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華爾街見聞融資

華爾街見聞融資

發布時間:2021-07-22 18:55:43

1. 明年下半年中國將加息嗎

11月29日,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博士(Robin Xing)現身北京,就中國最新經濟走勢進行了交流。他對華爾街見聞表示,非大宗商品價格為PPI通脹貢獻更大比例,將溫和傳導至核心CPI。明年核心CPI將回升至2.5%的水平,將拉動總體CPI進入央行合意區間。

他預測,隨著市場對資管新規沖擊的消化、通脹回升等因素,中國央行可在明年下半年考慮加息。

政策走向「大有不同」

今年政策走向明顯不同,去杠桿、去產能、防範風險力度加大。

邢自強指出,可從四大方面看出政策力度的不同:第一,加強對地方政府財政和PPP項目融資監管,包括交通少數城市的部分地鐵項目、出台PPP監管新規;第二,出台監管新規更快地推進去杠桿防風險;第三,中央巡視組和地方官員共同監督,推進更嚴格的環保限產審查;第四,進一步打壓房地產投資,包括加快租賃市場發展、以及推進房地產「長效機制」。

他並稱,通脹的傳導已出現在下游的製造業和服務業,中國從2012年-2016年連續輸出通縮的場景,已切換為輸出通脹,將對全球主要經濟體有溢出效應。

明年下半年中國加息?

對於央行貨幣政策走向,邢自強預測,在通脹回升、資管新規沖擊消化後,中國央行才可能考慮利率的提升,「預計中國2018年下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會各加一次。」

他還提到,從外部因素看,市場預期美聯儲從今年12月到2019年總計有6次加息,即加息150個基點。因此從利差角度考慮,中國央行也會在明年下半年考慮加息。

對於利率上升對實體經濟的沖擊,他樂觀地表示,實際利率水平依然會保持在地位,「2012年-2016年,中國處於通縮狀態,名義利率不高,平均實際的貸款利率接近於8%。即使明年考慮兩次加息後,實際貸款利率也只有1.8%。那麼,對企業來說,下游產品漲價,利息小幅上升的話,實際融資條件也沒有收緊那麼多。」

今年6月份,邢自強曾接受華爾街見聞對話時指出,中國經濟增長在2017年一季度已見頂,未來1-2年將是溫和的軟著陸。特別是民營企業的產能投資並不依賴信貸,主要靠自身的資本留存和利潤,對抵禦信貸緊縮也有一定的幫助。

對於未來經濟增長結構,邢自強對華爾街見聞表示,逆周期政策促使經濟減速,將減少對投資的依賴,特別是私人部門以及製造業投資將更具韌性。

他給出了如下預測數據:2018年基建和房地產投資增速將分別由今年的15.6%和7.0%下降到13%和5%,而明年製造業和私人部門投資增速將分別從今年4.3%和5.3%提升至4.5%和5.4%。

他並稱,從更長遠角度看,中國投資結構的優化將成為中國邁向高收入國家的動力,這體現在私人部門資本開支隨著外需好轉而復甦、設備更新帶動投資回暖、中國企業IT投資增速高於美國、國際專利申請數量激增且行業分布平均等因素。

對於中國經濟的長期展望,邢自強預測中國將在2025年成為高收入國家,屆時人均GDP將達到1.4萬美元,尤其是新經濟助推三四線城市消費升級,新消費將成為中國邁入高收入國家的新動力。

今年上半年,華爾街見聞曾報道邢自強撰寫的《三四線城市將更大、更富、更敢花》的研報,其中指出,三四線城市將成為今後十年內消費增長熱潮的主力,到2030年將貢獻中國居民消費年增量的三分之二,這些城市居民將成為高達10萬億美元消費市場的主力軍。

2. 過去20年,國際金融市場"黑天鵝"事件頻發,主要手段是

日本央行的狀況: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最近日本央行短觀報告和疲軟的出口數據讓人對安倍的經濟復甦策略擔憂。日本央行上周的短觀調查顯示,4月1日上調的銷售稅給公司帶來的負面影響超過了1997年那次上調銷售稅。安倍的經濟策略致力於戰勝日本20年來的通縮和經濟增長停止,因此市場預期日本央行會在一季度推出更大規模的刺激政策。但是它卻沒有。

