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愛心的小故事
1、蠟燭的故事
有一位單身女子剛搬了家,她發現隔壁住了一戶窮人家,一個寡婦與兩個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帶忽然停了電,那位女子只好自己點起了蠟燭。沒一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
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只見他緊張的問:「阿姨,請問你家有蠟燭嗎?」女子心想:「他們家竟然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千萬別借他們,免得被他們依賴上了」!於是,對孩子吼了一聲說:「沒有」!
正當她准備關上門時,那窮小孩展開關愛的笑容說:「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沒有」!說完,竟從懷里拿出兩根蠟燭,說:「媽媽和我怕你一個人住又沒有蠟燭,所以我帶兩根來送你」。此刻女子自責、感動得熱淚盈眶,將那小孩子緊緊地抱在懷里。
2、帶傘的小女孩
有一個小鎮很久沒有下雨了,令當地農作物損失慘重,於是牧師把大家集合起來,准備在教堂里開一個祈求降雨的禱告會。人群中有一個小女孩,因個子太小,幾乎沒有人看得到她,但她也來參加祈雨禱告會。
就在這時候,牧師注意到小女孩所帶來的東西,激動地在台上指著她:「那位小妹妹很讓我感動」!於是大家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了過去。牧師接著說:「我們今天來禱告祈求上帝降雨,可是整個會堂中,只有她一個人今天帶著雨傘」!
大家仔細一看,果然,她的座位旁掛了一把紅色的小雨傘;這時大家沉靜了一下,緊接而來的,是一陣掌聲與淚水交織的美景。有時候我們不得不說:小孩子其實一點不「小」,他(她)們其實很「大」!他(她)們的愛心很大!他(她)們的信心很大!
3、火車上的一張站票
那天跟老公幸運地訂到了票回婆家,上車後卻發現有位女士坐在我們的位子上,老公示意我先坐在她旁邊的位子,卻沒有請這位女士讓位。我仔細一看,發現她右腳有一點不方便,才了解老公為何不請她讓出位子。
他就這樣從嘉義一直站到台北,從頭到尾都沒向這位女士表示這個位子是他的,下了車之後,心疼老公的我跟他說:「讓位是善行,但從嘉義到台北這么久,大可中途請她把位子還給你,換你坐一下」。
老公卻說:「人家不方便一輩子,我們就不方便三小時而已」。聽到老公這么說,我相當感動,有這么一位善良又為善不欲人知的好老公,讓我覺得世界都變的溫柔許多。
4、種花的郵差
有個小村莊里有位中年郵差,他從剛滿二十歲起便開始每天往返五十公里的路程,日復一日將憂歡悲喜的故事,送到居民的家中。就這樣二十年一晃而過,人事物幾番變遷,唯獨從郵局到村莊的這條道路,從過去到現在,始終沒有一枝半葉,觸目所及,唯有飛揚的塵土罷了。
」這樣荒涼的路還要走多久呢?「他一想到必須在這無花無樹充滿塵土的路上,踩著腳踏車度過他的人生時,心中總是有些遺憾。
有一天當他送完信,心事重重准備回去時,剛好經過了一家花店。「對了,就是這個!」他走進花店,買了一把野花的種籽,並且從第二天開始,帶著這些種籽撒在往來的路上。就這樣,經過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他始終持續散播著野花種籽。
沒多久,那條已經來回走了二十年的荒涼道路,竟開起了許多紅、黃各色的小花;夏天開夏天的花,秋天開秋天的花,四季盛開,永不停歇。
種籽和花香對村莊里的人來說,比郵差一輩子送達的任何一封郵件,更令他們開心。在不是充滿塵土而是充滿花瓣的道路上吹著口哨,踩著腳踏車的郵差,不再是孤獨的郵差,也不再是愁苦的郵差了。
