工業國家之一。製造業和高科技產業較發達,資源工業、初級製造業和農業亦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2009年《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加拿大有69家公司上榜,排名第五,次於法國。加 鬱金香節以貿易立國,對外資、外貿依賴很大,經濟上受美國影響較深。2003年,受瘋牛病、非典型性肺炎和美元貶值等因素影響,加經濟全年增長率僅為1.7%。通貨膨脹和利率保持低位。財政收支已連續7年取得盈餘。高債務、高失業率仍是制約加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資源
加拿大地域遼闊,森林和礦產資源豐富。礦產有60餘種,鎳、鋅、鉑、石棉的產量居世界首位,鈾、金、鎘、鉍、石膏居世界第二位。銅、鐵、鉛、鉀、硫磺、鈷、鉻、鉬等產量豐富。已探明的原油儲量為80億桶。森林覆蓋面積達440萬平方公里,產材林面積286萬平方公里,分別佔全國領土面積的44%和29%;木材總蓄積量為172.3億立方米。加領土面積中有89萬平方公里為淡水覆蓋,淡水資源佔世界的9%。
工業
2003年加製造業總產值1759.82億加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4.5%;從業人員229.4萬,佔全國就業人員的14.57%。建築業總產值548.97億加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8%,從業人員93.14萬,佔全國就業人員的5.91%。近幾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如下:
2001 2002 2003
汽車(萬輛) 237 234.9 227.6
原油(億立方米)1.29 1.37 1.44
天然氣(億立方米) 1793.26
鐵礦砂(萬噸) 2696.1 3090.2 3321.4
煤(萬噸) 7046.9 6660.8 6212.9
鎳(萬噸) 18.4 18 15.3
鉛(萬噸) 14.7 10.1 7.8
金(萬公斤) 15.7 15.2 14
銀(萬公斤) 123.5 135.2 127.6
銅(萬噸) 61.4 58.4 54.3
鈾(萬公斤) 1.299 1.286 0.99
發電量(億度) 5420 5309.35 5151.88
(資料來源:2004年4月份加拿大經濟觀察)
農牧業
2003年農、林、漁業總產值229.38億加元,占國內生產總值2.26%。其中農業總產值106.19億加元。主要種植小麥、大麥、亞麻、燕麥、油菜籽、玉米等作物。可耕地面積約占國土面積16%,其中已耕地面積約680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8%。2003年,農業人口33.95萬人,佔全國就業人口的2.16%。加漁業發達,75%的漁產品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漁產品出口國。近幾年主要農作物產量如下(單位:萬噸):
1999 2000 2001 2002
小麥 2690 2571.7 2128.2 1568.99
大麥 1319.6 1338.83 1135.49 728.26
燕麥 364.13 338.38 276.92 274.88
油菜籽 879.83 692.73 506.2 357.71
亞麻籽 102.24 70.74 70.23 67.94
玉米 916.13 682.67 817.08 906.53
2003年畜牧業總產值為39.88億加元,牲畜存欄數如下:牛1466萬頭,豬1455.8萬頭,羊99.7萬只。
服務業
加服務業近年發展較快,2003年產值為6970.17億加元,約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68.8%,從業人口1175.99萬人,占當年全國總勞動力的74.68%。
旅遊業
加旅遊業十分發達。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加在世界旅遊組織收入最高國家中排名第九。2003年,旅遊收入226.66 布查特花園億加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87%。接待外國遊客3890.27萬人。直接從事旅遊服務業的人數56.14萬人(2001年)。主要旅遊城市有溫哥華、渥太華、多倫多、蒙特利爾、魁北克市等。
交通運輸
交通運輸發達,水、陸、空運輸均十分便利。具體情況如下:
鐵路
鐵路總長49427公里(2002年)。2003年貨運量2.34億噸。
公路
目前全國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總長140萬公里。橫貫加拿大的高速公路(法語:Route Transcanadien;英語:Trans Canada Highway)長7725公里,於1971年全線通車,從太平洋東岸的維多利亞直到大西洋西岸紐芬蘭的聖約翰斯,是全世界最長的國家級高速公路。2003年全國注冊車輛總數2466.54萬輛。
水運
聖勞倫斯運河深水航道全長3769公里,是世界最長的運河,船舶通航可從大西洋抵達五大湖水系。全加共有25個大的深水港和650個小港口。最大的港口是溫哥華港,年吞吐量達7000萬噸。
空運
約有商業飛機4500架,經核準的機場共886個,主要機場68個,包括多倫多、溫哥華、卡爾加里和蒙特利爾等國際機場。2001年客運量約595.09億人公里,貨運量約14.2億噸公里。
管道運輸
輸送石油、天然氣與水的管道總長196000公里,是世界第二長的管道系統。
財政金融
聯邦政府近3年財政預算情況如下(單位:億加元):
2000/2001 2001/2002 2003/2004 2004/2005
收入 1786 1713 1847 1872
支出 1615 1713 1837 1833
贏余 171 0 10 39
2003年7月黃金儲備約合1.1億美元。聯邦外匯儲備總額為307.98億美元。2003年,聯邦債務總額約5264.92億加元,占國內生產總值43.35%。
主要銀行
(0)加拿大銀行(Banque Canada/Bank of Canada):加拿大唯一發鈔銀行。
(1)加拿大皇家銀行(Banque Royale Canada/Royal Bank of Canada):成立於1869年,最大的民營銀行。2003年資產總值達4130億加元。
(2)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Banque Canadienne Impérial de Commerce/Canadian Imperial Bank of Commerce):由加拿大商業銀行(1867年成立)與加拿大帝國銀行(1875年成立)於1961年6月1日合並而成,2003年總資產為2771.47億加元。