經濟學家們認為,日本央行低估了上調銷售稅帶來的負面影響,私人消費將在四月之後開始下滑,並且下滑會持續數月。零售商對經濟前景尤其不樂觀,瑞信的日本經濟學家們擔心日本二季度的家庭消費可能會下降超過8.5%,出現消費回撤的顯現。在銷售稅上調前的2月,受需求回暖刺激,零售商們上調了價格,日本的通脹率也由去年同期的-3%上升至了1.3%。瑞信也認為,銷售稅上調將使價格回落。

4月8號的新聞發布會上,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再次重申沒有考慮進一步寬松。美國財經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認為,如果日本證券市場形式不妙的話,日本央行可能還是要被迫出手,同時政治上可能也存在讓日本央行出手的需求。據《華爾街日報》,黑田東彥和安倍本月將會面商討貨幣政策事宜。

耶倫的炸彈:

被市場對自己3月19日講話的反應嚇了一跳的耶倫似乎很快又扮回了鴿派的角色,努力打消那次講話帶來的影響。當時耶倫稱可能在購債項目結束6個月以後開始加息,美股旋即大跌,標普500指數一度跌破1850點,道瓊斯指數跌幅也一度達到200點。當天5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19個基點,而且自那天以後各類國債價格全線下挫。不過瑞信固定收益的全球研究戰略分析師們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認為,美國經濟數據仍然能夠支撐美聯儲採取更為鴿派的貨幣政策。

但是瑞信預期美國經濟將在下半年進一步好轉,屆時國債價格將會再次下跌。具體觸發國債價格下跌的事件包括:

失業率降至6%,通脹開始回升,產出和零售數據顯示經濟好轉。

瑞信稱,這些條件在今年末和明年初將會相繼被滿足。不過瑞信投資委員會4月10日發布的報告表示,瑞信認為美聯儲不會在2015年前加息。

中國銅的難題:

盡管年初以來銅價就出現了松動,但是真正的大跌卻出現在3月。從3月5日到3月20日,銅價由7053美元/噸跌至了6430美元/噸,跌幅達9%。銅價下跌的部分原因是非精煉銅供應增加導致了「稀缺性溢價」減少,市場對中國信用環境的擔憂則是另一個主要原因。此前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銅在中國被廣泛地用於抵押融資。「超日債」違約事件影響發酵,銅遭到了拋售,因為市場擔心更多的債務違約會令被用作抵押的、巨量的銅迴流工業金屬市場。但是瑞信大宗商品分析團隊認為,發生這種情況的概率很小。

