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急求中小企業融資的參考文獻 一定要著作類的 就是後面帶[D]
[1]何志強,朱家德,稅學麗. 規模、區位與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基於四川中小企業融資的比較分析[J]. 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西部論壇,2006,(3).
[2]史娜.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瓶頸創新研究[D]. 河北大學: 河北大學,2007.
[3]王晨輝. 關系型貸款、中小銀行與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破解[D]. 浙江工商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2006.
[4]本報見習記者 田文會. 國務院專題研究 突破中小企業融資困局[N]. 財經時報,2005-01-17(T00).
[5]許小平,楊曉艷. 中小企業融資與民營中小銀行的優勢[J]. 價值工程,2005,(5).
[6]本報記者 楊紅梅. 新思路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N]. 中國財經報,2009-05-26(008).
[7]吳慎之. 強化融資租賃功能:中小企業融資的必然選擇[J].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3,(4).
[8]孟琳. 中小企業融資和銀企關系問題探討[J]. 金融理論與實踐,2005,(3).
[9]程未. 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研究[D]. 吉林大學: 吉林大學,2006.
[10]左濤. 物流金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理論分析[D]. 武漢科技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2007.
[11]記者 黃麗珠. 金融創新是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有效途徑[N]. 金融時報,2009-07-18(008).
[12]本報記者 任麗梅. 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仍沒改觀[N]. 中國改革報,2010-07-17(002).
[13]記者 黃世釗. 我區出台十七項措施支持中小企業融資[N]. 法治快報,2009-05-01(003).
[14]石文禹見習記者 孫自豪 通訊員 鄒煒龍. 信用擔保打破中小企業融資瓶頸[N]. 洛陽日報,2008-09-04(002).
[15]管偉琪,胡瑜傑. 甘肅省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分析[J]. 河北農業科學,2010,(12).
[16]張代軍. 遼寧、浙江兩省中小企業融資比較與啟示[J]. 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17]劉明娟.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對策[J]. 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學報,2009,(1).
[18]鮑小紅,劉瑾.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對策[J]. 企業技術開發,2006,(1).
[19]王翔. 中小企業融資大環境體系的構建研究[J]. 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5).
[20]張梅.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存在問題[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21).
[21]王小霞. 中小企業融資與信用擔保制度[J]. 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
[22]章穎薇. 資本結構理論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啟示與思考[J]. 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
[23]李藝紋,白印坡,楊瑞. 信用文化建設與中小企業融資探析[J]. 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學院學報,2004,(11).
[24]王小芳. 中小企業融資難及相關理論研究[D]. 武漢理工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2004.
[25]本報記者 張瑤瑤. 集合票據帶來中小企業融資新氣象[N]. 中國會計報,2009-12-18(008).
[26]羅思榮,宓明君. 地方債券與中小企業融資初探[J]. 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27]藍裕平. 風險投資可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J]. 國際融資,2010,(9).
[28]饒丹珍,詹文. 國外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功經驗[J]. 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4).
[29]王翔.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與對策研究[J].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
[30]徐宇虹. 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19).
[31]劉瑞. 中小企業融資探索——基於金融創新角度[J]. 價值工程,2007,(1).
[32]唐志祥. 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分析及對策建議[J]. 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3).
[33]李勇輝,吳朝霞. 積極啟動民間資本 拓寬中小企業融資[J]. 華北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3).
[34]顧慧琴. 淺議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及其對策[J]. 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04,(2).
[35]朱娟. 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與對策[J]. 渝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6).
[36]謝朝斌. 中小企業融資:理論與實證分析[J]. 財經理論與實踐,2002,(4).
[37]金林. 我國商業銀行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業務的對策研究[D].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2007.
[38]李瑞青. 西部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D].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3.
[39]楊春光. 投資性互助會與中小企業融資[D]. 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2006.
[40]賀銀娟. 西部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D].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2007.
[41]楊艷玲. 基於金融物流集成產品的中小企業融資研究[D]. 蘇州大學: 蘇州大學,2007.
[42]鄭明明. 非正規金融與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D]. 西北師范大學: 西北師范大學,2008.
[43]譚健美. 中小企業融資中信用擔保風險分擔機制研究[D]. 天津大學: 天津大學,2009.
[44]鮑洪安. 區域性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研究[D]. 天津大學: 天津大學,2009.
[45]宋曉瑞.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思考[J]. 山西科技,2010,(2).
[46]史文娟. 加強金融政策扶持促進中小企業融資[J]. 商業經濟,2010,(6).
