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銀行理財1萬元就能買,風險大嗎
你好,理財是有一定的風險,看你怎麼去把控了。一萬元的話不適合炒股,一旦有點波動就沒錢加倉了,存銀行確實保險一點,但收益太少;不如嘗試下p2p理財,風險較小收益高,比如廣潤財富,年化收益18%,有風險保障金,能確保投資資金的安全,很多投資人都選擇了這里,你可以小了解下。
『貳』 1萬元可不可以買銀行的理財產品
現在的銀行理財產品,都是五萬起點的,幾乎沒有一萬起點的。
其它的銀行儲蓄,多少錢都可以。
除了這些,你可以考慮基金等,但基金是有風險的。不是買入就可以賺錢的。所以,還是要慎重些。
『叄』 銀行理財為什麼一萬起購
實話實說,就是銀行怕麻煩唄!幾千塊,幾百塊都能理財。那麼就得增加人工費用。
『肆』 1萬元買什麼理財產品好
目前,招商銀行部分個人理財產品1萬元人民幣起購。招行網銀和手機銀行均可查回看招行在售、預售、過往的本外答幣理財產品。您可登錄手機銀行,通過「我的→理財→理財產品」,選擇「全部」再點擊漏斗按鈕,可以高級篩選在售產品;或者您在該頁面的頂部,可以按代碼、名稱搜索想要了解的產品。(溫馨提示:購買前請詳細閱讀產品說明書)
『伍』 農行銀行理財一萬快錢存一個星期利息多少
農業銀行7天期的理財產品一般都在年化收益率2.5%左右,T+0的理財產品都在2.1%左右。購買起點一般是5萬起。
7天期的理財產品1萬塊每天收益大致是0.685元的收益,T+0的理財產品大致是0.575元的收益,1萬塊7天的收益大致是4.8元。
四大行的理財產品一般收益偏低,但或許安全系數稍微高那麼一點點。你可以去其他商業銀行官方網站查閱理財產品收益信息,以便決定理財投資方向。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你。
『陸』 1萬元1年左右銀行理財
一般的人民幣理財門檻在5萬元左右,1萬元還是存定期或國債吧!
『柒』 中國銀行理財一萬元一個月收益多少
這個應該看具體的理財產品類型吧,這個產品說明上面都有的,理財產品一般是從起息日開始算天數的,計算公式為:投資人預期收益=理財本金×預期收益率×理財期限/365。按照統一的要求,公布的收益率均為預期的年化收益率。在選擇理財產品時,特別要留意三個內容。即購買起點、預期年化收益率、產品期限。認購起點即購買該產品最低要用多少錢。預期年化收益率,即產品到達兌現期限時的收益如何。產品期限,即該產品從成立日到兌現收益中間經歷的時間。像票據寶收益率遠高於銀行儲蓄和大部分的銀行理財產品,銀行做依靠,剛性兌付。
『捌』 一萬元銀行理財一年,能賺多少
在國家大型商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理財產品,一萬元一年收益大約在300~450元之間。全國各地的城市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一年收益大約在400~600元之間。
『玖』 銀行新規1萬元就能買理財嗎
2018年7月20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顯示,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引導投資者購買與其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理財產品,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公募理財產品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私募理財產品面向不超過200名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
據了解,按照「資管新規」相關要求,除另有規定外,理財資金投資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的,資產的終止日不得晚於封閉式理財產品的到期日或開放式理財產品的最近一次開放日;投資未上市企業股權的,應當為封閉式理財產品,且需要期限匹配。
對於限額和集中度的管理,仍延續現行監管規定,要求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的余額,不得超過理財產品凈資產的35%或銀行總資產的4%;投資單一機構及其關聯企業的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余額,不得超過銀行資本凈額的10%。
此外,資管新規以2020年底為最終大限。而在大限之前的過渡期中,通知明確,金融機構可以適當發行一部分老產品投資一些新資產,但這些新資產應當優先滿足國家重點領域和重大工程建設續建項目以及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同時強調,老產品的整體規模必須控制在資管新規發布前存量產品的整體規模之內,所投資新資產的到期日不得晚於2020年底。
「資管新規是金融監管的綱領性文件,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管辦法是專門針對銀行理財業務的細則。」新的辦法與預期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放鬆,資管新規對社會融資的收縮效應超出預期。
近期央行屢屢邊際放鬆貨幣政策和流動性投放,也是為了應對資管新規對社會融資的負面沖擊。商業銀行理財公募產品銷售起點下降將有利於商業銀行代銷理財業務的收入,一定程度上緩解資管新規對銀行資管業務的實質性影響,整體上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偏利好。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協創中心研究員李虹含也表示,公募理財產品降低門檻,一方面對擴大老百姓選擇理財產品非常有利,現在老百姓可以投資的產品除了股票房產之外非常少,因此降低銷售起點對實現普惠金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可以緩解銀行資金來源壓力,為銀行轉型提供更充裕的空間。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監管放鬆並不等於大規模放水。上述利好是參考國際宏觀經濟環境、國內資本市場和金融穩定而對資管新規作出的微調,不是政策性的轉向。
『拾』 銀行理財新規1萬起什麼時候開始
7月20日,備受矚目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銀保監會將根據各界反饋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並適時發布實施。
2018年4月27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正式發布實施。從那個時候開始,資管業便「翹首期盼」資管新規細則的落地。
中國銀保監會披露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銀行理財業務總體運行平穩。2017年底,銀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余額為22.17萬億元,2018年5月末余額為22.28萬億元,6月末余額為21萬億元,同業理財規模和佔比持續下降。理財資金主要投向債券、存款、貨幣市場工具等標准化資產,佔比約為70%;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投資佔比約為15%左右,總體保持穩定。
《辦法》全文共85條細則,對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進行了詳細的規范。《辦法》與「資管新規」充分銜接,共同構成銀行開展理財業務需要遵循的監管要求,主要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提出了十大要求。
一是實行分類管理,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公募理財產品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私募理財產品面向不超過200名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同時,將單只公募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
二是規范產品運作,實行凈值化管理。要求理財產品堅持公允價值計量原則,鼓勵以市值計量所投資資產;允許符合條件的封閉式理財產品採用攤余成本計量;過渡期內,允許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在嚴格監管的前提下,暫參照貨幣市場基金估值核算規則,確認和計量理財產品的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