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福泉樓 對聯
上聯:福地青山生錦綉
下聯:泉樓綠水涌雲煙
B. 《清史稿.列傳第一百二十三》翻譯
林則徐 鄧廷楨 達洪阿
林則徐,字少穆,福建侯官人。少警敏,有異才。年二十,舉鄉試。巡撫張師誠辟佐幕。嘉慶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歷典江西、雲南鄉試,分校會試。遷御史,疏論福建閩安副將張寶以海盜投誠,宜示裁抑,以防驕蹇,被嘉納。未幾,出為杭嘉湖道,修海塘,興水利。道光元年,聞父病,引疾歸。二年,起授淮海道,未之任,署浙江鹽運使。遷江蘇按察使,治獄嚴明。四年,大水,署布政使,治賑。尋丁母憂,命赴南河修高家堰堤工,事竣回籍。六年,命署兩淮鹽政,以未終制辭,服闋,補陝西按察使。遷江寧布政使,父憂歸。十年,補湖北布政使,調河南,又調江寧。十一年,擢河東河道總督。疏陳稭料為河工第一弊藪,親赴各?察驗;又言碎石實足為埽工之輔,應隨宜施用。十二年,調江蘇巡撫。吳中洊飢,奏免逋賦,籌撫恤。前在籓司任,議定賑務章程,行之有效,至是仍其法,宿弊一清。賑竣,乃籌積谷備荒。清釐交代,盡結京控諸獄。考覈屬吏,疏言:「察吏莫先於自察,必將各屬大小政務,逐一求盡於心,然後能以驗群吏之盡心與否。如大吏之心先未貫徹,何從察其情偽?臣惟持此不敢不盡之心,事事與僚屬求實際。」詔嘉之,勉以力行。
先是總督陶澍奏濬三江,則徐方為臬司,綜理其事,旋以憂去。至是黃浦、吳淞工已竣,則徐力任未竟者,劉河工最要,撥帑十六萬五千有奇,白茆次要,官紳集捐十一萬兩,同時開濬,以工代賑。兩河舊皆通海,易淤,且鑿河工鉅,改為清水長河,與黃埔、吳淞交匯通流。各於近海修閘建壩,潮汐泥沙不能壅入,內河漲,則由壩泄出歸海。復就原河逢灣取直,節省工費三萬餘兩,用濬附近劉河之七浦河,及附近白茆之徐六涇、東西護塘諸河。又濬丹徒、丹陽運河,寶帶橋泖淀諸工,以次興舉,為吳中數十年之利。兩署兩江總督。
十七年,擢湖廣總督。荊、襄歲罹水災,大修堤工,其患遂弭。整頓鹽課,以減價敵私無成效,專嚴緝私之禁,銷數大增。湖南鎮筸兵悍,數肇釁,巡閱撫馭,密薦總兵楊芳,擢為提督,移駐辰州,慎固苗疆屯防。
十八年,鴻臚寺卿黃爵滋請禁鴉片煙,下中外大臣議。則徐請用重典,言:「此禍不除,十年之後,不惟無可籌之餉,且無可用之兵。」宣宗深韙之,命入覲,召對十九次。授欽差大臣,赴廣東查辦,十九年春,至。總督鄧廷楨已嚴申禁令,捕拏煙犯,洋商查頓先避回國。則徐知水師提督關天培忠勇可用,令整兵嚴備。檄諭英國領事義律查繳煙土,驅逐躉船,呈出煙土二萬餘箱,親蒞虎門驗收,焚於海濱,四十餘日始盡。請定洋商夾帶鴉片罪名,依化外有犯之例,人即正法,貨物入官,責具甘結。他國皆聽命,獨義律枝梧未從。於是閱視沿海炮台,以虎門為第一門戶,橫檔山、武山為第二門戶,大小虎山為第三門戶。海道至橫檔分為二支,右多暗沙,左經武山前,水深,洋船由之出入。關天培創議於此設木排鐵練二重,又增築虎門之河角炮台,英國商船後至者不敢入。義律請令赴澳門載貨,冀囤煙私販,嚴斥拒之,潛泊尖沙嘴外洋。
會有英人毆斃華民,抗不交犯,遂斷其食物,撤買辦、工人以困之。七月,義律藉索食為名,以貨船載兵犯九龍山炮台,參將賴恩爵擊走之。疏聞,帝喜悅,報曰:「既有此舉,不可再示柔弱。不患卿等孟浪,但戒卿等畏葸。」御史步際桐言出結徒虛文,則徐以彼國重然諾,不肯出結,愈不能不向索取,持之益堅。尋義律浼澳門洋酋轉圜,原令載煙之船回國,貨船聽官查驗。九月,商船已具結進口,義律遣兵船阻之,開炮來攻,關天培率游擊麥廷章奮擊敗之。十月,又犯虎門官涌,官軍分五路進攻,六戰皆捷。詔停止貿易,宣示罪狀,飭福建、浙江、江蘇嚴防海口。先已授則徐兩江總督,至是調補兩廣。府尹曾望顏請罷各國通商,禁漁船出洋。則徐疏言:「自斷英國貿易,他國喜,此盈彼絀,正可以夷制夷。如概與之絕,轉恐聯為一氣。粵民以海為生,概禁出洋,其勢不可終日。」時英船寄椗外洋,以利誘奸民接濟銷煙。二十年春,令關天培密裝炮械,雇漁船?戶出洋設伏,候夜順風縱火,焚毀附夷匪船,接濟始斷。五月,再焚夷船於磨刀洋。諜知新來敵船揚帆北鄉,疏請沿海各省戒嚴。又言夷情詭譎,若逕赴天津求通貿易,請優示懷柔,依嘉慶年間成例,將遞詞人由內地送粵。
