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理財產品亂象

理財產品亂象

發布時間:2021-05-08 16:33:05

『壹』 銀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有虧本的嗎

銀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目前來看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而且風險等級在三級以下的,還沒有聽說有虧本的。是可以放心購買的。
對於風險等級大於三級的理財產品,或者是銀行代為發行的理財產品就不好說了!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貳』 理財資金開始轉向實體經濟是大忽悠

2016年《銀行間理財年報》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為29.0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5.55萬億元,增幅為23.63%,相較過去6年平均55%的增幅看,增速明顯放緩。
中國商業銀行搞出29萬億的理財產品余額,著實讓人不可思議,也讓全球特別是發達體瞠目結舌。29萬億是個什麼概念呢?截止2016年全國居民活期儲蓄23.7萬億。銀行理財產品竟然是全國居民活期儲蓄的1.22倍;2016年中國M1餘額為42萬億元左右,銀行理財產品佔M1餘額的69%。這在世界上都是罕見的。
觀察銀行理財產品必須從用途上進行深度剖析。基本看,銀行理財產品都投向了非實體經濟領域。主要用在:在銀行、券商、信託、保險、基金、各類民間金融機構等金融機構之間倒騰嵌套牟利;最主要的是投向股市、債券、樓市等。數據顯示,2016年末的理財余額中,佔比最大的仍然依次是債券(43.76%)、非標(17.49%)、現金及存款(16.62%)、貨幣市場工具(13.14%)。從中可以看出,根本沒有實體經濟什麼事。
從本質上講,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普遍高於居民儲蓄,即銀行在理財產品上的成本要高得多。這種高成本資金來源不可能用到實體經濟里,而且從期限上看都是短期理財資金,只有用到投機市場里。
銀行理財產品兩大用途是不容置疑的。一是通過信託通道平台的信託產品的買入返售產品流向房地產,二是通過信託、保險、券商、基金平台流入股市購買新股,即打新。當然,在國債、地方債、企業債以及貨幣市場也有一部分投資
銀行理財產品另一個特點是,通過層層嵌套,逃避監管,繞圈子、轉彎子,隱蔽進入到違規市場。層層嵌套、蒙蔽監管法眼是其特點。這不得不使筆者想起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時任美國總統的小布希氣氛的說:華爾街不要再弄那些莫名其妙的東西。
這再次證明中國監管部門屢屢重申要穿透式監管的必要性。其實,與其費那麼多周折搞穿透式監管,倒不如釜底抽薪,徹底解決問題。
首先必須遏制住銀行理財產品瘋狂增長態勢。無利不起早,在逃避監管的監管套利誘惑下,銀行理財產品這幾年爆發式增長令人驚嘆。過去6年平均增幅高達55%的驚人地步。已經構成中國最大的金融風險隱患,也已經成為中國逃避金融監管的風險隱憂。
下決心整頓金融亂象,出重拳打擊各種金融資源脫實向虛、監管套利行為,筆者一百個同意,舉雙手贊成,出拳再重都不過分。重點在於,嚴格整治銀行同業業務,徹底取締各類通道渠道,徹底取締各類資金池。這里千萬一定不要被各種聲音誤導、逼宮、要挾。
最近一種聲音必須引起重視,要識別其目的與意圖。整頓才剛剛開始,一些研究機構卻放出聲音即所謂的研究報告稱,2017年下半年理財產品對實體的支持力度加大,年末投向實體的余額為19.65萬億元(佔全部理財比例67.41%,這也就是回到2014-2015年的水平),下半年增3.62萬億元(佔全部理財增量的比例為131%,意味著有其他投向的資金被收回,改投實體)。這背後反映經濟啟穩復甦,實體融資需求有所向好。因此,理財資金投向也出現了「脫虛向實」的良好苗頭,這也有助於減輕理財業務的監管壓力。
這完全是大忽悠的聲音。銀行理財產品的屬性以及其他非銀行機構所有的理財產品,都不可能投向實體經濟的。成本的原因在上面已經分析過的。關鍵在於必須認識清楚,銀行之所以搞理財產品的目的與初衷就不是支持實體經濟,而是給繞過監管、監管套利量身定製的。
聲稱銀行理財產品開始投向實體經濟完全是坐在辦公室里瞎想的,完全是迎合監管與高層的偏好,監管部門想要什麼就端出什麼的阿諛做法。千萬不要被其誤導,要堅定不移地整頓下去。筆者建議,在利率市場化情況下,應該徹底取締銀行理財產品。

