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才能做好財務預算
一、在預算工作的准備階段
制定新一年度的預算是很專業的工作,不但需要專業知識,也需要各種各樣的可靠的數據和資料。因此,大家在預算工作的准備階段主要關注兩方面的准備,一是個人的知識、技能准備,二是關於預算的數據、資料、工作團隊等。
一方面,看看自己的知識和專業准備是否充足,特別是新手,在這方面要多看書,多學習,多請教,可以學習前輩們的工作成果。如果是負責預算工作多年的老財務,則看在這方面有什麼變化,比如經濟形勢的變化、公司經營情況的變化和趨勢,等等。
另一方面就是工作方面的准備了,比如考慮是否召開預算編制工作會議,是否對各部門負責人及相關人員進行預算工作方面的培訓。特別重要的還是查閱公司各類預算相關的資料和數據,以確定預算制定的重點,看有什麼注意事項,為預算的制定做好資料准備工作。
二、開始編制預算
預算工作面向的是某一個整體,如果是公司層面的預算則面向公司整體,如果是部門層面的預算而是面向部門整體。當我們面對這些「整體」的時候,本來從財務管理專業角度出發不算什麼問題的事項,就可能會變為非財務專業人員的困難。因此,在編制預算的時候,工作要做得很專業,但執行過程要盡量通俗化、傻瓜式,溝通要很透明、很明白。
在工作溝通過程中,有些是比較重要的,例如讓各單位填報預算表格,申報預算費用;還比如跟進各單位的預算信息報送情況,讓他們在預定的時間內報送預算制定所需要的信息。信息的全面、准確很重要,當然也要按時提交、匯總、整理。財務人員不但需要摸清各單位上報的信息和數據,自己也要參考往年的信息和數據做到心中有數。
三、預算討論是溝通的重點和難點
各單位上報了預算計劃及相關信息之後,還要匯總在一起做預算討論,也就是大家坐在一起討價還價。在這個環節,財務人員是費力不討好的,只能想辦法怎樣在各單位及領導層之間做好協調工作,讓各方面對預算工作進行充分的溝通。財務人員與各單位關於預算的討論、博弈,需要大家在工作過程中積累經驗,盡最大努力達到預算制定的預期目標。
四、預算執行過程中問題總是很大
對預算的第一次「爭吵」是在制定預算的討論中,而後面執行過程中的「爭吵」會更多,矛盾也不少,這是很無奈的事情,因為利益在各單位之間的分配或多或少總是不能完美均衡。
財務人員在調和這些矛盾時,主要還是運用預算工具,比如年度預算與季度、月度預算的使用,剛性預算與彈性預算的使用等,利用各種工具的長處補短處,以解決問題。
五、預算工作的考核與總結
不管准備工作做得多麼充足,不管團隊多麼努力,在制定預算的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問題,這總讓大家煩惱。這么多年來,沒聽誰說過他在制定預算計劃中很順利。每年都要對預算工作做一次總結,多加總結經驗得失,雖然不能每次都非常順利完成編制預算,但是我們可以努力讓預算的編制更順利,讓預算真正起到它該發揮的作用。
㈡ 談談財務預算與財務戰略有什麼內在聯系
財務預算的基礎是組織預算期內的經營計劃,是投資預算和經營預算的結果。
財務戰略是實現財務目標的策略方法,它是面向投融資目標,基於組織財務現狀而設計的融資、投資和利潤分配方案。財務預算是財務戰略的出發點,財務預算需要財務戰略保障,沒有可行的財務戰略保障的財務預算是不切實際的,因此將失去其管控職能。
財務預算是反映某一方面財務活動的預算,如反映現金收支活動的現金預算;反映銷售收入的銷售預算;反映成本、費用支出的生產費用預算(又包括直接材料預算、直接人工預算、製造費用預算)、期間費用預算;反映資本支出活動的資本預算等。綜合預算是反映財務活動總體情況的預算,如反映財務狀況的預計資產負債表、預計財務狀況變動表,反映財務成果的預計損益表。上述各種預算間存在下列關系:銷售預算是各種預算的編制起點,它構成生產費用預算、期間費用預算、現金預算和資本預算的編制基礎;現金預算是銷售預算、生產費用預算、期間費用預算和資本預算中有關現金收支的匯總;預算損益表要根據銷售預算、生產費用預算、期間費用預算、現金預算編制。預計資產負債表要根據期初資產負債表和銷售、生產費用、資本等預算編制,預計財務狀況表則主要根據預計資產負債表和預計損益表編制。
財務戰略(financial strategy),是指為謀求企業資金均衡有效的流動和實現企業整體戰略,為增強企業財務競爭優勢,在分析企業內外環境因素對資金流動影響的基礎上,對企業資金流動進行全局性、長期性與創造性的謀劃,並確保其執行的過程。
財務戰略關注的焦點是企業資金流動,這是財務戰略不同於其他各種戰略的質的規定性;企業財務戰略應基於企業內外環境對資金流動的影響,這是財務戰略環境分析的特徵所在。企業財務戰略的目標是確保企業資金均衡有效流動而最終實現企業總體戰略;企業財務戰略應具備戰略的主要一般特徵,即應注重全局性、長期性和創造性。
㈢ 如何寫融資方案
一份好的商業計劃書,哪些因素起到決定作用?