5、第一百個客人
中午尖峰時間過去了,原本擁擠的小吃店,客人都已散去,老闆正要喘口氣翻閱報紙的時候,有人走了進來。那是一位老奶奶和一個小男孩。
「牛肉湯飯一碗要多少錢呢?」奶奶坐下來拿出錢袋數了數錢,叫了一碗湯飯,熱氣騰騰的湯飯。奶奶將碗推向孫子面前,小男孩吞了吞口水望著奶奶說:「奶奶,您真的吃過午飯了嗎?」「當然了。」奶奶含著一塊蘿卜泡菜慢慢咀嚼。一晃眼功夫,小男孩就把一碗飯吃個精光。
老闆看到這幅景象,走到兩個人面前說:「老太太,恭喜您,您今天運氣真好,是我們的第一百個客人,所以免費。」之後過了一個多月的某一天,小男孩蹲在小吃店對面像在數著什麼東西,使得無意間望向窗外的老闆嚇了一大跳。
原來小男孩每看到一個客人走進店裡,就把小石子放進他畫的圈圈裡,但是午餐時間都快過去了,小石子卻連五十個都不到。心急如焚的老闆打電話給所有的老顧客:「很忙嗎?沒什麼事,我要你來吃碗湯飯,今天我請客。」
像這樣打電話給很多人之後,客人開始一個接一個到來。「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小男孩數得越來越快了。終於當第九十九個小石子被放進圈圈的?那一刻,小男孩匆忙拉著奶奶的手進了小吃店。「奶奶,這一次換我請客了」。
小男孩有些得意地說。真正成為第一百個客人的奶奶,讓孫子招待了一碗熱騰騰的牛肉湯飯。而小男孩就像之前奶奶一樣,含了塊蘿卜泡菜在口中咀嚼著。「也送一碗給那男孩吧。」老闆娘不忍心地說。「那小男孩現在正在學習不吃東西也會飽的道理哩!」老闆回答。
呼嚕......吃得津津有味的奶奶問小孫子:「要不要留一些給你?」沒想到小男孩卻拍拍他的小肚子,對奶奶說:「不用了,我很飽,奶奶您看......。」
『貳』 為什麼很多人選擇互聯網理財
互聯網理財的4大優勢:
一、收益相對較高
互聯網理財的年化率是銀行理財的5倍左右,專比大家熟悉的屬余額寶收益高很多,一般的投資期限很短,投資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投資期限,雖然在降息,但是互聯網理財的綜合年化率在9.5%左右,活期產品也能達到6-7個點以上,這顯然比余額寶的3-4個點要高很多。
四、短期流動性強
相比於一些很長的投資,互聯網投資理財的流動性更強,資金周轉快,在需求資金的時候能更快拿到。而年輕一代更喜歡這種類型的投資,收益和靈活性同時兼備。
『叄』 理財的錢能退回來嗎
不論是存定期還是買抄理財,都不能保證不會臨時急用錢。對於定期存款,不論你在哪個銀行存、存多少、利率多少、存幾年期,都可以全部提前取、也可以部分提前取,對於提前取部分定期的情況、剩下沒取的錢仍然按定期計息。舉個利息:
甲在銀行存了5萬一年期定期,過了半年需要用3萬,就去銀行提前取3萬,那這3萬是按活期計息,剩下2萬如果能存夠一年、那就還是按定期利率計息。
理財不同於定期存款,對於理財,大部分不能提前支取,這個會在理財產品說明書上寫明,買之前一定要看清,題主這個情況有可能就不能提前取。但是,有些小規模銀行的理財是可以提前取的,甚至在手機銀行上就可以直接辦理,這種操作叫理財轉讓,轉讓未到期的理財仍然可以獲得高收益。
對於題主這種情況,可能是提前取不出來的,建議題主問問銀行能不能做理財質押,即把理財質押給銀行再貸筆款出來,祝好運
『肆』 P2P爆雷潮後,投資人的錢都去了哪
經歷過這一番血淋淋的市場教育後,投資人的錢還是得尋覓一個去處。房市、股市、銀行理財子公司……P2P爆雷潮之後,投資人的錢去了哪?
「2018年6月爆雷潮期間,我在網上看各種貼,還發表一些言論,有點幸災樂禍的意思。」林飛是在P2P浪潮中為數不多的幸運兒。P2P雷潮之前,他因家中有事提前撤資,僥幸逃過一劫。
「花果金融爆雷的時候,我在投資人群說這只是一個開始,群里的人就使勁罵我,我就罵他們。」還在泥淖中的投資人們聽不得林飛的風涼話。
如今損失慘重才開始悔不當初,但當初這些人何嘗不自詡是第一批踏浪人呢?
