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位幫我提供下武漢國投的《專利信託業務章程》
武漢國投的《專利信託業務章程》是多年前地方企業開展專利信託的一種嘗試.其創新精神不錯,但並未被廣泛認可和推廣,從某種意義上說還不是成熟的模式.
⑵ 專利技術入股如何進行價值評估
專利評估方法主要是收益法,根據預期收益折現!如果被增資的公司以後准備上市的話,最好找證券從業資格的評估機構 專利作為企業的重要無形資產,具有價值。一方面,以專利的技術屬性為依據,可以將專利承載的發明創造的技術內涵轉變為物態的商品。從而完成專利的技術實施。另一方面,更為重要和突出的是,以專利的權利屬性為依據,可以在市場中從事資本的多種運作,最大化專利價值,如專利許可、專利轉讓、專利作股、專利信託、專利擔保、專利保險等,這是專利技術實施的自然延伸。在知識經濟時代,專利已經成為一種強大的商業工具,是企業研發和市場之間的自然鏈接.是企業價值和盈利的重要增長點。是企業建構商業視野的關鍵環節。專利對於企業募集發展資金,擴大收益迴流,形成競爭優勢。強化市場地位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對於企業間轉讓、兼並、收購等重大商業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
⑶ 企業營業收入是否可以做財產權信託
因企業營業收入而獲得(產生)的財產,可以做財產權信託。
擴展閱讀:權利信託也稱為財產權信託,是以財產權為信託財產所設立的信託關系。財產權是民事權利的一種,是以財產利益為內容的權利。財產權包括債權、物權、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部分、繼承權等,甚至信託受益權自身也可以成為另外的信託關系的信託財產。 權利信託是信託標的物以各類權利形態出現的信託。權利信託包括以債權為信託財產的債權信託,以股權為信託財產的表決權信託,以有價證券為信託財產的有價證券信託,以擔保權利為信託財產的附擔保公司債信託,以專利權為信託財產的專利信託等。
⑷ 專利使用權入股,怎樣進行利益分配
以專利使用權入股的,應當評估作價,核實財產,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價。公司利潤分配方案,應當由公司章程規定,或者股東大會決定。一般按照所持股份的多少分配。
《公司法》第二十七條 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
對作為出資的非貨幣財產應當評估作價,核實財產,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價。法律、行政法規對評估作價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十六條 董事會對股東會負責,行使下列職權:
召集股東會會議,並向股東會報告工作;
執行股東會的決議;
決定公司的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
制訂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
制訂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
制訂公司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以及發行公司債券的方案;
制訂公司合並、分立、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的方案;
決定公司內部管理機構的設置;
決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經理及其報酬事項,並根據經理的提名決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經理、財務負責人及其報酬事項;
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
⑸ 財產權信託在我國法律上是怎麼規定的呢
權利信託也稱為財產權信託,是以財產權為信託財產所設立的信託關系。財產內權是民事權利的一種,容是以財產利益為內容的權利。財產權包括債權、物權、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部分、繼承權等,甚至信託受益權自身也可以成為另外的信託關系的信託財產。 權利信託是信託標的物以各類權利形態出現的信託。權利信託包括以債權為信託財產的債權信託,以股權為信託財產的表決權信託,以有價證券為信託財產的有價證券信託,以擔保權利為信託財產的附擔保公司債信託,以專利權為信託財產的專利信託等。
⑹ 如何進行專利運營專利運營的主要內容介紹
近幾年發生的專利運營的相關新聞不斷增多,比如三星和蘋果的專利大戰,華為向愛立信支付專利許可費、小米積極購買美國專利都是專利運營的例子,那麼我所說說的專利運營的主要內容具體是什麼呢?讓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專利運營的主要內容專利運營的實質:就是將專利轉化為經濟價值,獲取利益,實現盈利。專利運營的主要內容:專利商品化:專利轉讓、專利許可、專利質押貸款、專利信託、專利證券化、專利出資入股不同企業適用於不同的專利運營:(1)對於初創型企業,其專利運營的主要方向應當是專利布局、專利申請,利用專利申請保護自己,並對對手形成一定的威懾力;特別是當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越來越強,國家不斷鼓勵創新的同時也在加大力度保護知識產權,對於新創企業,投入小部分資金,進行專利申請和保護,十分必要;(2)當該企業進入產品市場階段,需要對專利進行組合、轉讓、許可;專利產品獲得保護不是目的,一旦企業產品做大做強的時候,有必要進行進一步挖掘,並進行組合,必要時進行技術轉讓、許可,獲得一定的專利作為無形資產的溢價,並進一步加強自身研發和創新保護,形成更多的專利保護對象;(3)當企業成長為龍頭甚至跨國公司,需要專利組合、質押融資、股權投資,必要時,應當積極考慮構建專利池、參與技術標准、許可轉讓談判。利用專利來與對手博弈,獲得更多資源。通過我們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專利的主要內容雖然繁多,但是對於不同階段的企業,其專利運營的主要內容也是不同的,所以需要企業因時制宜的選擇專利運營的主要內容以及方式。
