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長樂的習俗
距離福州市區30多公里的郊縣長樂市,是一個相當富裕的縣級市,這里華僑多、偷渡出國多、外出務工多、本地企業多,但這里還有著前所未見的大規模民俗活動—-游神。所游的主神是福州本土保護神—-五福大帝中的一尊。村民們興高采烈地抬著他們的神走鄉串戶,進行一系列民俗學上叫「沿門逐疫」的象徵儀式,也有更多的人籍此儀式許個願求神靈幫忙實現夢想,儀式會從早上持續到半夜。
住宅
舊時,長樂民眾住宅,多為單層土木結構。一些院落住宅,小的四扇三直(開間),大的六扇五直或八扇七直,四周風火牆;一般中為廳,兩側為房,兩邊相向為耳墜房;有的前後有廳堂、天井。通常之家則以三間排、六間排加以土牆夾固。零落之家,多以單門獨戶繞以柴扉作為棲身之所。富裕人家、官員宅第則建大落厝,有六扇五、四扇三、「三落排」等,內除建有游廊、撇榭、廳堂、天井、花廳外,還有「三進」、「七進」的重門深院,如縣城關的「司馬第」、鶴上岐陽村的「九頭馬」等群體建築。有的在厝門前還立有牌坊、石獅等。
長樂舊城區的住宅結構,除中山路(今解放路)的為磚木結構,河下街的為杉木結構,較整齊劃一外,其餘多屬明、清時期的「四扇三」或「六扇五」的單層土木結構加風火牆的格式,土地耗用率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新建民房大多雙層,有的四五層,為石木、磚木、磚混凝土等結構。地面鋪混凝土,樓頂用鋼筋混凝土的已很普遍。80年代後,城鎮與農村新建房屋增多。現代住宅設計重視四面有窗戶、前面有陽台的格式。機關、企事業單位集體宿舍、商品房大多為套房。底層為雜物間,套房裡均設有寢室、客廳、廚房、衛生間等。現代房屋鱗次櫛比,較高的達十多層,既美觀又節約用地。
② 如果長樂,閩侯改區會不會被老福州排擠
完全不會!!因為長樂和閩侯是福州十邑地區【福州府】和市中心最親的縣。無論是風俗習慣,還是方言口音,都是完全一致的!同飲閩江水,都講正宗的福州話【閩縣腔】倆縣的民風民俗.飲食菜系.民間信仰.小吃等.和福州市區完全一樣。長樂,閩侯倆地出省或出國 在外打拚的鄉親都是自稱:福州人【虎糾人】 包括連江 也具有很強的福州人認同感。現在長樂已經改區成功了。成為福州市轄區。倆縣和福州市區就是城裡和郊區的區別。自古交流密切。
【長樂古屬福州府的閩縣和長樂縣】【閩侯古屬福州府閩縣和候官縣】位置緊靠福州老市區
③ 長樂的婚俗越詳細越好
長樂婚俗談
婚俗, 長樂
說起長樂民俗,恐怕要數婚俗最是多姿多彩。一場傳統婚姻,從「起帖」到「洞房」,豐富的內容與形式,不但處處體現出中華文化之特徵,而且也不失鮮明的長樂鄉土特色。那麼長樂的傳統婚俗,都有哪些內容與形式呢? 首先,它的第一個程序叫「起帖」與「合婚」。何謂「起帖」? 這相當於自主婚姻中的「初戀」。可是從前不一樣,男婚女嫁都由父母包辦,即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因古人都信人的姻緣是由一位叫做「月下老人」的婚姻神安排的,可婚姻神又不會直接告訴你今生今世與誰有緣? 於是古人又想出了一個用「生辰八字」來推算的辦法,以「檢驗」男女親事,是否符合「月下老人」定的姻緣? 這本是無稽之談,然而它卻成了從前男婚女嫁必過之關。這樣作父母的為了給兒女說親事,就得請人先把兒女的生辰八字等,寫在一張紅紙片上進行互換。這張紅紙片叫「庚帖」,父母把兒女的庚帖送給對方,表示同意說親事,這便是長樂人說的「起帖」。通常情況下,庚帖都由媒人傳遞,作父母的接到對方庚帖之後,又都會鄭重其事請人為兒女親事推算「八字有無沖克」,這種推算就是「合婚」。一般情況下,要是推算「不合婚」,凡父母信「婚配八字」的,兒女的親事也就「吹」了。於是互退庚帖,另謀「合婚」。當然,也有的父母捨不得兒女的美好姻緣因此割斷,這樣的事就轉為「暗台」了。這里值得一說的是,許多男女經過推算雖說「能合婚」,但是由於一些人「婚運」不佳,庚帖送出去老是碰壁,好不煩惱? 為謀「能合婚」,便有了「改年、改月、改日、改時」之事,加上從前無時鍾,人的出生時辰多說不準,因此嚴格說來,內中許多「能合婚」的,也是一筆糊塗賬。然而不管怎樣,作父母的都不可能未卜先知,輕易分辨出對方庚帖真偽? 因此只要「能合婚」,親事也都會繼續說下去。可見「合婚論」不過自欺欺人。
