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學理財,什麼意思人家都說學理財,會掙錢,是不是騙人的啊
記住,只要是要你拿錢出來的,就得小心啦,防止被騙。
學理財可以學學,但是不能把錢交給他們。
有餘錢,存銀行最安全。有些銀行的保本理財產品是可以考慮買點的,收益比存款高一點。
㈡ 投資理財能掙錢嗎
投資理財肯定可以掙錢啊,要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人選擇各種各樣的理財產品,但是這些也有一定的風險,說不定就賠了。
所以在進行投資理財之前一定要做好詳細的准備,先了解哪個理財項目有發展的空間,不要剛投進去就賠了。
㈢ 做理財可以掙錢嗎
這幾年復大家都被逼的去理制財,為什麼?因為錢存在銀行里就不斷得貶值,過去的十年,如果你的錢沒有張五倍,那麼你就是一直在賠錢!社會就是這么殘酷,今天五塊錢能吃飽飯,明天五塊錢都買不了一個饅頭了,你說你不理睬行么?下面是我自己的一些理財的心得,雖然不是特別專業,但是也算是經驗之談,希望對你有些啟發。
㈣ 理財是什麼,理財就是賺錢,理財顧問就是問了賺你的錢
很多人認為剩下的就算是賺下的。節儉生財,這是我國居民的傳統理財觀念。調查中,有48.80%的公眾同意這個觀點,有38.50%的公眾不同意這個觀點,這種對立說明傳統與現代的理財觀念在發生激烈的碰撞。
調查顯示,50-55歲的公眾中,有一半以上的公眾(58.6%)同意「節儉生財,這是理財的關鍵」,且隨著年齡的增大,持有此觀點的人越多。但是,也有40%左右的公眾不同意節儉生財,50-55歲之間的人也有36.90%否定了此觀點,這些情況說明我國居民的理財觀念正在不斷更新。
Comments 專家點評
長期以來,中國的儲蓄一直居高不下,在西方人看來不可思議,但在中國人看來就很簡單,原因是中國目前生活成本的巨大壓力。教育、醫療、房地產,這些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領域長期以來收取的費用居高不下,並且逐年增長。調查顯示,年紀越高的公眾,越同意節儉生財這一觀點;收入越高的公眾同意這個觀點的越多。因此在一定時期內,一定條件下一部分公眾將繼續持有這一觀點。
很明顯,節儉是一種變相的理財,聚財。但如果因為節儉傷害了家庭的生活質量,因噎廢食,節儉則變成了一種財務束縛,想想中國人的老話:開源節流。看起來,開源比節流顯得更重要
「理財顧問只是為了獲利或者銷售業績才向我推薦某種產品的」,40.60%的公眾同意這個觀點,36.70%的公眾不同意這個觀點。收入越高的公眾贊同這一觀點的越多。
「我不會完全相信理財顧問將自己的資產狀況全盤脫出」,58.80%的人同意這個觀點,有26%的公眾不同意。從年齡上分析顯示大家基本一致,收入上也區別不大,而學歷越高的公眾越謹慎。說明大部分公眾對銀行顧問的評價還持有保留態度,銀行顧問的素質、服務以及宣傳還有待提高。
為什麼有40.6%的人同意「銀行顧問只是為了獲利或者銷售業績才向我推薦某種產品的」這個觀點?受計劃經濟時代的影響,相當一部分企業的服務意識不強。實際在今天的中國相對於美國的服務意識,還是欠缺的,因此當有人給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的時候,便另他們產生錯覺,不肯輕易相信,只有銀行顧問增強自身的素質,為公眾量身推薦理財產品,才能贏得更廣闊的理財市場。
Comments 專家點評
一、經濟環境的變化,使大眾不易再以傳統方式,實現資產保值增值。
二、市場現有的理財產品,需要專業知識去了解、認識與選擇。普通人要通過學習知識了解產品,成本高且不現實,因此宜委託理財師相協。
三、資本市場變幻莫測,無太多規律可循,尤其我國沒有完全市場化的資本市場,影響因素更多,通過委託具豐富經驗的理財師,有利於規避風險獲取回報。
四、經濟與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得以接觸大量資訊,但其中不少屬無效、虛假信息,僅靠個人難以甄別,此時就需理財師協助進行篩選分析,提供理財咨詢。