3. 中國「股災」歷年救市爭議有哪些

從周末的雙降,到萬億養老金,到官媒安撫……再到昨晚的「三道金牌」。中國政府為了救市可謂不遺餘力。但回顧歷史,中國股市從來就不缺少各種政策托市、行政干預。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陸一指出,無論是1994年的「三大政策」救市、1999年的「跨世紀行情」、2007年的「股改行情」,還是2014年11月至今的「國家牛市」,政府對於股市的干預,無一不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而中國「政策市」的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5年前。陸一撰文詳細介紹了1990年深圳股市從誕生到瘋狂,再到政府出手干預的全過程。華爾街見聞摘取其中的一段:
1990年10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做出決定,處級以上黨政幹部不得買賣股票。11月20日,深圳黨政幹部響應紅頭文件的規定,紛紛踏入股市開始拋股。
鑒於上述種種措施,持續上漲半年的深圳股市從12月8日開始掉頭向下,自此開始了長達9個月的下跌,其間,深市總市值蒸發近八個億,市場一片恐慌。
在這樣的下跌中,1991年4月22日,剛剛拿到人總行同意成立批文的深交所出現了中國證券市場歷史上空前絕後的零成交記錄。
深圳市政府面對連續9個月市場持續下跌的嚴峻局勢,不得不在1991年8月19日召開有企業家參加的「救市」會議,動員機構入市,加強市場的支撐力。然而在這次會議上,所有到會的企業家們,沒有一個出面應聲。此後直到1991年9月2日,深圳市政府連續召開五次「救市」會議,但仍未取得任何實質性成果。
9月2日晚,深交所向市委書記李灝要求依靠政府財力救市。李灝問:「需要多少錢? 」深交所負責人說:「我們不要多,你給2個億,把股票價格托起來,把股民的信心恢復起來! 」「我同意! 」李灝回答很乾脆。市長鄭良玉要求一定要絕對保密,遵循證券市場規則,巧妙自然地將股價托起來,喚起廣大股民的信心,變熊市為牛市。
9月7日,正是龍頭股跌得最慘的一天。深發展當天的開市價僅為每股13.70元,最低時跌到了13.40元。深圳救市基金以每天5000手(一手=10股)頻率吃進,穩住龍頭股,保持在每股13.7元。到9月29日,深發展股價已經恢復到每股14.95元。
10月3日,深發展一開市,就掛出了14.95元/股的價格。許多先前對證券市場喪失信心的股民們,又一次殺回了證券市場。 9月29日至10月3日,短短的幾天,深圳證券市場突然來了個180度大轉彎。10月3日當天,深發展股價曾經沖到16.10元/股。隨後,10月4日深發展的開市價曾達到15.85元/股。
10月上旬,深圳證券市場沖出谷底,股價上升幅度:深發展為50.68%,萬科為74.47%,金田在此榮登榜首,創下了101.55%的最高記錄。安達與寶安也都分別達到了67.09%和63.38%。
到11月14日,深證指數創下收報136.9點的當年最高記錄,日成交金額也於11月13日達到1.1億元的新記錄。
陸一不無感慨地評論稱:「25年前中國股市這第一個漲落,勾勒出一抹驚艷的深V,也奠定了中國股市最富特色的監管調控底蘊——以意識形態判斷股市漲跌的背景;實施漲跌停板;加諸印花稅;黨政幹部不能買賣股票;暫停IPO;國有股限制流通;黨報評論員(內參)成為市場調控風向標;開創了政府動用資金指標股托市的首個案例。」
在此之後,中國股市歷次漲跌背後都不乏政府「有形之手」的參與。《環球人物》雜志曾在文章《朱鎔基與中國股市:創辦上交所,3次救市》中,詳細介紹了朱鎔基對於穩定中國股市起到的作用。文章指出,從朱鎔基1991年出任國務院副總理,到2003年卸去國務院總理之職,12年間,有3次比較明顯的股市波動,都在他的努力下回歸平穩,沒有引發大的震盪。
1992年,中國股市從5月的1429點一路跌向11月的386點。朱鎔基果斷要求政府出手,穩住了股市,據《環球人物》:
在去英國訪問前,他還給證監會和上交所的領導打電話,要他們一定穩住股市,不能再跌了。證監會和上交所有關同志很快布置救市,提出讓二紡機等所有上市公司拿出募得資金的10%,買回自己的股票,回購托市。此外,他們還組織本地和外地券商入市,讓楊懷定等股市名人帶頭買股票,又鼓勵深圳股民在上海買股票,並放慢新股上市速度。多管齊下,讓1992年的股市下跌勢頭得到遏制。
1993年,中國經濟沖向新一輪高峰,全國基建投資猛升,貨幣投放增發同比高達34%,同時社會總需求強力擴張,拉動了通貨膨脹。到了春夏之交,金融混亂達到頂點。朱鎔基接連出手,穩住市場:
當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聯合頒發了轟動全國的「十六條」,整治金融亂象。同時,中央任命朱鎔基兼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他約法三章:一、清理違章拆借;二、不得競相提高利率、不得收取貸款回扣;三、銀行不得向自辦實體注資,自辦實體和銀行脫鉤。此外,他還採取鐵腕手段,命令屬下的行長們在40天內收回計劃外的全部貸款和拆借資金。「逾期收不回來,就要公布姓名,仍然收不回來,就要嚴懲不貸。」在如此嚴厲的措施下,到7月底,拆借的資金收回來332億元,還增加了405億元的儲蓄,一片混亂的股市回歸平穩。然而,第二年7月,上證指數又出現了暴跌。朱鎔基接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報告後,立即布置救市,採取了「半年之內不發新股,對信用良好的機構給以銀行融資,組織養老基金入市」三大措施。同年,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相繼成立。這些銀行由政府投資設立,不以營利為目的,對於股市穩定起到積極作用。這一輪股市波動就此止住。
1997年夏天,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國家,亞洲經濟出現危機。自1997年5月到1999年3月,滬深股市都是弱勢調整,股指越走越低,金融機構和散戶們經歷了難熬的「熊市」。朱鎔基採取了基金入市,降低印花稅等措施,再次激活股市。:
1999年4月,朱鎔基在美國紐約訪問期間,特地參觀了納斯達克證交所,並為當天的股市開盤。回國後,朱鎔基就股市的發展提出了8點意見,其中包括要求基金入市,降低印花稅,允許商業銀行為證券融資等。此外,他還指示盡快制訂和頒布上市公司管理條例。5月18日,證監會向八大證券公司傳達了朱鎔基的8點意見,研究了落實政策。第二天,中國股市立即上漲。6月15日,《人民日報》頭版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標題為 《堅定信心,規范發展》,指出「調整兩年之久的中國股市開始出現了較大的上升行情……近期股市反映了宏觀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和市場運行的內在要求,是正常的恢復性上升。」文章還強調,證券市場的良好局面來之不易,各方面都要倍加珍惜。此文發表後,股市再次出現大漲,從6月15日的1387點激活,6月30日最高達到1756點。