[47]許立新. 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與對策——以秦皇島市為例[J]. 改革與戰略,2010,(4).
[48]張秋. 基於制度角度的河南省中小企業融資研究[J]. 區域金融研究,2010,(3).
[49]肖高玉. 論中小企業融資[J]. 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
[50]鄒鑫.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淺析[J]. 四川有色金屬,2009,(2).
Ⅱ 從哪些方面分析一個中型企業的融資結構不合理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融資困難的現狀,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融資途徑不暢通
從內源融資來
看,我國中小企業的現狀不盡人意,一是中小企業分配中留利不足,自我積累意識差。二是現行稅制使中小企業沒有稅負優勢。三是折舊費過低,無法滿足企業固定
資產更新改造的需要。四是自有資金來源有限,資金難以支持企業的快速發展。從外源融資來看,中小企業可以選擇銀行貸款、資本市場公開融資和私募融資等三種
渠道,但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外源融資渠道方面並不暢通。
(二)融資結構不合理
主要表現在:(1)我國的中小企業發展主要依靠自身積累、嚴
重依賴內源融資,外源融資比重小。單一的融資結構極大地制約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和做強做大。並且在外源性融資中,中小企業一般只能向銀行申請貸款,主要表現
為銀行借款;(2)在以銀行借款為主渠道的融資方面,借款的形式一般以抵押或擔保貸款為主;(3)在借款期限方面,中小企業一般只能借到短期貸款,若以固
定資產投資進行科技開發為目的申請長期貸款,則常常被銀行拒之門外。
(三)融資成本較高
企業的融資成本包括利息支出和相關籌資費用。與大
中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借款方面不僅與優惠利率無緣,而且還要支付比大中型企業借款更多的浮動利息。同時,由於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多採取抵押或擔保方
式,不僅手續繁雜,而且為尋求擔保或抵押等,中小企業還要付出諸如擔保費、抵押資產評估等相關費用。正規融資渠道的狹窄和阻塞使許多中小企業為求發展不得
不從民間高利借貸。所有這些都使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原因分析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原因,分別來自於企業本身、銀行與政府三個方面。
(一)企業信用等級低,融資意識淡薄
中
小企業自身信用等級低,這是其普遍存在的現象。中小企業自身規模有限、資金缺乏、信用水平低、沒有完整的企業規劃、倒閉率高、貸款償還違約率高。中小企業
一般是由具有血緣關系的人共同創立,大多實行家族式管理,產權結構不明晰,企業經營效率不高,開拓新的市場難,不能有效地避免市場風險,影響了中小企業的
償債能力,造成了其履約能力的下降。銀行的首要目標是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然而中小企業的高倒閉率和高違約率使得銀行難以遵守安全性和收益性原則,導
致銀行不願放貸。
同時,中小企業對金融系統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嗅覺不靈敏,主動出擊意識不強,而且缺乏高素質的金融人才,對金融市場和融資工具生疏和不懂得樹立和宣傳自身金融形象,從而束縛自身開拓融資渠道的可能性。
(二)金融體系不完善,銀企信息不對稱
1.
缺乏市場化的利率調節機制,損害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積極性。從國外的情況來看,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平均利率,一般都要高於市場的平均利率水平。美國的銀
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利率就比對大企業的貸款利率水平高出1~1.5個百分點左右。但是中國中央銀行目前對利率和收費的規定是固定的,自由浮動的范圍十分有
限,這種機制不利於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貸款。限制金融機構對金融服務和產品的收費會挫傷金融機構調查和收集中小企業信息的積極性,從而影響向中小企業提供
貸款和其他金融服務。
2.信用擔保體系的不完善,中小企業尋求擔保困難。我國從1999年才開始進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工作試點,存在著擔保
機構不多,擔保資金不充足,擔保手續繁雜等諸多問題。而且,許多擔保機構實行會員制,中小企業需要交納一定的押金才能成為會員,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也
增加了擔保的難度。出於對自身利益的保護,銀行則在中小企業的擔保貸款問題上又比較謹慎。同時,銀行對抵押物的要求十分嚴格,目前國內銀行一般偏好於房地
產等不動產的抵押。而中小企業大多受經營規模所限,固定資產較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不足,一般很難提供合乎銀行標準的抵押品。
3.銀企信息不對稱
和銀行的不利選擇。許多中小企業為實現融資目的,往往會想盡一切辦法,甚至不惜弄虛作假。這不僅會產生有損銀行與投資者利益的道德風險,亦會進一步損毀企
業自身的社會公信度。因此,銀行要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只有加大人力資源的投入以提高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質量,否則銀行的貸款違約率將會很高。同時,由於中
小企業對資本和債務需求的規模較小,金融機構為規避自身的經營風險和降低經營成本,只有選擇不向中小企業貸款。
(三)政府扶持力度不夠,政策不配套
政