彼時,互聯網金融的序幕剛被拉開,行業處於野蠻生長期。2015年P2P平台達到2595家,是2014年的1.6倍。出借人達500多萬,借款人200多萬,比上一年翻了幾番,全年成交金額更是接近萬億。
也是這一年,宜人貸成功登陸紐交所,紅嶺創投「雙11」當天日成交量突破29億,更有平台交易量以400%~700%的趨勢飛速增長 。
那個時候,行業總體的綜合收益率一度能達到13.29%。
13.29%的投資收益率,好不誘人。風口之下,投資人們悉數進場,重倉P2P。
2. 全民入場
時間進入2016年,P2P增長迅猛,全年成交量超過2萬億。
這一年,1000多萬名投資人湧入P2P,放貸給800萬人用。
P2P這把火為什麼在2016年燒得特別旺?
原因大致有兩個:一方面股市已過牛市,進入熊市,投資人的錢無處可去;另一方面各大平台為搶奪市場,採取了一系列瘋狂的加息行為。
高息就像一聲號角,吸引了不少股民轉場。
林飛就是一個典型,他之前花8年時間炒股虧了數十萬,2016年年底,P2P風口一來他轉頭就扎進去了。
林飛把家裡的積蓄分兩塊:除日常生活開支,其他資金分別投到愛錢進、人人貸、拍拍貸、微貸網。因為林飛投的是新手標,這些平台的年化收益率大多在10%左右。
那個時候,對於大名鼎鼎的陸金所、紅嶺創投這樣的平台,林飛是不屑一顧的,因為利息太低。
對於投資的平台,林飛有自己的篩選標准,早在2015年他就關注了中國最早的P2P平台測評自媒體
「我知道哪些是頭部平台。」林飛不完全相信行業官方網站的榜單,他認為榜單排名都是花錢買的。
投資過程中,林飛會按照自己的方式再篩選一遍。「看這個團隊是不是有專業的能力,創始人大股東是不是有造假的動機。」
「我很看好清華、北大的,不太像那種跑路的,但如果資本運作太厲害,或履歷很跳,一看這個人過於活躍,像投機家風格的,我就不看好。」除此之外,林飛更看好哪些會「傍大腿」的平台,比如知名風投系、國資系等。
用這套方法論,林飛陸續投入上百萬本金,因為趕上P2P紅利期,賺到了豐厚的收益。
但接下來,對於10%的穩健收益,林飛覺得沒意思了。「慢慢地越來越深入,越來越貪婪,確實沒有管住自己,收益越來越高,沒出事,心就變野了。」林飛認為自己可以承受一定的風險,於是他將投資重心放到了年化收益率10%以上的平台。
『伍』 有哪些常見的理財騙局
超高收益率的P2P小平台很危險去年P2P行業爆雷一大片,多少被雷的投資者還在苦苦等待結果。大部分踩雷平台幾乎都是通過超高年化收益率來哄騙投資人,其實哪有那麼好的事。P2P騙局太多了,小編也就不一一說了。大家千萬不要再被高收益這個幌子蒙騙,一定不要選擇那些小平台,選擇P2P要從多方面再三了解。專坑老年人的街邊理財街邊或者大型超市門口有一些西裝革履的小夥子或者姑娘,專門找老年人推銷理財產品。他們嘴巴像抹了蜜,通過送一些小禮物,把老年人到公司美其名曰詳細了解產品。到了公司,你會發現裝潢華麗,於是就以為公司實力強大,信了他。但這用來騙人的華麗外表,騙到錢了以後他們就跑路,人去樓空。鼓吹有政 府****的虛假「P2G+PPP」項目理財騙局為了提高可信度,鼓吹自己有經濟學家、電視台甚至********,真的膽大包天。「PPP」概念很火熱,「PPP」是指****和企業合資修建的公益性的項目,並提供政策保護及法律保護。騙子公司借著「PPP」幌子,虛構一個項目來斂財,對投資人們也是給出一個超高的年化收益率。以為是有****「兜底」的基建項目,投資人們沖著這點就投了錢,其實都是假的。美女邀你現貨交易詐騙有一類騙子偽裝成膚白貌美的白富美,美女通過聊天與你拉關系,然後再哄騙你投資交易白銀、原油、瀝青現貨。介紹自己有一個引導投資的「分析師」,賺到一筆可觀的收入。許多男性被誘騙後參與所謂交易,與「美女」一起投資。據公安機關調查發現,所謂現貨交易平台都是虛假平台,投資人的錢在投入之後就被提走了。平台上所顯示的數據,都只是在操作一個數字;除此之外所謂「分析師」還會向你收取高額手續費,掉入這種騙局結果只能是血本無歸。網路交易詐騙網路交易騙局中最為多見的是「二元期權」,它對未來某段時間內外匯、股票等品種的價格走勢進行猜測,本質類似****博。投資人投資的錢根本沒有參與到真正的外匯大盤交易,而「盈利」其實是來自不斷加入的「下線」或代理的資金,也就是「龐氏騙局」。二元期權網站大多注冊在境外,一旦上當受騙,損失很難追回。
『陸』 關於理財的小故事保底300字
我本人長得並不漂亮,但受上天恩寵,我的女兒卻生得粉雕玉琢,跟人民幣似的人見人愛。