六月,英船至廈門,為閩浙總督鄧廷楨所拒。其犯浙者陷定海,掠寧波。則徐上疏自請治罪,密陳兵事不可中止,略曰:「英夷所憾在粵而滋擾於浙,雖變動出於意外,其窮蹙實在意中。惟其虛憍性成,愈窮蹙時,愈欲顯其桀驁,試其恫喝,甚且別生秘計,冀售其奸;一切不得行,仍必帖耳俯伏。第恐議者以為內地船炮非外夷之敵,與其曠日持久,不如設法羈縻。抑知夷情無厭,得步進步,威不能克,患無已時。他國紛紛效尤,不可不慮。」因請戴罪赴浙,隨營自效。七月,義律至天津,投書總督琦善,言廣東燒煙之釁,起自則徐及鄧廷楨二人,索價不與,又遭詬逐,故越境呈訴。琦善據以上聞,上意始動。
時英船在粵窺伺,復連敗之蓮花峰下及龍穴洲。捷書未上,九月,詔曰:「鴉片流毒內地,特遣林則徐會同鄧廷楨查辦,原期肅清內地,斷絕來源,隨地隨時,妥為辦理。乃自查辦以來,內而奸民犯法不能凈盡,外而興販來源並未斷絕,沿海各省紛紛徵調,糜餉勞師,皆林則徐等辦理不善之所致。」下則徐等嚴議,飭即來京,以琦善代之。尋議革職,命仍回廣東備查問差委。琦善至,義律要求賠償煙價,廈門、福州開埠通商,上怒,復命備戰。二十一年春,予則徐四品卿銜,赴浙江鎮海協防。時琦善雖以擅與香港逮治,和戰仍無定局。五月,詔斥則徐在粵不能德威並用,褫卿銜,遣戍伊犁。會河決開封,中途奉命襄辦塞決,二十二年,工竣,仍赴戍,而浙江、江南師屢敗。是年秋,和議遂成。
二十四年,新疆興治屯田,將軍布彥泰請以則徐綜其事。周歷南八城,濬水源,辟溝渠,墾田三萬七千餘頃,請給回民耕種,改屯兵為操防,如議行。二十五年,召還,以四五品京堂候補。尋署陝甘總督。二十六年,授陝西巡撫,留甘肅,偕布彥泰治叛番,擒其酋。
二十七年,授雲貴總督。雲南漢、回互斗焚殺,歷十數年。會保山回民控於京,漢民奪犯,毀官署,拆瀾滄江橋以拒,鎮道不能制。則徐主止分良莠,不分漢、回。二十八年,親督師往剿,途中聞彌渡客回滋亂,移兵破其巢,殲匪數百。保山民聞風股慄,縛犯迎師,誅其首要,散其脅從,召漢、回父老諭以恩信。遂搜捕永昌、順寧、雲州、姚州歷年戕官諸重犯,威德震洽,邊境乃安。加太子太保,賜花翎。二十九年,騰越邊外野夷滋擾,遣兵平之。以病乞歸。逾年,文宗嗣位,疊詔宣召,未至,以廣西逆首洪秀全稔亂,授欽差大臣,督師進剿,並署廣西巡撫。行次潮州,病卒。則徐威惠久著南服,賊聞其出,皆震悚,中道遽歿,天下惜之。遺疏上,優詔賜恤,贈太子太傅,謚文忠。雲南、江蘇並祀名宦,陝西請建專祠。
則徐才識過人,而待下虛衷,人樂為用,所蒞治績皆卓越。道光之季,東南困於漕運,宣宗密詢利弊,疏陳補救本原諸策,上畿輔水利議,文宗欲命籌辦而未果。海疆事起,時以英吉利最強為憂,則徐獨曰:「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後其言果驗。
鄧廷楨,字嶰筠,江蘇江寧人。嘉慶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屢分校鄉、會試,稱得士。十五年,授台灣遺缺知府,浙江巡撫蔣攸銛請留浙,補寧波。母憂歸,服闋,補陝西延安府,歷榆林、西安,以善折獄稱。平反韓城、南鄭冤獄,又全同州嫠婦母子,陝民歌頌,傳播京師。二十五年,超擢湖北按察使,權布政使。沿江民田歷年沉沒,而賦額仍在,為民累,悉請免之。道光元年,遷江西布政使。以前在西安失察渭南令故出縣民柳全璧殺人罪,罣誤,奪職。議戍軍台,宣宗知其無私,特免遣戍,予七品銜,發直隸委用。尋授通永道。四年,擢陝西按察使,遷布政使。
六年,擢安徽巡撫。自嘉慶時,安徽多大獄,鳳、潁兩郡俗尤悍,常以兵定,責繳兵械,私藏尚多。廷楨乃立限,責成保長,逾限及私造者置之法。任吏皆得人,刁悍之風稍戢。舊例,潁州屬三人以上凶器傷人者,極邊煙瘴充軍,僉妻發配。廷楨疏言:「悍俗誠宜重懲,婦女顧名節,多自殘求免,或自盡傷生,情在可矜,請停其例。」遇水災,親乘舟勘賑。修復安豐塘、芍陂水門,濬鳳陽沫河,加築堤閘。嚴緝捕,屢獲劇盜。以獲南河掘堤首犯陳端,詔嘉獎。治皖十載,政尚安靜,境內大和。
十五年,擢兩廣總督。鴉片煙方盛行,漏銀出洋為大患。十六年,英吉利商人以躉船載煙,廷楨禁止不許進口,猶泊外洋,嚴旨驅逐。沿海奸民勾結,禁令猝難斷絕。廷楨與提督關天培整備海防,迭於大嶼山口、急水洋獲蟹艇,載銀鉅萬,盡數充賞,破獲囤煙私販。十八年,英船載屬番男婦五百餘人赴澳門居住,驅令回國。詔下禁煙議,疏言:「法行於豪貴,則小民易從;令嚴於中土,則外貨自絀。」十九年,林則徐奉命至廣東,廷楨與之同心協力,盡獲躉船積煙,焚之,嚴私販之罪;臨以兵威,屢戰皆捷,事詳則徐傳。奸民因失業,遍騰蜚語。廷楨疏陳,略曰:「臣緝懲鴉片,三載於茲。豪猾之徒,刑僇逋逃,身家既失,怨讟遂興。查檢為希旨,掩捕為貪功,偵伺為詭謀,推鞫為酷罰。誣以納賄,目以營私。譏建議為急於理財,訾新例為輕於改律,狂悖紛熒,無非為煙匪泄憤。」詔慰勉之。