府在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美國、日本、西班牙等國家都設有專門的政府部門和政策性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資金幫助。在我國,長期以
來,政府在資金、稅收、市場開發、人才、技術、信息等方面一直給予國有大中型企業特殊的扶持,造成了中小企業市場競爭環境的不確定和競爭條件的不平等。同
時,由於政策原因導致我國中小企業基本無法進行直接融資。深滬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注冊資本在5000萬元以上,這使處於成長期的效益好但規模較小的企業難
以進入證券市場。同時債券市場上,受到「規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級審批」的約束,中小企業也很難以發行債券方式籌集資金,因此直接融資渠道基本沒有。
我國2003年實施的《中小企業促進法》,雖然以法律條文的形式為廣大中小企業的發展、融資提供了保護和支持。但是該法在內容上相當原則,缺乏具體的優惠政策和措施,也缺少相應的配套法規和制度,最終導致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很多都沒有落到實處。
Ⅲ 如何把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與融資結構結合在一起寫論文
建議思考主軸:來以融資結構為自主軸,轉型經濟為副論來說明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及建議
1. 定義何謂中小企業
2. 融資理論綜述(MM 理論、 融資次序理論、企業周期理論)
3. 根據企業發展融結構的變遷
(1) 單一融資債務:自由資金、親友借款
(2) 股權融資債務:創業板
4. 如何藉由政府的力量,提供寬松的信貸環境
(典當融資、 知識產權融資、 建構有公信力的信貸評核機構、簡化優質企業債券發行流程、發展風險投資機構)
Ⅳ 金融結構與中小企業融資是專著嗎
差不多是的,因為企業的風險性,現在很難從銀行順利融到資金,只能依靠金融機構來順利幫企業渡過難關
Ⅳ 中小企業融資有哪些方式
中小企業融資方式比較多啊,比如資產抵押、質押、P2P、保理等等。但是現在專除了國企央企以外,都屬融資難,中小企業就更難了,畢竟銀行眼界比較高。我建議你做保理融資,你不是說你是家電企業的供應商嘛,現在應收賬保理還是比較好的,把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商,不是質押,提前回款,減少負債,流動資金還可以用於再生產,建議你選廣東省中小企業投融資平台這種機構,官方背景,信得過,在v上搜索他們的公號就可以申請融資了。
Ⅵ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發展歷程
無論從哪個角度講,中小企業的發展都絕對是一個長期性、國際性的話題。環顧當今世界,不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都已成為或正在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眾所周知,我國的中小企業在一段時期內的發展一度停滯,而這段時期正是世界經濟突飛猛進的時期。
可喜的是,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的中小企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自此,「中小企業」開始成為我國學術界出現頻率最高的詞之一。當然,中小企業的發展也碰到了很多問題,融資難就是這些年一直被廣為關注的一個焦點。「十一五」期間,國家將組織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包括研究制定《鼓勵中小企業「走出去」,擴大對外開放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措施,並通過加大信貸支持、鼓勵上市等手段,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本文的主題是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制度障礙及其創新研究。論文主要從制度的視角比較系統深入地分析了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論文在論述了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與融資方式、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的基礎上,論述了我國中小企業的資金供給和需求的狀況,認為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狹窄,銀行貸款是其重要的資金來源,社會信用環境不理想,企業間的信用也不發達,迫使中小企業轉向民間資本市場。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外部的金融制度的供給約束。中小企業資金的很大來源是間接融資,然而,在金融市場處於一定程度的抑制狀態下,對中小企業來說,國有商業銀行的門檻是很高的。本文期望通過立體的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構建,以及中小企業自身良好的信用制度建設,加之政府適度的支持,能夠有助於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全文基本結構如下:
第一章主要介紹了中小企業融資的相關理論,並對國內外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進行綜述。國外對中小企業融資的研究,銀企模式的選擇是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
西方在中小企業和銀行的關系型借貸方面,有「小銀行優勢」假說,即從總量上看,由於大型銀行佔有的金融資產數量大大高於中小銀行的佔有數量,所以大型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絕對數量要高於中小銀行提供的絕對數量;但從向中小企業貸款占銀行總資產的比例以及對中小企業貸款佔全部企業貸款的比例兩項指標來看,大銀行的比率要低於中小銀行的比率。
