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宋欽宗在記孫覿事中對什麼事不得已
朱熹《記孫覿事》
靖康之難2,欽宗幸虜營3。虜人慾得某文4。欽宗不得已,為詔從臣孫覿為之,陰冀覿不奉詔,得以為解5。而規不復辭,一揮立就。過為貶損,以媚虜人,而詞甚精麗,如宿成者6。虜人大喜,至以大宗城鹵獲婦餉之7。覿亦不辭。其後每語人曰:「人不勝天久矣!古今禍亂,莫非天之所為。而一時之士欲以人力勝之8,是以多敗事而少成功,而身以不免焉9。孟子所謂『順天者存,逆天者亡』者,蓋謂此也。」10或戲之曰:「然則子之在虜營也,順天為已甚矣,其壽而康也宜哉11!」覿慚無以應。聞者快之!
乙巳八月二十三日與劉晦伯語12,錄記此事,因書以識雲13。
【注釋】 1本文選自《朱文公集》七十一卷。孫覿(di敵) (1108——1169),字仲益,別號鴻慶居士,南宋常州晉陵(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宋欽宗時,官翰林學士,有《鴻慶居士集》。孫覿誹謗抗金名將岳飛,贊揚奸臣萬俟卨(mo qi xie末旗謝)殺害岳飛的「功績」,主張向金人求和,是一個顛倒是非賣國投降的主和派。其人有「文」無行,為當時有正義感的人所不齒。 2靖康:宋欽宗年號。難(nan爛):災難。 3幸:皇帝到達某地。 虜:對北方外族的貶稱。虜營,指金將斡(wo卧)離不、粘罕的軍營。 4某文:即降表。這是作者的委婉說法。 5解:解脫,免除。 6過為貶損,……如宿成者:孫覿寫的降表,見某氏《六金吊伐錄》下,文中雲:「背恩致討,遠煩汗馬之勞;請命求哀,敢廢牽羊之禮!」「牽羊」源自《左傳·宣公十二年》:「楚國鄭,……克之,入自皇門,至於逵路。鄭伯肉袒牽羊以逆。"杜顧《注》:「肉袒牽羊,示服為臣僕。」降表文意為:「我(宋欽宗趙桓)辜負了大金國的恩德,招致討伐,煩你們遠道興兵,有勞你們了。我哀求你們給以寬恕。(如能寬恕)怎敢廢棄臣僕對於主人的禮節呢?」宿:早先。 7大宗城:指金國的皇族權貴。鹵,通「虜」。鹵獲,即「虜獲」,俘虜敵人,繳獲武器。餉:饋贈。 8一時:同時。 9不免:不免於死,即被殺。 10《孟子·離婁上》:「孟子曰:『……天下無道,小役大,弱役強。斯二者,天也。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如恥之,莫若師文王。師文王,大國五年,小國七年,必為政於天下矣。』」,意即:「孟子說:『……如果天下無道,小國就會被大國役使。弱國就會被強國役使。這兩種情況,是自然的。如果順應自然,就能存下來;如果違背自然,就滅亡。……如果小國或弱國對此感到羞恥,那就不如效法周文王。效法周文王,大國需要五年時間,小國需要七年時間,就一定可以在天下發號施令。』」,孫覿片面引用孟子的話來為其投降理論找根據。 11壽而康:長壽又安樂。這則戲語,是有民族氣節的人諷刺孫覿的。孫覿在敵國寫降表賣國求榮,回國後繼續作大官,過著安樂的生活。 12乙巳:乙巳年,即宋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劉晦伯:劉爚(yue岳),字晦伯,朱熹的學生。13書:書寫,這里有整理的意思。識(志):通「志」,記住。
【今譯】 宋欽宗靖康年間國家遭難的時候,宋欽宗到了金國軍營。金人想得到宋朝的降表。欽宗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讓陪從來的大臣孫覿來寫,暗地希望孫覿拒不照辦,從而得以免除交降表。不料孫覿卻不再推辭,筆一揮就寫成了。降表過分貶低自己來討好金人,詞句寫得很精當、華麗,就象早就寫好了似的。金人很高興,竟到了把皇族權貴虜獲來的婦女贈送給他的地步。孫覿也不推辭。以後,孫覿每每對人說:「長期以來,人的力量就不能戰勝自然的力量。古代和現代發生的災禍動亂,沒有哪一樣不是自然造成的。而同時代的人想用人力戰勝它,因此往往失敗而很少成功,並且本身也免不了被殺。孟子說的『順應自然就能生存下來,違背自然就會滅亡』的話,大慨說的就是這種情況。」有人對他開玩笑說:「既然如此,那麼您在金營的時候,順應自然已經作得夠充分了,您是應該長壽並安樂的啊!」孫覿感到很慚愧,沒有可以用來回答的話。聽到這種情況的人感到痛快!
乙巳年八月二十三日同劉晦伯談話,記錄下了這件事,就把它整理出來,以便記住。
B. 覿是什麼意思
覿
拼音: dí, 筆劃: 8
部首: 見 部首筆劃: 4
解釋1: 覿 (覿) dí 相見:覿面(見面或當面)。 筆畫數:12; 部首:見; 筆順編號:125441342535
解釋2: 覿 覿 dí 【動】 見;相見〖meet〗 爾有覿於彼者乎?——曹植《洛神賦》 又如:不覿(不見);私覿(私地里相見);覿體(見面;見到人) 以禮相見〖meetwitherespect〗 大夫宗婦覿,用幣。——《左傳》 又如:覿見(拜見;會見) 顯示,現出〖show〗。如:覿武(炫耀武力。含有好戰意味) 覿面 dímiàn 〖see〗∶看見 縱讓燭覿面,也不傷他。——《鏡花緣》 〖meet〗∶見面;當面 西門慶與月娘尚氣,彼此覿面,都不說話。——明·笑笑生《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