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以,要到當地派出所報案。
Ⅱ APP投資理財,被騙30萬,已經報警,不知道怎麼辦
我也是這樣被騙的,還好保留了證據已被同事挽回。需要的話可以推薦給你
Ⅲ 理財軟體詐騙
注意保存好投資證據,然後報案。並多尋找和你同樣在這個平台理財的其他投資者,抱團維權追回資金的可能性更大。
Ⅳ 光大投資理財app是騙人的,我家人朋友被騙了幾十萬,有其他朋友被騙嗎我報警了,還有一個群都是被騙
我的朋友就因為聽信別人的話,以及別人的建議,被騙了將近20萬。好託人維權追回損失資金了
Ⅳ 被理財app騙了,怎麼追回來
去理財平台當地警察局報案。提交你的所有資料。剩下的就等著經偵查案子追贓。最後法院判決。之後你就等著收回款吧。
Ⅵ 我像人家推廣一款理財app,最後發現被騙,平台跑路,我需要像推廣的人承擔損失嗎
我覺得你雖然也是被騙了,但是你向別人進行了推廣導致別人也被騙損失了錢財。所以你也要承擔一部分的連帶責任。
Ⅶ 在app上理財被騙了怎麼辦
趕緊向公安機關報警。現在網路理財產品多種多樣,種類琳琅滿目。收益率過高的很可能就是詐騙。一定要當心。
Ⅷ 理財app詐騙有哪些
所有的理財APP 都是詐騙平台,千萬不要相信,高利誘惑進坑裡悔之晚以。
Ⅸ 被網上投資理財APP詐騙了,損失錢財心好痛幾天幾夜都沒睡覺
我也曾被騙過,不過沒有你那麼大的數額,交女友被騙,剛虧損也是精神態度不好,不過細想想還是自己的防範意識不強,才導致被騙。所以人生沒有一帆風順,我只要心情愉悅,積極向上,我相信所有失去的都會如數的回到你的手上的,甚至會更多,所以對一生的財富來說,眼前的損失僅僅是九牛一毛,不足以傷害自己的身體,應該是更加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加油!
Ⅹ 理財APP詐騙頻發,哪些「套路」可以識破
中新經緯客戶端4月20日電(張芷菡)近兩年來,理財數量出現爆發式增長,並在市場中迅速鋪開。如今,大多數人在購買理財產品往往選擇足不出戶,使用手機理財APP直接下單。在4月20日中新經緯舉辦的「財經V熱評」活動中,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中新經緯研究院簽約專家黃震對此表示,以前的金融機構和用戶之間缺乏粘性,APP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讓用戶隨時隨地的了解金融機構的新產品、新情況等,激勵效益非常明顯,提高了客戶的忠誠度。但他同時認為,當前,理財APP也存在一些風險。
活動現場中新經緯張芷菡攝
「理財APP數量眾多,是否納入監管及是否擁有相應牌照是應首先了解的。」黃震詳細談到,用戶可以選擇理財APP范圍很廣,其中,傳統金融機構利用開發理財APP維系客戶,這部分機構持有正規牌照並有提供金融服務經驗,相比之下更值得信賴;而新型准金融機構、類金融機構,比如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利用APP提供金融服務主要是為開拓客戶;此外,部分提供金融信息服務的平台、電商平台等都在開發理財APP,對於此類平台,要注意其是否有代銷理財產品的資格。
使用理財APP購買理財產品雖然便利,也並非絕對安全。近期,理財APP之一錢寶網就以高額收益為誘餌,向社會公眾大量吸收資金,最終無法償還投資者本金達300億而被調查。對理財類APP的加強監管顯得更加迫切。黃震認為,如今APP涉及各類金融交易業務,對其監管也呈現跨業、綜合、協調的趨勢,要從對工具類的監管過渡到業務監管上,APP中的業務是否得到相關批準是未來要關注的。
對投資者而言,在魚龍混雜的理財APP進行甄別,保障投資的安全性,互聯網金融領域的詐騙也有「套路」可以識破。
他表示,投資者一要警惕高收益且保本保息的承諾。高出市場普遍收益率水平的「理財產品」往往是高風險的;二要警惕高調宣傳。所謂明星代言的理財產品未必就一定值得相信;三是不要貪圖小便宜。以送紅包、送禮物等方式吸引投資者購買產品也可能是「套路」之一。「金融產品要以它對風險的控制能力及合理的收益吸引客戶。在無法辨別金融產品真實性時,可以藉助專業平台,分辨騙局。」
《財經V熱評》由中國新聞社旗下財經新媒體中新經緯主辦的系列財經沙龍活動。每期活動結合當周熱門財經話題,邀請中新經緯研究院知名專家,與主持人一起對話題內容進行分析點評,並與現場觀眾和網友互動交流。活動於每周五上午10:00在北京外研書店二層舉行,並由中新經緯客戶端等直播平台同步進行網路直播。(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