調兩江、雲貴,皆未赴,閩防方急,遂調閩浙總督。購洋炮十四運閩,以閩洋無內港,炮台建於海灘,沙浮不固,奏改為炮墩,囊沙堆築,外護以船。募水勇飾商船出洋巡緝。二十年三月,英船窺廈門,遣提督程恩高等迎敵於梅林澳,擊走之。奸民勾通出洋運煙,分責水陸師嚴緝,遇即攻擊,迭有殲擒。六月,敵船駛入廈門,求通貿易,阻之,遂開炮,來撲炮台,參將陳勝元、守備陳光福奮擊,斃其前隊數人,發炮傷敵甚眾,乃遁。其分犯浙洋者,陷定海,廷楨率師赴剿,行次清風嶺,詔以閩防緊要,止其赴浙,遂駐兵泉州,招募練勇。疏言:「英船二十餘艘聚泊定海,內地師船恐難驟近,必改造堅大之船,多配炮火,間道而進,方能制勝。」
九月,詔以廷楨等在粵辦理不善,轉滋事端,與林則徐同奪職。二十一年,琦善撤沿海兵備,虎門失守,復追論廷楨久任兩廣,廢弛營務,與則徐同戍伊犁。二十三年,釋還。尋予三品頂戴,授甘肅布政使。議清查荒地,親往歷勘,由銀州東盡洮、隴,西極酒泉,得田一萬九千四百餘頃,又番貢地一千五百餘頃,寧夏馬廠地歸公一百餘頃,熟地升科,荒者招墾,詔嘉其勤,復二品頂戴。二十五年,擢陝西巡撫,署陝甘總督。番匪擾蒙部,遣兵邀擊於硫磺溝,平之。尋回任。二十六年,卒於官。
廷楨治行早為時稱,屢躓屢起,宣宗知之深,故卒用之。績學好士,幕府多名流,論學不輟。尤精於音韻之學,所著筆記、詩、詞並行世。子爾恆,亦官至陝西巡撫,自有傳。
當廷楨之去福建也,逾年,英兵復至,陷廈門,遂窺台灣。總兵達洪阿偕台灣道姚瑩屢卻之。及和議成,同獲譴。
達洪阿,字厚庵,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由護軍洊擢總兵。道光十五年,調台灣鎮。十八年,剿嘉義縣匪沈和等,賜花翎,加提督銜。二十一年八月,英兵船至雞籠海口,達洪阿與姚瑩督兵御之。副將邱鎮功燃巨炮折其桅,敵船沖礁破碎,擒斬甚眾,賜雙眼花翎。九月,敵船再至雞籠三沙灣,復卻之。剿平嘉義、鳳山土匪,予騎都尉世職。二十二年,敵船犯淡水、彰化間之大安港,欲入口。達洪阿謀於姚瑩,瑩曰:「此未可與海上爭鋒,必以計殲之。」乃募漁舟投敵任鄉導,誘令從土地公港入,擱淺中流,伏發,大破之,落水死者無算,其竄入漁舟者,擊斬殆盡。詔嘉台灣三次破敵,達洪阿等智勇兼施,大揚國威,賜號阿克達春巴圖魯,加太子太保銜。敵船游奕外洋,乘間掩擊,迭有俘獲,遂不復至。
既而英師再陷定海,浙江、江蘇軍屢挫,乃議和。英將濮鼎查訴稱台灣所戮皆遭風難民,達洪阿等冒功捏奏,命總督怡良赴台灣查辦。至即傳旨革職逮問,兵民不服,勢洶洶,達洪阿等撫慰乃散。至京,下刑部獄,尋釋之,予三等侍衛,充哈密辦事大臣。歷伊犁參贊大臣,西寧辦事大臣。二十六年,偕陝甘總督布彥泰剿平黑錯寺番匪。三十年,授副都統。
咸豐元年,從大學士賽尚阿剿賊廣西,破紫金山西南炮台。以病回京。三年,粵匪犯畿輔,率八旗兵赴臨洺關進剿。從欽差大臣勝保擊賊靜海,四戰皆捷,追至下西河,副都統佟鑒、天津知縣謝子澄陣亡。詔斥達洪阿先退,革職,留營效力。四年,敗賊獻縣,復原官。尋追賊阜城,受傷,卒於軍。贈都統銜,予騎都尉兼一雲騎尉世職,謚壯武。姚瑩自有傳。
論曰:林則徐才略冠時,禁煙一役,承宣宗嚴切之旨,操之過急;及敵氛蹈瑕他犯,遂遭讒屏斥。論者謂粵事始終倚之,加之操縱,潰裂當不致此。則徐瀕謫,疏陳:「自道光元年以來,粵關徵銀三千餘萬兩,收其利必防其害。使以關稅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制夷已可裕如。」誠為讜論。惟當時內治廢弛,外情隔膜,言和言戰,皆昧機宜,其禍豈能倖免哉?鄧廷楨與則徐同心禦侮,克保岩疆。若達洪阿、姚瑩卻敵台灣,固由守御有方,亦因敵非專注,朝廷皆不得已而罪之,諸人卒皆復起,而名節播宇內、煥史冊矣。
C. 有關精神的古詩句
1、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出自近現代譚嗣同的《獄中題壁》
譯文:我橫刀而出,仰天大笑,因為去者和留者肝膽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侖山一樣的雄偉氣魄。