(3)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Banque Montréal):成立於1817年,為加第三大銀行。2003年總資產為2610億加元。
(4)加拿大道明信託 (TD Canada Trust):現加拿大網點最多銀行,總部位於多倫多。
(5)加拿大豐業銀行(Banque de Nouvelle-écosse/ScotiaBank)
(6)加拿大國家銀行 (Banqie nationale Canada/National Bank of Canada)
(7)加拿大匯豐銀行(HSBC Canada)
其他著名銀行包括:
勞倫特銀行(英語:Laurentien Bank,法語:Banque Laurentienne) 加鼎銀行(法語:Caisses Populaires Desjardins)
加拿大匯豐銀行(英語:HSBC Bank Canada)
溫哥華城市銀行(英語:VanCity)
加拿大宏利銀行(英語:Manulife Bank of Canada,法語:Banque Manuvie Canada)
總裁金融首選(英語:President's Choice Financial,法語:Services financiers le Choix Président)
加拿大中國銀行(英語:Bank of China (Canada))
加拿大東亞銀行
對外貿易
加經濟對外貿依賴嚴重,商品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1%。2003年對外商品貿易額為7425.69億加元。最近幾年外貿情況如下(單位:百萬加元):
2001 2002 2003
出口額 413109.8 410686.5 401187.9
進口額 350502.8 356109.3 341381.3
差 額 62607 54577.2 59806.6
(資料來源:加拿大統計局)
主要出口汽車及零配件、其他工業製品、林產品、金屬和能源產品;主要進口機械設備、汽車及零配件、工業材料、其他消費品及食品。主要貿易對象是美國、日本、歐盟國家。2003年對美出口佔加出口總額的82.52%。
對外投資
2002年,加在海外總資產為9833.22億加元,其中直接投資為4318.19億加元。2003年,加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901個,協議金額16.1億美元,實際投入5.64億美元。截至2003年底,加在華投資企業累計6941個,協議金額119.87億美元,實際投入39.22億美元。
對外援助
加總理克雷蒂安2003年承諾,2010年前,將加對外發展援助總額增加1倍。2004~2005年度,加官方對外發展援助總額為31億加元,主要受援國家和地區有:阿富汗、非洲地區、印度、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等。
外國資本
2002年,外國在加拿大總資產11673.29億加元,其中直接投資3493.88億加元。
與中國往來較多的著名公司和經濟團體
(1)北電網路公司(Nortel Networks Corp.):創建於1895年,主要從事城域網和企業網路、無線網路和光纖長途網路及設備服務。2003年營業額98.1億美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威廉·歐文斯(William Owens)。地址:8200 Dixie Road, Suite 100 Brampton, Ontario L6T 5P6 Canada。
(2)龐巴迪公司(Bombardier Inc.):成立於1942年,總部設在魁北克市,主要業務為設計、開發、製造及銷售與交通運輸有關的器材、設備、產品。2003年營業額為211.89億加元,總資產291.24億加元。董事長:博杜安(Laurent Beaudoin)。地址:800 Renelevesque Blvd. West,Montreal,Que.,Canada,H3B 1Y8。
(3)鮑爾公司(Power Corp. of Canada):主要由德馬雷家族控股的公司,從事廣播電視、出版、金融、采礦、房地產等業務,總資產1826.4億加元,2003年營業額157.47億加元。董事長:保羅·德馬雷(Paul Jr. Desmarais),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德馬雷(Andre Desmarais)。地址:751 Square Victoria,Montreal,Quebec,Canada,H2Y 2J3。
(4)加中貿易理事會(Canada-China Business Council):成立於1978年,是加拿大的一個非贏利性民間機構,宗旨是推動和促進加拿大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總部設在多倫多。董事會主席:彼得·克魯依特(Peter Kruyt)。總裁:貝祥(Howard Balloch)。網址:www.ccbc.com
F. 霍英東的資料
霍英東傳奇一生
苦難的童年
霍英東原籍廣東省番禺縣,1923年5月10日,出生於香港一個水上人家。祖父霍達潮,曾擁有大風帆船,來往於省港澳之間,從事貨運生意。但當霍英東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家境已相當困難,全靠父親租船駁運貨物維持生活,入息不多,生活艱辛,他們全家窮得連鞋都穿不上,無論寒冬酷暑,都是赤腳行走。有一次過舊歷年,他父親第一次穿雙新鞋上街,在小攤檔把鞋脫了,蹲在凳上吃粉,吃完雙腳落地便走。回到船上,才發現竟然沒有把鞋穿回來,因為向來沒有穿鞋的習慣。
那時沒有天氣預報,水上人家生命毫無保障。霍英東的兩個哥哥就在一次台風中沉船喪生,一個5歲,一個7歲。他的母親幸被叔父救起,但不久他的叔父也在風浪中翻船淹死。大約是在霍英東7歲那年,父親患病不幸去世,年僅40多歲。因為染病時間很長,天天用中草葯治療,把本來就很有限的一點錢都花光了,死後只草草地埋在青衣島上。
父親去世以後,霍英東一家生活更加困難了。那時,他還有一個9歲的姐姐,一個5歲的妹妹,生活的重擔全落在他母親身上。
母親是一位頑強、刻苦、勤奮的人,在那多災多難的日子裡,她沒有被生活的重壓折服,而是挺直腰桿,辛苦操勞,把丈夫遺留下來的駁運生意繼續經營下去。這駁運生意就是與外海的貨輪接洽,代它們把貨物用小舢舨運到岸上來。當時接運的主要貨物是煤炭。霍家自己沒有駁船,從輪船貨主那兒把生意接下來,然後分給舢舨客駁運,從中賺取微薄的傭金。因為霍英東父親在世時人緣很好,母親又豁達得體,多數的貨主和舢舨客都頗為同情這一家孤兒寡母,日子倒也還能勉強維持下去。
