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論語與理財

論語與理財

發布時間:2021-05-05 15:49:53

『壹』 論語與管理

轉載
論語與管理
<論語>曰:"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是說,孔子在處理問題時,不以自己的主觀臆想來處理事情,不強行推銷自己的觀點,不固執於一個判斷,
論語》說些什麼

(一)大旨談人

《論語》末章《堯曰》,明確提出治國的方法、途徑和心態。方法基本是採用帶有法家思想的制度來約束人,途徑則是純粹仁儒思想的愛護人,而所謂「寬、信、敏、公」則是對執政者心態上的要求。三個方面無不是關乎一個「人」字;至於從政的原則,即所謂「尊五美,屏四惡」,也都是就人的好的品質和壞的行為而言;最後一章講個人修為的目標時,很明確地說是「知命」、「知禮」和「知言」,更是直接是解決得人的事了。而最後一句「不知言,無以知人也」更加直接地回歸到「知人」的本源上來。

為何「知人」是本源問題?我們可以回到《論語》開篇的《學而》第一章來。「學而時習之」,是講自身所學能夠運用於社會的發展,是最高形式的利用;「有朋自遠方來」,是自身所學能夠得到世人的認可並使其受到教化影響;最不理想的是「人不知」,世人不理解,那麼也可退而修為自身。很明顯是「利世、利人和利己」的三個層次,也確實如朱子之所言的「入道之門」,看《論語》全文,其實無外乎一個「人」字。個人修為是人的問題,有所功用則為了影響世人,而濟世又何嘗不的為了人呢?並且,所有這一切的實現,都是建立在個人修為的基礎上,以一個修為高尚的人或者這樣的群體來影響整個社會。

這其實已經揭示出孔子所倡導的管理原則,即以高尚品德的人群來帶領和影響普通的人群,以實現全人類的素養提升,從而達到整個社會以最和諧的方式來發展。現代企業管理里有個寓言,說「企」字乃是無「人」則「止」的寓意,同樣高度重視人的主體作用,這和孔子的思想的吻合確實讓人感到驚喜。

套用曹雪芹《紅樓夢》為「大旨談情」的說法,我們可以說《論語》為「大旨談人」。
管理的邏輯

《論語》中的管理邏輯有四個重要特徵。

一是對「人」的強調,所謂「大旨談人」,則處處離不開人的因素。實際上企業里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人來具體操作,企業里的所有問題,說到根本上還是人的問題。觀孔子一生,關注的是人的修為、影響的是人的思想、督促的是人的行為。孔子的教學不是起始於晚年,而幾乎是畢其一生的。他的教學思路是用自己的思想結合當時的政治實際培養一批政治管理人才,並且他從來不傳授從政的具體技能,而是注重個人修為,把個人修為作為從政的基礎;

第二個特徵是管理者的表率作用,首先並且主要是修養上的表率,強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他認為一個品質高尚的管理者本身就具有典範和威懾作用,而品質低下,即便有再大的能力也是無益的。比如強調下屬忠誠的同時,他更要求上級的「寬容、誠信和公正」。要求下屬勤勉工作,首先自己要做到「敏於事」;

第三個特點,講究管理的細節,注重基層管理。對於整個社會而言,主張家庭這個最基本的社會組織的和睦和秩序,講究「孝悌」,認為「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並且,社會的和諧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層組織的和睦和秩序構成的。由此引申,一個企業里,只有各個基層部門的工作做好,企業才可以穩定發展。實際上,企業的發展是由各個部門的工作成績共同促成的;

第四個特徵是部門明確、各司其職,管理的程序和秩序是非常重要的。所謂的「正名」,其實就是各個部門明確自己的職責,做好自己的事情,協作而互不幹預。領導者要「不出位」,只做好管理工作,而不去干預部門的具體工作;而各個職能部門要「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同樣不對其他部門的工作橫加干涉。

這四個特徵,構成了《論語》管理思想的核心,即「以人為本」。

『貳』 《論語》中有沒有關於誠信交易的語句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辦事沒有盡心盡力嗎?與朋友交往沒有做到誠實守信嗎?老師傳授的學業沒有經常復習嗎?」

二、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譯文)孔子說:「治理一個大國,要嚴肅認真地處理政事,講究信用,節省財用,愛護臣下,根據農事的忙閑合理使用民力。」

三、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譯文)孔子說:「年輕弟子,在家孝順父母,出門敬重兄長,言語謹慎守信博愛眾人,親近仁人。做到這些後還有餘力,就用來學習文化典籍。」

四、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譯文)子夏說:「對待妻子,能看重其品德而不看重其容貌;侍奉父母,能盡心盡力;侍奉君主,能獻出生命;與朋友交往,說話守信用。(這樣的人,)雖然說沒有經過學習,我必定說他學習過了。」

五、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

(譯文)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不會有威嚴;從事學習,學業就不會鞏固。要把忠誠和信實作為(待人處事的)主導思想。不跟與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犯了錯誤,要不怕改正。」

六、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譯文)有子說:「諾言符合義的原則,才可以實踐諾言。恭敬符合禮的原則,才可

以免遭恥辱。依靠自己的親族,也就可靠了。」

-------以上出自《學而篇》

七、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為政篇》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用,不知他怎麼做人哩!(就像)大車少了輗,小車少了軏,車子還怎麼能走呢?」