4. 渣打銀行名稱由來

渣打銀行名稱由來:

渣打銀行英語是Standard Chartered Bank,由漢語直譯就是渣打銀行。

渣打銀行是一家建於1853年,總部在倫敦的英國銀行。

渣打銀行1858年在上海設立首家分行。2007年4月,上海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成為第一批本地法人銀行之一。渣打是一家領先的國際銀行,為遍布亞洲、非洲和中東市場的個人和企業客戶提供金融服務,支持他們進行投資、開展貿易。

渣打集團在倫敦證交所、香港證交所,以及印度的孟買及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它的業務遍及許多國家,尤其是在亞洲和非洲,在英國的客戶卻非常少,2004年其利潤的30%來自於香港地區。

(4)華爾街見聞融資擴展閱讀:

渣打是一家領先的國際銀行,業務網路遍及全球60個最有活力的市場,為來自145個市場的客戶提供服務。

渣打網路與「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重合度達到近70%。渣打的使命是利用其獨特的多樣性促進商業繁榮和增進人類福祉。渣打的文化傳承和企業價值都在其品牌承諾 「一心做好,始終如一(Here for good)」中得到充分體現。

渣打集團有限公司除在倫敦及香港的交易所上市外,還在印度的孟買以及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上市。

作為紮根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外資銀行之一,渣打銀行從1858年在上海設立首家分行開始,在華業務從未間斷。2007年4月,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成為第一批本地法人銀行之一。目前,渣打中國的營業網點已覆蓋近30個沿海和內陸城市,充分顯示了渣打對中國市場的長遠承諾。

2018年,渣打銀行贏得眾多權威行業機構和媒體頒發的獎項和榮譽,包括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金融創新成果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最佳外幣對做市獎。

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金定價市場特別貢獻獎,《第一財經》年度創新外資法人銀行,《財資》最佳移動支付用戶體驗,《亞洲貨幣》「一帶一路」最佳國際銀行,《Global RMB》最佳離岸人民幣債券機構,《貿易金融》最佳跨境金融服務銀行。

《華爾街見聞》年度卓越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銀行,《上海證券報》銀行財富管理品牌卓越獎,渣打財富管理APP被《財經》評為最具品牌價值金融APP,獵聘網年度多元非凡僱主,陸家嘴年度公益榜資教賦能實踐獎等。

5. 2018考研金融專碩熱點論述題怎麼答

熱點一定要與知識點結合;學會區分金融熱點
去哪兒關注熱點?華爾街見聞、FT中文網、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四三幺
需要關注哪些熱點?1.宏觀經濟形勢及當前宏觀經濟政策探討2.開放經濟探討:國際收支、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國際化3.金融監管:現有監管模式及存在的問題、改革政策4.資本市場改革與發展:融資偏好5.利率市場化改革6.互聯網金融7.金融危機十周年:後危機時代
關於金融熱點,怎樣用金融學原理分析?