昨天全家人在聊到以後要不要給女兒報各種興趣班時,爺爺說道:「什麼鋼琴呀舞蹈呀繪畫呀都不學,就讓孩子好好玩兒,實在要學也只學武術。」我一聽差點沒一口水嗆住,嘟嘟了一句:「學武術啊,那我這個當媽的可得努力賺錢了。」奶奶忙問為什麼,我放下杯子,慢慢說道:「假如有一天,女兒回來跟我說:媽媽,今天有個小流氓騷擾我,我把他打了一頓,人家要5萬醫葯費。我會大聲說:什麼?要5萬!來給你20萬,再回去打三頓。」
女人一旦當了媽媽,心智至少成熟10歲以上。這是大自然的力量,不論時代如何變遷,社會如何發展,「媽媽」這兩個字賦予更多的含義便是責任。
春節期間老公把我父母從四川接到陝西,於是我也有了依偎在自己媽媽身邊的機會。聽她講述我小時候的各種調皮,雖然沒陪過人家醫葯費,但也折騰了不少錢。70年代中期全國普遍工資都低,家裡還有奶奶、姐姐和我。父母都在一個偏僻的小鎮上一家工廠上班,他們微薄的收入要養活全家5口人。很難想像在那種情況下,家裡還能有什麼余錢來理財?真正條件改善是在工廠從小鎮搬到綿陽市以後,姐姐上初中,我上小學。每到周末全家人會一起去逛公園、看電影、吃各種四川小吃,寒暑假還會去名山大川旅遊,我的童年說起來還是很幸福的。
依稀記得有一年春節,舅舅找媽媽借錢,媽媽說我買的國庫券還沒到期呢,等到期了給你吧。我小時候還在媽媽房間里見過她所說的國庫券,應該就是現在的儲蓄國債吧。那時候的人們普遍都缺乏理財意識,發了工資得先應對全家人整月的開支,我的父母都是節約型的,除了給我和姐姐花錢,他們自己都是省了又省的。一個月下來總會有些許結余,媽媽的做法是存到銀行活期里,等積攢到了一個整數就取出來買定期的國庫券(國債)。她現在每月領取的退休工資也會拿幾百塊錢去銀行做零存整取,她們那一代人的理財方法只有一種——存銀行。
然而慶幸的是我趕上了好時代,出生在70年代末期,成長在改革開放時期,生孩子在互聯網+時代。我現在的理財知識是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年代裡一點一點學習得來的。說到這,真心要感謝挖財,感謝財友們分享了那麼多的智慧,讓我現在的做法跟母親那一代人相比有了徹底的顛覆。
同樣是每月領死工資,我領到錢後首先要做以下四件事:
1、還房貸,每月1500元的月供,非還不可。
2、教育儲蓄,每月定投1000元的債券基金是寶貝女兒的學費,雷打不動。
3、股基投資,每月定投800元股票基金作為以後自己養老、全家旅遊的經費。由於我設置的投資年限長達10年,所以現在大盤越跌我心越歡喜,畢竟買得便宜才是硬道理呀。
4、60單儲蓄,每月存500元五年定期,作為自己養老的補充,利用時間和復利,到退休時除了國家發的退休工資,還有幾十萬的儲蓄毫無風險,每月到賬。這叫存小錢,圖安心。
我那可憐的工資把以上四件事做完,剩下的才是本月供全家開支的錢,不夠就找老公要,多了就到處投資。挖財產品買一點、票據買一點、P2P買一點、看看黃金價跌了也買一點。雖然投資渠道是全面開花,但我會用《核心資產組合方案及紀律表》來控制平衡。這個表在我的另一篇文章《我的資產配置確保養老養娃兩不誤》裡面,感興趣的財友可以自己搜索看看。
地址鏈接:http://bbs.waca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74183&extra=page%3D1%26filter%3Ddigest%26digest%3D1
畢竟年代不同了,把余錢放在銀行活期的人也是越來越少了,可我身邊偏偏就有這樣一位。數月前老公去參加朋友聚會,坐計程車時不小心把錢包掉了。我倆都嚇壞了,要知道裡面不僅有現金,還有身份證、工作證、駕駛證以及所有銀行卡。趕緊打電話掛失吧,在銀行發來的通知簡訊里我看見老公的銀行卡活期余額有好幾萬。當時真是又好笑又好氣,這都什麼年代了,居然還有這么落伍的人。雖然後來錢包找回來了,可他的私房錢也曝光了。拜託,以後藏私房錢能不能藏得有點技術含量。
每當面對電腦里的資產配置表時,我驕傲得像個女王,每一塊錢都是我的僕人,他們的任務就是出去找回更多的僕人。他們或長期或短期,或高風險或低風險,都在我的統一指揮下源源不斷的賺取著利益,只要我一聲令下,他們就能乖乖的回到我的口袋。
兩周前我和老公去買車,4s店本來說好了一個月以後取車付全款。沒想到才第三天就通知我們去提車付款,老公看到我銀行卡的余額只有兩千多塊錢,郁悶的說:「這車還買不買呀?」我笑了笑答道:「你別著急嘛,明天保證讓你開新車」。只見我掏出手機,輕飄飄的劃拉了幾下就出去玩了。老公半信半疑,第二天急忙問我錢到賬了沒有。他哪裡知道我可以一夜之間緊急調回資金20多萬。