長樂民間有句老話,「選男看子弟,選女看母氏。」意思是:女子做親「子弟好」比什麼都好,男子做親「母氏好」女子就差不離。當然還有別的條件,但這里至少說明長樂人做親,父母注重的是人,而不是「婚配八字」。再者,「媒人嘴胡謅謅」,作父母的自不會單憑媒人一面之詞,見風是雨,凡事不問,拿兒女終身大事當兒戲。因此當男女親事「合婚」之後,雙方父母都會不約而同想方設法,盡可能多地了解對方情況,這個程序就叫「查親」。那麼以往「查親」,都查什麼呢? 一查鄉情,諸如村莊大小、窮富、風氣好壞等。大凡小村、窮村、出「歹囝」的村,父母多不想把女子嫁到這樣的地方,有的人一聽村名,就會「頭門刷(排除)」。同時從前長樂有個「壞風氣」,一些「大村大姓、硬房硬膠」的女子出嫁後,若遇丈夫欺負或是不順心,動輒回娘家「搬救兵」,俗稱「起外(娘)家」,鬧得夫家人雞犬不寧,許多父母也怕娶這樣的媳婦。因此細心的父母,「查親」往往從「鄉情」查起。二查家道,諸如家庭地位、名聲、財產、結構等。內中倍受重視的有三:一曰「門風」,這是因為長樂是「海濱鄒魯、文獻名邦」,為人最重「名聲」二字,所以凡「聲名底」不好的家庭,任你多有「官財勢」,兒女總是難做親。二曰「家財」,多是出於「門當戶對」考慮,越是有錢人家越認真,特別女方經濟較好、女子出眾,父母最怕這方面吃了虧。三曰「人事」,常言道「千富萬閥(官勢),不如人馬快活」。這自然說的是家庭人際關系,故厚道人家兒女好做親,而「三五子四五大」的人人都怕,為什麼? 原來此話指的是從前一夫多妻或是繼娶的家庭,因為兄弟多同父異母,往往「三五個兒子,四五個爭大」,家不和事不順,父母自然不願把女兒嫁給這樣的家庭。 三查子弟女子,諸如年歲、容貌、品行等,當然還有男的職業,女的是不是會女工針指、「當家理費」。大凡明智的父母,最看重的就是這一點,顯然為的是兒女婚配美滿,日後夫妻能夠舉案齊眉、白頭偕老。「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作父母的在「查親」的同時,又都會通過媒人,在兒女不知情的前提下,讓雙方父母偷偷看一眼未來「女婿」與「媳婦」容顏,好讓父母下決心,這便是從前的「看親」了。
男女之間「紅線系腳」後,一般都由男方先提出迎娶打算,讓媒人轉告女方。一旦女方父母同意男方迎娶,接下來的程序便是男方送「日子單」,也就是男方擇定的黃道吉日,通知女方。不過,從前男方擇結婚黃道吉日,可有個規矩:即必須是擇於秋後的下半年。原因是從前農耕社會,秋後的下半年是農閑,不但有利雙方操辦婚事,也能顧及親朋友好閑下心來吃喜酒。二是下半年天氣冷,從前無冷凍設備,有利食物保鮮。三是冷天床上好擺設,能增添新房光彩。故從前長樂城鄉,基本上沒有上半年結婚的。 由於從前經濟與物質條件差,結婚是驚天動地的大事,為了有充足的時間作準備,男方送「日子單」,還必須在是年的五月前,連同「下半禮」,男方給女方的金銀珠寶首飾,「十色」禮品(主要是豬肉),喜餅若干,同時「日子單」還得用上好紅紙寫得有模有樣,先在大廳里作個祭祖儀式,再把物品裝到一個或若干專用的擔子上,讓媒人帶路,由親人把擔子送到女方家,俗稱「送擔」。女方接到「日子單」與各類物品,同樣要行祭祖儀式,然後把「十色」中的一些物品,取出小量作「回擔」,以為「意實」(吉兆)。之後父母把喜餅、豬肉分發至親長輩。凡吃到喜餅、豬肉的至親,當女方出嫁時,都得「添箱」,即贈送金器、銀器或衣物等,這也是長樂傳統婚俗中一個重要禮節。此後數月里,男方自會忙於修房、添傢具,一般都會造新灶,以備日後新娘過門「試鼎」用;同時要在婚期一二個月前,把結婚喜帖送達親朋友好家。女方自是要准備嫁妝,若是農家女,父母又會讓閨女少在外拋頭露面或參加勞動,謂之「守房」;與此同時,女孩子家又都會學些「出嫁曲」,以備「綉眠鞋」之夜,答唱父母、長輩與旁人聽。