一、宏觀經濟形勢及當前宏觀經濟政策探討

1.GDP增速(6.9%超預期)

2.CPI:總體穩定

3.國際收支情況

怎樣得高分:

1.運用 IS-LM模型應用,畫圖作答,答題思路清晰

2.非常規貨幣政策(麻辣粉,酸辣粉)

(思考:什麼是非常規貨幣政策?)

3.供給側改革

二、開放經濟探討:國際收支、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國際化(重點)

國際金融:1.2017年上半年出現了雙順差?—>人民幣升值

關於人民幣升值會考到:1、原因2、影響(好的+不好的)3.對策

(思考)資本賬戶順差原因?

外匯儲備:增加(想得高分就要用數據說話)

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國際化報告》;

涉及人民幣國際化會考到:1.人民幣國際化的概念是什麼?2.需要具備什麼條件?3.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4.人民幣國際化對中國的影響

結合三元悖論(倒三角)——作圖描述

6. 華爾街見聞pro和華爾街見聞的區別

一 、使用版本不同:

1、華爾街見聞pro和免費版本完全一樣。pro收費版不穩定了,閃退。

2、華爾街見聞免費版用得好,不會收費也不會閃退;

二、界面不同:

1、華爾街見聞pro界面干凈整潔,無廣告等多餘內容彈出;

2、華爾街見聞版界面相對不舒適,會有多餘廣告等內容彈出;

三、華爾街見聞在中國首創「實時新聞」模式,通過同名App、網站、微信公眾號和微博為投資者提供服務,7*24小時全年不間斷。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重要資訊,華爾街見聞App分秒必爭,力求第一時間推送,速度常領先於國內外同行。

(6)華爾街見聞融資擴展閱讀:

基礎功能

金融資訊、實時新聞、國內外市場行情。

進階功能

問答社區、名家視頻直播、財經日歷、基金購買。

2014年,華爾街見聞推出手機客戶端後,在蘋果App Store穩居財經新聞類前列。

人民網2014評選的「最具影響力財經微信公眾號」活動中,華爾街見聞位列第一。

在互聯網周刊發布的《2015新聞資訊APP排行》中,華爾街見聞位列財經新聞類第一。

2016年,華爾街見聞完成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該輪融資由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領投。

7. 普華永道招聘實習生,這個要求全英簡歷么

網上段子手說「四大審計忙成狗,稅務准時下班」,審計跟稅務到底有什麼不一樣?我們先來看看小夥伴的回答。

而真實在四大裡面,審計跟稅務工作時間真的跟網上傳的一樣嗎?進入四大該如何准備?審計跟稅務未來有哪些職業發展方向?

今天我們邀請到了普華永道稅務及商務咨詢部經理(多次校招superday面試官),來跟大家揭開答案。

給大家推薦一個已經考過ACCA的學姐,關於ACCA任何不懂的事情都可以咨詢她。不僅能解決ACCA考試問題,還有電子版ACCA試題和備考資料:微信ID:ACCAmengyue

主持人: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審計每天做到死,稅務基本可以准時下班;審計小朋友每天底稿做到死,稅務的整天就是看報告」,所以稅務部門跟審計部門工作內容上最主要的差別是在哪裡?稅務部門真的可以經常准時下班嗎?