母親那一代是保守的理財,我這一代是有規劃的理財,不知等女兒長大又將面臨什麼時代。等她五歲以後我將循序漸進的教授她理財的基本知識,讓她從小樹立起管理金錢的意識。咱們做父母的除了要給孩子足夠的金錢儲備,還要有知識儲備。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只有這樣她的人生才有選擇的權利,選擇不被謀生所迫的、不被利益所誘惑的、選擇一條真正有意義、自己感興趣的人生道路。
『柒』 益陽養老院暴雷,6000名老人被騙,怎麼回事
曹榮林,做雜工為生,一生積蓄被益陽納諾養老院以預訂床位收取,化為烏有。他脫光衣服,縱身一躍,從益陽資江大橋,跳入30米下的深冬的江水,留下了他 人生最後的印記。
非法集資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行為。所謂非法集資,是指公司、企業、個人或其他組織未經批准。違反法律、法規,通過不正當的渠道,向社會公眾或者集體募集資金的行為,是構成本罪的行為實質所在。
非法集資的主要特徵一是未經有關監管部門依法批准,違規向社會(尤其是向不特定對象)籌集資金。如未經批准吸收社會資金;未經批准公開、非公開發行股票、債券等。(從一些報道來看,市面上存在未經法定程序即以「投資入股」名義向老年人吸收資金的老年公寓項目,這是比較明顯的。)
二是承諾在一定期限內給予出資人貨幣、實物、股權等形式的投資回報。有的犯罪分子以提供種苗等形式吸收資金,承諾以收購或包銷產品等方式支付回報;有的則以商品銷售的方式吸收資金,以承諾返租、回購、轉讓等方式給予回報。(需注意,一些媒體報道中也提到,有的老年公寓項目,可獲得現金形式返還的「床位補貼」,這就簡直把利誘性寫臉上了)
三是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集資目的。為掩飾其非法目的,犯罪分子往往與受害者簽訂合同,偽裝成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最大限度地實現其騙取資金的最終目的。非法集資活動往往以「響應國家政策」、「支持生態環境保護」等為名,行違法犯罪之實,既影響了國家政策的貫徹執行,又嚴重損害了政府的聲譽和形象。(老年人身陷養老公寓非法集資、詐騙中,的確有這樣的情況,資本打著「國家」的名義招搖撞騙)。
集資詐騙罪的立案標準是什麼?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的規定,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1、個人集資詐騙,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2、單位集資詐騙,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
集資詐騙判多少年?對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罪規定了三個檔次的處刑。即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對詐騙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對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由於這類犯罪案件情況較為復雜,從實際發生的案例來看,詐騙的數額一般都很大,有的數額在百萬元、千萬元以上,有的甚至達到數億元、數十億元。至於何謂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何謂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可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做出司法解釋予以明確。
『捌』 想試試麻袋財富,大家有什麼建議嗎
想試試麻袋財富,我的建議是還是不要試了吧,因為他畢竟有風險,而且這里邊的水真的很深。