傳統婚禮的布置極為隆重,但主要集中於娶親的男方家。婚禮之前,娶親的一方,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貼對聯,也說喜聯。婚者不但要把舉行婚禮的祖廳,自己的居室、廚房,凡有柱子、大門、小門、門窗、門楣的地方,都要貼上紅彤彤的喜聯,以裝點環境,渲染喜慶氣氛。同時還會把喜聯貼到「並廚吃酒」(全家人參加)的族親家,以凝聚家族的親和力,讓幫忙做喜事的人不請自到,顯示出族人「扶熱」(團結)氣氛。寫喜聯與春聯不同,一是用紙不一樣,春聯只用紅紙,喜聯卻非用一種「白頭紅紙」不可。為何要用「白頭紅紙」? 一言以蔽之,因為「白頭」寓意夫妻「白頭偕老」,是婚姻的最美好願望。二是內容更為豐富,春聯所表達的意思基本一樣,說的都是「慶新春、祈福運」的話,春聯卻有道不盡的內涵。如祖廳得頌揚祖業、祖德,亮出家族「堂號」,這樣不同姓氏不同宗支的祖廳,喜聯就會各有千秋。新房少不了要寫「夫妻和合、桂子蘭孫」之類的話,廚房則會圍繞著「三多六餘、五味調和」等來寫。這樣喜聯所表現出的傳統文化,品味也就高了。同時,長樂人寫喜聯還有兩個特別之處:一是大廳里一定要寫上一幅「加冠聯」,貼在壁上,內容大致是:某長男或次男名啥,加冠字勉什麼序幾? 讓人一看,便知誰家兒子結婚。二是新房裡還得寫上一幅「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聯,貼在窗戶門閂上,或是其他什麼地方,目的是為避邪,故曰「寬心聯」。貼罷喜聯,接著便要布置祖廳、新房。先說祖廳布置,免不了要打掃衛生、清理雜物,以備婚禮與酒席之用。婚期來臨之時,還要張燈結綵,在前廳橫樑上懸掛一對「高照」(一種大燈籠)與一幅紅綢,以示「本府喜事」。若有祖先畫像,自要掛在「中堂」。凡祖廳是明代有門檻的老屋,一定要把門檻脫下,好借喜慶「招財進官」。但女方出轎卻不可脫下門檻。再說新房布置,內中要講究的主要是床、桌、櫥子與床上用品的擺設,一定要多留空間,以為鬧房時招待客人。這樣誰家喜事,村裡也就無人不知了。
④ 在福州長樂有一種借錢的方式是什麼標會然後再按每月還多少求了解的人講解一下,說詳細一點,謝謝您了!急
按照標會規則,這場標會的發起人老王就是「會頭」,其他參會的普通會員叫「會腳」。這場由23人參加的標會,每人每期的入會本金為1000元,每月為一個聚會競標(開標)周期,第23個月後該場標會結束。在第一次聚會時,22個會腳必須每人繳交1000元給會頭老王,得標的老王可以在23個月內對首期標金享有無息借款的權利,而其他會腳在會期內都有一次付息使用他人標金的權利。
在福建沿海地區,一般的標會都是每月開標一次,也有半月、一周甚至一天開標的,參與標會的人數就是每場標會應該還款的月份或天數。當有會員願意支付一定的利息使用其他會員的標金時,就可以通過競爭標金利息高低的方式把該場標會的本金拿走。標到本金的人在自己承受范圍之內支付一定的利息,而不需要用錢的人可以吃到這份利息。
以老王組織的這場1000元本金的月會為例,在第二個月標會聚會時,除首次得標的會頭喪失投標權利外,其餘22個會腳都來競爭標金,大家把自己要出的標金利息寫在一個紙條上,然後開標,標息最高者得標。假設張某每1000元標金出價100元利息為最高,第二場標會即由張某得標。會頭老王因為已經得標就變成死會,所以今後每月都必須拿出1000元給新一輪得標者,疊加起來剛好是他募集到的22,000元標金。而張某之外21個沒有得標的活會會員,則各繳交標金1000元-100元標息=900元給張某,所以張某可以一次籌得1000+900×21=19,900元標金。爾後到下一次開標時,已得標的張某同樣喪失投標權利,也要每月拿出1000元來交給新得標人。以此每月類推,直到剩下一人從未得標。最後因其他所有會腳都已死會,此人在本場標會結束的第23個月時必定得標,所有前面的22人都必須繳交1000元給他,他可以一次得到標金22,000元。扣除前期22個月的本金投入,這最後一人大概賺了2000餘元利息。
⑤ 福州長樂地區哪有利息借3萬幫幫忙謝謝
如今,很多人可能已經不知道標會是怎麼回事,但在歷史上,它卻是種民間盛行的融資方式。一般由發起人也就是會首或者會頭,邀請若干會員參加,定期舉辦。參與者每期繳納會費,這些會款按約定的規則歸某位會員所有。到了下一期標會,再輪到會款外一個會員標走會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