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江蘇有哪些國賓館
南京的東郊國賓館。南京東郊國賓館,由紫金山南麓的酒店綜合樓與別墅建築群構成。這是國家級風景名勝——鍾山風景區內罕有的棲息佳處。庭院深深,金桂飄香,毗鄰山中天池——紫霞湖。翠綠的森林猶如一座天然氧吧,城市的喧嘩在這里頓然消失,隨之而來的是閑適悠然的好心情。 東郊國賓館始建於1957年,曾多次接待過黨和國家領導人、外國元首,酒店建築幽靜地掩隱於林中,每幢建築均可獨立用膳、開會,適合中小型高級會議或高尚人士度假休憩,是精品會議、高級會晤的理想之選。
其他的會有這個稱呼:比如徐州國賓館,位於江蘇省徐州市,是蘇北早期唯一一家五星級賓館。
還有江蘇鹽城鹽阜賓館始建於1952年,曾圓滿完成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大接待任務。2000年5月8日江 澤 民同志下榻賓館時,欣然題名:「江蘇鹽阜賓館」。最近即將遷址的鹽城新國賓館位於鹽城市開發區商業中心地帶,是現鹽阜賓館的南遷新建工程,總投資6億元,佔地300畝,建築面積80000平方米,其中規劃建設350間(套)客房,餐位1500座,並配套相應會議中心、休閑娛樂中心等,是上海同濟大學設計、按五星級標准建造園林式的賓館。鹽城新國賓館風景優美,地勢獨特,是鹽城接待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指定賓館、鹽城的主要接待基地。
『貳』 洋河42度國賓酒多少錢一瓶
99-128元,
『叄』 江蘇省洋河酒藍色國賓酒多少錢一瓶
你說的這個應該不是洋河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是附近的小酒廠做的,價格不會高,幾十元一瓶。
『肆』 江陰愛康國賓門診部有限公司怎麼樣
江陰愛康國賓門診部有限公司是2013-12-16在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回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答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江陰市蘇港路99號(江陰海關東大樓1-2樓,4樓)。
江陰愛康國賓門診部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20281086942831J,企業法人劉偉平,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江陰愛康國賓門診部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診療科目:內科、外科、婦產科(婦科專業)、眼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醫學檢驗科(臨床體液、血液專業、臨床化學檢驗專業、臨床免疫、血清學專業)、醫學影像科(超聲診斷專業、心電診斷專業、X線診斷專業)、中西醫結合科、預防保健科、健康體檢;食品、保健品的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江蘇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28565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0-5000萬 和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13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江陰愛康國賓門診部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伍』 江蘇宿遷市洋河鎮古法釀酒股份有限公司產的52度貴州國賓酒多少錢一瓶
嫌疑,想了解一下情況,我找了一圈都沒
『陸』 蘇州九龍倉國賓1號怎麼樣 地理位置和價格走勢分析
公交線路:3路 → 205路,全程約9.2公里 1、從汽車南站乘坐3路,經過3站, 到達楊枝塘東站 2、乘坐205路,經過9站, 到達金湖站(也可乘坐126、207) 3、步行約230米,到達九龍倉·國賓1號 不知道你是不是坐公交。 所以選了一個線路最短的。
『柒』 江蘇巡撫的歷任巡撫
土國賓(1645年—1647年)
周伯達(1647年—1648年)
土國賓(1648年—1651年)
周國佐(1651年—1654年)
張中元(1654年—1659年)
蔣國柱(1659年)
朱國治(1660年—1661年)
韓世琦(1661年—1669年)
瑪祜(1669年—1676年)
慕天顏(1676年—1681年)
余國柱(1681年—1684年)