BP的頁數:看似一個簡單的文稿處理工作,其實起到了敲門的作用,對於絕大部分早期項目,BP不應該超過20頁PPT的信息量。許多投資人對於超過20頁的BP,內心是抵觸的,更有些創始人為了追求美觀,用了太多設計圖片,造成一份BP超過20M,投資人在收到這類BP的時候,如果周邊信號不佳,很大可能是不會選擇下載查看,這樣就白白錯過了許多機會。
BP的邏輯:這點是一份BP的核心價值,每個投資人一天要看的BP不會少於20份,能從這幾十份BP中脫穎而出,讓投資人牢牢記住你的項目,靠的就是清晰的邏輯。另外投資人看BP通常都是快速掃描,甚至一分鍾讀完。所以一定要直奔主題,講重點,在最短的篇幅內講述自己項目的商業邏輯。
BP的美觀:之前說過有些創始人為了追求美觀,過度包裝造成BP過大,這一點是不可取的,不過適當的顏色搭配選擇,還是可以讓投資人在大量垃圾BP中耳目一新的。「創業者不要過於迷信模板,相信你乾的事情是獨一無二的,不建議代為撰寫BP,親自撰寫與修改BP也是對自己創業邏輯的一次次梳理,最終面對投資人的也是創業者自己,代寫人無法取代。
投資人閱讀商業計劃書(BP)後需得出3大核心1、你要做什麼(what)?你的產品或服務到底有什麼價值2、怎麼做(how)?你是不是有執行能力和成功的把握3、怎麼賺錢(商業模式)、怎麼分錢與需要多少錢(融多少資金)
商業計劃書的主要框架
商業計劃的主要框架主要從事(內事和外事)、人和錢三個部分。商業計劃書的框架模型主要分為如下圖所示四大部分和十二小節。
二、以下從12個小節介紹商業計劃書的撰寫細節和注意事
1、項目定位項目定位:通過一句話簡明扼要地介紹你們的項目是什麼,項目定位介紹寫在商業計劃書首頁,讓人一眼就知道你們是干什麼的。
2、提出問題(市場痛點在哪裡)提出問題:現有的客戶需求哪些沒有被滿足,市場痛點在哪裡,市場需求是創業的基礎,很多創業者提出的需求多為偽需求或非剛性需求,在確認市場需求的過程中也是創業者在找差異化,如果創業的方向都沒有抓住,自然很難獲得投資人的青睞,創業需要對自己和對別人負責任,市場需求的了解和深入至關重要。
3、解決方案(產品與服務)解決方案:通過哪些方法與方式解決市場痛點。
4、市場分析(市場容量)市場分析:需要證明市場需求的存在以及這個需求市場容量
5、進入策略(如何啟動)進入策略:項目從無到有,如何啟動?
