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班族如何理財
上班族想要投資理財還是要以安全、穩健為主,如今市場行情雖較為穩定,但理財新規和理財子公司的推出,還是提醒我們,在投資理財上依舊要非常謹慎。
3. 基金定投
基金定投是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的簡稱,是指在固定的時間,以固定的金額,投資到指定的開放式基金中,類似於銀行的零存整取方式。人們常所說的基金主要是指證券投資基金。
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扣款周期和金額,採取分批買入法,克服了只選擇一個時點進行買進的風險缺陷,可以均衡成本,分散市場風險,較適合進行長期投資。
基金種類繁多,有債劵基金、混合基金、指數基金和股票基金,它們的收益高低不等,如混合基金、指數基金和股票基金就屬於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相對而言債劵基金屬於風險較低的理財產品,但因今年市場波動,企業違約風險相對增加,所以在投資此類產品時需謹慎選擇,小心踩雷。
4. 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不是普通存款,簡單來說,這類產品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與普通存款一樣,運用在低風險、低收益的產品上,以獲得穩定收益保證產品本金相對安全;另一部分就要投資到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中,以獲得產品更多的收益。結構性存款的起投金額為5萬元,收益率為浮動收益,95天投資期限的收益率一般在3.25%左右。
以上是最近較受歡迎的理財產品,不僅資金相對自由,安全性也相對較高,而且收益還會根據產品不同投資標的、資金和時間的不同有不同的區別,所以可選擇和投資的范圍較為豐富,大家可以根據需求選擇。
2. 京東眾邦銀行理財,到底是不是騙子
如需投資理財,推薦農行理財產品,農業銀行理財產品購買根據自身投資偏好、風險回承受能力、資金流動答性等綜合考慮,可以進入招行主頁,點擊「個人服務-投資理財-銀行理財」,根據需要篩選下自己需要的產品信息。
如需相應的理財規劃建議,到農行網點或直接聯系客戶經理嘗試了解。【溫馨提示:購買之前請詳細閱讀產品說明書】
若所在城市有農業銀行,也可以了解下農行的快e寶,2016年5月27日起,個人網銀、掌銀渠道「快溢寶」更名為「農銀快e寶」,簽約產品變更為「農銀紅利日結A(000907)」,簽約快e寶,即同時簽約基金業務,並開通定投、智能定投、組合、快速贖回等功能。
新產品支持T+0實時贖回,每日結算收益,並支持余額自動轉入、關聯信用卡和個貸轉出的設置,最低留存金額的最低值為100元。
櫃面簽約仍為老「快溢寶」,您需解約老產品後,方可簽約「農銀快e寶」新產品。
個人掌銀設置快e寶業務的方法:進入個人掌銀,選擇「投資」-「農銀快e寶」,點擊主頁右上角設置圖標進入設置主頁。可解約「農銀快e寶」、更換綁定手機號、開通/關閉余額自動轉入、開通/關閉自動轉出。
3. 銀行賣的理財保險靠譜嗎
不能說絕對安全,但是還是相對比較穩健的。雖然根據資管新規要求,未來理財專產品均不能承諾保屬本保息,包括銀行理財產品。但是不承諾保本保息並不意味著理財產品就有很大的「風險」了,也並不意味著銀行理財就不靠譜或風險「大」。
可以關注一下中小型銀行的「智能銀行存款」,享受存款保險保障(根據《存款保險條律》規定:個人在單個銀行的普通存款(不包括結構性存款)享受50萬以內100%賠付),「利率」在4%-5.5%左右。
如活期產品「三湘銀行活期」,提前支取收益3.9%左右,隨時存取,當日起息,節假日無限制,任意自然日支取,當日實時到賬,無交易日限制,無限額限制;如「眾邦多邦利」銀行存款產品,靠檔計息,最高支取收益率5.0%,轉入當日起息,節假日無限制,支取當日實時到賬,支持隨時支取,無限額限制。
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下載鏈接」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4. 京東里理財眾邦寶銀行理財,是不是真的會不會是騙人的利息高,
個人建議:P2P的理財請謹慎。利息高的更要謹慎,最近42天七十多加理財平台都暴雷了。。。
5. 代銷理財與自營理財有何區別
相信大家對「銀行理財」這個詞並不陌生,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有投資理財觀念。由於很多投資者既不懂投資又厭惡風險,因此更喜歡購買銀行理財。因為在很多老百姓的眼裡,銀行是由國家背書的金字招牌,所以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肯定也是安全的。那麼銀行理財真的沒風險嗎?其實銀行理財產品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安全。