1、工作內容上:

審計的工作流程相對來說比較標准化的,工作流程相對來說有據可循,尤其是對於老客戶比較容易把握。所以對學生來說,如果你是比較仔細,喜歡流程化工作的同學,審計對你可能比較好。

而稅務大部分的業務需要一定靈活性,服務過程中出現難以預見到的因素也相對更多一些。另外,稅務分很多組,原因是組和組之間的工作內容差異比較大,各自的專業知識和理論背景會差異很大;審計分組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團隊太大了,不好管理,所以進行分組。

2、工作時間上:

前面提到,審計的工作相對比較容易計劃,比如現在12月,我可能已經預見到接下來的兩三個月,會有什麼樣的工作了,都是別人已經幫你安排好了。

審計有比較明顯的淡忙季,忙季基本上平均每年有四到六個月,經理及以下的員工,絕大部分人會有三個月的時間基本上是在沒有周末的情況下,每天平均工作10-12小時甚至更多。所以去審計的同學,可能需要提前做好這個心理准備。

稅務的時間就沒有那麼固定,因為稅務的工作節奏不像審計那樣容易預見和計劃。而且稅務部上級在分配工作時會徵求下級的意見,理論上,下級「可以」拒絕這個工作;同時上級也會盡量把項目安排給比較能乾的下級,導致忙的人長期很忙,空的人長期很空,當然時間長了,能力的差異也會很大。

主持人:那你或者你下面的小朋友典型的一天的工作場景是什麼樣子的?

這個其實每個項目會不同(無論是服務內容、方式和節奏都會不同,所以需要很強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責任心)。從一個典型的服務流程來說,會有這么幾個階段:一開始是根據與客戶的溝通寫寫服務建議書(一般會讓下面的小朋友先起草,senior會給他一個參考案例),並跟他講清楚具體要求,起草的版本,會在經過各級修改後給客戶確認,根據這個服務建議書會簽訂一個正式的合同,這個時候服務就正式開始了。

比如常見的稅務咨詢,一般最後需要交付一份書面咨詢報告。在起草報告的時候,需要跟客戶溝通,需要自己去搜索資料,有的資料你可以自己去網上查,有的需要去向稅務機關確認,最後經過分析整理形成一個完整的報告。

此外,還有一大類稅務合規性服務,包括報稅服務和協助審計符合審計底稿中與稅務相關的事項。

進入普華你需要具備的能力

主持人:你們在招聘的時候會不會看專業?對於一些沒有任何財會背景的同學想進四大,他們前期有一些什麼樣的准備比較好?

不太看專業,我覺得你在面試的時候能夠說服面試官,你想來四大不是出於一時興起,而是真正有長期深思熟慮過的就可以。如果你之前有過一些實際行動,就有助於說服面試官,比如說你有一些相關的實習經歷,或者參加過一些例如CPA的專業資格考試等等。

主持人:哪些實習算是相關的實習?

如果你有機會來四大,直接在四大實習是最好的,除此以外,在一些比較一線的會計事務所實習,或者是在一些大型企業的財務實習,這些我覺得都是比較會有些幫助的。但是如果你在面試的時候表現得很好,沒有相關經歷也不太會影響到錄取。

主持人:我有個大學同學之前就是,不是相關專業也沒有相關實習經歷,但最後進了普華。

對,所以我說是有幫助,PwC是一整天的面試,在一對一之前,負責跟你一對一的老闆已經看過你前面的表現了,也就是看到你的能力,而能力其實跟你的專業沒有太大關系。

後面一對一面試的時候,你把你的意願闡述清楚就可以,比如為什麼你專業不對口的情況下你要來四大,每個人放棄原來的專業背景,投入到一個新的這個東西,都是一個很重大的決策,那麼這個決策如果沒有讓面試官感覺你是深思熟慮的話,別人會覺得你的這個選擇可能不是很穩定。

主持人:想在稅務部門做好工作,需要具備一些什麼樣的能力?大學生該如何去培養?

無論你在哪個細分領域,溝通能力都非常重要,你是不是能夠理解別人的意思和背後的考慮,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准確、高效地傳達給別人?這些能力對很多行業都是很基本的。

對於稅務的工作來說,可能還需要一定的靈活性和決斷力。比如很簡單一件跑腿的工作。我讓他去稅務局幫我辦一件事情,如果當中遇到了問題,靈活性和決斷力比較高的同學就會知道,出現什麼情況需要跟我請示,什麼情況他可以自己做主處理掉。

再要求高一點的,如果他能站在上級的角度考慮問題,能通盤考慮整個項目的背景和目的就更好了。就是你要思考上級為什麼叫你做這個事情,他的指示背後的意圖是什麼?