6、競爭優勢(競爭對手)競爭優勢:行業內的競爭對手有哪些,項目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7、核心團隊(團隊背景)核心團隊:核心團隊的背景履歷,以及要表明為什麼你們的團隊能幹這個事情
8、執行現狀(已做的事情)執行現狀:目前項目已經進展到什麼程度,已經做的事情做個說明
9、計劃目標(未來前景)計劃目標:未來一段時間需要乾的事情有哪些
10、商業模式(怎麼賺錢)商業模式:如何賺錢的問題,在什麼時間點能夠做到盈虧平衡
11、股權結構(怎麼分錢)股權結構:創始人及核心團隊的股權結構,決定未來長遠發展基礎
12、融資計劃(需要多少錢)融資計劃:需要多少錢干這個事情
13、如果不會寫可以找「雲對接」代寫,還可以免費對接投資人。
㈣ 公司制企業財務預算包括哪些內容
公司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內容:
1、經營預算:具體包括銷售預算、生產預算、材料采購預算、人工預算、製造費用預算、單位成本預算、營業費用和管理費用預算等。
2、投資預算,具體反映何時投資、投資多少、資金來源和投資收益等。
3.財務預算。包括:現金預算、預計利潤表、預計資產負債表。
經營預算和投資預算必須以貨幣形式反映在財務預算中。
(4)融資財務預算擴展閱讀:
步驟
1、先根據產能定產量,再按產量制定主要單耗,根據采購價格制定成本;
2、根據產量制定銷量,根據售價定主營業務收入;
3、根據銷售定銷售費用;
4、根據歷年的情況制定管理費用;
5、根據融資安排制定財務費用;
6、根據投資情況制定投資收益 簡單的編製程序如上,是以產定銷的預算編制如果以利潤為導向 則先定利潤,再分解其他指標。
指標:
1 變現能力比率
變現能力是企業產生現金的能力。它取決於可以在近期轉變為現金的流動資產的多少[2]。
2 流動比率
公式:流動比率=流動資產合計/流動負債合計
3 意義:體現企業的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流動資產越多,短期債務越少,則流動比率越大,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
分析提示:低於正常值,企業的短期償債風險較大。一般情況下,營業周期、流動資產中的應收賬款數額和存貨的周轉速度是影響流動比率的主要因素。
4 速動比率
公式 :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合計-存貨)/流動負債合計
保守速動比率=0.8(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凈額)/ 流動負債
5 標准值意義:比流動比率更能體現企業的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因為流動資產中,尚包括變現速度較慢且可能已貶值的存貨,因此將流動資產扣除存貨再與流動負債對比,以衡量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分析提示:低於1 的速動比率通常被認為是短期償債能力偏低。影響速動比率的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應收賬款的變現能力,賬面上的應收賬款不一定都能變現,也不一定非常可靠。
變現能力分析總提示
(1)增加變現能力的因素:可以動用的銀行貸款指標;准備很快變現的長期資產;償債能力的聲譽。
(2)減弱變現能力的因素:未作記錄的或有負債;擔保責任引起的或有負債。
㈤ 如何編制財務預算 詳細
財務預算是非常重要的財務管理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銷售收入、銷售成本和銷售費用的預算:理清銷售收入與銷售成本之間的關系,可和銷售部門一起來探討,然後參考歷史數據對各成本比例做出合理假設。
3、管理費用的預算:包括折舊等費用的預算,主要是人力資源成本的預算,包括工資、獎金和福利等,可和人力資源部門一起來探討,並參考歷史數據作出合理預估值。
4、財務成本的預算:包括投融資等帶來的財務成本變化等。
5、其它收入和成本的預算:包括投資和轉讓技術等帶來的其它收入和成本變化,以及擴大生產和投資等帶來的折舊成本變化等。
把上述主要內容弄清楚了,然後按利潤表的形式編制財務預算,並對所有假設值予以簡要說明。如能分解到每個月則最好,然後用實際數來檢驗預算數,並在下月時做出差值調整。如此下來,就會使得財務預算越來越接近實際值。好的財務預算是越接近實際值,也就是越精準越好,而不是過於保守或激進!
㈥ 什麼是財務預算
1、財務預算,財務預算是一系列專門反映企業未來一定期限內預計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收支等價值指標的各種預算的總稱。具體包括:反映現金收支活動的現金預算、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預計資產負債表。反映企業財務成果的預計損益表和預計現金流量表等內容。
其中,銷售預算是各種預算的編制起點,它構成生產費用預算、期間費用預算、現金預算和資本預算的編制基礎;現金預算是銷售預算、生產費用預算、期間費用預算和資本預算中有關現金收支的匯總;預算損益表要根據銷售預算、生產費用預算、期間費用預算、現金預算編制,預計資產負債表要根據期初資產負債表和銷售、生產費用、資本等預算編制,預計財務狀況表則主要根據預計資產負債表和預計損益表編制。
2、財務預算的主要內容,一般包括:
1、損益性預算:其反映預算期內利潤目標及其構成要素的財務安排,包括銷售收入預算、成本支出預算、財務費用預算、投資收益預算、稅費預算等等。損益性預算應根據企業發展戰略、經營目標和企業年度生產經營計劃來編制。
2、資本性收支預算:其反映預算期內資本性資金的籌集和使用情況,包括資本性收入預算和資本性支出預算。資本性收支預算應根據企業發展戰略、經營目標和年度建設計劃、投融資計劃來編制。
3、資產負債預算:其反映預算期末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總量的變動情況,包括資產預算、負債預算、所有者權益預算和資產狀況指標預算。資產負債預算應根據損益性預算、資本性收支預算和專項預算等來編制。
4、現金流量預算:其反映預算期內現金的流入、流出情況,包括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預算、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預算和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量預算。現金流量預算應根據損益性預算、資本性收支預算、資產負債預算和專項預算等進行編制。
此外,有的企業為反映有特定資金來源和用途項目資金,需要編制專項預算等。
一般經營企業的預算管理當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標、以財務管理為核心、以資金管理為重點,全面控制企業的經濟活動。
但,企業不同時期、不同發展階段,其預算管理的目標和控制重點是不同的,應根據企業實際來確定。
預算是一個大的管理概念,是復雜的系統管理,不同的國家、地區和企業對預算管理的認識有所不同,這都很正常。以上是結合個人的實際工作回答樓主的有關問題,僅供參考!