王新命(1684年)
湯斌(1684年—1686年)
趙士麟(1686年—1687年)
田雯(1687年—1688年)
洪之傑(1688年—1690年)
鄭端(1690年—1692年)
宋犖(1692年—1705年)
於准(1705年—1709年)
張伯行(1709年—1715年)
吳存禮(1715年—1723年)
何天培(1723年—1725年)
張楷(1725年—1726年)
陳時夏(1726年—1728年)
張坦麟(1728年)
尹繼善(1728年—1729年)
王璣(1729年)
彭維新(1729年—1731年)
王國棟(1731年)
喬世臣(1731年—1733年)
高其倬(1733年—1736年)
邵基(1736年—1737年)
楊永斌(1737年—1738年)
許容(1738年—1739年)
張渠(1739年—1740年)
徐士林(1740年—1741年)
陳大受(1741年—1746年)
安寧(1746年—1748年)
鄂昌(1748年)
雅爾哈善(1748年—1750年)
王師(1750年—1751年)
庄有恭(1751年—1756年)
愛必達(1756年—1757年)
陳宏謀(1757年)
托恩多(1757年—1758年)
庄有恭(1758年)
陳宏謀(1758年—1762年)
庄有恭(1762年—1765年)
明德(1765年—1768年)
彰寶(1768年—1769年)
明德(1769年)
永德(1769年—1770年)
薩載(1770年—1776年)
楊魁(1776年—1780年)
吳壇(1780年)
閔鶚元(1780年—1790年)
福嵩(1790年)
長麟(1790年—1792年)
奇豐額(1792年—1795年)
費淳(1795年—1797年)
康基田(1797年)
費淳(1797年—1799年)
宣興(1799年)
岳起(1799年—1803年)
汪志伊(1803年—1806年)
汪日章(1806年—1809年)
蔣攸銛(1809年)
章煦(1809年—1812年)
朱理(1812年—1814年)
張師誠(1814年—1816年)
胡克家(1816年)
李堯棟(1816年)
陳桂生(1816年—1820年)
魏元煜(1820年—1822年)
韓文綺(1822年—1824年)
張師誠(1824年—1825年)
陶澍(1825年—1830年)
盧坤(1830年)
程祖洛(1830年—1832年)
林則徐(1832年—年)
陳鑾(1837年—年)
裕謙(1839年—1841年)
梁章鉅(1841年)
程矞采(1841年—1842年)
孫善寶(1842年—1845年)
李星沅(1845年—1846年)
陸建瀛(1846年—1849年)
傅繩勛(1849年—1851年)
楊文定(1851年—1853年)
許乃釗(1853年—1854年)
吉爾杭阿(1854年—1856年)
趙德轍(1856年—1858年)
徐有壬(1858年—1860年)
薛煥(1860年—1862年)
李鴻章(1862年—1867年)
郭柏蔭(1867年)
李瀚章(1867年)
丁日昌(1867年—1870年)
張之萬(1870年—1871年)
何璟(1871年—1873年)
張樹聲(1873年—1874年)
吳元炳(1874年—1881年)
黎培敬(1881年)
衛榮光(1881年—1886年)
嵩駿(1886年—1888年)
剛毅(1888年—1892年)
奎俊(1892年—1895年)
趙舒翹(1895年—1897年)
奎俊(1897年—1898年)
德壽(1898年—1899年)
鹿傳霖(1899年—1900年)
松壽(1900年—1901年)
聶緝規(1901年)
恩壽(1901年—1904年)
端方(1904年)
陸元鼎(1904年—1906年)
陳夔龍(1906年—1907年)
張曾揚(1907年)
陳啟泰(1907年—1909年)
瑞澄(1909年)
寶棻(1909年—1910年)
程德全(1910年—1911年)
『捌』 證監會不接王石電話 沒有王屠夫 就真的要吃帶毛的豬么
證監會不接王石電話,門口的野蠻人原來指的是王石
證監會如此表態 基本是不接王石電話的意思吧?
中國金融世界,挺有趣啊。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在召開。
組織者很可能有點不愉快。年底了,全社會的聚焦點,竟然被一個登山者和一個潮汕人給搶走了。
當前,正是全反腐、全軍改革等一系列大型政治行動後,中央推出經濟大定調大布局大舉措的關鍵時刻。
這時誰想搶頭條?
美國共和總統候選人川普的每一次大型演講,本號都看,權當練習聽力。
川普可以高調、可以隨意、可以隨時搶頭條,這是美國政治文化慫恿使然。
而中國商人們,在中央召開大型會議的關鍵時刻,如此高調隨意搶頭條,有點意思。
這句話不太好聽,但本號相信很多讀者會默默同意。
現在開個財經論壇,正經領導一個也請不到,一幫在野或退休人士指點江山,為什麼?
現在記者搞個采訪,風雲人物個個惜字如金,抱定言多必失沉默是金的信條,為什麼?
