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才能很好的理財
一、時常梳理自己的支出和收入
總是有一些人,根本不清楚自己的收入和支出,一個月下來沒什麼結余。這種情況,以剛畢業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最為典型。
要學會理財,首先要控制支出,有了錢才能理財,學會記賬,將每天的花銷都記下來,可以是記賬軟體,比如佳盟個人信息管理軟體,清楚記錄你的每一筆錢都花在了哪裡,等過一個月再回頭看看,哪些是應該花的,而哪些是可以省下來的,在下個月的時候就可以特別注意,調整自己不合理的收支,首先讓自己脫離月光族
竅門:從理財的角度來講,收入-存款=支出,而絕不是收入-支出=存款。記賬是一種很原始但是很有效的理財方式。只有把自己的收入和開支梳理清楚了,才能進一步進行理財策略的調整。
二、存錢是最簡單也最實用的理財手段
這個月你存錢了嗎?雖然現在利率趕不上CPI增長,但是強制性存款對個人和家庭來說也必不可少。很多人信奉"能花錢才能賺錢",但是"花錢大手大腳、存款幾乎沒有"的家庭又能靠什麼來投資呢?"能賺錢,又能有計劃的花錢"才應該是投資理財之道!
竅門:資產的積累非常重要,而存錢是最簡單也最實用的理財手段。應該每個月一拿到工資,就存一定比例的錢到銀行,可以採用零存整取或者基金定投,剩下的才是支出部分。尤其對於不懂投資知識,盲目投資的人來說,還不如把錢存在銀行保險。
三、做一個長期理財規劃
很多人只知道拚命的工作、賺錢,而不去想其他的事情。往往個人或家庭資產超過幾百萬了,也沒想明白這些資產如何打理才更好。對於保險規劃和養老計劃,更是無暇顧及。
竅門:很多都市人都只知道拚命掙錢,准備掙到了錢就休息,但是對於未來卻沒怎麼考慮。所以,應該從現在開始,建立長期規劃。
四、不要妄想一夜暴富
理財是什麼?許多人對於理財沒有清醒認識,認為理財就是投資賺錢,有的人甚至認為,要一年內資產翻幾番,才算真正的理財。
竅門:理財就是通過對家庭資產狀況和理財目標的分析,制定長期的科學規劃,讓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最終達到財務自由。一夜暴富不是理財,堅持長期投資的理念才是正確觀念。
五、不盲目跟風
我們發現周圍常常有這類人:股票漲了就投資股票、收藏品火的時候就投資收藏品、看黃金漲了就投資黃金。但實際上自己什麼都不懂,只是盲目的跟風投資,往往投資之後就被套牢。
六、建立科學的資產配置
「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句話我們總能聽到,但在實際投資過程中卻往往忽略。有人把80%的錢投入股市,有人買了幾套房子還想再買……
2. 家庭理財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1、小錢不可忽視。積少可以成多,不要因為錢少就忽略它。2、財富體檢。而靠譜的做法內是定期對財富進行容體檢,制定合適的投資理財方案。3、適合的理財方式。那麼要想讓家庭財富實現保值。4、見好就收。能實現保值增值防縮水的目的就已足矣。
3. 理財規劃有哪些基本原則
一、4321原則
所謂4321,就是說我們可以把家庭的收入分成4份,比例分別為40%、30%、20%和10%,把這些錢分別用於投資、基要生活開銷、機動備用金以及保險和儲蓄。
這種劃分理論比較像一個理財金字塔,其中,投資的部分由風險投資和穩妥投資合並而成。
二、80法則
80法則是理財投資中常常會提到的一個法則,意思就是放在高風險投資產品上的資產比例不要超過80減去你的年齡。
比如說你今年30歲,包括存款在內的現金資產有20萬,按照80法則,你放在高風險投資上的資產不可以超過50%,也就是10萬。
而到了50歲,你的現金資產有200萬,那麼也只能放30%,也就是最多可放60萬在高風險投資上。
80法則的目的很明顯,其實就是強調了年齡和風險投資之間的關系——年齡越大,就越要減少高風險項目的投資比例,從對收益的追求轉向對本金的保障。
三、雙十定律
雙十定律的規劃對象主要是保險。
所謂雙十,就是指保險額度應該為10年的家庭年收入,而保費的支出應該為家庭年收入的10%。
打個比方,你目前的家庭年收入是10萬,那麼購買的意外、醫療、財產等保險的總保額應該在100萬左右,而保費不能超過1萬。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可以用最少的錢去獲得足夠多的保障。
