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網上理財管理

網上理財管理

發布時間:2021-06-06 12:38:04

Ⅰ 足不出戶辦理銀行業務 網上理財你會嗎

1、登錄銀行網站,在個人網銀下方點擊「注冊」,一般會有「網上自助注冊須知」的專,看完注冊須知屬後點「注冊個人網上銀行」,然後填寫注冊卡賬號、密碼、驗證碼,然後提交,之後按提示操作即可。網上自助注冊的網銀沒有支付功能,只能查詢賬戶信息。
2、持銀行卡和身份證到開卡銀行當地網點簽約開通網銀即可。開通網銀的同時即開通網上支付功能,如果你的銀行卡有理財功能,還可以簽約開通網上理財功能。
個人網上銀行是指銀行通過互聯網,為個人客戶提供賬戶查詢、轉賬匯款、投資理財、在線支付等金融服務的網上銀行服務。使客戶可以足不出戶就能夠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個人投資等。個人網上銀行客戶分為注冊客戶和非注冊客戶兩大類。注冊客戶按照注冊方式分為櫃面注冊客戶和自助注冊客戶,按是否申令證書分為證書客戶和無證書客戶。可以說,個人網上銀行是在Internet上的虛擬銀行櫃台。

Ⅱ 網上理財存在陷阱嗎

網上理財現在陷阱很少了,因為國家的管理很嚴格,我在樂享寶理財,都是到期還本付息,沒有出現過什麼陷阱。

Ⅲ 網路理財公司都屬於那個部門管理

銀監會設立了銀行普惠金融工作部,負責推進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融資性擔保機構、小貸、網貸的監管協調。
這是一個P2P的監管從無到有的過程,P2P將會有政府支持,那麼將會有更多大資金背景做P2p,為了保證自己發展估計行業整體收益會有所下調。而且發生規模效應之後小平台只能越做越小,大平台越做越大,收益就越來越少了。
先成立管理部門,政府機關對許可權劃分相對較清楚,有了許可權,才會去制定政策。現在有了監管部門,政策也將會出台,對於做實事的平台來說算是利好消息。

Ⅳ 現在很多網上理財課靠譜嗎

理財產品即便是銀行的產品,也是有風險的。有可能本金也沒了。風險是購買人負責的。所以要慎重。你看中人家的利息,人家看重你的本金。
望採納,謝謝

Ⅳ 開展網上個人理財業務需要哪些程序

首次購買理財產品,需注意:

1、辦理首次風險承受能力評估;

2、辦理產品適合度評估;

3、通過產品規定的渠道進行購買。

個人理財業務的相關主體包括個人客戶、商業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及監管機構等。

1、個人客戶

個人理財業務的需求方,商業銀行一般會按照一定的標准,如客戶資產規模、風險承受能力等,對客戶進行分類,通過調查不同類型客戶的需求,提供個人理財服務。

2、商業銀行

個人理財業務的供給方,是個人理財服務的提供商之一。

3、非銀行金融機構

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信託公司、保險公司、投資理財公司,除了通過自身渠 道外,還利用商業銀行渠道向客戶提供個人理財服務。

4、監管機構

制定行業規范,包括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

(5)網上理財管理擴展閱讀:

個人理財業務市場特點

1、信託貸款類產品成為理財市場的主導2008年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保持快速增長,單手資本市場大幅下挫,投資者風險意識增強銀監會加大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規范整改力度等因素的影響,理財產品的品種結構普遍發生顯著變化。

子2008年2季度開始,風險相對降低、收益相對穩定的信託貸款類產品大幅增加,並保持迅猛增長的態勢,在各類銀行理財產品中已佔據主導地位。

2、公益性、專屬性創新產品彰顯理財業務價值

針對「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部分銀行迅速反應,推出了具有公益性質的創新理財產品。此類以慈善、關愛為主題的理財產品,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思路;

打破了以往理財業務同質化的常規,深化了理財品牌的內涵與價值,增強了客戶的認同和忠誠度,並有效地提升了銀行的品牌價值和社會形象,對於理財業務的長遠發展大有裨益。

3、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更趨規范合理

各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普遍趨向於規范合理,與以往部分銀行對新股申購類、結構掛鉤類產品動輒給出40%或50%的預期收益率,甚至「上不封頂」的情況形成鮮明反差。

究其原因:一方面,受資本市場低迷以及「零收益」實踐等因素影響,各個銀行給出的預期收益水平更加實際與客觀;另一方面,按照銀監會要求,對於無法提供科學、准確的測算依據和測算方式的理財產品;

各個銀行在宣傳和介紹材料中不得給出「預期收益率」或「最高收益率」。盡管有所回落的預期收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客戶吸引力,但從根本上講,科學的、與實際收益情況吻合的預期收益率將對商業銀行及其理財產品的美譽度和客戶信任度產生積極影響。

4、產品短期化趨勢更為顯著,期限結構日臻完善

與以往同類型產品相比,各銀行理財產品的短期化趨勢更為顯著。以招商銀行為例,其2008年所發行的全部理財產品中,期限在三個月(含)以內的產品數量佔比達36.8%,期限在三個月至一年的產品佔比達59.7%,而一年期以上的產品僅佔全部產品3.5%。此外,其他各銀行也注重短期化產品的研發和推廣。

5、理財業務分層服務體系逐步構建,財富管理職能日益凸顯

2008年來,針對中高端客戶的專屬產品不斷增加,銀行理財業務更加註重客戶細分,財富管理職能日益凸顯。各銀行對中高端財富客戶的重視程度正在不斷提升,市場細分能力的增強和分層服務體系的構建將成為商業銀行財務管理業務發展的重要基石。

閱讀全文

與網上理財管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景順長城動力混合基金凈值 瀏覽:59
證券期貨違法違規舉報中心 瀏覽:388
孔門的理財 瀏覽:116
鼎融資本收益怎麼樣 瀏覽:305
融資價格是什麼 瀏覽:564
新基金封閉期不能贖回 瀏覽:789
外匯狙擊手pdf 瀏覽:218
恆生中國指數基金 瀏覽:898
修正火理財 瀏覽:487
上海場內開放式基金代碼 瀏覽:516
江蘇民營投資控股和中超控股 瀏覽:450
郭德勝家族信託 瀏覽:211
華寶大健康基金凈值 瀏覽:26
金融信託投資公司 瀏覽:385
網路融資新聞 瀏覽:265
東方財富手機版看資金流向 瀏覽:382
什麼是股票的關鍵價位 瀏覽:812
中厚理財 瀏覽:41
中融信託客服電話 瀏覽:591
無錫中國黃金今日價格 瀏覽: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