霍英東的母親雖然自己目不識丁,但希望自己的兒女知書識墨。大約在霍英東6歲那年,便由別人背著去拜師啟蒙。接著在帆船同業義學就讀,那是免費的,他家住在船上,隨處漂泊,上課很不正常,有時放學後連船也不易尋找。到第三班時,轉入敦梅小學。這間小學是要收費的,其中有一個免費班,但僅招收30人。學生要作一篇文章應考,霍英東還是考上了,而且在錄取的名字中,第一個便是他。後來,他又轉讀皇仁書院。書院的學制是倒過來從第八班開始的,相當於初中一年級。那時,書院的第八班,共招三個班,每班30人,但大多數是經過老師、家長及各種關系介紹入學的,真正通過考試錄取的不足10人。應考時也要求作一篇文章,霍英東也是第一個被錄取了。
霍英東在校讀書很是勤奮,成績總是排在前幾名。他後來回憶說:「那時我讀書十分專心,總是不甘落後,偶有成績落在第三名以下,自己便覺臉紅。」在皇仁書院,零英東算是接受了比較系統的教育,除了完成學校規定的學業之外,他還廣泛閱讀了不少文學作品,如《金銀島》、《魯濱遜漂流記》等。那段日子,他的生活是相當艱辛的,因為皇仁書院學費很高。為了省下一點錢,霍英東常常不坐電車,花半個鍾頭急步上學。在學校里他最喜歡的課外活動便是踢球,大概因為他當時身體比較瘦弱,想煉出一副強健的體格。不過,他不敢踢得太久,總是匆匆地踢三幾十分鍾便急著跑回家,因為要回去幫助媽媽記帳和送發票。他後來回憶說:「這種緊張生活,經常弄得我筋疲力盡,頭昏眼花,甚至神經衰弱。不過,這對於我又是一個極好的鍛煉,使我後來走出社會以後,不管生活多麼艱辛,工作多麼繁忙,自己也不怎樣畏懼,倒是能夠從容對付。」
霍英東在皇仁書院讀到第三班,算來這已是高中畢業,進入大學預科。此時太平洋戰爭爆發了,日本開始進攻香港,霍英東的學業也被迫結束了。
在香港淪陷的日子
日軍佔領香港時,霍英東母親和人合夥購置的「興和」小火輪給日軍徵用了,生活沒著落,他也失學了。和當時許多人一樣,初時靠擺賣家裡的衣服雜物度日。不久,生活又迫著他到輪船上去做火夫。輪船是燒煤的,他做鏟煤工,這是他的第一個職業,那時他才18歲。
霍英東幹得非常吃力,回到家裡全身骨架像散了似的,倒下床就呼呼入睡了。只幹了9個月,在老闆裁員時給解僱了。
不久,霍英東花了10元日本舊軍票,託人介紹到太古船塢掄大錘打鐵。霍英東雖然當過火夫,但還是幹不了這種要求極嚴的重活。接著又有人叫他轉到風炮鉚釘處,霍英東掄起那吧吧直叫的風炮,震得雙手一直打抖。於是,又吹了。
1942年夏天,日本軍隊擴建啟德機場,徵集大量勞工,霍英東經在機場里做事的朋友介紹,進了機場當苦力。工錢是每天七毫半,因糧食奇缺,每人每天配給六兩米,扣去二毫,實得五毫半。機場在九龍,早上七點半上班,要提早兩個小時出門。傍晚放工,走路回家又得花兩小時,每天都幹得筋疲力盡。
那時,他很想學一門技術,有了一技之長,就不用這樣天天做苦力了,但是學什麼呢?有一次,他提著50加侖重的汽油桶,因為力氣不足,壓傷了指頭。有一個好心的主管見他身體瘦弱,勸他不如干別的工作,霍英東便趁機提出學開汽車,主管竟然答應了。
霍英東真是喜出望外,心想學到技術可以返內地開汽車,離開淪陷的香港了。但那時的人很保守,不願教。學師的照例要先干一兩年雜務,然後才學技藝。他因此只能在旁留心看師傅如何操作,這叫做「偷師」。每當師傅察覺到,便立刻借故支開他,叫他拆電池。當時轎車很少,日本人出入也只是坐貨車,晚上停放在機場上。一天,下午5時多了,車已停好,霍英東洗車時,看見有輛車的車匙仍留在那裡。他便爬上去,把火打著試開汽車。但剛巧停車時車輪歪斜著,汽車啟動撞到另一部車上。日本人知道了,把他毒打一頓,這份工也丟了。
不久,霍英東進了太古糖廠,在化驗室工作。他做慣粗工,笨手笨腳的,常常把玻璃器皿打碎。想多學點技術,常常弄出點事。一次,和另一學師仔用硫酸學制氫氣,並用火點燃,氫氣將空氣中的氧氣混合,轟隆一聲巨響炸開了,他滿臉玻璃碎片。糖廠的人以為是炸彈爆炸,結果又被廠方辭退了。
日本佔領香港時,全港實行米糧配給,他又到倉庫去干磅米工作,叫做「打哩」,就在西環貨倉處上班。初時以為秤大米不難,干起來卻不是那麼回事。他在這邊過磅,倉庫在那邊驗收,還要趕火車運往新界。一批苦力扛著米包排長龍,等著過磅,要稱准180斤一包,多了不行,少一些倉庫又不肯收,手腳稍為慢些,排隊等候的苦力就緊催,這份差事也難幹下去。
1942年,母親傾其所有,連金鏈也賣掉了,和其他13人合股,在灣仔鵝頸街開了間雜貨店,取名叫「有如」。其實本意名為「有和」,但登記辦證時寫得太潦草,誤寫為「有如」,也就將錯就錯。
這家雜貨店由霍英東管理,每天早上六時多開店,洗漱剛畢,顧客便陸續蜂擁而來。有時一下子來十多人,都要招呼妥當,站在路邊兜攬住,免得顧客跑到別檔去。一個顧客往往要買幾樣以至十多樣,什麼蒜頭、豆豉、鹹菜、咸魚等等。他拿著秤,手勢要快、要靚,不然,顧客便不滿意,說給少了。在機場幹活雖然吃力,但不必動腦,在雜貨店裡卻整天要料理這樣那樣。就是吃頓飯也不得安寧,得站著吃,隨時准備招呼顧客。
到了晚上10時,伙計紛紛放工逛街,霍英東還得留在店裡煮醬料、添甜醋,調制醬油。日軍佔領時期,樣樣都缺,都得自己製作。深夜12時了,還要封蓋好一切雜物。店內老鼠橫行,什麼都咬,蚝豉、發菜……樣樣都要收拾好,才能離店。一年365日,天天如此,一個小時也偷閑不得。
在這段日子裡,霍英東起早貪黑,奔波勞碌,但「那是經營生意的好訓練。」由於他細心精明的經營,雜貨店的生意日漸興隆。這段生活,對霍英東是很好的磨煉,他從中獲得經營管理的良好訓練,培養了堅強的意志和靈活的處事方法。
重操父輩的駁運舊業
但雜貨店的工作畢竟是太繁雜、太勞累了。1945年戰爭結束,萬物更新,各行各業逐漸活躍起來,運輸業自然急需發展。霍英東和他母親都看準了這個時機,毅然把雜貨店頂給別人,得了7000元,決心重操父輩的駁運舊業。
那時擺在霍英東面前的,有兩條出路:一是平平穩穩的路,也有過這樣的機會。他曾申請到太古洋行,當個文員,已被復信接納,月薪300港元,這在當時還過得去。文員生涯,「朝九晚五」養妻育兒,只要不出大差錯,論資升職,可保生活安定。另一條是坎坷的路:暫時幫母親搞運輸,再尋求別的機遇。這雖前途叵測,但他不甘平淡,終於選擇了後者。
幫母親做駁運生意,霍英東管帳,沒有工資,但一家人的生活費用母親全包起。家庭環境仍很艱難,但總算比過去好一些了。要強好勝的霍英東自然不以此滿足。他認為,看準和抓住時機找到出路是極其重要的。當時的香港只有一種生意好做,就是處理戰後大量物資和沉船。他非常注意憲報上關於戰後物資拍賣的消息,及時標購那些只需小修的小艇、廉價的舢板、海軍的機器等,然後迅速轉賣出去。由於他缺乏資金,難以放手大幹。有一次,他看準一批海軍機器,並且以18000元中標。他興高采烈回家請母親湊錢交款。想不到母親斷然拒絕。霍英東借貸無門,眼看到手的一筆大買賣落空了。人急智生,霍英東找到一位工廠老闆,商量租借其倉庫存放機器,老闆看了機器,同意租倉;霍英東看老闆對機器很欣賞,提出可以賣給老闆,老闆開口願出4萬元,霍英東求之不得,迅速成交。1945年至1948年間,霍英東凈賺22000元。這是他在拍賣剩餘物資的數年內賺的一筆大數。回憶這段往事,他不無感慨地說,這確是很好的機遇,如果那時我有足夠的資金,就可多賺幾大筆了。
東沙島冒險