2、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譯文:活著就要當人中的俊傑,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3、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出自清代林則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譯文:如果對國家有利,我將不顧生死。難道能因為有禍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嗎?
4、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出自明代於謙的《石灰吟》
譯文: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高尚的節操留在人世間。
5、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出自唐代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譯文: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燒成灰燼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D. 貴陽觀山湖越千翼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怎麼樣
貴陽觀山湖越千翼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2018-01-30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貴陽市觀山湖區喀斯特公園臨金陽南路一側國喜中心A棟(智聯教育大廈)9層整層。
貴陽觀山湖越千翼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20115MA6GRYH19K,企業法人劉芳芳,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貴陽觀山湖越千翼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禁止的不得經營;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應當許可(審批)的,經審批機關批准後憑許可(審批)文件經營;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無需許可(審批)的,市場主體自主選擇經營。(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組織、策劃;教育信息咨詢(培訓及辦學除外);教育項目投資(不含投資理財、投融資理財咨詢業務);企業管理咨詢;教育項目開發;教育軟體開發;計算機軟體及配套設備開發;教育科研文獻研究;展覽展示服務;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廣告;,會務服務;市場營銷策劃;商務信息咨詢(不含投資理財、投融資理財咨詢業務);健康信息咨詢(不含治療);企業形象設計及策劃;企業營銷策劃;人力資源信息咨詢;銷售;文教用品、文化用品、辦公用品、音樂器材(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貴陽觀山湖越千翼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E. 學寫對聯,你能做到上下聯之間不重字嗎
上聯:稀飯乾飯茫茫
下聯:肥肉瘦肉嘎嘎
橫批:實在實惠
F. 清史稿列傳一百五十六翻譯全文
翻譯:
1839年6月的一天,廣州城沸騰起來了。城門邊張貼著一張大布告,人們紛紛前來觀看。有人大聲讀著:「欽差大臣林則徐,遵照皇上御旨,於6月3日在虎門灘將收繳的洋人鴉片當眾銷毀,沿海居民和在廣州的外國人,可前往觀瞻……」老年人邊聽邊點頭,笑呵呵地捋著胡須。