目前國內學術界關於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研究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研究:第一,關於境外地區的中小企業融資在操作層面的經驗介紹和比較借鑒,這類文章較多但系統性不夠好。第二,以國內中小企業為研究對象,主要從與中小企業融資相關的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全面進行理論和實證分析。第三,國內近幾年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進行了很多探討,主流的結論是中小企業的信用度和信息透明度低,容易引發信息的不對稱、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所以導致中小企業貸款難。
第二章主要分析了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與融資方式以及中小企業融資結構的一般特徵。
本章在對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影響企業融資方式選擇的主要因素以及融資效率進行論述的基礎上,通過對發達國家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的比較分析,得出結論:國外中小企業的資本構成主要以自籌資金為主(自籌資金的比重相對大企業要高得多),其次是直接融資或間接融資。美國等自由主義意識較重的國家一般是直接融資的比重高於間接融資的比重;而英國、日本等國家則呈現出間接融資比重高於直接融資比重的現象,而政府的扶持資金比重最小,一般僅占企業總資產的5%~10%左右。但是政府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市場機制講求的是效益和利益最大化,資金作為生產要素之一,其市場流向也必須符合這一要求。如果沒有其他機制的干預。規模較小的中小企業在資金市場上是難以與大企業競爭的。從保護市場公平的原則出發,政府有必要通過行政和法律的手段進行適當的干預。
第三章在以上對中小企業融資進行了一般性的分析後,開始分析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論文首先回顧了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歷程以及發展的制度障礙,進而分析影響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實質性問題:資金的供需狀況,指出我國中小企業今後將面臨越來越大的資金需求,且在結構上呈現長期性和權益性特徵。而同時還分析了我國中小企業目前向民間資本市場融資較高的原因,凸現了發展民間資本市場的重要性。在資金供給方面,直接來源的有效資金供給不足;銀行貸款是中小企業最重要的外部融資渠道。
在第四章中,針對第三章所提出的我國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和供給現狀,作者試圖從制度供給的角度找出原因,指出我國金融制度的供給存在著非均衡性的問題。主要表現在(1)金融監管體系的非均衡性;(2)金融結構體系的非均衡性。在金融制度的供給約束下,金融抑制不可避免,而金融壓抑是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深層原因。
第五章研究分析了以金融制度創新解除金融抑制,從而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金融制度的創新主要體現在金融工具的創新、金融組織制度的創新和金融市場的創新。在金融工具的創新上,本文提出大力發展票據融資可以較好地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障礙;在金融組織制度創新上,本文提出大力發展中小民營銀行解決中小企業向大型國有商業銀行信貸的困難;在金融市場創新上,本文提出設立立體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市場細分為多層次、不同類型的金融工具、投資者、融資者、中介機構相對分開,各得其所,市場的風險程度、上市條件、監管要求也有差別,但市場之間又是連通的,不斷發展、經營業績好的上市企業可從下一級市場升到上一級市場,最終構成一個「無縫」的市場。就像一座金字塔,最頂端是主板市場,接著是二板市場、櫃台交易,民間金融市場等。
第六章從研究中小企業的外部制度供給轉向了中小企業自身的信用制度建設。在分析了我國中小企業的信用現狀及原因後,從交易費用、不確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擔保融資體系的形成。並提出以下的政策建議:(1)構建與經濟結構相匹配的金融體系(2)建立有競爭力的中介服務市場(3)加快建立中小企業融資的信用信息體系(4)完善公民的個人財產登記制度和破產機制。最後,提出了信用文化的建設是改善解決中小企業信用問題的保障。
第七章分析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政府支持。論文首先論述了中小企業政策作用機理,回顧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支持,發達國家和地區中小企業融資政策的比較及啟示,然後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了政府在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活動中的作用。提出政府作用主要體現在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提供的三種「公共產品」:第一種是由政府資金支持的信貸擔保體系(中小企業政策性金融的一種主要形式);第二種是政府確保各種融資渠道和融資市場發揮作用的法律法規體系及市場維護制度;第三種是信息服務體系。這三種公共產品對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都有十分主要的作用。作為扶持中小企業融資的手段,本文最後提出,加大針對中小企業的政府采購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手段。
Ⅶ 求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數據、融資結構、融資成本數據資料
據說萬德、清科有此方面數據,搜搜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