(3)理財首先要能夠擴展閱讀
1、必要的資產流動性。老百姓持有現金主要是為了滿足日常開支,預防突發事件和投機性需要。
家庭生活中,應通過現金規劃,用手頭現金滿足短期需求,預期的現金支出則通過各種儲蓄、活短期投資工具來滿足。
2、合理的消費支出。個人理財的首要目的是使財務狀況穩健合理。實際生活中,學會省錢有時比尋求高投資收益更容易達到理財目標。通過消費支出規劃,使個人消費支出合理,使家庭收支結構大體平衡。家庭負債率不能超過25%—30%。
3、實現教育期望。隨著人們教育需求的逐漸增長,教育在家庭開支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家庭需要及早對教育費用進行規劃,確保將來有能力合理支付自身及子女的教育費用,充分達到個人(家庭)的教育期望。
4、完備的風險保障。人的一生中,風險無處不在,應通過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將意外事件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更好地規避風險,保障生活。專業人士建議大家關注消費型保險。
5、合理的納稅安排。納稅是每一個公民的法定義務,但納稅人往往希望將自己的稅負減到最小。為達到這一目標,通過對納稅主體的經營、投資、理財等經濟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充分利用稅法提供的優惠和差別待遇,適當減少或延緩稅費支出。
6、積累財富。個人財富的增加有可能通過「省錢」來實現,但財富的絕對增加則要通過收入的增加來實現。薪金類收入有限,投資則具有主動爭取更高收益的特質,個人財富的快速積累主要靠投資實現。
根據理財目標、個人可投資額以及風險承受能力,可以確定有效的投資方案,使投資帶給個人或家庭的收入越來越多,並逐步成為個人或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最終達到財務自由的層次。
7、安享晚年。人到老年,獲得收入的能力有所下降,所以有必要在青壯年時期進行財務規劃,以便到了晚年可以過上「老有所養,老有所終,老有所樂」的有尊嚴、能自立的老年生活。
8、合理的財產分配與傳承。
財產分配與傳承是個人理財規劃中不可迴避的部分,要盡量減少財產分配與傳承過程中發生的支出,對財產進行合理分配,以滿足家庭成員在家庭發展的不同階段產生的各種需要。
要選擇遺產管理工具和制定遺產分配方案,確保在去世或喪失行為能力時能夠實現家庭財產的世代相傳。
4. 理財首先要做什麼
理財最重要的是要有合理的理財目標,要知道自己未來的人生規劃,然後考慮為內了達成這個規容劃需要在哪個時間點准備多少錢,最後才考慮通過什麼渠道來達到這個金額。這個是討論理財最基礎的流程,不能單純的為了投資而投資,為了炒股而炒股。先思考人生吧
5. 理財經理需要具備哪些素質和技能
銷售能力抄(溝通能力,商務拓展能力)+ 社會資源 + 理財產品專業知識 (+理財產品從業資格證,證券行業的從業資格證)
具體要求要看具體理財產品。一些高端的理財產品只招金融行業的畢業生還需要應聘者有一定的行業經驗。
像無錫這邊,看到的很多理財經理的招聘信息都像下圖一樣(網頁鏈接)
6. 個人投資理財首先應該了解哪些知識
首先,想清楚如果投資失敗,是不是會對你的正常生活造成影響,如果不會造成影響,可以做投資
其次,看你的資金量大小,以及你自己是穩健型投資者還是風險型投資者,具體情況再具體分析
然後,做投資最重要的三點,平台以及資金的安全性,收益,風險這都是需要提前去考察的
還有就是不要想著高收益低風險,這基本是不可能的,要理智的進行投資選擇
7. 誰知道個人投資理財入門應該首先做什麼
既然你都說了是入門了,當然是要先小試一下水啊,無論你做什麼投資理財都要投入的不是,自己不嘗試怎麼知道結果呢, 弈信邦家的理財短期的,看到成效了,才慢慢加大投入的。希望你能得到啟發。
8. 要想學會個人理財首先要知道什麼
目標。先搞明白,你為什麼要理財。理財是一個長期的事,必須有毅力。有了明確的目標才有動力,才可能堅持下去。
方法。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了,然後是如何實現,找到一個方法,並對方法進行評估,尤其是風險評估,控制好風險是理好財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