青年人興奮地揮著拳頭,贊不絕口;頑皮的孩子們在人群里鑽來鑽去,高興地叫喊著:「燒洋鬼子的大煙了,快到虎門灘去看哪!」6月3日那天,成群結隊的百姓,穿著節日盛裝,敲鑼打鼓,起勁地耍著獅子舞著龍;孩子們用竹竿挑著一串串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聾。
浩浩盪盪的人流,從四面八方向虎門灘涌去。虎門灘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虎門灘高處,挖了兩個十五丈見方的銷煙池。池子前面有一個涵洞,直通大海;後面有一條水溝,可以往裡灌水。池子周圍搭了幾個高台,林則徐等文武官員,在高台上監督銷煙。
銷煙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後把一袋袋海鹽倒入池內,又把每包煙土切成四塊,扔進水裡,等煙土泡透後,再把一擔擔生石灰倒進池子里。不一會兒,池子像開了鍋似的,黑色的鴉片在池子里翻來滾去,一團團白色煙霧從池子里往上蒸騰,彌漫了整個虎門灘。
圍觀的群眾歡呼雀躍,在雷鳴般的歡呼聲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開了,銷毀的鴉片被咆哮的海水捲走了。許多外國商人看到這驚心動魄的場面,都非常震驚。他們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則徐的台前,摘下帽子,躬身彎腰,以示敬畏。
林則徐對他們說:「現在你們都看到了,天朝禁煙極嚴。希望你們回去以後,轉告貴國商人,從此要專做正當生意,不要違犯天朝禁令,走私鴉片,自投羅網。」商人們垂手敬聽,連聲稱是。經過二十三天,近兩萬箱鴉片被全部銷毀了。這一壯舉,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滅了外國侵略者的威風。
原文:
(道光)十八年,鴻臚寺卿黃爵滋請禁鴉片煙,下中外大臣議。則徐請用重典,言:「此禍不除,十年之後,不惟無可籌之餉,且無可用之兵。」宣宗深韙之,命入覲,召對十九次。授欽差大臣,赴廣東查辦,十九年春,至。
總督鄧廷楨已嚴申禁令,捕拏煙犯,洋上查頓先避回國。則徐知水師提督關天培忠勇可用,令整兵嚴備。檄諭英國領事義律查繳煙土,驅逐躉船,呈出煙土二萬余箱,親蒞虎門驗收,焚於海濱,四十餘日始盡。請定洋商夾帶鴉片罪名,依化外有犯之例,人即正法,貨物入官,責具甘結。
他國皆聽命,獨義律支吾未從。於是閱視沿海炮台,以虎門為第一門戶,橫檔山、武山為第二門戶,大小虎山為第三門戶。海道至橫檔分為二支,右多暗沙,左經武山前,水深,洋船由之出入。關天培創議於此設木排鐵練二重,又增築虎門之河角炮台,英國商船後至者不敢入。義律請令赴澳門載貨,冀囤煙私販,嚴斥拒之,潛泊尖沙嘴外洋。
此文出自1914年至1927年趙爾巽(主編)《清史稿》
寫作背景: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初年由北洋政府設館編修,記載了清朝歷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是一部紀傳體史書。全書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紀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傳三百一十六卷,以紀傳為中心。所記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國稱汗,下至1912年清朝滅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歷史。
自1914年設立清史館起,歷時十四年修成。先後參加縮寫的有柯劭忞等一百多人。本書體例一如歷代的正史,分為本紀、志、表、列傳四個部分,共五百二十九卷。
然而,《清史稿》修纂時,纂修者多為清室遺老,眷戀清朝的心態甚重,故書中很多反對革命、誣蔑先烈、諛揚清朝之詞,政治立場有很大問題。
其次,當時清朝的檔案尚未清理,修史者只能根據原國史館中的稿件和有關史籍,不能直接利用原始檔案,故價值較遜。
再次,《清史稿》成書時,國民黨的北伐軍即將入北京,倉猝付印,未能對全書統一修改和認真校勘,故史實、人名、地名、年月日的錯誤遺漏比比皆是。趙爾巽在《發刊綴言》中指出,本書是「作為史稿披露」的「急就之章」,「並非視為成書」。