如何去培養,我覺得還是因人而異。但首先,你不要抵觸和別人的社交和溝通,平時多找機會鍛煉;另外,要拓寬一下自己的視野,對自己知識領域之外的東西勇於嘗試和學習。拓寬視野可以是你參加相關的實習,也可以關注一些財經類的知識和話題,這都會有利於自己長期的職業發展。

主持人:你自己會常常關注哪些網站或者雜志呢?

平時關注一些外媒和財經類專業媒體比較多,比如FT、華爾街見聞等。每個人當然情況不一樣,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興趣來看。

主持人:很多同學覺得稅務比審計少招很多人,他們就覺得稅務的門檻會比審計稍微高一點,是這樣子么?

我覺得從應聘的激烈程度,獲得offer的難度,其實並沒有高出很多,整體競爭激烈程度應該差不多。

公司培訓和職業發展

主持人:普華的客戶遍布全球,工作中會不會涉及不同國家的稅務處理?如果會,剛畢業的學生,大部分不具備這樣的知識儲備,PwC是如何處理或者如果跟員工培訓的?

如果是涉及到海外稅收,這個要求會很高,一般除了美國稅有專門的團隊,其他大陸的服務團隊一般不會正式出具關於境外國家、地區的稅務意見。

如果中國客戶的需求涉及到其他國稅的稅務問題,我們會聯系當地的普華團隊提供協助。例如一個中國企業到巴西去收礦,這種情況下客戶如果需要對他們的投資計劃從稅務角度提出建議,巴西的普華永道團隊會從巴西稅角度提出意見,中國團隊則負責其中的溝通協調,給客戶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

所以,你需要的是比較強的溝通能力和項目管理能力。

主持人:四大裡面關於這種能力的培訓會有以一種怎樣的形式來培養呢?

四大的培訓其實最主要的是項目上的培訓,就是說我們所謂的on job training。雖然有持續不斷的課堂式的講座培訓,但是大家未必會很仔細聽,那麼可能效果不是特別好。

真正有很大提高的,還是通過自己的親手實踐,上級通過項目來給你很多的指導。四大的機制決定了,下級的工作能力提供能讓上級的工作效率提升,所以上級很願意指導下級。

主持人:有同學說,覺得稅務部門的發展比較窄,你認同嗎?

如果你到達一定的級別,且你的綜合能力比較好的話,不管是審計還是稅務,發展路徑都會比較寬,因為你到了那個級別,更看中的是你的綜合能力,而你僅僅是你的專業知識能力。

一般來說,審計可以往財務分析、企業投融資、內審等方向發展,稅務可以往企業的稅務經理或稅務總監方向發展。但這並不是絕對的,比如前段時間,我們身邊的一個高級稅務經理,跳出去後做了悟空找房的CFO。

四大對大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培養你能力的地方,但不僅僅是你的專業能力,還有你的溝通能力、項目管理能力等職場核心能力,未來可以選擇的方向也不一定僅僅是財務方向。

閱讀全文

與華爾街見聞融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嫣然股票 瀏覽:333
普洱一般什麼價格查詢 瀏覽:398
銀華回報的基金凈值 瀏覽:475
黃金周國外搶中國遊客 瀏覽:356
小貸想從金融機構貸款 瀏覽:462
華山參滴丸價格 瀏覽:714
中航精鑄股票 瀏覽:545
投資理財帳戶 瀏覽:792
黃金投資概述 瀏覽:578
基金是怎麼波動的 瀏覽:319
股票價格對上市公司的影響 瀏覽:120
外匯每年 瀏覽:871
新一代信息技術股票 瀏覽:478
中國十大投資理財平台排行 瀏覽:305
均值回歸外匯交易策略 瀏覽:597
中國電影投資 瀏覽:926
2078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951
科創板基金申購比例 瀏覽:82
反彈基金 瀏覽:802
適合40歲怎麼理財 瀏覽: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