1948年,霍英東25歲,正是人生中富有浪漫色彩的歲月。有一天,他聽人說:東沙島一帶的海底有大量的海人草,那是製造胃葯的原料,何賢在澳門有間公司收購,每磅1美元。霍英東聽了,很想試一試。但未出過遠海,又缺乏航海知識,母親也極力反對,他卻下定決心,與別人合股,成立公司。他以剛投標購進的機帆船入股,折價3萬元,加上其他人投資,籌得10萬元。他在香港長洲招了漁民80人,給了些安家費,連同船員,共90餘人出發。
那時東沙島屬廣東省管轄,出海執照須由廣東省建設廳簽發。由於未辦好出海手續,船到三門關,被海關扣留。船上的工具舢板、錨、救生艇等,海關說是貨物,都要扣留。90多人困在船上,滯留了10天,帶去的鹹肉,咸魚都吃光了。後來轉去汕尾,途中又遇上風浪。所招漁民,多是海陸豐人,汕尾是他們的老家,許多人不告而別,紛紛散走。霍英東只得在汕尾重新招一批人。經過一番周折,才終於啟航出海。
他們終於到達了東沙島。船一靠岸,顧不得遠航疲勞,霍英東立刻帶領船員搬運物資上岸,搭起住所,建立貯存海人草的倉庫。能夠順利到達東沙,這對霍英東來說當然是一個重大的突破。但是,他們登上的不是什麼「金山」。而是「地獄」。
打撈海人草,不像在陸地割草那麼輕松。這種海藻生長在三、四米深的海底珊瑚叢中,他們缺少必要的潛水工具,只自製了潛水眼鏡,在水底能看見海人草,每個人吸上一口氣潛下去,沒採到多少海藻就急著浮上水面,靠著船舷喘氣了。有時那些珊瑚芒刺,又尖又硬,一不小心就會被割破,還得隨時防備鯊魚的攻擊呢!這樣浮上潛下的,翻騰撲登了一天,一個人也采不了半筐海人草。
當地天氣酷熱,太陽從早上5點鍾就露出海面了,白天氣溫高達40℃以上,島上沒遮沒擋,火辣辣的陽光烤得人的皮膚發疼。海灘被陽光曬得銀白一片,眼睛也難以睜開。每人只有戴著黑色眼鏡才能活動。在海上采撈海人草時,連竹帽也不能戴,整天任由烈日暴曬。每人只穿著一條三角褲,不出幾天,就曬脫了皮。
有一次,霍英東他們從海上運海人草回來,突然狂風大作,波翻浪涌,船被打壞了,掌舵的也不敢駕駛,霍英東只好自己把舵,任由風浪漂泊。從白天到黑夜,風沒有停止,船也不知道漂到了何方。大家非常焦急。忽然看見遠方電筒亮了一下,霍英東知道那裡就是東沙島,真是喜出望外。於是,他和船員把正船舵,向著小島駛去。這時風浪已經減弱,他們才脫離了險境。原來那燈光是一位伙計拿著手電筒到海邊察看停泊著的小船被狂風颳走了沒有。霍英東後來回憶說:「如果沒有那一閃的救人之光,我們早就沉到海里喂鯊魚了。」
島上食用也非常困難,來時帶的咸魚、鹹菜不多,原以為可以釣魚,以魚作餚,但海上全是大魚,不到兩天,釣絲全給咬斷了。每天只吃白飯,飯量特別大。但帶去的糧食也不多,十多天以後,就處於半飢餓狀態。捱上一個月,許多人臉浮腳腫。
全島能供飲用的僅有一口水井,水量不多,水味半咸半淡,平時水深僅半尺。除了用來煮飯和飲用,只能用少許洗臉嗽口。誰想沖個涼,只好等待老天下雨了。可惜每年十月至次年四月,正逢旱季,下雨極少。從海上采撈回來,個個身上粘粘糊糊的,再和汗水混合,又腥又臭,沒有淡水沖洗,實在難耐。更苦煙源斷絕,船員們煙癮發作,只好到垃圾堆里尋找那些早已漚得發霉發臭的煙頭,撿來用水泡浸、曬干,再放到鍋里炒一下,用紙一卷,聊勝於無。
這樣的日子過了一個月,也沒見大陸的補給船到來。船員再也忍受不下去了,終於散夥了。
霍英東後來只好僱用一批台灣人和琉球人。琉球人很能吃苦,這種非人的生活,他們也能捱得下去。最終靠著這一群特別能夠吃苦的人,繼續支撐了。霍英東在這個荒島整整熬了六個月。
經管後勤事務的人,只列進帳,沒有出帳,海人草陸續賣掉以後,說是僅夠各種開支,一分錢也沒有賺到。苦熬半年一場空,霍英東那時心情懊惱,但他認為這段艱苦的生活,磨煉了他的意志和毅力,對他以後的事業起了重要的作用。只要想起東沙島的日日夜夜,不管處於怎樣的困境和逆境,他也有決心和勇氣去克服。
開拓房地產業新天地
香港光復時,人口才50萬,以後陸續增加到100萬。人口劇增,住房嚴重不足,加上工商業勃興,形成對土地和樓宇的龐大需求。霍英東審時度勢,認定香港房地產業勢必大有發展。早在1953年初,他已開始經營房產業,成立立信置業有限公司。
那時英國、美國、加拿大及香港地產商都是整幢房屋出售的,由一個公司擁有整幢地產樓宇,非有巨額資金,很難購買,因而房屋不易脫手。過去美國華僑喜歡在九龍深水bu一帶購置物業,作為祖業傳給子孫收租。從買地、規劃、建樓,以至收租,資金周轉期很長。霍英東當時是向銀行貸款建樓的,要付一分多利息,如果建成了才賣,人家不買,利息承擔不起,自己只好「跳樓」。他於是一改過去的作法,將房地產工業化,興建住宅、寫字樓、商場綜合大廈,分層、分單元出售,預售「樓花」,並提倡分期付款。這分層預售「樓花」和分期付款的經營方式在當時確是個大突破,此法大受買家歡迎。
當時引導買主察看樓宇的人都是有名的「負氣佬」,他們對賣主很不耐煩,因為反復帶人上高層樓宇介紹房舍情況,一天不知上下多少次,又往往十居其九生意斟不成,徒勞往返。霍英東有鑒於此,編印了小冊子,對樓宇情況以及有關出售樓宇新措施廣為宣傳,便於買家了解,這在當時也是創舉,收到良好效果。
霍英東精打細算,他算過一筆帳:那時租樓要交頂手費,一般一個單元7000元。一座樓如果以六層計,位置高,價錢可便宜些,一個單元才賣1.4萬元,登廣告預售,第一期交費7000元,餘下7000元,每月繳交不到300元,兩年可還清,與租屋無異。但買方卻獲得一個單元住房,是很合算的。所以廣告一出,樓花很快便賣光了,其實樓房尚未開工。從建樓來說,比如建築費需100萬元,首期預付10%,只須先付10萬元,以後在施工中分期付一定款數。樓房可賣二三百萬元,凈賺一二百萬元。先收售價一半,這建樓費用早就解決了,資金周轉很快。他收足定款後才動工,是萬無一失的。但買方仍覺便宜,還是搶著買。往往認購之後,轉手賣出,也有利可圖。有人早上購個鋪位,下午轉手賣出便賺了錢。這說明房地產業是很有吸引力的,可把人們手上的錢都吸引到房地產業上來。
他首先買入使館大廈,賣了280萬元,賺得不少。以後陸續興建的樓宇,他帶頭「賣樓花」,一時地產商紛紛效尤,成為香港房地產市場的一大經營特色。「賣樓花」加速樓宇的銷售,加快資金回收,地產商易於籌措資金。那時一哄而起,全港都瘋狂了似的,許多人卷進房地產業的旋風里。從1955年到1965年10年間,香港地產業蓬勃發展。
香港樓房過去一般不超過四五層。1955年香港政府修訂建築條例,准許建高層,房地產業發展更加迅速。當時香港政府一個星期拍賣12幅地,連續拍賣3年。在這期間,霍英東建起了全港第一座最高的17層大廈,隨後幾年,大廈遍布港九。在他名下的60多間公司,大都經營房地產生意。他擔任香港地產建設商會會長,該會擁有會員300多名,經營香港7成以上房地產生意。目前香港許多富豪,大都是經營房地產發跡的。他的革新措施把香港房地產業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峰。就在當時他已預見到房地產業將有更大發展,提出「居者有其屋」的目標,目前在香港,這個目標已逐步實現了。他現在仍擔任香港地產建設商會永久名譽會長。