3、財務預算的作用
財務預算是企業全面預算體系中的組成部分,它在全面預算體系中有一下重要作用:
1、財務預算使決策目標具體化、系統化和定量化
在現在企業財務管理中,財務預算到全面、綜合地協調、規劃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層次的經濟關系與職能,使之同意服從於未來經營總體目標的要求;同時,財務預算又能使決策目標具體化、系統化和定量化,能夠明確規定企業有關生產經營人員各自職責及相應的奮斗目標,做到人人事先心中有數。
財務預算作為全面預算體系中的最後環節,可以從價值方面總括地反映經營期特種決策預算與業務預算的結果,使預算執行情況一目瞭然。
2、財務預算有助於財務目標的順利實現
通過財務預算,可以建立評價企業財務狀況的標准。將實際數與預算數對比,可及時發現問題和調整偏差,使企業的經濟活動按預定的目標進行,從而實現企業的財務目標。
㈦ 企業財務預算是什麼意思
企業財務預算:是在預測和決策的基礎上,圍繞企業戰略目標,對一定時期內企業資金的取得和投放、各項收入和支出、企業經營成果及其分配等資金運動所做出的具體安排。
公司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內容:
1、經營預算:具體包括銷售預算、生產預算、材料采購預算、人工預算、製造費用預算、單位成本預算、營業費用和管理費用預算等。
2、投資預算,具體反映何時投資、投資多少、資金來源和投資收益等。
3.財務預算。包括:現金預算、預計利潤表、預計資產負債表。
經營預算和投資預算必須以貨幣形式反映在財務預算中。
製作財務預算的步驟
1、先根據產能定產量,再按產量制定主要單耗,根據采購價格制定成本;
2、根據產量制定銷量,根據售價定主營業務收入;
3、根據銷售定銷售費用;
4、根據歷年的情況制定管理費用;
5。根據融資安排制定財務費用 ;
6、根據投資情況制定投資收益 簡單的編製程序如上,是以產定銷的預算編制 如果以利潤為導向 則先定利潤,再分解其他指標。
㈧ 商業計劃書財務預算的計算方式
首先,搜集和整理資料:包括行業數據、用戶情況等市場數據,歷史業務數據的分解,以及對比公司的產品價格和成本費用。比如一個消費領域的B2C電商企業,就要關注歷史階段的用戶數,獲得用戶的成本,以及盈利模式下各板塊的收入。
其次,制定公司發展規劃:根據公司戰略,制定業務發展計劃,包括產品計劃、人員計劃、市場推廣計劃、融資計劃等等。
然後,設定可變的財務假設:包括市長增長的假設、業務增長的假設,以及未來邊際成本變化的假設,通過合理的假設來搭建財務模型。通常情況下,第一年要做到按月度預測,第二年要按照季度預測,第三年及以後要按照年度預測;以及進行實際預測:根據業務發展規劃,在財務模型中填入相應的業務數據,根據公式利潤=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生成最終的財務報表。
最後,修正預測結論:最後一步就是評估這份財務報表是否可行,是否合理。比如,增長是否過快、利潤水平是否過高。如果存在不合適,就需重新調整財務假設並生成新的報表,直到合理為止。
㈨ 做財務預算有哪些優勢
財務預算是企業全面預算體系中的組成部分,它在全面預算體系中有以下重要作用:
1、財務預算使決策目標具體化、系統化和定量化
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中,財務預算到全面、綜合地協調、規劃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層次的經濟關系與職能,使之統一服從於未來經營總體目標的要求;同時,財務預算又能使決策目標具體化。財務預算作為全面預算體系中的最後環節,可以從價值方面總括地反映經營期特種決策預算與業務預算的結果,使預算執行情況一目瞭然。
2 、財務預算有助於財務目標的順利實現
通過財務預算,可以建立評價企業財務狀況的標准。將實際數與預算數對比,可及時發現問題和調整偏差,使企業的經濟活動按預定的目標進行,從而實現企業的財務目標。
3、財務預算總預算
財務預算是總預算,又是作為全面預算體系中的最後環節的預算,它可以從價值方面總括地反應經營期特種決策預算與業務預算的結果,使預算執行一目瞭然。其餘預算均是賬務預算的輔助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