《清史稿》出版後之翌年,即1929年,故宮博物院院長易培基呈文國民黨行政院,建議禁止《清史稿》的發行,《清史稿》遂成禁書。
易培基在呈文中說:此書「系用亡清遺老主持其事,……彼輩自詡忠於前朝,乃以誹謗民國為能事,並不顧其既食周粟之嫌,遂至乖謬百出,開千百年未有之奇……故其體例文字之錯謬百出,尤屬指不勝屈。此書若任其發行,實為民國之奇恥大辱」。
G. 林則徐傳原文
林則徐 鄧廷楨(達洪阿)
林則徐,字少穆,福建侯官人。少警敏,有異才。年二十,舉鄉試。巡撫張
師誠辟佐幕。嘉慶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歷典江西、雲南鄉試,分校
會試。遷御史,疏論福建閩安副將張寶以海盜投誠,宜示裁抑,以防驕蹇,被嘉
納。未幾,出為杭嘉湖道,修海塘,興水利。道光元年,聞父病,引疾歸。二年,
起授淮海道,未之任,署浙江鹽運使。遷江蘇按察使,治獄嚴明。四年,大水,
署布政使,治賑。尋丁母憂,命赴南河修高家堰堤工,事竣回籍。六年,命署兩
淮鹽政,以未終制辭,服闋,補陝西按察使。遷江寧布政使,父憂歸。十年,補
湖北布政使,調河南,又調江寧。十一年,擢河東河道總督。疏陳稭料為河工
第一弊藪,親赴各廳察驗;又言碎石實足為埽工之輔,應隨宜施用。十二年,調
江蘇巡撫。吳中洊飢,奏免逋賦,籌撫恤。前在藩司任,議定賑務章程,行之
有效,至是仍其法,宿弊一清。賑竣,乃籌積谷備荒。清釐交代,盡結京控諸獄。
考覈屬吏,疏言:「察吏莫先於自察,必將各屬大小政務,逐一求盡於心,然後
能以驗群吏之盡心與否。如大吏之心先未貫徹,何從察其情偽?臣惟持此不敢不
盡之心,事事與僚屬求實際。」詔嘉之,勉以力行。
先是總督陶澍奏濬三江,則徐方為臬司,綜理其事,旋以憂去。至是黃浦、
吳淞工已竣,則徐力任未竟者,劉河工最要,撥帑十六萬五千有奇,白茆次要,
官紳集捐十一萬兩,同時開濬,以工代賑。兩河舊皆通海,易淤,且鑿河工鉅,
改為清水長河,與黃埔、吳淞交匯通流。各於近海修閘建壩,潮汐泥沙不能壅入,
內河漲,則由壩泄出歸海。復就原河逢灣取直,節省工費三萬餘兩,用濬附近劉
河之七浦河,及附近白茆之徐六涇、東西護塘諸河。又濬丹徒、丹陽運河,寶帶
橋泖淀諸工,以次興舉,為吳中數十年之利。兩署兩江總督。
十七年,擢湖廣總督。荊、襄歲罹水災,大修堤工,其患遂弭。整頓鹽課,
以減價敵私無成效,專嚴緝私之禁,銷數大增。湖南鎮筸兵悍,數肇釁,巡閱撫
馭,密薦總兵楊芳,擢為提督,移駐辰州,慎固苗疆屯防。
十八年,鴻臚寺卿黃爵滋請禁鴉片煙,下中外大臣議。則徐請用重典,言:
「此禍不除,十年之後,不惟無可籌之餉,且無可用之兵。」宣宗深韙之,命入
覲,召對十九次。授欽差大臣,赴廣東查辦,十九年春,至。總督鄧廷楨已嚴申
禁令,捕拏煙犯,洋商查頓先避回國。則徐知水師提督關天培忠勇可用,令整兵
嚴備。檄諭英國領事義律查繳煙土,驅逐躉船,呈出煙土二萬餘箱,親蒞虎門驗
收,焚於海濱,四十餘日始盡。請定洋商夾帶鴉片罪名,依化外有犯之例,人即
正法,貨物入官,責具甘結。他國皆聽命,獨義律枝梧未從。於是閱視沿海炮台,
以虎門為第一門戶,橫檔山、武山為第二門戶,大小虎山為第三門戶。海道至橫
檔分為二支,右多暗沙,左經武山前,水深,洋船由之出入。關天培創議於此設
木排鐵練二重,又增築虎門之河角炮台,英國商船後至者不敢入。義律請令赴澳
門載貨,冀囤煙私販,嚴斥拒之,潛泊尖沙嘴外洋。
會有英人毆斃華民,抗不交犯,遂斷其食物,撤買辦、工人以困之。七月,
義律藉索食為名,以貨船載兵犯九龍山炮台,參將賴恩爵擊走之。疏聞,帝喜悅,
報曰:「既有此舉,不可再示柔弱。不患卿等孟浪,但戒卿等畏葸。」御史步際
桐言出結徒虛文,則徐以彼國重然諾,不肯出結,愈不能不向索取,持之益堅。
尋義律浼澳門洋酋轉圜,原令載煙之船回國,貨船聽官查驗。九月,商船已具結
進口,義律遣兵船阻之,開炮來攻,關天培率游擊麥廷章奮擊敗之。十月,又犯
虎門官涌,官軍分五路進攻,六戰皆捷。詔停止貿易,宣示罪狀,飭福建、浙江、
江蘇嚴防海口。先已授則徐兩江總督,至是調補兩廣。府尹曾望顏請罷各國通商,
禁漁船出洋。則徐疏言:「自斷英國貿易,他國喜,此盈彼絀,正可以夷制夷。
如概與之絕,轉恐聯為一氣。粵民以海為生,概禁出洋,其勢不可終日。」時英
船寄椗外洋,以利誘奸民接濟銷煙。二十年春,令關天培密裝炮械,雇漁船蛋
戶出洋設伏,候夜順風縱火,焚毀附夷匪船,接濟始斷。五月,再焚夷船於磨刀
洋。諜知新來敵船揚帆北鄉,疏請沿海各省戒嚴。又言夷情詭譎,若逕赴天津求