房地產業的啟動,推動了香港工業的發展。那時紗廠、搪瓷廠、水泥廠、船廠受經濟不景氣影響,難以支持。但工廠在市區都佔地不少,有的紗廠佔地幾十萬尺。這些工廠遷廠賣地建樓,一下子賺了大筆錢,工廠起死回生,又可擴大生意了。拆船廠無船可拆,貨倉存貨不足,都可賣地轉搞房地產。這些重大變化都發生在1955年以後那幾年間。高樓大廈一建,其他有關工業便帶動起來。1959年香港的紗廠總共才38萬錠,但到1967年就擁有90萬錠了,原因在於房地產市場好。南洋紗廠搬到荃灣,一搬就發了。原來廠址所在地段繁榮了,建了樓房便賺大錢。
那時大家都爭地盤。霍英東拆建利園山舊樓,收購了部分渣甸倉,牛奶公司貨倉;海軍船塢開投,他也投了標,這都是為了找地盤,建樓房。香港政府還開山填海賣地,他也承辦開山填海工程。
房地產業不但推動了工業發展,也推動了旅遊、商業、飲食業,還推動了金融業的發展,使整個香港繁榮起來。
50年代以前,銀行是不輕易貸款的,不收存款。匯豐銀行早期就不收存款,要經有名望的人介紹才能開戶。許多人士的產業,不是早已存足樓款的,而是把所購樓宇按搗(抵押)給銀行,向銀行貸款購買。樓宇按揭貸款當時便成為銀行的主要業務。香港金融也隨之日益活躍。
現在回頭看來,霍英東當時採取的經營房地產業的新措施,在香港經濟發展中確是重大突破。它不但推動房地產業的發展,也推動了工業和金融業的發展。
從挖海沙到承包工程
房地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建築材料業,目光遠大的霍英東,早已放眼於海底沙。掏沙能填海造地,挖深海床,又能取得建築業所需大量海沙。但掏沙費工多,沙價又賤,盈利少,當時很多人都不願經營。
挖海沙,初時干這行確也相當艱苦。用手工操作,鏟沙很吃力,費工又多。每逢煤炭船到,挖沙的工人都運煤去了,就找不到工人。及後每年招標,由幾十隻帆船承包,3元多一立方碼。船主先借一年工錢,往往一次扣不完,尚有餘欠,他又要求再借,預支款總還不清。明年招標,又不能不再包給他,因此獲利不多。
過了一段時間,不願守舊的霍英東試圖改革,他花7000元港幣從海軍船塢買來挖沙機器,用機械操作,效率大大提高。及後進一步改用機船掏沙,派人到歐洲重金訂購了一批先進的掏沙機船,以後又親自到泰國,向泰國政府港監,以港幣130多萬元購買了一艘大挖沙船,載重2890噸,每20分鍾可挖取海沙2000噸,自動卸入船艙。此外,他還捷足先登,通過投標,承包海沙供應,自此掏沙業迅速發展,開創了挖海沙的新局面。
為了擴充設備,增強實力,他收購了美國人的太平島船廠。從前只有外資吞並中國人的產業,這回卻是全港最早由中國人收購外國公司的產業。他還收購了荷蘭治港公司的大批工具,從事填海造地,承包國際性的招標工程。
過去香港的大建築工程都是給外國公司承包的,香港建機場,法國公司中標承建。1947年到1948年興建中國銀行,也是英國建築公司承辦。初時霍英東承辦建築工程,有人說,你們不是工程師,又未學會計,肯定辦不好。但他卻成功地承建了不少工程,從未遭受失敗,有的還是難度很大的重大工程,開創了中國建築公司承辦重大工程的先例。
最艱巨的工程,是承建世界上第一次設計的海灣水庫淡水湖第二期工程。
淡水湖的第一期工程是由法國公司承包的。
由於虧蝕,承辦了第一期,就甩手不幹了。霍英東承建的是水庫第二期工程,為水壩加高,那是當時全港最大規模的國際性招標工程。開投時,日本十多家公司合投一票,但計價比霍英東高出一倍。
這項工程技術要求甚高。水庫工程已不簡單,何況是在海灣建水庫,每項工程要求都很嚴格。先攔壩抽干海水,壩外面為石,石上要鋪五尺厚的沙,由於是斜面,沙鋪放時容易沖歪,如何鋪好,技術上難度很大,但他終於成功了。在承建許多工程後,霍英東對此更有信心了。
除此之外,他承包過上百個項目。做過填海工程,也建過碼頭、避風港,鋪過海底煤氣管道以及海底排污管道。
他也建造過水翼船。收購太平島船廠後,他買了一隻瑞士制的水翼船,並按其設計製造。燒焊時須將船體翻轉,才利於操作。船體很大,如何翻轉,很多工程師都感到為難。他們卻有土辦法,給船體安裝上大木輪,即可翻轉。
雄心勃勃的霍英東還把填海開港的事業向東南亞各國開拓,汶萊開港,檳城填海等工程也是他承包的。他開辦的「有榮公司」連續在不少港口城市興業,與國際上20多家公司競爭,往往穩操勝券。
把目光轉向大陸
70年代在霍英東的生活歷程中,是個重大轉折。他的經濟事業已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時便把目光轉向大陸。他一向熱愛香港,熱愛祖國,堅信中國人的才智甚高,勤奮有為,足以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他渴望祖國繁榮富強,並願為振興中華盡力。但那時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間,談不上經濟建設,他只好從體育事業著手,支持祖國盡早恢復在國際體育組織的合法地位,使中國體育健兒能登上世界體壇,一顯身手,藉此振奮民心,推動祖國體育事業發展。
這與他從小愛好體育、特別是愛好足球運動有關。霍英東說:「孩童時,我便戀上了足球,在五光十色的夢幻中最令我心、醉神迷的,是那馳騁球場,受到萬眾歡呼擁戴的球星。」入皇仁書院讀書時他愛踢小足球,但功課很緊,練腳時間不多。日軍侵佔香港,根本沒有機會打球。光復後生活迫人,體育鍛煉基本停止。從東沙島回來,身體很糟。1954年開始從事房地產業,工作更緊張,每天僅睡三四小時,只剩102鎊。這時他才警覺到要認真鍛煉體魄,決意每天定時參加舉重、游泳、網球、足球等項活動。
60年代前期,霍英東經常下場參加足球比賽。他組織的有榮小足球隊和卓然隊,在港澳地區是支勁旅,每年比賽近300場,連續10年風雨不改。他自己就是這支球隊的中鋒,而且頗有名氣,因此香港足球團體都擁他為「大哥」。他經常身先士卒,帶領年輕隊友沖鋒陷陣;在他43歲時第一次參加甲組聯賽,首場比賽中他竟打進三球,一時傳為佳話。他的足球隊,每年活動經費都在100萬港元以上,他也樂於支付。同時,他十分愛護球隊的每一個球員。他打網球也相當出色,1972年至1977年間,曾六度獲得香港網球公開賽雙打冠軍。他還參加過在英國溫布爾登的老將雙打比賽,雖然未獲勝利,但卻是第一個在溫布爾登參加元老網球比賽的中國人。
正因為與體育有這樣的淵源,70年代霍英東的愛國心就傾注於協助祖國體育事業沖向世界。他認為在國際競技場上奪取金牌至關重要,是國家威力的體現。爭取恢復我國在國際體育組織中應有的地位,從而參與各項賽事,發揮應有的作用是個緊迫問題。但當時外有反華勢力作梗,內有「左」的干擾,要解決這一緊迫問題,曲折頗多,阻力甚大。1974年霍英東曾邀請國際足聯會長和秘書長到北京,官方竟無人出面接待。晚上9時,外賓抵達北京飯店宴會廳,大廳冷冷清清,僅霍英東與其長子震霆迎接。住房也安排在一般外賓住的中樓,不安排到貴賓住的東樓。霍英東處此尷尬境地,既迷惑不解,又無可奈何,只好多方解釋。
盡管遭受這番挫折,霍英東仍然滿腔熱情,繼續抓緊一切機會為中國體育走向世界而奔走。同年,當他以香港足協負責人的身份,赴伊朗德黑蘭參加亞洲足協會議時,便立意先從亞洲足球協會打開缺口,爭取我國加入這一組織。