連號稱和王行長一向很熟的中國大炮,最近其微博都開始刻意低調平靜。
「懂的。」
真得替萬科董事長和萬科第一大股東董事長捏一把汗。
如果雙方再刺刀見紅,再不加收斂,無論最終誰是贏家,這次正常的並購事件都會演變成一場災難性的公關事件,不良後果可能遠超各方預期。
昨天,王石的反擊乍一看石破驚天:「我不喜歡你,你走。「
但發言內容真的有點不太地道。
王石說,和姚老闆的第一次見面,是在第三方辦公室里,並且話不投機。
話不投機就罷了,您又何必把當時對話和盤托出給公眾呢?由於沒有第三方佐證,好好一商業事件,立刻成了財經八卦。
這毫無疑問是一場私密談話。
姚老闆通過中間人,約王石談談,交流下後續合作想法。
作為第一大股東,和擁有小額股權的職業經理人約見,怎麼看也是給面子。結果,姚老闆的形象,在王石談話中差點意思。
最神的一句是,王石說姚老闆「挺健談,有點收不住嘴」。頭回見面,人家對你話多,怎麼看也是坦誠、直率、不陰。但這話一旦傳給了公眾,就不定別人怎麼理解了。把這私密談話捅出來(大家並不知道王石傳達得是否准確),那以後姚老闆還怎麼和萬科管理層溝通?斷絕外交關系,只會使得鄰國一步步走向刀兵相見。
王石攻擊萬科第一大股東的「信用不夠」。
這種評價,真是有點出格了。人家潮汕人是資本市場後起之秀,信用評級也許略低。但不是信用破產啊。人家能開大型保險公司,您覺得人家low能low到哪裡去啊?退一萬步說,翻盡大陸法條,衡以公序良俗,也沒規定信用評級低於你萬科的企業不能入主萬科啊。貝盧斯科尼的形象是差一點,但米蘭俱樂部也沒有勒令大股東走人啊。萬科不是一向號稱要做中國的第一「企業公民」,那點多年作秀積累的高大形象和寬厚風范,可惜了。
別忘了,萬科也是苦出身,當年只不過是日本索尼電器的一家代理商。
索尼品牌當時如日中天,全球第一,萬科當時的「信用評級」是多少?但索尼並沒有瞧不起你萬科,不也給你攀龍附鳳的商業機會發展了嗎?
王石說要維護中小股東權益。
中小股東和你王石吃不上飯,說不上話,也沒機會和你去爬珠峰,他們的最大利益,就是股價上漲。在2015年整個超級牛市過程中,萬科股票基本沒漲,頂多算是死水微瀾,這算維護哪門子的中小股東利益?
相反,人家潮汕人給萬科股票帶來的,是真真正正的好處。
寶能奪取萬科控制權的商業行動,創造了萬科市值的歷史最高峰,創造了萬科股價的歷史最高峰,哪個中小股東不感謝寶能集團?王石可以隨意試打一個持有萬科股票的公募基金經理手機,問問他們是不是真心感謝姚老闆。
中國上市公司中小股東的交易換手率極高,萬科也不例外。
大家都是逐利而來,沒有哪個股東死心塌地忠於誰,除非能給他帶來直接利益,所以,不要沒事兒就站在「維護中小股東利益」的道德高地上。至少到現在為止,對萬科絕大部分股東而言,姚老闆沒有干出任何值得指摘的不良行徑。
王石說潮汕人「賣萬能險」,「短債長投」,有風險,所以不歡迎。
這幾句話通過媒體廣發散播,有很強的誤導性。
做金融,哪個不是以小聚大,哪個不是以短促長,哪個不是滾動發展?保險公司發行萬能險,天經地義,市場確實有大量此類理財需求,前海人壽吸納部分沒有投資能力的儲蓄資金,以保險通道投出,追求略高的穩定收益,保監會也有正式批文同意,這有什麼問題嗎?
萬科作為大型房地產企業,不發短融嗎?不發超短融嗎?不發中票嗎?不發信託嗎?這裡面哪個不是「短債長投」,哪個不是滾動融資?靜修庵小尼姑新剃的頭皮,和尚動得,阿Q偏偏動不得,王石的邏輯太粗魯。
更何況,前海人壽的萬能險產品並不「短」,比絕大多數保險可比競品要長很多。以前海人壽四號聚富理財產品為例,前三年懲罰性退保費用為5%、4%、3%。也就是說,對於絕大多數前海人壽萬能險投資人而言,產品持有期至少為3年,這比正常地產信託投資都長很多。
前海拿這筆錢的一部分,投萬科上市公司股權,尋求分紅或股價上漲,有什麼問題嗎?