通貿易,請優示懷柔,依嘉慶年間成例,將遞詞人由內地送粵。
六月,英船至廈門,為閩浙總督鄧廷楨所拒。其犯浙者陷定海,掠寧波。則
徐上疏自請治罪,密陳兵事不可中止,略曰:「英夷所憾在粵而滋擾於浙,雖變
動出於意外,其窮蹙實在意中。惟其虛忄喬性成,愈窮蹙時,愈欲顯其桀驁,試
其恫喝,甚且別生秘計,冀售其奸;一切不得行,仍必帖耳俯伏。第恐議者以為
內地船炮非外夷之敵,與其曠日持久,不如設法羈縻。抑知夷情無厭,得步進步,
威不能克,患無已時。他國紛紛效尤,不可不慮。」因請戴罪赴浙,隨營自效。
七月,義律至天津,投書總督琦善,言廣東燒煙之釁,起自則徐及鄧廷楨二人,
索價不與,又遭詬逐,故越境呈訴。琦善據以上聞,上意始動。
時英船在粵窺伺,復連敗之蓮花峰下及龍穴洲。捷書未上,九月,詔曰:
「鴉片流毒內地,特遣林則徐會同鄧廷楨查辦,原期肅清內地,斷絕來源,隨地
隨時,妥為辦理。乃自查辦以來,內而奸民犯法不能凈盡,外而興販來源並未斷
絕,沿海各省紛紛徵調,糜餉勞師,皆林則徐等辦理不善之所致。」下則徐等嚴
議,飭即來京,以琦善代之。尋議革職,命仍回廣東備查問差委。琦善至,義律
要求賠償煙價,廈門、福州開埠通商,上怒,復命備戰。二十一年春,予則徐四
品卿銜,赴浙江鎮海協防。時琦善雖以擅與香港逮治,和戰仍無定局。五月,詔
斥則徐在粵不能德威並用,褫卿銜,遣戍伊犁。會河決開封,中途奉命襄辦塞決,
二十二年,工竣,仍赴戍,而浙江、江南師屢敗。是年秋,和議遂成。
二十四年,新疆興治屯田,將軍布彥泰請以則徐綜其事。周歷南八城,濬水
源,辟溝渠,墾田三萬七千餘頃,請給回民耕種,改屯兵為操防,如議行。二十
五年,召還,以四五品京堂候補。尋署陝甘總督。二十六年,授陝西巡撫,留甘
肅,偕布彥泰治叛番,擒其酋。
二十七年,授雲貴總督。雲南漢、回互斗焚殺,歷十數年。會保山回民控於
京,漢民奪犯,毀官署,拆瀾滄江橋以拒,鎮道不能制。則徐主止分良莠,不分
漢、回。二十八年,親督師往剿,途中聞彌渡客回滋亂,移兵破其巢,殲匪數百。
保山民聞風股慄,縛犯迎師,誅其首要,散其脅從,召漢、回父老諭以恩信。遂
搜捕永昌、順寧、雲州、姚州歷年戕官諸重犯,威德震洽,邊境乃安。加太子太
保,賜花翎。二十九年,騰越邊外野夷滋擾,遣兵平之。以病乞歸。逾年,文宗
嗣位,疊詔宣召,未至,以廣西逆首洪秀全稔亂,授欽差大臣,督師進剿,並署
廣西巡撫。行次潮州,病卒。則徐威惠久著南服,賊聞其出,皆震悚,中道遽歿,
天下惜之。遺疏上,優詔賜恤,贈太子太傅,謚文忠。雲南、江蘇並祀名宦,陝
西請建專祠。
則徐才識過人,而待下虛衷,人樂為用,所蒞治績皆卓越。道光之季,東南
困於漕運,宣宗密詢利弊,疏陳補救本原諸策,上畿輔水利議,文宗欲命籌辦而
未果。海疆事起,時以英吉利最強為憂,則徐獨曰:「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
後其言果驗。
鄧廷楨,字嶰筠,江蘇江寧人。嘉慶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屢分校
鄉、會試,稱得士。十五年,授台灣遺缺知府,浙江巡撫蔣攸銛請留浙,補寧波。
母憂歸,服闋,補陝西延安府,歷榆林、西安,以善折獄稱。平反韓城、南鄭冤
獄,又全同州嫠婦母子,陝民歌頌,傳播京師。二十五年,超擢湖北按察使,權
布政使。沿江民田歷年沉沒,而賦額仍在,為民累,悉請免之。道光元年,遷江
西布政使。以前在西安失察渭南令故出縣民柳全璧殺人罪,罣誤,奪職。議戍軍
台,宣宗知其無私,特免遣戍,予七品銜,發直隸委用。尋授通永道。四年,擢
陝西按察使,遷布政使。
六年,擢安徽巡撫。自嘉慶時,安徽多大獄,鳳、潁兩郡俗尤悍,常以兵定,
責繳兵械,私藏尚多。廷楨乃立限,責成保長,逾限及私造者置之法。任吏皆得
人,刁悍之風稍戢。舊例,潁州屬三人以上凶器傷人者,極邊煙瘴充軍,僉妻發
配。廷楨疏言:「悍俗誠宜重懲,婦女顧名節,多自殘求免,或自盡傷生,情在
可矜,請停其例。」遇水災,親乘舟勘賑。修復安豐塘、芍陂水門,濬鳳陽沫河,
加築堤閘。嚴緝捕,屢獲劇盜。以獲南河掘堤首犯陳端,詔嘉獎。治皖十載,政
尚安靜,境內大和。
十五年,擢兩廣總督。鴉片煙方盛行,漏銀出洋為大患。十六年,英吉利商
人以躉船載煙,廷楨禁止不許進口,猶泊外洋,嚴旨驅逐。沿海奸民勾結,禁令
猝難斷絕。廷楨與提督關天培整備海防,迭於大嶼山口、急水洋獲蟹艇,載銀鉅
萬,盡數充賞,破獲囤煙私販。十八年,英船載屬番男婦五百餘人赴澳門居住,