當時聯合國雖然已經恢復我國的合法席位,但國際奧委會及許多國際體育組織仍保留了台灣代表席位,我國仍被排斥在外。那時候,東西德、南北朝鮮都分別同時參加國際體育組織,也都分別參與國際體育比賽。而我國情況不同,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因而均以地區參加,台灣改個名稱作為地區參加還是可以的。這樣辦,許多國家的代表比較容易接受。
關於恢復中國在亞洲足協中合法會籍的議題,照章應在60天前提出,大會前一天足協執委經已決定,本次會議不討論我國入會的問題。我國家體委也認為不可能在這次會議上解決問題了。盡管如此,霍英東仍抱一線希望,積極爭取。他想,如果錯過這個機會,兩年後才再召開會議,又得拖後兩年了。但按照章程議程之外的問題,均不予討論,除非有出席者四分之三以上人數支持,作為緊急事項,提出臨時動議,才能列入議程。當天午飯時,霍英東再三考慮,決定四齣活動,通過這唯一途徑,爭取列入議程。這次首先由伊朗代表在會上提出,應讓中國入會。主持會議的會長是馬來西亞的東姑拉曼。此事在會上經過約一個鍾頭的辯論,支持動議
G. 農行的私人銀行客服電話號碼多少
農行私人銀行服務(私行電話:4008895599)內容包括:
1.財務管理服務(賬戶管理服務、綜合財富規劃服務)
2.資產管理服務(專屬自營理財產品、優選代銷產品、高端保險產品、財富管理信託)
3.私人增值服務(出行管家、健康管家、休閑管家、品鑒管家、社交管家)
4.顧問咨詢服務(上市公司股東金融服務、研究資訊服務、法律咨詢服務、稅務咨詢服務、家族信託服務)
5.跨境金融服務(加拿大地區的跨境金融、澳大利亞地區的跨境金融、香港地區的跨境金融、紐西蘭地區的跨境金融)
H. 農行私人銀行有哪些服務,對客戶來說有哪些好處
私人銀行是專為高凈值人群提供私人定製財富管理服務的機構。私人銀行服務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資產管理服務、保險服務、信託服務、稅務咨詢合規化、遺產咨詢和規劃、房地產咨詢等等。
組合優化是人們在進行投資風險產品是根據對未來的預期實現最佳回報策略的量化計算,是風險資產管理的重點之一。學員們將學習使用計算工具對市場投資組合進行實際的優化計算,以獲得預期收益下的最佳配比。
6、現代銀行管理
使學員對現代銀行業務有具體的認知和理解,進一步鞏固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將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提高學員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務操作能力。
上海協進教育集團攜手法國蔚藍海岸大學隆重推出EIPB項目,擁有完整的私人銀行、財富管理的課程體系與實踐指南。幫助學生應根據自身職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實現管理金融資產、提升投資策略等專業能力。同時提高服務意識,降低職業風險,實現與國際領先的財富管理私人銀行的金融行業的無縫對接。
I. 可轉換信託基金是什麼意思大體怎麼個組成構架
盡管證券投資者保護制度的確立在很大程度上彰顯了我國證券市場法治化的進一步深入及對中小投資者保護的進一步加強,然而該制度組成規則的不明確及某些內容的缺失也同時產生出一種不和諧的聲音,如制度功能定位之不周及因制度缺失而體現的行業自律性差等,因此,以市場約束為導向,以該制度應有的效應為基柚,以制度引進的精神與形式之契合來匡正目前所存在的缺憾已成為當務之急。
2005年7月《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管理辦法》(以下稱為「《辦法》」)的通過,標志著我國已構築起了以《個人債權及客戶證券交易結算資金收購意見》(以下簡稱「《收購意見》」)、《個人債權及客戶證券交易結算資金收購意見實施辦法》等文件為基礎的,以中小投資者保護為中心的基金保護法律制度。後續修訂的《證券法》第134條所規定的「國家設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由證券公司繳納的資金及其他依法籌集的資金組成,其籌集、管理和使用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這一內容,更是使這一制度披上了合法性與正當性的外衣。雖然這一制度的「閃亮登場」給原來一直處於低迷狀態的證券市場注入了一支法律的「強心針」,同時也迎來了學界與實務界人士一片如潮之好評,但筆者認為,這一新生制度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並非是至善至美的,公正的評判是,它仍存在這樣或那樣值得我們檢討、反思與改進的地方。對此,筆者分析如下。
一、功能上的定位——一個目標定位欠完整性的問題
「法律必須回應現實發展的要求」決定了任何制度的構建都承載著特定歷史時期的使命與社會公眾的迫切訴求。對於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制度之功能,《辦法》在第1~2條開宗明義地表明:「為建立防範和處置證券公司風險的長效機制,維護社會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保護證券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促進證券市場有序、健康發展,制定本辦法;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是指按照本辦法籌集形成的、在防範和處置證券公司風險中用於保護證券投資者利益的資金。」籍此,不難發現,我國投資者保護基金的功效有二:其一是經濟補償功能;其二是信心支撐功能。
盡管上述功能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保護基金事後賠償的實質,但是它也人為地掩蓋了一個「公開的秘密」,即作為與存款保險制度及保險購買人保護制度相應的證券投資者保護制度的真正功能並不在於事後的賠償性救濟,而在於破產預防。這一立論就揭示出了一個潛在的命題,即該制度的主旨是圍繞事先性監管與行業自律所展開的。實際上,各個國家的存款保險公司所蘊含的對銀行業之監管權也是對這一理論的反證;然而,《辦法》並沒有賦予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後稱「基金公司」)專門性的針對證券行業的監管權,而只是在其職責部分的第7條設定了4項間接相關的內容:一是監測證券公司風險,參與證券公司風險處置工作;二是組織、參與被撤銷、關閉或破產證券公司的清算工作;三是發現證券公司經營管理中出現可能危及投資者利益和證券市場安全的重大風險時,向證監會提出監管、處置建議;四是對證券公司運營中存在的風險隱患會同有關部門建立糾正機制。這樣一種職能的定位至少說明在對證券公司經營危機的救助上,「基金公司」是被動善後型,而非主動出擊型。盡管法律規則的目的在於定分止爭,但是從秩序持續性的維護與和諧關系的營造來說,「事前的防範勝於事後的救濟」是法律制度設計中真正常青性的主旋律。如美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公司(SIPC)在運作的30餘年時間中,理賠總額也不過43億美元,這說明建立投資者保護基金的根本功能是通過制度效應恢復和提升投資者對證券市場之信心 [1]。因此,筆者認為,在未來該制度的完善與創新中,我國有必要增補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制度相應的監管功能,從而使之與其經濟補償功能及信心支撐功能相輔相成地組合成一個系統性的整體。