五、個人從事理財規劃,缺乏足夠的精力與時間。委託理財師操作,在時間、精力與財富增值方面,都是劃算。
有54.50%的人不同意這個觀點,但也有超過1/3的人同意這個觀點。分析顯示,年齡越高的人,同意這個觀點的人就越多。學歷越低的人,同意這個觀點的就越多。學歷越高,年齡越低的公眾則願意為理財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
現代人最常掛在嘴邊的就是「忙得找不出時間來了」。每日為工作而庸庸碌碌,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的人,就像常怨嘆錢不夠用的人一樣,是「時間的窮人」,似乎都有恨不得把24小時變成48小時來過的願望。但上天公平給予每人一樣的時間資源,誰也沒有多佔便宜。在相同的「時間資本」下,就看各人運用的巧妙了,有些人是任時間宰割,毫無管理能力,二十四小時的資源似乎比別人短少了許多,有人卻能「無中生有」,有效運用零碎時間;而有些懂得「搭現代化便車」的人,乾脆利用自動化及各種服務業代勞,「用錢買時間」。「時間即金錢」,尤其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更能深切感受,每天時間分分秒秒的流失雖不像金錢損失到「切膚」的程度,但是,錢財失去尚可復得,時間卻是「千金喚不回」的。如果你對上天公平給予每個人24小時的資源無法有效管理,不僅可能和理財投資的時機性失之交臂,人生甚至還可能終至一事無成,可見「時間管理」對現代理財人的重要性。想向上帝「偷」時間既然不可能,那麼學著自己「管理」時間,把分秒都花在「刀口」上,提高效率,才是根本的途徑。
㈤ 理財的目的是什麼呢大部分人肯定會講為了錢,為了多賺錢,真是這樣嗎
理財的意義就是資金保值、資金增值。這個是必然的。國家經濟就靠投資、消費、出口來增長,一般群眾就是在投資和消費來幫助國家增長經濟的。
P2P理財就是一種普惠金融,讓更多的人參加到投資中來,門檻低到100元就能理財。
智 融 財 富
㈥ 理財產品很多,買理財產品就一定能掙錢嗎
現如今有許多人購買理財產品,那麼它一定會賺錢嗎,那真說不定不是嗎?很多人都相信理財產品,有沒有了解過的,還有跟風的,更多的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嘗試的,但你都不了解,但你依然相信你會有這樣的運氣,這是最讓我佩服的地方。
前段時間,我經常刷到一些視頻是關於購買理財產品賺到錢的人,雖然虧損的也有,但卻是比較少的,但沒過多久就有許多虧錢的蹦了出來,虧損的還是比較大的,這應該就是有反彈作用吧,因為時間隔得並不久,而且還有較大的反轉,這應該也是證實了理財產品也是有風險的,並不是一定能賺錢的,除非你購買哪種長期收益並且有一定分紅的理財產品,才會有一定的收益,但都是一些小的收益。
在銀行有一些理財產品分類:1.固定收益類2.保本型非固定收益類3.不保本浮動收益。這三種類型非常常見,這三種收益確定性越來越低,但預期收益率相對來說就是依次增高的,要想賺大錢就會有風險,但不能保證理財產品一定賺錢。
㈦ 理財賺錢的原理是什麼
拿借貸的錢去賺錢,從投資理財的角度去看,如果你的資產回報率高於你的融資成本的話內,你就盡可能地去借容貸吧,利用杠桿掙錢。借貸的錢有助於你的自有資金發揮四兩拔千斤的效果,大大提升你的自有資金回報率,獲得遠超越市場平均收益率的回報。
在目前利率的水平下,房產是相對較好的投資產品,但風險也不小。上海房產在過去的三年裡,年收益率沒有低於15%的。房地產的收益率主要由資產回報率和租金回報率組成。上海房租的年回報率一般在5%。兩者之和是20%,也就是說,上海房地產資產年收益率在20%。但目前從銀行貸款的融資成本是6%以下,因為按揭利率是6%以下,因此通過運用銀行貸款與市場利率之間的套利,賺取利差可達15%。
㈧ 理財真的能賺錢嗎
理財真的能賺錢嗎、買理財是有風險的、但是要有吃得贏和吃得輸的心態,才能做得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