王石說,「現在說野蠻人,還算客氣的「,無非「孔武有力,來勢洶洶」。
看來,這可能涉及讀書略少,望文生義。
《門口的野蠻人》是一本描寫華爾街兼並收購(M&A)攻防戰的經典商業書籍。
此書描寫了明星公司RJR 納貝斯克(美國最好的煙草和餅干公司合體),被公司CEO約翰遜、希爾森(已倒閉投行雷曼兄弟之前身)、全球最知名股權投資基金KKR和投行第一波士頓等競購的過程。
不在金融行業的人,總以為「門口的野蠻人「是個貶義詞。
其實,這是一個描寫明星公司管理層如何多吃多佔、剝削公司,侵害股東,最後竟然妄圖低價買下公司的故事。競購行至終局,即使CEO夥同投資銀行出價更高,但公司董事會依然決定把控制權賣給KKR基金。因為公司上下全部認清了CEO以維護公司之名,行出賣公司之實的惡劣行徑。
哦,故事裡真正的野蠻人,是公司CEO約翰遜。
因此,拿這本書,拿這個書名來譏諷並購者,其實是暴露了自己並不真正了解這個特定金融名詞的特殊含義。有如使勁兒投擲澳洲回力鏢去傷人,結果飛回傷己。
總體而言,此次王石談話,看似高屋建瓴,成竹在胸,其實無論於情於理於事實,值得推敲商榷的地方太多。
毫不誇張的講,本人再寫10條駁論也沒問題。可惜,駁論質量如何並不重要,關鍵是本號一點也沒有讀出萬科主要管理層(還不好說萬科管理層其他人員對姚老闆的內心真實態度)願意與新的第一大股東合作,共同推進所有股東福祉之深意,這怎麼也算是一個上市公司管理層的本職工作吧?
那話啊,滿篇是不屑,通盤是批判。
好吧,至少大家可以得出結論:大股東和管理層嚴重不和,這無論如何不利於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好東西,也得糟踐了。
剛才看到一篇關於猜測王石將拋出毒丸計劃的文章。
可惜文章只是熱鬧。
什麼是毒丸?涉及毒股(給既有股東大量送低價認股權證,確保隨時稀釋敵手股權)、毒債(借一屁股債嚇唬人,算是自殘退敵)、毒人(管理層大家同進退,讓收購者無法一一攻破)。
可惜,無論是是新浪喂毒丸給盛大,還是愛康國賓喂毒丸給江蘇三友[0.00% 資金 研報],這全是美國上市公司案例。這種自保措施,連在英國都是非法的。毒丸是個在法律上和實效上具有嚴重爭議的自私條款,中國資本[0.00%]市場監管者既沒有批准過,也不會同意上市公司布局此類防禦措施,否則將在資本市場引發嚴重混亂。毒丸毒丸,大家只是替王石白操心而已。
此文還進一步猜測:王石會邀請華潤地產入局,並且半價賣股給友軍,稀釋姚老闆股權。
作者太天真了。
前(海)萬(科)大戰已打到這個程度,市場上誰還不明白誰准備干什麼?
萬科的公告確實提及「重大資產重組」和「收購資產計劃」,這非常可能涉及定向增發事宜。如果屬實,最後當然必須通過股東大會批准。如果王石真的准備超低價賣新股給管理層友軍華潤,那麼華潤必須迴避投票,剩下的股東誰也不傻,沒有特定好處,誰會答應超低價賣貨給特定股東?可是,如果付出好處太多,華潤集團從自身利益考慮,能同意王石一個什麼樣的救急方案?
在華潤之外,就算找到幾個白衣騎士,無論是考慮歷史均值,還是觀察最近漲幅,萬科的股價可真心很高了。白衣騎士也得想想,萬一姚老闆真准備賺錢走人,砸盤套現,那就算定增打9折,鎖定跑不了,那白衣騎士們也很慘吧?如果萬科事後酬謝小白們,那這錢誰出?還是中小股東吧?大家想清楚。
總之,凡事得公平,如果是一個不利於大多數股東而只利於管理層打退姚老闆的提案,萬科絕大部分股東肯定不會舉手同意。
其實,站在華潤領導的角度,其所持萬科股價最近已幾乎翻番,高興得開香檳都來不及。有什麼邏輯一定要全力抵擋姚老闆?反正當萬科多年第一大股東期間是沉默股東,根本做不了王石的主,那麼如果姚老闆入主萬科,華潤繼續當沉默股東又如何,掙錢就好。前任華潤大領導的事情大家都已知道,繼任者是否還願意和王石保持原來的默契關系?問號多多。
周五下午,證監會舉行例行新聞法發布會。發言人張曉軍表示:市場主體之間,收購與被收購是市場化行為,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監管機構不會干預。
這基本是不接王石電話的意思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