二、組織模式設計——一個「得形而忘意」的問題
根據設立模式之不同,國外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大體可分為兩種運作模式,即獨立模式和附屬模式。前者即指成立獨立的投資者賠償公司,由其負責投資者賠償基金的日常運轉,如目前的美國、英國、愛爾蘭、德國等國家都是採取這一模式,而其中又以美國SIPC最具代表性。該公司成立於1972年12月30日,為一個非營利性的會員制公司,所有符合美國1934年《證券交易法》第15(b)條的證券經紀商和自營商都可成為該公司的會員。從其組織結構看,該公司的董事會由7名董事組成,其中5位董事經參議院批准後由美國總統委任。為了保證代表性及公司預期職能的發揮,在這5位董事中,3位來自證券行業,其它2位來自社會公眾。另外的2名董事則分別由美國財政部長與美聯儲委員會聯合指派。在公司的權力架構中,有一大亮點更是值得我們關注,即基於切實保障中小投資者的權益,公司董事會的主席與副主席由總統從社會公眾人士中進行任命 [2]。後一模式即由證券交易所或證券商協會等自律性組織發起成立賠償基金,並負責該基金的日常運轉工作。採取此模式的有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及我國香港、台灣地區。那麼,這兩種樣板孰優孰劣呢?筆者認為,法律是一種地方性的知識,一個民族的法律制度是與這個民族的生活方式緊密相聯的;因此,究竟採用何種模式可能是一個因民族的共同意識和共同精神而異的選擇問題,然而無論如何論之,選擇的結果必須應能順應本民族發展的內在要求。就基金的管理模式而言,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個國家金融市場的狀況、金融風險意識水平、邊緣性的法律制度環境及制度所能體現出的效率。晚近以來,設立統一的基金並交由單一的組織管理,在擴容資金,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時為投資者提供「一站式」的索賠服務已為大勢所趨 [3]。
對於組織模式問題,很顯然,我國吸納了獨立公司模式,如《辦法》第9~11條規定:「基金公司設立董事會。董事會由9名董事組成。董事長由證監會推薦,報國務院批准;董事會為基金公司的決策機構,負責制定基本管理制度,決定內部管理機構設置,任免高級管理人員,對基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等重大事項作出決定,並行使基金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基金公司董事會按季召開例會。董事長或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聯名提議時,可以召開臨時董事會會議。董事會會議由全體董事三分之二以上出席方可舉行。董事會會議決議,由全體董事二分之一以上表決通過方為有效。」客觀來說,模式只是一個形式問題,制度構建的要害在於其所能夠達到的預期結果,在於這個制度是由什麼樣的規范來充實,在於是由什麼樣的程序來保證,即不以「形式論」,而以「目的論」。因此,從這個角度來估量,若我們意圖對中國目前的這種模式作出一個比較客觀且公正的定論,那麼就必須透過形式來把握其內容。在中國金融法治化的過程中,由於欠缺本土化的金融制度與金融法治資源,美國金融法及其創新所折射出的理念一直是我們廉價的亦步亦趨的對象,如1995年我國金融業經營大分的格局就沾有美國1933年《銀行法》的印跡,2003年金融業大分而小合的調整便或多或少地折射出1999年美國《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分久必合」的精神。雖然借鑒或模仿使我們的立法者與決策者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既省心又省力」的事半功倍之效果,然而由於「西學東漸」並沒有實質性地置換或改良內藏於中華民族心理的傳統價值觀念,所以往往我們只是「得形而忘意」。《辦法》所創制的獨立模式及其實踐便是我們再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的又一個縮影。其原因如下:其一是董事會組成不當。雖然《辦法》規定「基金公司」董事會為9人組成,然而企業登記資料卻顯示,該公司的董事會由來自中國證監會、央行、財政部及上證所、中國證券登記公司的8名董事構成 [4]。盡管我們可以推知這種偶數的配置可能是出於各方力量均衡之考慮,但是它卻會導致在票數相同時議而不能決的結果。雖然依慣例,在此境下,董事長可多投一票,但是此舉卻與公司法的基本原理相悖,因為從公司法原理考究,董事長只是董事會的召集人和法定代表人,其表決權重應與其它董事無異 [5];其二是角色定位的不準。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創立之目的在於保護中小投資者,維護與強化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因而該公司董事會成員及其法定代表人便應具有強烈的「主權在民」與「平民化」色彩。也正是基於這一初衷,在美國SIPC里便專門設置了社會公眾型的董事席位,且董事會正副主席都必須由平民化的社會公眾擔任。然而,遺憾的是,我國「基金公司」里的董事會成員清一色地由具有「品級」的官員充任,這不僅體現了強烈的「官為民作主」的傳統「父母官」理念,而且也間接地向本就先天發育不良的證券市場傳遞了一種「政府導向而非市場導向」的聲音。雖然我們可以從「基金公司」資本金來源上為這種官僚化的組織結構的正當性提供一種辯護,但要注意的是,未來公司基金的補充還要更多地依於會員會費的繳納。筆者認為,目前的這種單一化的權力架構不僅直接削弱了社會公眾的話語權和基金可能運行的獨立性,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彰顯出了不同職能部門之間在利益均沾上的尋租心態與嚴重依賴政府之心理。