首先,交易成本的一般概念為,消費者靠市場來運用產權資源的成本,主要有收集市場信息的成本、締約成本、監督成本和強制 締約成本。轉讓專利或者購買專利可以到高航知識產權看看。
其次,交易成本的特徵和成因上來說,專利交易成本是機會成 本,是經濟主體之間信息不對稱的結果,是利益與調節過程中不可調和的資源,無法消除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交易信息的不完全性;即專利交易雙方主體間知識、信息不對稱後的結果,他們之間的利益沖突,造成交易成本的擴大。
(2)資源的稀缺性;由於交易成本的機會性更大,人們需要對交易的方式進行選擇,在某種程度上極大的影響著交易成本。
(3)對象的高度專用性;因為所交易的對象不是一般的普遍物,本身具有高含量的技術要素,需要專門的技術人員,但是不能適用其他環境,否則,將無法生產或者損失 生產成本。
(4)交易成本准確計算的滯後性;交易雙方無法根據現有各結構,來計算交易成本的數量和種類。
所以,交易的這些特徵在一定基礎上,造成了交易費用的增加,各種契約方式的選擇、交易制度的確立,都是交易成本的根本原因之一。
影響專利交易成本中的因素分析:
1.專利交易信息的非對稱性,決定了專利交易的高信息成本 和高服務成本
專利技術的基本特徵就是公開的壟斷性,即技術的公開性與權利的壟斷性,但是針對一些重要發明專利的技術,如產品的配方及其制備方法,權利人為了保護核心的商業秘密,只公布了一些寬泛的、淺顯的外延技術,交易另一方對此技術的相關信息都一無所知。這對以後的產品開發、技術推廣、市場佔有等等,都需要較大的費用來支出,無疑增加交易潛在的成本。
2.特殊領域的專利技術的產業化轉換,決定了交易高收益的不確定性。
因為,像一些煤礦安全技術、瓦斯爆炸技術、高精確的新規電子技術、新能源技術等,由於前期開發資金的投入較多、人力物力的累積,耗費時間較長,以致最後產業化時的高產出,影響著交易時的收益大小。同時,一旦交易渴望值較大時,就會冒著無法收回的風險,造成技術浪費,影響著交易雙方的完成。
3、專利交易制度激勵約束的鬆弛,不可避免地造成專利交易出現的道德風險。
由於知識產權制度的不完善,目前還處於發展階段,企業自身 道德素質的缺陷和利益驅動,激勵措施的不健全,執法程度不嚴,人們道德意識觀念不強,所造成的一些技術糾紛,技術泄露的事件不斷發生,將嚴重的影響著交易量的形成,給交易雙方信息的抉擇,產業的轉化,造成大的損失。
⑻ 袁曉東是誰啊
男,1973年10月生於湖北襄樊。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副導師。1996年6月畢業於中南政法學院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學位。1999年6月畢業於中南政法學院研究生部,獲民商法碩士學位。2003年12月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獲管理學博士學位。 先後在《Europe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view》、《研究與發展管理》、《民商法論叢》、《法學》、《當代法學》、《知識產權》、《政治與法律》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 主要研究方向為知識產權法。
編輯本段主要研究成果:
1、2002年7月——2003年12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法學類青年項目:《我國企業科技創新的法律環境研究》,批准號02CFX007。 2、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促進技術成果轉化的專利信託模式及其政策選擇研究》(批准號:7050312)。
編輯本段代表性論文:
1、我國電子資料庫的法律保護,《政治與法律》,2000,4 2、電子資料庫的法律保護——兼評我國首例數據信息不正當商業競爭案,《法學》,2000,5 3、獨創性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民商法論叢》第16卷,2000年第1號。 4、電子商務與知識產權,《研究與發展管理》,2001,4: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商貿經濟》2001,11全文轉載。 5、技術創新需要知識產權制度,《研究與發展管理》,2002,2 6、Research on Trade Mark Parallel Imports in China, 《Europe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view》, 2003.5 7、論我國科技創新風險投資的法律環境,《現代財經》,2003,6。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科技管理》2004,2全文轉載。 8、專利信託管理模式探析,《管理評論》,2004,8。 9、知識產權與知識管理,《研究發展與管理》,2005,1, 10. 論法律變革的內在動力,《政治與法律》,2005,5,77-82,大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6.2全文轉載。 11、論我國科技項目中的知識產權政策,《科學學研究》,2006,1,36-41。大復印資料《科技管理》2006.6全文轉載。 12、知識產權交易成本分析,《電子知識產權》,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