八、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述而篇》

(譯文)孔子從四個方面教育學生:古代文獻,行為規范,對人忠心,誠實守信。

九、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只以異。』」

------------《顏淵篇》

(譯文)子張問怎樣提高道德,辨清昏惑。孔子說:「注重忠信,遵從道義,就能提高道德。愛一個人,就希望他活著,厭惡他,就巴望他死掉。既希望他活著,又巴望他死掉,這樣(好惡無常)便是昏惑。(《詩經》上說:)『肯定不會困此得到好處,只會收到相反的結果。』」

十、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子路篇》

(譯文)孔子說:「說話一定兌現,做事一定果決。這是(不懂變通的)固執的小人呀!不過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十一、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夫然後行。」子張書諸紳。

-----------《衛靈公篇》

(譯文)子張問怎樣(使自己)行得通。孔子說:「說話真誠守信,做事厚道謹慎,那麼即使到了落後野蠻的國家也能行得通。如果說話不真誠守信,做事不厚道謹慎,那麼即使在本鄉本土,難道能行得通嗎?站著時,似乎就看見忠信篤敬幾個字在自己面前,坐車時,似乎就看見這幾個字刻在車轅的橫木上,做到這樣就處處行得通了。」子張把這些話寫在自己的衣帶上。

十二、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季氏篇》

(譯文)孔子說:「三種朋友是有益的,三種朋友是有害的。同正直的人交友,同守信用的人交友,同見聞多的人交友,就有益。同阿諛奉承的人交友,同表面友善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語的人交友,就有害了。」

十三、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陽貨篇》

(譯文)子張問孔子,怎樣做可以稱仁。孔子說:「能將五種品德施行於天下,就可以稱仁了。」子張說:「請問哪五種。」孔子說:「恭敬,寬厚,信實,勤勉,(給人)恩惠。恭敬就不會招來侮辱,寬厚就能得到眾人擁護,信實就會得到別人任用,勤勉就會有成績,(給人)恩惠就足以使喚人。」

『叄』 論語中孔子是怎樣看待富與貴貧與賤

《論語》有三處明確談到富與貴,分別是: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3),富而好禮者也。」《學而第一,第十五章》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里仁第四 ,第五章》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第七,第十六章》
由此可見,孔子並不是單純地主張人們只要仁、義,甘於平淡,不要利、欲,不求富貴。在孔子看來,「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是作為一個正常的人的合理的慾望,但是要追求富貴必須用正當的手段,正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所以「不義而富且貴」是孔子所鄙視的,孔子把他看作是「浮雲」。這是從獲取富貴的手段上來說的。
一個人富貴了又該怎麼樣呢?孔子認為「富而無驕」只是一個較淺的層次,「富而好禮者」才是更值得敬重的。從這個層面上來看,孔子是主張精神上的「富貴」的,一個人追求財富是...

『肆』 論語中的經商之道

商賈
胡秉言
闊心觀世界,
戰略搞革新。
破舊與時進,
方能傲賈林。

『伍』 財智論語》節目主要是講論語嗎是不是和《百家講壇》類似啊

我通過網路了解到《財智論語》每期會約請一位商界傑出精英作為主角,同時以主持人、財經專家、金融界人士、書畫名家、文化名人、現場觀眾構成立體的交流互動體系,通過睿智、真誠、親善的的話語方式,從不同視角和層面探尋財富與智聯姻慧的成功案例,分享嘉賓的個性魅力、新銳智慧和人生哲學,輕松生動且深具思維張力。
節目定位銳意求新,突出高品位、時代感、前瞻性、感染力和震撼性,內容以精彩人物、犀利評論、獨到見解為主要特色;以文化的深度和廣度,解讀個體與社會的相互關系,著重突出思想的交鋒與智慧的碰撞,折射經濟社會的最新動向和潮流,在求解基業長青的同時達成文化的傳承,實現文化復興的願景。

『陸』 有什麼經典的理財書籍嗎

窮爸爸富爸爸系列 ,不過要深入去看,不然會弄得暈頭轉向的,另外他那投資方法也不適合中國,關鍵是吸收其中的理念

『柒』 論語中關於付出與回報的句子

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是指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是古今中外所稱道的多勞多得。
出自 《論語》 的「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謝、厚報的意思「勤」即勤奮、敬業的意思,就是說「天意厚報那些勤勞、勤奮的人」。 所以總的意思是說:上天會實現勤勞的人的志願。有耕耘就會有收獲,我們只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的完善充實自己,千方百計的提高自己的競爭實力,就會有一個美好光明的明天。

『捌』 《論語》中與李白的「仁義值千金,錢財如糞土」意思相同的句子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閱讀全文

與論語與理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泰柏瑞量化明選基金本周啟航 瀏覽:327
原油價格對俄羅斯影響 瀏覽:267
tft交易體系 瀏覽:430
招商銀行外匯入帳時間 瀏覽:444
0擼理財 瀏覽:922
國際股票大佬 瀏覽:835
康奈股票 瀏覽:458
直接投資外匯管理政策 瀏覽:775
2019年4月18號鋁錠價格 瀏覽:783
股票配號和中簽 瀏覽:559
期貨滑點厲害 瀏覽:570
電廠投資估算 瀏覽:557
美年股東投資 瀏覽:890
麥田英語融資 瀏覽:192
理財產品電銷 瀏覽:479
私募基金2019持股 瀏覽:414
基金星期天更新收益嗎 瀏覽:517
000851是什麼類型股票 瀏覽:833
誠邁科技主力資金流向 瀏覽:165
股市有多少支股票 瀏覽: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