首先,銀行理財不等同於銀行存款,因此還是有投資虧損的風險。即使是銀行存款,現在也不是零風險。根據《存款保險條例》約定,一旦銀行出現危機,保險機構對存款人的最高賠付額是50萬。簡單來說,如果你在銀行存款低於50萬,那麼銀行倒閉可以全賠;如果你的存款高於50萬,那麼銀行倒閉的話,你有可能只能拿回來50萬;
其次,銀行的理財產品分為自營和代銷兩種方式,兩者區別很大。先來說說自營,顧名思義就是銀行自己經營的理財產品。一般來說,銀行理財產品是一個資金募集池,然後銀行會根據自己的業務將資金投向股票、債券、信託等等。比如前些年市場上風風火火的股票結構化產品,很多優先資金都能看到銀行的身影。另外銀行還會用理財資金購買公募債和ABS的優先順序,整體收益大概在5-7%之間。由於是銀行的自營業務,這類理財產品銀行大多都會兜底,因此自營類理財產品相對風險小一點,但是收益也低。
另一種就是代銷產品,銀行作為持牌金融機構,基本都有代銷基金的資質。由於銀行的客群龐大,因此銀行幫其它機構代銷產品的話,都能拿到很好的分成。對於某些分行來說,代銷產品的利潤要遠高於自營理財產品,銀行有時候為了利潤,合規風控都得靠邊站。
道理很簡單,代銷合同一般都有專業的律師團隊審過,風險都轉嫁給了客戶。只要客戶簽字購買了,將來遇到問題銀行兩手一攤,常規途徑投資者還真沒啥太好的辦法。對於銀行來說風險可控,所以總行有時候對於這種業務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投資者在購買銀行代銷產品的時候就要擦亮眼睛了。
最後再來說說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這也是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先說結論:普通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肯定跑不贏通脹,即使私行的產品也不會超過年化8%。原因只有四個字,降低預期。首先每家銀行都有攬儲指標,如果理財產品收益過高會影響儲蓄率;其次銀行的客群一般比較穩定,這時候就不需要靠高收益吸引投資者,而是通過平穩收益來穩定客戶。牛哥之前跟很多家私行部打過交道,銀行的分配方式基本上把高收益這條路給堵死了。比如當時牛哥公司讓銀行代銷的某私募基金A。分配方式如下:(假設實際年化收益率=X)
當X≦5%時,銀行不提取超額業績提成;
當5%
當7%
當10%
單看分配方式是不是有點暈?牛哥直接上數字:
當產品收益是10%的話,投資者能拿到7.6%;
當產品收益達到15%時,投資者收益是7.8%;
當產品收益達到20%時,投資者收益是8.6%;
即使產品收益翻倍的話,投資者收益也只有16.6%。
一般銀行投資的量化私募產品,都是以穩健為主,年化收益水平大概在8%-15%之間,換言之,投資者的收益基本就維持5-8%之間,基本上比普通的理財產品高出2%-3%左右。所以說想要跟銀行計算精明的話,投資者明顯不是對手。
雖然說銀行理財產品有很多坑,但是對於C2以下的投資者來說,銀行理財仍然是除貨幣基金以外的主要投資理財工具。那麼我們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需要注意哪些細節呢?
1、首先關注銀行理財是自營還是代銷。自營相對好點,如果是代銷的話,需要看資產管理人是誰。一般來說,選擇比較知名老牌的大機構,相對遇坑的概率會小一些;
2、需要了解銀行理財的底層資產投向哪裡?這一點比產品的風險等級更重要,因為產品的風險測評一般是由銀行內部評定,可參考性不高。但是了解了底層資產實際投向哪裡,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風險點,然後再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擇是否繼續購買。
3、關注產品的封閉期限和清算周期,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一般來說封閉期越長收益越高,具體對標產品可以參考保險理財產品的收益做判斷。關於清算周期,
4、注意產品的費率情況和收益分配。一般來說費用主要包括管理費、託管費,有些還有銷售服務費,除此之外如果有其它費用的話需要問清楚。不然實際到手的收益會縮水很多。
本文由@金曉牛原創,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財經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