『叄』 銀行理財產品的法律載體和依據是什麼

目前我來國的資產管理業務,自按照法律載體和依據的不同,可以分為委託代理型(合同法)、信託型(信託法)、基金型(基金法)、有限合夥型(合夥企業法)和公司型(公司法)。因為委託代理型資產管理業務遵循合同法,所以這種業務也可以稱為契約型。

市場上有人將基金分為公司型基金、契約型基金、有限合夥型基金、信託型基金;也有人將基金分為公司型基金和契約型基金。比如,基金業協會根據組織形式不同,將私募基金分為契約型基金、合夥型基金、公司型基金。

因為廣義上所有的法律都是一種契約,所以可以將所有的基金都認為是契約型的。本文不糾結於如何分類這個問題,主要通過對銀行以外的其他資產管理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法律載體和依據進行梳理,並與銀行理財計劃進行對比,試圖說明目前銀行理財業務亂象叢生的根源所在。(獵律網)

『肆』 恆昌理財到底靠不靠譜

投資理財要小心,別輕信別人的話,多去了解一下,多去看點專業書籍,不要想著短期賺專大錢;要認識到屬理財是一生的事情而不是一時的,投資理財一般是賠錢容易,把賠的錢再賺回來是難上加難,現在金融市場上亂象太多,黑平台圈錢跑路的也不少,你貪圖別人的高利,別人圖你的本金.一定要去合法的平台,最起碼不會把本金給虧完.錢都不是那麼好賺的,任何只有你更專業,才有可能長期賺到錢.

『伍』 投資理財產品都是騙人的嗎

我一直認為存在就有理由,既然這個行業這么火爆,肯定是社會需要這個模式的運行。
國內投資理財亂象叢生,最大的問題不是投資理財模式騙人,而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人性的缺失,還有監管的不到位,以至於讓很多運營者有了鑽空子的機會。
長期不賺錢或一賠錢就把苦果甩給投資人,以至於出現一例例捲款跑路的公司。
也不排斥有一些公司已經找到了短期注冊然後卷個幾千萬的套路,現在每年在金融詐騙上面的數字可達幾百億甚至更多,所以一般融資幾千萬的公司維權更難。
所以在完善的監管體系出來之前,不建議去投資公司

『陸』 網上說國家要整頓投資理財類的9是不是真的

首先國家對於金融的監管從來沒有停過,
P2P亂象弄14年末到現在一直在向規范的方向發展,

其中很多就是李鬼P2P騙子公司必須打掉
新興理財產品很多也是國人創新的新騙局,所以要整頓是必然!

做正事情很重要!

最後投資有風險,入行須謹慎!

『柒』 理財亂象不斷,如何防範「互聯網+非法集資

『捌』 支付寶等平台不許再賣互聯網存款產品,這意味著什麼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都呈現出來一種欣欣向榮的狀態,尤其金融行業的快速爆發,給予了民眾更多的投資理財以及存儲的選擇,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行業亂象,為了規整行業的發展,打擊行業發展亂象,振興我國銀行的卧房,最近看到國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包括支付寶等平台不許再賣互聯網存款產品的規定,可以說這一政策的出台給予這些互聯網存款產品一頭棒喝,這也意味著民眾的選擇更少,銀行經濟將快速助推發展,金融行業將更加規整。

最後,國家出台支付寶等平台不許再賣互聯網存款產品這樣的政策,最根本的目的還是在於讓金融行業將更加規整。畢竟站在更大的視角上看現在的金融行業,需要的肯定是規則與規范,沒有規則不成方圓,只有把規則和界限設置的足夠清楚,相關的行業才能夠更健康。更長遠的發展,才能從長期對我們的民眾更加地負責。所以,此次國家出台這樣的政策作為一個普通民眾,個人從內心深處是支持的,而且也會堅決跟緊國家的步調。

與理財產品亂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九零年人民幣超發 瀏覽:254
北京企業貸款擔保公司 瀏覽:930
商業住房貸款保險費率表 瀏覽:383
秋石投資背景 瀏覽:971
融資年利率和融資年費率 瀏覽:837
中國國旅是股票還是基金 瀏覽:127
山推股票診斷 瀏覽:802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中國代表 瀏覽:399
外匯怎樣贏 瀏覽:328
貸款雙人面簽 瀏覽:691
期貨到期沒成交 瀏覽:799
AGF合約基金 瀏覽:479
長富理財地址 瀏覽:188
大唐電器股票 瀏覽:800
股票新華醫療 瀏覽:431
股票退市條件 瀏覽:2
華泰柏瑞量化明選基金本周啟航 瀏覽:327
原油價格對俄羅斯影響 瀏覽:267
tft交易體系 瀏覽:430
招商銀行外匯入帳時間 瀏覽: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