針對我國「有形而無意」的獨立模式,作者的修正意見是,既然美國版本為我們參考與印證的對象,那麼我們所需要仿造的不止是「形」,而更應是其「神」,因此,有必要對目前「基金公司」的董事會進行「平民化」與「親民化」的改革。為了達到此目的,可進行如下設想:其一是在目前法定的9個董事會成員中,進行官方與非官方董事的適度抗衡性配置,如官方董事4個,非官方董事5個;其二是「平民化」的董事可考慮從社會公眾、證券公司、證券行業自律組織中進行選拔;其三是確立話語權平民化把握的理念。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為公司對外意思表示的主體,因而為了體現「基金公司」一定限度的自律及親民化,作者認為我國也有必要確立基金公司董事長從平民化董事中進行選任之原則。實際上,無論採取何種方式,其終極目的都在於再造出一種抗衡機制,從而實實在在地體現投資者的話語權,並進而傳導出保護基金應有的功能。
三、資金不足與費用分擔不公——一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及顯失公平的問題
依據《辦法》第12~14條之規定,「基金公司」的資金主要源於以下幾項:一是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在風險基金分別達到規定的上限後,交易經手費的20%納入基金;二是所有在中國境內注冊的證券公司,按其營業收入的0.5~5%繳納基金。經營管理、運作水平較差、風險較高的證券公司,應當按較高比例繳納基金。各證券公司的具體繳納比例由基金公司根據證券公司風險狀況確定後,報證監會批准,並按年進行調整。證券公司繳納的基金在其營業成本中列支;三是發行股票、可轉債等證券時,申購凍結資金的利息收入;四是依法向有關責任方追償所得和從證券公司破產清算中受償收入;五是國內外機構、組織及個人的捐贈;六是其他合法收入。
雖然從上述六大內容來看,「基金公司」的資金來源廣泛,但相對於龐大的證券市場來說,在遭受風險之時,與可能的損失相權,這些資金也會表現得捉襟見肘。而且,目前的現實狀態已表現出了一些端倪:其一是據現實情況的測算,2005年《辦法》第12條所規定的前三項收入來源僅20多億人民幣,且在成立以來,證券保護基金為處置風險券商已支出了近300億元款項 [6]。其二是雖然國務院給投資者保護基金確定了680億人民幣的額度,並先由央行進行墊付,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筆款項最終是要償還的 [7]。實事上,《辦法》第13條也證明了這一點,該條規定:「基金公司設立時,財政部專戶儲存的歷年認購新股凍結資金利差余額,一次性劃入,作為基金公司的注冊資本;中國人民銀行安排發放專項再貸款,墊付基金的初始資金。專項再貸款余額的上限以國務院批准額度為准。」其三是雖然《辦法》安排的債券融資可一解「基金公司」資金不足的燃眉之急,但是債必須本息償付的本質屬性決定了其資金的非長久佔有性。這一特點無疑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基金公司」的財務包袱。
此外,費用分擔上的安排也存有欠公平之嫌,如雖然《辦法》原則性地借用「經營管理、運作水平、風險度」等作為券商具體費用承擔比例考核的因子,但是在欠缺比較客觀且具可操作性證券風險級別評估體系的情形下,以上因子的准確性與真實性是無從考證的,這就可能使這些有形的標准處於一種形同虛設的尷尬境地。從國外的經驗來看,為了保證適度充足的金融資源能發揮最大化的效果,一般都對投資者保護基金設定一個資金數量的上限,或設定費用徵收持續的時間,如德國即規定,若賠償基金現有資金足以支付投資者的債權請求,在監管當局同意後,則會員機構可減少或停止繳納會費;葡萄牙為了防止會員機構負擔過重,則對會員的年度會費最高額進行限定;然而不言自明的是,我國目前的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制度對此還缺乏全局性的思考。
針對以上不足問題,筆者的建議如下:其一是將對違規券商及高層管理人員的罰沒資金納入收入來源的范疇 [8],如法國投資者賠償計劃就規定,違規的投資公司將向基金支付罰金,罰金歸入賠償基金之中;其二是既然會費(我國不作此稱謂)是收入的主要源流之一,那麼如何提取會費便是一個需要斟酌的問題。雖然採取「一刀切」的方式有利於量化管理,但是也有背於公正合理之原則。目前,我國採取的是以「營業收入」為標准。筆者認為,在該問題上,我們可以本著權利義務相配的原則,務實地採取綜合化標准來確定會費的多寡。考慮的指標包括券商的資產規模、券商客戶的數量、雇員數量、利潤額的高低、券商的經營管理水平及風險情況等,如此不僅可以兼顧費用分攤之公平,而且也可以弱化證券機構可能僥倖存在的逆向選擇風險;其三是公平地收取所得稅。目前,我國對國有股與法人股的所得不征稅,而只對流通股徵收所得稅,這一顯失公平的做法是值得探討的。從理與法出發,應考慮對非流通股的資本所得征稅,並全額撥入投資者保護基金,甚至可以考慮從非流通股資產中強行撥出部分資產作為投資者保護基金之可能 [9];其四是確立基金適度與充足之原則。由於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最終目的在於強化投資者對證券市場的信心,若資金過多,則不僅會造成有限資源的一定浪費,而且也加重了券商的負擔。所以,在保證資金比較充裕的情況下,對費用的徵收有必要確立「靈活性原則」。如基金總額已達一個理想度,則可以減征或少征或停徵。
J. 農行私人銀行卡可以提供什麼服務
中國農業銀行私人銀行是國內第二傢具有專營金融許可證的私人銀行。自2010年成立以來,逐步建立起有效的私人銀行客戶服務模式,形成了完善的私人銀行產品和服務體系,打造了一支具有較強專業服務能力的精英隊伍,服務覆蓋全國主要經濟區域和重要中心城市,在金融同業中競爭力和影響力顯著增強。中國農業銀行私人銀行採用「1+1+N」私人銀行客戶服務模式,實現「一個客戶經理、一個理財顧問、一個專屬方案」的服務目標,可為中國富裕階層提供包括個人財務管理服務、個人資產管理服務、私人銀行顧問咨詢服務、私人增值服務、個人跨境金融咨詢與服務五大領域。
私人銀行服務內容包括:
1.財務管理服務(賬戶管理服務、綜合財富規劃服務)
2.資產管理服務(專屬自營理財產品、優選代銷產品、高端保險產品、財富管理信託)
3.私人增值服務(出行管家、健康管家、休閑管家、品鑒管家、社交管家)
4.顧問咨詢服務(上市公司股東金融服務、研究資訊服務、法律咨詢服務、稅務咨詢服務、家族信託服務)
5.跨境金融服務(加拿大地區的跨境金融、澳大利亞地區的跨境金融、香港地區的跨境金融、紐西蘭地區的跨境金融)
溫馨提示:各分行私人銀行部特色增值服務均以分行實際活動信息為准。使用尊享服務需申請我行鑽石借記卡,更多服務請詳詢農行私人銀行財富顧問(私行電話:4008895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