驅令回國。詔下禁煙議,疏言:「法行於豪貴,則小民易從;令嚴於中土,則外
貨自絀。」十九年,林則徐奉命至廣東,廷楨與之同心協力,盡獲躉船積煙,焚
之,嚴私販之罪;臨以兵威,屢戰皆捷,事詳則徐傳。奸民因失業,遍騰蜚語。
廷楨疏陳,略曰:「臣緝懲鴉片,三載於茲。豪猾之徒,刑僇逋逃,身家既失,
怨讟遂興。查檢為希旨,掩捕為貪功,偵伺為詭謀,推鞫為酷罰。誣以納賄,目
以營私。譏建議為急於理財,訾新例為輕於改律,狂悖紛熒,無非為煙匪泄憤。」
詔慰勉之。
調兩江、雲貴,皆未赴,閩防方急,遂調閩浙總督。購洋炮十四運閩,以閩
洋無內港,炮台建於海灘,沙浮不固,奏改為炮墩,囊沙堆築,外護以船。募水
勇飾商船出洋巡緝。二十年三月,英船窺廈門,遣提督程恩高等迎敵於梅林澳,
擊走之。奸民勾通出洋運煙,分責水陸師嚴緝,遇即攻擊,迭有殲擒。六月,敵
船駛入廈門,求通貿易,阻之,遂開炮,來撲炮台,參將陳勝元、守備陳光福奮
擊,斃其前隊數人,發炮傷敵甚眾,乃遁。其分犯浙洋者,陷定海,廷楨率師赴
剿,行次清風嶺,詔以閩防緊要,止其赴浙,遂駐兵泉州,招募練勇。疏言:
「英船二十餘艘聚泊定海,內地師船恐難驟近,必改造堅大之船,多配炮火,間
道而進,方能制勝。」
九月,詔以廷楨等在粵辦理不善,轉滋事端,與林則徐同奪職。二十一年,
琦善撤沿海兵備,虎門失守,復追論廷楨久任兩廣,廢弛營務,與則徐同戍伊犁。
二十三年,釋還。尋予三品頂戴,授甘肅布政使。議清查荒地,親往歷勘,由銀
州東盡洮、隴,西極酒泉,得田一萬九千四百餘頃,又番貢地一千五百餘頃,寧
夏馬廠地歸公一百餘頃,熟地升科,荒者招墾,詔嘉其勤,復二品頂戴。二十五
年,擢陝西巡撫,署陝甘總督。番匪擾蒙部,遣兵邀擊於硫磺溝,平之。尋回任。
二十六年,卒於官。
廷楨治行早為時稱,屢躓屢起,宣宗知之深,故卒用之。績學好士,幕府多
名流,論學不輟。尤精於音韻之學,所著筆記、詩、詞並行世。子爾恆,亦官至
陝西巡撫,自有傳。
當廷楨之去福建也,逾年,英兵復至,陷廈門,遂窺台灣。總兵達洪阿偕台
灣道姚瑩屢卻之。及和議成,同獲譴。
達洪阿,字厚庵,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由護軍洊擢總兵。道光十五年,
調台灣鎮。十八年,剿嘉義縣匪沈和等,賜花翎,加提督銜。二十一年八月,英
兵船至雞籠海口,達洪阿與姚瑩督兵御之。副將邱鎮功燃巨炮折其桅,敵船沖礁
破碎,擒斬甚眾,賜雙眼花翎。九月,敵船再至雞籠三沙灣,復卻之。剿平嘉義、
鳳山土匪,予騎都尉世職。二十二年,敵船犯淡水、彰化間之大安港,欲入口。
達洪阿謀於姚瑩,瑩曰:「此未可與海上爭鋒,必以計殲之。」乃募漁舟投敵任
鄉導,誘令從土地公港入,擱淺中流,伏發,大破之,落水死者無算,其竄入漁
舟者,擊斬殆盡。詔嘉台灣三次破敵,達洪阿等智勇兼施,大揚國威,賜號阿克
達春巴圖魯,加太子太保銜。敵船游奕外洋,乘間掩擊,迭有俘獲,遂不復至。
既而英師再陷定海,浙江、江蘇軍屢挫,乃議和。英將濮鼎查訴稱台灣所戮
皆遭風難民,達洪阿等冒功捏奏,命總督怡良赴台灣查辦。至即傳旨革職逮問,
兵民不服,勢洶洶,達洪阿等撫慰乃散。至京,下刑部獄,尋釋之,予三等侍衛,
充哈密辦事大臣。歷伊犁參贊大臣,西寧辦事大臣。二十六年,偕陝甘總督布彥
泰剿平黑錯寺番匪。三十年,授副都統。
咸豐元年,從大學士賽尚阿剿賊廣西,破紫金山西南炮台。以病回京。三年,
粵匪犯畿輔,率八旗兵赴臨洺關進剿。從欽差大臣勝保擊賊靜海,四戰皆捷,追
至下西河,副都統佟鑒、天津知縣謝子澄陣亡。詔斥達洪阿先退,革職,留營效
力。四年,敗賊獻縣,復原官。尋追賊阜城,受傷,卒於軍。贈都統銜,予騎都
尉兼一雲騎尉世職,謚壯武。姚瑩自有傳。
論曰:林則徐才略冠時,禁煙一役,承宣宗嚴切之旨,操之過急;及敵氛蹈
瑕他犯,遂遭讒屏斥。論者謂粵事始終倚之,加之操縱,潰裂當不致此。則徐瀕
謫,疏陳:「自道光元年以來,粵關徵銀三千餘萬兩,收其利必防其害。使以關
稅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制夷已可裕如。」誠為讜論。惟當時內治廢弛,外情隔膜,
言和言戰,皆昧機宜,其禍豈能倖免哉?鄧廷楨與則徐同心禦侮,克保岩疆。若
達洪阿、姚瑩卻敵台灣,固由守御有方,亦因敵非專注,朝廷皆不得已而罪之,
諸人卒皆復起,而名節播宇內、煥史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